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一、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彬杰[1](2021)在《基于生态旅游的装配式蒙古包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装配式蒙古包是在生态旅游的背景下,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对蒙古包这一传统民居的创新研究,最终应用于内蒙古生态旅游。蒙古包逐水草而居的移动性建筑特征与游牧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保温隔热、构造轻便、功能合理、自然采光等建筑特征蕴含了丰富的游牧文化生态内涵。但近年来,由于内蒙古旅游景区中对蒙古包的不当开发,修建了大量砖混结构的蒙古包建筑,造成了建筑污染、旅游体验粗浅以及游牧文化缺失三方面问题。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背景下,以上问题显得尤为严峻。本文以解决内蒙古旅游景区中的问题为研究目标,以装配式蒙古包为研究思路,以生态建筑为研究理念,进行装配式蒙古包设计研究。选取具有典型性特征的内蒙古旅游景区为调查对象,对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田野调查。通过研究装配式蒙古包的形态特征、功能布局、构造方式和材料属性四个方面,减少建筑的负面影响、提升旅游体验和传承游牧文化的生态内涵。根据内蒙古生态旅游的资源特点,提出文公山下草原景观生态营地、乌梁素海湖泊湿地生态营地和克什克腾地质公园生态营地三种设计方案,设计出与内蒙古生态旅游相适宜的居住环境,塑造全新的旅游体验,保障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齐佳静[2](2020)在《草原旅游影响下希拉穆仁草原牧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旅游扶贫等项目的推动与发展、以旅游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措施,旅游业逐渐成为了建设美丽社会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业不仅为地区社会经济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又对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注入新的血液。许多地区都在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及带领居民脱贫致富。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视阈,选取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为典型研究区,系统分析了草原旅游对牧户生计方式的影响,此研究视角对降低希拉穆仁草原牧户生计脆弱性,提升牧户生计资本,使人地系统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共分为6部分,在绪论部分中提出了研究背景、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阐述了草原旅游、可持续生计与旅游影响研究的相关研究综述,归纳并梳理了研究相关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以希拉穆仁草原牧户为个案分析,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情况、旅游业发展现状等方面初步介绍了研究区概况以及实地调查方案、实地调查情况、数据分析结果。第三部分,基于调查,分析了希拉穆仁牧户生计方式影响因素,草原旅游影响下的不同类型牧户生计类型、收入结构、参与旅游情况以及草原旅游开发前后牧户生计变化情况。第四部分,通过对希拉穆仁草原牧户生计资本评价体系的构建,探讨了希拉穆仁草原牧户生计策略影响因素。第五部分,论述了草原旅游影响下的希拉穆仁牧户可持续生计发展的建议,如构建政府有效引导制度、改善牧户生计环境、提高牧户生计资本等。在第六部分结论与研究不足中,对日后相关研究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武岳[3](2020)在《草原旅游地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及态度研究 ——以希拉穆仁草原为例》文中提出旅游生态安全感知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个人对旅游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三大生态系统所处状态的感知。居民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主体之一,草原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缺少当地居民的支持。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居民对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度。本文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研究了希拉穆仁草原居民对旅游生态安全的感知和对草原生态旅游的态度。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综述。通过对旅游生态安全、居民感知与态度和草原旅游的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整理,对旅游生态安全的概念、居民感知与态度和草原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第三章是希拉穆仁草原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和态度的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主要对研究区域概况、问卷设计、调研实施以及数据收集进行说明。第四章是希拉穆仁草原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与态度的总体特征,将影响草原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的因子划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资源与环境安全、社会文化安全、政策制度安全、基础设施水平、经济发展安全。分别探讨希拉穆仁草原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各维度的特征。第五章首先对案例地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和态度之间的群体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居民的旅游生态安全感知和态度差异。然后使用数理统计方法(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对案例地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与态度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第六章是结语,主要包括研究的主要结论、启示和建议、研究创新以及研究不足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居民认为希拉穆仁草原旅游生态安全整体水平比较不安全;居民对希拉穆仁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不太满意,但居民对希拉穆仁草原生态旅游的乐观度和支持度都比较高;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在旅游生态安全感知和态度上存在差异,但整体差异不明显;希拉穆仁草原居民的经济发展安全感知、社会文化安全感知、基础设施水平感知会正向影响他们对草原生态旅游的满意度;希拉穆仁草原居民的经济发展安全感知会正向影响他们对草原生态旅游的乐观度;希拉穆仁草原居民的经济发展安全感知会正向影响他们对草原生态旅游的支持度,希拉穆仁草原居民的资源与环境安全感知会负向影响他们对草原生态旅游的支持度。因此,草原旅游地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完善利益分配制度,避免收益两极分化;增加保护生态环境资金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强对希拉穆仁草原居民的教育培训,让居民拥有更多参与感。

周子烨[4](2020)在《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文件以来,研学旅行在全国逐步得以推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10个部门也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指导意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课程成为研学旅行的重中之重。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有独特的区域特征和丰富的研学资源,本文基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以研学旅行为途径对呼和浩特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适宜进行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路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地理学理论,遴选出10个典型的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并结合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的综合分析,开发呼和浩特市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师开发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提供了思路,也丰富了呼和浩特市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根据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安全性原则、研究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地理性原则;开发的基本程序是:资源收集调研→资源筛选分析→资源设计整合。第二,适宜开展初中地理研学旅行的乡土资源应具备典型性、安全性、交通便利性、可探究性的特点,遴选整合出6大类、109个乡土地理资源。第三,适宜开发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应具备与乡土地理的关联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包含12个研学主题。第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包含自然景观类、文化遗产类、科普场所类、农业景观类、工业景观类、公共交通类六大类资源。第五,课程资源应用方案由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线路与时间安排、研学活动准备、研学活动方案、研学总结评价六个部分组成,基于此设计了4个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方案。

王卫朋[5](2020)在《碌曲县尕秀村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社会在城镇化过程中经历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造成了环境的急剧变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健康”、“生态”问题,同时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社区的出现,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人居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生态社区对于改善人类居住环境、降低建筑能耗、促进城乡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旅游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旅游生态社区虽然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不但可以促进旅游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旅游地区社区的发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实际旅游发展中因为不能有效处理和社区建设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诸多问题,旅游发展和旅游地社区建设并非只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基于此,考虑草原地区社区和草原旅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确定将草原地区旅游生态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本文研究能够对草原地区旅游生态社区规划理论体系建构有所推动,能够对草原地区旅游业和草原社区的发展有所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草原旅游以及生态社区的研究现状,结合生态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基础,针对草原地区旅游和社区发展特点,阐述了草原地区旅游生态社区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作用,提出了五大系统构建体系,并对系统之间的作用原理和系统内部的主要构成进行了分析。其次选取碌曲县尕秀村为案例地,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尕秀生态社区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根据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的体系结构,通过对尕秀村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社区机制、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了构建探索。最后对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的体系结构,通过对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建设问题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期望此番尝试对于中国新时期旅游生态社区建设具有理论推动作用和现实借鉴意义。

朱丽迪丝(Azamat Juldyz)[6](2020)在《中蒙草原旅游开发策略比较研究 ——以鄂尔多斯和蒙古国肯特省为例》文中提出蒙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游牧文化。其游牧文化在游牧民族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是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蒙古国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仍然有巨大的不足,还需要继续挖掘潜力和加快投入。近年来,旅游业对蒙古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今旅游业在蒙古国还属于起步阶段。中国和蒙古国两国的学者和留学生对两国的旅游业已经做了一些研究,但研究数量并不多,特别是针对其中草原旅游比较研究更少。作为留学生,我希望通过在中国学习和对蒙古国旅游资源的理解,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蒙古国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一些理论支撑,为推动蒙古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己之力。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和数据分析法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中国和蒙古国的草原旅游开发问题: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第二章介绍了中国和蒙古国草原旅游的基本条件,其中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文化资源。同时在这一章中也对蒙古国和中国草原旅游的基本特征做了总结和比较。第三章在介绍中国和蒙古国旅游业开发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两个国家的草原旅游开发做出了初步的对比,尤其以中国和蒙古国最知名的草原为例着重突出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第四章是案例比较,以蒙古国肯特省和中国的鄂尔多斯两个地区的草原旅游作为原型,分别从发展现状、发展查体,两国草原旅游开发模式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尤其是突出肯特省在此方面的不足之处。第五章运用SWOT和PEST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肯特省和鄂尔多斯市草原旅游的开发数据,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结论。第六章依托前文的比较和分析,为蒙古国草原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七章是全文的总结与发展展望。

张婷婷[7](2019)在《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融合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着提升,我国旅游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旅游成为我国民众日常生活常态化的重要选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并且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和国民休闲旅游新阶段。近年来,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开发潜能的朝阳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国务院接连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内蒙古紧紧抓住体育旅游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丰富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以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为导向,提高体育旅游发展重视度,推动当地体育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体育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常见,尤其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旅游创新、体育旅游市场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体育旅游作为内蒙古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蒙古体育旅游的创新发展是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概述了全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体育旅游概述、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等基础上,分析了内蒙古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介绍了内蒙古体育旅游资源情况、体育旅游市场情况、体育旅游类型情况以及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和特征,然后,指出了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创新的对策和保障措施。具体得到以下几方面结论:(1)内蒙古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民族旅游资源,还有文化旅游资源;内蒙古体育旅游市场初步形成了分别以呼和浩特市、海拉尔区、赤峰市和锡林浩特市为中心旅游市场。(2)内蒙古体育旅游类型日渐多元化,主要有草原沙漠观光体验型体育旅游、休闲度假体育旅游、森林狩猎体育旅游、冰雪滑翔体育旅游以及红色体育旅游五种类型。(3)内蒙古体育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增大,主要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与地方性、丰富性与时节性、其它资源的良好配套性以及多功能性等特征。(4)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仍然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体育旅游市场开拓不足、体育旅游产品推介不足以及体育旅游基础保障不足四大方面。(5)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创新策略,主要包括草原生态旅游、民族传统节会旅游、养生旅游以及“互联网+”与体育旅游的有机结合四方面出了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创新的策略。(6)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创新的保障措施,内蒙古体育旅游若想实现创新发展,必须需要政府支持引导、优化产业环境、多渠道宣传推广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创新中需要提供的保障措施。

斯坦里帕·白克吐鲁松[8](2019)在《新疆尼勒克县唐布拉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2年,世界生态旅游峰会在加拿大召开,该会发表了《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该宣言的发表也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迈入了新时代。我国新疆尼勒克县唐布拉风景区内景色优美有着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草原旅游符合当代人对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的追求,但相比于已经进行旅游开发的鄂尔多斯、呼伦贝尔、那拉提草原等草原,新疆唐布拉草原的品牌度存在不足,稍显落后。因此文章选择以唐布拉草原为研究对象,就唐布拉草原如何发展生态旅游展开了研究与讨论。在文章撰写之前,笔者前往唐布拉草原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结合已有的大量科研调查文献,梳理国内外与草原生态旅游有关资料,基于生美学、旅游经济学以及社区参与度等理论基础上,结合SWOT分析对唐布拉草原在发展生态旅游时所面临的优势、劣势、竞争以及威胁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采用SPSS分析工具,构建了数据分析模型。本文从草原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出发,查找相关文献对这一新兴旅游行业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积累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主要的数据来源于社区参与度、景区管理者以及旅游市场,再运用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唐布拉草原生态旅游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社区的参与度、旅游管理者的水平以及客源市场的需求都对生态旅开发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唐布拉大草原的生态旅游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当社区参与度越高、旅游管理者的水平越高、越能够满足客源市场要求时,唐布拉大草原的生态旅游的开发也更加具备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最终文章在相关理论框架的支持下,分别从社区参与、旅游管理者以及客源市场三个方面就唐布拉草原应当如何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今后草原生态旅游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闫龙[9](2019)在《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景区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文中指出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景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内蒙古摄影发祥地、中国内蒙古摄影家创作基地、中国鄂尔多斯文化之乡。本文围绕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旅游景区,从马兰花草原的市场条件和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价,分析马兰花草原的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策略,研究了马兰花草原游客的市场需求,探讨马兰花草原旅游景区市场开发的优化策略,以促进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的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本文在充分研究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景区各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做出调查研究,并给出市场开发、景区建设的一些建议,如: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逐步扩大客源市场范围、加强品牌形象和宣传、理顺利益相关者关系。通过对马兰花草原实现草原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研究脆弱草原旅游资源如何可持续经营。研究如何传播马兰花草原景区知名度,创建草原旅游品牌,实现旅游者、经营者、牧民当地居民多方共赢。

崔思朋[10](2017)在《草原文化生态思想及对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启示》文中研究表明草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之一,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生区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历史上,草原文化以游牧生产方式为主要模式,游牧经济也是唯一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类型,这也保证了生态平衡。当下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文明时代下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至关重要。当下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也离不开草原文化自身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文章结合草原文化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探索实现草原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在草原旅游资源开发中再构草原文化。

二、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态旅游的装配式蒙古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五)创新点
    (六)研究框架
一、装配式蒙古包与内蒙古生态旅游的关联性
    (一)内蒙古旅游景区建筑开发现状及主要问题
        1.旅游景区建筑设施污染草原环境
        2.旅游模式单一降低游客体验效果
        3.旅游内容缺乏游牧文化生态内涵
    (二)内蒙古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分析
        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2.游牧文化底蕴深厚
        3.独具特色民俗民风
        4.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三)装配式蒙古包对内蒙古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1.装配式蒙古包助力内蒙古旅游环境生态化
        2.装配式蒙古包推动游牧生态文化的传承
        3.装配式蒙古包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本章小结
二、装配式蒙古包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蒙古包的游牧文化特征
        1.蒙古包的生态文化特征
        2.蒙古包的建筑文化特征
        3.蒙古包的审美文化特征
    (二)生态建筑学的室内环境理论研究
        1.生态建筑学的生态观
        2.地域文化影响生态建筑的形态特征
        3.生态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3F原则
    (三)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研究
        1.装配式建筑的系统化设计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构成要素
        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特点、优势及意义
    (四)生态旅游的应用研究
        1.生态旅游概述
        2.生态旅游的标准
        3.内蒙古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本章小结
三、装配式蒙古包的设计原则
    (一)装配式蒙古包设计理念
        1.传承游牧文化内涵
        2.保护生态旅游环境
        3.注重游客旅游体验
    (二)装配式蒙古包设计策略
        1.继承蒙古包可移动特征
        2.深度体验草原生活情境
        3.传达游牧文化的生态内涵
    (三)装配式蒙古包的生态策略
        1.主动式太阳能采暖
        2.水资源的使用与再利用
        3.采用免水式马桶处理污物
    本章小结
四、装配式蒙古包设计研究
    (一)蒙古包三段式构造特征分析
        1.蒙古包的建筑结构分析
        2.蒙古包的建筑材料分析
        3.蒙古包的建筑节点分析
    (二)装配式蒙古包建筑设计分析
        1.装配式蒙古包的构造方式设计
        2.装配式蒙古包的整体建筑设计
        3.装配式蒙古包的节点大样设计
    (三)装配式蒙古包空间设计分析
        1.装配式蒙古包的理念生态化
        2.装配式蒙古包的建筑生态化
        3.装配式蒙古包的空间生态化
    (四)装配式蒙古包原型设计分析
        1.装配式蒙古包原型制作方案
        2.装配式蒙古包的原型细节分析
        3.装配式蒙古包的原型设计结果与评价
    本章小结
五、装配式蒙古包在内蒙古生态旅游中的设计研究
    (一)逐水草而居——文公山下草原景观生态营地
        1.环境规划布局,建构功能节点
        2.传承游牧文化,确立设计概念
        3.塑造空间场景,提升旅游体验
    (二)随湖泊而游——乌梁素海湖泊湿地生态营地
        1.环境规划布局,建构功能节点
        2.传承游牧文化,确立设计概念
        3.塑造空间场景,提升旅游体验
    (三)依山脉而建——克什克腾地质公园生态营地
        1.环境规划布局,建构功能节点
        2.传承游牧文化,确立设计概念
        3.塑造空间场景,提升旅游体验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辉腾锡勒草原田野调查拍摄记录
附录2 插孔式套脑蒙古包田野调查拍摄记录
附录3 装配式蒙古包原型设计及制作流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草原旅游影响下希拉穆仁草原牧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其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2.研究方法
    (三)研究综述
        1.草原旅游研究现状
        2.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
        3.旅游影响研究现状
        4.研究述评
    (四)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1.可持续生计核心概念
        2.可持续生计理论
        3.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二、研究区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1.地理位置
        2.气候条件
        3.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4.旅游发展情况
    (二)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
        1.实地调查方案
        2.实地调查情况
        3.资料回收与分析
        4.小结
三、草原旅游影响下希拉穆仁牧户生计现状
    (一)影响希拉穆仁牧户生计方式因素概述
        1.外部环境因素对牧户生计的影响
        2.内部环境因素对牧户生计的影响
        3.草原旅游发展对牧户生计的影响
    (二)希拉穆仁牧户生计行为特征分析
        1.希拉穆仁牧户生计类型划分
        2.希拉穆仁牧户生计资本来源分析
        3.希拉穆仁牧户草场位置分布情况
        4.希拉穆仁牧户参与旅游情况分析
    (三)草原旅游开发前后牧户生计变化对比分析
        1.希拉穆仁牧户生计策略变化情况
        2.希拉穆仁牧户生计资本变化分析
四、草原旅游影响下希拉穆仁牧户生计资本水平评价
    (一)希拉穆仁牧户生计资本评价方法
        1.希拉穆仁牧户生计资本指标评价原则
        2.希拉穆仁牧户生计资本指标评价体系
        3.希拉穆仁牧户生计资本指标权重与赋值
        4.不同类型牧户生计资本对比分析
        5.希拉穆仁牧户生计资本测量指标与评价结果
    (二)希拉穆仁牧户生计策略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1.希拉穆仁牧户参与旅游的障碍因素
        2.不同类型牧户参与旅游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3.希拉穆仁牧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互动关系
        4.草原旅游影响下牧户生计转型的互馈机制
五、草原旅游影响下希拉穆仁牧户可持续生计发展建议
    (一)草原旅游发展对牧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1.积极的影响
        2.消极的影响
    (二)草原旅游发展中希拉穆仁牧户可持续生计发展建议
        1.建构政府的有效引导机制
        2.改善牧户生计环境、为草原旅游发展提供基础
        3.提高牧户生计资本、建立草原旅游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牧户调查问卷
附录2 希拉穆仁牧户访谈提纲
致谢

(3)草原旅游地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及态度研究 ——以希拉穆仁草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相关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社会交换理论
        3.旅游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旅游生态安全研究综述
    (二)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
    (三)草原旅游研究综述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研究区域概况
    (二)问卷设计
    (三)调研实施与数据回收
四、希拉穆仁草原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与态度的总体特征
    (一)旅游生态安全感知的总体特征
        1.资源与环境安全感知特征
        2.社会文化安全感知特征
        3.政策制度安全感知特征
        4.基础设施水平感知特征
        5.经济发展安全感知特征
    (二)旅游发展态度的总体特征
        1.旅游发展态度的满意度特征
        2.旅游发展态度的支持度特征
        3.旅游发展态度的乐观度特征
五、希拉穆仁草原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与态度的群体差异
    (一)旅游生态安全感知的群体差异
        1.不同性别的感知差异
        2.不同年龄的感知差异
        3.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感知差异
        4.不同职业的感知差异
        5.不同月收入的感知差异
    (二)旅游发展态度的群体差异
        1.不同性别的感知差异
        2.不同年龄的感知差异
        3.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感知差异
        4.不同职业的感知差异
        5.不同月收入的感知差异
    (三)希拉穆仁草原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与态度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1.相关性分析
        2.回归分析
六、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启示与建议
        1.启示
        2.建议
    (三)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1.研究创新点
        2.研究不足
        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致谢

(4)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研学旅行
        2.地理研学旅行
        3.地理课程资源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3.后现代课程论
        4.地理学理论
二、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二)案例具体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
    (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1.安全性原则
        2.研究性原则
        3.典型性原则
        4.整合性原则
        5.地理性原则
    (二)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程序
        1.资源收集调研
        2.资源筛选分析
        3.资源设计整合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依据
        1.师生的实际情况
        2.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4.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5.初中地理教材
    (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
四、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
    (一)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应用方案
    (二)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
    (三)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启示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理研学旅行相关文献资源目录
附录2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
附录3 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
附录4 初中地理研学旅行主题目录
附录5 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应用方案设计
附录6 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之《研学手册》
致谢

(5)碌曲县尕秀村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草原旅游研究综述
        1.4.2 生态社区研究综述
        1.4.3 研究述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生态社区与旅游社区
        2.1.2 旅游生态社区与草原旅游生态社区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2.2.3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2.4 社区参与理论与参与式发展理论
3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的构建体系与方法
    3.1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形成的动因
    3.2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研究剖析
        3.2.1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内涵
        3.2.2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特征
        3.2.3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功能
    3.3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的系统概述
        3.3.1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系统结构
        3.3.2 社区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3.3.3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系统特征
    3.4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构建方法
        3.4.1 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构建的体系
        3.4.2 自然环境生态子系统的构建
        3.4.3 人文社会生态子系统的构建
        3.4.4 生态建筑子系统的构建
        3.4.5 生态旅游子系统的构建
        3.4.6 生态支撑子系统的构建
4 尕秀村旅游现状分析
    4.1 尕秀村基本概况
        4.1.1 自然环境条件
        4.1.2 社会经济条件
        4.1.3 历史演变过程
    4.2 旅游资源评价
        4.2.1 资源类型
        4.2.2 旅游资源评价分级
        4.2.3 评价结果
    4.3 尕秀村旅游开发现状
        4.3.1 旅游要素现状分析
        4.3.2 游览系统现状分析
    4.4 游客满意度调查
    4.5 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5 尕秀村旅游生态社区建设的案例研究
    5.1 尕秀旅游生态社区构建的目标、定位及理念
        5.1.1 目标定位
        5.1.2 形象定位
        5.1.3 构建理念
    5.2 自然环境子系统的构建
        5.2.1 环境工程
        5.2.2 旅游生态社区土地利用
    5.3 人文社会子系统的构建
        5.3.1 旅游生态社区机制建设
        5.3.2 旅游生态社区文化建设
    5.4 生态建筑子系统的构建
        5.4.1 社区生态建筑设计
        5.4.2 交通设施规划
    5.5 生态旅游子系统的构建
        5.5.1 旅游设施建设
        5.5.2 旅游产品系谱
        5.5.3 旅游项目策划
        5.5.4 社区参与旅游机制建设
    5.6 生态支撑子系统的构建
        5.6.1 给排水工程
        5.6.2 电力电信工程
        5.6.3 环卫工程
        5.6.4 智慧设施建设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蒙草原旅游开发策略比较研究 ——以鄂尔多斯和蒙古国肯特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 草原旅游
        1.4.2 生态旅游
        1.4.3 草原旅游开发
        1.4.4 蒙古国和中国的草原旅游开发
    1.5 研究方案
第二章 中蒙草原旅游资源概况
    2.1 蒙古国的草原旅游资源
        2.1.1 自然条件
        2.1.2 历史文化
        2.1.3 主要景点
        2.1.4 资源特征
    2.2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
        2.2.1 自然条件
        2.2.2 区划特征
        2.2.3 历史文化
        2.2.4 资源特征
第三章 中蒙草原旅游业整体开发现状
    3.1 蒙古国草原旅游业
        3.1.1 产业构成
        3.1.2 开发过程
        3.1.3 旅游业贡献
        3.1.4 蒙古国相关旅游数据
    3.2 中国内蒙古草原旅游
        3.2.1 产业构成
        3.2.2 开发过程
        3.2.3 旅游业贡献
        3.2.4 内蒙古旅游相关数据
    3.3 现状比较
第四章 案例比较:蒙古国肯特省与中国鄂尔多斯草原旅游
    4.1 发展现状
        4.1.1 肯特省草原旅游
        4.1.2 中国鄂尔多斯市草原旅游
    4.2 发展差异
        4.2.1 发展条件
        4.2.2 开发现状
        4.2.3 两地共性
        4.2.4 两地差异
    4.3 蒙古国和内蒙古旅游开发模式存在的共同问题
        4.3.1 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4.3.2 旅游形式单一
        4.3.3 受外界影响较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4.3.4 景区管理相对混乱
        4.3.5 从业者和游客素质有待提升,基本服务有待提升
    4.4 肯特省的不足
        4.4.1 基础设施不完善
        4.4.2 旅游产品不丰富
        4.4.3 营销力度不够强
        4.4.4 人员素质待提升
        4.4.5 政策支持力度弱
        4.4.6 资源保护强度弱
第五章 肯特省与鄂尔多斯市草原旅游开发比较分析
    5.1 比较分析
        5.1.1 SWOT分析方法
        5.1.2 PEST分析方法
    5.2 S(PEST)优势
        5.2.1 政治优势
        5.2.2 经济优势
        5.2.3 社会优势
        5.2.4 技术优势
    5.3 W(PEST)劣势
        5.3.1 政治劣势
        5.3.2 经济劣势
        5.3.3 社会劣势
        5.3.4 技术劣势
    5.4 O(PEST)机会
        5.4.1 政治机会
        5.4.2 经济机会
        5.4.3 社会机会
        5.4.4 技术机会
    5.5 T(PEST)威胁
        5.5.1 政治威胁
        5.5.2 经济威胁
        5.5.3 社会威胁
        5.5.4 技术威胁
    5.6 分析结论
第六章 蒙古国草原旅游开发策略改进建议
    6.1 加强旅游规划
        6.1.1 依托市场模式
        6.1.2 组合集聚模式
        6.1.3 依托资源模式
    6.2 构建旅游营销体系
        6.2.1 旅游形象
        6.2.2 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6.3 丰富旅游产品体验
        6.3.1 旅游产品的体验化
        6.3.2 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原则
    6.4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6.5 提升人员队伍素质
    6.6 突出资源环境保护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融合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体育旅游概要
        1.2.1 体育旅游的概念
        1.2.2 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
        1.2.3 体育旅游的特点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7 本文的创新点
2.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2.1 内蒙古体育旅游概况
        2.1.1 内蒙古体育旅游资源情况
        2.1.1.1 自然资源分析
        2.1.1.2 文化资源分析
        2.1.1.3 经济资源分析
        2.1.2 内蒙古体育旅游市场情况
    2.2 内蒙古体育旅游类型
        2.2.1 草原、沙漠观光体验型的体育旅游
        2.2.2 休闲度假型的体育旅游
        2.2.3 骑马、狩猎、射击等项目
        2.2.4 冰雪、滑翔等体育项目
    2.3 内蒙古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及其特征
        2.3.1 内蒙古体育旅游产业规模现状
        2.3.2 内蒙古体育旅游产业特征
3.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内蒙古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不足
        3.1.1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偏低
        3.1.2 体育旅游产品精细程度偏低
        3.1.3 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矛盾
        3.1.4 部分民族体育项目被遗忘和忽视
    3.2 内蒙古体育旅游市场开拓方面不足
        3.2.1 体育旅游市场不规范
        3.2.2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不全面深入
        3.2.3 体育旅游创新发展存在局限性
    3.3 内蒙古体育旅游产品推介方面不足
        3.3.1 体育旅游宣传力度不足
        3.3.2 体育旅游品牌影响力差
        3.3.3 体育旅游推介人员素质低
    3.4 内蒙古体育旅游基础保障方面不足
        3.4.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3.4.2 交通条件不便利
        3.4.3 缺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3.5 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
4.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体育旅游合作交流,制定长远规划
    4.2 加大宣传力度
    4.3 培养高素质体育旅游人才
    4.4 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5.内蒙古体育旅游创新发展策略
    5.1 草原生态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1.1 发挥草原生态旅游优势
        5.1.2 遵循需求导向开发草原体育旅游产品
    5.2 民族传统节会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2.1 依托民族传统节日发展民族体育旅游
        5.2.2 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旅游
        5.2.3 打造精品化民族体育旅游项目
    5.3 养生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3.1 依托生态养生庄园发展体育旅游
        5.3.2 依托温泉度假区发展体育旅游
    5.4 “互联网+”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4.1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5.4.2 树立多元化体育旅游品牌
    5.5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5.1 充分挖掘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5.5.2 推动创意要素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5.5.3 大力开发红色体育旅游资源
6.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疆尼勒克县唐布拉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创新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生态旅游
        2.1.1 生态旅游的定义
        2.1.2 生态旅游的原则
        2.1.3 生态旅游的特征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草原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2.3 相关理论
        2.3.1 生态美理论
        2.3.2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唐布拉风景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条件
    3.1 区位特征和自然条件分析
    3.2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3.3 唐布拉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
    3.4 旅游发展SWOT分析
        3.4.1 优势
        3.4.2 劣势
        3.4.3 机遇
        3.4.4 威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唐布拉草原生态旅游发展调查分析
    4.1 问卷设计与整理
        4.1.1 问卷思路
        4.1.2 问卷回收
    4.2 社区参与度问卷调查分析
        4.2.1 人口统计学特征
        4.2.2 参与水平分析
        4.2.3 参与认知分析
        4.2.4 参与期望分析
    4.3 旅游管理者的调查分析
        4.3.1 人口统计学特征
        4.3.2 自身水平分析
        4.3.3 管理现状分析
        4.3.4 管理态度分析
    4.4 客源市场的调查分析
        4.4.1 人口统计学特征
        4.4.2 客源组织结构分析
        4.4.3 客源信息来源分析
        4.4.4 游客停留时间与消费情况分析
        4.4.5 旅游决策影响因素
        4.4.6 各旅游项目吸引力
        4.4.7 对环境影响的认知
        4.4.8 旅游满意度的分析
        4.4.9 使用交通工具分析
        4.4.10 周边区域竞争力分析
第5章 唐布拉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分析
    5.1 唐布拉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
        5.1.1 社区参与方面
        5.1.2 生态旅游发展方面
        5.1.3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方面
        5.1.4 生态旅游管理方面
    5.2 唐布拉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5.2.1 社区参与方面的策略
        5.2.2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策略
        5.2.3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5.2.4 旅游管理方面的策略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景区旅游市场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草原旅游
        2.1.2 旅游产品
        2.1.3 旅游市场
        2.1.4 市场开发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旅游生命地周期理论
        2.2.3 4P营销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景区旅游市场分析
    3.1 马兰花草原景区市场开发背景
        3.1.1 区位概况
        3.1.2 政策背景
        3.1.3 市场背景
        3.1.4 景区发展现状
    3.2 马兰花草原周边旅游景区竞合分析
        3.2.1 鄂尔多斯旅游景区
        3.2.2 鄂托克前旗旅游景区
        3.2.3 银川市旅游景区
    3.3 马兰花草原景区旅游市场细分
        3.3.1 以地理变数细分
        3.3.2 以人口学变数细分
    3.4 马兰花草原景区市场定位
    3.5 马兰花草原景区目标市场开发
        3.5.1 核心目标市场
        3.5.2 基本目标市场
        3.5.3 机会目标市场
4.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景区游客调查分析
    4.1 问卷设计及调查概况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4.1.3 调查概况
    4.2 调查结果及分析
        4.2.1 景区娱乐项目调查
        4.2.2 景区表演、体验类节目调查
        4.2.3 景区配套服务设施调查
        4.2.4 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调查
        4.2.5 景区整体环境卫生调查
        4.2.6 景区项目满意度调查
5.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景区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5.1 产品策略
        5.1.1 观光类旅游产品
        5.1.2 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
        5.1.3 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
        5.1.4 专项旅游产品
    5.2 定价策略
        5.2.1 竞争导向定价策略
        5.2.2 差异定价策略
    5.3 渠道策略
        5.3.1 广泛型渠道策略
        5.3.2 选择型渠道策略
        5.3.3 专营型渠道策略
        5.3.4 网络渠道选择
    5.4 促销策略
        5.4.1 旅游广告
        5.4.2 公共关系
        5.4.3 人员推销
        5.4.4 销售促进
6.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景区旅游市场开发实施建议
    6.1 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
        6.1.1 酒店设施方面
        6.1.2 餐饮设施方面
        6.1.3 文娱设施方面
        6.1.4 体育设施方面
        6.1.5 休闲设施方面
    6.2 逐步扩大客源市场范围
        6.2.1 针对草原旅游的市场
        6.2.2 针对家庭旅游市场
        6.2.3 针对马文化休闲旅游市场
        6.2.4 针对新兴旅游市场
    6.3 加强品牌形象和宣传
    6.4 理顺利益相关者关系
        6.4.1 理顺与周边牧民的关系
        6.4.2 理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6.4.3 理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6.4.4 理顺与景区员工的关系
        6.4.5 理顺与游客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件:调查问卷
致谢

(10)草原文化生态思想及对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草原文化的生态思想解读
    (一) 自然发展维度
    (二) 人类生存维度
二、草原旅游经济价值及其开发的环境影响
    (一) 草原旅游的经济价值
    (二) 旅游开发的环境代价
三、草原文化生态思想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时代要求
    (一) 草原生态平衡的维护
    (二) 人类生存的保障
四、内蒙古旅游开发中再构草原文化
    (一) 草原文化深厚底蕴是旅游开发的必然要求
    (二) 草原文化生态价值在旅游开发中的重构
五、结束语

四、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态旅游的装配式蒙古包设计研究[D]. 张彬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草原旅游影响下希拉穆仁草原牧户可持续生计研究[D]. 齐佳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草原旅游地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及态度研究 ——以希拉穆仁草原为例[D]. 武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呼和浩特市初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D]. 周子烨.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碌曲县尕秀村草原型旅游生态社区构建研究[D]. 王卫朋.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中蒙草原旅游开发策略比较研究 ——以鄂尔多斯和蒙古国肯特省为例[D]. 朱丽迪丝(Azamat Juldyz).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7]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融合创新研究[D]. 张婷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19(12)
  • [8]新疆尼勒克县唐布拉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 斯坦里帕·白克吐鲁松.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9]鄂尔多斯马兰花草原景区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 闫龙.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10]草原文化生态思想及对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启示[J]. 崔思朋.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7(03)

标签:;  ;  ;  ;  ;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