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教育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术前教育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一、术前教育在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邸越[1](2021)在《基于循证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循证构建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人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提供最佳证据;探讨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以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法:第一部分:循证护理方案构建。检索子宫内膜癌围术期护理相关的原始研究、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分析,获得最佳证据,遵循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总结并提取证据,通过德尔菲法专家两轮函询对证据进行可行性评定和调整,最终形成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第二部分:循证护理方案临床应用。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于202 0年6月~202 1年2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妇科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每组各30例。在干预前后应用SDS、SAS及QLQ-C30量表分别对患者的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以及通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构建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方案,共计纳入1篇指南和40篇文献资料。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函询,两轮专家参与积极性很高,问卷回收率为95%,整体专家威望系数为0.85±0.08,最后整合证据推荐结果为:4项一级指标(护理阶段),19项二级指标(护理条目),42项三级指标(护理措施)。2.SAS、SDS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 S评分组内比较,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QLQ-C30评分: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功能维度和症状维度评分,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QLQ-C30功能维度评分和症状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着提高,且症状维度评分要低于干预前,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QLQ-C30功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QLQ-C30症状维度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尿潴留、肺感染、切口感染和下肢水肿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方案基于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以为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护理提供依据;2.基于循证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3.基于循证的护理方案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李陈娇[2](2020)在《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在慢性鼻窦炎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将5S管理法应用于慢性鼻窦炎围术期健康教育中,通过构建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旨在规范该类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内容、完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该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鼻窦炎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为日后临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采用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改良舒适度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于干预前及干预后不同时间)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焦虑程度、舒适度、生活质量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⑵入院时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在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⑶在入院当日、术前24h、术后72h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入院当日,两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4h,各组患者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入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2h,两组患者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入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⑷在术后24h、48h、72h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在时间效应上,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维度、社会文化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别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组别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⑸在术前24h,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同组入院得分,但干预组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术后72h,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后24h,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⑹出院当日,干预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采取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能够规范慢性鼻窦炎围术期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完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从而降低该类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提高其舒适度及围手术期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同时也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奚凯雯[3](2020)在《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的初步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及集束化护理理念为指导,初步构建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方法:在全面检索相关指南基础上,通过对3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照护者、医护人员等利益相关人群的质性访谈明晰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现状,形成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关键问题;继而,对聚焦关键问题相关证据进行查找、内容分析和证据整合,结合多伦多乳腺癌信息需求问卷的量性调查结果调整健康教育内容,构建形成方案初稿;最后,使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评价目标人群对方案适用性,并据此调整方案和确定最终实践方案维度及条目。结果:(1)指南检索未发现国内外针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指南,纳入以老年围术期、乳腺癌围术期患者为目标人群的13篇质量等级为B级以上指南,提取归纳相关护理措施。(2)质性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护理实践缺乏老年人群特异性,而老年乳腺癌患者在围术期多表现出害怕影响家庭的心理负担、对诊疗过程的信息匮乏、康复效果不理想、护理配合能力不足等显着特征,据此确定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聚焦问题为“心理评估及干预”、“健康教育策略”、“患肢功能锻炼计划”与“照护者照护能力评估”。(3)根据聚焦问题检索获取22篇原始文献推荐意见,补充第一部分指南推荐条目,形成方案涉及术前评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院评估及宣教等内容。(4)量性调查显示,144例老年组信息需求总分为201.74±28.83分,与118例非老年组总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信息需求体现在不同维度上,老年患者对伤口护理及治疗副作用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寻求社会帮助或支持、检查意义及结果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等涉及医学名词方面需求明显降低,且随着年龄增长,对于照护及治疗选择相关信息需求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关注特点调整方案中健康教育策略。(5)经两轮专家咨询,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的《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结论:本研究结合老年患者特点及护理现状,综合现有证据,以科学、透明、严谨的准则初步构建《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老年乳腺癌人群围术期护理提供指导意见。

杨一枭[4](2020)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在肺癌患者术后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在肺癌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明确其对肺康复训练行为改变的应用价值,为肺康复训练在肺癌患者和医务人员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某三甲医院胸部肿瘤外科符合纳排标准的7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指导的肺康复训练,而实验组则通过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进行肺康复训练。在干预前、术后4周、术后12周三个时点收集两组患者行为变化阶段、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Borg评分、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数据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6例患者,失访2例,失访率为2.63%。故实验组、对照组各37人。(1)干预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资料均衡可比。(2)两组患者术后4周肺功能指标(FVC%、FEV1%、MVV%)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与干预前相比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提高,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项肺功能指标时间效应与组间效应存在交互作用(P<0.05)。(3)术后4周两组患者两指标(六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Borg评分)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及呼吸困难Borg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六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Borg评分的时间、组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4)两组患者术后4周、12周自我效能同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在术后12周虽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疲乏、便秘、食欲减退条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功能维度、总体健康水平和症状维度在时间和组间效应中存在交互作用(P<0.05)。(6)术后4周、12周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同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4周、12周肺癌患者肺康复训练行为阶段评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术后4周、12周)两组患者行为进展状态同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对肺癌患者肺康复训练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训练积极主动进行,推动行为变化向前进展。并较好地提高肺功能、运动耐力、改善气短症状。虽对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但干预对患者躯体功能、疾病认知程度显着改善,且对疲乏、便秘、食欲减退的症状有明显减轻。

罗玉茹[5](2020)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应用舒适状况量表对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进行舒适状况调查。2.应用Roy适应模式评估舒适影响因素,制定舒适护理措施,构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方案。3.探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对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循证依据。方法1.本研究依据纳入标准,选择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拟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32例,对照实验设计根据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6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饮食、药物指导及检查配合、皮肤准备、术前体位、大小便、经口呼吸等适应性锻炼、术中体位护理、术后体位、监测生命体征、并发症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健康教育等内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改良式体位锻炼、经口呼吸锻炼、营养支持,术中体温舒适管理、术后体位舒适方法应用、鼻部适应性舒适方法应用、术后饮食及营养支持、疼痛护理、口腔舒适护理及并发症护理。2.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抑郁和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指数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利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舒适状况量表(GCQ)、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来对患者围手术期舒适状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3.建立数据库,通过应用SPSS 23.0软件来支持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频数、百分比描述患者的一般资料;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使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评价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3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最终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研究过程中,干预组共有6例患者退出,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退出,总失访率为8.33%。最终本研究实际纳入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21例,其中干预组60例,对照组61例。2.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一般资料、焦虑和抑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焦虑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干预后,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抑郁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干预后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等各方面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干预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在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组总满意43例,对照组总满意7例,干预组总满意度(71.66%),明显较对照组(11.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2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9例,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采用Roy适应模式舒适护理,可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对于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采用Roy适应模式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日常自理能力,降低手术并发症。3.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是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有效方案。

王会杰[6](2020)在《ERAS理念在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构建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基础上,初步拟定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据此形成专家咨询问卷,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构建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98例,采取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定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49例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接受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49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尿路感染、膀胱痉挛、术后出血等)、患者出院前、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的生存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通过2轮函询,形成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共包含包含51个条目(Ⅰ级条目3个,Ⅱ级条目13个,Ⅲ级条目35个)。(2)试验组在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总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在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膀胱痉挛、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试验组在出院前、出院后一个月生存质量的7个功能领域(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性功能、对将来的担心)和总体健康水平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出院前、出院后一个月生存质量的7个症状领域(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其他症状、尿路症状、肠道症状、治疗相关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出院后三个月生存质量的3个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性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出院后三个月生存质量的4个功能领域(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对将来的担心)和总体健康状况功能领域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出院后三个月生存质量的7个症状领域(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其他症状、尿路症状、肠道症状、治疗相关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构建的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机能和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降低膀胱痉挛、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不良症状,促进身体各项功能恢复;能够改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患者出院前、出院后一个月的生存质量,但无法改善患者出院后三个月的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对将来的担心和总体健康状况。

韦欢欢[7](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康复护理方案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构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全膝关节置换康复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以及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及完善加速康复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康复护理方案。2.实证研究:选取2019年1月11月于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关节外科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9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干预组(n=48),对照组围术期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构建的加速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疼痛”、“焦虑”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首次康复活动开展时间、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指标。结果:1.本研究最终构建的全膝关节置换加速康复护理方案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专家权威系数为0.880.96,平均权威系数为0.92;专家咨询意见协调度肯德尔和谐系数(W)为0.53。2.实证研究效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术前关节功能、“疼痛”评分等病情资料及手术时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术前1d、术后1 d、术后3 d及出院时“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术后6 h、24 h、48 h和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早期康复指标:两组患者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长、首次主动直腿抬高、首次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在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及出院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在术后3 d、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SF-36健康状况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全膝关节置换康复护理方案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缓解疼痛程度;缩短术后首次康复锻炼开展的时间、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出院后总体健康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盛巧凤[8](2020)在《胃肠手术领域快速康复护理研究热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的关于胃肠手术领域快速康复护理文献的刊载情况,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究国内外学科发展阶段及胃肠手术领域快速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梳理文献的社会网路关系,为今后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资源,获取资料,借助文献计量学完成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展示学科发展结构特征。结果:(1)共纳入中文文献1480篇,英文文献300篇。国内核心作者机构以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主。国外在该领域的高产作者机构有McGill Univ(麦吉尔大学)、Univ Copenhagen(哥本哈根大学)、Univ Toronto(多伦多大学)、Univ Auckland(奥克兰大学)等。(2)中文文献中在知识图谱中出现的关于此领域的关键词共现显示该领域的热点有快速康复护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结直肠癌等。英文文献中在知识图谱中出现的关于此领域的关键词热点依次为colorectal surger(结直肠外科)、colonic surgery(结肠手术)、perioperative care(围手术期护理)、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随机对照试验)、meta analysis(meta 分析)、program(方案)等。(3)中文文献近几年的高突变词为医疗费用、应激反应、住院时间、安全性、护理干预、康复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护理满意度等。英文文献高突变词集中在perioperative care(围手术期护理)、meta analysis(meta 分析)等。结论:(1)胃肠手术领域ERAS护理的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国内中东部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国外相比,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也相对较高,但与欧美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且联系不够紧密,有待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2)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疾病种类、手术方式、结局指标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3)有关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护理满意度、术后护理将是以后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演化方向。而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演化方向将集中在perioperative care(围手术期护理)、meta analysis(meta分析)等方面。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9](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指明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杨琳[10](2018)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麻醉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围麻醉期体验、提高麻醉安全性。但目前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本研究旨在以现有证据为基础,从医护专家、患者需求等方面对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探讨,从而构建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概括综述、医护专家访谈和患者访谈的方法,综合现有证据、专家意见和患者需求三部分结果,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进一步以患者投入式研究为理论依据,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最终确立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终稿。结果:1、概括综述:纳入313篇文献和12篇麻醉协会资料,形成5个主题、18个子主题。2、医护专家访谈:纳入10名麻醉医护专家,形成5个主题,16个子主题。3、患者访谈:纳入拟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11名,总结其术前术后对麻醉信息的需求,共形成8个主题。4、内容分析: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形成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包括5个主题、18个子主题和79个条目。5、焦点小组访谈:纳入12名麻醉健康教育实施者(医护)、8名麻醉健康教育接受者(患者)参与访谈。最终形成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终稿,包括5个主题、18个子主题和72个条目。结论:1、已有多国、多角色的麻醉医护研究者/协会关注术前麻醉健康教育。概括综述获得五个主题,提供麻醉概述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参与奠定基础;提供围麻醉期过程的教育,鼓励患者参与配合照护;提供全麻风险和益处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参与应用。2、医护专家访谈所得主题部分覆盖了概括综述的结果,同时补充了部分子主题和条目,提高了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临床适用性3、患者对麻醉信息的需求从对麻醉的疑问、误解、术后再认知中均有所体现。医患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在构建麻醉健康教育内容中纳入患者麻醉信息需求,保障了教育内容的有效性。4、焦点小组访谈促使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契合我国当前医疗环境;医护组从临床专业性上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患者组对研究结果贡献较少,但引发思考,未来需进一步探索。5、本研究构建的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为未来开展麻醉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便于未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形式、工具等一系列探索,结合发展中的患者麻醉满意度问卷等,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不断改进更新。

二、术前教育在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前教育在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循证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 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子宫内膜癌概述
    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现状
        2.1 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必要性
        2.2 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常见的护理方法
    3.循证护理在妇科围术期患者中的护理研究现状
    4.小结
第一部分 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检索路径
        1.5 文献质量评价和证据等级划分
    2 结果
        2.1 纳入的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2 证据综合和护理方案的制定
    3 德尔菲专家咨询
        3.1 函询专家的选择
        3.2 专家函询问卷制定
        3.3 专家函询的实施
        3.4 专家函询结果及统计分析
    4 循证护理方案的内容
第二部分 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案的应用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样本量的确定
    2.分组方法
    3.研究工具
        3.1 焦虑自评量表(SAS)(附录6)
        3.2 抑郁自评量表(SDS)(附录7)
        3.3 癌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附录8)
    4.研究方法
        4.1.预试验
        4.2 正式试验
    5.质量控制
    6.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7.伦理和公平原则
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
    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比较
    4.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QLQ-C30评分比较
        4.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QLQ-C30功能维度评分比较
        4.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QLQ-C30症状维度评分比较
    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讨论
    1.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负向情绪
    2.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3.循证护理有利于降低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4.本研究创新之处
    5.局限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2)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在慢性鼻窦炎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课题研究思路
    1.5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样本量估算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干预分组
        2.2.3 研究工具
        2.2.4 干预方案及内容
        2.2.5 评价指标
        2.2.6 质量控制
        2.2.7 伦理原则
        2.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慢性鼻窦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3.2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3.3 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比较
    3.4 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焦虑评分比较
    3.5 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
    3.6 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7 两组慢性鼻窦炎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比较
4 讨论
    4.1 慢性鼻窦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4.2 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
    4.3 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有利于减轻患者围术期焦虑程度
    4.4 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4.5 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对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4.6 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
5 小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设计
第二部分 证据的生成
    第一阶段 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指南检索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资料分析
        4 结果
        5 讨论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第二阶段 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的体验及需求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证据的综合
    第一阶段 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聚焦问题证据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资料提取和分析
        4 结果
    第二阶段 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术期信息需求特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证据条目总结
    第三阶段 确立《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伦理审核结果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老年乳腺疾病患者围术期信息需求问卷
    附录四 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附录五 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附录六 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4)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在肺癌患者术后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背景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现状
    研究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评价指标及工具
    资料收集
    资料录入与分析
    质量控制
    伦理原则
    技术路线
结果
    一般资料基线对比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各时点比较
    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各时点比较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Borg评分各时点比较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各时点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时点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各时点比较
    两组患者行为阶段各时点比较
讨论
    肺癌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对肺功能的影响
    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对六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
    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对呼吸困难Borg评分的影响
    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对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对行为变化阶段的影响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建议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肺康复训练在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操作性定义
    4 研究设计与技术路线
一、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舒适状况调查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应用ROY适应模式对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护理的舒适因素的评估分析
二、构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方案
    1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措施
    2构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方案
三、基于ROY适应模式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垂体腺瘤患者症状研究及护理进展
    1 PA的流行病学特征
    2 PA的临床特征
    3 PA的治疗
    4 PA的术后状况
    5 PA患者术后症状的研究现状
    6 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舒适护理知情同意书
    附录B 一般资料登记表
    附录C 舒适状况量表
    附录D 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舒适状况量表
    附录E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F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G BARTHEL指数(BI)评估量表
    附录H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I 经鼻蝶垂体腺瘤患者就医手册
个人简历
致谢

(6)ERAS理念在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国外基于ERAS理念在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围术期护理领域研究现状
        1.2 国内基于ERAS理念在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围术期护理领域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3.1 基于ERAS理念构建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案
        3.2 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应用效果研究
第一部分 构建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
    1 文献回顾
        1.1 检索策略
    2 研究步骤
        2.1 设立ERAS课题研究组
        2.2 Delphi专家函询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5.2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6 专家函询修改条目
        6.1 第一轮专家函询修改条目
        6.2 第二轮专家函询的结果
        6.3 两轮专家函询结果
    7 讨论
        7.1 Delphi专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7.2 Delphi专家函询在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中的意义
        7.3 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围术期ERAS护理方案构建内容分析
第二部分 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应用效果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设计
        2.3 干预措施
        2.4 观察指标
        2.5 测量工具
        2.6 资料收集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
    5 技术路线图
    6 结果
        6.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6.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6.3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总费用的比较
        6.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6.5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
    7 讨论
        7.1 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
        7.2 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能够改善患者运动机能,促进早期下床活动
        7.3 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
        7.4 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7.5 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ERAS围术期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前、出院后一个月的生存质量,但无法改善患者出院后三个月的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对将来的担心和总体健康状况
第三部分 结论
第四部分 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康复护理方案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样本量计算
        2.3 随机分组方法
    3.研究工具
        3.1 患者一般信息调查表
        3.2 “长海痛尺”疼痛评分
        3.3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
        3.4 医用量角器
        3.5 焦虑自评量表(SAS)
        3.6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
        3.7 健康调查简表SF-36
        3.8 满意度评分
    4.研究内容
        4.1 构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康复护理方案
        4.2 全膝关节置换加速康复护理方案的实证研究
    5.质量控制
        5.1 课题设计阶段
        5.2 干预实施阶段
        5.3 数据处理阶段
    6.医学伦理原则
    7.数据处理和统计
    8.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胃肠手术领域快速康复护理研究热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资料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常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3.2 胃肠手术领域ERAS护理研究热点分析与确定
    3.3 胃肠手术领域ERAS护理研究领域演化路径探索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文献的特征分析
    4.2 研究热点分析
    4.3 演化趋势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综述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领域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10)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国内外研究现况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4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第二部分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
    第一阶段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的构建
        1 概括综述
        2 医护专家访谈
        3 患者访谈
        4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
    第二阶段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确立
        1 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小结
    1 主要研究成果
    2 主要创新之处
    3 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4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术前教育在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循证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邸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5S健康教育清单管理模式在慢性鼻窦炎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 李陈娇.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3]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的初步构建[D]. 奚凯雯.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赋能教育在肺癌患者术后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 杨一枭.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D]. 罗玉茹. 郑州大学, 2020(02)
  • [6]ERAS理念在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王会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康复护理方案构建及实证研究[D]. 韦欢欢.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胃肠手术领域快速康复护理研究热点分析[D]. 盛巧凤. 延边大学, 2020(05)
  • [9]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10]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D]. 杨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术前教育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