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蘑菇栽培中鬼伞的发生与防治

巴西蘑菇栽培中鬼伞的发生与防治

一、巴西蘑菇栽培中鬼伞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邹彰毅[1](2020)在《姬松茸高产维生素B12菌株的选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姬松茸食药用价值丰富、栽培效益可观、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前景广阔。但国内种质资源缺乏,因此进行姬松茸育种研究十分必要。随着社会发展素食者不断增多,而素食者普遍缺乏维生素B12。据此,本研究以姬松茸JS01为试验材料,分别获取其原生质体和孢子,并通过紫外诱变试验、诱变菌株的筛选和鉴定试验、栽培试验等,以期获得高产维生素B12的姬松茸菌株,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实验,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对姬松茸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菌龄7 d,以0.6mol·L-1 KCl作渗透压稳定剂,溶壁酶浓度1.5%,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4.0 h,pH6.0,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高达1.97×107个·mL-1;菌龄6 d,以0.6 mol·L-1 MgSO4作渗透压稳定剂,溶壁酶浓度2.0%,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3.0 h,pH 6.5,再生培养基为GM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为1.12%。再生培养基中添加纤维二糖和维生素B1后,再生率为1.17%,较优化结果提高了4.46%。2.通过紫外诱变试验、诱变菌株的筛选及鉴定试验,对高产维生素B12菌株进行选育。结果表明姬松茸原生质体和孢子的紫外诱变最佳时长分别为55 s和4 min。相较而言,孢子因获取难度低、易保存、易萌发,短期内能得到大量诱变菌株,更适合诱变育种研究。通过高效液相检测,JS01中维生素B12的含量为3.7954μg·g-1,筛选出诱变菌株BUV-16,其含量为4.1089μg·g-1,较JS01提高了8.26%。通过ITS扩增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BUV-16、Agaricus blazei KF281111.1、Agaricus blazei MF403088.1、JS01进化关系较近;BUV-16与Agaricus subrufescens KJ541802.1、Agaricus subrufescens KJ541804、Agaricus pseudominipurpureus MG196356.1、Agaricus rufoaurantiacus KT951558.1、Agaricus sp.EU284018.1进化关系较远。3.对选育出的诱变菌株与亲本进行栽培试验,并分别检测子实体中维生素B12的含量。结果表明BUV-16子实体菇型周正,其大小、伞径、柄长等均与姬松茸JS01的子实体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姬松茸JS01产量为4.40 kg·m-2,BUV-16产量为4.15 kg·m-2,产量差异较小,表明BUV-16可用于正常栽培。经高效液相检测,姬松茸JS01子实体中维生素B12含量为3.9014μg·g-1;BUV-16子实体中维生素B12含量为4.1866μg·g-1,较JSO1子实体提高了7.31%,均较各自菌丝体维生素B12含量有一定提高,但差异较小,原因可能是菌盖上附着的细菌等对其含量有一定影响,且不同取样部位,维生素B12含量不同。

李超[2](2019)在《承德及周边地区野生菌采集鉴定及生物学活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是以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对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迁西县、三个区域采集的野生菌进行鉴定和生物学活性物质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野外采集并拍照记录12株野生菌,对12株野生菌进行传统的形态学鉴定,结果如下:chengde1为墨汁鬼伞(Coprinopsis atramentaria);chengde2为血红密孔菌(Trametes coccinea);chengde3和weichang2为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weichang1为强壮齿耳菌(Steccherinum robustius);weichang3为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 Pers);weichang4为珊瑚菌(Ramaria botrytoides);weichang5为木蹄层孔菌(Pyropolyporus fomentarius);weichang6为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weichang7与qianxi1均为牛肝菌(Boletus);qianxi2为粉托鬼笔(Phallus hadriani)。(2)对采集的12株野生菌进行组织分离,分离得到了10株野生菌的菌丝体,菌丝生长速度测定结果表明,chengde1、chengde2、chengde3、weichang2、weichang1、qianxi2菌丝生长强壮且速度较快。(3)对菌丝长势好的6株野生菌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序列结果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通过贝叶斯建树方法利用MAFFT、Mrmodeltest2.3、Mrbayes v2.3等软件进行分子鉴定,得到结果如下:chengde1与Coprinopsis atramentaria序列一致性为99.82%,且与Coprinopsis atramentaria聚为一支,节点支持率为100%,从而判定chengde1为墨汁鬼伞(Coprinopsis atramentaria)。Chengde2与Pycnoporus coccineus序列一致性为100%,且与Pycnoporus coccineus聚为一支,节点支持率为100%,从而判定chengde2为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coccineus)。Chengde3与Trametes versicolor序列一致性为99.66%,且与Trametes versicolor聚为一支,节点支持率为100%,从而判定chengde3为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Weichang2与Trametes versicolor序列一致性为94.86%,且与chengde3和Trametes versicolor聚为一支,节点支持率为100%,从而判定weichang2为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weichang1与Steccherinum robustius序列一致性为95.17%,且与Steccherinum robustius聚为一支,节点支持率为100%,从而判定weichang1为齿耳菌(Steccherinum robustius)。qiaanxi2与Phallus hadriani序列一致性为99.37%,且与Phallus hadriani聚为一支,节点支持率为100%,从而判定qianxi2为粉托鬼笔(Phallus hadriani)。(4)对6株已经确定种属的野生菌进行生物学活性分析,用ABTS为底物方法测定漆酶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粗多糖含量,琼脂扩散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如下:野生菌chengde1、chengde2、chengde3、weichang2、weichang1、qianxi2的漆酶含量分别是54.92 U/mL、45.61 U/mL、345 U/mL、187.03 U/mL、414.87 U/mL、36.91U/mL。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2%、18.52%、21.29%、24.79%、19.1%、7%。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是0.49 mg/100g、5.58 mg/100g、4.73 mg/100g、3.53 mg/100g、4.1 mg/100g、11.25 mg/100g、粗多糖含量分别为1.9%、3.67%、2.4%、2.47%、2.78%、3.46%。抗菌活性结果显示,6株野生菌对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四种指示菌均没有检测到抗菌作用。

曹晋良[3](2018)在《一株野生毛头鬼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驯化栽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缺乏优质毛头鬼伞种质资源,但是产业要求菌株不仅要具有高产的优质性能,还需要有很好的抗逆性与抗病性,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法便是驯化本土野生种质资源。2015年7月31日笔者在忻州市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草地上采到一株子实体高达25cm的大型野生菌ZMM-3,经初步鉴定ZMM-3为鬼伞属的毛头鬼伞。本课题从该株野生毛头鬼伞的鉴定入手,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然后对该野生菌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并对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和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利用组织分离的方法获得了野生菌株ZMM-3的纯培养,并提取其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 ITS)片段并测序。根据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形态特征,将ZMM-3菌株鉴定为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将此序列上传到核酸序列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KX015766。通过对ZMM-3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培养基最适碳氮比为10:120:1,最适pH为78。对ZMM-3菌株进行了驯化栽培研究,包括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料的筛选,成功培育出毛头鬼伞子实体。统计了不同栽培料上ZMM-3菌株原基出现时间、子实体成熟时间、每袋栽培料中子实体产生个数、单菇鲜重、单菇干重、菌盖直径、菌柄长度以及生物学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ZMM-3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基为葡萄糖麦芽膏酵母膏培养基;最适原种培养基为麦粒培养基,且在各栽培料上原基的出现时间、子实体的成熟时间、菌盖的长度和菌柄的长度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由于在稻草栽培料上ZMM-3菌株所产生的子实体个数(9.66±0.58)和生物学效率(63.87±12.09%)显着高于其他四种栽培料(P<0.05),所以稻草栽培料为ZMM-3菌株的最适栽培料。以icr小鼠为受试动物评价了菌株ZMM-3人工栽培获得的子实体的食用安全性,结果在高、中、低(5000、500、50 mg/kg·d)剂量组实验中小鼠全部健活,体征、体重、行为、外观、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脏器结构均无明显异常,表明供试毛头鬼伞ZMM-3菌株的子实体对小鼠无亚急性毒性。研究了ZMM-3菌株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性,并将其与菌株特白8号相比较。结果表明:两个样品的灰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ZMM-3菌株子实体干制品的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特白8号(P<0.05),而还原糖、粗纤维、总酚的含量ZMM-3菌株显着高于特白8号(P<0.05)。Ca、Fe这两种元素的含量在两个样品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Zn、Cu这两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特白8号菌株子实体显着高于ZMM-3(P<0.05),对人体有害的Cd、Pb重金属均未检测到。ZMM-3和特白8号菌株子实体中均包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两种蛋白源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接近4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接近0.6,符合联合国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条件。通过对两种蛋白源进行氨基酸评价与分析,得出两个菌株的子实体均为可用蛋白来源。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除Fe2+螯合能力这个指标ZMM-3菌株EC50值高于特白8号菌株外,其余指标均显示ZMM-3菌株子实体醇提物的抗氧化性要优于特白8号菌株子实体醇提物。综上所述,ZMM-3菌株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性,且其子实体营养价值较高,是一株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种质资源。

郑剑君[4](2017)在《巴西蘑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文中指出巴西蘑菇生长在高温、高湿、密闭的环境中,常见各种病菌、虫害发生。对巴西蘑菇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本文总结了巴西蘑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杨淑云[5](2017)在《姬松茸栽培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姬松茸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姬松茸栽培得到逐步推广,但栽培技术尚有待提高。该研究从驯化栽培史、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姬松茸栽培研究进展,旨在为姬松茸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颜振兰,吴少风[6](2014)在《闽北姬松茸栽培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文中提出总结了闽北姬松茸生产中制种、培养料发酵、发菌和出菇等各环节易于发生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和症状表现,提出了预防和解决方法。

王海霞[7](2014)在《姬松茸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文中指出姬松茸又叫巴西蘑菇,是一种食药兼用真菌,其子实体脆嫩、爽口、香气浓郁,并具有防癌、抗凝血、降血脂及改善动脉硬化等功效。姬松茸在栽培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病虫害,轻者降低品质,造成减产,重者绝收。现将玛纳斯县姬松茸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刘剑飞,黄道友,胡留杰,廖敦秀[8](2010)在《大型墨汁鬼伞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前景分析》文中指出在对我国集约规模化养殖业的重金属污染形势、现有主要重金属修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通过大型墨汁鬼伞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应用价值与前景,由此提出墨汁鬼伞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创新研究领域。

崔鹏举[9](2009)在《富硒毛头鬼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富硒毛头鬼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工艺,并对其发酵产品在降血糖方面的功效进行评价。(1)通过正交试验,从四株毛头鬼伞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生物量和较强富硒能力的毛头鬼伞菌株CcⅢ,并探讨其耐硒和富硒特性。结果表明,CcⅢ菌株具有一定的耐硒能力和较强的富硒能力,其固体培养最大耐硒浓度为10μg/mL,液体培养最大耐硒浓度为4μg/mL。在硒浓度2μg/mL时,菌丝生物量为4.11 g/L,富硒率为50.57%,有机化程度高达92.95%。(2)研究营养因子对毛头鬼伞菌丝生长和富硒的影响,筛选到适合其毛头鬼伞富硒深层发酵的优化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玉米粉4%,花生粕0.4%,KH2PO4 0.2%,MgSO4·7H2O 0.1%,VB1 10×10-3 g/L,Na2SeO3 4.4×10-3 g/L,在此基础上进行5 d的摇瓶发酵培养,菌丝生物量为:18.14 g/L,富硒率为:56.35 %。(3)采用Plackett-Burman法、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实验(Box-Behnken)相结合的方法对毛头鬼伞深层发酵富硒的培养条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发酵条件中的种龄、装液量、初始pH值是主要影响因素。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5℃、转速100 r/min、装液量70 mL /250 mL、种龄133 h、接种量3%、初始pH值5.8、发酵周期5 d。在此条件下,菌丝生物量为24.51 g/L,富硒率为81.03%,较优化前分别提高35.12%和43.80%。(4)探讨富硒毛头鬼伞菌丝及硒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功效的影响。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经过3 w饲喂含10%富硒毛头鬼伞菌丝饲料的糖尿病小鼠,体重明显恢复(p<0.05);血糖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和组织中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血清和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明显增加(p<0.05)。经过20 d腹腔注射毛头鬼伞菌丝硒多糖(150 mg/kg bw,硒含量:15.21μg/g)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TC、TG和LDL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HDL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脏和肾脏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抗氧化酶(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增强(p<0.05),非酶抗氧剂(GSH、VC和VE)浓度明显增加(p<0.05)。由此推断,富硒毛头鬼伞菌丝及硒多糖显着的降血糖功效可能与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有关。

毕华南[10](2008)在《墨汁鬼伞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墨汁鬼伞(Coprinus atramentarius)又名柳树蘑,柳树钻,是鬼伞属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在真菌界被认定为一种不可食用品种,但其同时具有多种医学保健功能。当前关于墨汁鬼伞的研究报道主要是固体栽培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未见关于墨汁鬼伞液体发酵培养的报道,也没有针对其生物活性物质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墨汁鬼伞进行液体发酵深层培养,对影响液体发酵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全面研究,确定其初步培养条件,然后以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为指标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全因子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表明:当葡萄糖、玉米粉、麸皮、KH2PO4和MgSO4·7H2O分别为13.51、17.07、7.62、2.29和2.00 g/L时,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293.73 mg/L;当上述变量为10.07、18.02、11.63、1.58和4.00 g/L时,菌丝体最大生长量为6.24 g/L。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当温度、转速、培养时间、装液量分别为28.4℃、134.5 r/min、119.28 h、180.5 mL/500 mL时,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415.58 mg/L;当上述变量为20.45℃、129 r/min、75.12 h、194.5 mL/500 mL时,菌丝体最大生长量为7.26 g/L。对墨汁鬼伞发酵液进行初步分离,得到六个粗组分,为胞内外粗蛋白、粗多糖,及胞内外去除蛋白和多糖的小分子组分。体外试验表明,胞外蛋白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强,非酶糖基化反应抑制率最高。剂量0.1 mg/mL时,胞外蛋白羟自由基清除率为73.57 %(同浓度Vc为66.74 %),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79.36 %(同浓度Vc为65.74 %);胞外多糖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9.10 %,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为52.15 %。剂量0.1 mg/mL时,胞外蛋白和多糖非酶糖基化反应抑制率分别为65.70 %、42.36 %。活性验证试验表明,墨汁鬼伞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功效。为更好地发挥墨汁鬼伞液体发酵成分的活性功能,需对活性粗组分进行分离纯化,精制成高纯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制剂。本文对胞外蛋白和胞外多糖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采用?KTA explorer 100及与其相配套的标准DEAE-纤维素柱和标准凝胶柱对墨汁鬼伞胞外多糖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采用TOYOPEARL CM-650 M、TOYOPEARL SP-650 M离子交换柱对墨汁鬼伞胞外蛋白进行分离,检测各个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SDS-PAGE对活性组分的分子量进行初步探明。

二、巴西蘑菇栽培中鬼伞的发生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西蘑菇栽培中鬼伞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姬松茸高产维生素B12菌株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姬松茸概述
        1.1.1.1 姬松茸简介
        1.1.1.2 姬松茸的营养价值
        1.1.1.3 姬松茸的药用价值
        1.1.1.4 姬松茸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1.2 栽培品种和菌种质量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制约
        1.1.3 食用菌育种方法概述
        1.1.4 食用菌与维生素B
        1.1.5 维生素B_(12) 概述
        1.1.5.1 维生素B_(12) 的价值
        1.1.5.2 维生素B_(12) 检测方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综述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姬松茸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优化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试剂
        2.1.4 培养基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菌丝体的培养及干质量曲线测定
        2.2.2 原生质体制备
        2.2.3 原生质体再生
        2.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2.2.5 正交实验设计
        2.2.6 验证实验
        2.2.7 再生培养基调整
        2.2.8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姬松茸菌丝体干质量曲线
        2.3.2 不同培养方式对姬松茸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
        2.3.3 菌龄对姬松茸原生质体产量及再生率的影响
        2.3.4 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与浓度对姬松茸原生质体产量及再生率的影响
        2.3.5 酶的种类及浓度对姬松茸原生质体产量及再生率的影响
        2.3.6 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对姬松茸原生质体产量及再生率的影响
        2.3.7 pH对姬松茸原生质体产量及再生率的影响
        2.3.8 再生培养基对姬松茸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
        2.3.9 正交实验结果
        2.3.10 SPSS分析结果
        2.3.11 试验结果的验证
        2.3.12 再生培养基调整结果
    2.4 小节与讨论
第3章 姬松茸高产维生素B_(12) 菌株的诱变及选育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试剂
        3.1.4 培养基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姬松茸原生质体的获取
        3.2.2 姬松茸孢子的获取
        3.2.3 紫外线诱变处理
        3.2.4 拮抗试验
        3.2.5 生物学特性观察
        3.2.6 遗传稳定性试验
        3.2.7 维生素B_(12) 的检测
        3.2.8 DNA分子指纹图谱鉴定
    3.3 试验结果
        3.3.1 紫外诱变剂量的选择
        3.3.2 诱变菌株的筛选
        3.3.3 高效液相检测结果
        3.3.3.1 色谱条件选择
        3.3.3.2 线性关系
        3.3.3.3 精密度试验
        3.3.3.5 准确度试验
        3.3.3.6 样品含量测定
        3.3.4 分子鉴定结果
        3.3.4.1 PCR凝胶电泳结果
        3.3.4.2 系统发育树
    3.4 小节与讨论
第4章 诱变菌株的栽培试验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试剂
        4.1.4 培养基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菌种的制作
        4.2.2 菇棚的选址及搭建
        4.2.3 培养料的处理
        4.2.4 栽培及发菌管理
        4.2.5 病虫害防治
        4.2.6 出菇期管理
        4.2.7 子实体菇型及产量对比
        4.2.8 子实体维生素B_(12) 含量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栽培条件
        4.3.2 栽培环境
        4.3.3 其他
        4.3.4 子实体菇型及产量对比结果
        4.3.5 子实体维生素B_(12) 含量检测结果
    4.4 小节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承德及周边地区野生菌采集鉴定及生物学活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食用菌的种类及价值
        1.1.1 食用菌的种类
        1.1.2 食用菌的食药用价值
    1.2 野生食用菌开发及应用现状
        1.2.1 野生食用菌的资源
        1.2.2 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利用情况
    1.3 野生食用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1.3.1 形态鉴定在野生食用菌鉴定中的应用
        1.3.2 rDNAITS序列在野生食用菌鉴定上的应用
    1.4 生物学活性分析
        1.4.1 多糖在食用菌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4.2 蛋白质在食用菌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4.3 漆酶在食用菌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4.4 抗菌活性在食用菌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野生食用菌的采集与形态鉴定
    2.1 材料和方法
        2.1.1 采集工具
        2.1.2 采集方法
        2.1.3 形态鉴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野生食用菌采集
        2.2.2 野生食用菌形态鉴定
    2.3 结论
第3章 野生食用菌的组织分离及菌丝生长速度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组织分离结果
        3.2.2 菌丝生长速度测定结果
    3.3 结论
第4章 野生菌种ITS鉴定及系统进化树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NA提取结果
        4.2.2 PCR扩增结果
        4.2.3 野生菌株系统发育树建立及结果分析
    4.3 结论
第5章 野生食用菌生物学活性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野生菌株漆酶活力结果分析
        5.2.2 野生菌株粗蛋白质含量结果分析
        5.2.3 野生菌株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分析
        5.2.4 野生菌株粗多糖含量结果分析
        5.2.5 野生菌株抗菌活性结果分析
    5.3 结论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一株野生毛头鬼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驯化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食用菌概述
    1.2 毛头鬼伞概述
    1.3 食用菌的鉴定方法
        1.3.1 形态学鉴定方法
        1.3.2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1.3.3 食用菌鉴定中ITS序列分析的应用
    1.4 食用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1.5 食用菌毒性检测的方法
        1.5.1 食用菌毒性检测的物理方法
        1.5.2 食用菌毒性检测的化学方法
        1.5.3 食用菌毒性检测的生物学方法
    1.6 课题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一株野生毛头鬼伞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
        2.1.2 主要试剂
        2.1.3 培养基
        2.1.4 ZMM-3菌株同步菌丝的制备
        2.1.5 形态学观察
        2.1.6 扩增ITS序列
        2.1.7 琼脂糖凝胶电泳
        2.1.8 碳源、氮源对ZMM-3菌株生长的影响
        2.1.9 不同碳氮比对ZMM-3菌株生长的影响
        2.1.10 不同温度和pH对ZMM-3菌株生长的影响
        2.1.11 菌丝生长速率的测定
        2.1.12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ITS序列PCR产物的分析
        2.2.2 菌株的形态
        2.2.3 碳源对ZMM-3菌株生长的影响
        2.2.4 氮源源对ZMM-3菌株生长的影响
        2.2.5 碳氮比对ZMM-3菌株生长的影响
        2.2.6 不同pH对ZMM-3菌株生长的影响
        2.2.7 不同温度对ZMM-3菌株生长的影响
    2.3 结论
    2.4 讨论
第三章 ZMM-3菌株的驯化栽培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株
        3.1.2 仪器及设备
        3.1.3 ZMM-3菌株最适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3.1.4 ZMM-3菌株最适原种培养基的筛选
        3.1.5 最适栽培料的筛选
        3.1.6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ZMM-3菌株最佳母种培养基的筛选结果
        3.2.2 最适原种培养基的筛选结果
        3.2.3 最适栽培料的筛选结果
    3.3 结论
    3.4 讨论
第四章 ZMM-3菌株子实体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受试物
        4.1.2 实验动物及试剂
        4.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4.1.4 试验分组及灌胃方式
        4.1.5 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4.1.6 统计学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健康状况
        4.2.2 体重变化
        4.2.3 脏器系数
        4.2.4 血常规检查
        4.2.5 脏器外观变化
        4.2.6 组织病理学变化
    4.3 结论
    4.4 讨论
第五章 ZMM-3菌株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试剂
        5.1.3 仪器及设备
        5.1.4 一般营养成分测定
        5.1.5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5.1.6 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5.1.7 抗氧化活性测定
        5.1.8 统计学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一般营养成分分析结果
        5.2.2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评价结果
        5.2.3 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5.2.4 ZMM-3与特白8号菌株子实体醇提物抗氧化性测定结果与评价
    5.3 结论
    5.4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硏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巴西蘑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孢盘菌
    1.1 形态和发病症状
    1.2 防治方法
2 棉絮状菌
    2.1 形态和发病症状
    2.2 防治方法
3 胡桃肉状菌
    3.1 形态和发病症状
    3.2 防治方法
4 白色石膏霉
    4.1 形态和发病症状
    4.2 防治方法
5 链孢霉
    5.1 形态和发病症状
    5.2 防治方法
6 粘菌
    6.1 形态和发病症状
    6.2 防治方法
7 木霉
    7.1 形态和发病症状
    7.2 防治方法
8 根霉
    8.1 形态和发病症状
    8.2 防治方法
9 鬼伞
    9.1 形态和发病症状
    9.2 防治方法
1 0 螨类
    1 0.1 形态和发病症状
    1 0.2 防治方法
1 1 菇蚊菇蝇
    1 1.1 形态和发病症状
    1 1.2 防治方法

(5)姬松茸栽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驯化栽培史
2 生物学特性
    2.1 营养
        2.1.1 碳源
        2.1.2 氮源
        2.1.3 其它
    2.2 温度
    2.3 pH
    2.4 水分
    2.5 光照
    2.6 空气
3 栽培技术
    3.1 栽培品种选择
    3.2 培养基制备
        3.2.1 母种培养基
        3.2.2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
        3.2.3 培养料
    3.3 栽培管理技术
        3.3.1 栽培季节
        3.3.2 栽培场所
        3.3.3 培养料堆制发酵
        3.3.4 播种和覆土
        3.3.5 出菇管理
        3.3.6 病虫害防治
        3.3.7 采收
4 小结

(6)闽北姬松茸栽培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制种环节问题
    1.1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1.2接种环节不严密
    1.3培养环节管理有欠缺
2 培养料发酵环节问题
    2.1培养料发酸
    2.2播种前发生鬼伞
3 发菌和出菇阶段问题
    3.1菌丝吃料慢
    3.2菌丝不爬土
    3.3菌丝徒长

(7)姬松茸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害
    1.胡桃肉状菌
    2.白色石膏霉
    3.鬼伞类杂菌
二、虫害
    1.螨虫
    2.菌蝇、菌蚊

(9)富硒毛头鬼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毛头鬼伞研究概况
        1.1 毛头鬼伞的营养成分
        1.2 毛头鬼伞的生物学功能
    2 食用菌液体培养
        2.1 食用菌液体培养的概念
        2.2 液体培养的优点
    3 硒的生物化学及生物学功能
        3.1 硒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
        3.2 硒的生物学功能
        3.3 人体硒的需要量
        3.4 硒的缺乏与补充
    4 食用菌富集微量元素的概况
        4.1 食用菌富集微量元素的机理
        4.2 食用菌作为微量元素载体的优点
        4.3 食用菌对硒的富集研究进展
    5 糖尿病药物研究概况
        5.1 外源性胰岛素
        5.2 西药
        5.3 微量元素
        5.4 中药提取物
    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7 本课题研究意义
    8 本课题创新之处
第一章 毛头鬼伞富硒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毛头鬼伞富硒高生物量菌株筛选
        2.2 毛头鬼伞菌丝对硒的耐受能力
        2.3 毛头鬼伞菌丝的富硒能力
    3 结论
第二章 富硒毛头鬼伞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中碳源种类及浓度的确定
        2.2 培养基中氮源种类及浓度的确定
        2.3 影响毛头鬼伞菌丝生长的显着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的确定
        2.4 正交实验优化培养基组成
    3 讨论
第三章 富硒毛头鬼伞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根据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筛选主要因素
        2.2 利用最陡爬坡法确定因素水平
        2.3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条件
        2.4 验证实验
        2.5 生长曲线实验
    3 小结
第四章 富硒毛头鬼伞菌丝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和降血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富硒毛头鬼伞菌丝对糖尿病小鼠体重和血糖的影响
        2.2 富硒毛头鬼伞菌丝对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3 病理组织学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毛头鬼伞菌丝硒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和降血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毛头鬼伞菌丝多糖及硒多糖的分析
        2.2 毛头鬼伞菌丝多糖及硒多糖对糖尿病小鼠体重和血糖的影响
        2.3 毛头鬼伞菌丝多糖及硒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脂含量的影响
        2.4 毛头鬼伞菌丝多糖及硒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10)墨汁鬼伞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药食用真菌的研究概况
    1.2 墨汁鬼伞的研究概况
        1.2.1 墨汁鬼伞简介
        1.2.2 墨汁鬼伞培养的研究
        1.2.3 墨汁鬼伞的应用价值
        1.2.4 墨汁鬼伞其他方面的研究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墨汁鬼伞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菌种
        2.1.1.2 培养基
        2.1.1.3 主要试剂
        2.1.1.4 主要仪器
        2.1.2 方法
        2.1.2.1 接种培养
        2.1.2.2 生物量计算
        2.1.2.3 胞外粗多糖产量的测定方法
        2.1.2.4 试验设计
        2.1.2.4.1 单因素优化试验
        2.1.2.4.2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2.2 结果
        2.2.1 培养基选择
        2.2.1.1 碳源选择
        2.2.1.2 氮源选择
        2.2.1.3 无机盐选择
        2.2.2 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
        2.2.2.1 模型建立
        2.2.2.2 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的发酵培养基优化与分析
        2.2.2.3 以生物量为指标的发酵培养基优化与分析
        2.2.3 结论
        2.2.4 验证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墨汁鬼伞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菌种和培养基
        3.1.1.2 培养基
        3.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2 方法
        3.1.2.1 发酵液还原糖的测定
        3.1.2.2 考察培养时间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3.1.2.3 考察接种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3.1.2.4 考察温度、转速、装液量、初始pH 对墨汁鬼伞液体发酵的影响
        3.1.2.5 响应面试验设计
        3.1.2.6 接种培养、生物量计算、胞外多糖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因素试验
        3.2.1.1 接种量对生物量的影响
        3.2.1.2 培养时间对生物量的影响
        3.2.1.3 初始pH、装液量、温度、转速对胞外多糖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3.2.2 发酵条件响应面优化模型建立
        3.2.3 发酵条件优化
        3.2.3.1 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的发酵条件优化与分析
        3.2.3.2 以生物量为指标的发酵条件优化与分析
        3.2.4 发酵条件优化结论
        3.2.5 验证试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墨汁鬼伞生物活性研究及活性组分的初步分离纯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菌种
        4.1.1.2 主要试剂
        4.1.1.3 主要仪器
        4.1.1.4 发酵液粗分离
        4.1.2 方法
        4.1.2.1 清除羟自由基(·OH) 活性试验
        4.1.2.2 抑制超氧阴离子(O_2~-·) 活性试验
        4.1.2.3 非酶糖基化抑制实验
        4.1.2.4 胞外粗多糖预处理
        4.1.2.5 多糖含量的检测
        4.1.2.6 蛋白含量的检测
        4.1.2.7 胞外粗多糖的DEAE 纤维素柱的分离
        4.1.2.8 胞外多糖的Superdex200 分离
        4.1.2.9 粗蛋白预处理
        4.1.2.10 墨汁鬼伞胞外粗蛋白的分离纯化
        4.1.2.11 蛋白的分子量、浓度和含糖量的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发酵液粗组分抗氧化活性
        4.2.1.1 清除羟自由基(·OH) 能力
        4.2.1.2 清除超氧阴离子(O_2~-·) 能力
        4.2.2 发酵液粗组分抑制非酶糖基化活性
        4.2.3 胞外粗多糖的EPS 分离分析
        4.2.3.1 胞外粗多糖的DEAE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
        4.2.3.2 Superdex 200 凝胶柱层析分离
        4.2.4 胞外粗蛋白EP 的纯化
    4.3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巴西蘑菇栽培中鬼伞的发生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姬松茸高产维生素B12菌株的选育[D]. 邹彰毅.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2]承德及周边地区野生菌采集鉴定及生物学活性分析[D]. 李超.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3]一株野生毛头鬼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驯化栽培研究[D]. 曹晋良. 山西大学, 2018(04)
  • [4]巴西蘑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J]. 郑剑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22)
  • [5]姬松茸栽培研究进展[J]. 杨淑云. 北方园艺, 2017(02)
  • [6]闽北姬松茸栽培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J]. 颜振兰,吴少风. 食用菌, 2014(04)
  • [7]姬松茸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J]. 王海霞. 农村科技, 2014(07)
  • [8]大型墨汁鬼伞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前景分析[J]. 刘剑飞,黄道友,胡留杰,廖敦秀. 南方农业, 2010(04)
  • [9]富硒毛头鬼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D]. 崔鹏举. 汕头大学, 2009(03)
  • [10]墨汁鬼伞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及生物活性研究[D]. 毕华南. 江南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巴西蘑菇栽培中鬼伞的发生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