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顶部穿越住宅区的隧道施工技术

隧道顶部穿越住宅区的隧道施工技术

一、隧道穿越洞口堆积体洞顶居民区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1](2020)在《中部引黄工程输水隧洞涌水综合治理方案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隧洞工程开工建设。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路距离长、地质条件复杂,很多需要建设隧洞工程来满足线路布置方案,尤其是在山区地区修建的水工隧洞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距离长、埋深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小、干扰大等特点,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良地质洞段,发生塌方、岩爆、涌水等现象。山西中部引黄隧洞工程全线位于吕梁山区地带,水文地质情况尤为复杂,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隧洞涌水的综合性处理成了隧洞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单一堵水或排水的措施受工程实际情况限制以及环保要求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本文根据隧洞工程建设中的涌水问题,从隧洞涌水危害、隧洞涌水量的预测、隧洞涌水治理措施、隧洞超前地质预报等方面对隧洞涌水综合治理进行分析,结合中部引黄工程总干隧洞TBM标段涌水治理方案及中部引黄工程西干施工23标钻爆法施工涌水处理方案,从其工程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量预测等方面综合分析,通过对总干线TBM1标经历多次涌水,最后成功通过富水洞段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总结,同时结合西干线施工23标即将面临的富水洞段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国内外一些涌水处理的办法,对地下涌水综合处理办法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一套较完整的处理方案:“隧洞施工期应该紧紧围绕地下水预报为先、以堵为主、以排为辅、堵排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且随着地下隧洞工程建设与地下水保护要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以堵为主’的隧洞涌水处理原则已占主导地位”的初步结论。结合中部引黄工程引水隧洞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涌水方案进行总结归纳,对中部引黄工程施工具有帮助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对相似的地下隧洞工程的地下水处理提供一些施工思路,以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涌水治理。

雷栋[2](2019)在《浅析隧道施工洞顶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隧道施工造成洞顶黄土地层产生裂缝的原因,并针对该工程的地质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张明海[3](2019)在《厦门海沧隧道爆破震动监测及穿越风化深槽段减振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海底隧道具有地质勘探困难,围岩和支护结构长期受到高压动、静水压力作用,防排水难度大,围岩成拱作用低、稳定性差等特点,致使海底隧道修建的难度极大。特别是当多条隧道同时穿越海底深槽区域,且隧道之间相距较近时,隧道的开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相互影响。因此,穿越风化深槽段近接隧道施工是海底隧道修建的关键问题,也是推动海底近接隧道施工发展的关键技术。论文以厦门海沧隧道及其服务隧道为依托,以服务隧道为控制保护对象,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海底隧道的三维计算模型,以主线隧道爆破开挖参数为变量,分析主线隧道采用不同减振措施时,服务隧道衬砌结构振速、变形与受力规律,总结形成了以下几点成果:1以现场实际爆破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萨道夫斯基公式回归分析得出了的适用于爆破区域的地层参数。2三排减振孔可将服务隧道的振动速率减少40%,爆破间隔时间为125ms时可减少30%。3三排减振孔时临近服务隧道二衬的第一主应力将减少39.2%,爆破时间间隔为150ms时减少43%;二排减振孔时第三主应力将减少57%,爆破时间间隔为150ms时减少60.2%。本文得出的以上结果可供本地区爆破减震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王佳,舒东利[4](2019)在《土地垭隧道洞口滑坡成因及处治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破碎围岩铁路隧道洞口施工引起的工程滑坡问题,依托叙毕铁路土地垭隧道出口滑坡处理工程,对滑坡成因及处治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滑坡成因主要有内、外2种因素,内因为洞口浅埋段围岩风化严重、破碎,外因为施工开挖造成坡脚临空,地表水下渗恶化围岩,防护措施也未及时施作。在滑坡处治方案设计中,需结合滑坡体范围与隧道相对位置关系,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原则上采取锚固桩加固边仰坡滑坡体并增设截排水沟后,再对隧道范围内采取明洞改路基、基础换填、钢花管注浆加固等措施。

张宁[5](2018)在《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判断与处理技术》文中提出文章论述了公路隧道施工中的不良地质及其危害,分析了几种典型不良地质的判断与处理技术,并结合广西大浦高速公路平田隧道施工实例,介绍了该隧道浅埋段、断层带、采空区的处理方法,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葛雨晨[6](2018)在《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是目前隧道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很多方面还都处于经验和探索阶段,诸如不良施工地质灾害体的超前预报和防治技术等。隧道施工过程中,工程区的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等都极为复杂,可能会遇到岩溶与涌水突泥、煤层与瓦斯有害气体、洞口大型崩坡堆积体滑塌等诸多复杂的建设难题。本文以涪陵白涛隧道群为依托工程,基于该隧道群的施工建设和监测数据有关资料,结合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工作和相应数值模拟分析,主要采用了综合分析研究方法和数值模拟法对白涛隧道群的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进行研究,其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白涛隧道群的地质勘查资料,重点从地形地貌和地质水文角度分析白涛隧道群可能存在的的不良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和影响;(2)系统介绍了隧道超前预报技术,详细对比了各预报方法之间的优劣和适应性,针对白涛隧道群特点选择综合预报方法;对崩破堆积体、爆破振动对页岩气井影响监测,并结合探测结果与监测数据,分析主要施工不良地质类型影响并给出合理建议;(3)采用Midas/GTS软件,针对白涛隧道群的具体特点进行施工数值模拟分析,确定隧道施工关键工艺参数,依据施工监测数据确定二衬合理支护时机;(4)对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防治技术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制定相应防治技术,预警体系和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安全保障技术应用能够贯彻执行;(5)针对白涛隧道群复杂地质条件,通过应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现场监控量测、合理施工方法、不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施工灾害预警体系、应急响应与应急预案等来保障施工安全,提高了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水平,并将关键技术合理应用到工程项目,对以后同类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提供参考。本文主要新意是:1、利用TSP法、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测法相结合的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组合物探技术与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和现场监控量测相结合,为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保障;2、提出了隧道台阶法施工合理台阶长度和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核心土合理长度,依据施工监测数据提出二衬合理支护时机,并将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刘亚飞[7](2018)在《多期次工程叠加扰动下海东黑家邑地区地下水渗流场演变》文中认为随着全球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气候的变化,各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以及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兴建跨流域或跨地区的引水工程已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西南岩溶区,引水隧洞作为地下线性建筑物赋存于地质体中,在其开挖过程中,会揭露各种地层、破坏含水或潜在含水围岩,改变地下水流场,使得地表井、泉出现干枯的现象。隧洞开挖后,地下水不断排入隧洞,受扰动范围内地下水的渗流方向、岩土体的渗透性、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径流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评价和预测隧洞建设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已经成为了重大工程建设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程序。论文以海东黑家邑地区多期工程叠加所引发渗流场演变为题,在深入调查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引洱入宾”工程(1987年)、“北干渠”工程(2006年)、滇中引水工程海东隧洞黑家邑段(2018年)主要发生的工程扰动进行了定性分析;利用丰富的现场调查、勘测资料,系统研究了黑家邑地区含水层空间结构及边界条件,依据289段钻孔压水试验厘定了参数取值,建立了三维渗流场数值模型,运用Modflow软件反演、预测了各个阶段引水工程隧洞修建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反演原始状态下地下水流场情况1987年以前,研究区为未进行任何工程施工的原始状态,主要以马头山—老太箐岩溶水系统为主,其青山组地层富水性强且岩溶发育较高,在受到大气降雨的补给后,经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暗河等进入岩溶管道系统,顺断裂带进行运移,主要向西侧洱海和东侧瓦溪河方向进行排泄,其中黑家邑自流井(水位2000 m)、老太箐水库(水位2080)均为研究区主要的排泄点。受区内地形地貌、含水岩组分布及构造发育等条件控制,研究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其水位介于22801980 m之间。原始状态下“引洱入宾”工程区地下水水位介于20002100 m之间;“北干渠”工程区地下水水位介于20002050 m之间。(2)反演“引洱入宾”工程实施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1987年以后,“引洱入宾”工程隧洞以大约1945 m的高程穿过富水性强且岩溶发育较高青山组地层,造成地下水被隧洞袭夺,成为了研究区南侧最低排泄基准面。研究区地下水总体水位介于于22801940 m之间,位于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断层带处老太箐水库水位由原来2080 m下降到1980 m,导致其干涸,最大影响范围为3000 m,地下水最低水位降至1950 m左右,由于存在莲花曲组相对隔水层的阻隔作用,北侧黑家邑承压自流井无论井口还是补给区域均位于隧洞影响范围之外,未受“引洱入宾”工程隧洞施工影响。(3)反演“北干渠”工程实施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2006年以后为“北干渠”工程实施地下水渗流场,该工程起于“引洱入宾”出水口,以大约1930 m的高程穿越富水性较弱且透水性弱玄武岩组,与“引洱入宾”工程隧洞成为研究区南侧最低排泄基准面。研究区总体水位介于22801940 m之间,而该工程隧洞最大影响范围为1000 m,地下水水位降为1950 m左右,靠近隧洞的西村水塘由原来的1890 m下降到了1870 m,导致其干涸。(4)预测滇中引水工程海东隧洞黑家邑段施工排水对渗流场的影响。2018年以后,滇中引水工程海东隧洞黑家邑段以西北—东南向切割马头山—老太箐岩溶水系统,施工中的隧洞会成为新的排泄基准面,而南侧区域内的地下水继续由原排泄基准面“引洱入宾”隧洞、“北干渠”隧洞排泄。该工程两侧影响半径约为500-1100 m,地下水最低水位降至2000 m左右。其中3#支洞施工施工最大影响范围为300 m,地下水最低水位降至2000 m左右;4#支洞施工支洞的施工最大影响范围为300 m,地下水最低水位降至2000 m左右;5#支洞由于马头山青山组(D1q)地层岩溶较发育,而该支洞出口的地下水位已接近隧洞底板,故其周围地下水位变化不明显。由于存在莲花曲组相对隔水层的阻隔作用,其东北侧距3.8 km的黑家邑自流井没有出现衰减、流量下降的趋势,工程实施对其无影响。(5)预测滇中引水工程海东隧洞黑家邑段完全封堵条件下渗流场恢复情况2026年以后为滇中引水工程海东隧洞黑家邑段完全封堵条件下渗流场恢复情况,工程封堵1年后隧洞进口处水位已恢复约50150 m;封堵3年隧洞进口段渗流场迅速恢复,区域基本恢复到现状状态的80%,封堵5年后渗流场基本恢复到“北干渠”工程实施后的现状状态。

纪志锋[8](2017)在《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公路隧道安全施工与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对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与管控,以确保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安全、经济、高效的实施,成为理论界与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价与管理,对施工安全风险作出可靠的预测和评估,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论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为研究对象,结合风险管理理论与工程实例,通过三维软件模拟隧道开挖过程的受力变形特征,为围岩稳定性的判断、支护参数的调整提供理论数据的支持。结合施工方案,运用专家调查法对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源进行识别,针对典型风险,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直观地掌握风险因素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影响程度。从工程实际出发,以施工单位组织架构和制度为依据,探索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实现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结合实例,设计超前地质预报和工程现场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对工程实测数据的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实现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同类工程具有借鉴意义,为公路隧道精细化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于介[9](2016)在《黄土地区高速铁路隧道勘测浅谈》文中认为铁路隧道的勘测阶段,是一个项目从前期方案研究到走向成品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文章结合已有的隧道的勘测经验及黄土台塬、沟壑区中就高陡边坡、深"V"浅埋沟谷、滑坡、错落、陷穴及溜坍等特点,通过在银西高速铁路隧道外业勘测,就前期踏勘隧道选线,外业调查及资料收集的一些体会,特别是对高速铁路黄土隧道的洞口不良地质选线、洞口黄土边坡稳定性调查、黄土湿陷性、地表浅埋黄土沟谷及高含水率黄土层等勘测特殊问题,归纳总结了区别于常规铁路隧道勘测要点及注意事项,其关于黄土区高速铁路隧道洞口、黄土湿陷性及高含水率黄土段等勘测要点可直接为黄土地区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勘测服务。

严健,何川,吴海彬,汪波,罗晋明[10](2015)在《基于Peck公式的藏区公路隧道施工地面沉降预测》文中研究指明在隧道施工中结合现场地表下沉量测实测数据,利用Peck公式进行地表沉降计算,反分析法确定沉降槽曲线最大沉降量和沉降槽宽度及关键参数,并对拟合参数进行了检验。比较修正了沉降槽宽度计算经验公式,给出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Peck公式中沉降槽宽度系数的初步建议值,验证了适合我国藏区具体地质条件与施工手段的公路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研究表明:Peck公式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山岭隧道施工地面沉降预测,隧道进口浅埋段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基本符合高斯分布规律,进口段埋深较浅地表沉降槽宽度越大,埋深越大沉降槽宽度越小。

二、隧道穿越洞口堆积体洞顶居民区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隧道穿越洞口堆积体洞顶居民区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中部引黄工程输水隧洞涌水综合治理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隧洞涌水危害
        1.2.1 隧洞地下水主要来源
        1.2.2 隧洞涌水分类
        1.2.3 隧洞涌水的不良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目前隧洞涌水量的预测及其主要治理措施
        1.4.1 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1.4.2 隧洞涌水主要治理措施
    1.5 目前隧洞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1.5.1 隧洞施工过程中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内容
        1.5.2 超期地质预报的几种方法介绍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部引黄工程概况
    2.1 工程基本情况
    2.2 工程施工难度及特点
第三章中部引黄工程3#隧洞TBM标段TBM施工涌水治理方案
    3.1 工程概况
        3.1.1 地貌状况
        3.1.2 水文地质
        3.1.3 工程地质
    3.2 涌水量估算
    3.3 TBM1 标涌水洞段基本情况
        3.3.1 地层岩性
        3.3.2 地质构造
        3.3.3 水文地质
        3.3.4 工程地质评价
        3.3.5 隧洞设计涌水量估算
        3.3.6 已揭露地层情况
        3.3.7 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分析
    3.4 TBM施工过程中涌水情况
    3.5 涌水排水处理优化方案
        3.5.1 反坡排水整体方案
        3.5.2 后配套机泵配置优化
        3.5.3 优化后排水系统
        3.5.4 主洞阶梯坝排水系统
        3.5.5 隧洞排水系统供电优化
    3.6 涌水堵水处理方案
        3.6.1 掌子面侧壁堵水方案
        3.6.2 掌子面超前注浆方案
        3.6.3 注浆堵水效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部引黄工程西干施工23 标钻爆法施工涌水治理方案
    4.1 工程概况
        4.1.1 工程完成情况
        4.1.2 前期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地质概况
        4.1.3 剩余段地质情况及评价
        4.1.4 隧洞涌水量分析
        4.1.5 已开挖段涌(渗)水量估算
    4.2 排水实施方案
        4.2.1 实施原则
        4.2.2 支洞排水布置(水泵选型、水泵、管线布置)
        4.2.3 主洞排水布置
        4.2.4 排水能力
        4.2.5 水泵、管道计算论证
        4.2.6 施工供电分析
        4.2.7 主要设备、材料配置
    4.3 堵水处理方案
        4.3.1 洞内涌水情况
        4.3.2 8#支洞下游掌子面补充地质勘探情况
        4.3.3 灌浆设备及材料要求
        4.3.4 灌浆相关指标
        4.3.5 掌子面超前预灌浆施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浅析隧道施工洞顶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1.2 地层岩性及地貌
    1.3 隧道开挖方案及支护形式
2 地表裂缝情况
3 隧道洞内监控量测情况
4 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5 地表裂缝危害
6 边坡稳定性验算
    6.1 计算参数选取
    6.2 计算工况选取
    6.3 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
7 工程处治措施及建议
8 结束语

(3)厦门海沧隧道爆破震动监测及穿越风化深槽段减振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爆破振动原理的研究
        1.2.2 爆破振动强度预测研究
        1.2.3 爆破振动安全判据研究
        1.2.4 爆破振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1.2.5 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程背景
    2.1 工程概述
    2.2 隧道设计概况
    2.3 自然条件
    2.4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2.4.1 地质构造
        2.4.2 地层岩性
        2.4.3 隧道工程地质
        2.4.4 不良地质
        2.4.5 特殊性岩土
第三章 爆破振动相关理论
    3.1 爆破机理与作用分区
    3.2 爆破振动控制
    3.3 爆破振动安全判断
    3.4 ANSYS/LS-DYNA数值计算流程
    3.5 ANSYS/LS-DYNA计算边界条件
第四章 爆破振动监测与地层参数回归分析
    4.1 爆破设计方案
    4.2 爆破振动监测
    4.3 地层参数回归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减振孔减振控制技术研究
    5.1 原设计最大振速计算
    5.2 计算模型说明
    5.3 计算模型参数
    5.4 计算工况及控制点
    5.5 计算结果分析
        5.5.1 工况1:原设计方案
        5.5.2 工况2:增加单排减振孔方案
        5.5.3 工况3:增加双排减振孔方案
        5.5.4 工况4:增加三排减振孔方案
    5.6 对比分析
        5.6.1 爆破振速变化规律分析
        5.6.2 二衬受力变化规律分析
        5.6.3 二衬变形变化规律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微差爆破减振控制技术研究
    6.1 工况5:75ms
    6.2 工况6:100ms
    6.3 工况7:125ms
    6.4 工况8:150ms
    6.5 对比分析
        6.5.1 爆破振速变化规律分析
        6.5.2 二衬受力变化规律分析
        6.5.3 二衬变形变化规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土地垭隧道洞口滑坡成因及处治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质概况
    1.2 隧道洞口段原设计概况
2 工程滑坡成因及地质补勘
    2.1 工程滑坡成因
    2.2 地质补勘情况
3 隧道洞口滑坡处治方案
    3.1 线路右侧斜坡面及线路两侧加固措施
    3.2 线路两侧边坡防护措施
    3.3 基础处理措施
    3.4 隧道洞身地表处理措施
    3.5 其他处理措施
4 结语

(5)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判断与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公路隧道施工中的不良地质及其危害
2 公路隧道施工中典型不良地质判断与处理措施
    2.1 不良地质地段综合处理方案
    2.2 典型不良地质判断
        2.2.1 断层地质
        2.2.2 岩溶地质
        2.2.3 偏压地形
        2.2.4 涌水灾害
        2.2.5 塌方灾害
    2.3 典型不良地质处理措施
        2.3.1 断层地质的处治措施
        2.3.2 岩溶地质的处治措施
        2.3.3 偏压地形的处治措施
        2.3.4 涌水灾害的处治措施
        2.3.5 塌方灾害处治措施
3 实例探析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3.2.1 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3.2.2 水文地质条件
        3.2.2. 1 地表水
        3.2.2. 2 地下水
        3.2.2. 3 地表水、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3.3 隧道不良地质情况
        3.3.1 不良地质地段
        3.3.1. 1 隧道局部地段存在洞身偏压现象
        3.3.1. 2 平田隧道地质破碎带
        3.3.1. 3 平田隧道浅埋段
        3.3.1. 4 平田隧道采空区
        3.3.2 各区段事故风险估测结果
    3.4 隧道不良地质处理措施
        3.4.1 浅埋段
        3.4.2 断层带
        3.4.3 采空区
4 结语

(6)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涛隧道群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1.1 技术标准
        2.1.2 地理位置
        2.1.3 地形地貌
        2.1.4 气象水文
        2.1.5 隧道规模
    2.2 地质条件
        2.2.1 地质构造
        2.2.2 地层岩性
        2.2.3 水文地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3.1 隧道不良地质体的超前预报方法
        3.1.1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种类
        3.1.2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原理与特性
        3.1.3 隧道地质超前综合预报的方法
    3.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
        3.2.1 白涛隧道群地质超前综合预报方法
        3.2.2 TSP与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探测结果和分析
        3.2.3 红外探水超前预报探测结果和分析
    3.3 隧道开挖掌子面的监测与分析
        3.3.1 监控量测概况
        3.3.2 监控量测结果
        3.3.3 监控量测反馈分析
    3.4 隧道软弱围岩段大变形监测预警与分析
        3.4.1 监控量测预警
        3.4.2 监控量测分析建议
    3.5 隧道施工对崩坡堆积体安全性影响监测与分析
        3.5.1 监控量测概况
        3.5.2 监控量测结果
        3.5.3 监控量测反馈分析
    3.6 隧道施工爆破振动对页岩天然气井安全性影响监测与分析
        3.6.1 监控量测概况
        3.6.2 监测仪器和测点布置
        3.6.3 监控量测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施工方案关键技术
    4.1 概述
        4.1.1 Midas/GTS软件介绍
    4.2 隧道模型与计算参数
        4.2.1 隧道模型
        4.2.2 计算参数
    4.3 隧道台阶法施工的合理台阶长度
    4.4 隧道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的合理核心土长度
    4.5 隧道二衬合理支护时机
        4.5.1 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确定准则
        4.5.2 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确定方法
        4.5.3 经验法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支护时机
        4.5.4 收敛限制法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支护时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不良地质防治技术与应急预案研究
    5.1 施工灾害预警体系
        5.1.1 地质灾害分级
        5.1.2 不良地质预警体系
    5.2 施工灾害应急响应程序
        5.2.1 应急响应机构与职责
        5.2.2 分级响应
        5.2.3 先期处置
        5.2.4 现场处置
    5.3 施工灾害应急预案
        5.3.1 岩溶涌水应急预案
        5.3.2 隧道突泥应急预案
        5.3.3 瓦斯爆炸应急预案
        5.3.4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5.4 不良地质的防治技术
        5.4.1 岩溶、溶洞水防治技术
        5.4.2 涌水突泥防治技术
        5.4.3 瓦斯地层防治技术
        5.4.4 崩坡堆积体、坍塌防治技术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多期次工程叠加扰动下海东黑家邑地区地下水渗流场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工程概况
        1.1.1 “引洱入宾”工程
        1.1.2 “北干渠”工程
        1.1.3 滇中引水工程
    1.2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引水工程叠加的研究现状
        1.3.2 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水文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
        2.5.1 褶皱
        2.5.2 断裂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3.1 岩溶发育形态及特征
    3.2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划分
    3.3 地下水系统补、径、排特征
        3.3.1 岩溶水补给特征
        3.3.2 岩溶水径流特征
        3.3.3 岩溶水排泄特征
    3.4 含水结构及其空间展布
    3.5 岩溶水系统精细划分
        3.5.1 岩溶水系统概述
        3.5.2 岩溶水系统特征研究
    3.6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特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区多期次工程叠加扰动分析
    4.1 “引洱入宾”工程隧洞的影响
    4.2 “北干渠”工程隧洞的影响
    4.3 滇中引水工程隧洞的影响
        4.3.1 HD3#支洞的影响
        4.3.2 HD4#支洞的影响
        4.3.3 HD5#支洞的影响
        4.3.4 滇中引水工程海东隧洞的影响
第5章 研究区三维渗流场数值模型
    5.1 模型的范围
    5.2 含水层空间结构概化
    5.3 参数的选择
    5.4 边界条件概化
    5.5 模型的源汇项分析
    5.6 模型的网格离散与时间确定
    5.7 模型的校验
第6章 多期次工程叠加扰动下海东黑家邑地区地下水渗流场演变
    6.1 模型的计算方案
    6.2 现状条件下渗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6.3 “北干渠”工程实施前地下水渗流场的反演
        6.3.1 研究区原始状态下渗流场
        6.3.2 “引洱入宾”工程施工对渗流场的影响
        6.3.3 “北干渠”工程施工对渗流场的影响
    6.4 滇中引水工程海东隧洞黑家邑段建设对地下水渗流场影响预测
        6.4.1 HD3#支洞施工地下水渗流场
        6.4.2 HD4#支洞施工地下水渗流场
        6.4.3 HD5#支洞施工地下水渗流场
        6.4.4 海东隧洞黑家邑段开挖完全排水对渗流场的影响
        6.4.5 海东隧洞黑家邑段完全封堵条件下对渗流场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依托工程背景概况
    1.2 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2.1 前言
    2.2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
        2.2.1 工程地质概况
        2.2.2 衬砌断面形式及参数
        2.2.3 计算模型
        2.2.4 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3.1 评价程序与评价方法选择
        3.1.1 评价程序
        3.1.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风险源辨识的原则和步骤
        3.2.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3 风险评价
        3.3.1 层次分析法
        3.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4 工程应用
        3.4.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风险大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应用
    4.1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流程
    4.2 超前地质预报和工程现场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4.2.1 超前地质预报基本原理
        4.2.2 工程现场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原则和监测目的
        4.2.3 监测项目与测量方法
    4.3 现场监测数据成果分析
        4.3.1 超前地质预报
        4.3.2 隧道施工监控
    4.4 风险控制
        4.4.1 管理措施
        4.4.2 技术措施
    4.5 风险控制实施效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黄土地区高速铁路隧道勘测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概况
    2. 1 工程简介
    2. 2 不良地质
        2. 2. 1 滑坡、错落
        2. 2. 2 溜坍
        2. 2. 3 黄土陷穴及人工坑洞
    2. 3 特殊岩土
        2. 3. 1 湿陷性黄土
        2. 3. 2 红黏土
3 黄土区隧道勘测基本原则
4 黄土隧道勘测要点
    4. 1 前期踏勘对选线的影响
    4. 2 选线注意事项
    4. 3 方案稳定后资料收集
    4. 4 外业调查安全注意事项
5 结论与体会

(10)基于Peck公式的藏区公路隧道施工地面沉降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Peck 公式及参数
2 反分析法确定沉降槽曲线关键参数
    2. 1沉降槽曲线的最小二乘法拟合
    2. 2 拟合参数的检验
3 地表下沉量测
    3. 1监测方法
    3. 2 监测数据分析
4 沉降槽宽度和宽度系数的修正与确定
5 结论

四、隧道穿越洞口堆积体洞顶居民区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部引黄工程输水隧洞涌水综合治理方案的研究[D]. 王鑫.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2]浅析隧道施工洞顶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J]. 雷栋.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23)
  • [3]厦门海沧隧道爆破震动监测及穿越风化深槽段减振控制技术研究[D]. 张明海.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4)
  • [4]土地垭隧道洞口滑坡成因及处治方案研究[J]. 王佳,舒东利. 交通科技, 2019(04)
  • [5]公路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判断与处理技术[J]. 张宁. 西部交通科技, 2018(12)
  • [6]复杂条件下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 葛雨晨.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7]多期次工程叠加扰动下海东黑家邑地区地下水渗流场演变[D]. 刘亚飞.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6)
  • [8]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与安全管理研究[D]. 纪志锋.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2)
  • [9]黄土地区高速铁路隧道勘测浅谈[J]. 于介. 高速铁路技术, 2016(01)
  • [10]基于Peck公式的藏区公路隧道施工地面沉降预测[J]. 严健,何川,吴海彬,汪波,罗晋明. 公路交通科技, 2015(01)

标签:;  ;  ;  

隧道顶部穿越住宅区的隧道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