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房管理系统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与体会

计算机病房管理系统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与体会

一、计算机病房管理系统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及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赵闯[2](2020)在《辽宁省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患者安全态度、患者安全文化干预工作评价和不良事件报告情况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将患者安全定义为“将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的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最低程度的风险控制过程”。Singer提出“医院安全文化”,可以理解为将希波格拉底的格言“无损于病人为先(first do no harm)”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个操作规范之中,就是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的一种行为。这种安全文化可以向社会公开承诺,并付诸每天的实践当中。美国医学研究所(IOM,Institute of Medicine)对不良事件的定义是指:由于医疗差错导致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最终造成延长住院时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事件,分为可预防和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可预防不良事件包括医务人员人为因素和检修不及时导致的器械事故造成的患者伤害事件,不可预防事件包括医务人员正确操作和设备正常运转出现的不可避免的患者伤害事件。1999年,美国医学科学院的报告指出,美国每年有44,000-98,000人死于可预防的医疗差错。2000年英国的调查研究显示:医疗不良事件导致住院患者受到伤害发生率为10%,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2亿英镑。目前世界各国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报道存在不同的差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研究均显示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在3.5%-16.6%之间,平均每10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遭受一些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每年因受到可以预防的不良事件伤害而再次住院、引起诉讼赔偿、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导致家庭或个人收入损失、身体致残等所需费用各国高达60亿-290亿美元。医疗安全问题不但使患者遭受重大的痛苦,也给政府带来了不必要的巨额经济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医疗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相对匮乏、管理能力较差、个人技术水平有限及资金不足等原因,发展中国家的患者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和严峻。在我国,每年5000多万的住院患者当中至少有250万人曾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用药者的12%-32%,而患者承受的痛苦和随之产生的额外的医疗费用则不堪设想。由此得出,医疗风险不仅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还为政府和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目前评价安全文化常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评价安全文化的问卷主要包括: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安全态度问卷(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AQ),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安全文化问卷(Patient Safety Climate in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PSCHO)等。本研究中采用由席修明等人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安全态度调查问卷(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AQ)。该量表由Sexton JB开发,包括6个维度和36个条目,其中维度内条目32条,维度外条目4条,每个条目按李克特5级评分法评分。本研究添加了台湾版本的额外2个条目,分别是“本科室管理人员鼓励报告医疗负面事件”和“本科室管理人员优先考虑安全培训活动”。该量表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在我国的医务人员人群中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研究安全态度的良好测量工具。评价不良事件的量表主要包括: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中维度不良事件报告频率;Vincent开发,Evans修订的不良事件报告习惯问卷;Terry开发的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问卷;Vincent开发,Evans修订的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问卷;Vincent开发,Evans修订的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问卷;梁惠玉开发、陆秀文改编的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问卷;Wilson研制、练敏翻译修订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等。本研究使用的是田欢欢等人翻译并修订的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中维度不良事件报告频率;Vincent开发、Evans修订的不良事件报告习惯问卷;Terry开发的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问卷;Vincent开发、Evans修订的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问卷;Vincent开发、Evans修订的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问卷。不良事件报告频率问卷有4个条目,李克特5等评分法评分,不良事件报告习惯问卷有4个条目,李克特5等评分法评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问卷有15个条目,选项1得分为1,2和3得分为0。不良事件报告习惯问卷有22个条目,李克特5等评分法评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问卷有8个条目,选项1得分为1,2和3得分为0。全体量表得分越高表示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越好。目前,国内关于患者安全的调查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横断面研究存在样本量小、不能代表某一地区的安全文化,而关于安全文化的干预研究除了北京以外,其他地区的研究还只是空白。因此,本研究以辽宁省5个具有代表性城市的9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0个科室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全态度问卷和不良事件报告频率、报告习惯、报告意向、报告障碍和报告认知问卷为工具,描述9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态度,以其中某家医院为例在2017年实行安全文化干预工作,采用安全态度问卷和不良事件报告频率等问卷对干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对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态度,提高安全文化干预工作的质量有参考价值。研究目的了解辽宁省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态度,评价在盛京医院开展的安全文化干预工作的效果,了解盛京医院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频率、习惯、意向、障碍、认知等情况。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在2017年7-9月间,以辽宁省5个代表性城市(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的9所三甲医院中正式工作满1个月以上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对2584名医务人员进行安全态度问卷的横断面调查。2安全态度干预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正式工作或者学习满1个月以上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3月对607名医务人员,在6月对310名医务人员,在12月对300名医务人员,采用安全态度问卷进行调查。3不良事件报告干预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正式工作或者学习满1个月以上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在6月对310名医务人员,在12月对300名医务人员,采用不良事件报告情况问卷进行调查。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和综合性安全文化干预方法。研究指标为调查问卷得分。1安全态度采用SAQ量表进行测量。其中包括团队合作、安全氛围、工作满意、压力感知、管理感知和工作环境6个维度,一共32个条目,还有6个条目为维度外条目。每个条目按照李克特5等评分法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安全态度越好。2不良事件报告频率采用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SOPSC)中维度不良事件报告频率测量。一共4个条目,前3个条目是李克特5等评分法评分。得分越高,表示不良事件报告频率越高。3不良事件报告习惯采用不良事件报告习惯问卷测量。一共4个条目,李克特5等评分法评分。得分越高,表示不良事件报告习惯越好。4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采用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问卷测量。一共15个条目,选项1表示1分,选项2和3表示0分。得分越高,表示不良事件报告意向越好。5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采用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问卷测量。一共22个条目,李克特5等评分法评分。得分越高,表示不良事件报告障碍越小。6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采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问卷测量。一共8个条目,选项1表示1分,选项2和3表示0分。得分越高,表示不良事件报告认知越好。7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岗位类别、职务、职称、在本医院工作时间、在本科室工作时间、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是否接受过病人安全培训课程。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和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 SAQ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采用SPSS16.0软件,通过内部一致性评价SAQ量表的信度。采用Amos17.0软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SAQ量表中的6个维度分别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的结构效度评价。2医务人员安全态度的人口学因素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描述医务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分析人口学特征对安全态度的影响。以安全态度得分为因变量,人口学特征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安全态度的影响因素。3不同医院安全态度得分和积极应答百分比的差异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医院安全态度得分和积极应答百分比的差异。4安全文化干预工作前后SAQ和不良事件报告频率等问卷得分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安全文化干预工作实施前后SAQ和不良事件报告频率等问卷得分的差异,评价干预工作的效果。研究结果1 SAQ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SAQ量表不同维度和总体的Cronbach’s alpha介于0.751-0.938之间,表明SAQ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效果指标分别是:GFI范围0.882-0.997,TLI范围是0.879-0.995,CFI范围是0.923-0.997,RMSEA范围是0.051-0.191。结果表明SAQ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2人口学因素对安全态度得分的影响性别对安全态度得分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范围是0.056-0.079,年龄对安全态度得分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范围是-0.121到-0.071。学历对安全态度得分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范围是-0.101到0.045,岗位类别对安全态度得分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范围是0.061-0.105,职务对安全态度得分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是0.079,在本医院工作时间对安全态度得分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是-0.084到-0.078,是否参加患者安全培训对安全态度得分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是-0.189到-0.078。3不同医院安全态度得分和积极应答百分比有统计学差异9家医院SAQ不同维度和总量表得分和积极应答百分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文化干预工作前后SAQ问卷得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不同人口学类别,不同科室在3月、6月和12月的SAQ得分和积极应答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就总体而言,6月SAQ得分显着高于3月,12月SAQ得分显着低于6月,但显着高于3月。积极应答百分比比较结果仅团队合作维度6月显着高于12月。5安全文化干预工作前后不良事件报告频率等量表得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0个科室报告频率和报告习惯得分有升高趋势,报告意向、报告障碍和报告认知12月得分显着高于6月。结论1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重视患者安全的现况态度良好,但是工作压力相比其他维度影响了患者安全,因此需要作出调整减轻工作压力。2经过实施安全文化干预措施,盛京医院多数医务人员安全态度有显着提高,个别科室需经过长时间干预才能得出显着的安全态度的提高,干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3经过实施安全文化干预措施,盛京医院不良事件报告频率、不良事件报告习惯向好的方向转变,不良事件报告意向显着提高,不良事件报告障碍显着减小,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显着提高,安全文化向好的方向转变,干预措施取得初步成功。

李淼淼[3](2013)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工作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岗位因素。2.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职责、任职条件(职称、培训、实践经验)等,形成《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说明书》。3.探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岗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深化护理岗位管理改革的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合众法。1.量性研究A.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16名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工作分析研究调查问卷》,收集护理管理者对责任护士岗位培养和使用的态度、优质护理病房责任护士岗位目的和岗位职责的态度倾向。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及标准差等统计方法描述资料。B.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368名在优质护理病房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自制《责任护士岗位因素评估表》。通过网络平台集中采集数据,收集被调查人员对责任护士岗位因素的评分。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描述责任护士岗位因素,并比较不同病区、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护士评分差异。2.质性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2名护士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以面对面会谈的形式,了解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岗位管理的看法,对获得的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归纳总结。【结果】1.护理管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病房责任护士岗位目的和岗位职责认同度高。责任护士岗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护理程序,组织完成责任包干患者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治疗工作,并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及心理支持。责任护士的主要职责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专业发展四个方面20条职责。2.对优质护理病房责任护士岗位因素评分:总得分率为76.91%。各因素一级指标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工作风险因素(87.82%)、工作性质因素(82.10%),得分最低的是知识技能要求(63.60%)和工作责任因素(71.42%)。另外,重症病房责任护士知识技能要求、工作风险、脑力辛苦程度、工作复杂程度、研究创造能力、工作时间特殊性高于普通病区;但对综合管理能力要求、监督指导责任、对外部协调责任、决策的责任、风险发生后可挽回的程度、沟通要求稍低。年轻护士对学历、职称、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工作时间特殊性的评分高于年长护士,但对工作经历、对病人健康承担的责任、综合管理能力、工作风险的评分低于年长护士。3.访谈结果:目前责任护士岗位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岗位职责模糊、工作内容相互交叉;责任护士准入制度不明,不能按工作要求选择合适人员,而是采用轮岗的方式;责任护士岗位管理方式不灵活;没有全面衡量责任护士岗位价值;责任护士绩效分配不合理,不能体现护理工作的情况。【结论】形成《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说明书》,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目的、岗位职责及各项岗位因素进行了说明,发现了责任护士岗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责任护士岗位管理、教育培训提出建议。

邹玲,黎婉斌,李志敏,林焕英[4](2000)在《计算机病房管理系统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及体会》文中提出 我院自1999年1月开始采用北京众邦慧智公司医院信息软件操作系统,使用计算机进行病房的医嘱、药品、财务管理。我科护士站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一年多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石媛[5](2020)在《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与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降低建筑能耗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医院数量增长较快,据统计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已经突破100万,较2017年增加了1.7万。随着医院数量与面积的急速增长扩张,能耗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节能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医院建筑节能技术的各项研究对促进我国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的节能研究可以从不同的领域进行,建筑师可以通过对医院建筑设计阶段的把控,实现空间与气候的有机契合。本文以医院方案设计中的布局设计为出发点,展开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的分布规律、医院布局因素与能耗的关联性,以及布局节能措施的研究。首先,本研究针对寒冷地区范围内北京、济南、西安等典型城市的三甲医院有步骤地开展调研。在四部分调研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寒冷地区医院总体布局、各功能区布局、科室布局的详细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能耗监管平台数据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了近年来样本医院各项能耗数据,深入分析得出寒冷地区医院建筑能耗的地域性分布、季节性分布特点以及医院功能区分布特点。同时剥离出与建筑设计高度相关的能耗数据与建筑各功能区布局相对应,揭示建筑布局与能耗的关联性关系。其次,基于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将医院建筑布局设计依照建筑方案设计及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相关步骤,从宏观到微观逐步进行分级,并赋予每一级节能任务。进一步识别对能耗有影响的医院建筑布局设计因素,分别匹配至集中式、半集中式两类医院的三级布局中,依据调研信息,为布局设计因素取值,最终形成寒冷地区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作为后期能耗模拟的理论基础。再次,经过可行性评估验证,选择Design Builder作为模拟软件。采用全面试验设计法与优化筛选组数的方式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的三级布局因素展开全年动态能耗模拟研究。用方差分析法判断各布局因素的对于采暖、空调、照明以及三者综合能耗的影响程度,总结布局因素节能率区间,揭示医院布局与能耗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各级布局的最优策略,分别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布局策略进行汇总,绘制节能策略汇总及节能率对比图表,便于在设计阶段,根据不同情况随时加入节能策略对建筑设计进行节能指导。本文针对医院建筑布局提出分级节能的要求,分析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布局节能设计策略的科学结论为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节能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对于综合医院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未规定的布局设计部分做出一定的节能补充。

张玛璐[6](2019)在《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虽然总量发展迅速,单个机构的平均床位规模也已达到约1008.51张,突破了我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所建议的上限值,但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然而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获得最大规模/品质”与“占用最少资源投入”之间的最佳平衡,是为“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的“效率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元的,提高某一类单一效率极有可能对其它单一效率产生影响,因而须遵循“综合兼顾”原则,是为“综合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与“综合兼顾”原则共同导致了“综合效率问题”的复杂机制:各项“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综合效率结果”之间存在着大量过程之间、结果之间的相互转化,呈现出“交叉网状结构”。可见,只有以较为精确的定量方式阐明“综合效率的作用机制”,才能够精确把控决策结果并由此做出恰当决策,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实践问题,也即需要阐明“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然而,各类现有理论尚不足以支持“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探讨:“建筑评价/评估”类理论无法真实呈现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目标结果”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建筑效率分析”类理论则大多围绕“单一效率”展开,无法体现“综合兼顾”原则。因此,本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理论来作为阐释“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依托。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筑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下的大型综合医院交通流线优化研究(51778074)”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构建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模型”和“阐明其量化作用机制”2方面理论目标展开,并通过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进行应用,初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构建基本理论模型部分以定性方式为主。首先,通过对现有效率相关研究的归纳,将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明确定义为: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产出的医疗功能使用空间、建筑寿命及医疗功能使用效用,与投入的资金、资源、能源的比例;它是一种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效率主体,以建筑设计为主导视角,以追求功能空间效率、经济技术效率、资源环境效率3方面共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效率。同时借鉴系统学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相关实际需求,采用“效率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将综合效率系统组织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建筑属性、基础性能、效率单元、综合效率4个层级,明确了各级系统内部要素及外部影响因素,并通过其中第二层级系统要素来具体反映前述3方面效率目标。最后,依据各系统要素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内部逻辑,将综合效率系统内、外部作用方式概括分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来分别予以定量描述。阐明量化作用机制部分以定量方式为主。首先,遵循论文第一部分构建的基本理论模型,将综合效率系统拆解为16个子系统,逐一提取作用要素、判断作用过程并赋予相应定量关系,最终形成以建筑属性为自变量、综合效率为因变量、其它系统要素为中间变量的综合效率系统定量模型。进而,利用广义的系统参数取值来反映外部因素作用下综合效率系统的适应、调整过程,并由此提出动态和静态2种参数取值方法:前者精确反映所有参数随各方面发展而变化的实时取值情况,需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来实现;后者是对前者的简化,可通过一般调研统计获得各参数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取值结果。最后,以静态取值的方式,结合本文通过现场观察计数、调取监控录像观察计数、调取医院运营数据、调取医院建设图纸、现场访谈、抽样问卷等方式获取的约110类(数千万条)相关原始数据(调研概况详见附录A),经大量统计测算后(具体调研过程详见附录B),逐一给出了32组系统参数的取值方法和参考取值。为了验证上述“综合效率理论”,论文最后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展开了应用探索:依托综合效率理论,将设计优化方法归纳为测算初始综合效率并判定优化对象、选择优化措施、调整优化并检验分析3个步骤;同时重新梳理了3类共72项常见优化措施,利用“量化作用机制”逐一分析它们的“系统反馈”(对各系统要素指标取值的影响效果)情况,将结果汇集为“对象-措施”集。由此形成的设计优化方法可依托“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来探查目标建筑的性能短板,并利用“对象-措施”集来筛选有针对性且综合兼顾的优化措施,以此达到提升综合效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际案例对该“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初步验证了综合效率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一套能够“从原理上解释”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面对的“综合兼顾”的“效率问题”的理论体系——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有助于突破目前的理论研究瓶颈。在方法层面,提供了一种“注重原理/作用机制”的建筑学研究模式,建立了一种“专门针对建筑综合效率问题”的系统定量方法,并通过应用实践进行了初步验证。在应用层面,通过“设计优化”方面的综合效率理论应用,发展了一种综合兼顾的、可重复批量操作的、模式化设计优化方法。在数据层面,采集、统计了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运营相关的大量深度数据,在服务于本研究的同时也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宁鹏飞[7](2019)在《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文中指出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医学的多个领域渗透与应用,助力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1977-1990年期间,由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医学研究者与计算机专家的有力合作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并逐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本地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应用及影响少有涉及,本文工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资料包含了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来自于内蒙古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在1977-1990年这一时期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这些一手史料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了1977-1990年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引入历程、应用发展水平及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线索。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社会背景及专家访谈资料,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辨析对于医学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及普及应用影响,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技术背景及社会背景依据;第三章,对1977-1990年在内蒙古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通过与国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比,明晰了1977-1990年的发展特征,并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以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以尽量翔实的具体事件作为支撑,具体的展示技术应用后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国外,我国起步稍晚,政府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应用,1977-1990年这一阶段,很多专门的机构组织刚刚成立,我国医学领域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以实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及热点基本同步,我国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医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中文信息表达问题等。相比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医学领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从具体需求出发的应用较多,对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有所不足。很多以应用为目的的项目通过主管部门下达命令的形式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企业的主动参与,工业化水平不足。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改善。2.通过研究发现,从1977年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内蒙古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新技术探索与引入方面积极与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合作,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学研究、辅助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医学情报检索方面均有与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应用虽然与我国有代表性省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应用范围相同,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同步。尤其在蒙医专家系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开展相关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也形成了本地各类医学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原始积累,这对于现今的内蒙古医疗大数据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实例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始对传统医院管理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1990年之前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发端。软件开发方式从自主开发探索逐渐过渡到引进成熟的工业化软件产品。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如何留住人才至今仍然值得深刻反思。CT等新技术引入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经验知识仍然起到重要主导作用。

刘雅琪[8](2019)在《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在临床病房科室的应用研究 ——以山东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下,在人们对医疗资源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构建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实现医院科学绩效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在完善医院内部科学绩效管理中,构建与临床管理岗位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使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对医院的整体管理起到激励导向性作用,促进临床、护理、管理等各项工作持续改进,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升自身竞争力,得以快速发展。Q医院为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科室管理水平,充分调动中层管理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2017年依据《委属委管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与评价评分细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Q医院管理岗位绩效考核暂行实施办法。该办法是由行政职能部门参照考核细则对临床科室各项工作进行打分评价,考核结果越接近考核目标则考核得分越高,考核效果越好,同时反映科室负责人对科室的综合管理水平越高。考核实施后各科室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考核办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Q医院实行临床病房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的实施结果,分析绩效考核结果在不同临床病房科室间的差异,并探索影响绩效考核的因素,为完善医院的绩效管理方法提供意见和建议。研究方法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现有政策文件及相关文献、医院病房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得分报表、关键人物定性访谈资料。本研究为案例研究,以Q医院内、外、妇、儿四类共计80个病房科室为研究样本,按季度收集其管理岗位2017年第2季度至2018年第4季度期间的考核得分。依据四类科室考核得分的排序,从得分较低科室中共选择6个科室的8位科室负责人,在2019年1月针对考核效果的变化及原因对其进行定性访谈。本研究的定量资料采用EXCEL2016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的得分波动、变化趋势以及平均增长速度对考核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定性资料分析采用Nvivo 11质性分析软件,对考核负责人的访谈内容进行归纳描述。主要结果在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以来,医院的病房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考核得分相较考核初期有明显提升,各项指标取得很大的提升,说明医院的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在促进临床病房科室管理水平方面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不同类型的科室具有较大差异,儿科类科室考核得分增长速度最大且考核得分最高,其考核效果最为显着;妇产科类科室考核得分波动大,整体增长速度最小且考核得分最低,考核效果较差。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管理、医保管理、医疗管理、药事管理、财务管理是各类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得分中的主要的指标,它们的变化波动对考核得分的影响最大。其中,医疗指标在内科类与儿科类科室中考核效果好,财务指标在外科类与妇产科类科室中效果好,医保管理和感染管理在各类指标中得分波动大,受到季节、负责人态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药事管理指标在各类科室中均有所增长,但是得分高低及增长速度均有较大差异。通过与文献医院的考核指标及政策文件中国家对三级公立医院的要求对比发现,Q医院临床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不够清晰明确;对于体现满意度及公益性的指标权重设置较小;作为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对于负责人自身能力的指标没有加以体现。另外还有些考核指标没有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通过定性访谈,收集到各科室负责人反馈的一些问题和建议,如,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够公平科学、对于考核的沟通反馈不充分、科室负责人对于管理知识缺乏、考核与临床实际不够契合等问题,并提出加强交流学习及加强医院的支持和科室的建设等意见。结论与建议实施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以来,在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科室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指标设置及权重分配、按科室类型考核、考核的反馈和沟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建议指标体系的构建可参考运用多种考核工具,并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及时调整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要根据临床科室特点进行分类考核,实现精细化考核,避免“一刀切”现象,也避免“吃大锅饭”的问题。要加强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将医院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临床业务科室,明确各临床业务科室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增加沟通,加强学习,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此外,医院还要加强对科室支持,为科室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帮助。

王俊[9](2019)在《综合医院改扩建系统分析及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三十多年的医疗改革给中国的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猛。但是我国接近80%的医院建于上世纪,超过半数以上的医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老旧医院在规划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技术及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运营过程中暴露出布局不合理、建筑陈旧、功能匮乏、环境杂乱、用地紧张、建筑密度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医疗品质和医院工作效率。笔者在对湖南省衡山县人民医院进行改扩建总体规划及综合楼设计时,发现传统医院设计方式和空间格局在不断变化,但是我国关于医院改扩建设计的研究还没有成形的体系。随着医学模式和技术的革新已有的很多设计方法很难适应新的空间要求。本文将从医院改扩建设计的前期策划、总体布局、单体设计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基于大型综合医院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加上作者参与实际医院改扩建项目的经验,对综合医院改扩建设计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通过系统论的思维构建一套医院改扩建设计的分析方法,为医院改扩建设计提供量化工具。并针对常见医院改扩建问题提出设计策略。本文将从五个章节进行递进式阐述,先交代整体背景和基础理论研究,然后通过实地调研和咨询建立分析框架,最后通过前面的研究提出设计策略。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部分,阐明了医院改扩建设计的研究背景、然后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对象进行范围界定,统述了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对本次综合医院改扩建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进行了说明,最后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方法与研究框架;第二章为综合医院改扩建发展和系统构成部分,首先对城区综合医院改扩建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医院改扩建设计的类型进行阐述,并对系统论概念、医院系统构成、医院建筑系统构成进行说明。第三章为综合医院改扩建设计和系统分析的影响因素部分,文章从三个角度对影响医院改扩建设计与系统分析的因素进行分析,首先阐述前期策划的概念、重要性、主要内容及现存问题,然后对医院改扩建总体布局的方式、内容、常见问题进行说明,最后深入医院单体改扩建设计方式、内容和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第四章为综合医院改扩建系统分析方法的初步搭建,首先阐述了分析的目的、意义、建立分析思路的原则,然后收集原始分析要素并通过专家咨询与调研,筛选分析要素,将要素分类规整后形成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对主要要素进行权重计算并结合医院建筑系统框架形成最终的分析。第五章为综合医院改扩建系统分析下的优化策略,从前期策划、总体布局和单体设计三个方向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际工程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医院改扩建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处理办法。在2018年发布的关于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报告中就强调,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现有规模、建设标准和部分大型设备的引入。对床位超过规定标准的公立医院,逐步压缩床位数量,促进医院建设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了高效合理的配置资源,综合医院的扩建项目的比例会不断增加,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我国医院改扩建项目设计提供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策略。

王珊[10](2019)在《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系统设计》文中提出【目的】为了使医疗卫生机构能够精准掌握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状况,使财务人员、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医护人员获得大型医用设备的经济效益指标,通过指标指导大型医用设备进一步盘活,提高其利用率和卫生医疗机构运行效益,本文将梳理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数据,以武汉某三甲医院为例,构建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对医院50万元以上设备现有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对大型医用设备的成本及费用进行统计,获得评价指标体系相应结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分析为医院运营管理提供数据依据,构建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系统,促使分析后的数据服务于现有大型医用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减少人工消耗,提高财务分析效率。【方法】(1)文献研究法:运用比对分析,了解国内外有关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现状,重点阅读与系统设计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过文献研究了解该领域现在依然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问题来获得突破口,从而确立相关的研究方案。(2)访谈法:向武汉某三甲医院放射科、超声影像科、妇产科B超室、眼屈光治疗中心、泌外治疗诊断中心、外科腔镜治疗室、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检验科、血液透析中心、肝脏外科病房等科室的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人员和科室主任进行深入访谈同时获取相关科室设备关联人的具体意见。(3)比较研究法:分析影响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的因素,比较指标体系建立的前后差异,和系统设置的前后区别,为我国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提供借鉴。(4)专家咨询法:通过梳理文献、深度访谈,对16名专家进行咨询,最终确认19项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流程的三级经济数据指标。(5)动静结合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参考该医院的相关报表、设备管理目录和医院统计文件,按照卫生经济学分析理论将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分为静态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和动态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结果】(1)归纳总结了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存在的单一脱节问题,通过访谈法进行医院需求分析和科室需求分析,对所在科室的大型医用设备工作特点进行简要概括,并对面临的困难进行总结,根据相关的困难提出初步解决方案。(2)根据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去提取相关数值指标,并将其分为收入数据和成本数据,根据相关财务指标的分类和采集得出财务指标参数表,针对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状况、成本收益状况构建了相关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3)应用现有数据接口,将医院的医用设备和病人的相关数据发生联系,使用户和管理人员能够对其营运能力和运营策略进行监控和决策。【结论】(1)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分析系统能够通过四个不同功能的子模块,将财务指标整合,这些量化的数据将为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用以判断大型医用设备的操作性能。(2)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分析系统能更仔细地分配预算,降低运营成本并减轻医院职工额外研究时产生的压力。(3)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系统拥有诸多的应用成效,促使决策层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判断并制定战略计划。(4)这些应用成效不仅能够给医疗机构带来购置依据,还能为医院的宏观规划带来数据支持,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最终使得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5)本文制定的大型医用设备系统仍存在不良信息、网络安全、政策变革和管理体系的诸多局限,医院不仅要充分做好需求分析与优化成本核算,还要完善管理流程和提升综合素质,同时要结合社会效益分析力求合作共赢,并且在不断优化支付体系的基础上保障数据安全。

二、计算机病房管理系统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及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病房管理系统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辽宁省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患者安全态度、患者安全文化干预工作评价和不良事件报告情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安全态度的横断面研究
    1 前言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调查过程
        2.2 调查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收集和分析
        2.5 伦理问题
    3 结果
        3.1 问卷有效回收率
        3.2 应答者人口学特征和量表得分
        3.3 量表信度和效度
        3.4 SAQ量表得分
        3.5 9家医院SAQ量表得分和积极应答百分比
    4 讨论
        4.1 SAQ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
        4.2 人口学因素对SAQ量表得分影响有正向有负向
        4.3 SAQ量表得分体现安全态度有好有差
        4.4 9家医院SAQ得分有统计学意义
        4.5 研究优势和局限
    5 结论
第二部分 :安全文化综合性干预方法对三级医院医务工作者安全态度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
        2.5 伦理问题
    3 结果
        3.1 问卷有效回收率
        3.2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
        3.3 研究对象按照人口学特征分组后,量表各个维度在不同时间点的得分有差别
        3.4 按照科室分组后,量表各个维度在不同时间点的得分情况
        3.5 按照科室分组后,量表不同维度在不同时间点的积极应答百分比
        3.6 非维度下条目不同月份得分情况
    4 讨论
        4.1 按照人口学因素分组后,量表各个维度在不同时间点的得分有升高趋势
        4.2 按照科室分组后,量表各个维度得分和积极应答百分比在不同时间点有升高有下降
        4.3 非维度下条目得分在不同月份中有升高也有下降
        4.4 优化安全干预措施,全面提高患者安全
    5 结论
第三部分 :某三级甲等医院某些科室的不良事件报告情况的研究
    1 前言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与指标
        2.2.1 不良事件报告频率
        2.2.2 不良事件报告习惯
        2.2.3 不良事件报告意向
        2.2.4 不良事件报告障碍
        2.2.5 不良事件报告认知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
        2.5 伦理问题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患者安全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3)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工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及意义
    3、概念框架和操作性定义
    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量性研究
    1、责任护士岗位目的及岗位职责调查
    2、责任护士岗位因素调查
    3、结果
    4、讨论
    5、建议
第三章 质性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建议
第四章 总结
    1、研究结论
    2、本研究的提示
    3、本研究的局限
    4、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综述
    参考文献

(5)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1.1.1 宏观背景
        1.1.2 课题背景
        1.1.3 课题来源
    1.2 研究对象
        1.2.1 寒冷地区
        1.2.2 三甲医院
        1.2.3 医疗区
        1.2.4 能耗分布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医院建筑能耗文献检索
        1.3.2 医院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1.3.3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及能耗预测方法研究
        1.3.4 现有技术标准
        1.3.5 评述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1.4 理论基础
        1.4.1 建筑布局
        1.4.2 建筑布局与节能设计关系
        1.4.3 系统论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方案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
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及能耗分布调研与分析
    2.1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调研方案
        2.1.1 样本的选取
        2.1.2 调研方案
    2.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医疗区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2.1 医疗区总体布局
        2.2.2 医疗区总体能耗现状分析
    2.3 综合门诊部与住院部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3.1 综合门诊部布局及能耗现状
        2.3.2 住院部布局现状及能耗现状
    2.4 综合门诊部各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4.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2.4.2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2.4.3 综合门诊部——公共区域空间及能耗现状
    2.5 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5.1 门诊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5.2 医技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6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布局特点总结
    2.7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分析总结
        2.7.1 三甲医院能耗地域性分布特征
        2.7.2 三甲医院能耗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2.7.3 三甲医院能耗功能区分布特征
    2.8 小结
3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体系建构
    3.1 建筑布局与建筑设计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关系
        3.1.1 建筑布局与建筑方案设计
        3.1.2 建筑布局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
        3.1.3 建筑布局与二者对应关系
    3.2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建构原则、特点与方法
        3.2.1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概念
        3.2.2 三级布局的节能体系建构特点
        3.2.3 节能布局节能体系构建方法
    3.3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的确立
        3.3.1 第一级——医疗区总体布局
        3.3.2 第二级——功能区域布局
        3.3.3 第三级——单元内布局
    3.4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设计因素及取值
        3.4.1 建筑布局设计因素的概念
        3.4.2 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3.4.3 半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3.5 小结
4 建筑能耗试验设计及分析研究
    4.1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选择
        4.1.1 模拟工具的对比
        4.1.2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置
        4.1.3 模拟验证及误差分析
    4.2 试验方法设计及模拟结果分析方法
        4.2.1 典型模型的建立
        4.2.2 全面试验设计法及优化
        4.2.3 方差分析法
        4.2.4 节能率分析法
    4.3 小结
5 寒冷地区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5.1 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5.1.2 住院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5.1.3 医疗区整体布局多因素组合模拟
    5.2 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2.1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模拟
        5.2.2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5.2.3 住院部——护理单元模拟
    5.3 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5.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5.4 集中式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分析总结
        5.4.1 第一层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5 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5.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6 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5.7 小结
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6.1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
        6.1.2 住院部整体布局
        6.1.3 医疗区整体布局
    6.2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2.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模拟
        6.2.2 综合门诊——医技区域模拟
        6.2.3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6.3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6.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6.4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
        6.4.1 第一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5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6.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6.7 小结
7 结论及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目的
        1.1.3 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效率系统研究
        1.2.2 单一效率研究
        1.2.3 现有研究不足
    1.3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图
2 综合效率理论构建的基础:概念、内涵与基本问题
    2.1 基本界定:概念、内涵、系统
        2.1.1 对“综合效率”概念的界定
        2.1.2 “综合效率”概念内涵辨析
        2.1.3 对“综合效率系统”的界定
    2.2 逻辑基础:系统组织结构
        2.2.1 综合效率系统的宏观构成关系
        2.2.2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的结构层级
    2.3 需求基础:主要现状问题
        2.3.1 实践问题归纳
        2.3.2 理论研究梳理
        2.3.3 现状问题总结
    2.4 本章小结
3 综合效率理论模型的确立:系统框架与定量规则
    3.1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作用要素
        3.1.1 第一层级:综合效率
        3.1.2 第二层级:效率单元
        3.1.3 第三层级:基础性能
        3.1.4 第四层级:建筑属性
    3.2 综合效率系统外部影响因素
        3.2.1 服务规模——总床位数
        3.2.2 活动类型——空间类型
        3.2.3 活动流程——流线类型
        3.2.4 使用年限
        3.2.5 其它外部支持
    3.3 综合效率系统作用的基本类型
        3.3.1 系统内部作用
        3.3.2 系统外部作用
    3.4 综合效率系统定量的基本规则
        3.4.1 系统要素的“取值规则”
        3.4.2 系统作用的“作用规则”
    3.5 本章小结
4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作规则:系统作用与定量模型
    4.1 定量模型的构成方式
    4.2 子系统微观作用与定量模型
        4.2.1 三级子系统-面积配置类(4个)
        4.2.2 三级子系统-使用效用类(6个)
        4.2.3 三级子系统-资源负荷类(2个)
        4.2.4 二级与一级子系统(4个)
    4.3 取值处理与参数析出
        4.3.1 各指标的最终取值
        4.3.2 模型中的参数析出
    4.4 本章小结
5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行参数:取值方法与参考结果
    5.1 综合效率系统参数类型及其取值途径
        5.1.1 参数类型
        5.1.2 取值途径
    5.2 客观建设使用特征类参数
        5.2.1 交通性能特征(5组)
        5.2.2 抗扰性能特征(2组)
        5.2.3 资源负荷及其它特征(3组)
    5.3 主观使用感受需求类参数
        5.3.1 不利影响(干扰)程度类(2组)
        5.3.2 相对重要性程度类(4组)
    5.4 一般性能水平(参照取值)
        5.4.1 面积配置类(4组)
        5.4.2 使用效用类(10组)
        5.4.3 资源负荷类(2组)
    5.5 本章小结
6 综合效率理论的实践应用:设计优化方法与案例
    6.1 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
        6.1.1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6.1.2 优化措施的反馈原理
    6.2 优化措施的系统反馈
        6.2.1 总平面措施的系统反馈
        6.2.2 建筑单体措施的系统反馈
        6.2.3 平面及细节措施的系统反馈
        6.2.4 “对象-措施”集汇总
    6.3 实际案例的优化应用
        6.3.1 案例基本情况
        6.3.2 测算初始综合效率
        6.3.3 选择优化对象及措施
        6.3.4 优化调整结果及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之处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实地调研概况
    附录 B 调研统计过程
    附录 C 部分定量关系的推导过程
    附录 D 部分中间过程取值的估算速查表
    附录 E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界定
        1.2.2 计算机技术相关术语的辨析
        1.2.3 研究分期的方法
        1.2.4 本文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国内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1977-1990年)
    2.1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
        2.1.1 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1.2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征
        2.2.1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2.2 国内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3 国内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与开展的交流活动
        2.2.4 人才培养
    2.3 技术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研究
    3.1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3.1.1 国家政策引导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支持推动
        3.1.2 成立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与开展交流活动..
        3.1.3 内蒙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才构成及培养途径
    3.2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逐步引进与本地化应用
        3.2.1 技术的自主探索与国家支援
        3.2.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引进
        3.2.3 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起步
    3.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3.3.1 辅助医学研究
        3.3.2 辅助临床诊断
        3.3.3 医院管理
        3.3.4 医学情报检索
    3.4 综合评价分析
        3.4.1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在各领域应用的特征
        3.4.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总体特征
第4章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的应用影响实例研究
    4.1 关于内蒙古医学院的代表性
    4.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的萌芽时期(1977-1985)
        4.2.1 辅助临床诊断——早期的探索与准备
        4.2.2 辅助医学研究——自主编程探索
    4.3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应用的起步时期(1986-1990)
        4.3.1 辅助医学研究——软件包的引进与代表性成果的产出
        4.3.2 辅助临床诊断——促进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4.3.3 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工作流程的初步改变..
    4.4 内蒙古医学院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的措施
    4.5 综合评价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在临床病房科室的应用研究 ——以山东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综述
        2.1 绩效考核发展
        2.2 国外医疗体系绩效管理
        2.3 我国临床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
    3 Q医院临床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办法介绍
    4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1.研究设计
    2 资料来源
        2.1 现有的政策文件及相关文献
        2.2 医院临床病房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得分报表
        2.3 定性访谈资料
    3 资料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临床病房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结果分析
        1.1 不同类型病房科室考核总得分的变化情况
        1.2 各类科室考核指标的变化情况
    2 临床病房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分析
        2.1 Q医院与其他医院临床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对比
        2.2 部分文献中主要关于临床业务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指标的归纳
    3. 病房科室管理岗位负责人对绩效考核的反馈
        3.1 科室负责人对病房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的看法
        3.2 临床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过程存在的问题
        3.3 对于临床科室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实施过程完善的建议
讨论
    1 研究设计和方法
    2 管理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对效果的影响
        2.1 考核指标的设置和权重
        2.2 考核指标的搭配
        2.3 指标的政策和季度影响
        2.4 考核指标得分的主观因素影响
    3 不同类型科室考核效果的差异
    4 管理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完善
    5 局限性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内容归纳节点
附录3 文献中医院的二级指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综合医院改扩建系统分析及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1.2.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2 研究主要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综合医院改扩建发展现状和系统构成
    2.1 城区综合医院改扩建发展现状
        2.1.1 我国医院建筑发展现状和趋势
        2.1.2 医院改扩建建设特殊性
    2.2 医院改扩建的分类
        2.2.1 改建方式
        2.2.2 扩建方式
    2.3 综合医院系统构成
        2.3.1 系统论发展及概念
        2.3.2 综合医院建筑系统构成
第3章 综合医院改扩建设计与系统分析的影响因素
    3.1 医院改扩建前期策划
        3.1.1 前期策划的研究
        3.1.2 前期策划的概念
        3.1.3 医院改扩建前期策划的重要性
        3.1.4 医院改扩建前期策划的内容
        3.1.5 医院改扩建前期策划常见问题
    3.2 医院改扩建总体规划
        3.2.1 改扩建总体布局的方式
        3.2.2 改扩建总体布局的内容
        3.2.3 医院改扩建总体规划设计的常见问题
    3.3 医院改扩建单体改造
        3.3.1 改扩建单体改造的内容
        3.3.2 医院改扩建单体改造设计常见问题
第4章 城区综合医院改扩建系统分析方法
    4.1 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4.1.1 分析的目的
        4.1.2 分析的意义
    4.2 分析方法建立思路与原则
        4.2.1 研究的整体思路
        4.2.2 分析方法建立的原则
        4.2.3 分析方法
    4.3 原始分析要素的收集
    4.4 分析要素的筛选
    4.5 初步分析方法的框架搭建
    4.6 要素权重和分析
        4.6.1 层次分析法的原则与流程
        4.6.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4.6.3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4.6.4 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数据的采集
        4.6.5 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检验
        4.6.6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4.6.7 结果分析
    4.7 分析方法的初步搭建框架
第5章 综合医院改扩建系统分析下的优化策略
    5.1 前期策划的优化
        5.1.1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
        5.1.2 现状分析与评估
        5.1.3 建设规模控制
        5.1.4 可行性分析
    5.2 对总图布局的优化策略
        5.2.1 规划策略与思路
        5.2.2 室外医疗环境更新
        5.2.3 交通优化与重组
    5.3 综合医院改扩建系统分析下的单体设计
        5.3.1 改扩建技术优化
        5.3.2 内部功能关系优化
        5.3.3 室内环境修复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和项目情况说明
致谢

(10)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大型医用设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系统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与需求分析
    2.1 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2.2 医院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2.3 医院需求分析
    2.4 科室需求分析
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 指标提取
    3.2 指标构建
    3.3 指标采集
    3.4 指标分析
4 系统网络架构总体设计方案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用户及角色设计
    4.3 功能架构设计
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1 信息采集模块
    5.2 统计查询模块
    5.3 统计分析模块
    5.4 报表生成模块
6 讨论
    6.1 应用成效
    6.2 系统设计局限性
        6.2.1 不良信息局限
        6.2.2 网络安全局限
        6.2.3 政策变革局限
        6.2.4 管理体系局限
    6.3 改进措施
        6.3.1 做好需求分析,落实调查论证
        6.3.2 优化成本核算,实施成本节约
        6.3.3 完善管理审核,规范操作流程
        6.3.4 强化知识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6.3.5 创新社会效益,实现合作共赢
        6.3.6 优化支付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7 研究小结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的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大型医用设备管理评价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数据指标评价体系第一轮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附件3 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数据指标评价体系第二轮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四、计算机病房管理系统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及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辽宁省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患者安全态度、患者安全文化干预工作评价和不良事件报告情况的研究[D]. 赵闯.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工作分析研究[D]. 李淼淼.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 [4]计算机病房管理系统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及体会[J]. 邹玲,黎婉斌,李志敏,林焕英.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0(04)
  • [5]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D]. 石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D]. 张玛璐. 重庆大学, 2019(01)
  • [7]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D]. 宁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8]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在临床病房科室的应用研究 ——以山东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D]. 刘雅琪. 山东大学, 2019(09)
  • [9]综合医院改扩建系统分析及设计策略研究[D]. 王俊. 湖南大学, 2019(06)
  • [10]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系统设计[D]. 王珊.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计算机病房管理系统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