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号沉船一周年!

大顺号沉船一周年!

一、大舜号海难一周年祭!(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杰[1](2019)在《客滚船消防积水对稳性的影响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客滚船凭借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海上客货运输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由于客滚船大通舱结构特点及其所载货物的特殊性,客滚船在发生火灾后倾覆现象时有发生,原因是在消防过程中船舶的稳性丧失。在消防过程中,客滚船受风浪影响,车辆移动或倾倒,消防水排水不畅,形成大面积的自由液面,结果导致船舶稳性减小或丧失,导致船舶倾覆。本文旨在通过对客滚船消防积水时的完整稳性进行研究,指导客滚船消防救援进行科学施救,避免二次事故,保障救援安全。本文考虑客滚船的特点,建立了船舶稳性及完整稳性下抗风能力计算模型,应用舱内少量积水条件下自由液面液体倾侧力矩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存在消防积水时船舶的最小倾覆力矩。选取一艘常见的客滚船,系统地计算了汽车装载舱消防水喷淋时舱内积水对船舶稳性影响的规律,包括初稳性高度、复原力臂曲线、最小倾覆力矩,分析了汽车装载舱消防水喷淋时舱内积水量的增加对船舶抗风能力的影响。最后,在客滚船液位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客滚船消防监测报警及辅助决策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构建了系统框架,设计了系统流程,通过对积水进行监测,计算船舶稳性及抗风能力的大小,帮助客滚船消防救援。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高客滚船消防救援的安全性,避免船舶火灾后倾覆,保障船舶安全。

肖凤荣[2](2016)在《中美灾难新闻摄影的差异探究 ——以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灾难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新闻摄影作为灾难信息传播的的手段,突破了语言的障碍,使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可以共享。灾难新闻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个重要门类,是客观记录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具备新闻传播的本质特征,发挥着记录灾难、弘扬人性、抨击罪恶的多种社会功能,最大限度地纪录灾难发生的真实情境。近年来,中国媒体对灾难新闻的报道已转型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中美灾难新闻摄影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既有历史文化的原因,也有两国新闻价值、新闻理念等不同原因而导致。鉴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在中美两国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本文对两大奖项中的灾难新闻摄影作品进行解读,以两大新闻赛事从1990到2014年这24年的灾难新闻摄影作品为样本,参考一定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摄影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比较,寻找它们的相异之处和差距。并探索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以期对中国灾难新闻摄影的发展有所借鉴,最后力求中国灾难新闻摄影在形式与内容上有一定的突破。

张欧亚[3](2015)在《灾难报道的伦理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才是恒久的"伤心漫过那片海",是2002年5月8日,笔者在采访大连空"5·7"空难时,所写的一篇记者手记。在这前后,笔者还先后实地采访过温州空难、包头空难、烟台海难。采访中亲历的灾难现场还有,造成309人遇难的洛阳大火,造成234名村民遇难的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以及江西芳林小学爆炸、广东江门爆炸、陕西榆林爆炸、广西南

陈朝晖[4](2014)在《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的话语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风险社会”,越来越多的公共危机日益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诸多的公共危机事件中,灾难是近几年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社会关注力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远的一类危机事件。对于中国而言,以改革开放为起点,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伴随着自然灾害事件高发、社会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社会转型期,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如何处置灾难事件、化解危机、防范风险,成为人类、民族、国家面对的共同课题,同时也反映着一个政府的危机管理水平。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传媒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传媒的灾难性报道选择了怎样的话语控制,就选择了怎样对待灾难的态度,相应地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基于此,本文围绕“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的话语控制”这个主题,深入探讨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生成机制及其表现、成因、变化、问题和对策。具体说,本文共分六个部分论述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的话语控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灾难性报道与话语控制的关联,在界定灾难性报道定义的基础上,探讨灾难性报道的特征与分类,以及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的兴起与发展历程,从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的发展变迁中发现,不同时期的灾难性报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话语控制,话语控制也在发生着变化,着眼于此,进一步探讨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生成机制;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表现与成因,以新华网“汶川地震”报道为例进行内容分析,从中总结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表现,并探讨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成因;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变化与问题,首先对我国灾难性报道的公众认知与满意度情况进行网络调查,进而结合前一部分对新华网“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结果,分析和探讨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变化与问题;第五部主要是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对策性分析,针对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不足或问题,列举国外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做法供参考,并就我国的传媒环境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第六部分是“结语”,主要是从“专业主义视角”、“新媒体环境”、“转型社会背景”、“全球化背景”等四个纬度,针对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研究,前瞻其研究的趋势和拓展空间。

李强[5](2014)在《我所经历的时代》文中研究指明1999年,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年份对济南这个城市而言,很不平常。这一年对这个城市而言意味着足球——鲁能泰山队在这一年夺得了迄今为止中国足球联赛史上唯一的双冠王——当4年后,我们回过头去重新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多么的不平常:一支球队点燃了一个城市沉默了许多年的热情。足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激情的一面。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

张献勇[6](2013)在《全国人大预算质询:规范、现实与前瞻》文中指出目次一、全国人大预算质询之规范二、全国人大预算质询之现实三、全国人大预算质询之价值四、全国人大预算质询之镜鉴五、全国人大预算质询之前瞻六、结语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关于2012

张献勇[7](2013)在《全国人大预算质询:规范、现实与前瞻》文中研究说明目次一、全国人大预算质询之规范二、全国人大预算质询之现实三、全国人大预算质询之价值四、全国人大预算质询之镜鉴五、全国人大预算质询之前瞻六、结语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关于2012

庞伟红[8](2011)在《我国灾难报道对公众的心理伤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着重探讨和分析了中国新闻媒体的不当灾难报道对公众造成的心理伤害的表现、方式、原因,表现主要为四个部分,包括给公众造成不必要的忧伤感,为公众遗留下各种心理阴影,使公众形成悲观的生活态度以及使其价值观出现偏差,这四个方面都会给人的精神状态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心理伤害的方式则从报道形式与报道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报道过程中的用词不当,图像处理不当和报道方式不当都会给公众带来一定的心理伤害。这些心理伤害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来自记者与媒体本身的原因,如记者自身的错位与媒体的低水平商业化运作等,还有比较有历史背景的、相对深远的间接原因,包括政治的、文化的、道德的几个方面,找出并深入分析这些原因,为接下来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解决这一难题打下了基础。本文在综合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从记者自身、媒体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从记者自身来看,不仅要从思想上提高道德水平,还要从专业上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媒体也要增强行业责任感,加强媒体在灾难报道期间的把关功能和进行良好的媒体自律,希望这些能对新闻媒体在以后的灾难报道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方金春,方炜杭[9](2009)在《灾难新闻的“影像暴力”控制》文中指出值得反思的"二次伤害"四川省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的自缢身亡,北川县农办主任董玉飞的遽然去世,都以沉痛的事实告诉人们,汶川地震留给灾民的心理伤害是一时难以弥合

胡建强[10](2009)在《论当代中国政府对灾难的新闻发布》文中指出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新闻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灾难信息的准确和及时发布是政府妥善处理灾难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灾难都会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政府对灾难的新闻发布往往产生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关注度。由于我国实旖新闻发布等相关制度比较晚,有关措施、方式、方法仍不成熟,认真研究当代中国政府对灾难的新闻发布,对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较好地处理灾难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索当代中国政府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做好灾难事件的新闻发布,使政府与媒体可以在面对灾难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救灾工作可在更好的舆论氛围下开展。本文将回顾政府对灾难的新闻发布历史发展,分析不同时期新闻发布的典型事例、重要特征,从政府做好灾难的新闻发布的必要性等基础性内容入手,阐述做好灾难期间新闻发布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发布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改进新闻发布的建议,探索在今后工作中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提高中国政府面对灾难的新闻发布能力。

二、大舜号海难一周年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舜号海难一周年祭!(论文提纲范文)

(1)客滚船消防积水对稳性的影响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客滚船及其稳性
    2.1 客滚船的特点
    2.2 船舶稳性及要求
        2.2.1 船舶稳性及分类
        2.2.2 国内航行海船完整稳性基本要求
    2.3 积水对初稳性的影响
        2.3.1 自由液面对初稳性的影响
        2.3.2 少量装卸液货对稳性影响的基本原理
    2.4 大倾角稳性和最小倾覆力矩
        2.4.1 大倾角稳性
        2.4.2 最小倾覆力矩
    2.5 本章小结
3 消防积水对稳性影响的计算
    3.1 消防积水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3.1.1 消防积水产生的原因
        3.1.2 消防积水的危害
    3.2 船舶初稳性的计算
    3.3 最小倾覆力矩的计算
    3.4 船舶抗风能力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实船计算
    4.1 计算模型的选择
    4.2 积水对初稳性GM值的影响
    4.3 积水对复原力臂曲线的影响
    4.4 积水后最小倾覆力矩的确定
        4.4.1 积水后对最小倾覆力矩的影响
        4.4.2 考虑舱内车辆系固时的最小倾覆力矩的确定
    4.5 稳性衡准数及抗风能力的确定
        4.5.1 船舶完整稳性时的稳性衡准数及抗风能力
        4.5.2 积水后对船舶抗风能力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消防监测报警及辅助决策系统
    5.1 消防监测报警及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
    5.2 系统的工作流程及优点
        5.2.1 系统的工作流程
        5.2.2 系统的优点
    5.3 监测系统液位修正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中美灾难新闻摄影的差异探究 ——以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中美新闻奖研究综述
        二、灾难新闻及灾难新闻摄影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美新闻奖灾难摄影作品内容的差异
    第一节 选题倾向的差异
        一、普利策奖灾难摄影作品以中立态度为主
        二、中国新闻奖灾难摄影作品以肯定态度为主
    第二节 题材内容的差异
        一、美国灾难类题材比重大,中国相对较少
        二、美国以暴力事件为主,中国以自然灾害为主
        三、普利策奖灾难摄影作品重视深度内容
        四、中国新闻奖灾难摄影作品重视及时内容
    第三节 内容影响深度的差异
        一、普利策奖灾难摄影作品多见血腥画面
        二、中国新闻奖灾难摄影作品多见人文关怀
第三章 中美新闻奖灾难摄影作品艺术形式的差异
    第一节 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一、普利策奖灾难摄影作品语言表达方式:直白
        二、中国新闻奖灾难摄影作品语言表达形式:含蓄
    第二节 摄影技巧差异
        一、光影的差异:美国更丰富,中国更简洁
        二、时效性、瞬间性的差异:美国更强,中国较弱
        三、镜头的差异:美国多使用长焦、广角镜头,中国多使用标准镜头
    第三节 图片报道形式的差异:美国多使用组照,中国多使用单幅照片
第四章 中美新闻奖灾难摄影作品差异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不同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对传媒制度的影响
        二、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理念对灾难新闻摄影的影响
        一、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新闻传播机制的影响
        三、新闻摄影记者审美取向的影响
    第三节 新闻评奖机制对灾难类新闻摄影的影响
        一、中美新闻奖评选制度
        二、中美新闻奖评选标准
        三、评选制度和标准对灾难新闻摄影的影响
第五章 中美灾难新闻摄影比较给中国新闻摄影的启示
    第一节 准确定位灾难新闻摄影
    第二节 加强深度报道
    第三节 提高摄影记者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灾难报道的伦理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才是恒久的
“二次伤害”问题值得讨论
揭示事实真相是媒体的责任
多些友爱多些宽容多些建设性
对年轻一代记者的启发——新闻实例选
[实例一]伤心漫过那片海——记者亲历灾后“6136”航班
[实例二]另一种责任
[实例三]候鸟含悲的草原
[实例四]上海初春的一个瞬间

(4)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的话语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灾难性报道
        1.3.2 新闻话语
        1.3.3 话语控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灾难性报道与话语控制
    2.1 灾难性报道概述
        2.1.1 灾难性报道的定义
        2.1.2 灾难性报道的特征
        2.1.3 灾难性报道的分类
    2.2 我国灾难性报道的兴起与发展
        2.2.1 徘徊中迷茫的灾难性报道(1949—1978)
        2.2.2 探索中前进的灾难性报道(1979—1999)
        2.2.3 发展中深入的灾难性报道(2000年以后)
    2.3 灾难性报道中话语控制的生成机制
        2.3.1 话语控制的构成要素
        2.3.2 一般性报道中话语控制的机制
        2.3.3 灾难性报道中话语控制的形成
3 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表现与成因
    3.1 个案研究:新华网“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
        3.1.1 研究样本
        3.1.2 类目制定
        3.1.3 内容分析
    3.2 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表现
        3.2.1 报道来源与主体:控制话语主角
        3.2.2 报道主题与框架:控制话语议程
        3.2.3 报道数量与体裁:控制话语方式
    3.3 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成因
        3.3.1 行政管理的政治控制
        3.3.2 传媒自身的专业控制
        3.3.3 受众消费的市场控制
4 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变化与问题
    4.1 灾难性报道的公众认知与满意度调查分析
        4.1.1 调查方法
        4.1.2 调查样本特征
        4.1.3 调查分析
    4.2 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变化
        4.2.1 话语控制观念的变化:化“危”为“机”
        4.2.2 话语控制方式的变化:变“堵”为“疏”
        4.2.3 话语控制技术的变化:媒体融合与互动
    4.3 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问题
        4.3.1 话语焦虑:从“恐慌”到“恐怖”
        4.3.2 话语腐败:“商业性暴力”与“公关性治疗”
        4.3.3 话语冲突:“控制”与“反控制”
5 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对策性分析
    5.1 国外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策略
        5.1.1 美国:减少“话语伤害”为原则
        5.1.2 英国:强调媒体与政府的“话语协商”
        5.1.3 日本:凸显“灾难话语”的社会责任
    5.2 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对策
        5.2.1 完善制度建设:正确地保障知情权
        5.2.2 规范专业服务:合理地平衡话语权
        5.2.3 创新话语体系:适度地满足监督权
    5.3 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走向
        5.3.1 制度化:制度框架下形成常规
        5.3.2 动性:重视舆情监测与反馈
        5.3.3 体式:全面多向立体的覆盖
6 结语: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研究趋势
    6.1 专业视角下的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研究
    6.2 新媒体环境下的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研究
    6.3 转型中国背景下的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研究
    6.4 全球化背景下的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研究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一:新华网“汶川地震”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
附录二:灾难性报道的公众认知与满意度调查问卷
后记

(8)我国灾难报道对公众的心理伤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核心概念界定
2 我国灾难报道对公众的心理伤害的表现
    2.1 给公众造成不必要的忧伤感
    2.2 为公众遗留下各种心理阴影
    2.3 使公众形成悲观的生活态度
    2.4 使公众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3 我国灾难报道对公众造成心理伤害的方式
    3.1 从报道形式看
    3.2 从报道性质看
4 我国灾难报道对公众造成心理伤害的成因
    4.1 直接原因
    4.2 间接原因
5 新闻媒体避免对公众造成心理伤害的具体对策
    5.1 记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5.2 增强新闻媒体的行业监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灾难新闻的“影像暴力”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值得反思的“二次伤害”
灾难新闻“影像暴力”控制的三个难点
将“影像暴力”降到最低点

(10)论当代中国政府对灾难的新闻发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2.灾难新闻发布模式的历史演变
    2.1 第一阶段: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2.2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初
    2.3 第三阶段:90年代中后期至2003年"非典"事件
    2.4 第四阶段:"非典"事件后至今
3.政府及时发布灾难信息的必要性
    3.1 灾难信息的高需求
    3.2 现代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
    3.3 法律法规的制约
    3.4 控制灾难信息将产生的更负面影响
4.政府对灾难进行新闻发布的重要意义
    4.1 有助于保障公众知情权,提高应对能力
        4.1.1 保障公众知情权
        4.1.2 提高公众应对灾难能力
    4.2 有助于媒体发挥导向功能,恢复公众情感
        4.2.1 有利于灾难信息传播,引导舆论
        4.2.2 有利于媒体恢复公众情感,提供心理安慰
    4.3 有助于政府处理灾难,树立形象
        4.3.1 有利于灾难处理,促进社会稳定
        4.3.2 调节公共关系,树立责任政府形象
5.灾难新闻发布存在的问题
    5.1 法制层面:新闻法律法规尚需完备
    5.2 思想层面:新闻观念亟待加强
    5.3 操作层面:新闻发布艺术性有待增强
        5.3.1 真实性与时效性的融合问题
        5.3.2 统一口径与满足公众需求的问题
        5.3.3 人文关怀未能充分体现的问题
        5.3.4 双向沟通缺乏的问题
6.完善灾难新闻发布的思路对策
    6.1 完善法制
        6.1.1 加快新闻传播法的出台
        6.1.2 完善《政府公开信息条例》与《突发事件应对法》
    6.2 转变观念
        6.2.1 树立新闻发布观念
        6.2.2 面对灾难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合作
    6.3 提高政府应对灾难的新闻发布艺术
        6.3.1 逐步实现真实性与时效性的统一
        6.3.2 统一口径应以满足知情权为基础
        6.3.3 加强人文关怀,消除灾难阴影
        6.3.4 加强与媒体、公众的沟通,重视互联网传播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大舜号海难一周年祭!(论文参考文献)

  • [1]客滚船消防积水对稳性的影响研究及应用[D]. 李文杰.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2]中美灾难新闻摄影的差异探究 ——以中国新闻奖与美国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为例[D]. 肖凤荣.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3)
  • [3]灾难报道的伦理思考[J]. 张欧亚. 新闻前哨, 2015(03)
  • [4]我国传媒灾难性报道的话语控制研究[D]. 陈朝晖. 武汉大学, 2014(01)
  • [5]我所经历的时代[J]. 李强. 齐鲁周刊, 2014(37)
  • [6]全国人大预算质询:规范、现实与前瞻[J]. 张献勇. Finance and Tax Law Review, 2013(00)
  • [7]全国人大预算质询:规范、现实与前瞻[A]. 张献勇. 财税法论丛(第13卷), 2013
  • [8]我国灾难报道对公众的心理伤害问题研究[D]. 庞伟红.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9]灾难新闻的“影像暴力”控制[J]. 方金春,方炜杭. 新闻爱好者, 2009(13)
  • [10]论当代中国政府对灾难的新闻发布[D]. 胡建强. 暨南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大顺号沉船一周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