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暴露皮瓣治疗三角肌深度烧伤1例报告

骨暴露皮瓣治疗三角肌深度烧伤1例报告

一、三角肌部位深度烧伤骨外露皮瓣修复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远,唐修俊,王达利,魏在荣,金文虎,邓呈亮,祁建平[1](2017)在《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上臂复合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采用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上臂复合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6年11月,采用带神经血管束的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12例上臂复合组织缺损。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50岁,中位年龄34岁。致伤原因:机械损伤4例,交通事故伤5例,电击伤2例,上臂软组织恶性肿瘤1例。合并三角肌缺损5例,肱三头肌及肱肌损伤4例,三角肌、肱三头肌及肱肌不同程度损伤3例。创面范围13 cm×7 cm20 cm×8 cm。合并骨折伴骨外露6例,其中1例合并骨缺损。病程3 h6个月。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6 cm15 cm×7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移植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供区仅见线性瘢痕;肩关节外展活动度达3090°,肱三头肌肌力均在4级及以上;浅感觉与触觉部分恢复,S1 2例,S2 6例,S3 2例。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获优2例,良4例,可4例。结论背阔肌Kiss皮瓣设计灵活,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带神经支配的背阔肌可重建上肢部分外展功能,修复上臂复合组织缺损可获良好疗效。

李翔,王硕,徐闵军[2](2015)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皮瓣在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方法。方法对12例颌面部深度烧伤或外伤后组织缺损、骨外露,行颈阔肌肌皮瓣修复。结果 12例患者中,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瓣远端在早期有部分水肿、渗液,治愈后无明显瘢痕增生。随访12年后,其中3例存在患侧面部外观不同程度凹陷,张口、咀嚼功能部分受限,颈部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颈阔肌肌皮瓣制作简单,肤色接近修复区域,是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骨外露的较好选择。

李钢,李小兵,刘子健,张静琦,刘光晶[3](2014)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肩部皮肤及三角肌缺损十例》文中认为临床上严重交通伤、电烧伤常导致肩部大范围软组织损伤,表现为肩部皮肤及三角肌缺损且伴肩周组织外露,同时创面感染或深及肩关节附近肌肉组织,引起肩关节外展功能障碍。2006年2月—2012年2月,笔者使用背阔肌肌皮瓣带蒂修复肩部皮肤及三角肌缺损10例,达到预期效果,现介绍如下。

黄新锋[4](2011)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目的观测桡侧副动脉穿支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为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8侧新鲜中国成人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红色乳胶灌注。以三角肌止点平面为上界,肱骨外上髁平面为下界,臂后部中线为外界,臂前部内侧缘为内界,将此解剖范围从近到远等分为A、B、C三个区域,观测桡侧副动脉的起始、穿支数量及在三个区域内的分布规律、穿支起始部外径、穿深筋膜前平均长度、穿出点距肱骨外上髁的距离。1例标本模拟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手术。测量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8侧上肢观测发现,有7侧桡侧副动脉起自肱深动脉(占87.5%),1侧起自旋肱后动脉(占12.5%);桡侧副动脉共发出穿支26支,平均每侧3.2支,其中口径≥0.5mm的穿支13支,平均每例1.6支;在A、B、C三个区域分别发出穿支5支(占19.2%)、14支(占53.8%)、7支(占26.9%),其中口径≥0.5mm的穿支分别为4支(占15.3%)、6支(占23.1%)、3支(占11.5%);穿支起始处外径平均为(0.71±0.11)mm,穿深筋膜前平均长度(l.17±0.39)cm,在臂外侧肌间隔内的平均长度为(60.9±6.80)mm,穿出点距肱骨外上髁的平均距离为(9.80±3.69)cm。穿血管相互吻合,形成纵向链式血管网,该血管网血供稳定、可靠,是皮瓣血供的主要来源。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恒定,B区发出的穿支数最多且口径较粗,是皮瓣游离移植的主要部位;携带源动脉能获得较长的血管蒂,有理想的血管吻合口径,具备游离移植所要求的解剖学特点。第二章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应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应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以肱骨外上髁上9.80±3.69cm为中心点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2.0cm~16.0cm×7.0cm,主要位于B区。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随访,观测皮瓣外形、血运、稳定性、感觉恢复情况、供区的外观及运动功能。结果本组23例皮瓣,21例顺利成活,2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经及时血管危象探查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3例皮瓣稍臃肿。无一例发生溃疡,感觉恢复达S3级以上,供区无明显并发症,仅遗留线性疤痕(一例残留少许植皮疤痕),肢体活动无影响。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厚薄适中,皮瓣受区外形较美观,感觉恢复良好;供区创伤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术式。

原雪飞[5](2010)在《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修复方法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的修复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对15例选取自1995年2月2009年10月期间我科诊治的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三种手术修复方式分别为颅骨钻孔肉芽创面植皮术、局部任意皮瓣成形术+皮片移植术和头皮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的头皮缺损最大面积16cm×10cm,颅骨外露最大面积13cm×12cm。结果:3例采用颅骨钻孔肉芽创面植皮术,移植皮片均一期愈合;5例采用局部任意皮瓣成形术+皮片移植术,除1例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延期愈合外,其余一期愈合;7例采用头皮软组织扩张术,其中1例扩张后期扩张囊外露,及时进行二期手术修复,所有皮瓣形成转移后均全部成活,创面完全修复。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半年2年,效果均满意。讨论:三种修复方法有各自的适应证,必需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局部条件和经济状况综合考虑,其中头皮软组织扩张术是修复大面积颅骨外露较为理想的方法;局部任意皮瓣成形术+皮片移植术是早期修复小面积颅骨外露、全身局部情况较好患者的有效方法,疗程短;颅骨钻孔肉芽创面植皮术主要用于缺损面积较大、全身局部情况较差、皮瓣供应困难的病例。

黄晓元[6](2009)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处理》文中提出电烧伤由电流直接通过身体,电能转变为热能使组织直接受热致伤,特别是高压电烧伤后,不但可造成皮肤凝固性坏死以至碳化,深部组织往往损伤也很严重,临床上常表现"口小、底大、外浅、内深"的特点。电烧伤创面的处理是治疗过程中较为关键,关系到患者的功能恢复与否。

于大志[7](2007)在《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肌肉的神经支配及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①观察并测量临床常用肌瓣,即足拇展肌、背阔肌、股薄肌、胸小肌、腹直肌和缝匠肌,及小腿各肌肉的形态和肌肉起止点。明确支配各肌肉的神经来源、肌外神经走行,测定各神经分支的入肌点。观察肌肉解剖肌亚部的划分。②通过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观察神经入肌后的走行、分布及神经肌亚部的划分。③根据大体解剖及肌内神经染色的结果对肌肉进行综合分类。④探讨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诸肌能否被分割为若干个肌亚部,填补解剖学的空白,为临床切取部分肌肉用于移植和指导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大体解剖学研究:解剖15侧经10%甲醛固定的成年尸体小腿及8侧成年尸体的临床常用肌瓣,观测肌肉的形态和肌束排列走行方向;研究支配肌肉的神经来源及走行,记录肌外神经分支。以腓骨头水平为基准测定肌肉起点和各神经分支的入肌点,将肌肉做矢状切和水平切,观察肌肉内部肌束的排列和肌内腱板走行情况。2肌内神经染色:切取新鲜成年尸体的92块小腿肌和24块临床常用肌瓣共116块骨骼肌。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经过取材、固定、浸软、除色素、脱钙、染色、脱色、中和以及透明等一系列过程,达到透明肌肉,着色神经的目的,观察神经在肌内的走行及分布。3肌肉分类的方法:根据Lim等人对上肢肌的分类方法,再结合本实验大体解剖和肌内神经染色的结果,对本实验中的肌肉进行分类,提出肌肉的亚部化观点。[结果]1大体解剖学结果剖肌亚部划分,这些肌肉包括扁肌(腘肌、胸小肌、背阔肌)、双羽肌(腓骨长肌、比目鱼肌、部分趾长屈肌)、多头肌(腓肠肌)、环羽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多腹肌(腹直肌)。2肌内神经染色结果Sihler’s染色后,肌肉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外形完整,肌束的走行方向肉眼可见,肌肉内的神经各级分支被染成紫蓝色,在肌肉内的分支及走行清晰可见。最适合临床上进行亚部移植的小腿肌肉有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腓骨长肌。临床常用肌瓣的神经亚部划分:①足拇展肌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亚部;②背阔肌可以按肌纤维走行方向将其分为3~4个亚部;③股薄肌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亚部;④腹直肌可以取其中一个节段作为移植供体,也可以纵行劈开一个或者几个节段进行移植;⑤胸小肌可以将其分为上下两个肌亚部;⑥缝匠肌可以取下亚部的内侧或者外侧次亚部进行移植。3肌肉综合分类结果4肌内神经分布规律①当神经在肌肉的起点入肌,且方向与肌肉长轴平行时,神经将沿肌肉方向向前延伸,分支呈平行或放射状排列(如拇长伸肌、背阔肌)。当肌肉被肌内腱膜延伸分成几部分时,神经分支也将分为几组,分别支配被分割的几部分(如腓骨长肌、胫骨前肌)。②当神经的入肌点在距离肌肉起点一定距离,且和肌肉的长轴呈一定夹角时,神经将发出两支以上分支,其中一支向肌肉起点方向回返,支配肌肉近端亚部,其余分支向前行,支配远侧肌肉(如股薄肌、缝匠肌)。③当神经入肌点在肌肉的中部,且和肌肉长轴垂直或近乎垂直时,神经将发出两侧分支和前方分支,支配肌肉的三个部分(如足拇展肌、腘肌)[结论]①对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肌肉的大体解剖测定及神经入肌点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指导临床避免神经损伤及对肌肉进行亚部移植。②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结合大体解剖及显微解剖方法是研究肌内神经分布及走行的理想方法。③骨骼肌可以根据大体解剖及肌内神经染色结果进行综合分类,其中除单羽肌中第一型外均能进行亚部移植。④神经在肌肉内的分布及走行是有规律可循的。

薛晓东,邓津菊,刘建云,孙亚东,杨国虎,司小强[8](2005)在《岛状上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颌颈项部高压电烧伤七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云青,冯志全,包平涵[9](2004)在《三角肌部位深度烧伤骨外露皮瓣修复一例》文中研究表明

二、三角肌部位深度烧伤骨外露皮瓣修复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角肌部位深度烧伤骨外露皮瓣修复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2)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手术方法
2结果
3讨论
    3.1选择颈阔肌肌皮瓣的必要性
    3.2解剖特点
    3.3颈阔肌肌皮瓣的血供与成活因素
    3.4手术的局限性

(4)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典型病例
    2.5 讨论
    2.6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致谢

(5)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修复方法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疗效判定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肌肉的神经支配及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大体解剖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试剂及器械
        1.3 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小腿大体解剖结果
        2.2 临床常用肌瓣的大体解剖结果
    3. 讨论
        3.1 骨骼肌解剖肌亚部划分背景
        3.2 测量神经入肌点的意义
        3.3 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肌肉的解剖肌亚部划分
        3.4 指导小腿局部皮瓣应用
第二部分 肌内神经分布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5 Sihler’s 染色法的技术路线
    2. 结果
        2.1 小腿肌肉染色结果
        2.2 临床常用肌瓣的染色结果
    3. 讨论
        3.1 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的历史
        3.2 小腿肌肉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结果的意义
        3.3 临床常用肌瓣肌内神经染色的意义
第三部分 肌肉分类及肌内神经分布规律
    1. 研究背景
    2. 肌肉分类
        2.1 Ⅰ类扁肌
        2.2 Ⅱ类羽肌
        2.3 Ⅲ类多头肌
        2.4 Ⅳ类扁带肌
        2.5 Ⅴ类多腹肌
    3. 讨论
        3.1 可行肌亚部移植的肌肉
        3.2 肌内神经分布的规律
    4. 小结
小结
致谢
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法的研究进展
腹直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肌内神经分布

四、三角肌部位深度烧伤骨外露皮瓣修复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上臂复合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J]. 刘志远,唐修俊,王达利,魏在荣,金文虎,邓呈亮,祁建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09)
  • [2]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J]. 李翔,王硕,徐闵军. 中国医疗美容, 2015(05)
  • [3]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肩部皮肤及三角肌缺损十例[J]. 李钢,李小兵,刘子健,张静琦,刘光晶. 中华烧伤杂志, 2014(04)
  • [4]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D]. 黄新锋. 南华大学, 2011(03)
  • [5]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修复方法的临床分析[D]. 原雪飞.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5)
  • [6]高压电烧伤创面的处理[A]. 黄晓元. 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9
  • [7]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肌肉的神经支配及相关研究[D]. 于大志.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3)
  • [8]岛状上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颌颈项部高压电烧伤七例[J]. 薛晓东,邓津菊,刘建云,孙亚东,杨国虎,司小强. 中华烧伤杂志, 2005(04)
  • [9]三角肌部位深度烧伤骨外露皮瓣修复一例[J]. 李云青,冯志全,包平涵. 中国厂矿医学, 2004(06)

标签:;  ;  ;  ;  ;  

骨暴露皮瓣治疗三角肌深度烧伤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