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简述

中国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简述

一、中国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简述(论文文献综述)

只炳成[1](2021)在《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动力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坝址地质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多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将建在深厚覆盖层、高烈度地区。深厚覆盖层上建坝面临多种问题和挑战,如其结构、材料复杂多变,甚至改变传入到坝体的地震动特性,对坝体动力响应影响显着。因此本文基于实际覆盖层场地台阵记录,开展覆盖层场地地震动特性随深度变化规律研究;进行覆盖层特性参数变化对地基-坝体系统的动力响应的敏感性研究;以坝顶残余变形与沥青心墙最大拉应力为评价指标,应用地震动超载法分析了覆盖层特性参数变化对地基-坝体系统的极限抗震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别选取美国加州Treasure Island台阵和La Cienega台阵53条和36条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研究了两个台阵场地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频谱及加速度反应谱随深度变化的规律,结合场地的自振周期开展了覆盖层的滤波效应分析。基于井下台阵加速度记录,拟合沈珠江等效线性本构模型参数,开展覆盖层的动力响应研究,重构覆盖层的地震动场,计算结果与实测记录值进行对比,结果符合良好。(2)以La Cienega台阵和某建于覆盖层上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为依托,建立覆盖层及沥青心墙坝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地震动强度、覆盖层厚度、土体动力特性参数(动剪切模量及泊松比)、土层结构型式等因素变化对地基-坝体系统的动力响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沥青心墙顶部加速度放大系数并非随覆盖层厚度增大而逐渐增大,而是存在一个临界厚度,超过此厚度,其加速度放大系数有所降低;软弱细砂层的存在限制了输入到坝体的地震动响应,具有明显的“吸能”作用。(3)软弱细砂层的存在对沥青心墙坝的动力响应影响显着。因此,基于该参数,以坝顶残余变形与沥青心墙最大拉应力为评价指标,应用地震动超载法,分析了覆盖层特性参数变化对地基-坝体系统的极限抗震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软弱细砂层的存在使得沥青心墙坝的极限抗震能力降低。

宋洪林[2](2021)在《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凝土弯曲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沥青混凝土的防渗性能与变形能力良好,已逐渐成为土石坝主要的防渗形式,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得以推广与应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南方地区夏季温度较高,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过低,而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粘弹性材料,对温度十分敏感,其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各种力学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保障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也成为研究的重点所在。抗弯拉性能是沥青混凝土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沥青混凝土的测定土体变形性能的重要试验之一。本文通过小梁弯曲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凝土的弯曲性能,通过改变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和矿粉浓度来探究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油石比、不同矿粉浓度下的抗弯强度、抗弯强度对应的应变、弯曲模量以及弯曲应变能的力学表现。通过分析上述试验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温度下,不同配合比沥青混凝土的弯曲性能不同,矿粉浓度为1.6时,沥青混凝土的抗弯强度随温度升高不断下降,矿粉浓度为1.8和2.0时,沥青混凝土的抗弯强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下降,出现抗弯强度峰值,不同配合比沥青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对应的应变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同一温度下,不同配合比沥青混凝土的弯曲性能不同,总体上,沥青混凝土的抗弯强度随矿粉浓度和油石比的增大而减小,但-10℃和0℃时,其抗弯强度随矿粉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出现最佳矿粉浓度。抗弯强度对应的应变均随矿粉浓度和油石比的增大而增大;(2)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凝土的破坏模式不同。-20℃、-10℃时粗骨料出现裂缝,形成脆性破坏,0℃、10℃、20℃时,裂缝沿沥青和沥青与骨料的界面展开,形成柔性破坏;(3)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弯曲应变能可以很好地综合应力、应变指标,并通过对弯曲应变能的极差分析,得出低温状态下矿粉浓度对沥青混凝土弯曲性能影响较大,温度升高后油石比对其弯曲性能影响较大,并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各温度下的最佳配合比;(4)通过对沥青混凝土弯曲力学性能指标的权重分析,得到-20℃~0℃时,应变所占权重最大,应力最小;10℃~20℃时,应力所占权重最大,应变权重不断下降。说明低温时应重点提高其应变能力,高温时应重点提高其应力水平。

罗博华[3](2021)在《考虑覆盖层材料空间变异性的土石坝动力响应分析及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覆盖层地基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往往显着影响其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地震响应。本文将空间随机场模拟技术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基于蒙特卡罗法的覆盖层材料空间变异性及相关性的随机场模拟和“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计算。以坝顶竖向永久变形为震害等级划分指标,开展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总结了覆盖层地基材料参数空间变异性对坝体沉降分级破坏概率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覆盖层地基静、动力材料参数、地震动参数与坝体竖向永久变形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了地基多个材料参数变异系数和地震波任意组合下的永久变形预测。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正交分解试验,分析了等效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各参数对坝体加速度和永久变形等响应的敏感性,选取了本文的动力本构模型随机参数。采用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函数考虑覆盖层材料参数的空间变异性,采用高斯型自相关函数考虑空间相关性,建立了基于Cholesky协方差分解法的高斯空间随机场离散方法。基于python语言对ABAQUS进行了二次开发将随机场赋给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基于蒙特卡罗法的覆盖层材料空间变异性及相关性的随机场模拟和“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计算。(2)选取了 3条不同地震波并按峰值加速度进行了 7级调幅,考虑覆盖层地基材料静力参数随机、动力参数随机和静、动力参数同时随机3种工况,每种工况抽取50组材料随机参数并进行空间离散化,开展了 3150次的覆盖层-沥青心墙土石坝非线性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统计分析了坝体竖向变形在不同地震波、不同工况下的超标概率、概率密度分布形式和分级破坏概率。以坝顶竖向永久变形为震害等级划分指标,在对竖向变形均值和变异系数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考虑覆盖层地基材料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地震易损性曲线。(3)针对覆盖层静、动力本构模型中的7个随机参数,每个参数选取了三个因素水平,设计了 27组参数变异组合工况,每组工况进行10次随机抽样,结合3条不同地震波和7级峰值加速度调幅,共开展了 5670次的的覆盖层-沥青心墙土石坝非线性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统计每次计算获得的坝体竖向变形均值和变异系数作为XGBoost模型训练学习、检测样本。构建了 XGBoost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参数的寻优和调整。在对各随机参数对竖向变形影响权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层地基静、动力材料参数、地震动参数与坝体竖向永久变形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了地基多个材料参数变异和地震波任意组合下的永久变形预测。

魏芸[4](2021)在《温度对沥青混凝土静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工沥青混凝土作沥青的混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等性能,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坝工结构建筑物中,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则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坝型,也是目前国内外最为常见的一种水工坝型。对于心墙坝的力学参数等性能,可以通过静三轴试验进行分析,并且也可以基于静三轴试验利用邓肯张模型来计算其力学参数。此外各地区工程由于工程环境条件的差异,尤其南北方气候差异比较大,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需要综合考虑到水工坝体的实际运行工作温度,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不同温度下的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问题展开研究。当前国内外关于水工沥青混凝土力学参数的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是邓肯张模型,但由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就导致了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形式也完全不同,通常来说随着温度升高沥青混凝土材料有一个从脆性到黏弹性转变的过程,因此对沥青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研究也成为了沥青混凝土理论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某工程项目运来的材料作为试验原材料,以沥青混凝土静三轴试验为基础,研究其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对于静三轴试验结果以邓肯张模型为理论依据,研究了模型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且运用统计学思想分析了不用温度下该模型的拟合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在原材料检测合格的基础上,进行配合比设计研究。首先运用正交试验设计9组配合比并对其进行劈裂试验,劈裂试验的结果运用极差分析法计算,得到3组初选配合比。然后对初选的3组配合比进行压缩试验、拉伸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渗透试验、水稳定性试验、静三轴试验和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试验等一系列力学性能试验,最终确定一组最优配合比为油石比6.5%,填料用量1 1%,级配指数0.39。(2)对上述配合比(油石比6.5%,填料用量11%,级配指数0.39)进行静三轴试验研究,主要分析4种不同温度(4℃、10℃、16℃和22℃)以及四种不同围压(0.3MPa、0.5MPa、0.7MPa和0.9MPa)下的沥青混凝土静三轴试验结果,包括应力应变曲线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体积变形与轴向变形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破坏偏应力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温度越高,其破坏偏应力越小即破坏强度越小,并且偏应力整体越低,应力软化现象较明显,剪胀现象越明显。(3)对沥青混凝土静三轴试验数据利用邓肯张双曲线模型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各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沥青混凝土各项参数均随试验温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只有体变模量指数随温度增加。然后用邓肯张模型得出的试验参数反向计算沥青混凝土的理论偏应力,并用统计学思想计算理论偏应力与试验偏应力的相关系数、估计标准误差和拟合优度三个指标。分析不同温度下邓肯张模型与试验曲线的拟合度,得出邓肯张模型在低温低围压状态下拟合较好,但是其不能模拟沥青混凝土的软化现象,所以在高温高围压状态下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不符合邓肯张双曲线模型。

李轶峥[5](2021)在《考虑酸性集料与沥青粘附性能的水工沥青混凝土三维配比空间研究》文中认为在进行水工沥青混凝土的集料选择时,通常选择碱性集料以保证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能。然而在工程实际中难免遇到碱性集料不足而被迫使用酸性集料的情况,因而酸性集料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的适用性问题成为了亟需解决的工程问题。本文对采用酸性集料的水工沥青混凝土展开配合比设计,先采用硅烷偶联剂改善了酸性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能,再基于多维因素和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适用于酸性集料水工沥青混凝土心墙的三维配合比空间,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从细观的表面自由能和红外光谱角度评价了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效果,研究了其改性机理和最优掺量,并从宏观角度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硅烷偶联剂提升了酸性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能。随着硅烷偶联剂掺量的增加,表面自由能能量比率ER和红外光谱官能团指数IO-H和Isi-O-Si的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0%时达到最大,此时硅烷偶联剂对粘附性能的改性效果最好,是其最优掺量。过少的掺入不足以充分改性,过多的掺入会发生凝聚和氢键缔合,引起改性效果的下降和资源的浪费。提出了一种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配合比空间。考虑填料浓度、胶骨比和酸性集料含量这三个配合比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采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方案并拟合了配合比参数与性能指标之间预测模型;再根据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满足各项材料性能要求的所有配合比参数组合所在区域,即三维配合比空间,并通过工程实例对空间的有效性做了检验。该配合比空间可为中小型工程的配合比设计提供直接参考,也可为大型工程的配合比设计提供支撑。综上,本论文所做的粘附性能改性研究和建立的三维配合比空间,可为酸性集料水工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程露[6](2021)在《苏基-克纳里大坝防渗结构体系静动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水利枢纽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一些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不得不建立在一些大断裂带深厚覆盖层、深切的河谷和高陡边坡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地基上。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应力变形状态将会更加复杂,所以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静动力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建在深厚覆盖层地基上的巴基斯坦苏基-克纳里(Suki Kinari)水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建立在深厚覆盖层上的苏基-克纳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并对苏基-克纳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和深厚覆盖层中超深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静动力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取得的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基于Python语言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对Duncan-Chang模型参数输入界面进行二次开发,完成ABAQUS软件中对Duncan-Chang模型输入界面的添加,并应用于静力分析部分。(2)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苏基-克纳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进行三维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导入Hyper Mesh网格划分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并反应坝体的施工填筑顺序,再将处理好的网格模型文件导入ABAQUS软件进行静动力计算。(3)采用Duncan-Chang-模型,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了苏基-克纳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静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位移最大值分布在坝体约1/3高程处,受库水压力影响坝体及防渗墙的顺河向位移分布变化情况较大;坝体和心墙的大主应力主要分布在坝体和心墙的底部,其极值都较小,故坝体和心墙不会发生破坏;防渗墙拉应力最大值分布在防渗墙与左右岸相交的局部极小区域内,但是这可能造成防渗墙局部区域发生破坏,通过计算对比发现,增大覆盖层的密实度和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减小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减小防渗墙的拉应力。(4)采用等效线性模型,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了苏基-克纳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和心墙的顺河向加速度反应最大,且都出现在结构的顶部位置,坝顶位置存在明显的“鞭梢效应”;由于防渗墙位于覆盖层的内部,受到四周的约束较大,防渗墙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反应均较小;动位移反应以坝体竖直方向和顺河向的反应最大;坝体和心墙的动主应力和各个方向的动剪应力均较小,不会造成坝体和心墙的破坏,在右岸靠下约2/3深度的防渗墙出现最大的动主拉应力,防渗墙与左右岸连接处的上部和右岸靠下部位的动应力反应较大,但是不会破坏防渗墙结构。

李博宇[7](2020)在《丹青水库工程坝型比选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坝型就是大坝类型,可按照坝体的填筑材料,结构构造和力的传导方式等不同型式的划分。材料上可划分为:由土石结构作为支撑体的土石坝、由人工材料混凝土等结构,靠自重进行挡水的混凝土坝;按不同受力结构可划分为:拱坝、支墩坝、空腹坝等;施工方式可划分为:碾压式土石坝、碾压混凝土坝、浇筑混凝土坝等。坝型比选工作,是坝型选择、确定坝型并论证的过程。坝型的选择首先应选定坝址,选择参选坝型,确定受力结构的分类。并可根据具体工程特点,结合坝址、坝线和枢纽布置型式等原则统一考虑。坝型比选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阶段进行,首先确定基本坝型材料,进行一定工作后,从基本坝型中选择采用的坝型,例如在土石坝中选取沥青混凝土作为防渗结构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在重力坝中选取施工方式为碾压式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之后进行必选分析,确定最终坝型。本文以依兰县丹青水库挡水建筑物为研究对象,揭示水电站枢纽的前期规划、中期设计及后期施工的一般过程;归纳总结坝型比选设计的概念、内容、方法和设计流程。本文主要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提出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国内外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混凝土重力坝以及面板堆石坝的发展情况,了解坝型比选分析的研究进展,总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主要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是对数据来源及成果进行分析,收集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等资料,计算并确定设计洪水成果和水库的特征水位。第三部分是坝型比选分析,对比选坝型进行综述,初步选定坝型比选范围,并对比选坝型的超高进行计算,确定工程规模,从地质条件、工程投资及施工导流方案等方面进行比选,选择合理坝型。第四部分是选定坝型的计算复核,对最终选择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进行稳定计算和土石方平衡计算,进一步复核确定坝型比选的结论。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针对于依兰县丹青水库工程区的各项分析,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是合理可行的坝型,其投资经济、施工导流方便、工程安全。

高涛涛[8](2020)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沥青混凝土极佳的防渗性能和良好的变形能力,在土石坝中作为防渗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施工过程中,心墙层间结合是施工的重点,同时也是心墙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中常对已冷却的结合面采取加热措施来保证其层间结合质量,随着国产沥青品质的提高以及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沥青混凝土常规温度下层间结合已在碧流河水库大坝等工程得到应用。《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363-2016中常规温度下层间结合质量因缺乏相关强度试验验证而未列入施工规范,因此对常规温度下层间结合质量展开相关强度试验验证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展开相关研究,为此前往纳达水库工程和苏洼龙水库工程进行相关试验。在纳达水库工程摊铺试验中,采用人工摊铺方式研究红外线加热和火焰喷灯两种常用加热方式下结合面的防渗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红外线加热70℃、50℃、30℃和不加热四种不同温度下结合面的防渗性能和力学性能。在苏洼龙水库摊铺试验中,现场通过机械摊铺对层间冷结合和热结合进行力学性能研究,同时对日连续施工多层工况下层间结合进行力学性能研究。通过分析上述试验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人工摊铺时,红外线加热和火焰喷灯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下结合面力学强度和防渗性能无明显区别,但变形能力方面红外线加热优于火焰喷灯加热。(2)红外线加热四种结合温度下结合面的力学性能和防渗性能表明,层间结合加热温度对层间结合质量无明显关系,主要原因为上层沥青混合料“排气”过程中进一步使结合面温度上升,淡化了加热效果。(3)机械摊铺沥青混凝土时,日施工一层情况下,冷结合面是否加热对结合面力学性能方面无明显区别,与红外线加热不同温度下层间结合力学性能结论一致。(4)机械摊铺连续施工时,底层沥青混凝土层面温度为100~110℃,结合面力学强度优于日施工一层情况下层间结合强度,但变形能力较弱于日施工一层工况下试件变形能力。建议连续多层施工时,可等待层面温度进一步降低再进行施工操作。(5)综合分析两个工程项目层间结合研究结论,两个工程项目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施工中,均可采用层间冷结合处理方式。同时其结合面强度研究成果可为规范的下次修订提供参考。

胡凯[9](2020)在《温度和加载速率对水工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因其具有防渗性能好,良好的适应变形能力以及自身的裂缝自愈能力,受到国内外坝工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带、地震高发区修建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得到学者专家的认可。截止目前,国内修建的最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坝高174m,但沥青混凝土心墙高度为132m,对于修建200m、300m级甚至更高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还是有所顾虑,其主要原因是水工沥青混凝土受温度和加载应变速率影响显着,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温度始终处于变化中,不同地区沥青混凝土心墙温度也有所不同。然而,关于温度和加载应变速率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影响研究缺乏系统性。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不同温度、不同加载速率对水工沥青混凝土抗剪切性能、拉压性能、三轴压缩性能、长期蠕变性能以及抗水力劈裂性能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不同温度和不同剪切应变速率条件下的斜剪试验,揭示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剪切应变速率条件下沥青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当剪切应力低于50%剪切强度时,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呈线性关系,且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强度和模量影响显着。运用时间-温度等效原理,建立了剪切模量、剪切强度与剪切应变速率和温度的关系。(2)在不同温度、不同剪切应变速率、不同剪切应力水平条件下进行往复斜剪试验,并在往复斜剪试验结束后对试件进行应力松弛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25%τ max剪切试验得到的剪切模量变化不大,剪切次数对沥青混凝土的剪切性能几乎没有影响;50%τmax的剪切试验,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剪切模量有不同程度的衰减,且温度越低或剪切速率越大,剪切模量衰减的程度越大。75%τmax的剪切试验,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剪切模量衰减较为明显。(3)考虑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过程中温度和施工速率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提出了温度、加载速率对水工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应变、模量的影响规律。温度和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强度和模量影响较为显着,以轴向应变速率为0.1%/min试验条件为例,5℃时强度为3.5MPa,而60℃时仅为0.1MPa;同样,以35℃为例,轴向应变速率为1%/min时的强度为1.8MPa,而0.001%/min时则为0.19MPa。较高温或较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水工沥青混凝土抗剪强度接近于0。(4)基于不同温度的长期三轴蠕变试验结果,研究温度对蠕变稳定模量的影响。当温度高于20℃时,蠕变稳定模量低于10MPa,当温度低于20℃时,蠕变稳定模量明显增大,5℃蠕变稳定模量增加至60MPa。(5)通过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的拉伸试验,研究了温度和轴向加载速率对拉伸应力-应变的影响规律。当温度低于-10℃时,试件发生脆性破坏。利用时间-温度等效原理,建立了拉伸强度、拉伸模量与加载速率和温度的关系。结合动态抗压特性研究成果,采用摩尔-库伦准则,建立了温度、加载速率与凝聚力c的主曲线。(6)根据不同击实次数成型马歇尔试件的试验研究,揭示了击实次数对沥青混凝土孔隙率的影响规律。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大,沥青混凝土试件的孔隙率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当击实次数超过35次时,满足孔隙率小于2%的要求;当击实次数小于40次时,击实次数与孔隙率的对数呈线性关系。(7)采用自主研发的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设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加载方式、不同缺陷条件对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性能的影响,提出温度、加载方式、缺陷情况对水工沥青混凝土抗水力劈裂性能的影响规律。随着试件孔隙率增大,破坏时的水压力减小,轴向变形也变小;温度越低,破坏时的水压力越大,破坏时的变形也越小;随着预制缝的增大,试件破坏时的水压力增大,变形有减小趋势,但是整体变形变化不大。

杨友娴[10](2020)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作为近年来坝工建设的重点,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但是相较于其他坝型,心墙坝的工艺更加特殊与复杂,各方面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就使得心墙坝在建设过程中更易受到影响,存在着诸多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给进度管理增加了许多难度。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研究,将传统的施工进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与BIM技术相结合,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科学调控风险,进而提升整体的进度管理水平。针对BIM技术现阶段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以某心墙坝工程为例,论述BIM技术如何实现进度的动态管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1)根据进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编制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以某工程为例,得到计划工期1351天;应用PERT法进行优化,得到最大工期范围55%对应的天数为608至2094天;针对现阶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总结BIM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进度管理的实用价值,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重要意义,奠定理论基础;提出现阶段BIM在施工进度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些许不足,为下文指明研究方向;(2)对于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对风险进行权重计算,得到风险影响水平排序,分析得出技术风险对进度的影响最大,质量风险次之;进行风险评级及责任人划分,对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人员因素分析,人员管理结合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提高人员管理的科学性以及高效性;(3)基于BIM的进度动态管理研究,首先建立风险-工期模型进行实际工期预测,采用三种经济学数学模型进行实际工期预估计算;进而研究基于BIM的施工进度动态管理架构,说明如何实现进度的动态管理,包括:BIM技术实现施工进度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实施框架和动态调整分析。通过研究,将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转化为该因素下可能导致的延误工期,由此项目能够预估各种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对进度动态调控,提高进度计划的可靠性;(4)应用BIM对工程实例进行建模分析。在BIM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进度管理、进度优化和动态调控分析,并结合人员因素与HSE管理,分析排查风险,确保人员施工环境等安全;希望通过应用BIM技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致力于实现基于BIM的智慧施工进度管理。

二、中国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简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1)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动力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覆盖层场地地震动特性研究现状
        1.2.2 覆盖层-坝体系统地震响应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工作
2 覆盖层及土石坝分析理论
    2.1 静力有限元分析
        2.1.1 覆盖层与土石料静力模型选择
        2.1.2 邓肯张E-B模型
    2.2 动力有限元分析
        2.2.1 覆盖层与土石料动力模型选择
        2.2.2 动力等效线性模型
    2.3 地震残余变形计算
        2.3.1 残余变形计算方法
        2.3.2 地震残余变形计算
    2.4 ABAQUS软件功能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深厚覆盖层场地地震动特性随深度变化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台阵场地与地震动记录
    3.3 地震台阵数据
        3.3.1 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
        3.3.2 反应谱放大效应
        3.3.3 滤波效应
    3.4 基于时域等效线性的覆盖层地震动响应有限元分析方法
        3.4.1 计算模型
        3.4.2 动力模型及参数获取
        3.4.3 结果分析
        3.4.4 非线性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深厚覆盖层特性参数变化对地基-坝体系统的动力响应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覆盖层特性参数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动力响应分析
        4.2.1 计算模型
        4.2.2 静动力本构及参数
        4.2.3 地震动输入
        4.2.4 计算工况
        4.2.5 计算结果分析
    4.3 覆盖层特性参数对La Cienege台阵场地动力响应分析
        4.3.1 计算模型、本构及参数
        4.3.2 地震动输入
        4.3.3 计算工况
        4.3.4 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深厚覆盖层特性参数变化对地基-坝体系统的极限抗震能力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地基-坝体系统极限抗震能力评价指标
    5.3 覆盖层特性参数变化对地基-坝体系统的极限抗震能力分析
        5.3.1 计算模型及参数
        5.3.2 地震动输入
        5.3.3 计算工况
        5.3.4 计算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凝土弯曲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沥青混凝土在土石坝防渗中的发展进程
        1.1.1 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在国外的发展进程
        1.1.2 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进程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
        1.3.2 沥青混凝土弯曲性能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难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难点
    1.5 论文的结构体系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原材料检测与试验配合比设计检测
    2.1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
    2.2 沥青混凝土防渗工程试验配合比检测
        2.2.1 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
        2.2.2 沥青混凝土试验配合比检测
    2.3 本章小结
3 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凝土弯曲试验设计与结果
    3.1 小梁弯曲试验准备
        3.1.1 试验器具介绍
        3.1.2 试验温度控制
        3.1.3 试件成型方法
        3.1.4 弯曲试验步骤
    3.2 试件孔隙率测定
    3.3 试验设计与结果
        3.3.1 试验设计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沥青混凝土弯曲性能数据分析与研究
    4.1 不同配合比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应力应变分析
        4.1.1 不同配合比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抗弯强度分析
        4.1.2 不同配合比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弯拉应变分析
    4.2 沥青混凝土温度影响因子分析
        4.2.1 沥青混凝土抗弯强度温度影响因子
        4.2.2 沥青混凝土最大弯拉应变温度影响因子
        4.2.3 沥青混凝土弯曲模量温度影响因子
    4.3 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凝土弯曲破坏模式
    4.4 不同配合比沥青混凝土弯曲应变能分析
        4.4.1 弯曲应变能密度临界值的定义
        4.4.2 弯曲应变能密度临界值的计算
        4.4.3 弯曲应变能密度临界值
    4.5 对弯曲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
        4.5.1 弯曲性能指标灰色关联分析
        4.5.2 弯曲应变能的极差分析
        4.5.3 弯曲性能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考虑覆盖层材料空间变异性的土石坝动力响应分析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及现状
        1.2.1 土石坝随机动力分析研究现状
        1.2.2 土石坝易损性研究现状
        1.2.3 机器学习在土石坝的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计算采用理论及实现方法介绍
    2.1 常规有限元计算
        2.1.1 计算–邓肯张E-B模型
        2.1.2 动力计算-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
        2.1.3 永久变形计算-沈珠江模型
    2.2 材料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模拟技术
        2.2.1 蒙特卡罗法
        2.2.2 参数敏感性分析
        2.2.3 随机场的实现
        2.2.4 技术路线
    2.3 土石坝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2.4 XGBoost原理
        2.4.1 决策树
        2.4.2 CART
    2.5 本章小结
3 考虑覆盖层空间变异性的沥青心墙坝动力响应分析
    3.1 计算流程设计
    3.2 常规有限元计算
        3.2.1 工程概况
        3.2.2 加载及网格划分
        3.2.3 计算结果分析
    3.3 随机参数及特征选取
        3.3.1 静力随机参数选取
        3.3.2 动力随机参数选取
        3.3.3 参数分布方式及变异系数选取
        3.3.4 相关距离的选取
    3.4 随机场的建立
        3.4.1 材料参数随机场的建立
        3.4.2 计算工况设计
    3.5 数据分析指标
        3.5.1 模拟次数
        3.5.2 超标概率
        3.5.3 分布情况
    3.6 计算结果分析
        3.6.1 模拟次数
        3.6.2 竖向永久变形
        3.6.3 峰值加速度
        3.6.4 动力响应结果汇总
    3.7 本章小结
4 考虑覆盖层空间变异性的土石坝易损性分析
    4.1 计算流程设计
    4.2 常规有限元计算
        4.2.1 模型及地震动输入
        4.2.2 计算结果分析
    4.3 随机有限元地震反应易损性计算
        4.3.1 计算流程设计
        4.3.2 计算工况设计
    4.4 数据分析指标
    4.5 计算结果分析
        4.5.1 超标概率
        4.5.2 分布形式
        4.5.3 破坏概率
        4.5.4 均值曲线
        4.5.5 变异系数
    4.6 易损曲线的形成
        4.6.1 不同工况下的易损性曲线
        4.6.2 易损性曲线汇总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考虑覆盖层空间变异性的土石坝永久变形预测
    5.1 计算流程设计
    5.2 随机有限元计算
        5.2.1 计算工况设计
        5.2.2 数据分析指标
        5.2.3 计算结果分析
    5.3 机器学习模型构建
        5.3.1 数据集构建
        5.3.2 参数选择
    5.4 特征值重要性分析
    5.5 土石坝永久变形预测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温度对沥青混凝土静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1.2.2 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1.2.3 沥青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技术路线
2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2.1 原材料检测
        2.1.1 沥青
        2.1.2 粗骨料
        2.1.3 细骨料
        2.1.4 填料
    2.2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2.1 配合比设计方法
        2.2.2 配合比设计结果
    2.3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选
        2.3.1 沥青混凝土劈裂试验
        2.3.2 劈裂试验结果与分析
        2.3.3 配合比优选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沥青混凝土各项性能试验
    3.1 沥青混凝土压缩试验
        3.1.1 试验步骤
        3.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 沥青混凝土拉伸试验
        3.2.1 试验步骤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沥青混凝土小梁弯曲试验
        3.3.1 试验步骤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沥青混凝土渗透试验
        3.4.1 试验步骤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试验
        3.5.1 试验步骤
        3.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6 沥青混凝土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试验
        3.6.1 试验步骤
        3.6.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沥青混凝土静三轴试验研究
    4.1 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
        4.1.1 沥青混凝土结构
        4.1.2 沥青混凝土强度特性
    4.2 试验仪器及试验系统
        4.2.1 三轴仪介绍
        4.2.2 三轴试验系统组成
    4.3 试验方案
        4.3.1 试验条件
        4.3.2 试件制备
        4.3.3 试验流程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三轴试验结果
        4.4.2 温度对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影响分析
        4.4.3 温度对沥青混凝土破坏偏应力影响分析
        4.4.4 温度对体变应变关系曲线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温度对邓肯张模型参数的影响研究
    5.1 模型介绍
        5.1.1 本构模型简介
        5.1.2 邓肯张模型
    5.2 邓肯-张模型求解及分析
        5.2.1 模型参数求解
        5.2.2 温度对沥青混凝土模型参数的影响
    5.3 邓肯张模型拟合及分析
        5.3.1 邓肯张模型拟合
        5.3.2 拟合分析指标
        5.3.3 拟合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考虑酸性集料与沥青粘附性能的水工沥青混凝土三维配比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评价方法
        1.2.2 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增强措施
        1.2.3 水工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集料
        2.1.3 硅烷偶联剂KH-550
    2.2 细观试验方法
        2.2.1 表面自由能法
        2.2.2 红外光谱法
        2.2.3 粘附性能测试
        2.2.4 水稳定性测试
        2.2.5 小梁弯曲
3 硅烷偶联剂对酸性集料和沥青粘附性能的改性研究
    3.1 概述
    3.2 掺量设置和试样制备
    3.3 改性效果细观评价
        3.3.1 基于表面自由能法的粘附性能评价
        3.3.2 基于红外光谱法的粘附性能评价
    3.4 硅烷偶联剂的最优掺量和改性机理
    3.5 最优掺量宏观检验
        3.5.1 粘附性能测试
        3.5.2 水稳定性测试
        3.5.3 推广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响应面法的酸性集料沥青混凝土心墙的三维配合比空间
    4.1 概述
    4.2 配合比参数和性能指标
        4.2.1 集料级配确定
        4.2.2 配合比参数及其范围确定
        4.2.3 性能指标确定
    4.3 基于响应面法的配合比设计
        4.3.1 响应面法原理
        4.3.2 方差分析介绍
        4.3.3 响应面法设计试验方案
    4.4 三维配合比空间的建立
        4.4.1 回归方程的拟合和检验
        4.4.2 等性能指标区域的建立和分析
        4.4.3 三维配合比空间的建立
    4.5 三维配合比空间的工程检验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苏基-克纳里大坝防渗结构体系静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ABAQUS本构模型参数化二次开发
    2.1 Abaqus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
    2.2 Python语言与Abaqus软件
    2.3 参数化开发理论基础
    2.4 参数化有限元在ABAQUS中的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苏基-克纳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静力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及计算理论
    3.3 数值计算模型
    3.4 坝体应力和变形成果分析
    3.5 沥青混凝土心墙计算成果分析
    3.6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力和变形成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苏基-克纳里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动力分析
    4.1 概述
    4.2 计算理论及材料参数
    4.3 模型基频分析
    4.4 坝体动力计算成果分析
    4.5 沥青混凝土心墙动力计算成果分析
    4.6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动力计算成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丹青水库工程坝型比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心墙坝的研究
        1.2.2 混凝土重力坝发展历程
        1.2.3 相关坝型在省内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2.4 坝型比选分析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数据来源及成果分析
    2.1 数据来源
        2.1.1 水文资料
        2.1.2 工程地质资料
        2.1.3 工程等别及标准
    2.2 计算成果
        2.2.1 设计洪水计算成果
        2.2.2 水库特征水位计算
第3章 坝型比选分析
    3.1 比选坝型综述
    3.2 坝型初选
    3.3 根据地质条件对坝型方案进行比选
        3.3.1 人工材料坝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3.2 当地材料坝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3.3 地质条件对比结论
    3.4 初选坝型坝顶超高计算
        3.4.1 风速成果
        3.4.2 风浪要素计算
        3.4.3 土石坝方案坝顶高程计算
        3.4.4 重力坝方案坝顶高程计算
    3.5 比选坝型结构布置及投资对比
        3.5.1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结构布置
        3.5.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结构布置
        3.5.3 混凝土重力坝结构布置
        3.5.4 比选坝型投资对比
        3.5.5 坝型投资对比结论
    3.6 根据不同导流方案对坝型方案进行比选
        3.6.1 导流标准
        3.6.2 导流方案
        3.6.3 导流方案对比结论
    3.7 坝型比选结论
第4章 选定坝型的计算复核
    4.1 选定坝型布置
    4.2 坝基处理
    4.3 选定坝型稳定计算
    4.4 选定坝型的土石方平衡计算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发展
    1.2 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研究
        1.2.1 研究背景
        1.2.2 沥青混凝土层间结合研究进展
    1.3 提出问题
        1.3.1 层间结合加热方式及温度控制问题
        1.3.2 室内马歇尔成型模拟现场碾压成型的结合质量问题
        1.3.3 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强度检测问题
        1.3.4 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和摊铺层数对层间结合性能的影响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本文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4.4 论文结构体系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2.1 纳达水库工程原材料及配合比
        2.1.1 工程概况
        2.1.2 气象条件
        2.1.3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
        2.1.4 推荐配合比
    2.2 苏洼龙水库原材料及配合比
        2.2.1 工程概况
        2.2.2 气象条件
        2.2.3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
        2.2.4 推荐配合比
    2.3 本章小结
3 纳达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研究
    3.1 试验方案设计
        3.1.1 结合面摊铺方式选择
        3.1.2 试验场地选择
        3.1.3 主要施工设备
        3.1.4 摊铺试验方案
    3.2 结合面试验段取芯方式
        3.2.1 结合面横向取芯
        3.2.2 结合面纵向取芯
    3.3 两种加热方式下层间结合质量研究
        3.3.1 两种加热方式下结合面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3.3.2 两种加热方式下结合面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3.3.3 两种加热方式下结合面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3.3.4 两种加热方式下层间结合试验结果分析
    3.4 不同加热温度下层间结合质量研究
        3.4.1 不同加热温度下结合面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3.4.2 不同加热温度下结合面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3.4.3 不同加热温度下结合面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3.4.4 不同加热温度下层间结合试验结果分析
    3.5 沥青混凝土结合面温度变化
    3.6 本章小结
4 苏洼龙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案设计
        4.1.1 试验场地选择
        4.1.2 主要施工设备
        4.1.3 摊铺试验方案
    4.2 不同工况下苏洼龙水库沥青心墙结合面强度试验
        4.2.1 不同工况下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4.2.2 不同工况下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4.2.3 不同工况下层间结合试验结果分析
    4.3 纳达水库和苏洼龙水库层间结合研究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温度和加载速率对水工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沥青混凝土心墙的研究现状
    1.3 温度和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材料影响的研究现状
    1.4 水力劈裂研究现状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2 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沥青混凝土剪切性能的影响
    2.1 概述
    2.2 试验原理及设备
    2.3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2.3.1 原材料及试件制备
        2.3.2 试验方案
    2.4 试验结果
    2.5 试验结果分析
        2.5.1 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模量的影响
        2.5.2 温度和剪切应变速率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2.5.3 直剪强度和摩擦系数
        2.5.4 剪切破坏应变
    2.6 不同荷载条件下沥青混凝土的剪切性能分析
    2.7 本章小节
3 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沥青混凝土往复剪切性能的影响
    3.1 试验设备的改装
    3.2 试验方案
        3.2.1 试件制备
        3.2.2 试验方案
    3.3 剪切破坏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3.3.1 试验结果
        3.3.2 试验结果分析
    3.4 25%τ_(max)往复斜剪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3.4.1 试验结果
        3.4.2 试验结果分析
    3.5 50%τ_(max)往复斜剪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3.5.1 试验结果
        3.5.2 试验结果分析
    3.6 75%τ_(max)往复斜剪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3.6.1 试验结果
        3.6.2 试验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温度和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三轴性能的影响
    4.1 概述
    4.2 试验设备及其原理
    4.3 试件的制备及试验方案
    4.4 温度和应变速率对三轴压缩试验结果的影响
        4.4.1 温度对三轴压缩试验结果的影响
        4.4.2 应变速率对三轴压缩试验结果的影响
    4.5 温度、应变速率的剪切模量函数
    4.6 温度对长期蠕变试验结果的影响
    4.7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温度和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拉压性能及强度指标的影响
    5.1 概述
    5.2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案
    5.3 试验结果
    5.4 试验结果分析
    5.5 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水工沥青混凝土强度指标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温度对缺陷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性能的影响
    6.1 试验原理和设备
    6.2 试验过程和方案
    6.3 试件的制备
    6.4 不同孔隙率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性能
        6.4.1 孔隙率小于2%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性能
        6.4.2 大孔隙率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性能(不加荷载)
        6.4.3 大孔隙率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性能(加荷载)
    6.5 温度对不同孔隙率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性能的影响
    6.6 预制缝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性能
        6.6.1 预制裂缝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试验结果
        6.6.2 半圆缺陷缝沥青混凝土水力劈裂性能
    6.7 本章小结
7 不同温度和加载速率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7.1 不同高度水工沥青混凝土斜剪试验结果分析
    7.2 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模量的影响
    7.3 不同加载条件下沥青混凝土剪切性能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进度管理
        1.2.2 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1.2.3 BIM技术研究进展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与BIM
    2.1 施工进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1.1 进度管理的相关理论
        2.1.2 工期优化常见情况
        2.1.3 工期优化的方法
    2.2 进度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实例应用
        2.2.1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2.2.2 施工节点安排
        2.2.3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2.2.4 PERT法进行进度优化
    2.3 BIM分析
        2.3.1 BIM技术应用分析
        2.3.2 BIM应用的实用价值
    2.4 目前BIM在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影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的风险因素研究
    3.1 风险管理
        3.1.1 风险管理体系
        3.1.2 风险管理的方法
    3.2 影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的因素分析
        3.2.1 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分析
        3.2.2 确立风险因素管控系统
    3.3 风险模型定性与定量分析
        3.3.1 风险定性分析
        3.3.2 风险定量分析
        3.3.3 评价风险等级
        3.3.4 风险应对举措
    3.4 影响施工进度的人员因素
        3.4.1 人员管理与多学科原理结合
        3.4.2 加强人员管理的举措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BIM的进度动态管理研究
    4.1 工程项目的风险—工期模型
        4.1.1 考虑风险作用的风险—工期模型
        4.1.2 考虑风险持续性作用的风险—工期模型
        4.1.3 生产函数模型下的风险—工期模型
        4.1.4 模型的工程实例应用
    4.2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动态管理架构
        4.2.1 BIM实现进度管理的方法和流程
        4.2.2 施工进度动态管理BIM实施框架
        4.2.3 基于BIM进度管理实施框架的动态调整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BIM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5.1 工程项目情况
        5.1.1 某心墙坝工程的概况信息
        5.1.2 项目建设内容与要求
    5.2 BIM模型的建立
        5.2.1 地形模型
        5.2.2 大坝主体建模
        5.2.3 Project编制施工进度
        5.2.4 土石坝4D模型
    5.3 基于BIM的进度优化及动态调控
    5.4 基于BIM模型的施工进度管理分析
        5.4.1 结合BIM模型进行人员分析
        5.4.2 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施工管理智慧化发展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中国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简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动力响应分析[D]. 只炳成.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凝土弯曲性能试验研究[D]. 宋洪林.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考虑覆盖层材料空间变异性的土石坝动力响应分析及预测[D]. 罗博华.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4]温度对沥青混凝土静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 魏芸.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5]考虑酸性集料与沥青粘附性能的水工沥青混凝土三维配比空间研究[D]. 李轶峥.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6]苏基-克纳里大坝防渗结构体系静动力分析[D]. 程露. 三峡大学, 2021
  • [7]丹青水库工程坝型比选分析[D]. 李博宇. 黑龙江大学, 2020(03)
  • [8]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间结合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高涛涛.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温度和加载速率对水工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D]. 胡凯.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10]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研究[D]. 杨友娴.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中国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简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