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碘化钐促进邻硝基苯叠氮与α,β-不饱和酮反应制备2,3-二氢-1H-1,5-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新方法

二碘化钐促进邻硝基苯叠氮与α,β-不饱和酮反应制备2,3-二氢-1H-1,5-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新方法

一、A New Approach to 2,3-Dihydro-1H-1,5-Benzodiazepines from the Reaction of o-Nitrophenylazide with α,β-Unsaturated Ketones Promoted by Samarium Diiodide(论文文献综述)

禹克银[1](2021)在《对亚甲基苯醌与含氮合成子的成环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亚甲基苯醌具有独特的双烯酮骨架结构,因其所固有的亲电性而在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围绕对亚甲基苯醌与含氮合成砌块的成环反应,设计发展了四类合成方法学,高效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环状化合物。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对亚甲基苯醌成环反应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第二章):发展了“邻羟基对亚甲基苯醌”与重氮酮的新型光促Wolff重排/(4+2)成环串联反应,非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结构独特的4-芳基氢化香豆素及其异构体。在该串联反应中,我们首次将光反应引入到邻羟基对亚甲基苯醌的方法学设计中,为相关对亚甲基苯醌的方法学研究提供了新内容。第三部分(第三章):发展了“对亚甲基苯醌”与炔酰胺的新型(2+2)成环/逆4π电环化/Imino-Nazarov环化串联反应,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涉及对亚甲基苯醌结构重组的胺基茚类化合物。基于该串联反应,我们进一步实现了一锅法氧化反应,快速合成了一系列高度官能团化的茚酮化合物。在该串联反应中,我们首次探讨了对亚甲基苯醌的(2+2)环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亚甲基苯醌的合成方法学研究。第四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发展了一种新的“吲哚类对亚甲基苯醌”合成子,探讨了两类区域选择性的成环反应。在第四章中,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吲哚类对亚甲基苯醌与炔酰胺的新型(2+2)成环/逆4π电环化/Imino-Nazarov环化串联反应,快速制备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吲哚并胺基环戊烯类化合物。在第五章中,我们设计并完成了吲哚类对亚甲基苯醌与联烯酰胺的(3+2)成环反应研究,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结构独特的吲哚并胺基环戊烷类化合物。在这些串联反应研究中,我们发现并探究了新型吲哚类对亚甲基苯醌成环反应合成子的独特反应性,为新的对亚甲基苯醌合成子的设计及其方法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考。

李聃[2](2020)在《富勒烯与酯类化合物反应的研究》文中指出富勒烯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功能化从而调控其性质,自发现富勒烯以来,人们对富勒烯展开了大量研究,合成了许多结构新颖的富勒烯衍生物,使其在生物医学、有机电子学、化妆品、光学材料和超导体等领域显示出诱人的前景。理论和电化学测试结果都表明富勒烯的性质类似一个缺电子的共轭多烯,C60和C70都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和环加成反应等,其中亲核反应是富勒烯修饰最常用的反应之一。C60的高度对称性使其产物较易分离和分析;而C70由于较低的D5h对称性,使其加成反应不仅涉及位置选择性(site-selectivity)还涉及区域选择性(regioselectivity),所以C70的衍生化反应产物通常是多个不易分离的异构体混合物,限制了 C70衍生物的应用。为了扩大研究范围,得到更多具有应用价值的单一的富勒烯衍生物,本文围绕在碱性条件下,C60和C70与2-烷基丙二酸二酯类化合物的反应展开,不仅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还具体研究了几个异构体之间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的差异。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在碱性条件下C60与2-烷基丙二酸二酯反应,在碘的作用下高效地合成了 1,16-[60]富勒烯衍生物,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波谱分析确定了产物结构,利用现场可见近红外光谱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这个反应中,负离子中间体RC60-的稳定性是生成1,16-产物的关键。同时对1,16-[60]富勒烯衍生物的热稳定性和在甲苯中的溶解度进行了研究,1,16-[60]富勒烯衍生物展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很好的溶解度,为筛选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富勒烯衍生物提供了基础。2、相比于位置异构体(site-isomers),由于区域异构体(regioisomers)之间的差异性更小,使得研究C70的区域异构体更具有挑战性。本文利用在碱性条件下C70与2-烷基丙二酸二酯经碘氧化的反应生成了两种富勒烯内酯类衍生物的区域异构体。经X-射线单晶衍射和波谱分析确定了α-[70]富勒烯内酯类衍生物的两种区域异构体的结构。首次考察了两个结构相似的区域异构体的热稳定性和二者在甲苯和邻二氯苯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显示二者有相似的热稳定性和较大的溶解性差异。

陈登峰[3](2020)在《茴香醛及其衍生物合成螺异恶唑啉的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螺异恶唑啉是一类包含异恶唑啉骨架的螺环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如抗菌、抗肿瘤、降血糖、降低细菌的耐药性等,在医药和材料科学领域应用广泛。而且,螺异恶唑啉还是一类天然产物的核心骨架,在海绵动物及文冠果的花朵和果壳中都发现了此类化合物。然而从植物中提取天然产物效率较低,并且已报道的螺异恶唑啉的合成方法也存在着不小的缺陷。因此,通过简单原料高效合成螺异恶唑啉,以及相关天然产物的新型反应方法亟待开发。茴香醛既是来源广泛的植物提取物,也是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材料。其结构中同时含有醛基和甲氧基,能够转化为二氢查尔酮及肟类化合物,并用于螺异恶唑啉的合成。本文主要阐述了以茴香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螺异恶唑啉的反应研究,可分为如下5个部分:(1)从茴香醛及其衍生物出发,制备了一系列用于螺异恶唑啉合成的原料,包括含萘环二氢查尔酮和含苯环肟类化合物。其中含萘环二氢查尔酮由茴香醛及其衍生物与酮类化合物经羟醛缩合和双键还原反应制备;含苯环肟类化合物由源自茴香醛及其衍生物的含苯环二氢查尔酮经肟化反应进行合成。(2)研究了含硫二氢查尔酮的新型合成方法,拓展了螺异恶唑啉原料的丰富性。此方法产率最高可达93%,不仅简单高效,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底物范围广、官能团兼容性好,而且解决了传统方法步骤长、产率低,含硫二氢查尔酮合成困难的问题。此外,还通过研究锍盐中间体验证了反应机理。(3)研究了以含萘环二氢查尔酮为原料,合成螺异恶唑啉的新方法。此方法在1.2当量的亚硝酸钠和3.6当量的盐酸作用下,以空气作为氧化剂,实现了羰基邻位肟化/催化去芳构化串联反应,得到一系列螺异恶唑啉类化合物,产率最高可达99%。3种含药物或天然分子骨架的底物能够在标准反应条件下顺利反应,产率为98%~99%。此外,还通过分离酮肟中间体和自由基束缚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相较于传统的氧化去芳构化法合成螺异恶唑啉,这一新型反应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以空气作为氧化剂,更加绿色经济。2)亚硝酸钠既作为肟化试剂也作为催化剂前体,除去肟化反应所需1当量,0.2当量的亚硝酸钠即可高效催化肟类化合物的去芳构化,并在空气与酸的作用下进行循环。3)无需金属催化,无需进行繁琐的底物合成,更适合于复杂分子的合成;4)一锅法实现肟化/催化去芳构化串联反应,无需中间分离纯化,操作简单,底物范围广,官能团兼容性好,产率高。(4)研究了以含苯环肟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螺异恶唑啉的新方法。此反应以亚硝酸钠和TEMPO作为催化剂,0.1 MPa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在1当量的盐酸的作用下,实现了苯环的催化去芳构化,从而合成了一系列螺异恶唑啉产物,底物范围广,官能团兼容性好。包括酪氨酸、姜酮、香樟素、龙血素A等多种天然产物的衍生物,都可以通过此方法转化为螺异恶唑啉类化合物,产率高达91%。天然产物(+)-epi-calafianin的重要中间体也可以在此条件下顺利合成。此外,还通过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这一新型反应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以0.1 MPa的氧气作为氧化剂,无需金属催化,更加绿色经济。催化量的亚硝酸钠和TEMPO即可实现含苯环酮肟化合物的高效去芳构化,并在盐酸和氧气的作用下进行循环。2)首次实现了非酚肟底物通过氧化去芳构化合成螺异恶唑啉,包括烷醚肟、酚肟、硫酚肟、烷硫醚肟类底物都能顺利反应,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普适性。(5)初步研究了水相螺异恶唑啉合成的新方法。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松香基表面活性剂,并且以水相叔醇氧化作为模型反应,通过与商品化表面活性剂进行对比,测试了这些新型松香基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催化性能。还利用动态光衍射和低温冷冻电镜对其胶束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验证松香基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催化可行性之后,将其用于水相螺异恶唑啉的合成,并成功实现了水相中肟类化合物到螺异恶唑啉的转化。

娄明亮[4](2020)在《基于吲哚可控多样性氢化策略的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含有较高比例sp3杂化碳的药物分子比对应的平面芳香结构分子具有更复杂的立体结构,与靶标蛋白有更多的结合位点,而且常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因此如何合成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药物分子正成为药物化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作为药物分子中常见的杂环结构,氢化吲哚结构及其合成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氢化吲哚结构在天然产物中也有广泛分布,如石蒜科、刺桐属、马钱子属和白坚木属等种类生物碱均含有氢化吲哚结构。因此,开发高效合成氢化吲哚结构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作为一种常见的吲哚去芳构化方法,催化氢化方法在合成氢化吲哚结构上已经有较多应用,但吲哚氢化领域依然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未解决:如何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吲哚氢化甚至全氢化以及如何控制氢化过程中的区域选择性、化学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这些问题极大限制了吲哚氢化策略在药物合成和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因此,研究选择性催化氢化吲哚对生物碱全合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论文发现通过控制反应溶剂、温度、催化剂Pd/C使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吲哚可控多样性氢化,将取代吲哚选择性转化为二氢化吲哚、四氢化吲哚、六氢化吲哚或者全氢化吲哚。同时,将吲哚氢化策略成功应用到石蒜科生物碱α-和y-lycorane的全合成中,两者合成路线均为三步,这是目前已知的最短合成路线,从而显示了吲哚氢化策略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潜力。为了将吲哚氢化策略应用到刺桐属生物碱的全合成中,以4-羟基吲哚氢化生成的烯胺酮产物为底物,成功开发了 Tf2O诱导的烯胺酮活化/Pictet-Spengler串联反应。该串联反应具有较好的底物适用性:可使用苯环、噻吩或吲哚等芳香结构作亲核试剂;适用于多种形式的烯胺酮结构;可用于构建五元、六元和七元环结构;可用于构建稠密并环结构和螺环结构。应用该策略,成功完成了刺桐属生物碱核心骨架的构建,并以六步总步骤,16%的总收率完成了天然产物3-demethoxyerythratidinone的全合成。同时该策略提供了氢化吲哚结构C7a位置官能团化的方法,对合成具有类似结构的天然产物具有指导意义。为了将吲哚氢化策略应用到马钱子属和白坚木属生物碱的不对称全合成中,在4-羟基吲哚氢化生成的烯胺酮产物基础上合成了一系列含有手性辅基的衍生物。经过尝试发现当Ts保护的L-脯氨酸作手性辅基时,该烯胺酮底物经Tf2O活化后生成的亚胺中间体可以被不对称还原,使用此方法得到的光学纯中间体利用分步Fischer吲哚合成策略完成了马钱子属和白坚木属生物碱核心骨架的不对称合成,并形式上完成了 dehydrotubifoline的不对称全合成,为这两类天然产物其他成员的不对称合成奠定了基础。总之,围绕吲哚氢化去芳构化策略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本文解决了吲哚氢化过程中的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问题。同时,通过在石蒜科生物碱α-和γ-lycorane的全合成、刺桐属生物碱核心骨架的构建及天然产物3-demethoxyerythratidinone的全合成以及马钱子属和白坚木属生物碱核心骨架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证明了吲哚氢化策略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对后续的含氢化吲哚结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有指导作用。

闵丽君[5](2018)在《五元六元非张力环开环反应研究方法学》文中认为有机合成新方法的探索与发展一直以来是广大有机化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环状化合物的开环及转化反应在天然产物和医药中间体的合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张力环如三元环、四元环等化合物的开环反应在近几十年已被广泛和深入地研究,而一些较为稳定的非张力环化合物开环反应也慢慢进入有机化学家的视野,但其研究进展相较张力环的开环反应还显得有些滞后。基于此,本论文围绕几种较为稳定的非张力环化合物的开环反应以及开环后产物的转化反应进行了探索。在氢氧化钠作用下苯并二氢吡喃-4-酮与乙醇能在室温下快速高效地发生开环反应。其开环产物在BF3.Et2O催化下能与各种吲哚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含有吲哚基团的邻羟基苯丙酮。很多碳基、硫基和氮基的亲核试剂也能与苯并二氢吡喃-4-酮开环产物顺利地进行类似的亲核取代反应。以体积比为1:1的乙醇和乙腈为溶剂,构建了由苯并二氢吡喃-4-酮出发的一锅两步反应,为吲哚取代邻羟基苯丙酮的合成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苯并二氢吡喃-4-酮还可与1,3-二羰基化合物在碱催化下反应得到芳基取代的环己烯酮类化合物。苯并二氢吡喃-4-酮与乙醇的开环产物还可与富电子苯胺反应制备芳基取代的喹啉。苯并二氢吡喃-4-酮的开环转化产物苯甲酰基取代邻羟基苯丁酮可与α-溴代苯乙酮反应制备多取代苯并呋喃,同时还能与3-醛基-4-氯香豆素顺利反应合成桥接双环二恶英类衍生物。以BF3.Et2O为催化剂,借助邻氨基苯甲醛、2-甲基吲哚和酮的三组分反应直接合成了多种喹啉并-1-苯并氮杂卓类衍生物。邻氨基苯甲醛与2-甲基吲哚在三氟化硼乙醚催化下经过2-甲基吲哚的开环反应得到C,N-1,6-双亲核试剂的过程是这个三组分反应得以发生的关键。这种新型的1,6-C,N-双亲核试剂可在酸催化下与各种带酮羰基的化合物反应得到喹啉并1-苯并氮杂卓衍生物。乙酰丙酸的酮羰基和羧基位点均可参与反应,与邻氨基苯甲醛和2-甲基吲哚作用后,得到结构更为复杂的苯并氮杂卓化合物。各种芳香醛也可以作为亲电试剂与预制的C,N-1,6-双亲核试剂发生两组分反应得到相应的苯并氮杂卓衍生物,这极大的丰富了苯并氮杂卓衍生物的多样性。

黄九忠[6](2018)在《钯催化烯烃官能团化反应研究》文中认为烯烃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医物、农药、香料、功能材料等精细化工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同时烯烃由于相对富电子,容易和各种亲电试剂反应或者与金属配位后和亲核试剂反应,所以烯烃高效转化与利用一直是化学家们关注的课题。另一方面,过渡金属钯由于其独特的外层电子排布,展现出了丰富的化学性质。钯催化烯烃的转化研究自Wacker反应被报道以来没有间断过,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将钯化学研究推向了高峰。如何通过钯催化实现更加高效、绿色的烯烃转化反应,成为有机化学家们始终追求的目标。亲核金属化是钯对烯烃的常见活化方式,具体过程为钯催化剂首先与烯烃配位,降低烯烃电子云密度,然后被亲核试剂进攻。根据亲核试剂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氧钯化、胺钯化以及碳钯化等,而原位生成的有机钯物种与烯烃反应则主要是通过迁移插入进行。另外,烷基钯(PdⅡ)物种的淬灭方式也有很多种类,除了可以发生β-氢消除或质解,还可以氧化为高价钯(Pd Ⅲ或PdⅣ)后被亲核试剂进攻再还原消除,或是通过转金属、π-烯丙基钯中间体后直接还原消除。通过条件控制或底物设计,组合这些启动与淬灭方式,最终实现多样性的烯烃转化。本论文综述了不同启动方式下钯催化烯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进展,展现了近几十年来这一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在此研究背景下,我们发展了以金属钯为催化剂,采用绿色的氧化试剂或合成策略,实现了烯烃的高效转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二章研究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钯催化烯烃的双氧化过程,反应对芳基端烯和烷基端烯都能很好地进行转化,合成了α-羟基酮类化合物。对反应机理的研究表明过氧化氢在转化过程中不但作为氧化剂也作为氧源参与了产物形成,过氧桥钯中间体则可以有效抑制β-氢消除,促进烷基钯中间体的进一步转化。第三章研究了氧气为唯一氧化剂,钯催化下烯烃的双酯化过程,反应中频哪醇联硼酸酯(B2pin2)介导C(sp3)-O键形成。在该方法下,芳基端烯和内烯均能有较好的化学选择性,对天然产物衍生的苯乙烯也能进行有效转化,而且具有很高的非对映选择性。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官能团兼容性好和选择性高等优点。第四章研究以B2pin2为硼源,钯催化烯烃的硼氢化反应,合成了苄基硼类化合物。苄基硼化合物进一步转化,可以合成一类重要的活性分子骨架——1,1-二芳基烷烃类化合物。反应过程避免了硼烷衍生物的使用,使反应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另外机理研究表明醋酸充当了溶剂和氢源的双重角色,B2pin2中介产生的钯氢物种对反应的启动起着重要作用。第五章研究了钯催化烯丙基对甲苯磺酰胺与醋酸的氧化环化反应。该方法以简单易得的烯丙基对甲苯磺酰胺为原料与醋酸发生氧化环化反应,一步合成了重要生物活性分子骨架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肉桂基对甲苯磺酰胺,也适用于(高)烯丙基取代底物。通过改变官能团,可以在同样反应条件下得到不同骨架的含氮杂环化合物。

朱忠智[7](2018)在《肟类化合物参与的氧化偶联反应研究》文中提出绿色化学,也被称为可持续化学,其内涵是化学(或化工)领域开发和设计新的反应模式(或化学工艺)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绿色化学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肟是一类可以由羰基化合物简单高效转化而来的化学原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贝克曼重排反应,工业上广为使用的尼龙6与尼龙12就是通过这一过程制备的。近几十年来,随着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肟参与的偶联反应被人们所报道。肟含有弱的N-O键,其平均键能约为57 kcal·mol-1,比一般的C-X(X=C,N,O,化学键为69–91 kcal mol-1)键能小很多。肟类化合物的N-O键容易断裂,这一特性可以被用来启动氧化偶联反应的发生。在肟参与的反应中,肟既作为反应底物,也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这类反应一般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氧化剂,并且具有条件温和、官能团容忍性好、化学选择性好等优点。在此背景下,本博士论文致力于开发以肟类化合物为原料在过渡金属催化/促进作用下的的氧化偶联反应,高效构建一系列含氮化合物。这些反应都不需要额外加入氧化剂。具体内容如下:第二章发展了一种钯催化肟与烯基叠氮的[3+3]环化反应及肟自身的[4+2]环化反应构建异喹啉类衍生物。肟在这里既作为定位基团底物,也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该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添加配体与氧化剂、底物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原料易得等一系列优点。第三章研究了铁催化下肟酯与烯基叠氮的[2+3]环化反应,构建了一系列的2H咪唑类衍生物。在已有的报道中,2H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很少而且操作繁琐。我们的方法利用了廉价的醋酸亚铁作为催化剂,以简单易得的肟酯与烯基叠氮作为起始原料。该反应通过N-O/N-N的断裂和C-N键的形成构建了一系列的2H咪唑类衍生物。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即可发生,且具有很好的底物适用性。反应不需要额外添加氧化剂,副产物是氮气和醋酸,对环境友好。第四章描述了一种铁催化肟酯与二羟基-1,4-二噻烷的[2+3]环化反应,构建了一系列△3-噻唑啉类衍生物。这是一个高效和高产率的转化方法,在2小时内可以定量完成反应。该反应条件温和,以乙醇为溶剂,无需氧化剂和添加剂,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第五章发展了铜催化肟酯与黄原酸钾的[3+2]环化反应制备噻唑-2-醚类化合物。反应过程中肟酯类底物适用性广,涵盖了芳基和烷基酮肟酯。很多来自天然产物的酮肟酯底物也适合该环化反应,这为天然产物的改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该反应经历一个铜催化的烯醇互构过程,具有很好的区域选择性,主要生成取代基多的产物。当反应位点都是次甲基时,生成特殊的烯基2H噻唑类化合物。第六章研究了铜催化肟酯与α酮酸的自由基偶联反应,构建了一系列烯胺酮类衍生物。反应涉及了铜催化作用下芳基甲酰基自由基与烷基自由基的生成与选择性偶联。反应中肟酯作为分子内氧化剂,且不需要额外加入配体和其他添加剂。值得注意的是,与已有肟酯同类型的报道相比,该反应因羰基与烯胺基团间氢键的稳定作用可以实现烯胺基团的保留。第七章研究了锌盐作用下肟酯发生贝克曼重排反应形成腈鎓离子并被苯胺所捕获的过程。该反应通过N-O/C-C键的断裂和C-C/C-N键的构建实现了脒类化合物的合成。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底物适用性好等优点。另外,该方法也可以直接由肟酯和芳胺两步一锅法制备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吴洪菊[8](2017)在《三碘化钐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研究》文中认为Knoevenagel缩合反应是活泼亚甲基化合物与醛或酮的缩合反应,是形成碳碳双键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此反应通常是由碱作催化剂,Lewis酸作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也有报道,但比较少。本论文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在本章中分别对金属钐、二碘化钐、三碘化钐在文献中的应用和性质逐一做了描述,并简单介绍了关于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研究报道。论文第二章研究了三碘化钐催化下,活泼亚甲基化合物丙二腈和丙二酸二乙酯分别与醛进行Knoevenagel缩合反应。研究发现,丙二腈与芳香醛的缩合反应较易进行,不管是吸电子取代基还是供电子取代基芳醛,产物的产率都比较高,差别比较小,杂环醛也能得到产率较高的缩合产物。然而当使用酮或脂肪族醛与丙二腈反应时,几乎得不到相应的缩合产物。反应活性比较低的丙二酸二乙酯与芳香醛也能够顺利进行Knoevenagel缩合反应,连有吸电子取代基的芳香醛与供电子取代基芳醛相比,缩合产物的产率较高。第三章进一步对三碘化钐催化下活泼亚甲基化合物与芳香醛Knoevenagel缩合反应进行了拓展研究。发现了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可以一锅法得到基于Knoevenagel缩合反应其他产物。在SmI3催化下,当丙二酸二乙酯加入量是醛的2倍时,可以一锅煮得到Knoevenagel-Michael串联反应产物;当乙酰乙酸乙酯的加入量是醛的2倍时,可以一锅煮得到Knoevenagel-Michael-羟醛缩合串联反应产物;当乙酰丙酮的加入量是苯甲醛的2倍时,可以一锅煮得到Knoevenagel-Michael-羟醛缩合-脱氢串联反应产物。论文对反应历程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论文所得到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等波谱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产物的表征数据和图谱见附录。

杜艳龙[9](2017)在《基于叶立德的串联反应高效构筑吲哚衍生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吲哚和氧化吲哚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潜在的药用价值。因此,开发新型高效方法合成吲哚衍生物已经受到相当大的关注。在本文中,使用吲哚衍生物作为底物通过与具有多个反应位点的活泼叶立德相结合合成取代的吲哚衍生物。共完成了四个Domino反应,涉及膦叶立德,硫叶立德和甲亚胺叶立德,为合成一些杂环化合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首先研究了无催化剂Domino反应用于合成3-(环戊烯酮)氧化吲哚衍生物,该方法是膦叶立德引发的Wittig-Michael addition-Wittig Domino反应模式的第一个实例。温和的反应条件和良好的底物适应性使其对于合成3-(环戊烯酮)氧化吲哚衍生物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2)其次,我们又研究了碳酸铯促进的砜基吲哚与巴豆酸衍生的硫叶立德之间的[2,3]-σ重排反应,该反应为合成含有烯丙基硫醚基团的3-取代吲哚衍生物提供了简单、高效的反应模式,在该Domino反应中,一个C-C旧键断裂,两个C-C新键生成。3)另外,我们又研究了没有任何金属或外部氧化剂的情况下哌啶N-H/α,α,β,β-C(sp3)-H的直接官能化。该反应在4-(三氟甲基)苯甲酸的作用下,经由甲亚胺叶立德中间体,这是一种用于合成具有3-取代的氧化吲哚螺环吲哚的简单方法。4)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了芳酸促进的氮杂环庚烷的α-C-H官能化,得到含有七元环结构的螺环氧化吲哚衍生物,该反应在4-氟苯甲酸的作用下,经由甲亚胺叶立德中间体,这是一种高效合成含有氮杂环庚烷部分的螺环氧化吲哚衍生物的方法。

杨雁[10](2014)在《基于多取代不对称2-烯-1,4-二酮的串联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烯-1,4-二酮骨架不仅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中,而且作为一个多用途的建筑模块,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鉴于2-烯-1,4-二酮骨架在药物研究及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价值,人们已经发展了一些合成该骨架及其衍生物的方法。然而,已有的合成2-烯-1,4-二酮的方法,特别是合成多取代不对称2-烯-1,4-二酮的方法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反应条件苛刻、底物难以制备、操作步骤繁琐以及官能团兼容性差等,因此限制了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针对以上情况,发展新颖的合成多取代不对称2-烯-1,4-二酮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颖的化合物骨架的制备方法,不仅扩展了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新颖的反应机制的研究。在本论文的工作中,我们首先建立了新颖且高效的四取代不对称2-烯-1,4-二酮的合成方法,随后基于2-烯-1,4-二酮发展了一系列新颖的串联反应,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合成2-烯-1,4-二酮的方法,随后具体综述了2-烯-1,4-二酮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根据其已有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鉴于目前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化学已经受到了化学工作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铜催化空气氧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新颖的合成策略在原子经济性、成键效率、环境友好度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在这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基于该策略,建立了新颖的合成四取代不对称2-烯-1,4-二酮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可直接引入不同类型的氮杂环取代基,如:吡唑、咪唑、苯并咪唑,苯并三氮唑、芳胺、2-氨基毗啶、吗啡啉、四氢吡咯、哌啶。第三章,自动串联催化反应策略可以利用一种催化剂同时促进两个或两个以上机理不同的化学转化,从而显着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在这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基于自动串联催化反应策略,以不对称2-烯-1,4-二酮和2-氨基毗啶衍生物为底物,合成了新颖的4H-吡啶[1,2-α]-嘧啶-4-酮类化合物。值得一提的是,铜催化剂在该反应中催化了三个反应机理不同的转化,分别是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空气氧化脱氢反应和分子内酰胺键形成反应。该反应具有底物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以及空气作为氧化试剂的优点。第四章,新颖杂环骨架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热点,因为这可以为新型药物的发现提供大量的机遇。2-亚氨基-1H-咪唑-5(2H)酮衍生物是重要的细胞代谢产物,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对于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却很少被研究。鉴于这类化合物独特的生物活性及在制药工业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我们首次发展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铜催化的集成串联反应策略,以不对称2-烯-1,4-二酮和1,3-二苯基胍为底物,合成了2-亚氨基-1H咪唑-5(2H)酮衍生物。该串联反应集成了以下五个机理不同的反应:氮杂迈克尔加成,分子内环化、空气氧化脱氢、分子内1,2-重排以及碳碳键断裂反应。第五章,鉴于碳碳键断裂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几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这一领域。然而,由于碳碳键具有一定的惰性,因此碳碳键断裂在有机合成中依然是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于是,在这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基于新颖的铜催化的碳碳键断裂反应策略,以不对称2-烯-1,4-二酮和邻苯二胺为底物,合成了喹喔啉衍生物。第六章,鉴于使用绿色、可持续的资源作为试剂是减少化学废弃物的重要策略之一,而且水作为一种绿色的资源在储藏丰富、环境友好度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使用水作为试剂或溶剂已经成了绿色合成化学的热点之一。在这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基于膦促进的以水为氢源的还原反应策略,以不对称或对称的2-烯-1,4-二酮为底物,合成了1,4-二酮类化合物。第七章,四取代呋喃不仅是大量天然产物和药物中的核心骨架,同时也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用途广泛的构筑模块。在这一部分的工作中,我们通过膦催化的2-烯-1,4-二酮的分子内环化反应策略,发展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合成四取代呋喃。该方法具有以下显着优点:底物简单易得,底物范围广,条件温和,产率高。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可以在呋喃环的3-位或4-位上引入多种氮杂环取代基。第八章,鉴于文献中所报道的串联反应大多是沿着线性的方式进行的,即,从底物A出发,经过中间体B,再经过中间体C,以此类推,直至生成目标产物P。那能否存在更为高效的串联反应策略呢?假设同一种底物可以同时参与多个串联反应,而且可以分别经过不同的串联反应路径生成相应的中间体,最终汇聚生成目标产物。这种汇聚串联反应策略比先前的线性串联反应策略无疑是更为高效的。于是,在这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基于汇聚串联反应策略,以甲基酮和吡啶为底物,将三个线性的串联反应路径进行有效汇聚集成,合成了1,2,3-三芳酰基中氮茚类化合物。第九章,鉴于许多化学反应仍然需要使用定量的试剂以保证其合成效率,但这必然会生成定量的副产物,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设想能否在一个反应过程中,将前一步反应中生成的化学计量的副产物作为催化剂催化随后的反应,从而最大化提高反应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这一部分的工作中,我们基于可持续的正交串联催化反应策略(在这一种策略中,在“上游”反应中过量或部分重生的试剂可以内部回收用于催化“下游”反应),以甲基酮或α,β-不饱和甲基酮为底物,合成了α-碘代缩酮类化合物。第十章,鉴于2-芳酰基-3-羟基-4-碘-萘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文献中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很少且需要多个反应步骤,在这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基于集成串联反应策略,以α,β-不饱和甲基酮为底物,发展了一种新颖的直接制备2-芳酰基-3-羟基4-碘-萘衍生物的方法,该串联反应集成了以下五个机理不同的反应:甲基酮碘化、碳碳双键异构化、氢键促进的环化、脱氢芳香化以及芳基碘化。第十一章,对本篇博士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二、A New Approach to 2,3-Dihydro-1H-1,5-Benzodiazepines from the Reaction of o-Nitrophenylazide with α,β-Unsaturated Ketones Promoted by Samarium Diiodid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 New Approach to 2,3-Dihydro-1H-1,5-Benzodiazepines from the Reaction of o-Nitrophenylazide with α,β-Unsaturated Ketones Promoted by Samarium Diiodide(论文提纲范文)

(1)对亚甲基苯醌与含氮合成子的成环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Abbreviations
第一章 对亚甲基苯醌成环反应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对亚甲基苯醌成环反应研究进展
        1.2.1 (2+1)成环反应
        1.2.2 (2+3)成环反应
        1.2.3 (2+4)成环反应
        1.2.4 (3+2)成环反应
        1.2.5 (4+1)成环反应
        1.2.6 (4+2)成环反应
        1.2.7 (4+3)成环反应
        1.2.8 其他类型成环反应
    1.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邻羟基苯基对亚甲基苯醌与重氮化合物的光促Wolff重排/(4+2)环化串联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重氮化合物的光促Wolff重排反应研究进展
    2.3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条件筛选
        2.4.2 底物拓展
        2.4.3 光促Wolff重排/不对称(4+2)环化串联反应研究
        2.4.4 合成应用
        2.4.5 反应机理研究
    2.5 本章小结
    2.6 实验部分
        2.6.1 反应原料的合成
        2.6.2 光促Wolff重排/(4+2)成环串联反应实验操作及数据表征
        2.6.3 光促Wolff重排/不对称(4+2)成环串联反应实验操作
        2.6.4 合成应用实验数据及数据表征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对亚甲基苯醌与炔酰胺的(2+2)成环/逆4π电环化/Imino-Nazarov环化串联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炔酰胺与烯烃的(2+2)成环反应研究进展
    3.3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条件筛选
        3.4.2 底物拓展
        3.4.3 基于串联成环反应的一锅法氧化反应研究
        3.4.4 对照实验
        3.4.5 反应机理讨论
    3.5 本章小结
    3.6 实验部分
        3.6.1 反应原料的合成及数据表征
        3.6.2 (2+2)成环/逆4π电环化/Imino-Nazarov环化串联反应实验操作及数据表征
        3.6.3 基于串联成环反应的一锅法氧化反应实验操作及数据表征
        3.6.4 对照实验操作及数据表征
        3.6.5 胺基茚3-23ag的变温核磁实验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吲哚类对亚甲基苯醌与炔酰胺的(2+2)成环/逆4π电环化/Imino-Nazarov环化串联反应研究
    4.1 引言
    4.2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条件筛选
        4.3.2 底物拓展
        4.3.3 合成应用
        4.3.4 反应机理讨论
    4.4 本章小结
    4.5 实验部分
        4.5.1 反应原料的合成
        4.5.2 (2+2)成环/逆4π电环化/Imino-Nazarov环化串联成环反应实验操作及数据表征
        4.5.3 合成应用实验操作及其产物数据表征
        4.5.4 吲哚并环戊烯4-3ab的变温核磁实验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吲哚类对亚甲基苯醌与联烯酰胺的(3+2)成环反应研究
    5.1 引言
    5.2 联烯酰胺成环反应研究进展
    5.3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条件筛选
        5.4.2 底物拓展
        5.4.3 反应机理讨论
    5.5 本章小结
    5.6 实验部分
        5.6.1 反应原料的合成及数据表征
        5.6.2 (3+2)成环反应实验操作及数据表征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2)富勒烯与酯类化合物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富勒烯的简介
    1.3 富勒烯C_(60)的C_(70)的结构
    1.4 富勒烯C_(60)的C_(70)的物理性质
    1.5 富勒烯C_(60)的C_(70)的化学性质
        1.5.1 亲核加成反应
        1.5.2 自由基加成反应
        1.5.3 环加成反应
        1.5.4 富勒烯负离子的化学反应
        1.5.5 富勒烯与卤素的亲电加成反应
    1.6 富勒烯衍生物的应用
        1.6.1 生物医学
        1.6.2 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1.6.3 化妆品
        1.6.4 光学材料
        1.6.5 超导体
    1.7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1,16-[60]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仪器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2-烷基丙二酸二酯在碱性条件下与C60的反应
        2.3.2 化合物2-2a-e,2-3a-e,2-4a-e和2-5a的结构分析
        2.3.3 2-2c和2-3c的~1HNMR谱图的分析
        2.3.4 反应机理的研究
        2.3.5 热重分析实验
        2.3.6 溶解度实验
    2.4 结论
    2.5 化合物的表征数据
第三章 α-[70]富勒烯内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仪器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2-烷基丙二酸二酯在碱性条件下与C70的反应
        3.3.2 化合物3-2a-d,3-3a-d,3-4a,3-5a和3-6a的结构分析
        3.3.3 反应机理的研究
        3.3.4 热重分析实验
        3.3.5 溶解度实验
    3.4 结论
    3.5 化合物的表征数据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本文总结
        4.1.1 1,16-[60]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
        4.1.2 α-[70]富勒烯内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
    4.2 展望
        4.2.1 合成多加成[70]富勒烯衍生物
        4.2.2 电化学合成环化[60]富勒烯衍生物
        4.2.3 C_(60)与2-乙基乙酰乙酸乙酯的反应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茴香醛及其衍生物合成螺异恶唑啉的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茴香醛简介
    1.2 螺异恶唑啉简介
    1.3 螺异恶唑啉的合成方法
        1.3.1 分子内反应
        1.3.2 分子间反应
    1.4 研究意义和实验路线
    1.5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茴香醛及其衍生物的螺异恶唑啉原料的合成
    2.1 引言
    2.2 以茴香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二氢查尔酮
        2.2.1 实验部分
        2.2.2 结果与讨论
    2.3 以茴香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含苯环肟类化合物
        2.3.1 实验部分
        2.3.2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2.5 代表性化合物表征数据
第三章 合成含硫二氢查尔酮的新型反应方法
    3.1 引言
    3.2 实验方案设计
    3.3 实验部分
        3.3.1 制备含硫二氢查尔酮
        3.3.2 表雄酮的衍生化
        3.3.3 二氢查尔酮的后续衍生化
        3.3.4 中间体捕捉实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各反应试剂的影响
        3.4.2 底物适用性研究
        3.4.3 合成应用研究
        3.4.4 反应机理研究
    3.5 本章小结
    3.6 代表性化合物表征数据
第四章 含萘环二氢查尔酮合成螺异恶唑啉的反应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案设计
    4.3 实验部分
        4.3.1 以二氢查尔酮为原料制备螺异恶唑啉
        4.3.2 螺异恶唑啉的开环衍生化
        4.3.3 螺异恶唑啉的碘代衍生化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各反应试剂对产率的影响
        4.4.2 底物适用性研究
        4.4.3 合成应用研究
        4.4.4 机理研究
    4.5 本章小结
    4.6 代表性化合物表征数据
第五章 含苯环肟类化合物合成螺异恶唑啉的反应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案设计
    5.3 实验部分
        5.3.1 以肟为原料合成螺异恶唑啉
        5.3.2 螺异恶唑啉的一锅法合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各反应试剂对产率的影响
        5.4.2 底物适用性研究
        5.4.3 合成应用研究
        5.4.4 反应机理研究
    5.5 本章小结
    5.6 代表性化合物表征数据
第六章 水相合成螺异恶唑啉的初步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方案设计
    6.3 实验部分
        6.3.1 松香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6.3.2 叔醇的制备
        6.3.3 水相中叔醇的氧化
        6.3.4 DAPGS-750-M水相体系中螺异恶唑啉的合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各反应试剂对水相叔醇氧化的影响
        6.4.2 水相叔醇氧化底物拓展
        6.4.3 DAPGS-750-M的表征
        6.4.4 叔醇氧化机理研究
        6.4.5 放大实验
        6.4.6 循环实验和E因子计算
        6.4.7 水相合成螺异恶唑啉的初步研究
    6.5 本章小结
    6.6 代表性化合物表征数据
结论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验试剂、仪器和测试方法
附录二 :中文名称及缩写一览表
附录三 :代表性化合物谱图

(4)基于吲哚可控多样性氢化策略的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氢化吲哚生物碱概述
    1.2 吲哚去芳构化方法概述
        1.2.1 Birch还原引发的吲哚去芳构化
        1.2.2 质子化/烷基化/芳基化/卤化诱导的吲哚去芳构化
        1.2.3 氧化诱导的吲哚去芳构化
        1.2.4 环化策略诱导的吲哚去芳构化
        1.2.5 过渡金属催化的吲哚去芳构化
        1.2.6 催化氢化吲哚去芳构化
    1.3 课题提出
第2章 吲哚可控多样性氢化研究
    2.1 给电子基团取代吲哚氢化研究
    2.2 吸电子基团取代吲哚氢化研究
    2.3 吲哚氢化产物构型研究
    2.4 吲哚不对称氢化及反式氢化吲哚合成探究
    2.5 α-和γ-lycoranes全合成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Tf_2O诱导的烯胺酮活化/Pictet-Spengler串联反应
    3.1 反应发现过程
    3.2 Tf_2O诱导的烯胺酮活化及类似转化研究概述
    3.3 反应条件优化
    3.4 反应底物适用性研究
    3.5 不对称环化条件探索
    3.6 3-demethoxyerythratidinone合成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马钱子属和白坚木属生物碱核心骨架不对称合成探索
    4.1 马钱子属和白坚木属生物碱简介
    4.2 马钱子属和白坚木属生物碱核心骨架合成策略概述
        4.2.1 构建吡咯环策略
        4.2.2 吲哚环对亚胺亲核加成策略
        4.2.3 β-咔啉环重排策略
        4.2.4 环加成策略
    4.3 4-羰基烯胺酮氢化吲哚Tf_2O活化-不对称还原研究
    4.4 马钱子属和白坚木属生物碱核心骨架合成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实验部分
    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附录Ⅰ 部分化合物核磁谱图
附录Ⅱ S1晶体结构参数
附录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5)五元六元非张力环开环反应研究方法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张力环开环反应
        1.2.1 环丙烷开环反应
        1.2.2 环氧乙烷和环硫乙烷的开环反应
        1.2.3 氮杂环丙烷开环
        1.2.4 四元环开环反应
    1.3 非张力环开环反应
        1.3.1 含氮杂环化合物开环反应
        1.3.2 含氧杂环化合物开环反应
        1.3.3 含硫杂环化合物开环反应
    1.4 选题目的与研究内容
    1.5 参考文献
2 苯并二氢吡喃-4-酮开环反应及其产物转化研究
    2.1 苯并二氢吡喃-4-酮研究背景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苯并二氢吡喃-4-酮的开环及其开环产物与吲哚的亲核取代反应..
        2.2.2 苯并二氢吡喃-4-酮与吲哚一锅两步法合成吲哚取代的邻羟基苯丙酮
        2.2.3 乙氧基取代邻羟基苯丙酮2-2a与其他亲核试剂的亲核取代反应..
    2.3 本章小结
    2.4 实验部分
        2.4.1 乙氧基取代邻羟基苯丙酮2-2a的合成
        2.4.2 乙氧基取代邻羟基苯丙酮2-2a与吲哚的反应
        2.4.3 苯并二氢吡喃-4-酮2-1a与吲哚的一锅两步反应
        2.4.4 -2a与其他亲核试剂的反应
        2.4.5 苯并二氢吡喃-4-酮多步转化反应
        2.4.6 得到的喹啉并苯并氮杂卓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2.5 参考文献
3 邻氨基苯甲醛与2-甲基吲哚的开环反应及其在苯并氮杂卓合成中的应用
    3.1 苯并氮杂卓研究背景
    3.2 结果与讨论
        3.2.1 2-氨基苯甲醛、2-甲基吲哚和酮三组分反应合成喹啉并1-苯并氮杂卓类衍生物
        3.2.2 多取代喹啉3-5a与醛反应合成喹啉并1-苯并氮杂卓类衍生物
    3.3 本章小结
    3.4 实验部分
        3.4.1 原料3-5a的合成
        3.4.2 邻氨基苯甲醛、2-甲基吲哚和酮的三组分反应
        3.4.3 邻氨基苯甲醛、2-甲基吲哚和特殊酮的三组分反应
        3.4.4 3 -5a与醛的反应
        3.4.5 3 -5a与其他醛的反应
        3.4.6 得到的喹啉并苯并氮杂卓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3.5 参考文献
4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Ⅰ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Ⅱ 代表性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6)钯催化烯烃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通过氧钯化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2.1 通过分子间氧钯化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2.2 通过分子内氧钯化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3 通过胺钯化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3.1 通过分子间胺钯化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3.2 通过分子内胺钯化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4 通过碳钯化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4.1 通过分子间碳钯化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4.2 通过分子内碳钯化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5 通过迁移插入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5.1 通过分子间迁移插入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5.2 通过分子内迁移插入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6 通过其他方式启动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1.7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钯催化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条件下合成α-羟基酮
    本章内容简介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思路
    2.3 实验部分
        2.3.1 反应试剂
        2.3.2 产物表征
        2.3.3 典型实验操作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反应条件的优化
        2.4.2 底物普适性的研究
        2.4.3 克级实验和产物转化
        2.4.4 控制性实验和反应机理研究
    2.5 数据和谱图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氧气氛围下钯催化烯烃双酯化反应
    本章内容简介
    3.1 研究背景
        3.1.1 氧气参与的钯催化氧化反应——电子转移中介体策略
        3.1.2 氧气参与的钯催化氧化反应——直接氧化策略
    3.2 研究思路
    3.3 实验部分
        3.3.1 反应试剂
        3.3.2 产物表征
        3.3.3 典型实验操作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反应条件的优化
        3.4.2 底物普适性的研究
        3.4.3 双酯化方法应用于天然产物衍生物
        3.4.4 控制性实验和反应机理研究
    3.5 数据和谱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钯催化频哪醇联硼酸酯为硼源的烯烃硼氢化
    本章内容简介
    4.1 研究背景
        4.1.1 以硼烷衍生物为硼源的烯烃硼氢化反应
        4.1.2 以联硼类化合物为硼源的烯烃硼氢化反应
    4.2 研究思路
    4.3 实验部分
        4.3.1 反应试剂
        4.3.2 产物表征
        4.3.3 典型实验操作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反应条件的优化
        4.4.2 底物普适性的研究
        4.4.3 方法应用与产物转化
        4.4.4 控制性实验和反应机理研究
    4.5 数据和谱图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钯催化烯丙基对甲苯磺酰胺与醋酸的氧化偶联反应
    本章内容简介
    5.1 研究背景
        5.1.1 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简介
        5.1.2 钯催化烯烃的偶联反应进展
    5.2 研究思路
    5.3 实验部分
        5.3.1 反应试剂
        5.3.2 产物表征
        5.3.3 典型实验操作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反应条件的优化
        5.4.2 底物普适性研究
        5.4.3 控制性实验和反应机理研究
    5.5 数据和谱图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附录 Ⅱ 化合物核磁谱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肟类化合物参与的氧化偶联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肟类化合物参与的反应类型
    1.3 肟作为导向基团实现C-H键活化反应
        1.3.1 肟作为导向基团实现C(sp~2)-H键活化反应
        1.3.2 肟作为导向基团实现C(sp~3)-H键活化反应
    1.4 肟和肟酯通过N-O键断裂实现的环化偶联反应
        1.4.1 肟和肟酯通过N-O键断裂实现异喹啉的合成
        1.4.2 肟和肟酯通过N-O键断裂实现吡啶的合成
        1.4.3 肟和肟酯通过N-O键断裂实现吡咯/2H吡咯的合成
        1.4.4 肟和肟酯通过N-O键断裂实现其他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1.5 肟和肟酯通过N-O键断裂实现的非环化偶联反应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1.6.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钯催化肟与烯基叠氮及肟自身的环化反应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思路
    2.3 本章内容
        2.3.1 反应试剂
        2.3.2 产物表征
        2.3.3 典型实验操作
        2.3.4 条件优化
        2.3.5 底物适用性研究
        2.3.6 机理研究及反应机理
    2.4 数据及图谱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催化肟酯与烯基叠氮的[2+3]环化反应
    3.1 研究背景
        3.1.1 2H咪唑衍生物介绍
        3.1.2 2H咪唑衍生物的研究背景
    3.2 研究思路
    3.3 本章内容
        3.3.1 反应试剂
        3.3.2 产物表征
        3.3.3 典型实验操作
        3.3.4 条件优化
        3.3.5 底物适用性研究
        3.3.6 产物的衍生应用
        3.3.7 机理研究和反应机理
    3.4 化合物谱图数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催化肟酯与二羟基-1,4-二噻烷的[2+3]环化反应
    4.1 研究背景
        4.1.1 噻唑啉化合物介绍
        4.1.2 △3-噻唑啉衍生物的研究背景
    4.2 研究思路
    4.3 本章内容
        4.3.1 反应试剂
        4.3.2 产物表征
        4.3.3 典型实验操作
        4.3.4 条件优化
        4.3.5 底物适用性研究
    4.4 化合物谱图数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铜催化肟酯与黄原酸钾的[3+2]环化反应
    5.1 研究背景
        5.1.1 噻唑-2-醚类衍生物
        5.1.2 噻唑-2-醚类衍生物的研究背景
    5.2 研究思路
    5.3 本章内容
        5.3.1 反应试剂
        5.3.2 产物表征
        5.3.3 典型实验操作
        5.3.4 条件优化
        5.3.5 底物适用性研究
        5.3.6 机理研究和反应机理
    5.4 化合物谱图数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铜催化肟酯与α酮酸的自由基偶联反应
    6.1 研究背景
        6.1.1 烯胺酮化合物
        6.1.2 烯胺酮的研究背景
    6.2 研究思路
    6.3 本章内容
        6.3.1 反应试剂
        6.3.2 产物表征
        6.3.3 典型实验操作
        6.3.4 条件优化
        6.3.5 底物适用性研究
        6.3.6 反应机理
    6.4 化合物谱图数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锌促进肟酯与芳胺的贝克曼重排反应
    7.1 研究背景
        7.1.1 脒类化合物
        7.1.2 贝克曼中间体的捕捉以构建脒类化合物
    7.2 研究思路
    7.3 本章内容
        7.3.1 反应试剂
        7.3.2 产物表征
        7.3.3 典型实验操作
        7.3.4 反应优化
        7.3.5 底物适用性研究
        7.3.6 反应机理
    7.4 化合物谱图数据
    7.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I 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附录II 化合物核磁谱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三碘化钐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稀土元素钐
    1.2 三价钐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2.1 SmI_3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1.2.2 SmCl_3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1.3 二价钐试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1.3.1 SmI_2促进通过电子转移的还原偶联反应
        1.3.2 SmI_2促进通过自由基中间体的偶联反应
        1.3.3 SmI_2促进的通过离子中间体的偶联反应
        1.3.3.1 SmI_2作用下Grignard反应和Barbier反应
        1.3.3.2 SmI_2作用下的Aldol反应
        1.3.4 SmI_2促进作为连续串联反应一部分的交叉偶联
    1.4 其他钐试剂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1.4.1 钐金属直接作用下的有机反应
        1.4.2 有机试剂活化的金属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4.3 烯丙基溴化钐促进的反应
    1.5 Knoevenagel反应
第二章 SmI_3促进Knoevenagel缩合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SmI_3的制备
        2.2.3 薄层层析的制备
        2.2.4 SmI_3催化丙二腈与醛反应步骤
        2.2.5 SmI_3催化丙二酸二乙酯与醛反应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mI_3催化丙二腈与醛Knoevenagel缩合反应
        2.3.1.1 SmI_3催化丙二腈与醛Knoevenagel缩合反应条件探究
        2.3.1.2 SmI_3催化丙二腈与醛Knoevenagel缩合反应底物拓展
        2.3.1.3 SmI_3催化下丙二腈与醛反应的可能机理
        2.3.2 SmI_3催化丙二酸二乙酯与醛Knoevenagel缩合反应探究
        2.3.2.1 SmI_3催化丙二酸二乙酯与醛Knoevenagel缩合反应条件探究
        2.3.2.2 SmI_3催化丙二酸二乙酯与醛Knoevenagel缩合底物拓展
        2.3.2.3 SmI_3催化丙二酸二乙酯与醛可能反应机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mI_3催化基于Knoevenagel的串联反应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SmI_3催化Knoevenagel-Michael串联反应步骤
        3.2.2 SmI_3催化醛与三乙Knoevenagel-Michael-Aldol串联反应步骤
        3.2.3 SmI_3催化醛与乙酰丙酮Knoevenagel-Michael-Aldol-脱氢串联反应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mI_3催化Knoevenagel-Michael串联反应
        3.3.1.1 SmI_3催化Knoevenagel-Michael串联反应条件探究
        3.3.1.2 SmI_3催化Knoevenagel-Michael串联反应底物拓展
        3.3.1.3 SmI_3催化Knoevenagel-Michael可能反应机理
        3.3.2 SmI_3催化醛与三乙Knoevenagel-Michael-Aldol串联反应
        3.3.2.1 SmI_3催化醛与三乙Knoevenagel-Michael-Aldol串联反应条件探究
        3.3.2.2 SmI_3催化醛与三乙Knoevenagel-Michael-Aldol串联反应底物拓展
        3.3.2.3 三碘化钐催化醛与三乙Knoevenagel-Michael-Aldol可能反应机理
        3.3.3 SmI_3催化醛与乙酰丙酮Knoevenagel-Michael-Aldol-脱氢串联反应
        3.3.3.1 SmI_3催化醛与乙酰丙酮Knoevenagel-Michael-Aldol-脱氢串联反应条件探究
        3.3.3.2 SmI_3催化醛与乙酰丙酮Knoevenagel-Michael-Aldol-脱氢串联反应研究
        3.3.3.3 SmI_3催化醛与乙酰丙酮Knoevenagel-Michael-Aldol-脱氢可能反应机理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基于叶立德的串联反应高效构筑吲哚衍生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吲哚衍生物的应用
    1.2 Domino反应
    1.3 叶立德概述
    1.4 叶立德制备
    1.5 叶立德参与的反应简介
        1.5.1 Wittig生成烯烃反应
        1.5.2 [1,2]-Stevens重排反应
        1.5.3 [2,3]-σ 重排反应
        1.5.4 环化反应
        1.5.5 C-H官能化反应
    1.6 选题依据
第二章 膦叶立德引发的三重Domino反应:合成 3-(环戊烯酮)氧化吲哚类化合物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2.2 原料制备
        2.2.3 条件实验
        2.2.4 底物拓展
        2.2.5 放大实验
        2.2.6 机理研究
    2.3 小结
    2.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5 代表性化合物的谱图
第三章 Cs_2CO_3促进迈克尔加成-[2,3]-σ 重排Domino反应:通过硫叶立德合成 3-取代吲哚衍生物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制备
        3.2.2 条件实验
        3.2.3 底物拓展
        3.2.4 放大实验
        3.2.5 产物的衍生化反应
        3.2.6 机理研究
    3.3 小结
    3.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3.5 代表性化合物的谱图
第四章 哌啶直接N-H/α, α, β, β-C(sp~3)-H官能化:经由甲亚胺叶立德合成 3-取代的氧化吲哚衍生物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制备
        4.2.2 条件实验
        4.2.3 底物拓展
        4.2.4 放大实验
        4.2.5 机理研究
    4.3 小结
    4.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4.5 代表性化合物的谱图
第五章 氮杂环庚烷的 α-C-H官能化:经由甲亚胺叶立德合成螺环吲哚衍生物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制备
        5.2.2 条件实验
        5.2.3 底物拓展
        5.2.4 氮杂环庚烷的N-H/α, β-C(sp~3)-H官能化反应
        5.2.5 放大实验
        5.2.6 机理研究
    5.3 小结
    5.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5.5 代表性化合物的谱图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基于多取代不对称2-烯-1,4-二酮的串联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目录
第一章 2-烯-1,4-二酮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概述
    §1.1 含有2-烯-1,4-二酮片段的天然产物及药物
    §1.2 2-烯-1,4-二酮的合成方法小结
    §1.3 2-烯-1,4-二酮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3.1 合成三元环化合物
        1.3.2 合成五元环化合物
        1.3.3 合成六元环
        1.3.4 合成并环及螺环化合物
        1.3.5 非环状化合物
    §1.4 课题的提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铜催化空气氧化的策略合成四取代不对称2-烯-1,4-二酮
    §2.1 引言
        2.1.1 纯氧气条件下的铜催化C-N键形成反应
        2.1.2 空气条件下的铜催化C-N键形成反应
    §2.2 合成四取代不对称2-烯-1,4-二酮
        2.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2.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2.2.3 反应机理探讨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2.4 本章小结
    §2.5 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自动串联催化反应策略合成4H-吡啶[1,2-α]-嘧啶-4-酮
    §3.1 引言
        3.1.1 基于2-氨基吡啶衍生的丙烯酸酯的分子内缩合反应合成4H-吡啶[1,2-α]嘧啶4-酮
        3.1.2 基于β-酮酸酯与2-氨基吡啶的分子间缩合反应合成4H-吡啶[1,2-α]嘧啶-4-酮
        3.1.3 基于具有离去基团(胺基、烷氧基、硫甲基,亚砜基、卤素)的丙烯酸酯与2-氨基吡啶的分子间缩合反应合成4H-吡啶[1,2-α]嘧啶-4-酮
    §3.2 合成4H-吡啶[1,2-α]-嘧啶-4-酮
        3.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3.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3.2.3 反应机理探讨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3.4 本章小结
    §3.5 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集成串联反应策略合成2-亚氨基-1H-咪唑-5(2H)酮:氮杂-Michael加成/分子内环化/空气氧化脱氢/1,2-重排反应/碳碳键断裂
    §4.1 引言
    §4.2 通过铜催化的集成串联策略合成2-亚氨基-1H-咪唑-5(2H)酮
        4.2.1 反应条件的筛选
        4.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4.2.3 反应机理探讨
    §4.3 实验部分
        4.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4.4 本章小结
    §4.5 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铜催化的碳碳键断裂策略合成喹喔啉
    §5.1 引言
        5.1.1 喹喔啉衍生物已有合成方法及应用简介
        5.1.2 碳碳键断裂的主要策略
        5.1.4 合成喹喔啉衍生物
    §5.2 通过碳碳键断裂策略合成喹喔啉
        5.2.1 反应条件的筛选
        5.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5.2.3 反应机理探讨
    §5.3 实验部分
        5.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3.2 底物及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5.4 本章小结
    §5.5 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通过磷促进的以水作为氢源的还原反应策略合成1,4-二酮
    §6.1 引言
        6.1.1 通过酰基负离子对α,β-不饱和烯酮的共轭加成合成1,4-二酮
        6.1.2 通过烯醇等价体对酰基化合物的加成合成1,4-二酮
        6.1.3 通过烯醇化物的烷基化反应合成1,4-二酮
        6.1.4 通过烯醇化物的氧化偶联反应合成1,4-二酮
        6.1.5 通过2-烯-1,4-二酮的还原反应合成1,4-二酮
    §6.2 合成1,4-二酮
        6.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6.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6.2.3 反应机理探讨
    §6.3 实验部分
        6.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6.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6.4 本章小结
    §6.5 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于室温下膦促进的2-烯-1,4-二酮直接环化反应合成四取代呋喃
    §7.1 引言
        7.1.1 通过Paal-Knorr反应合成呋喃环
        7.1.2 通过Feist-Benary反应合成呋喃环
        7.1.3 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炔或累积二烯烃的环化反应合成呋喃环
        7.1.4 通过膦催化的反应合成呋喃环
    §7.2 合成四取代呋喃
        7.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7.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7.2.3 反应机理探讨
    §7.3 实验部分
        7.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7.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7.4 本章小结
    §7.5 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基于串联反应汇聚策略合成1,2,3-三芳酰基中氮茚
    §8.1 引言
        8.1.1 基于烯丙基卤代物和吡啶发生1,5-偶极环加成合成中氮茚
        8.1.2 基于吡啶盐和烯或炔发生1,3-偶极环加成合成中氮茚
        8.1.3 基于缩合反应合成中氮茚
        8.1.4 其它方法合成中氮茚
    §8.2 合成1,2,3-三芳酰基中氮茚
        8.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8.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8.2.3 反应机理探讨
    §8.3 实验部分
        8.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8.3.2 目标产物及中间体的合成通法
    §8.4 本章小结
    §8.5 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基于可持续的正交串联催化反应策略合成α-碘代缩酮
    §9.1 引言
        9.1.1 基于烯烃的碘代环化反应合成碘代缩酮
        9.1.2 基于氧杂环丙烷或氮杂环丙烷的开环反应合成碘代缩酮
        9.1.3 基于锡代或卤代缩酮的取代反应合成碘代缩酮
        9.1.4 基于α-碘代酮的缩酮化反应合成碘代缩酮
        9.1.5 基于缩酮的碘化反应合成碘代缩酮
        9.1.6 基于脂肪酮的碘化缩酮化反应合成碘代缩酮
    §9.2 合成α-碘代缩酮
        9.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9.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9.2.3 控制实验
        9.2.4 反应机理探讨
    §9.3 实验部分
        9.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9.3.2 目标产物及底物的合成通法
    §9.4 本章小结
    §9.5 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基于集成串联反应策略合成2-芳酰基-3-羟基-4-碘-萘:甲基酮碘化/碳碳双键异构化/氢键促进的环化/脱氢芳香化/芳基碘化
    §10.1 引言
        10.1.1 萘衍生物在医药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0.1.2 萘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10.2 合成2-芳酰基-3-羟基-4-碘萘衍生物
        10.2.1 反应条件的筛选
        10.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10.2.3 反应机理探讨
    §10.3 实验部分
        10.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10.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10.4 本章小结
    §10.5 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全文总结
附录Ⅰ:部分化合物谱图
附录Ⅱ: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致谢

四、A New Approach to 2,3-Dihydro-1H-1,5-Benzodiazepines from the Reaction of o-Nitrophenylazide with α,β-Unsaturated Ketones Promoted by Samarium Diiodide(论文参考文献)

  • [1]对亚甲基苯醌与含氮合成子的成环反应研究[D]. 禹克银. 兰州大学, 2021
  • [2]富勒烯与酯类化合物反应的研究[D]. 李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3]茴香醛及其衍生物合成螺异恶唑啉的反应研究[D]. 陈登峰.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4]基于吲哚可控多样性氢化策略的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D]. 娄明亮.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五元六元非张力环开环反应研究方法学[D]. 闵丽君.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6]钯催化烯烃官能团化反应研究[D]. 黄九忠.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7]肟类化合物参与的氧化偶联反应研究[D]. 朱忠智.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8]三碘化钐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研究[D]. 吴洪菊.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9]基于叶立德的串联反应高效构筑吲哚衍生物的研究[D]. 杜艳龙. 天津理工大学, 2017(10)
  • [10]基于多取代不对称2-烯-1,4-二酮的串联反应研究[D]. 杨雁.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1)

标签:;  ;  ;  ;  

二碘化钐促进邻硝基苯叠氮与α,β-不饱和酮反应制备2,3-二氢-1H-1,5-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