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散合经药治疗头痛

头头散合经药治疗头痛

一、头痛散加引经药治疗头痛(论文文献综述)

谢荣芳[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名老中医饶旺福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整理归纳饶旺福教授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门诊医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饶旺福教授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用药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通过门诊学习,收集整理饶旺福教授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门诊病历,实时记录,筛选有效病历共120份。数据分析工具为SAS 9.4,数据分析方法为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深入剖析饶旺福教授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学术思想。结果:1.头痛西医分类结果:偏头痛58例(48.33%),紧张性头痛52例(43.33%),其它颜面神经性痛6例(5%),丛集性头痛4例(3.33%),临床以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较为多见。2.基本资料分析:性别分布:女性患者(69.17%),男性患者(30.83%),女性患病率超过男性患病率的一半;年龄分布:按频次高低排序为青年(18-45岁)65%,中年患者(46-69岁)29.17%,老年患者(69岁以上)及青少年(13-17岁)患者患病率较低,分别为3.33%和2.5%。3.头痛症状特点:起病形式:以慢性起病多见(53.33%),亚急性起病者(33.33%),急性起病(13.33%);头痛性质主要有胀痛(31.67%)、掣痛(23.33%)、隐痛(12.5%)、刺痛(10%)、跳痛(10%)、昏痛(10%);头痛部位按频次高低分布为单侧头部(26.67%)、全头部(19.17%)、双侧头部(13.33%)、部位不定(11.67%)、巅顶部(10.83%)、前额部(10%)、后头部(8.33%);头痛发作频率按频次高低分布以1月发作1-3次(41.67%)、1月≥15次(28.33%)、1月4-7次(27.5%)为主;头痛单次发作持续时间以持续6~12小时(32.5%)、24~72小时(24.17%)、1~6小时(22.5%)、12~24小时(15%)为主;头痛症状可由受风(58.33%)、劳累(55%)、情绪波动(37.5%)、受寒(23.33%)、月经(12.5%)、压力大(11.67%)等诱发并加重;缓解因素按频数高低分布以按摩(32.5%)、休息(30.83%)、热敷(20.83%)、服用止痛药物(18.33)、冷敷缓解(15%)为主。头痛程度以重度(66.7%)、中度(31.67%)为主。4.主要症状分析:共14个,按频次高低分布依次为头痛(100%)、呕恶(90.83%)、神疲乏力(65.83%)、头晕(49.17%)、夜寐差(46.67%)、口干(44.17%)、胸闷(43.33%)、便秘(37.5%)、心烦(37.5%)、恶风(33.33%)、畏寒(33.33%)、纳差(30%)、腹胀(23.33%)、口苦(20.83%)。5.舌脉象分析:主要舌象为舌质红(45%)、苔黄(35.83%);主要脉象为脉弦(55%)、脉数(42.5%)、脉细(35%)。6.证型:按频数高低排序为风邪夹痰(19.17%)、风邪夹热(15.83%)、风邪夹瘀(15%)、肝风上扰(15%)、阴虚火旺(15%)、痰浊阻滞(13.33%)、气血亏虚(10.83%)、气虚血瘀(8.33%)、风邪夹寒(8.33%)、脾肾阳虚(6.67%)、肝肾阴虚(6.67%)。7.病机要素:按频数高低排序,涉及脏腑频数分布结果:肝(43.33%)、肾(28.33%)、脾(18.33%);病理因素频数分布结果:风(75.83%)、痰湿(40%)、瘀(31.67%)、气虚(22.5%)、阴虚(20%)、热/火(15.83%)、阳虚(10%)、寒(8.33%)、气滞(8.33%);病性虚实分布:虚实夹杂(46.67%)、实证(31.67%)、虚证(21.67%)。8.核心药物:按照用药频次高低排列结果为:甘草(91.67%)、白芷(88.33%)、全蝎(87.5%)、白芍(86.67%)、党参(85.83%)、川芎(84.17%)、细辛(72.5%)、羌活(70%)、土鳖虫(51.67%)、黄芩(39.17%)、木香(35%);治疗头痛药物功效以祛风药为主达738频次(其中以解表药357次、活血化瘀药204次、平肝息风药172次为主)、其次为补虚药421次、清热药141次等;用药性味特点以辛药为主,达819次;用药归经特点:肝805次、脾705次、肺621次、胃498次、心400次、肾372次等,药物归经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肝经。9.常用药物配伍:常用药对有17对,按置信度高低排序依次为:土鳖虫、白芍,土鳖虫、白芷,蔓荆子、全蝎,鬼箭羽、白芍,细辛、白芍,羌活、白芷,土鳖虫、川芎,细辛、白芷,羌活、党参,白芍、白芷,黄芩、白芍,黄芩、白芷,细辛、全蝎,羌活、白芍,土鳖虫、党参,党参、白芷,川芎、党参。其中土鳖虫、白芍,土鳖虫、白芷,蔓荆子、全蝎,鬼箭羽、白芍4对药物配伍置信度最高,达100。10.药物聚类分析:得出五组聚类处方:第一组聚类处方为白芍、白芷、川芎、党参、甘草、火麻仁、木香、羌活、全蝎、土鳖虫、细辛;第二组聚类处方为当归、附子、黄芩、土茯苓、香附;第三组聚类处方为半夏、柴胡、酸枣仁、竹茹、茯苓、枳实;第四组聚类处方为白术、鬼箭羽、黄芪、蔓荆子、吴茱萸;第五组聚类处方为苍术、生地黄、蒺藜。结论:通过本次数据挖掘结果可得,头痛部位在清窍,与五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肝脏,病理因素以风、火/热、痰、瘀、虚为主,其中风为最关键因素,风又有内、外之别,辨头痛首先得辨表里虚实,头痛虚证并不单纯,常夹杂实邪呈虚实夹杂之证,在治疗中饶旺福教授以驱风为大法贯穿始终,同时兼顾其它病理因素酌加相应药物。饶教授强调头痛治疗需抓住主要矛盾、不忘次要矛盾,多样化、灵活用药。

刘一荻[2](2021)在《调神止痛针法结合“分经论治”干预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调神止痛针法结合“分经论治”干预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为慢性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SPSS生成随机数字后将随机数字降序排列,按照标准收集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6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调神止痛针法结合分经论治组)和使用针刺基础方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针刺取穴为:调神止痛针法:水沟、内关双、耳穴、神门双,参照张智龙教授编着的《五味斋医话医案》中头痛分经治疗取穴:太阳头痛(后枕痛):风池、后溪双、昆仑双,少阳头痛(侧头痛):风池、丘墟双,阳明头痛(前额痛):攒竹、头维、合谷双,厥阴头痛(巅顶痛):百会、太冲双;对照组的患者以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1次,6天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使用麦吉尔疼痛量表(M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两种情志自评量表(焦虑、抑郁自评表)对治疗前患者的情况和治疗后患者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并将统计结果输入进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终完成病例59例,治疗组(调神止痛针法合分经论治组)30例、对照组(针刺基础方组)29例。分别比较年龄、性别、病程等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MPQ、SAS、SDS、PSQI等量表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各组量表比较,P均<0.05,说明治疗组(调神止痛针法合分经论治组)与对照组(针刺基础方组)两种疗法皆能有效缓解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疼痛及相关临床症状;两组组间治疗后相比,VAS评分、疼痛评级指数(PRI)、现在疼痛情况(PPI)、两种情志自评量表(焦虑、抑郁自评表)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指标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优于对照组。4.总体疗效评价判定: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针刺基础方组)治愈2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是86.21%。两组的总有效率经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本次试验结果,我们发现调神止痛针法结合“分经论治”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比传统针刺法更显着,因其危险性小,操作简便,施术时患者不会过度紧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滕占理[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细辛用量及配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历代本草中细辛的功效演变及古今方剂中细辛用量与配伍应用的规律,为临床中细辛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汉唐至明清期间古代本草书籍中相关细辛的记载,以及《方剂大辞典》(彭怀仁版)中收录的汉唐至清含细辛的古代方剂、近20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等期刊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含细辛的现代方剂共2933首,建立含细辛方剂数据库,采用Excel 2013、SQL Server 2008等数据分析软件及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TCM Miner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1从古至今细辛入药部位经历了由“根部”到“全草”再到“根与根茎”的变化;其通窍之效,古代为通利诸窍,不仅限于鼻窍;古代载其有补益之效,认为辛能补肝润肾,但不同于补益气血阴阳之补药。2细辛中毒的常见原因是单用入散剂用量过大或汤剂煎煮时间太短。3细辛内服方以治疗五官诸病(包括眼病、鼻齿诸病等,其中眼病为诸病之首)、各类痛证(包括目痛、头痛、齿痛、痹证等)、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喘、感冒等)、痈疽诸疮等外科疾病为主。细辛外用方以治疗齿痛、齿摇不固、牙疳等齿疾为主;其次痈疽诸疮等外科诸疾、眼鼻等五官诸疾、头痛痹证等也较为常见。4细辛历代丸剂散剂常用量范围为1-2g,煮散常用量范围为1-3g,变化较小;历代汤剂常用量范围变化较大,经历了由汉唐至宋金元骤降、明清至现代缓升的变化,现代医家细辛常用量为5g;细辛用于解表散寒、通窍时用量宜小,用于止痛、温肺化饮功效时用量宜大;汤剂中细辛用量可分为1-6g的常规用量、6-9g的中剂量、9-15g大剂量及15g以上的超剂量,现代在治疗痹证、心脑血管疾病等久病顽疾时常用15g-50g,此时需久煎40分钟-1小时。5含细辛方剂的内服方中,治疗眼病时细辛常与防风、人参、车前子配伍;治疗鼻齿诸疾时细辛常与防风、川芎、白芷、肉桂、当归配伍;治疗咳喘时细辛常与肉桂、杏仁、干姜、五味子、半夏配伍;治疗感冒时细辛常与麻黄、防风、川芎、肉桂、白术配伍;治疗中风时细辛常与防风、肉桂、川芎、当归、麻黄配伍;治疗痹证时细辛常与防风、肉桂、独活、附子、川芎配伍;治疗头痛时细辛常与川芎、白芷、防风、羌活配伍;治疗妇科诸病时细辛常与当归、肉桂、防风、川芎配伍;治疗儿科诸病时细辛常与大黄、人参、防风、当归、黄芩、肉桂配伍。外用方中,治疗齿痛等齿疾时白芷、升麻、川芎、防风配伍;治疗眼科诸病时细辛常与黄连、秦皮、黄柏、防风、玉竹等配伍;治疗痈疽诸疮时细辛常与白芷、当归、川芎、白芍等配伍。结论:朝代、剂型、病症及细辛入药部位、毒性等是影响细辛用量的重要因素,现代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剂型和病症的差异,入汤剂时细辛常用量为1-6g,可根据咳喘、眼病、痹症、胸痹、鼻炎等不同病症相应增大其用量,不应完全局限于1-3g的标准。细辛配伍多基于其辛温之性,因其辛烈温燥以防太过故多配伍补益药及收敛药以敛制散、配伍寒凉药以寒制燥;因其辛散解表、温则化饮、通经止痛而多配伍解表散寒药、温化寒痰药、温里药增其功效。

唐雪桐[4](2020)在《揿针联合血府逐瘀丸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采用揿针联合血府逐瘀丸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旨在为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的调治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耳穴揿针联合血府逐瘀丸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府逐瘀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以判定疗效。结果:1.通过观察分析头痛疗效,治疗组31例,总有效率90.3%,治愈率25.8%,显效率38.7%,有效率25.8%,无效率9.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0%,治愈率13.3%,显效率23.3%,有效率40%,无效率23.3%。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揿针联合血府逐瘀丸治疗由气滞血瘀引起的经行头痛疗效更显着。2.通过观察分析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31例,总有效率83.9%,治愈率12.9%,显效率22.6%,有效率48.4%,无效率16.1%;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63.3%,治愈率6.67%,显效率10%,有效率46.7%,无效率36.7%。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方案下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中医证候改善效果更有优势。3.通过观察分析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率7.1%,对照组复发率26.1%,提示揿针联合血府逐瘀丸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的远期治疗效果更佳。结论:1.揿针联合血府逐瘀丸能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可以明显减轻经期前后出现的头痛,有效缓解中医证候症状,并且远期疗效显着。2.耳穴揿针作为联合手段能够加强、巩固疗效,乃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杨崧[5](2020)在《补益肝肾方中配伍引经药对肝肾亏虚型内障眼病的治疗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引经药在眼科中的应用,结合医籍文献和临床研究,论述引经理论在治疗肝肾亏虚型眼病中的重要性,为中医眼科临床运用引经药提供参考。方法:深入研究肝肾亏虚型内障眼病、补益肝肾方剂及引经药的相关知识,收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住院的216例肝肾亏虚型内障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表格对将患者的年龄、西医病种、使用方剂、使用中药等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分析整理,然后用图、表的形式加以展现,最后用SPSS软件统计出总的有效率。结果:其中补益肝肾方剂配伍引经药治疗患者140例233只眼中,显效44只眼,有效127只眼,无效62只眼;其中单纯使用补益肝肾方剂治疗患者76例131只眼中,显效14只眼,有效63只眼,无效54只眼(P<0.05)。表明补益肝肾方剂加入引经药治疗肝肾亏虚型内障眼病疗效显着,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补益肝肾法。结论:(1)肝肾亏虚证在眼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内障眼病中。(2)引经药在眼科应用尤为重要。(3)补益肝肾方剂中配伍引经药治疗肝肾亏虚型内障眼病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补益肝肾方剂治疗。

许素芳(Hur So Fong)[6](2020)在《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参考目前关于少阳头痛的临床研究情况,中医药应用方面的研究十分丰富,相对来说,针灸的临床指导和实验尚未充分显示出其优势。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头痛之实例治疗效应,验证该法的有效作用,提供除传统循经取穴的方案外,为针刺疗法治疗少阳头痛作另一方面的讨论。透过文献研究,系统地归纳总结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少阳头痛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概况。另一方面,透过开展赖氏通元针法,结合少阳头痛的临床研究,对比单纯使用教材针法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客观评价赖氏通元针法的临床疗效,为日后推广赖氏通元针法提供相关依据。内容与方法:本临床研究病例为香港针药汉方中医诊所、萧玲中医诊所及江南秀中医诊所以及在社会公开招募,由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少阳头痛患者,共招募120例纳入研究。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赖氏通元针法的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使用教材针法治疗。治疗组的赖氏通元针法疗,选取穴位包括:百会、前顶、后顶、双侧风池、双侧头维透率谷、气海、关元、双侧三阳络、双侧合谷、双侧太冲、双侧侠溪。针刺疗程为每周3次,连续治疗8周,共治疗24次,疗程结束后4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以单纯使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王华《针灸学》治疗,选取穴位包括:百会、双侧太阳、双侧率谷、双侧悬颅、双侧风池、双侧列缺、双侧太冲、双侧侠溪。每周3次,连续治疗8周,在完成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均采用头痛积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The Migrai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从多个角度记录患者的临床效果,如头痛伴随症状、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持续时间等,然后利用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明确在治疗少阳头痛的时候,赖氏通元针法发挥的效果和作用。结果:(1)本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收集样本病例,共收集120例,然后进行随机分组,一共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期间两组合共有9例脱失,实际完成111例,治疗组共完成57例,对照组共完成54例。(2)基线资料: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BMI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头痛积分量表:两组于基线时,头痛积分分值(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自身数据均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头痛积分分值较基线时减少,而随访时两组头痛积分均有提高的现象。而比较两组的数据时,由于头痛积分数据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头痛积分均有明显差异(P<0.001)。(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两组于基线时,VAS分值(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VAS分值较基线时明显均有减少,而随访时两组VAS分值均有提高的现象。而比较两组数据时,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组VAS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相比与对照组,治疗组VAS分值下降趋势更加地明显,在随访时,治疗组VAS分值上升的趋势相对平缓,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少阳头痛和延缓其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5)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功能受限:两组于基线时,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MSQ评分(功能受限)较基线时均有提高。随访时两组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均有减少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两组MSQ评分(功能受限)数据时,由于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6)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功能障碍:两组于基线时,MSQ评分(功能障碍)分值(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MSQ评分(功能障碍)较基线时均有提高。随访时两组MSQ评分(功能障碍)分值均有减少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两组MSQ评分(功能障碍)数据时,由于两组MSQ评分(功能障碍)数据由于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MSQ评分(功能受限)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7)偏头痛特异性生活品质问卷(MSQ)—情感:两组于基线时,MSQ评分(情感)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发现,和基线数据做对比,两组自身数据和基线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两组患者自身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MSQ评分(情感)较基线时分别均有提高。随访时两组MSQ评分(情感)分值均有减少的现象,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两组MSQ评分(情感)数据时,由于两组MSQ评分(情感)数据由于与正态分布不符,所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间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两者MSQ评分(情感)分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1)。(8)总有效率:两组依据头痛积分进行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经卡方检验,χ2=9.716,P=0.02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87.72%,提示治疗组有更好的疗效。(9)复发率:在患者接受治疗结束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偏头痛复发患者有8例,复发率为16.00%;治疗组偏头痛复发患者中有2例,复发率为3.92%,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经统计学卡方检验,χ2=4.129,P=0.042<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临床研究近半个世纪的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创立出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原则是「通督调神,引气归元」,赖教授认为有效调节一身阴阳的关键,在于任督二脉,督脉上达脑窍,可以调节一身之阳气,而任脉为于腹部并与维脉相交会,能够调节一身阴脉之间的阴津精血,任督二脉同起胞宫,与脑神有直接的联系,赖氏通元针法重视任督二脉之取穴,达至通督调神以及引气归元的效果。再以背腧穴与腹部募穴相互的配合,调节各条经络和不同脏腑的气机,达到五脏安和之效。在治疗少阳偏头痛的时候,虽然普通针刺法均可以获得疗效,可以减少患者头痛发作的次数,缓解患者的头痛程度,减少患者的头痛时间,但是使用通元针法对少阳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尤其是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

杨淇允[7](2020)在《加味桂枝二陈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痰湿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加味桂枝二陈汤对紧张型头痛(痰湿证)的临床疗效,以期进一步探索紧张型头痛(痰湿证)的治疗方法。方法:依据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共观察频发性及慢性紧张型头痛(痰湿证)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予加味桂枝二陈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替扎尼定片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其进行中医证候量表(附录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附录2)、头痛调查表(附录3)、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附录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附录5)评分。疗程结束后对以上相关量表评分做统计学处理,分析加味桂枝二陈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痰湿证)的临床疗效。结果:1.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价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中医证候评价总有效率为60.53%,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加味桂枝二陈汤对紧张型头痛(痰湿证)的中医证候评价总有效率优于替扎尼定片;2.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疗效率为81.58%,对照组临床总疗效率为65.79%,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加味桂枝二陈汤对紧张型头痛(痰湿证)的临床总疗效率优于替扎尼定片;3.分别将治疗组、对照组各项所观察项目治疗前后积分相比,其P均<0.05,说明加味桂枝二陈汤与替扎尼定片对所观察的各项症状均有效;4.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后评分相比,治疗组在改善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积分、中医证候(头昏头晕、胸闷痞满、全身困重、纳呆)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头痛发作次数、中医证候(头痛如裹、头项部肌肉压痛)、HAMA评分、HAMD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效果相一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味桂枝二陈汤与替扎尼定片对紧张型头痛(痰湿证)均有一定临床疗效,且加味桂枝二陈汤在临床总疗效率及多项中医证候评价指标疗效上均优于阳性对照药替扎尼定片。

莫毅[8](2019)在《头痛舒缓颗粒治疗肝气郁结型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头痛舒缓颗粒对肝气郁结型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利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本院脑病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紧张型头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纯西药(盐酸阿米替林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头痛舒缓颗粒;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4周,计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紧张型头痛积分、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紧张型头痛疗效: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紧张型头痛积分:治疗4周后,治疗组紧张型头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中医症候疗效: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中医症候积分:治疗4周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显着性差异(P<0.05);(5)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均无明显异常,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痛舒缓颗粒治疗肝气郁结型紧张型头痛疗效显着,可以明显改善中医症候,并能显着减轻患者的头痛强度、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张庆美,刘美斯,王永丽,胡坤,黄倩倩,彭雅,赵永烈,岳广欣[9](2018)在《头痛引经药源流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由于脏腑经络受邪不同,头痛的部位亦异,以六经论治头痛,治疗上适当加用引经药引导药物直达病所,使药专力宏,药到病除。《黄帝内经》中就有将头痛按经络分类,但无引经药物的记载。《伤寒论》开创分经用药先例,张元素根据药物的性能和治疗作用将药物各归其经,最早提出"引经报使"理论,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痛》对六经头痛引经药首作明确论述,后世医家不断完善和发展,引经药在头痛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毛小俊[10](2018)在《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头痛中医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从古代文献中检索出有关头痛治疗的方剂,同时筛选出治疗不同种类头痛的方剂,分别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以丰富和拓展头痛的中医用药理论,为临床上遣方用药提供用药依据及参考。方法:本研究借助《中华医典》电子丛书等查询工具以及人工对先秦至清末的医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头痛相关的医籍939本,列出书目,查找并摘录出其中头痛相关的内服方剂,共检索到有效方剂1347首,药物322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涉及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应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整理分析古代头痛中医用药的规律。结果:本研究摘录了古代治疗头痛的内服方剂1347首,其中涉及药物322味。方剂剂型以散剂、汤剂以及丸剂为主;药物以植物药最多;出现频次最多的10味药物依次为:甘草、生姜、川芎、石膏、防风、黄芩、茯苓、人参、半夏、麻黄;所涉及的药物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的配伍最为灵活,以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的用药居多;药物以温性和寒性用药最多;药味以辛甘苦配伍最多;归经以肺脾胃为多。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最常用的组合药味为:甘草、生姜、川芎;最常用的组合功用为: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解表药,解表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各种特殊头痛的常用中药:久不止:甘草、川芎、茶、石膏、枳实、羌活、生姜、细辛、酒、防风;不可忍:甘草、生姜、川芎、茶、石膏、酒、当归、葱白、陈皮、半夏;微头痛:甘草、人参、陈皮、半夏、桔梗、知母、黄芩、紫苏、柴胡、生姜;真头痛:黑锡丹;偏头痛:川芎、茶、甘草、防风、细辛、白芷、荆芥、天南星、天麻、羌活、石膏、菊花、生姜、川乌、薄荷;拘挛头痛:川芎、大枣、半夏、甘草、生姜、白芷;头项痛:甘草、生姜、防风、川芎、羌活、黄芩、枳实、桂枝;眉棱骨痛:甘草、生姜、川芎、防风、黄芩、石膏、人参、茯苓、细辛;巅顶痛:川芎、甘草、防风、茶、薄荷、天麻、黄芩、荆芥、白芷;太阳穴痛:川芎、甘草、薄荷、白芷。结论:通过对古代治疗头痛的内服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古代医家治疗头痛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重视清热药、化痰药、补虚药以及活血药的应用;重视风药以及引经药的作用;川芎为治疗头痛的要药;重视脾胃的养护。通过对各种特殊头痛的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久不止者多实证,注重泻实;不可忍者多邪盛,应用功效较强的药物;微头痛者多邪浅多虚,宜散宜补;真头痛挽救生命为要;拘急头痛祛邪同时重视应用安神舒缓之药;不同部位头痛(偏头痛、头项痛、眉棱骨痛、巅顶痛、太阳穴痛及六经头痛)祛邪同时重视使用具有导向作用的药物。

二、头痛散加引经药治疗头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痛散加引经药治疗头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名老中医饶旺福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1 传统医学对原发性头痛的认识
        1.1 原发性头痛的中医病名沿革
        1.2 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1.3 头痛的中医治法
        1.3.1 分证论治
        1.3.2 古方加减
        1.3.3 自拟方加减
        1.3.4 针刺疗法
    2.现代医学对原发性头痛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发病机制研究
        2.3 治疗现状研究
        2.4 现存的问题
1 研究内容
    1.1 病历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历信息采集及录入
    2.2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头痛西医分类结果
    3.2 性别统计结果
    3.3 年龄统计结果
    3.4 头痛主症特点结果
        3.4.1 起病形式统计结果
        3.4.2 头痛性质统计结果
        3.4.3 头痛部位统计结果
        3.4.4 头痛发作频率统计结果
        3.4.5 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统计结果
        3.4.6 诱发头痛加重因素统计结果
        3.4.7 头痛缓解因素统计结果
        3.4.8 头痛程度统计结果
    3.5 头痛相关症状结果
    3.6 舌象统计结果
    3.7 脉象统计结果
    3.8 证型统计结果
    3.9 病机要素频数结果
    3.10 中药频数统计结果
    3.11 中药与功效、性味、归经关联结果
    3.12 中药配伍关系
    3.13 头痛用药聚类分析
4.结果分析
    4.1 头痛西医病名分类统计结果
    4.2 基本资料分析
    4.3 头痛症状特点分析
    4.4 头痛相关症状分析
    4.5 舌脉象分析
    4.6 病机要素及证型分析
    4.7 常用药物分析
    4.8 常用药物配伍
    4.9 组方规律聚类分析
5.饶旺福教授对于本病的见解
    5.1 强调“风”在头痛发病中的重要性、注重“风”夹杂其它病邪的的特性
    5.2 不忘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特点
    5.3 头痛用药特点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2)调神止痛针法结合“分经论治”干预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治疗紧张型头痛研究进展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中医治疗方法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数据挖掘的细辛用量及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细辛的基本概况
    1 细辛的药材品种
        1.1 药材源流
        1.2 品种考证
    2 细辛的功用认识
        2.1 两汉时期
        2.2 魏晋时期
        2.3 隋唐时期
        2.4 宋元时期
        2.5 明清时期
        2.6 现代应用
    3 细辛的毒性认识
        3.1 古代源流
        3.2 现代认识
    4 “细辛不过钱”的思考
        4.1 古代源流
        4.2 现代认识
第二部分 细辛用量及配伍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方剂数据库的建立
        2.2 数据挖掘方法
    3 研究内容
        3.1 药物味数
        3.2 主治病症
    4 研究结果
        4.1 细辛用量结果
        4.2 细辛用量规律
        4.3 细辛配伍结果
        4.4 细辛配伍规律
第三部分 细辛毒-效-量-配伍的相关性研究
    1 功效古今异同
        1.1 历代本草中细辛功效
        1.2 历代汤剂中细辛功效
        1.3 通窍之效被忽视之处
        1.4 其他争议之处
    2 毒-效-量-配伍相关性
        2.1 细辛效量关系
        2.2 细辛毒效关系
        2.3 细辛毒量关系
        2.4 影响毒性的因素
        2.5 效-量-病相关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历代细辛方方源分布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揿针联合血府逐瘀丸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祖国医学对经行头痛的认识及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经行头痛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经行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经行头痛的中医治疗
    2.现代医学对经行头痛的认识及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经行头痛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经行头痛的治疗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项目及指标
        2.3 .疗效标准
        2.4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纳入病例及脱落病例
        3.2 .一般资料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结果
讨论
    1.立题依据
    2.“不通则痛”的理论基础
    3.经行头痛(气滞血瘀)的病因病机
    4.耳穴揿针治疗经行头痛的理论基础
        4.1 耳穴治疗的理论基础
        4.2 揿针治疗的理论基础
    5.穴位分析
    6.血府逐瘀丸方义分析
    7.耳穴揿针联合血府逐瘀丸治疗经行头痛的优势探讨
    8.临床疗效分析
        8.1 经行头痛疾病疗效分析
        8.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8.3 安全性分析
    9.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编写的着作
个人简历

(5)补益肝肾方中配伍引经药对肝肾亏虚型内障眼病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引经药的源流及研究
        1.1 引经理论的起源
        1.2 引经理论的发展
        1.3 引经药的现代临床应用
        1.4 引经药的现代实验研究
        1.4.1 引经药的作用机制
        1.4.2 引经作用的现代实验证明
    2 引经药在补益肝肾方剂中应用的必要性
        2.1 眼与肝的关系
        2.2 眼与肾的关系
        2.3 肝肾亏虚型内障眼病的中医病种分布及临床表现
        2.4 肝肾亏虚型内障眼病的治法及引经药应用的意义
    3 眼科常用引经药举隅
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病种选择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疗效评定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病例的收集与整理
        4.2 技术路线
    5 数据及分析
        5.1 一般情况
        5.1.1 性别的比较
        5.1.2 年龄的比较
        5.2 治疗用药情况
        5.2.1 单味中药使用频次
        5.2.2 引经药使用情况
        5.3 疗效分析
        5.3.1 视瞻昏渺病引经组和非引经组视力比较
        5.3.2 青盲病引经组和非引经组视力、视野比较
        5.3.3 总有效率对比
讨论
    1 引经与归经的区别
    2 引经药与“药引”的区别
    3 引经药在眼科的应用
    4 现存问题
    5 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相关研究
        1.1.1 头痛的定义及分类
        1.1.2 流行病学
        1.1.3 头痛的病因病机
        1.1.4 偏头痛的临床诊断
        1.1.5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少阳偏头痛的认识
        1.2.1 少阳偏头痛的历史沿革
        1.2.2 少阳偏头痛病因病机
        1.2.3 少阳偏头痛辨证论治
        1.2.4 少阳偏头痛的古代论治
    1.3 少阳偏头痛的现代研究成果
        1.3.1 针刺疗法
        1.3.2 方药疗法
        1.3.3 艾灸疗法
        1.3.4 皮肤针疗法
        1.3.5 埋线疗法
        1.3.6 头针疗法
        1.3.7 走罐疗法
        1.3.8 放血疗法
        1.3.9 推拿疗法
        1.3.10 情志疗法
        1.3.11 中西医结合疗法
        1.3.12 赖氏通元针法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选择标准
        2.2.2 研究流程图
        2.2.3 研究方法
        2.2.4 治疗方案
        2.2.5 观察指标
        2.2.6 疗效评定标准
        2.2.7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2.3 统计方法
    2.4 试验结果
        2.4.1 病例入选与试验完成情况
        2.4.2 基线资料数据
        2.4.3 评价指标结果
        2.4.4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疗效结果分析
        3.1.1 头痛积分表结果分析
        3.1.2 VAS结果分析
        3.1.3 MSQ结果分析
        3.1.4 有效率结果分析
        3.1.5 复发率结果分析
        3.1.6 安全性分析
        3.1.7 依从性分析
        3.1.8 综合分析
    3.2 课题设计
        3.2.1 赖氏通元针法介绍
        3.2.2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理论依据分析
        3.2.3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选穴依据
    3.3 课题有关问题及展望
        3.3.1 课题创新之处
        3.3.2 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7)加味桂枝二陈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痰湿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头痛舒缓颗粒治疗肝气郁结型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1 中医文献回顾
        1.1 中医学对头痛的研究
        1.1.1 对头痛病名的研究
        1.1.2 头痛病因病机的研究
        1.1.3 头痛的辩证分型
        1.1.4 头痛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TTH的认识
        2.1 TTH的概念
        2.2 流行病学研究
        2.3 病因与发病机制
        2.3.1 周围性疼痛机制
        2.3.2 中枢性疼痛机制
        2.3.3 精神心理因素
        2.3.4 其他因素
        2.4 TTH的治疗
        2.4.1 预防性药物治疗
        2.4.2 急性期药物治疗
        2.4.3 非药物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一般资料评价
        2.3.2 疗效评定指标
        2.3.3 安全性观测
        2.4 量化评分标准
        2.4.1 TTH积分
        2.4.2 中医症候积分
        2.5 疗效分级标准
        2.5.1 西医疗效分级
        2.5.2 中医症候疗效分级
        2.6 安全性评定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结果
        4.1.1 病例完成情况
        4.1.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4.2 治疗后结果
        4.2.1 两组患者紧张型头痛积分比较
        4.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2.4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4.3 安全性观察
    5 讨论
        5.1 导师对“肝气郁结”与TTH关系的认识
        5.2 导师立方思想
        5.3 头痛舒缓颗粒方药分析
        5.4 临床疗效分析
        5.4.1 头痛舒缓颗粒对中医证候方面的影响
        5.4.2 头痛舒缓颗粒对TTH临床疗效的影响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头痛引经药源流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头痛引经药的源流
    1.1《内经》中关于分经论述头痛的记载
        1.1.1 经脉循行与头部联系密切
        1.1.2 经脉的病变会引起头痛
    1.2 张仲景开创头痛分经用药之先例
    1.3 张元素首提“引经报使”
    1.4 李东垣论治头痛, 至为详悉
    1.5 朱丹溪明确论述头痛引经药
    1.6 明清时期广泛引用头痛引经药
2 六经头痛引经药存在争议
3 小结与展望

(10)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头痛中医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方药来源
    2 方药选取
    3 方药的整理及规范
    4 方药的归纳
    5 数据库的建立及分析处理
第二部分 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头痛中医用药统计概况
    1 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头痛中医用药基本资料
    2 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头痛中医用药药对统计
    3 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各种头痛中医用药基本资料
第三部分 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头痛中医用药规律探讨
    1 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头痛中医用药基本资料分析
    2 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头痛中医用药药对分析
    3 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头痛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4 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各种头痛中医用药规律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方剂筛选流程图
附录2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四、头痛散加引经药治疗头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名老中医饶旺福治疗头痛(原发性头痛)的经验研究[D]. 谢荣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调神止痛针法结合“分经论治”干预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D]. 刘一荻.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数据挖掘的细辛用量及配伍规律研究[D]. 滕占理.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揿针联合血府逐瘀丸治疗气滞血瘀型经行头痛的临床观察[D]. 唐雪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补益肝肾方中配伍引经药对肝肾亏虚型内障眼病的治疗效果观察[D]. 杨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少阳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许素芳(Hur So F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加味桂枝二陈汤治疗紧张型头痛(痰湿证)的临床研究[D]. 杨淇允.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头痛舒缓颗粒治疗肝气郁结型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莫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头痛引经药源流探析[J]. 张庆美,刘美斯,王永丽,胡坤,黄倩倩,彭雅,赵永烈,岳广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8)
  • [10]基于古文献检索的头痛中医用药规律的研究[D]. 毛小俊.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头头散合经药治疗头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