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及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

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及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

一、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崔敏珺[1](2020)在《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前瞻性对比研究的方法,以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观察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对心脏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有望为心脏骤停的救治提供新策略及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计76例在因心脏骤停入我院抢救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我院抢救室经自动心肺复苏仪按压复苏,并列为对照组。实验组为34例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确定组间可比性,通过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具体主要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B)、血液酸碱度(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乳酸(LAC)等。通过记录平均复苏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率)、CPR成功率、24小时存活率等比较两种复苏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种复苏方法的安全性。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可比性。(2)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恢复自主循环10例,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恢复自主循环9例,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复苏成功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PaO2均高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PaCO2、Lac显着低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复苏后PH值及复苏后心率均优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平均复苏成功时间为(22.59±1.59)min低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的平均复苏成功时间(26.13±1.45)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ROSC率、CPR成功率、稍低于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24H存活率稍高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稍低于自动心肺复苏仪CPR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较自动心肺复苏仪CPR可以缩短复苏时间,更有助于心脏骤停患者内环境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氧供的维持。(2)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较自动心肺复苏仪CPR对于改善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CPR成功率、24小时生存率并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参考意义。(3)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CPR效果较单一部位的自动心肺复苏仪CPR可能更有优势,在条件允许下,亦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复苏方法。

王毛毛[2](2016)在《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恶性肿瘤病人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范围较大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增高,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目前针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肿瘤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此时手术难度较大,且手术时容易导致肠管损伤,再次发生肠梗阻的概率明显升高,同时考虑到肿瘤术后患者体质和恢复均较一般患者差,故保守治疗应用更为广泛。保守治疗包括西医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西医治疗包括常规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感染等,以及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有限,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慢;中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疗效,由于肠梗阻患者进食困难,内服汤剂往往会增加患者胃肠负担,部分病人不能耐受,前期临床研究发现中药贴敷对于治疗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但多数医家在治疗用药时多采用全身辨证治疗的方法,缺少局部辨证治疗的研究。导师在前期临床治疗中发现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局部辨证多为“寒证”,采用“温阳散寒,行气通腑”的治疗原则,应用白创“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临床上成功治愈多例恶性肿瘤术后局部辨证为“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疗效显着。[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辨证为“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类患者提供一个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以便进一步临床推广,提高术后快速康复率。[研究方法]:本课题包括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包括中医综述及西医综述,主要对肠梗阻(包括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进行综述;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多中心的临床设计方案,选择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0例,进行“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其中5例患者中途脱失,余45例患者完成治疗并纳入统计分析,对治疗前后的立位腹平片进行对比,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局部“寒证”肠梗阻的中医症状积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同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价“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①总体疗效评价:根据肠梗阻疗效判定标准对纳入统计的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肠梗阻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情况进行评价并判定疗效,经统计治疗后完全缓解10例(22.2%),显效17例(37.8%),有效13例(28.9%),无效5例(11.1%),总有效率为88.9%,大于西医常规治疗的有效率60-70%,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西医常规治疗。②肠道功能恢复疗效评价:对纳入统计的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经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的排气次数、排便次数、肠鸣音次数、胃液引流量、呕吐量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③局部“寒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疗效评价:对纳入统计的45例病人的局部“寒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完全缓解14例(31.1%),显效14例(31.1%),有效11例(24.5%),无效6例(13.3%),总有效率为86.7%,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肠梗阻的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显着。④局部“寒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对纳入统计的45例病人治疗前后局部“寒证”肠梗阻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包括腹胀、腹部发凉、腹痛、肠鸣、恶性欲吐、排气排便减少症状治疗前后积分比较,经卡方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对局部“寒证”肠梗阻的腹胀、腹部发凉、腹痛、肠鸣、恶性欲吐、排气排便减少的中医症状有明显改善。⑤卡氏评分比较:对纳入统计的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进行统计,比较P=0.47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体力状况无明显改善。⑥安全性评价: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离子水平、心电图水平的严重异常,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对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⑦随访:疗程结束后1月随访,随访的45例病人中15例有效的病人疗程结束后继续用药7-14天以巩固疗效;有效的40例病人中2例病人梗阻复发,复发率为5%,1例因后期全身化疗导致,1例因饮食不节导致;无效的5例病人1月后1例不全性梗阻病人好转,另外4例完全性梗阻病人仍有不同程度的梗阻,考虑与入组前梗阻病程较长及完全性梗阻程度较重有关。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对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远期疗效较好。[研究结论]:“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是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肠梗阻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情况及局部“寒证”肠梗阻中医症状,且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因此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沈洋[3](2016)在《“胃瘫外敷方”穴位贴敷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寒证)的临床试验》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指消化系统肿瘤手术后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也是一种胃动力缺乏性疾病。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胃瘫发病率国内报道为0.6%-7%,国外报道为5%-10%。消化系统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同时医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早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手术后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不适的症状和漫长的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术后生活信心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现代医学治疗PGS的疗效有限。传统中医药治疗PGS的国内报道较多,不管采用中药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其治疗有效率普遍在80%以上,中医与西医治疗该病有效率差异明显。通过检索CNKI文献库与Pubmed文献库发现,尽管中药治疗PGS的中文报道较多,其缺点是诸多的研究结论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仅为病例回顾分析研究或简单的病例对照研究;而Pubmed上目前仍检索到外用中药治疗PGS的任何研究报道。因此,设计一个具有较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试验来证实中药治疗PGS的临床疗效,将有助于改善PGS的治疗现状,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课题组前期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患者的中医证型规律进行研究,局部辨证以“寒证”为主,以“温阳散寒、行气化瘀”为治法自拟“胃瘫外敷方”,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RCT临床课题设计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PGS,以期为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术后PGS增加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继而使国内外更多的患者受益。[研究目的]1.探讨“胃瘫外敷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PGS的临床疗效;2.评价“胃瘫外敷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PGS安全性。[研究方法]本课题应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并且整个研究过程接受课题管理部门北京市科委所安排的北京岐黄药品临床研究中心进行第三方实时监察。在多次方案论证会后确定最终研究方案,完成患者招募前的准备工作,同时通过四个研究中心的伦理审查,进行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培训四个分中心的研究者,统一安排药物购入,制剂室根据循证医学中心提前审定的盲底筹备制作药品(包括试验药和安慰剂药)。随后根据入组标准招募肿瘤术后PGS患者,完成入组前筛选,包括胃肠镜、消化道造影、胸腹部CT或腹部立位片、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便常规+潜血检查、心电图等检查。根据患者入组次序分发每个中心已经完成设盲的药物,记录患者治疗第1、3、5、7、14天的胃动力恢复时间、胃瘫症状评分、胃引流及呕吐量,记录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完成后进行出组检查(与入组时检查项目相同)后出组,同时按照患者愿望无偿领取2周的“胃瘫外敷方”真药继续治疗。所有病例数据录入后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锁定数据,在课题负责人和循证医学中心、第三方岐黄研究中心监察人员三方在场下揭盲,完成数据统计分析。最后明确“胃瘫外敷方”治疗肿瘤术后PGS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1.课题从启动、实施、完成到最后揭盲,均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完成,符合课题预期的质量控制标准。整个课题所开展并全部完成的质控项目有:伦理申报、上会讨论及审批、循证医学中心根据盲法要求设盲、药物统一购买、全程质量控制、制剂室根据研究项目书编写药品制备流程、在国际网站上进行临床试验登记注册、对内四个中心所有研究者进行培训、对外多渠道进行患者招募、第三方监察单位进行每月质量监察并出具报告、病例数达标后进行循证医学数据管理、两次标准化揭盲。细致规范的质控过程保证了该课题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2.本课题按要求招募120例肿瘤术后PGS患者入组,历时24个月,其中2例因不良反应事件提前终止试验,1例违背试验方案退出试验,12例受试者自动退出,共计105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疗程为14天。基线分析示试验药组和安慰剂组在患者年龄、药物过敏史、术后留置鼻胃管、中药治疗史、术后胃瘫分级、胃瘫症状分级、肿瘤类型、肿瘤转移部位、手术名称、手术切口类型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人口学特征方面具有可比性。入组检查包括两组病人在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离子水平和心电图等方面,疗效基线分析方面包括入组时是否留置鼻胃管与入组胃瘫症状评分,以上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两组PGS患者在入组基线上具有可比性,符合随机设计。3.根据课题设定的临床有效标准,FAS集中60例试验组患者中41例为临床有效,有效率为68.33%;60例安慰剂组患者中25例临床有效,有效率为41.67%,FAS集中两组病人在有效率上有统计学差异,试验药组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P=0.003)。PPS集为全部与试验方案相符、依从性好、试验期内未服禁止药、顺利完成研究方案规定的随访过程、同时完成CRF表规定填写内容的病例,试验药组为45例,安慰机组为43例,其中试验药组有效35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7.78%;安慰机组有效19例,无效24例,有效率为44.19%,PPS集中两组病人在有效率上有统计学差异,试验药组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P=0.001)。扣除中心效应后分析发现“胃瘫外敷方”治疗PGS的临床疗效与安慰剂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2)。4.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两组治疗有效时间、鼻胃管引流量变化、胃瘫主要症状前后变化程度、胃瘫症状评分变化,研究发现①治疗有效时间使用生存分析比较两组差异。FAS集(P=0.017)和PPS集(P=0.006)中两组病人在治疗有效所需时间上均有统计学差异,试验药组治疗有效所需时间小于安慰剂组。②鼻胃管引流量变化在治疗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的组间差异,FAS集和PPS集中两组病人在胃管引流量上无统计学差异。③胃瘫主要症状前后变化程度方面,FAS集和PPS集中两组病人在胃瘫主要症状(不能正常量的进餐、餐后极度饱胀感)前后变化上有统计学差异,其余症状无统计学差异。④胃瘫症状评分变化方面,FAS集和PPS集中不同时间的胃瘫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在胃瘫症状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5.试验药组发现3例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在53例试验药患者(不含脱落的7例)中发生率为5.66%;安慰剂组未发现不良反应中止治疗的患者。试验药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44)。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和心电图等检查出现异常值的发生率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结论]1.在试验研究前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完成本次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课题设计严密、实施过程严谨,第三方监管严格,为循证医学提供高级别证据,结论真实可靠。2.主要结局指标分析发现,寒热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外敷能够提高消化系统肿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胃瘫外敷方与安慰剂治疗PGS的临床有效率有显着差别,胃瘫外敷方疗效确切。3.次要结局指标分析发现,胃瘫外敷方治疗有效所需时间小于安慰剂,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治疗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的鼻胃管引流量变化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胃瘫主要症状(不能正常量的进餐、餐后极度饱胀感)改善方面有统计学差异,胃瘫外敷方优于安慰剂,而在“恶心、干呕、呕吐、胃部胀满、没有食欲、腹部胀大、胃或腹部明显增大”这7个症状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不同时间的胃瘫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病人在胃瘫症状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在治疗后的鼻胃管引流量变化方面、治疗后“恶心、干呕、呕吐、胃部胀满、没有食欲、腹部胀大、胃或腹部明显增大”7个症状控制方面以及治疗后的胃瘫症状评分改善方面,不能认为胃瘫外敷方优于安慰剂。4.中药外敷治疗方式可以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使用“胃瘫外敷方”治疗PGS患者时皮肤过敏反应(1例中度干性脱皮水疱瘙痒,1例轻度皮肤瘙痒)发生率为5.66%,与安慰剂组比较未发现显着性差异(P=0.244)。与安慰剂相比,未发现“胃瘫外敷方”治疗PGS患者时增加患者血常规、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离子)、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心电图、胃镜、肠镜、消化道造影、腹部立位片、CT检查等指标的恶化风险。5.本研究证实“胃瘫外敷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PGS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安慰剂,治疗有效所需时间小于安慰剂,“胃瘫外敷方”可以让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属“寒证”的PGS病人获益。

曾子芸[4](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祝玉卿[5](2012)在《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发展方向之一,而做为外科微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腹腔镜技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微创、疼痛反应轻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学。然而该项技术在兽医领域发展缓慢,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在小动物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则少之又少,目前国内尚无该项技术应用于猫的基础研究或临床应用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猫的最佳二氧化碳气腹压的选择试验;利用试验确定的最佳气腹压充气腹,完成猫腹腔的探查;并在最佳气腹压条件下完成了膀胱切开缝合术、输尿管切断吻合术和肾脏肾盂切开缝合术,同时与相应的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对比研究,以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缺点。本实验选用本地杂种成年猫50只,雌雄各半,平均体重3kg。在同一条件下饲养一个月,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健康即开始试验,整个实验过程中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在呼吸麻醉下进行,于麻醉前15min,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04mg/kg体重;静脉注射丙泊酚1mL/kg体重,诱导麻醉;用3.0号气管插管在喉镜辅助下进行插管,插管固定完毕后即刻吸入1.3MAC异氟烷,维持麻醉,同时设定呼吸麻醉机的吸呼比为1:2,潮气量为15~20ml/kg体重,呼吸次数为15~20次/分钟。将试验猫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A组为麻醉组,即非气腹对照组,B组气腹压为4mmHg,C组气腹压为6mmHg,D组气腹压为8mmHg,E组气腹压为10mmHg。并设定在麻醉后-气腹前(T0)、气腹10min(T1)、20min (T2)、30min (T3)、45min (T4)、60min (T5)、90min (T6)、放气10min(T7)、放气30min (T8),相对应麻醉对照组在麻醉0min(T0)、10min (T1)、20min (T2)、30min (T3)、45min (T4)、60min (T5)、90min (T6)、100min (T7)、120min (T8),以上9个时间点检测这四种气腹压值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体温监测、呼吸功能监测、循环功能监测、心电监测、脑电监测等。同时观察并拍摄不同气腹压下,腹腔的膨隆状态和腹腔脏器的暴露程度等。将试验猫随机分成七组,每组6只,利用试验确定的较理想气腹压值充气腹,完成猫的腹腔镜腹部探查术、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腹腔镜辅助输尿管断端吻合术、腹腔镜肾脏与肾盂切开缝合术和开放性膀胱切开缝合术、输尿管断端吻合术、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并对腹腔镜和开放性手术进行术前(TO)、术后即刻(T1)、术后1d (T2)、2d (T3)、3d (T4)、4d (T5)、5d (T6)、7d (T7)八个时间点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和氧化应激指标、呼吸和循环功能、肝脏和肾脏功能等的监测,以及对精神状态、饮食欲、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等的评价。监测指标中,呼吸循环功能主要测定实验动物的体温、呼吸、脉搏和心律等;血常规和血液生化主要测定白细胞数和肝、肾功能;创伤应激主要检测皮质醇(CORT)和儿茶酚胺(CA);氧化应激主要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光甘肽(GSH);免疫指标主要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疼痛主要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以及SDS评分和VAS评分。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果:1.不同C02气腹压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在气腹过程中,随着气腹压增大、气腹维持时间的延长,各监测指标发生相应的变化。气腹压力维持在6mmHg已能满足猫的部分腹腔镜泌尿系统手术的需要,而且对体温、呼吸、循环、血气、心电和脑电等各参数虽然有变化,但仍在机体代偿的范围之内,是安全的。而高气腹压对机体的影响明显高于低气腹压,应尽量避免选择10mmHg和10mmHg以上的高气腹压。2.腹腔镜技术在猫腹腔探查术中的应用在最佳气腹压下行猫的腹腔镜探查术,具有创伤相对小,视野开阔,层次清晰,且具有放大效应,可直接观察腹腔脏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甚至包括病变情况,确诊率高,减少了探查的盲目性,更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及切口部位选择,因此极具临床诊疗价值。3.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在最佳气腹压下成功的完成了18例猫的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吻合术、腹腔镜肾脏肾盂切开缝合术和相应的18例开放性手术,术后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并且各项监测指标检测结果证明了腹腔镜手术组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性术式,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本试验首次在国内进行了猫的腹腔镜手术的系统研究。确定了猫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值,并把该试验结果运用到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同时进行了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的比较,探讨了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外科临床中的实用性与可行性,验证了腹腔镜外科的微创特点,为该技术在国内兽医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郭景阳[6](2011)在《后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压力及CO2气体吸收对机体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凝血、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客观评价经腹膜后途径手术的优越性,为临床上选择此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检测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各种指标的变化,进一步评价经腹膜后途径手术的安全性及存在的风险,为临床上能够及时发现各种异常,帮助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7月份到2010年11月份住院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其中内分泌指标检测组选用38例,及本组病例除外肾上腺疾病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术中应用CO2气腹机持续高流量灌注CO2气体以维持操作空间,气腹压维持在14mmHg,手术时间为60-240分钟,平均150分钟,分别于手术前(T1),手术完毕时(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2天(T4),术后第3天(T5),分别记录患者:1.尿量;2.肾功能如:血肌酐、尿素氮、尿量、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3.肝功,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4.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没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等;5.血流动力学,如:血压、心率;6.内分泌,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皮质醇等;6.血气分析,如:PH值、HCO3-。所有数据均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应用LSD 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时间段的心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不同时间段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时间段尿量变化T4、T5少于T1、T2,有显着性差异(P<0.05);血肌酐及尿素氮不同时间段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肾切除组手术前后血肌酐及尿素氮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二氧化碳结合力T2较T1变化明显,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二天逐渐恢复正常,T5与T1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总胆红素T3、T4明显高于T1,有显着性差异(P<0.05);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术前与术后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手术前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分析,如:PH值、HCO3-等T2、T3较T1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术后第2天逐渐恢复正常;内分泌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变化T4较T1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皮质醇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侧卧位腰部抬高体位下的腹膜后CO2气腹对机体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对于实施肾切除患者亦无较大影响,实施同种手术时,宜选择经腹膜后途径;2.后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凝血机制影响显着,术后需应用气压治疗并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相应的肺栓塞、脑栓塞并发症;3.CO2气体吸收可导致PH降低、HCO3-等的变化,与术后尿量减少造成的代谢产物体内淤积可能互为因果,进一步加重术后患者酸中毒,因此,术后应常规补液至少3000ml以上,防止尿量的明显减少,并适当应用抗氧化及减少自由基损害的药物;4.CO2CP是一定温度及压力下血浆中HCO3-与CO2结合的多少,其水平反映体内CO2的量,此研究表明,术后患者血CO2C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因CO2的调节主要靠肺进行,因此实施腹腔镜手术前患者均需做肺功能检查,对于异常患者应给予积极的纠正,待肺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后再行手术,如肺功能受损严重、无法改善者则宜选择开放手术较为安全;5.后腹腔镜手术对皮质醇变化影响较小说明后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刺激及干扰较小,没有引起明显的应激激素的释放,但术中对肾动静脉刺激造成肾素的释放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激活可参与尿量减少的机制中,因此围手术期应用小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抗因神经-内分泌异常导致的一过性RAAS系统激活,可有一定的益处。

修俊青[7](2010)在《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或转移性大肠癌肠梗阻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或转移性大肠癌肠梗阻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临床多见病,尤以老年人为着。目前临床上治疗肠梗阻首选手术,但手术对患者创伤性大,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因此选择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难点。中医药对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结合导师多年临床经验,针对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而保守治疗的原发或转移性大肠癌肠梗阻患者行中药灌肠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对辨证论治与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原发或转移性大肠癌肠梗阻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研究,对此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以探索原发或转移性大肠癌肠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法,丰富临床治疗手段,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导师的学术思想、用药特点进行初步的总结。方法:参考2007版《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颁布、吴阶平主编《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和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7版)、“中药新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摘自《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记分法并结合导师及课题组多年临床经验拟定诊断标准、恶性肠梗阻分类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和症状评定标准。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观察符合标准的55例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一、二、三、七、十四天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腹部X线或CT或B超检查结果。对所观察的全部资料以SAS8.2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统计学意义。结果:完全缓解:21例(38.18%);好转:31例(56.36%);总显效率:94.55%。无效:3例(5.45%).用药后患者排气排便最短时间为3h,最长时间为64h。本组病例中完全性肠梗阻完全缓解0例,好转1例(占33.33%),无效2例(占66.67%),有效率33.33%;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占38.46%),好转31例(占59.62%),无效1例(占1.92%),总有效率98.07%。治疗后第7天与第14天比较,有效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中药灌肠操作方便、无创伤性、无毒副作用、费用低,患者耐受度好,适应人群广,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身体虚弱、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最适宜。此方法对由肿瘤浸润或压迫所致的肠梗阻及粘连引起的肠梗阻的疗效尤为突出。中药灌肠改变了中药给药途径,使药物直达病所,不仅能解除肠道局部梗阻,而且药物通过肠黏膜吸收,还可以达到调理全身的作用。在临床用药中加用抗肿瘤中药还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疗效。总之,辨证论治与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原发或转移性大肠癌肠梗阻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综合疗效好,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点和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治疗”方法。

石焦[8](2009)在《犬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对施术动物损伤小、术中腹腔脏器结构显露充分、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痛苦小、组织粘连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到动物临床疾病诊疗、畜牧生产及胚胎移植等领域。肝部分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肝脓肿、肝棘球蚴、肝脏周边动静脉瘘、良性肿瘤(肝腺瘤、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部分恶性肿瘤或外伤等。在医学领域中,已经有许多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试验研究及临床报道,包括各种切肝方法、断肝器械、术中止血方法及并发症探讨等。然而,由于肝脏解剖及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和技术器械的局限性,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仍被认为是危险的高技术手术,比传统的开腹肝部分切除手术更具有危险性。在动物上,尤其是犬的肝部分切除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开腹手术,并且相关的报道较少,而犬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实验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选用8条健康杂种犬,通过建立气腹、进入套管和器械、游离肝脏、肝实质的离断、肝断面处理、冲洗腹腔、标本回收及闭合腹腔等步骤来进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在手术期间,监测体温、呼吸频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气,并于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前、术中1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及术后10min各个时间点记录数据。在麻醉前、术后4小时及术后第1、2、3、4、5天清晨喂食前抽取前肢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在麻醉前、术后4小时及术后第1、3、5、7、9、11、13、15天清晨喂食前抽取前肢静脉血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及总蛋白。在麻醉前、术后4小时及术后第1、3、5、7天清晨喂食前抽取前肢静脉血检测尿素氮、尿酸及肌酐。术后1个月,利用腹腔镜探查腹腔内的粘连情况及肝脏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进行尸体剖检,观察腹腔内的粘连情况及肝脏愈合情况。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地完成了8条犬的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切除肝叶重量38.5±18.3g(范围30~64g),手术时间100~140min,手术切口总长度4~5cm,术中没有明显的大出血。术后1个月内,也没有出血和胆漏并发症。气腹后,开始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体温则持续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逐渐升高,于术中10min升到高峰;pH逐渐降低,于术中10min降到最低;而动脉血氧分压变化不大。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于术后第1天升到高峰;尿酸、尿素氮和肌酐于术后4小时即达到高峰;白蛋白和总蛋白略微有所下降,于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而γ-谷氨酰基转移酶术后则变化不大。通过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本实验通过使用四个套管入口、双极电凝钳切肝及肝断面处理,成功地完成犬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从而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2.通过手术期间对犬的可视粘膜、眼睑反射等临床体征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呼吸循环系统进行监测,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犬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3.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六项肝功能指标及尿素氮、肌酐等三项肾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得出,犬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仅仅短期内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但是肝、肾功能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很快就可恢复。

范大光,陈智,吕梦月[9](2004)在《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腹部外科患者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检测 1 0 0例腹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 ,于术前和术后第 1天、3天、5天、7天抽动脉血检测血气。若术后 7d各项指标仍明显异常 ,则继续检测术后第 9天、1 3天、1 5天血气。测血气同时 ,还采静脉血测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及尿素氮。结果 :术前低血氧者2 7例 ,均与原发病无关 ,主要发生在高龄患者中 ;代谢性酸中毒 1 9例 ,代谢性碱中毒 1 3例。手术后低血氧 2 7例 ,在 3d~ 7d后恢复至正常。而术后氧分压降低者多发生在上腹部手术患者 ,且多在 5 0岁以上患者。术后酸碱始终正常者仅 1 2例 ,均为年龄在 4 5岁以下手术创伤较小的患者。而胃癌根治、直肠癌根治、肝叶切除等大手术者均有不同程度酸碱失衡。术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占 34%,多在 7d后恢复 ,发生呼吸性碱中毒者占 39.6 %,多数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有关。发生代谢性碱中毒者占 2 6 .8%,其常见原因为术后胃肠减压时间长 ,胃液、十二指肠液大量丢失有关。结论 :对施行腹上区手术的患者 ,最好在术前及术后检测血气和电解质 ,密切注意肺通气功能的改善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陈智,吕梦月[10](2003)在《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腹部外科病人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检测 10 0例腹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 ,于术前和术后第 1、3、5、7天抽动脉血检测血气。若术后 7d各项指标仍明显异常 ,则继续检测术后第 9、13、15天血气。测血气同时 ,还采静脉血测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及尿素氮。结果 术前低血氧者 2 7例 ,均与原发病无关 ,主要发生在高龄患者中 ;代谢性酸中毒 19例 ,代谢性碱中毒 13例。手术后低血氧 2 7例 ,在 3~ 7d后恢复至正常。而术后氧分压降低者多发生在上腹部手术患者 ,且多为 5 0岁以上患者。术后酸碱始终正常者仅 12例 ,均为年龄在 4 5岁以下 ,手术创伤较小患者。而胃癌根治、直肠癌根治、肝叶切除等大手术者均有不同程度酸碱失衡。术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占 34% ,多在 1周后恢复 ,术后发生呼吸性碱中毒者占 39.6 % ,多数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有关。术后发生代谢性碱中毒者占 2 6 .8% ,其常见原因为术后胃肠减压时间长 ,与胃液、十二指肠液大量丢失有关。结论 对老年拟拖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 ,最好在术前及术后检测血气和电解质 ,密切注意肺通气功能的改善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终止复苏标准
        2.1.4 剔除标准
    2.2 实验方法
        2.2.1 入院基本抢救措施
        2.2.2 随机化分组
        2.2.3 自动心肺复苏仪器胸外按压CPR标准
    2.3 复苏结果判定
    2.4 观测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基本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3.3 治疗转归结果比较
    3.4 技术路线图
4. 讨论
    4.1 心脏骤停的发生现状及传统复苏的不足
    4.2 腹部提压式复苏法的提出和临床应用
    4.3 胸腹联合复苏更具优势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般情况
致谢
综述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现代医学对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认识
        1、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流行病学研究
        2、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4、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鉴别诊断
        5、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
        6、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西医治疗进展
        7、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祖国医学对肠梗阻的认识
        1、祖国医学对恶性肿瘤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肠梗阻的认识
        3、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辨证分析与治则
        4、中医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进展
        5、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与内容
    临床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
        2、统计结果
    小结
    讨论
        1、研究结果分析
        2、病因病机及辨证分析
        3、“温阳行气通腑方”的用药分析
        4、中医外治法的选择
结语
    结论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胃瘫外敷方”穴位贴敷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寒证)的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检查与诊断
        4. 治疗
        5. 文献阅读体会
    (二)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传统医学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概况
        3. 文献阅读体会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试验
    (一) 前言
    (二)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 试验药物的制备
        3. 研究方法
        4. 结局指标
        5. 研究程序
        6. 统计分析
        7. 研究的伦理问题
        8. 研究路线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 课题实施的质量控制
        1. 课题启动阶段
        2. 课题实施阶段
    (二) 入组病人基线分析
        1. 病例入组及揭盲情况
        2. 入组病人的中西医诊断、分级及治疗史(FAS集)
        3. 疗效指标基线分析
        4. 脱落患者入组情况描述
        5. 小结
    (三) 主要结局指标分析(临床有效率)
        1. 临床有效率总体分析
        2. 中心效应评价分析
        3. 符合方案数据分析集分析
    (四) 次要结局指标分析
        1. 治疗有效时间
        2. 鼻胃管引流量变化
        3. 胃瘫主要症状前后变化程度
        4. 胃瘫症状评分变化
    (五) 安全性评价
        1. 因不良反应患者情况分析
        2. 检查结果分析
        3 安全性评价小结
讨论
    (一) 科学假说的提出
        1. 现代医学治疗PGS疗效有限
        2. 中医治疗PGS的国内报道疗效显着
        3. 循证医学时代,期待高质量的RCT研究推广中医药
    (二) 为什么使用“胃瘫外敷方”穴位贴敷治疗PGS?
        1. 中医对术后胃瘫的认识
        2. 精准辨证施治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
        3. 为什么选用“穴位贴敷”的中医外治法
        4. 为什么选用“温阳散寒、行气化瘀”为本病的治法
        5. “胃瘫外敷方”的选方用药依据
    (三)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1. 主要结局指标分析
        2. 次要结局指标分析
        3. “胃瘫外敷方”安全性评价分析
    (四) 对本研究的思考
        1. “胃瘫外敷方安慰剂”改善胃瘫症状的“安慰剂效应”分析
        2. 本研究采用中医循证医学研究方法有什么启示?
        3. 中医药治疗术后并发症可以成为未来快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中药外敷的机理阐释
    (五) 小结
        1. 创新点
        2. 存在问题与不足
    (六) 本课题未来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各分中心研究合同(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例)
    附件2. 研究中心伦理批文(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例)
    附件3. 本研究的国际注册信息(来自ISRCTN官方网站)
    附件4. 研究者工作手册
    附件5: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患者指导于册
    附件6.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件7. 药品编盲操作程序及编盲记录
    附件8. 药物外敷操作规范培训视频
    附件9. 病例报告表(CRF)
    附件10. 岐黄监察课题进展报告(第17次)(本研究为课题3-1)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2.1.1 攻逐瘀血法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2.1.1.2 抵当汤证
        2.1.1.3 抵当丸证
        2.1.2 泻热逐水法
        2.1.2.1 大陷胸丸证
        2.1.2.2 大陷胸汤证
        2.1.3 三物白散证
        2.1.4 十枣汤证
        2.1.5 苦寒泻下法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2.1.5.2 小承气汤证
        2.1.5.3 大承气汤证
        2.1.6 麻子仁丸证
        2.1.7 蜜煎导证
        2.1.8 变治法
        2.1.8.1 大柴胡汤证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2.1.9 急下存阴法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2.2.1 攻下泻热法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2.2.1.4 谷疸证证治
        2.2.1.5 酒疸证证治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2.2.2 攻下行气法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2.2.3 峻下去积法
        2.2.4 攻下逐饮法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2.2.4.2 悬饮证证治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2.2.5 攻下逐瘀法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2.2.7 缓下润燥法
        2.2.8 温里攻下法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1.1 原文
        1.2 主证
        1.3 药物组成
        1.4 煎服法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1.5.2 蒸蒸发热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2 小承气汤论述
        2.1 条文
        2.2 主证
        2.3 药物组成
        2.4 煎服法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2.5.1 脉滑而疾
        2.5.2 腹大满不通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3 大承气汤论述
        3.1 原文
        3.2 主证
        3.3 药物组成
        3.4 煎服法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3.5.1.1.3 不能食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3.5.2.2 发热汗多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4 三承气汤总结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1 新加黄龙汤证
        2 宣白承气汤证
        3 导赤承气汤证
        4 牛黄承气汤证
        5 增液承气汤证
        6 护胃承气汤证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8 桃仁承气汤证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前言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4 结论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概述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3 Meta分析
        1.4 文献综述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2.1 系统评价方法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3 Meta分析概述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3.2 Meta分析的目的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4.1 确立研究课题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4.2.1 文献检索方法
        4.2.1.1 检索词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4.2.1.3 检索范围
        4.2.2 文献检索步骤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4.3.4 结果测量指标
        4.3.5 重复发表文献
        4.3.6 信息完整性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4.4.1 随机对照研究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4.4.2 观察性研究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6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4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篇
致谢
个人简介

(5)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1.1.1 泌尿外科腹腔镜相关技术的发展
        1.1.2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入路的发展
        1.1.3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1.2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并发症及处理与预防
        1.2.1 经腹腔途径并发症
        1.2.2 经腹膜后途径并发症
    1.3 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1.3.1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动物的基础研究
        1.3.2 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3.3 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器材
        2.1.3 试验用药品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麻醉
        2.2.3 生物反射的监测
        2.2.4 最佳气腹压的确定
        2.2.5 腹腔镜腹腔探查术
        2.2.6 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
        2.2.7 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吻合术
        2.2.8 腹腔镜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
        2.2.9 开放性膀胱切开缝合术
        2.2.10 开放性输尿管吻合术
        2.2.11 开放性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
        2.2.12 麻醉苏醒
        2.2.13 术中监测
        2.2.14 术后护理
        2.2.15 术后监测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
        3.1.1 不同气腹压对体温的影响
        3.1.2 不同气腹压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1.3 不同气腹压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1.4 不同气腹压对心电的影响
        3.1.5 不同气腹压对脑电的影响
        3.1.6 不同气腹压时腹腔视野显露情况
    3.2 腹腔探查情况
        3.2.1 仰卧位腹腔镜探查结果
        3.2.2 右侧卧位腹腔镜探查结果
        3.2.3 左侧卧位腹腔镜探查结果
        3.2.4 腹腔探查术后
    3.3 腹腔镜与开腹膀胱切开与缝合术对比试验结果
        3.3.1 手术时间的比较
        3.3.2 切口长度的比较
        3.3.3 监测指标的比较
        3.3.4 伤口愈合和二次探查比较
    3.4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输尿管吻合术对比试验结果
        3.4.1 手术时间的比较
        3.4.2 切口长度的比较
        3.4.3 监测指标的比较
        3.4.4 伤口愈合和二次探查比较
    3.5 腹腔镜与开腹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对比试验结果
        3.5.1 手术时间的比较
        3.5.2 切口长度的比较
        3.5.3 监测指标的比较
        3.5.4 伤口愈合和活检比较
4 讨论
    4.1 不同气腹压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
        4.1.1 二氧化碳气腹对体温的影响
        4.1.2 二氧化碳气腹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1.3 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1.4 二氧化碳气腹对心电的影响
        4.1.5 二氧化碳气腹对脑电的影响
    4.2 腹腔探查
    4.3 腹腔镜与开腹膀胱切开与缝合术对比研究
    4.4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输尿管吻合术对比研究
    4.5 腹腔镜与开腹膀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对比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后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后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手术设备和检测仪器
        1.2.3 手术方法
        1.2.4 监测指标及方法
        1.2.5 统计学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2章 后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对患者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手术设备和检测仪器
        2.2.3 手术方法
        2.2.4 监测指标及方法
        2.2.5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肾功能
        2.3.2 血气分析
        2.3.3 肝功能
    2.4 讨论
        2.4.1 腹膜后途径后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2.4.2 腹膜后途径后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对患者血气分析的影响
        2.4.3 腹膜后途径后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第3章 后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对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
    3.1 前言
    3.2 资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手术设备和检测仪器
        3.2.3 手术方法
        3.2.4 监测指标及方法
        3.2.5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4.1 有关机体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简介
        3.4.2 腹膜后CO_2气腹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第4章 后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对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资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手术设备和检测仪器
        4.2.3 手术方法
        4.2.4 监测指标及方法
        4.2.5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或转移性大肠癌肠梗阻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恶性肠梗阻的西医治疗进展
    中医学对恶性肠梗阻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前言
    临床观察及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8)犬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概况
    1.2 腹腔镜技术在大动物中的应用
        1.2.1 牛腹腔镜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马腹腔镜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中的应用
        1.3.1 活组织检查
        1.3.2 卵巢子宫切除术
        1.3.3 隐睾切除术
        1.3.4 胃固定术
        1.3.5 其他手术
    1.4 腹腔镜技术在其他动物中的应用
    1.5 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器材
        2.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 方法
        2.2.1 实验前准备
        2.2.2 麻醉与保定
        2.2.3 手术监测
        2.2.4 血气监测
        2.2.5 手术过程
        2.2.6 术后护理
        2.2.7 血液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8 应激指标的检测
        2.2.9 肝、肾功能检测
        2.2.10 术后探查和尸体剖检
        2.2.1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手术结果
    3.2 手术监测结果
        3.2.1 临床体征的监测结果
        3.2.2 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3.2.3 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3.2.4 体温的监测结果
    3.3 血气监测结果
    3.4 手术对应激反应影响的检测结果
        3.4.1 白细胞计数
        3.4.2 中性粒细胞比率
    3.5 手术对肝、肾功能影响的检测结果
        3.5.1 手术对肝功能影响的检测结果
        3.5.2 手术对肾功能影响的检测结果
    3.6 术后探查和尸体剖检结果
4 讨论
    4.1 手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2 手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3 手术对血气的影响
    4.4 手术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4.5 手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4.5.1 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4.5.2 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4.6 犬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分析与探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前
    2.2 手术后
        2.2.1 低血氧
        2.2.2 酸碱平衡
3 讨论

四、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腹部提压联合胸外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崔敏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2]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 王毛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3]“胃瘫外敷方”穴位贴敷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寒证)的临床试验[D]. 沈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5]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D]. 祝玉卿.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2)
  • [6]后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D]. 郭景阳. 河北大学, 2011(05)
  • [7]中药灌肠治疗原发或转移性大肠癌肠梗阻临床研究[D]. 修俊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8]犬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实验研究[D]. 石焦.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3)
  • [9]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J]. 范大光,陈智,吕梦月. 临床医药实践, 2004(10)
  • [10]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和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J]. 陈智,吕梦月.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S1)

标签:;  ;  ;  ;  ;  

腹部手术前后血气及酸碱平衡变化分析(附10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