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一、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论文文献综述)

赵宏丽[1](2021)在《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对心脏骤停的长期疗效:一项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现有的研究尚未证明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或良好的神经系统预后,但一些研究表明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的自发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及住院存活率高于安慰剂。然而相较于这些短期的预后,我们更关注的是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未来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骤停患者长期的预后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以评估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的疗效。方法:我们检索了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维普、万方、CBM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到2020年1月21日期间的所有研究,并手动检索灰色文献、实验注册平台及药物批准机构网站对电子数据库进行补充。运用stata软件及Win BUGS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心脏骤停患者存活到出院,次要结局指标为良好的神经系统预后。结果:初步筛查得到9041篇文献,最终纳入了8项研究,包括3项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及5项观察性研究。在存活到出院方面,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SUCRA)显示利多卡因排名第一(SUCRA 84.64%),胺碘酮排名第二(SUCRA 61.64%),安慰剂排名第三(SUCRA 48.19%),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排名第四(SUCRA 5.53%)。但在两两比较中,利多卡因相较于胺碘酮(OR 1.08,95%CI 0.92-1.26),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OR 2.38,95%CI 0.97-5.80)和安慰剂(OR 1.17,95%CI 0.94-1.46)无统计学差异。由于目前没有文献研究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在神经系统预后方面的疗效,因此SUCRA只对其余三种治疗措施进行了排名。其中胺碘酮排名第一(SUCRA76.66%),利多卡因排名第二(SUCRA 46.70%),安慰剂排名第三(SUCRA 26.64%)。而在两两比较中,胺碘酮相较于利多卡因(OR 1.08,95%CI 0.87-1.36)和安慰剂(OR1.15,95%CI 0.93-1.43)无明显差异。结论:利多卡因在存活到出院方面的效果最好,而胺碘酮则与更有利的神经系统预后相关。试验注册:本研究在PROSPERO注册,编号为CRD42020171049。

赵翠,朱俊,刘明名,冯广迅,秦俭,赵文献,徐峰,陈良,赵敏,郭峰,张春阳,李琦,艾芬,付晓幸,周文秀,刘芳,吕希俊,梁岩[2](2021)在《不同级别医院医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各级医院医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存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较多的科室(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中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纳入全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8家医院,包括4家三级综合医院、3家二级综合医院、1家心血管专科医院。结果:8家医院共收集问卷305份。表示对胺碘酮熟悉的医生比例在各级医院均最高,三级综合医院为94.8%,心血管专科医院为100%,二级综合医院为97.0%。与心血管专科医院相比,三级综合医院可独立应用胺碘酮的医师比例偏低(95.7%vs. 74.6%,P<0.05),而需上级医师指导应用的比例高(4.3%vs. 21.8%,P<0.05);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心房颤动处理中考虑抗凝治疗策略的医师比例(分别为66.8%和69.7%)均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95.7%,P均<0.05);药物治疗无效但血流动力学尚稳定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基本能接受电复律治疗的比例在各级医院均未超过50.0%。各级医院均有50.0%以上的医师认为不能完全规范处理急诊心律失常,70.0%以上的医师认为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学习培训班、科室普及相关指南、医师多读指南可改进处理心律失常水平。结论:各级医院医师目前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规范化急诊处理上尚存在不足,可考虑通过相关措施改进。

赵翠[3](2021)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现况调查目的:评估目前我国各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选取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9家,每个城市包含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另含心血管专科阜外医院,每家医院连续入选因快速型心律失常就诊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指标及心律失常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手段)情况。结果:共入选快速型心律失常628例,包括房颤/房扑399例(63.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6例(23.2%),室速50例(8.0%),房速16例(2.5%),不适当窦速12例(1.9%),宽QRS心动过速5例(0.8%),房颤/房扑为各级别医院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心血管专科医院中室速比例明显高于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16.8%vs.7.1%,16.8%vs.3.3%,P值均<0.05)。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应用情况:在伴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的患者中,各级别医院房颤/房扑、室速及房速急诊处理中AADs的应用均以胺碘酮最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各级别医院应用最多的为普罗帕酮、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NDHP-CCB)、胺碘酮;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中应用最多的为西地兰。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的患者中,房颤/房扑、室速、房速中AADs占比最高的均为胺碘酮,其中房颤/房扑急诊处理时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胺碘酮应用比例明显高于心血管专科医院(69.2%vs.23.8%,70.0%vs.23.8%,P值均<0.0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NDHP-CCB、普罗帕酮应用最多,胺碘酮在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也占一定比例。非药物治疗手段:迷走神经刺激和食管心房调搏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应用最多。电复律应用最多的为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各级别医院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基本与指南相符,但同样存在不规范用药情况。心律失常的规范化处理任务仍艰巨。第二部分: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况调查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选取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9家,每个城市包含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另含心血管专科阜外医院,每家医院连续入选因房颤/房扑就诊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指标,及进行抗凝治疗现况相关问题。结果:本研究共入选399例房颤/房扑患者,房颤/房扑患者中完成抗凝问卷371例,其中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中重度狭窄或机械瓣置换)31人,非瓣膜性房颤/房扑(包含其他瓣膜病变及非瓣膜病变)患者340例。完成抗凝调查问卷的非瓣膜房颤/房扑中,266例(78.2%)患者医生认为其有抗凝指证,已应用抗凝200例(75.2%),其中146例应用非口服抗凝(145例为低分子肝素,1例其他);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药65例(24.4%),各级别医院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占比均偏低,且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均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22.2%vs.41.3%,17.9%vs.41.3%,P值均<0.05),华法林为各级别医院中应用最多的口服抗凝药物。在尚未启动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201例(75.6%)患者中继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未启动长期口服抗凝的主要理由包括:急诊医生建议门诊/心内科评估抗凝问题(心血管专科医院38.5%,三级医院52.7%,二级医院48.1%);患者不愿接受抗凝治疗(心血管专科医院46.2%,三级医院30.9%,二级医院30.8%);患者选择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血管专科医院19.2%,三级医院14.5%,二级医院44.2%),其中患者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比例二级医院明显高于三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各医院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计算完成抗凝问卷的340例非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2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有227例,应用抗凝者148例(65.2%),其中非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109例(48.0%),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者50例(22.0%),各级别医院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HA2DS2-VASc=1的男性或=2分的女性患者65例中,应用抗凝治疗者36例(55.4%),其中非口服抗凝药物者31例(47.7%),各级别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11例(16.9%),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明显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66.7%vs.2.6%,66.7%vs.13.3%,P值均<0.05)。在 CHA2DS2-VASc=0分的男性或=1的女性患者48例中,应用抗凝者21例(43.8%),心血管专科(88.9%)及二级综合医院(85.7%)比例明显高于三级综合医院(21.9%),P值均<0.05;应用非口服抗凝治疗者18例(37.5%),心血管专科医院(66.7%)及二级综合医院(85.7%)明显高于三级综合医院(18.8%),P值均<0.05;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治疗者4例(8.3%),各级别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各级别医院非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比例仍低,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更为显着。房颤/房扑栓塞预防的规范化治疗任务仍艰巨。第三部分: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医师调查目的:调查各级别医院医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存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较多的科室(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中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纳入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8家,每个城市包括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除外济南),另含1家心血管专科医院(阜外医院)。结果:8家医院共收集医师问卷305份。表示对胺碘酮熟悉的医生比例在各级别医院均最高,在三级综合医院为94.8%,心血管专科医院为100%,二级综合医院为97%。与心血管专科医院相比,三级综合医院可独立应用胺碘酮的医师比例偏低(74.6%vs.95.7%,P<0.05),而需上级医师指导应用的比例高(4.3%vs.21.8%,P<0.05);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心房颤动处理中考虑抗凝治疗策略的医师比例(分别为66.8%和69.7%)均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95.7%,P值均<0.05);药物治疗无效但血流动力学尚稳定情况下,基本能接受电复律治疗的比例在各级医院均未超过50%。各级医院均有50%以上医师认为不能完全规范处理急诊心律失常,70%以上医师认为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学习培训班、科室普及相关指南、医师多读指南可改进处理心律失常水平。结论:各级医院医师目前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规范化急诊处理上尚存在不足,可考虑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改进。

毕可莹[4](2021)在《胺碘酮应用对患者生存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胺碘酮广泛应用于多种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尽管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心力衰竭治疗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进展,在特定情况下,当前指南仍推荐胺碘酮为一线治疗药物。然而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胺碘酮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常伴有其他器官的毒性损伤,可能累及甲状腺、肺、肝脏等多个器官,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胺碘酮综合了抗β-肾上腺素能效应及钠、钾、钙通道阻滞效应,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点复杂,急性期给药和慢性期给药间发挥的药理机制不同,胺碘酮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及发生率也不同。急性期主要以低血压、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为主,慢性期主要以肝、肺及甲状腺等器官累积毒性损伤为主。最近一项对930人随访12年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胺碘酮的治疗时长是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1;p=0.016)。然而不同治疗时长的胺碘酮应用对患者总体生存预后的影响如何,目前尚无明确研究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不同治疗时长的胺碘酮应用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整体评估胺碘酮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检索2020年10月1日前发表的应用胺碘酮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病例数在200人以上的全部安慰剂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确定最终纳入文献,按照胺碘酮治疗时长不同将纳入研究分为三组,不同胺碘酮治疗时长组选取不同的合并效应量评估生存结局:短期胺碘酮治疗组(<24h)采用入院存活率、出院存活率作为合并效应量;中期胺碘酮治疗组(≥24h且<6个月)采用比值比作为合并效应量;长期胺碘酮治疗组(≥6个月)采用比值比及生存获益时间作为合并效应量。其中在长期胺碘酮治疗组中,应用像素计算法及数学模型计算法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各研究的生存获益时间,并进行3年标准化后合并分析。数据处理分析选用Stata 15,Stata Corp,Texas统计软件完成。结果本次荟萃分析最终纳入17篇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12019例患者:其中短期胺碘酮治疗组2篇,中期胺碘酮治疗组7篇,长期胺碘酮治疗组8篇。结果显示,短期胺碘酮治疗组:均为心脏骤停患者,胺碘酮组较安慰剂组相比,入院生存率显着改善(OR,1.32;95%CI,1.12-1.54;p<0.05),出院生存率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OR,1.18;95%CI,0.98-1.44;p=0.09)。中期胺碘酮治疗组:均为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术后房颤应用,胺碘酮组较安慰剂组相比,全因死亡风险轻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OR,0.84;95%CI,0.47-1.50;p=0.56),术后房颤发病率显着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OR,0.47;95%CI,0.35-0.64;p<0.05)。长期胺碘酮治疗组:均为心力衰竭患者,胺碘酮应用对患者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作用(OR,0.96;95%CI,0.85-1.09;p=0.54),总3年标准化生存获益时间约为6.72天但无统计学意义(95%CI,-8.89-22.34;p=0.40)。结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胺碘酮短期应用可有效降低其入院死亡率,改善初始复苏效果。在围手术期预防性治疗及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中,胺碘酮对患者的作用为中性结果:未见明显生存获益,但同时亦未见胺碘酮毒性累积影响患者生存。

赵烨[5](2020)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内服用胺碘酮对复发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 A)后3个月内服用胺碘酮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01日至2017年03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AF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服用胺碘酮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分析:①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早期或空白期)的复发情况及住院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复发情况。③单因素分析影响AF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危险因素;④比较两组患者3-12个月内(晚期)复发情况⑤单因素分析影响AF术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危险因素。结果①一般情况:研究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胺碘酮组92例[年龄(56.5±6.9)岁,男性 55 例(60.0%),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AF)15 例(16.3%)],对照组 54 例[年龄(56.5±6.4)岁,男性 35 例(64.8%),PeAF 8 例(14.8%)],晚期共失访5例,141例患者完成术后随访(胺碘酮组89例,对照组52例)。两组基线资料,包括AF类型、AF病程、手术方式、性别、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胺碘酮组早期复发率(P=0.045)和住院率(P=0.027)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延迟首次AF发作的时间(Log-rank:P=0.024);③多因素分析发现LAD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胺碘酮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29);④胺碘酮组和对照组晚期复发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528);⑤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早期复发是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①AF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内服用胺碘酮可有效改善早期复发,减少相关再住院率,但对晚期复发改善不明显;②胺碘酮是早期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LAD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只有早期复发是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6](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认为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洪葵,华伟,黄从新,黄德嘉,江洪,李学斌,李毅刚,汤宝鹏,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薛玉梅,杨新春,杨艳敏,姚焰,张凤祥,张澍[7](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指出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邓绍文[8](2020)在《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进行转复时的成功率、转复所需时间等参数,同时记录给药后是否出现窦性停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进而评价伊布利特及尼非卡兰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转复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77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1.68±5.87岁,平均体重78.64±13.75kg,合并高血压的46例,合并糖尿病的6例,合并脑卒中的5例,合并心脏瓣膜病的1例。所有患者经术中环肺静脉隔离及左心房顶部线形消融后房颤未完全终止,随机分为尼非卡兰及伊布利特组,分别给予尼非卡兰以0.3mg/kg在5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伊布利特1mg在10分钟内注射完毕。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资料、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转复即刻的校正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间期)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同时分析影响转复成功率相关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伊布利特组与尼非卡兰组转复成功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55.3%VS 61.5%,P>0.05),但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短于伊布利特组(7.04±1.58 VS 10.63±4.39,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种药物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均无统计学差异。2.在两组各自转复成功的亚组中,用药前QTc间期均无统计学差异,伊布利特和尼非卡兰组中转复成功亚组的转复即刻QTc间期相似,无统计学差异(434.11±30.03 VS 431.35±33.99,P>0.05)。3.伊布利特组用药后的AA间期、QTc间期高于用药前(AA间期:286.55±100.06 VS192.23±25.58,P<0.05;QTc间期:429.03±31.39 VS 393.63±35.48,P<0.05);尼非卡兰组用药后的AA间期、QTc间期高于用药前(AA间期:260.89±61.14 VS 190.81±21.70,P<0.05;QTc间期:427.49±29.22 VS 397.51±25.11,P<0.05)。4.在两组各自的转复成功与转复失败的亚组中,转复成功组的左心房瘢痕区比例均要小于转复失败组的瘢痕区比例(伊布利特组:8.63±4.74%VS 15.18±6.99%,P<0.05;尼非卡兰组:11.11±11.16%VS 17.35±7.09%,P<0.05),而左心房内径大小及房颤病史在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尼非卡兰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要优于伊布利特,主要体现在转复所需时间较短,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均需要注意其潜在的致恶性心律失常作用。2.左心房瘢痕区面积比例是两组药物术中转复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梁峰,胡大一,方全,沈珠军[9](2019)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历史变迁和现代进展》文中研究说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初几小时易发生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为重要的预后因素。虽然全民风险意识的增强以及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得到明显改善,但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仍较高,主要原因是医院前快速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颤动(VF)[1]。早期再灌注治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STEMI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需要快速完全血管重建治疗[2]。STEMI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益处证据有限以及导致早期死亡率增加,通常

郭继鸿[10](2019)在《普罗帕酮: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利器》文中提出众所周知,近年来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尤其消融术的进展迅猛异常。但还应知晓,药物至今仍是心律失常应用最广泛的一线治疗,原因尤为简单。以房颤为例,中国的房颤患者至少1千万,但当今国内每年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总量近5万例。照此计算,即

二、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对心脏骤停的长期疗效:一项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及准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1.4 结局指标的定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3 网状meta分析结果
    2.4 GRADE评价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肺复苏时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不同级别医院医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2.2 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现况
    2.3 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规范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 讨论

(3)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现况调查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况调查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医师调查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中的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胺碘酮应用对患者生存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系统评价技术路线
    2 检索策略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4 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5 数据提取
    6 统计分析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及质量评价
    3 短期胺碘酮治疗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4 中期胺碘酮治疗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5 长期胺碘酮治疗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胺碘酮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内服用胺碘酮对复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2 术后早期随访结果
    3 影响早期复发的因素
    4 术后晚期随访结果
    5 影响晚期复发的因素
讨论
    1 胺碘酮对早期复发的影响
    2 安全性分析
    3 胺碘酮对晚期复发的影响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影响复发的研究进展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
致谢

(7)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室早
    1.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2 病因和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
    1.5 室早诱导性心肌病
    1.6 治疗策略和方法
        1.6.1 药物治疗
        1.6.2 导管消融治疗
    1.7 室早的诊治流程图、专家建议和推荐
2 非持续性室速(NSVT)
    2.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2.2 病因和机制
        2.2.1 病因
        2.2.2 发生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诊断、预后评估、危险分层
        2.4.1 NSVT的诊断
        2.4.2 预后评估
        2.4.3 危险分层
        (1)心脏结构正常的NSVT:
        (2)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NSVT:
    2.5 治疗策略和方法(表5)
        2.5.1 心脏结构正常患者的NSVT
        2.5.2 伴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NSVT
3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4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和室颤
5 SCD的危险分层及预防
    5.1 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
    5.2 病因和机制
        5.2.1 病因 各种疾病都可导致SCD,其中常见的病因如下。
        (1)冠状动脉异常:
        (2)心力衰竭:
        (3)心肌疾病和其他结构性心脏病:
        (4)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5)药物等外界因素:
        5.2.2 机制
    5.3 SCA和/或SCD的危险分层
        5.3.1 病史和体格检查
        5.3.2 非侵入性评价手段
        (1)12导联心电图:
        (2)运动试验:
        (3)动态心电图:
        (4)ICM:
        (5)非侵入性心脏影像检查:
        (6)生物标志物:
        (7)基因检测:
        5.3.3 侵入性评价手段
        (1)心导管等心脏影像:
        (2)电生理检查:
        5.3.4 风险预测
    5.4 SCA/SCD的预防与治疗
        5.4.1 SCA患者的治疗
        5.4.2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
        (3)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4)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5.4.3 心力衰竭治疗预防猝死
        5.4.4 ICD预防SCD
        5.4.5 导管消融
        5.4.6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
        5.4.7 提高SCD防治意识
6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6.1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原则
        6.1.1 识别和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
        6.1.2 基础疾病和诱因的纠正与处理
        6.1.3 衡量获益与风险
        6.1.4 治疗与预防兼顾
        6.1.5 急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原则
    6.2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的药物处理
        6.2.1 NSVT NSVT在结构性及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非常常见。
        6.2.2 SMVT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SMVT需立即电复律。
        6.2.3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6.2.4 多形性室速
        (1)急诊处理原则:
        (2) 尖端扭转型室速:
        (3)某些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速
        6.2.5 室颤/无脉性室速
        6.2.6 室速/室颤风暴
7 不同病因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7.1 缺血性心脏病(IHD)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1.1 IHD室性心律失常
        7.1.2 IHD室性心律失常的管理
        7.1.3 ACS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及处理方法
    7.2 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2.1 推荐证据等级
        7.2.2 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1)NICM患者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2)ARVC患者的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3)HCM患者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7.2.3 诊治流程图
    7.3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4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4.1 概述
        (1)流行病学:
        (2)先心病患者心电生理检查:
        (3)先心病患者合并室速和室早的治疗(表43):
        7.4.2 成人先心病患者SCD预防和室性心律失常诊治的专家推荐
        7.4.3 成人先心病患者SCD预防流程
    7.5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7.5.1 先天性LQTS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LQTS患者管理:
        7.5.2 Brugada综合征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症状:
        (4)诊断:
        (5)临床管理:
        7.5.3 CPVT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临床管理:
        7.5.4 ERS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建议:
        (5)临床管理:
        7.5.5 SQTS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临床管理:
        7.5.6 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1)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与治疗策略:
        (2)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3)诊治流程:
        7.5.7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1)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2)特发性非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
        (3)特发性室颤:
        7.5.8 运动员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

(8)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胺碘酮、伊布利特和尼非卡兰对房颤治疗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历史变迁和现代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TEMI患者心律失常治疗和理念的历史变迁
2 STEMI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2.1 未明确诊断时急性治疗
    2.2 窄QRS心动过速的急性治疗
    2.3 宽QRS心动过速的急性治疗
    2.4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2.5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2.6大折返环房性心动过速(MRT)
    2.7 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的治疗
    2.8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治疗
3 STEMI合并房颤的治疗
    3.1 急性期治疗
    3.2 长期心室率控制推荐
    3.3 房颤的节律控制推荐
    3.4 联合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3.5 治疗房颤风险因素和伴发的心脏病
4 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4.1 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期治疗
    4.2 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长期治疗
5 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
6 结语

(10)普罗帕酮: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利器(论文提纲范文)

辩证解疑:普罗帕酮的安全性
    一.CAST研究的影响还未消散
    二.普罗帕酮受到株连
    三.后CAST研究的资料
    四.当今指南推荐的适应证是安全的
普罗帕酮的药代学
普罗帕酮的药效学
    一.对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作用
    二.对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作用
    三.对心电图影响
普罗帕酮的给药方法
    一.口服法
    二.静脉给药
    三.不良反应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哼哈二将
    一.骁勇二将
    二.各把持一方
    三.对中国医生有着特殊意义
普罗帕酮治疗的适应证
    一.适应证简述
    二.有症状的房早和室早
    三.房颤与房扑
    四.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
    五.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四、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论文参考文献)

  • [1]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对心脏骤停的长期疗效:一项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D]. 赵宏丽.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不同级别医院医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调查[J]. 赵翠,朱俊,刘明名,冯广迅,秦俭,赵文献,徐峰,陈良,赵敏,郭峰,张春阳,李琦,艾芬,付晓幸,周文秀,刘芳,吕希俊,梁岩. 中国循环杂志, 2021(04)
  • [3]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D]. 赵翠.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胺碘酮应用对患者生存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D]. 毕可莹.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内服用胺碘酮对复发的影响[D]. 赵烨. 苏州大学, 2020(02)
  • [6]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3)
  • [7]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洪葵,华伟,黄从新,黄德嘉,江洪,李学斌,李毅刚,汤宝鹏,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薛玉梅,杨新春,杨艳敏,姚焰,张凤祥,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03)
  • [8]伊布利特与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比较[D]. 邓绍文.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历史变迁和现代进展[J]. 梁峰,胡大一,方全,沈珠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12)
  • [10]普罗帕酮: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利器[J].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9(06)

标签:;  ;  ;  ;  ;  

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指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