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ex k-1杂交酢浆草与野生酢浆草遗传多态性分析

Rumex k-1杂交酢浆草与野生酢浆草遗传多态性分析

一、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及野生酸模遗传多态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逢春[1](2011)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及药用植物羊蹄品质生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在传统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了检测型玻片蛋白质芯片;并对同分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分别用玻片芯片和NC膜芯片对比检测,证明了玻片蛋白质芯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应用细菌荧光素酶发光系统作为指示系统,建立了细菌荧光素酶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并用对血清中AFP与ELISA法进行了对比检测。第二部分是关于药用植物羊蹄的品质生态学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生境下药用植物羊蹄的生长规律和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及活性;分别对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长年份、不同药用部位的羊蹄的主要化学成分蒽醌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野生羊蹄的最佳采收条件和羊蹄主要化学成分蒽醌的抗真菌作用及机制;研究了不同生境羊蹄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变化。得出结论:不同生境羊蹄的药用成分和药用价值不变,羊蹄的品质不变。为药用植物羊蹄的人工采摘和人工种植、利用提供依据。

王士磊[2](2009)在《玉米苗期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世界约有10亿hm2的盐碱地,受环境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其面积仍在不断的扩大,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自然逆境之一。合理有效的利用盐碱地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培育耐盐品种使其能适应盐碱环境并能正常生长是有效利用盐渍化土壤的一条根本途径。玉米是世界也是我国的重要粮饲作物及工业原料,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其需求量也在增大。对耐盐基因进行初步定位,为下一步的精确定位及克隆打下基础,对于培育耐盐碱品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用黄早四与Mo17进行杂交,构建的重组近交系F7及F8为试验材料,其中F7代为作图群体,F8代及两亲本为耐盐性评价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生长室内以蛭石为介质,对F8代群体通过苗高变化率、干重变化率、鲜重变化率及存活时间四个性状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在此基础上使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这四个性状进行初步QTL定位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对苗高变化率、干重变化率、鲜重变化率和存活时间的数据简单处理,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四个性状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四个性状均符合QTL作图的要求。2.对这四个耐盐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存活时间与其它三个相关性不大,其它两两之间都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性。3.对88个SSR位点在0.05水平下进行χ2测验,符合1:1的比例,表明该群体是一个随机群体,适合进行QTL定位的遗传分析。对每个位进行χ2测验,有9个标记出现极显着的偏分离,占10.2%。4.使用Mapmaker3.0软件对重组近交系168个株系的88个SSR差异位点进行分析,构建了一张包含80个SSR位点,覆盖了玉米基因组10条染色体共1428.3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17.63cM的遗传连锁图。5.使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4个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6个QTL,分别位于第1、5、6号染色体上,其中在1号染色体上,株高变化率、干重变化率和鲜重变化率均在大致相同位点检测到QTL,与标记phi064较近,5号染色体上的QTL与标记phi087较近。本研究所做的QTL定位只是一个初步定位,以期对进一步的耐盐研究提供参考信息,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精细定位及克隆打下基础。

李正丽[3](2008)在《红菜薹耐盐性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壤盐渍化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趋减少和淡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实验以红菜薹四个品种为材料,采用了组织培养条件以及室外盆栽条件对红菜薹耐盐性进行鉴定。其中实验室组织培养部分主要进行的实验有含盐培养基种子发芽、子叶再生、薹段再生、小孢子诱导;室外主要进行了盆栽浇盐实验,对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红菜薹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鉴定红菜薹是否具有耐盐性,从本质上阐明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指标,并为红菜薹的耐盐品种的选育和耐盐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以红菜薹子叶、薹段为外植体,分别确定了子叶分化、薹段愈伤组织发生的培养条件;并在此培养基中添加0.2%、0.4%、0.6%、0.8%、1.0%、1.2%、1.4%的NaCl,观察子叶分化及薹段愈伤组织诱导情况。结果发现:子叶分化培养基为MS+2mg/L 6-BA+0.5 mg/L NAA;薹段愈伤诱导培养基为:B5+2mg/L谷氨酰胺+20mg/L腺嘌呤+2 mg/L 6-BA+10 mg/L KT+0.5 mg/L GA3。在添加了NaCl的培养基中,低盐浓度下,子叶能正常分化形成小植株,当浓度大于0.4%时子叶仅有膨大,无芽点产生;薹段在含盐培养基上均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2)4℃低温对小孢子胚的形成具有显着作用,且添加头孢霉素严重降低小孢子产胚量,且畸形胚数量上升。随着培养基中NaCl浓度上升,红菜薹再生植株生根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当NaCl浓度大于1.0%时各品种生根率迅速下降,叶变黄,并逐渐死亡。红菜薹种子萌发率随NaCl浓度上升而逐渐下降,当NaCl浓度为1.0%时,发芽率为54%(3)在盆栽试验中,红菜薹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耐盐性不同;其中红杂70耐盐性最差,当NaCl浓度大于0.8%时,幼苗植株就逐渐死亡;新世纪早杂次之,品种A和新世纪晚杂比较则耐盐。所测定的指标中,相对含水量不适合作为耐盐性鉴定指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能否作为鉴定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包括种子萌发率在内的8个指标即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Na+、K+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膜透性可以作为红菜薹耐盐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张玉玲,杨茁萌[4](2007)在《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三个世代农艺性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鲁梅克斯K-1(Rumex patientia×R.tianschanicuscv.Rumex K-1)杂交酸模3个世代的生育期、形态特征、产草量及种子产量。结果表明:在生育期、形态特征、产草量及种子产量间差异不显着,各农艺性状的遗传比较稳定;种子产量与分株数和花序分枝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为提高种子产量提供了依据。

张玉玲,鞠晓峰,杨青川,李柏林,杨茁萌[5](2004)在《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及野生酸模遗传多态性分析》文中提出利用 RAPD技术对鲁梅克斯 k- 1杂交酸模的 3个繁育世代和野生酸模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 ,结果表明 :3个世代之间不存在多态性位点差异 ,3个世代是稳定遗传的 ;不同种和不同地点的同一个野生种之间存在着多态性位点差异 ;在合格种的 12个单株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 ;采用混合取样可消除品种内的个体遗传差异性 ,较好地代表群体遗传特征 ;从 OPA组选出 7个能扩增出清晰且稳定带谱的引物 ,7个引物共检测出 4 5个位点 ,DNA片段的大小在 30 0~2 5 0 0 bp之间。

张玉玲[6](2004)在《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及几种野生酸模的遗传多态性分析》文中认为利用RAPD技术对鲁梅克斯k - 1杂交酸模的 3个连续繁育世代和几种野生酸模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鲁梅克斯k - 1杂交酸模的 3个连续世代之间不存在多态性位点差异 ,3个世代是稳定遗传的 ;不同种和采自不同地点的同一个野生种之间存在着多态性位点差异。实验表现在合格种的 12个单株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 ,采用混合取样可消除品种内的个体遗传差异性 ,较好地代表群体遗传特征。从OPA组选出 7个能扩增出清晰且稳定带谱的引物 ,7个引物共检测出 4 5个位点 ,DNA片段的大小在 30 0~ 2 5 0 0bp之间。

张玉玲[7](2002)在《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遗传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是以天山酸模(Rumex tianschanicus A.Los.)为父本,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为母本通过远缘杂交培育而成的一种新型高蛋白植物。为确定其三个连续世代间各特征特性是否稳定遗传,本实验对该品种三个连续世代及野生种质资源在不同遗传表达水平上的遗传稳定性,包括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性状相关性、现蕾期粗蛋白质含量、现蕾期不同部位单宁含量、现蕾期和叶簇期草酸含量变异、RAPD遗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原原种、原种、合格种三个连续世代在生长第二年的10个形态学、农艺学性状 (即返青强度、生育期、叶长、叶宽、叶柄长、长宽比、草产量、再生速度、干鲜比、茎叶比)差异性不显着,可以确定连续世代间是稳定遗传的。 2 通过对与单株种子产量有关的10个性状,即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节位、花序最低分枝节位、结实率、千粒重、主花序分枝数、花序最低分枝高、主花序高等性状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性不显着。相关分析表明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三个世代的分枝数(X7)和主花序分枝数(X8)与单株种子产量(Y)均呈极显着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主花序长(X6)和分枝数(X7)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3 对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三个连续世代的现蕾期干草粗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现蕾期合格种、原种和原原种全株干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37%、15.58%和15.52%。方差分析表明,三个连续世代间的粗蛋白质含量差异性不显着,遗传稳定。 4 对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三个世代的不同部位取样,检测单宁存在部位及其含量,结果表明:合格种、原种、原原种叶片干物质中单宁含量分别为:0.1862%、0.1740%、0.2091%;茎秆干物质中单宁含量分别为:0.00033%、0.0145%、0;花序干物质中单宁含量分别为:2.300%、2.220%、2.261%。鲁梅克斯k-1三个世代在三个部位的单宁含量,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着,遗传稳定。 5 鲁梅克斯k-1 杂交酸模在生长时期,叶片和植株均含草酸。原原种、原种和合格种的叶片干物质中草酸含量分别为4.350兄4.353%和4.474%:全株干物质中草酸含量分别为2.069%、2.059%和1.954%。叶片草酸含量较高。方差分析表明:三个世代间草酸含量差异性不显着,遗传稳定。 6 本实验对OPA组的20个引物进行了4次筛选,20个引物对13个样品均有带谱出现。经筛选只有7个引物的带谱较清晰且稳定,共扩增出45个位点。扩增出的DNA片段大小为300-2500hp之间。经谱带显示,鲁梅克斯k-1 杂交酸模的三个世代之间没有多态性位点出现,以此可以确定三个世代间的遗传是稳定的。而对鲁梅克斯k刁杂交酸模的合格种.的 12个单株的 DNA的扩增存在差异。 经带谱显示和多态位点比例统计可以初步确定: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与母本巴天酸模(尸*爪ex厂。2/*厂ZI。L.)比较相近:除鲁梅克斯k-1 杂交酸模以外的几种野生酸模之间均有多态位点出现;另外,某一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的大小和遗传结构与材料的来源和地理分布也有直接关系,如:2种不同产地的狭叶酸模和5种不同产地的巴天酸模多态位点比例均不相同,表现出了种内的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用于酸模属植物的研究未见报道。 通过对鲁梅克斯k1 杂交酸模不同时期的各性状观测、组成成份测定及不同水平的分子标记研究表明,三个连续世代间是稳定遗传的,该品种的稳定性较好。同时,也证明中食产业集团鲁梅克斯有限公司所采用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和制种规程是科学合理的。

鞠晓峰[8](2001)在《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遗传特征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是以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为母本,天山酸模(R.tianschanicus A.LDS)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长期选育而来的新型高蛋白饲料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广泛的特点,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远缘杂交后代品种特征特性在世代间的遗传是否稳定,世代间的变异是否影响其品质、产量,是远缘杂交育成品种推广种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良种繁育体系,提纯复壮。因此,该品种的遗传稳定性、授粉繁殖方式和细胞学的研究十分重要,它对该品种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种子生产和推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对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种子储藏蛋白遗传稳定性、同工酶遗传稳定性、染色体数目分析、开花授粉习性以及叶片解剖结构显微观察、浓缩单宁的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 对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原原种、原种和合格种三个连续世代的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包括叶长、叶宽、叶柄长、长宽比、生育期、干草率、产量、再生速度、粗蛋白含量、水分含量10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个连续世代间变异不显着,遗传稳定。苗期(6叶期)叶片长宽比与再生速度呈正相关,相关性显着。2. 利用SDS-PAGE法及PAGE法,对种子储藏蛋白、同工酶电泳谱带进行观察,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在三个世代间电泳图谱无差异,世代间遗传稳定。3.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染色体为2n-2=58,天山酸模为2n=20,巴天酸模为2n=60。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染色体形态小,部分染色体为粒状,着丝点缢痕不明显。4. 利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方法对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传粉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自花授粉、异<WP=6>花授粉都能正常结实。异花授粉最佳时间为花开放后1-6小时。花粉量大,风媒传粉,昆虫访问稀少。因此,在良种繁育中要注意空间隔离。 5. 叶片横剖面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叶片由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组成,维管束分布其间。叶中脉有数条维管束和薄壁组织细胞,具有较发达的通气和贮气的功能,证明了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耐涝性的机理。6. 叶片经番红-固绿对染,未发现含浓缩单宁细胞的存在。用盐酸—香草醛法检验叶片和叶柄,也未检测到浓缩单宁,证明叶片中不含有浓缩单宁。而在花萼和新鲜的种皮中检测到浓缩单宁。因此,由于浓缩单宁而影响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鲜体适口性的观点缺少证据。7. 从细胞学上可以看出,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染色体来源还不确定,在良种繁育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和繁育技术,否则,会造成品种性状分离和退化。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中食产业集团鲁梅克斯有限公司所采用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是科学合理的。

二、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及野生酸模遗传多态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及野生酸模遗传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及药用植物羊蹄品质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摘要
Abstract
英文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
        1.1.1 肿瘤标志物
        1.1.2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1.2 羊蹄概况
        1.2.1 羊蹄的生物学性状
        1.2.2 羊蹄的主要化学成分
    1.3 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与生境
        1.3.1 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
        1.3.2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生境
    1.4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1.4.1 植物遗传多样性
        1.4.2 分子标记与遗传多样性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
        1.5.2 羊蹄品质生态学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章 细菌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
    2.1 前言
        2.1.1 生物发光和荧光素酶
        2.1.2 生物发光的应用
    2.2 细菌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
        2.2.1 材料和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玻片蛋白质芯片检测肿瘤标志物
    3.1 前言
        3.1.1 蛋白质芯片的特点
        3.1.2 蛋白质芯片的分类
        3.1.3 蛋白质芯片的检测
        3.1.4 蛋白质芯片的应用
    3.2 玻片蛋白质芯片检测肿瘤标志物
        3.2.1 材料和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不同生境羊蹄遗传多样性研究
    4.1 前言
        4.1.1 羊蹄概况
        4.1.2 遗传多样性研究
        4.1.3 DNA分子标记
    4.2 ISSR技术研究不同生境羊蹄遗传多样性
        4.2.1 材料和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不同生境羊蹄蒽醌类成分研究
    5.1 前言
        5.1.1 不同生境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5.1.2 羊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5.2 不同生境羊蹄蒽醌成分含量研究
        5.2.1 材料和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2.3 结果与讨论
    5.3 流式细胞术研究蒽醌的抗真菌活性
        5.3.1 材料和仪器
        5.3.2 实验方法
        5.3.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2)玉米苗期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玉米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
    2.3 重组近交系耐盐性鉴定
    2.4 DNA 提取、纯化及检测
    2.5 SSR 标记分析
    2.6 基本数据统计
    2.7 数据整理
    2.8 玉米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2.9 QTL 定位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3.2 表型性状表现
    3.3 QTL 定位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讨论
    5.1 耐盐鉴定
    5.2 RIL 群体
    5.3 SSR 分子标记
    5.4 图谱构建
    5.5 QTL 定位
    5.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红菜薹耐盐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耐盐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盐生植物与非盐生植物的起源问题
        1.2.2 盐胁迫抑制植物生长的机理
        1.2.3 盐度对植物代谢的影响
        1.2.4 植物耐盐性鉴定方法研究
        1.2.5 对现有植物耐盐性筛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6 盐生植物耐盐基因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红菜薹组织培养条件下的耐盐鉴定
        2.1.1 小孢子培养耐盐鉴定
        2.1.2 子叶培养耐盐鉴定
        2.1.3 茎段愈伤组织培养耐盐鉴定
        2.1.4 NaCl处理常见十字花科蔬菜的种子
    2.2 红菜薹盆栽浇盐试验进行耐盐鉴定
        2.2.1 试验材料和处理方法
        2.2.2 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2.2.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2.4 膜透性的测定
        2.2.5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2.6 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
        2.2.7 植株体内Na~+、K~+含量的测定
        2.2.8 植株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2.9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2.10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2.2.1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孢子培养耐盐鉴定
        3.1.1 小孢子培养传统技术与改进技术的差异
    3.2 子叶培养耐盐性鉴定
        3.2.1 子叶培养体系的建立
        3.2.2 NaCl对子叶分化成苗的影响
        3.2.3 NaCl对红菜薹再生植株生长的影响
    3.3 茎段培养耐盐性鉴定
        3.3.1 茎段培养体系的建立
        3.3.2 NaCl对茎段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3.4 NaCl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5 红菜薹盆栽浇盐试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5.1 盐胁迫对植株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5.2 盐胁迫对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5.3 盐胁迫对膜透性的影响
        3.5.4 盐胁迫对植物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5.5 盐胁迫对植物体内Na~+、K~+分布的影响
        3.5.6 盐胁迫对植物体内糖含量的影响
        3.5.7 盐胁迫对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5.8 盐胁迫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5.9 盐胁迫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5.10 盐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低温处理对小孢子萌发的影响
    4.2 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3 盐胁迫对色素含量的影响
    4.4 盐胁迫对膜透性与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4.5 盐胁迫对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6 盐胁迫对Na~+、K~+离子积累的影响
    4.7 盐胁迫对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8 盐胁迫对POD、SOD酶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与说明

(4)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三个世代农艺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
        1.3.1 生育期
        1.3.2 形态特征
        1.3.3 产草量
        1.3.4 种子产量相关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2.2 形态特征
    2.3 产草量
        2.3.1 生长动态
        2.3.2 产草量方差分析
    2.4 种子产量与相关性状分析
        2.4.1 鲁梅克斯K-1原原种建立逐步回归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2.4.2 鲁梅克斯K-1原种建立逐步回归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2.4.3 鲁梅克斯K-1合格种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农艺学性状观测
    3.2 种子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5)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及野生酸模遗传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提取总DNA
    1.3 引物筛选
    1.4 扩增条件
    1.5 扩增程序
    1.6 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1.7 多态性位点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APD扩增结果
    2.2 杂交酸模合格种12个单株RAPD分析
    2.3 杂交酸模和10种野生酸模RAPD分析
    2.4 13份材料Nei's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
    2.5 聚类结果
3 讨 论

(7)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遗传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材料与方法
    1.1 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稳定性研究的试验方法
    1.2 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1.3 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
    1.4 草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1.5 分子标记(RAPD)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稳定性研究
    2.2 粗蛋白质含量的结果分析
    2.3 单宁含量的结果分析
    2.4 草酸含量的结果分析
    2.5 RAPD结果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8)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遗传特征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材料和方法
    1.1 形态学和农艺性状稳定性研究试验方法
    1.2 种子储藏蛋白稳定性研究实验方法
    1.3 同工酶稳定性研究实验方法
    1.4 细胞学研究实验方法
    1.5 传粉生物学研究试验方法
    1.6 叶片显微观察实验方法
    1.7 浓缩单宁定性测定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稳定性研究
    2.2 种子储藏蛋白遗传稳定性
    2.3 过氧化物同工酶遗传稳定性
    2.4 细胞学研究
    2.5 传粉生物学研究
    2.6 叶片显微结构
    2.7 叶片中浓缩单宁的检测
3 讨论
    3.1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远缘杂交育种途径的推测
    3.2 遗传稳定性研究
    3.3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传粉习性
    3.4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耐涝性
    3.5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浓缩单宁含量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四、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及野生酸模遗传多态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及药用植物羊蹄品质生态学研究[D]. 张逢春. 吉林大学, 2011(09)
  • [2]玉米苗期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 王士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9(S2)
  • [3]红菜薹耐盐性初步研究[D]. 李正丽.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4]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三个世代农艺性状研究[J]. 张玉玲,杨茁萌. 草地学报, 2007(06)
  • [5]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及野生酸模遗传多态性分析[J]. 张玉玲,鞠晓峰,杨青川,李柏林,杨茁萌. 草地学报, 2004(04)
  • [6]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及几种野生酸模的遗传多态性分析[J]. 张玉玲.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 [7]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遗传稳定性研究[D]. 张玉玲. 新疆农业大学, 2002(02)
  • [8]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遗传特征特性的研究[D]. 鞠晓峰. 新疆农业大学, 2001(01)

标签:;  ;  ;  ;  

Rumex k-1杂交酢浆草与野生酢浆草遗传多态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