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脏治疗冠心病经验

从肾脏治疗冠心病经验

一、冠心病从肾论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董艺丹,樊华,杨爱玲,王佑华[1](2021)在《心病从肾论治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心病主要是心主血脉的心血管病。《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促进和制约,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和传变。因此,在疾病防治中,应注意调整兼顾五脏的内在关系。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亏损是心血管病证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治肾是其重要治则。基于中医心肾之间的关系及"心肾相交"的理论,历代医家总结了大量心病从肾论治的理论与经验,并不断丰富与发展,为心病治疗提供了重要思路,现代学者们又基于此理论进行了大量现代研究。总结历代医家心病从肾论治的理论界定及临床心得,基于国内外基础与临床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从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心肌病和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角度对心病从肾论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心病从肾论治提供更加丰富的临床理论依据,拓展中医临床中医心病的学术发展。

尹鹏[2](2020)在《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和总结老年冠心病的中医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老年冠心病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论文由文献综述、数据挖掘两部分组成。文献综述从病因病机研究、中医药治疗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分析探讨了老年冠心病的特点及中医中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存在的问题;数据挖掘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中医药处方进行分析,探索中医方剂在该病治疗方面的组方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在论文的附录部分,还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寻找益心健脑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相关靶点和基因通路,预测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和作用通路。结果:通过对中医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研究概况进行分析,提出病因病机研究尚需深入、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尚不完善、新技术应用欠缺等问题,需要引起临床相关工作者的重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治疗老年冠心病12个证型的374首处方进行了数据挖掘分析。包括治疗心血瘀阻证的中医处方69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新处方3首: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新处方3个: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84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肾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1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阳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20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中医处方17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4个,聚合出2首新处方;治疗痰阻心脉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阴寒凝滞证的中医处方24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气阴两虚证的中医处方19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心肾阴虚证的中医处方22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8个,聚合出4首新处方;治疗阳气虚衰证的中医处方28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阴阳两虚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结论:老年冠心病主病在心,涉及多脏,且虚实错杂,多有传变,需要结合患者的自身体质辨体、辨病、辨证治疗,在缓解患者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的基础上,治本扶正,兼顾老年人正气渐虚的病理特点,多脏并补,兼以祛除实邪,达到扶正与祛邪兼顾的治疗目的。通过对临床文献资料的深入剖析,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总结整理出了中医处方治疗老年冠心病的12个证型的组方配伍方法,并对处方规律进行了小结,提出“多脏并调,整体施治”、“识症治标,扶正顾本”、“补虚为主,消补兼备”的处方思路,为临床用药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

郑佩[3](2019)在《耳与脏腑相关的理论及数据挖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利用理论研究、统计学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有关耳的中医古代文献和近40年中医药期刊治疗耳鸣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并从中探讨耳与脏腑相关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总结出临床中耳鸣的辨证论治及选方用药的规律性认识,对丰富与完善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内涵,特别是窍脏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临床治疗耳鸣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1.运用理论研究方法,收集有关耳的中医历代文献,以脏腑、经络分别归类,并进行生理与病理方面的整理分析,从中探讨耳与脏腑相关的理论基础。2.从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搜集近40年关于耳鸣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类文献,利用Excel软件和“R”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耳主要包括耳郭、耳轮、耳坠、耳门、耳孔等,具有司听主衡功能。生理上肾藏精,主宰耳窍生长发育,肾主水,输布耳窍津液,肾阴、肾阳温养耳窍,耳为肾之外窍,通过耳能够诊察肾脏盛衰;心藏神,主管耳窍听觉和平衡感,心主血脉,濡养耳脉,助其运行气血以维持耳窍功能,心肾精血互生,精神互用,以充养耳窍;脾胃化生气血,可上奉滋养耳脉,脾主运化,输送水谷精微于耳窍,调节耳窍津液平衡,脾主升,胃主降,升清降浊,保持耳窍清灵;肝主疏泄,调节耳窍气机,贯通于耳,肝藏血,补给耳脉血量,调节耳脉血流量,肝肾同源,精血互养,以濡养耳脉;肺开窍于鼻,耳鼻相通,肺主气,参与宗气生成,影响听觉,肺朝百脉主治节,统管耳窍气血,肺藏魄,主管耳灵(耳部感知觉)。病理上脏腑经络出现异常,皆能引起耳病。2.由药物频数分析可知:从肾论治耳鸣,主要包括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阳虚证,主要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磁石、枸杞子、石菖蒲、菟丝子等。药物归经侧重于肾、肝、心,药性偏温,药味以甘、苦为主;从肝论治耳鸣,主要包括肝火炽盛证、肝郁气滞证、肝风内动证,主要药物有柴胡、石菖蒲、黄芩、白芍、栀子、白术、龙胆、甘草、生地黄、当归等。药物归经侧重于肝、心、脾,药性偏寒,药味以苦、甘为主;从脾论治耳鸣,主要包括脾气虚证、湿热壅脾证、脾阳虚证,主要药物有茯苓、白术、甘草、党参、黄芪、石菖蒲、升麻、柴胡、蔓荆子、葛根等。药物归经侧重于脾、胃、肺,药性偏温,药味以甘、辛为主;从心论治耳鸣,主要包括心脉痹阻证、心火亢盛证、心阴血虚证,主要药物有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甘草、生地黄、丹参、石菖蒲、柴胡等。药物归经侧重于肝、心、脾,中药药性偏温,药味以甘、辛为主;从肺论治耳鸣,主要包括风热犯肺证、风寒犯肺证、痰热壅肺证,主要药物有甘草、石菖蒲、桔梗、路路通、荆芥、麻黄、连翘、金银花、菊花、薄荷等。药物归经侧重于肺、胃、心,中药药性偏温,药味以辛、苦为主。3.由关联分析可知:从肾论治耳鸣,肾阴虚证二联用药20对,三联用药25组,肝肾阴虚证二联用药19对,三联用药15组,肾阳虚证二联用药19对,三联用药11组;从肝论治耳鸣,肝火炽盛证二联用药28对,三联用药19组,肝郁气滞证二联用药15对,三联用药9组,肝风内动证二联用药17对,三联用药13组;从脾论治耳鸣,脾气虚证二联用药20对,三联用药22组,湿热壅脾证二联用药14对,三联用药12组,脾阳虚证二联用药24对,三联用药24组;从心论治耳鸣,心脉痹阻证二联用药23对,三联用药28组,心火亢盛证二联用药16对,三联用药12组,心阴血虚证二联用药17对,三联用药17组;从肺论治耳鸣,风热犯肺证二联用药19对,三联用药16组,风寒犯肺证二联用药15对,三联用药14组,痰热壅肺证二联用药23对,三联用药13组。4.由聚类分析可知,从肾论治耳鸣,肾阴虚证常用组合有4组,肝肾阴虚证常用组合有3组,肾阳虚证常用组合有5组;从肝论治耳鸣,肝火炽盛证常用组合有4组,肝郁气滞证常用组合有4组,肝风内动证常用组合有4组;从脾论治耳鸣,脾气虚证常用组合4组,湿热壅脾证常用组合有4组,脾阳虚证常用组合有5组;从心论治耳鸣,心脉痹阻证常用组合有4组,心火亢盛证常用组合有4组,心阴血虚证常用组合有4组;从肺论治耳鸣,风热犯肺证常用组合有3组,风寒犯肺证常用组合有3组,痰热壅肺证常用组合有4组。结论:1.理论研究表明,中医的耳不仅与肾、心关系密切,而且与其他脏腑也存有关联。肾藏精,主耳,为耳之开窍;心藏神、主血脉,为耳之寄窍;脾胃化生气血,营养耳窍;肝胆主疏泄,调节耳窍气机,疏通耳脉;肺藏魄、主气,朝百脉,奉养耳窍,从而完善了中医的耳与脏腑相关理论。2.由频数分析可知:从五脏论治耳鸣,首先要辨虚实,虚证多从肾、脾论治,主要包括肾阴虚、脾气虚等证,常用滋阴填精,补脾益气、通窍聪耳类药物;实证多从肝、心、肺论治,主要包括心脉痹阻、肝火炽盛、风热犯肺等证,常用活血化瘀、清肝泻火、疏风散热、通窍聪耳类药物,其中磁石、石菖蒲和路路通是耳鸣治疗中出现频次最多的通窍药。3.由关联分析可知:从肾论治耳鸣,无论肾阴虚证还是肾阳虚证,用药组合皆以补肾填精、开窍养耳为基础,佐以行气活血、温阳利水、滋阴除蒸类药。从肝论治耳鸣,用药组合主要以清肝泻火、疏肝行气、平肝熄风、开窍通耳为主,佐以健脾养血、滋阴活血类药。从脾论治耳鸣,用药组合皆以补气健脾、通窍聪耳为基础,佐以升阳举陷、燥湿化痰、温阳利水类药。从心论治耳鸣,用药组合主要以活血化瘀、清心泻火、滋阴补血、通脉养耳为主,佐以行气、安神类药。从肺论治耳鸣,用药组合主要以疏风清热,散寒解表,清肺化痰、宣肺通窍为主,佐以健脾和胃类药。4.由聚类分析可知:从肾论治耳鸣,肾阴虚证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和左归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常用方剂为耳聋左慈丸和聪耳汤加减,肾阳虚证常用方剂为肾气丸和右归丸加减;从肝论治耳鸣,肝火炽盛证常用方剂为丹栀逍遥散和龙胆泻肝汤加减,肝郁气滞证常用方剂为逍遥散和柴胡疏肝散加减,肝风内动证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从脾论治耳鸣,脾气虚证常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和益气聪明汤加减,湿热壅脾证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和温胆汤加减,脾阳虚证常用方剂为苓桂术甘汤和实脾饮加减;从心论治耳鸣,心脉痹阻证常用方剂为通窍活血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心火亢盛证常用方剂为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和导赤散加减,心阴血虚证常用方剂为四物汤、天王补心丹和归脾丸加减;从肺论治耳鸣,风热犯肺证常用方剂为银翘散和蔓荆子散加减,风寒犯肺证常用方剂为三拗汤和荆防败毒散加减,痰热壅肺证常用方剂为清气化痰丸、麻杏石甘汤和二陈汤加减。

徐汉荣,刘瑶,麻菁华,谭从娥[4](2019)在《从肾阳虚与五脏病机的关联探析“从肾论治”的临床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来自先天本元之气中的真火,肾阳寓于命门之中,又称为"命门之火"。肾阳具有温煦、生化、卫外、纳气、主生殖的作用,肾阳虚会致使临床很多疾病的发生。肾阳虚与脾脏的关联可以从肾论治脾胃疾病;肾阳虚与心脏的关联可以从肾论治心脏疾病;肾阳虚与肺脏的关联可以从肾论治肺脏疾病;肾阳虚与肝脏的关联可以从肾论治妇科疾病。因此,笔者从肾阳虚与五脏病机的关联探析"从肾论治"在临床中的运用,揭示了中医经典理论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临床从肾论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邵常力[5](2019)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造影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冠脉造影情况,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收集日照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内科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行冠脉造影检查且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病例18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32例,非高血压患者48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运用中医四诊采集临床信息并辨证分型,收集入院时临床辅助检查和冠脉造影结果。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高血压组中医证型以痰阻血瘀证为主,非高血压组以心血瘀阻证为主,气阴两虚证与气虚血瘀证在两组中占比都较重。2.高血压组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单支病变以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为主,双支、三支病变以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为主。轻度、重度狭窄以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为主,中度狭窄以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为主。中医证型与Gensini评分相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由大到小依次为阳气虚衰证>阴寒凝滞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为主,并与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密切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与Gensini评分存在相关性。

张立[6](2019)在《健脾祛痰化瘀法通过miRNA-33及其下游通路调控胆固醇代谢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巴马小型猪脾虚痰浊证动物模型,从miR-33及其共转录宿主基因SREBP-1c、SREBP-2以及下游通路ABCA1、ABCG1、NPC1等角度,以健脾祛痰化瘀立法,分别探讨具有健脾、健脾祛痰、祛痰化瘀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的中药复方对脾虚痰浊证巴马小型猪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进一步阐释健脾祛痰化瘀法调控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效果及其机理。方法:实验动物选择SPF级广西巴马小型猪,伦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动物实验管理条例(No.55,2001)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适应性饲养2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5只,造模43只,采用冲刺跑步训练联合高脂单笼饲养联合球囊拉伤法造模脾虚痰浊证动物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巴马小型猪分成6组:模型对照组(n=7)、健脾组(n=7)、健脾祛痰组(n=7)、祛痰化瘀组(n=7)、健脾祛痰化瘀组(n=7),除模型对照组外,均应用相对应治法的中药复方进行干预,健脾组加入健脾方,健脾祛痰组加入健脾祛痰方,祛痰化瘀组加入祛痰化瘀方,健脾祛痰化瘀组加入健脾祛痰化瘀方,干预24周。指标检测如下:1、实验第0周、4周、12周、2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C、HDL-C水平;2、HE染色法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3、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巴马小型猪肝脏组织miR-33的表达情况;4、RT-PCR检测巴马小型猪肝脏组织SREBP-1c mRNA、SREBP-2 mRNA、ABCA1 mRNA、ABCG1mRNA、NPC1 mRNA的表达情况;5、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SREBP-1c、SREBP-2、ABCA1、ABCG1、NPC1蛋白表达情况。6、本实验所有数据结果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具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脾虚痰浊证巴马小型猪模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变化:在实验第0周、4周、12周以及第24周,巴马小型猪血清TC、TG以及LDL-C水平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实验第0周以及第4周巴马小型猪血清HDL-C水平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第12周,HDL-C水平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24周,HDL-C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2.中药复方干预后,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变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在干预4周后,健脾祛痰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12周后,健脾祛痰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24周后,各治疗组间进行比较:与健脾组比较,健脾祛痰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祛痰化瘀组比较,健脾祛痰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中药复方干预后,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变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在干预4周后,祛痰化瘀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12周后,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24周后,各治疗组间进行比较:与健脾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祛痰化瘀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中药复方干预后,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变化:与模型相比较,实验第4周,健脾组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第12周,健脾组、健脾祛痰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24周,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在健脾祛痰化瘀法干预中,干预24周后,健脾祛痰组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与健脾祛痰化瘀组及祛痰化瘀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1),与健脾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中药复方干预后,巴马小型猪血清HDL-C水平变化: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应用健脾祛痰化瘀法干预后,在4周,12周以及24周,各治疗组巴马小型猪血清HDL-C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6.HE染色结果,模型对照组巴马小型猪肝细胞含较大脂滴,将细胞核推向一侧,肝细胞肿大变圆,小叶中央区受累明显,肝细胞排列紊乱。干预2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肝脏细胞内脂滴逐渐减少,肝细胞形态逐渐恢复,其中以健脾祛痰化瘀组肝细胞改变尤为明显。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虚痰浊模型对照组SREBP-1c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应用中药复方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1c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1c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健脾祛痰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1c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虚痰浊模型对照组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应用中药复方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健脾祛痰组比较,祛痰化瘀组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祛痰化瘀组未见现在统计学差异。9.肝脏组织miR-33表达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iR-33表达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应用健脾祛痰化瘀法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miR-33基因及蛋白表达较前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miR-33基因表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健脾祛痰组miR-33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脾祛痰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miR-33表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1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虚痰浊模型对照组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应用中药复方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较前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健脾祛痰组ABCA1基因未见显着性差异,健脾祛痰组ABCA1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脾祛痰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祛痰化瘀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1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虚痰浊模型对照组ABCG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应用健脾祛痰化瘀法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ABCG1基因及蛋白表达较前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ABCG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健脾祛痰组ABCG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祛痰化瘀组ABCG1基因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健脾祛痰组比较,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ABCG1基因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虚痰浊模型对照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应用健脾祛痰化瘀法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健脾祛痰组NPC1基因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健脾祛痰组NPC1蛋白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与健脾祛痰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祛痰化瘀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祛痰化瘀组与健脾祛痰化瘀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1.冲刺跑步训练联合高脂单笼饲养联合球囊拉伤法的方法可成功造模巴马小型猪脾虚痰浊证模型,该模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均升高,肝脏组织miR-33水平升高,SREBP-1c、SREBP-2表达增加,ABCA1、ABCG1、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提示脾虚痰浊证模型存在脂代谢障碍。2.基于健脾祛痰化瘀法的中药复方均可以降低脾虚痰浊证巴马小型猪TC、TG和LDL-C水平,可以改善脾虚痰浊证巴马小型猪肝脏组织细胞形态,但对HDL-C的影响均未见显着性差异。3.基于健脾祛痰化瘀法的中药复方可以通过抑制肝脏组织SREBP-1c、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ABCA1、ABCG1、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调节肝脏胆固醇代谢及血脂水平,这可能是其调脂的机制之一。4.基于健脾祛痰化瘀法的中药复方可以通过抑制miR-33表达,进而影响其下游通路ABCA1、ABCG1以及NPC1,影响胆固醇代谢。

刘签兴[7](2018)在《刘如秀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胸痹核心方发掘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刘如秀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胸痹核心方发掘1.1研究目的探讨刘如秀教授辨治肾虚血瘀型胸痹的用药经验及核心处方,进而总结其辨治肾虚血瘀型胸痹的学术特色。1.2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经刘如秀教授诊治的肾虚血瘀型胸痹患者57例、共114个诊次的诊疗信息,运用实时在线展示技术(OLAP)、复杂网络技术进行挖掘分析,总结其临床处方药物在使用频次、类别、功效、性味归经等方面的规律,并整理其治疗肾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核心方及相应的药物加减规律。1.3研究结果(1)中药频次:临床出现药物99种,其中常用的前20种为三七、太子参、桑椹、薤白、茯苓、瓜萎、制何首乌、麸炒枳壳、蜜炙甘草、黄芪、炒苦杏仁、法半夏、炒酸枣仁、生地黄、甘草、当归、盐补骨脂、柏子仁、醋山甲、煅龙骨。统计中药使用剂量均为临床常用量,其在临床常用的20味中药中扶正中药占60%,祛邪中药占40%,突出了扶正的重要性。(2)中药类别:常用的前5类药物是:补虚药、止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化痰药,说明刘教授辨治肾虚血瘀型胸痹最重视补虚药的应用,同时也兼用理气调血、化痰渗湿等药物。(3)中药功效: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补肾散血法、益气生津法、宁心安神法、健脾渗湿法等,表明刘教授在临证时并非囿于单一方法,而是立足整体、多角度诊治疾病。(4)中药药性:临床常用的前5种四气属性是:平、温、寒、微温、微寒,说明刘教授临床用药善于寒温并用;常用的前5种五味属性为:甘、微苦、辛、苦、酸,说明其处方多遵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甘保胃气、苦以坚阴等理论来遣方用药;在毒性方面,很少出现有毒、大毒药物,说明其重视临床安全用药。(5)中药归经:在处方药物中,最常出现的前6种药物归经是: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以及心经,说明刘如秀教授认为肾虚血瘀型胸痹与肺经、肝经、脾经、肾经、胃经以及心经关系密切。(6)核心方及临床加减:刘教授治疗肾虚血疲型胸痹的核心方由制何首乌、桑椹、瓜萎、薤白、太子参、黄芪、三七、当归、生地黄、炒酸枣仁、盐补骨脂、茯等、法半夏、炒苦杏仁、麸炒枳壳、蜜炙甘草组成。临床加减,若患者气滞血瘀明显,加醋香附、醋乳香;脾肾阳虚明显,加党参、生白术、制吴茱萸、黑顺片;肝郁脾虚明显,加北柴胡、山药。咳嗽痰多者,加桔梗、浙贝母;肩颈麻木不适者,加桂枝、川芎、羌活。1.4研究结论刘如秀教授传承国医大师刘志明“从肾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她认为胸痹是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本虚以患者的肾元匮乏为主,标实则侧重于血瘀、痰湿等实邪,,临床上治疗时应补虚泻实、标本同治。临床上刘如秀教授善用制何首乌、桑椹、三七、太子参、薤白、茯苓、瓜萎等药物,其滋肾喜用制何首乌、桑椹等甘平和缓类药物,活血喜用三七、当归等苦温味厚类药物,并在临证时习惯适当佐配化痰、通阳等药物以兼顾他邪。对肾虚血瘀型胸痹,刘如秀教授治疗从“肾虚血瘀”的主要病机立论,使用滋肾活血方(由制何首乌、桑椹、瓜萎、薤白、太子参、三七、当归、生地黄、盐补骨脂等组成)进行治疗,收效满意。从肾论治是刘如秀教授治疗冠心病的核心学术思想。2.滋肾活血方治疗PCI术后肾虚血瘀型心绞痛疗效观察2.1研究目的探讨滋肾活血方治疗PCI术后肾虚血瘀型心绞痛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并探讨其治疗机制。2.2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心血管科的PCI术后肾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1:1匹配,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PCI术后西医常规的基础治疗方式予以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滋肾活血方(广安门医院制剂室提供)治疗。如若患者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则予以相应的对症常规治疗。观察周期为1个月,对比患者用药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心电图、血脂水平、终点事件等疗效指标,同时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事件等予以观察监测。2.3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过程,利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若观察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则采用t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利用频数、百分率等进行统计描述时,选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4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治疗目前后相比较,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患者胸痛、胸闷、心悸、短气、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象及脉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改善(P<0.05);在耳鸣方面则没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在患者胸痛、胸闷、心悸、短气、头晕目眩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在腰膝酸软、耳鸣、舌象及脉象方面则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胸痛、心悸、腰膝酸软、舌象及脉象方面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在胸闷、短气、头晕目眩、耳鸣方面的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2)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组在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状态、主观感受及治疗满意程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改善(P<0.05)。对照组在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及心绞痛发作频率方面亦存在明显的改善(P<0.05);而在治疗满意程度及主观感受方面却没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及主观感受方面的临床疗效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而在患者心绞痛稳定状态方面的改善程度,两组间却没有显着的差异(P>0.05)。(3)汉密顿焦虑量表: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组在患者的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和HAMA总分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临床改善(P<0.05)。对照组在患者的躯体性焦虑因子及HAMA总分方面亦有着明显的临床改善(P<0.05);在精神性焦虑因子方面不存在明显的临床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躯体性焦虑因子及HAMA总分方面的疗效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在精神性焦虑因子方面的疗效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4)汉密顿抑郁量表: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组在患者阻滞、睡眠障碍、日夜变化、绝望感、焦虑/躯体化和HAMD总分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改善(P<0.05);在患者体重、认识障碍的方面则无明显的改善(P>0.05)。对照组在患者焦虑/躯体化、HAMD总分及阻滞方面有着明显改善(P<0.05);却在患者的日夜变化、睡眠障碍、体重、认识障碍以及绝望感方面均没有明显的疗效(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及HAMD总分方面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在患者焦虑/躯体化、体重以及认识障碍方面的临床疗效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5)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心电图显效率分别是30%与16.67%,临床心电图有效率分别是46.67%与56.67%,临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是76.67%与70%。虽然可以看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方面情况稍好,但二者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6)血脂指标: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组在患者ApoB、TC、LDL以及HDL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在TG和ApoA1方面却没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在患者ApoB、LDL以及TC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在患者HDL、ApoA1以及TG水平方面未发现明显的改善情况发生(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血清TC及HDL方面的改善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ApoA1、LDL、ApoB以及TG方面的改善情况无显着的统计差异(P>0.05)。(7)炎症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在CRP、HCY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在患者的CRP水平以及HCY水平方面亦存在着明显的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在CRP、HCY方面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8)终点事件、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指标:在临床研究期间,60例患者中均没有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等情况发生,而且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进行的比较发现,均无明显的异常变化发生(P>0.05)。2.5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滋肾活血方对于PCI术后肾虚血瘀型心绞痛能够收到安全可靠的疗效。这体现在滋肾活血方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心绞痛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心悸、腰膝酸软等临床不适,对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有效干预,体现了“双心医学”的治疗理念;还体现在滋肾活血方可以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使血清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从而达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性进程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目的。此外,滋肾活血方对治疗期间患者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不良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也没有不良反应和终点事件的发生,说明滋肾活血方安全可靠。

周晟芳[8](2016)在《名老中医刘志明滋肾活血方对大鼠缺血心肌蛋白质组学及分子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滋肾活血方是国医大师刘志明从医70余年治疗冠心病的有效原创方。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刘老对胸痹病机认识提出独到见解,并凝炼出三法“补肾、通阳、祛邪”。临床多年辨证施用,效如桴鼓。该方由首乌、桑椹、栝楼、薤白、三七等组成,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号:201110268875.6),前期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多中心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临床实验研究能降低其血浆hs-CRP、MMP-9、IL-6、HCY水平,改善缺血性心电图,降低血脂、炎性标志物、纤溶指标,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斑块。冠心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每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冠心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给人民生活和国家财政带来极大负担。西医内科主要从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病因治疗及生活调理等方面防治冠心病,重症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西药耐受性也因人而异,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服用,外科治疗方法亦有再狭窄可能,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从本论治、整体治疗,具有副作用小、标本兼治、价格低廉等优势,因此寻求有效安全的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及减少术后再狭窄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挖掘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经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在北京市自然基金平台上完成(项目名称:名老中医滋肾活血方对鼠缺血心肌蛋白组学及分子机理研究,编号:7122153),具体研究如下。实验研究:实验目的:本项目从大鼠心电图、心肌病理形态变化及血管舒缩因子、信息通道调控因子角度验证滋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疗效,同时通过筛选差异表达蛋白探讨滋肾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名老中医刘志明治疗冠心病验方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诊疗新思路。研究方法:以结扎冠脉结合中医证候模型制备方法制备的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向凝胶电泳及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筛选该病证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观察滋肾活血方对模型大鼠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同时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热休克蛋白27、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模型大鼠血浆内皮损伤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及炎症因子白介素-18水平。结果:1病证结合模型制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病证结合组、肾虚血瘀组体重减轻或者增长缓慢、体温下降、呼吸频率加快、全血黏度、卡松粘度升高(P<0.05,P<0.01);2组大鼠造模前、后比较均有呼吸频率增加、体温降低(P<0.05);对比病证结合组与肾虚血瘀组,全血粘度、心电图有统计学差异(P<0.05)。2心电图和病理形态学变化比较:滋肾活血方可以预防肾虚血瘀模型大鼠缺血心肌坏死性Q波产生、改善缺血ST-T改变,减轻心肌损伤。也能减轻肾虚血瘀模型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的损伤,肾虚血瘀模型大鼠心肌纤维肿胀变形,组织疏松水肿,炎细胞浸润较多;心肌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明显,有核溶解,部分可见核消失;大量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心内膜和心外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血管肿胀、变性。3动脉斑块因子和炎症因子检测:滋肾活血方能降低血浆中内皮素及白介素18含量,升高一氧化氮水平。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血浆内皮素、白介素18浓度升高明显,一氧化氮浓度下降明显,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相比模型组,各给药组血浆内皮素浓度均不同程度降低,高剂量与中剂量相对于模型组亦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给药组血浆白介素18浓度均有降低,高剂量差异显着(P<0.01),中、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模型组,不同剂量滋肾活血方灌胃组均不同程度升高血浆一氧化氮浓度,高剂量相对于模型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中、低剂量相对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比较,血浆内皮素浓度随着给药浓度增加而降低,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随着给药浓度增加血浆白介素18浓度降低,中、低剂量组相对高剂量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血浆一氧化氮浓相对于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凋亡相关因子检测:对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热休克蛋白27表达减少(P<0.01);模型组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给药组热休克蛋白27灰度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各给药组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降低(P<0.05)。说明心肌缺血使热休克蛋白27在心肌组织中含量下降、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表达增高,而滋肾活血方能升高热休克蛋白27在心肌组织中的含量,降低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表达。5筛选差异蛋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共找到66个差异蛋白点;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滋肾活血方各剂量组使其逆转的作用靶点蛋白质5个。滋肾活血方下调的蛋白有乳酸脱氢酶B链,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异柠檬酸脱氢酶,上调的蛋白为ATP合酶α亚基,肌凝蛋白-6。结论:1“手术联合注射氢化可的松法”制备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病证结合模型与非疾病肾虚血瘀证候模型的中医肾虚血瘀证诊断均成立,2组中医证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2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心电图所示的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可以减轻肾虚血瘀模型大鼠缺血心肌病理形态学的损伤,调节心肌功能,达到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证的功效。3滋肾活血方能减少内皮素合成并增加释放,抑制白介素18介导的炎性反应,促进一氧化氮合成,通过抗炎、稳定动脉斑块,扩张血管,减轻心肌缺血程度,从而达到改善肾虚血瘀证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4滋肾活血方促进热休克蛋白27、抑制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在心肌组织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少炎症反应,调节应激因子和细胞通道因子,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起到积极作用。5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模型大鼠心肌蛋白质组学发生变化,这些差异蛋白点可能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滋肾活血方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肾虚血瘀型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组织蛋白质组学变化,其干预机制与抑制心肌脂肪酸代谢,刺激葡萄糖代谢,增加ATP能量供应、保护细胞骨架等功能相关。综上所述,滋肾活血方能改善冠心病肾虚血瘀型大鼠心肌缺血,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稳定动脉斑块,提高心肌能量代谢,保护细胞骨架。本研究为滋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冠心病心肌缺血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探索该方药理作用机制指明方向并奠定了良好基础。

胡玥,刘沈林[9](2015)在《刘沈林教授“胃肾同治”理论探讨及其在胃癌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总结了刘沈林教授"胃肾同治"理论辨证治疗胃癌的经验,刘教授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从中寻求辨证依据,另辟蹊径,胃肾同治,经常法治疗未能显效的部分患者,屡获奇效。

尹琳琳,刘如秀[10](2015)在《从肾论治冠心病的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多发疾病之一,并随着人口老龄化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医学无"冠心病"病名,根据其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冠心病的病位在心,并与五脏相联系,心与肾在生理及病理上相互影响,可通过调理肾脏来治疗冠心病。冠心病从肾论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该文将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

二、冠心病从肾论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从肾论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心病从肾论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历代医家对心病从肾论治的认识
2 现代研究进展
    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2.2 心力衰竭
    2.3 高血压
    2.4 心律失常
    2.5 其 他
3 小结与展望

(2)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老年冠心病中医研究概况
    1 病因病机研究
        1.1 瘀血内阻,血行失畅
        1.2 情志异常,七情内伤
        1.3 饮食不节,失于运化
        1.4 风寒湿邪,内舍于心
        1.5 劳逸失度,正气虚弱
        1.6 年迈体虚,精血渐衰
        小结
    2 中医药治疗研究
        2.1 中药提取物治疗
        2.2 辨证论治
        2.3 中成药治疗
        2.4 穴位疗法
        2.5 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 老年冠心病的中医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筛选标准
        1.3 数据录入与核对
        1.4 中药名称的规范
        1.5 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心血瘀阻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2 气滞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3 气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4 肾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5 阳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6 痰瘀互结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7 痰阻心脉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8 阴寒凝滞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9 气阴两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10 心肾阴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11 阳气虚衰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12 阴阳两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3 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配伍规律小结
        3.1 多脏并调,整体施治
        3.2 识症治标,扶正顾本
        3.3 补虚为主,消补兼备
结语
    1 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2 研究结果的创新性
    3 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益心健脑汤网络药理学分析
    1 思路与方法
    2 探讨与分析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生简介
发表论文

(3)耳与脏腑相关的理论及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耳窍疾患与系统性疾病关联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耳与脏腑相关的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耳的认识
        1.1 耳的结构
        1.2 耳的生理功能
    2 耳与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
        2.1 耳与肾的关系
        2.2 耳与心的关系
        2.3 耳与肝胆的关系
        2.4 耳与脾胃的关系
        2.5 耳与肺的关系
    3 耳与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
        3.1 耳与肾、膀胱经脉的关系
        3.2 耳与心、小肠经脉的关系
        3.3 耳与肝、胆经脉的关系
        3.4 耳与脾、胃经脉的关系
        3.5 耳与肺、大肠经脉的关系
        3.6 耳与心包、三焦经脉的关系
第二部分 从五脏论治耳鸣的数据挖掘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检索方法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数据规范化
        1.5 建立数据库
        1.6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从肾论治耳鸣方药的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2.2 从肝论治耳鸣方药的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2.3 从脾论治耳鸣方药的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2.4 从心论治耳鸣方药的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2.5 从肺论治耳鸣方药的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3 讨论
        3.1 常用药物的讨论
        3.2 药物归经、药性及药味的讨论
        3.3 处方中药物的关联分析结果的讨论
        3.4 处方中药物的聚类关系结果的讨论
    4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从肾阳虚与五脏病机的关联探析“从肾论治”的临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脾肾阳虚, 脾失健运”从肾论治脾胃疾病
    1.1 慢性腹泻从肾论治
    1.2 老年性便秘从肾论治
2 “心肾阳虚, 肾水凌心”从肾论治心脏疾病
    2.1 冠心病从肾论治
    2.2 慢性心衰从肾论治
3 “寒饮射肺, 肾不纳气”从肾论治肺脏疾病
    3.1 支气管哮喘从肾论治
    3.2 慢性阻塞性肺病从肾论治
4 “肝郁肾虚, 精血不足”从肾论治妇科疾病
    4.1 不孕症从肾论治
    4.2 先兆流产从肾论治
5 结语

(5)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造影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纳入标准
        (四)病例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病例收集
        (二)临床分组
        (三)数据统计分析
    三、临床研究结果
        (一)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二)两组冠脉病变比较
        (三)两组中医证型分布
        (四)高血压组冠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6)健脾祛痰化瘀法通过miRNA-33及其下游通路调控胆固醇代谢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健脾祛痰化瘀法对脾虚痰浊证巴马小型猪脂代谢干预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健脾祛痰化瘀法对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调控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miR-33 对其下游通路ABCA1、ABCG1及NPC1 的调控作用及健脾祛痰化瘀法的干预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中医药干预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药通过 mi RNA 调整血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刘如秀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胸痹核心方发掘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冠心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冠心病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对冠心病病因的认识
        3. 中医对冠心病病机的认识
        4. 中医对冠心病治疗的认识
        5.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PCI术后心绞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PCI术后心绞痛的危险因素
        2. PCI术后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3. PCI术后心绞痛的中医认识
        4. 小结与展望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刘如秀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胸痹核心方发掘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资料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整理
        3.2 数据挖掘方法
        3.3 数据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患者一般情况
        4.2 中药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4.3 核心方及药物加减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部分 滋肾活血方治疗PCI术后肾虚血瘀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
    3. 试验设计
        3.1 基础治疗方案
        3.2 分组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背景资料观察
        4.2 安全性观测指标
        4.3 疗效性观察指标
        4.4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6. 治疗结果分析
        6.1 一般资料
        6.2 疗效指标
        6.3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指标
    7. 讨论
    8.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8)名老中医刘志明滋肾活血方对大鼠缺血心肌蛋白质组学及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研究进展
    1 冠心病的病因认识
    2 胸痹的治法与方药
    3 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冠心病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 增加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3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痉挛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的病证结合模型方法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体重变化比较
        2.3 体温变化比较
        2.4 呼吸频率变化比较
        2.5 心率变化比较
        2.6 心电图变化比较
        2.7 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心电图和缺血心肌的病理形态学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冠脉结扎手术对模型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2.2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模型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2.3 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心肌组织形态结构
        2.4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内皮损伤因子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炎症因子白介素18(IL-18)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血浆内皮损伤因子内皮素(ET)的影响
        2.2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血浆炎症因子白介18(IL-18)的影响
        2.3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血浆内皮损伤因子一氧化氮(NO)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凋亡相关因子Hsp27、P38MAPK的影响机制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影响
        2.2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心肌组织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滋肾活血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型大鼠心肌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2.2 心肌差异蛋白点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1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2 刘老滋肾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的特点
    3 滋肾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9)刘沈林教授“胃肾同治”理论探讨及其在胃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理论基础
2临床运用
3典型病例
4体会

(10)从肾论治冠心病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从肾论治冠心病的理论基础
    1.1 心肾在生理上密切联系
    1.2 心肾在经脉上相互连接
    1.3 心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2 从肾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2.1 补肾温阳法
    2.2 补肾滋阴法
    2.3 补肾益气法
    2.4 补肾活血法
    2.5 补肾化痰法
3 从肾论治冠心病的机制探析
    3.1 性激素
    3.2 血脂
    3.3 内皮功能
    3.4 免疫功能
4 问题与展望

四、冠心病从肾论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心病从肾论治研究进展[J]. 董艺丹,樊华,杨爱玲,王佑华. 中医研究, 2021(01)
  • [2]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D]. 尹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耳与脏腑相关的理论及数据挖掘研究[D]. 郑佩.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从肾阳虚与五脏病机的关联探析“从肾论治”的临床运用[J]. 徐汉荣,刘瑶,麻菁华,谭从娥. 环球中医药, 2019(08)
  • [5]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造影相关性分析[D]. 邵常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健脾祛痰化瘀法通过miRNA-33及其下游通路调控胆固醇代谢的实验研究[D]. 张立.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刘如秀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胸痹核心方发掘与应用研究[D]. 刘签兴.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8]名老中医刘志明滋肾活血方对大鼠缺血心肌蛋白质组学及分子机理研究[D]. 周晟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9]刘沈林教授“胃肾同治”理论探讨及其在胃癌中的应用[J]. 胡玥,刘沈林. 西部中医药, 2015(10)
  • [10]从肾论治冠心病的研究概况[J]. 尹琳琳,刘如秀. 医学综述, 2015(11)

标签:;  ;  ;  ;  ;  

从肾脏治疗冠心病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