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一、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刘梦圆,王化泉,邵宗鸿[1](2021)在《Diamond-Blackfan贫血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新进展》文中提出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又被称为Diamond-Blackfan贫血(DBA),是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S)的亚型之一,主要累及红系造血。该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有红系造血衰竭、先天发育异常和肿瘤易患性。DBA临床十分罕见,临床医师对该病尚缺乏系统认识,易导致该病的漏诊、误诊,并且治疗方式不一。为了进一步指导DB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笔者主要对该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以及药物治疗、输血及去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与基因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周华,林雪峰[2](2021)在《骨髓活检、涂片对儿童血液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儿童血液疾病鉴别应用骨髓活检、骨髓涂片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方便择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血液学疾病患儿共5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通过双标本同步获取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涂片标本,对所有患儿进行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涂片,对比两者对骨髓增生以及血液病诊断的差异,同时比较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在增生程度方面,骨髓活检明显高于骨髓涂片,在活跃者方面,骨髓活检活跃23例(88.46%),骨髓涂片活跃19例(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1,P=0.159);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骨髓活检明显优于骨髓涂片,两者相结合明显更优,骨髓活检20例(76.92%)、6例(60.00%),骨髓涂片15例(57.69%)、4例(10.00%),相结合25例(96.15%)、9例(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率方面,骨髓涂片明显高于骨髓活检,骨髓活检3例(37.50%),骨髓涂片5例(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后造血功能评估方面,在造血恢复、障碍加重方面,骨髓活检明显优于骨髓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相结合,较骨髓涂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骨髓活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AL维持治疗期血象恢复延迟患儿中判断是否出现早期复发方面,骨髓活检明显优于骨髓涂片,两者结合明显更优,骨髓活检6例(30.00%),骨髓涂片4例(20.00%),相结合10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血液疾病诊断中,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涂片均有不同的优缺点,前者在对组织结构观察以及判断增生程度方面更优,后者在对细胞形态学改变观察中更优,通过两种方式结合能够显着提高对小儿血液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有效降低误诊几率,在临床儿科血液疾病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郑夏[3](2020)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单中心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预后,为儿童MDS规范性诊治提供临床依据。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3例初发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因素,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方法预测患儿1年、3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SF)。结果:(1)53例患儿中,患儿性别比例1.4:1.0(男31例/女2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中位年龄:4.8岁(0岁-15岁)。其中:儿童难治型血细胞减少症(MDS-RCC)24例(4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9例(17%);RAEB向白血病转化或转化中的RAEB(MDS-RAEB-T)7例(1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13例(25%)。(2)染色体异常11例,约占总病例数21%,其中单独7q-有6例、单独Y缺失1例、单独cen8三体异常2例、7q-合并Y缺失的1例、5q-合并7q-1例。(3)病例中51例,完善了基因学检查,12例异常(25%,12/51),主要相关突变基因包括:PTPN11(NF1、D61Y、Q272)、ASXL1、TET2F8682(T>G)/U2AF1S34(C>T)、WT1、EVL、MPL。其中还有合并范可尼基FANCA突变1例,WAS基因阳性1例。(4)除13例JMML病例,其余40例MDS全部病例依据IPSS、WPSS及IPSS-R三种方法分类。图表分析以上3类风险评估方法对儿童MDS风险评估都有局限性,不能全面评估儿童MDS预后。(5)结局: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16例,移植成功后存活10例,移植失败死亡5例,移植成功后失访1例;未接受HSCT的其余37名患儿中,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有27例,其中5例存活,15例死亡,7例失访;其余10例确诊后放弃治疗死亡。接受HSCT治疗和非HSCT治疗的1年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5.0%±10.8%)%vs(66.7%±9.1%)(P=0.565);(68.8%±11.6%)%vs(18.5%±7.5%)%(P=0.00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2.2%±12.2%)%vs(35.3%±10.2%)(P=0.039);(68.2%±11.8%)%vs(12.5%±6.6%)%(P=0.001)。(6)Cox回归分析53例患儿:年龄小于7岁(P=0.0333)、骨髓活检出现不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P=0.0168)、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P=0.007)、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P=0.0002)和未接受HSCT治疗(P=0.016)是影响儿童MDS预后的高危因素。其余如性别、骨髓存在小巨核细胞、初诊血红蛋白低于80g/L、初诊LDH升高(大于320U/L)及初诊骨髓存在病态造血等均对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1)儿童MDS以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MDS-RCC)多见。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于7岁、骨髓活检出现ALIP、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和未接受HSCT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2)HSCT是目前根治儿童MDS的最有效手段。(3)目前临床评估儿童MDS预后的IPSS-R等方法有明显局限性。

樊哗[4](2020)在《293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是一种主要由免疫介导的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AAA的晚期克隆进化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大约有10%-20%的A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后可能发生长期克隆性疾病。目前已经证实在AAA中存在克隆性造血,并且这种克隆性造血与体细胞突变具有显着的相关性。我们推测AAA患者可能具有与髓系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并且这些突变基因可能与年龄,性别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会影响疾病的预后。目的:在AAA患者中靶向检测25种常见的髓系肿瘤相关的突变基因,分析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程度及免疫抑制治疗预后等相关性,为AAA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可能的帮助。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93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25种髓系肿瘤相关基因,随访其6个月免疫抑制治疗疗效,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初诊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与基因突变的关系,及有无基因突变与联合免疫抑制治疗6个月疗效的相关性等。结果:1.在293例AAA患者中,男性155人,女性138人,儿童青少年142人,成人151人,6.48%(19/293)的患者存在25种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的体细胞突变,这些突变主要发生在以下 10个基因中:ASXL1(n=2),KRAS(n=1),PIGA(n=2),TP53(n=2),BCOR(n=2),TET2(n=5),SF3B1(n=1),DNMT3A(n=2),SH2B3(n=2),MPL(n=1)。2.突变最多的基因为TET2,该基因突变引起的氨基酸改变主要为:p.G1137S和p.G1137fs。3.男性组突变率为3.87%(6/155),女性组突变率为9.42%(13/138),两组经卡方检验,χ2=3.71,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4.儿童青少年组突变率为2.82%(4/142);成人组突变率为9.93%(15/151),两组数据经卡方检验,χ2=6.11,P=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非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突变率为7.87%(14/178);重型或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突变率为4.35%(5/115),两组数据经卡方检验,χ2=1.43,P=0.23,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有突变组及无突变组经过6个月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68%(14/19)、63.18%(151/239),两组数据经卡方检验,χ2=0.84,P=0.36,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7.TET2突变组有效率为60%(3/5),与无突变组的6个月免疫抑制治疗疗效进行卡方检验,χ2=0,P=1,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不同突变类型组的6个月免疫抑制治疗疗效之间无差异(Fisher值>0.05)。结论:1.本组AAA患者中25种髓系肿瘤相关基因总体突变率为6.48%。2.AAA患者的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在儿童中较成人少见。3.本组资料中有突变组与无突变组的免疫抑制治疗疗效无差别。

钱娟[5](2019)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造血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32D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经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处理后的小鼠32D细胞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以阐明其治疗再障的机制。方法(1)用CCK8法及台盼蓝活细胞计数实验验证不同浓度rhTPO(50u/ml、100u/ml、150u/ml和200u/ml)对稳定转染rhTPO受体(32D-MPL)的32D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得到rhTPO促进32D细胞增殖能力的最佳浓度;(2)将32D细胞分成4组:①空白对照组(32D细胞+正常FBS血清);②AA组(32D细胞+正常FBS血清+再障血清);③rhTPO对照组(32D细胞+正常FBS血清+rhTPO);④rhTPO组(32D细胞+正常FBS血清+再障血清+rhTPO);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成3组:①正常BMSC;②AA组(正常BMSC+AA血清);③rhTPO组(正常BMSC+AA血清+rhTPO),用CCK8法及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生长曲线;(3)用Annexin V-FITC标记各组32D细胞和大鼠BMSC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AnnexinV+/PI-比例,了解细胞凋亡情况;(4)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大鼠BMSC的细胞周期;(5)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2及促凋亡相关基因BAX以及基因Bcl-xl、c-myc的mRNA的表达;(6)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STAT3、STAT5、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2、促凋亡相关基因BAX及Bcl-xl、c-myc的蛋白表达;同样的方法检测不同组别的大鼠BMSC的c-MPL的蛋白表达。结果(1)经再障血清处理后的32D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显着抑制32D细胞增殖,加入rhTPO能降低细胞的凋亡率,促进32D细胞增殖,但rhTPO无法使其恢复到正常血清组细胞的增殖水平;(2)再障血清组32D细胞内的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高于正常血清组,STAT5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组;经rhTPO处理后再障血清组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STAT5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再障血清组32D细胞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经rh,IPO处理后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P<0.05);再障血清组32D细胞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上升,经rhTPO处理后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1);相对于正常血清组,rhTPO处理后正常血清组32D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而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4)再障血清培养大鼠BMSC细胞,加rhTPO刺激后促进BMSC增殖及表面c-MPL的表达,并能抑制细胞凋亡,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32D细胞经再障血清处理后,凋亡率明显增加,加入rhTPO能逆转32D细胞的凋亡率,促进32D细胞增殖,但无法使再障血清组细胞恢复至正常血清组细胞增殖水平。(2)rhTPO作用于再障血清组32D细胞,可上调抗凋亡基因(Survivin、BCL-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下调促凋亡基因(BA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rhTPO可促进AA血清培养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c-MPL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第二部分 rhTPO联合激素及环孢素A治疗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20例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激素及环孢素对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激素及环孢素联合rhTPO治疗20例成人IRH患者,以同期单用标准激素及环孢素方案的1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学反应及血小板恢复情况,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2周,rhTPO组患者血小板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6周,rhTPO组患者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rhTPO组患者脱离血小板输注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4周后,rhTPO组与对照组脱离血小板输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rhTPO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4周、6周红细胞输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8周的红细胞输注量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rhTPO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液学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rhTPO提高IRH的早期血液学反应率,加快血小板恢复,且安全性高。

彭岚[6](2019)在《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应用超高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观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变化特点,并探寻SAA患者潜在的特异性的代谢标志物。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30例,均为初治患者,依据病种的不同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severe aplastie anemia SAA)8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组(Immnorelated pancytopenia IRP)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1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为招募的同种族的健康志愿者10名,其中男性4名,女性6名,其中1名对照组样本因溶血而剔除。留取血浆样本,低温冻存。应用液相色谱仪(2777C UPLC system(Waters,UK))、质谱仪(Xevo G2-XS QTOF(Waters,UK))采用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四组血浆样本。应用T检验和差异倍数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别对SAA组与健康对照组、IRP组与健康对照组、MDS组与健康对照组、SAA组与IRP组、SAA组与MDS组、IRP组与MDS组代谢组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组间差异代谢物。结果1.SAA组与健康对照组在火山图、PLS-DA得分图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分离趋势。PLS-DA模型正负离子模式下的解释率(R2)接近1,预测率(Q2)接近0.5,且经过置换检验,R2截距<0.3,Q2截距<0.05,证明模型有效,且不存在过度拟合现象。2.SAA组与IRP组、SAA组与MDS组、IRP组与MDS组、IRP组与健康对照组、MDS组与健康对照组在火山图、PLS-DA得分图中均表现出分离趋势。IRP组与健康对照组的PLS-DA模型正负离子模式下解释率接近1,但是预测率<0.5,说明模型无效。其余四组虽然PLS-DA模型正负离子模式下的解释率接近1,但是预测率远<0.5,且经置换检验,不能同时满足R2截距<0.3和Q2截距<0.05,证明模型无效,且存在过度拟合现象。3.对差异离子筛选及鉴定,SAA组与健康对照组8种代谢物有明显差异,其中香豆酸、L-苯丙氨酸、非金属硫酸盐的相对含量在SAA中呈现上调,L-谷氨酸-γ-半醛、可可碱、3a,7a-二羟基-5b-胆甾烷、γ-δ-二氧戊酸、亚油酸衍生物则下调。IRP与健康对照组7种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次黄嘌呤、焦谷氨酸、3a,6a,7b-三羟基-5b-胆烷酸、胆酸、3a,6b,7b-三羟基-5b-胆烷酸及7-表胆酸的相对含量在IRP中呈现上调,3a,7a-二羟基-5b-胆甾烷则下调。MDS与健康对照组3种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次黄嘌呤、焦谷氨酸的相对含量在MDS中呈现上调,3a,7a-二羟基-5b-胆甾烷则下调。SAA组与IRP组4种代谢物有明显差异,其中L-苯丙氨酸的相对含量在SAA中上调,N6,N6,N6-三甲基赖氨酸、焦谷氨酸、亚油酸衍生物则下调。SAA组与MDS组8种代谢物有明显差异,其中L-苯丙氨酸的相对含量在SAA中上调,L-谷氨酸-γ-半醛、次黄嘌呤、N6,N6,N6-三甲基赖氨酸、胆绿素、γ-δ-二氧戊酸、焦谷氨酸、环氧脂肪酸呈下调。结论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区分SAA与健康对照者,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发现SAA组与健康对照组、SAA组与IRP组、SAA组与MDS组均存在L-苯丙氨酸的升高,而IRP与健康对照组、MDS与健康对照组则不存在L-苯丙氨酸的升高,说明L-苯丙氨酸可能是SAA的特征性差异代谢物,为今后SAA的诊断提供新策略,为发病的分子机制探索提供新思路。

刘莉茹[7](2017)在《AA、MDS儿童的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小粒结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小粒结构在AA及不典型AA、MD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年龄在112岁的15例AA、6例不典型AA及9例MDS患儿的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小粒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AA患儿骨髓涂片增生程度及小粒结构中造血细胞比例明显低于M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患儿骨髓小粒中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并出现多系统病态造血。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结合骨髓小粒细胞成分及结构分析在AA、不典型AA和MDS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萧飞[8](2017)在《66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对患者贫血类型进行快速分类。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66例贫血患者与同期在该院行检查检查的64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贫血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将两组对象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作以比较。结果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照组对象MCV分别为(105.8±7.5)、(115.8±8.1)、(89.9±6.8)、(88.2±3.7)f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MCV(63.2±6.7)fl(P<0.05)。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DW指标水平分别为(22.3±1.3)、(20.3±2.3)、(18.3±1.6)、(17.6±2.1)显着高于对照组(14.2±3.2)(P<0.05)。结论贫血患者可以通过对照组观察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群MCV、MCH、MCHC、RDW 4项指标值变化情况快速预判贫血类型,引导临床快速进行下一步检查及诊断,但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为确保诊断准确性应取多项指标辅助诊断。

张培环,师勇,蒋翠霞[9](2016)在《66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总结鉴别诊断经验。方法:选择66例病情较严重有明显症状表现的原发性贫血患者,其中,缺铁性贫血24例、地中海贫血11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溶血性贫血14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类型贫血以及健康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水平。结果:溶血性贫血患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的MCV、MCHC、MCH均高于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MCV、MCHC、MCH高于溶血性贫血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的MCV低于溶血性贫血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的MCV、MCHC低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地中海贫血患者的MCV、MCHC、M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的MCV、MCHC、M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原发性贫血患者和健康者的MCV、MCHC、MCH水平变化,可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贫血,若全面下降,可能为缺铁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若MCV上升可能为溶血性贫血;若MCV、MCHC上升可能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鉴别诊断较困难,应选择更多的指标辅助诊断。

王军博,王颖超[10](2016)在《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是一组先天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已发现部分致病基因,而且初步掌握了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此类疾病的诊断多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随着基因检测的开展,致病基因检测正成为确诊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本疾病的方法,支持和对症治疗在延缓和改善病情方面至关重要,基因治疗尚不成熟,其他治疗手段均在不断探索中。

二、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2)骨髓活检、涂片对儿童血液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涂片中骨髓增生程度
    2.2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涂片诊断率
    2.3 对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应用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涂片对造血功能评估
    2.4 对20例血象恢复延迟急性白血病患儿在维持治疗期间应用骨髓活检以及骨髓涂片评价血液延迟恢复间期
3 讨论

(3)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三、预后积分系统评价
    四、治疗方法
    五、疗效判断标准及随访
    六、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骨髄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293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及定义
    三、分组情况
    四、二代测序检测步骤
    五、治疗方法
    六、疗效评估
    七、随访
    八、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资料情况
    二、基因突变的特征
    三、基因突变与IST疗效关系
讨论
    一、AAA及其克隆性造血、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背景
    二、AAA年龄与髓系肿瘤相关基因体细胞突变的关系
    三、AAA患者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
    四、髓系肿瘤基因突变与AAA的治疗及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克隆性造血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5)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造血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32D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作用及机制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一、rhTPO对32D细胞的作用
        二、rhTPO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rhTPO联合激素及环孢素A治疗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20例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引言
    病例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奖与参加的项目
致谢

(6)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人群及分组
    1.2 仪器与试剂
    1.3 代谢组学检测方法及分析方法
        1.3.1 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1.3.2 样本预处理
        1.3.3 样本分析及质量控制
        1.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质控分析
    2.2 统计学分析
        2.2.1 单变量分析
        2.2.2 多变量分析
    2.3 差异离子筛选及鉴定
        2.3.1 定量分析
        2.3.2 定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代谢组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运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AA、MDS儿童的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小粒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及成分对比
    2.2 各组骨髓小粒细胞成分对比
3 讨论

(8)66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66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Diamond-Blackfan贫血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新进展[J]. 刘梦圆,王化泉,邵宗鸿.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21(02)
  • [2]骨髓活检、涂片对儿童血液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J]. 周华,林雪峰. 中外医疗, 2021(07)
  • [3]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D]. 郑夏. 苏州大学, 2020(02)
  • [4]293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D]. 樊哗. 苏州大学, 2020(02)
  • [5]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造血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 钱娟. 苏州大学, 2019(04)
  • [6]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分析[D]. 彭岚.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AA、MDS儿童的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小粒结构分析[J]. 刘莉茹. 甘肃医药, 2017(10)
  • [8]66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 萧飞. 中外医疗, 2017(22)
  • [9]66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 张培环,师勇,蒋翠霞. 中国民康医学, 2016(16)
  • [10]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王军博,王颖超.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04)

标签:;  ;  ;  ;  ;  

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