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HIV感染肺结核一例治疗的思考

对HIV感染肺结核一例治疗的思考

一、对1例肺结核伴HIV感染疫情处理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辉[1](2021)在《东莞市肺结核发病状况的时空聚集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掌握2011-2020年东莞市肺结核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规律,为防控肺结核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评估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就诊延迟提供科学依据;掌握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参考;探索肺结核患者中TB/HIV双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为指定预防干预策略和降低疾病负担提供科学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连续10年监测研究方法,以2011-2020年东莞市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7248例肺结核患者。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时空多成分模型结合手段,探索肺结核的时空聚集规律。建立“序列平稳化→模型的识别→模型的诊断”分析思路,运用ARIMA模型预测2020年肺结核发病例数。运用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相结合方法,探究患者就诊天数的影响因素。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相结合方式,探究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和耐多药的影响因素。运用Lasso回归和稀有事件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分析策略,探索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共纳入37248例肺结核患者,年龄范围为10~96岁,平均年龄35.4±13.0岁,以男性(66.2%)、汉族(90.0%)、流动人口(86.0%)、居住郊区(85.8%)、工人(57.8%)、转诊(86.9%)、初治的新发肺结核患者(96.7%)为主。2.2011-2020新发肺结核的时空聚集规律和发病预测(1)2011-2020年共报告新发肺结核患者36037例,平均发病率为43.22/10万,主要为男性(65.9%)和流动人口(86.4%),但是2020年本地肺结核患者明显增多;职业主要为工人(58.1%),其次为家务/无业人员(21.1%);发病时间主要在3-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长安镇、虎门镇和东城街道。2011-2020年共报告新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10249例,平均发病率为12.26/10万;主要为男性(65.6%)和流动人口(83.0%),但是2020年本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明显增多;职业主要为工人(55.1%),其次为家务/无业人员(23.2%);发病无明显季节变化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长安镇、虎门镇和东城街道。(2)全局自相关分析揭示,东莞市肺结核发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P<0.05),而传染性肺结核发病率不存在空间聚集性(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揭示,北部地区为肺结核和传染性肺结核的高发聚集区;时空多成分模型提示,肺结核疫情受局部特性成分影响较大,传染性肺结核疫情受空间流行成分影响较大。(3)ARIMA(0,1,1)(0,1,1)12为拟合2011-2019肺结核发病例数序列的最佳模型,可用于预测2020年发病例数,结果表明实际肺结核发病数较预测值减少约292例。ARIMA(0,1,1)(0,1,1)12为拟合2011-2019传染性肺结核发病例数序列的最佳模型,可用于预测2020年发病例数,结果表明实际传染性肺结核发病数较预测值减少约427例。3.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011-2020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天数的中位数为21天,就诊延迟率为60.3%。多重线性回归提示,女性(β=0.16)、年龄增大(β=0.14)、职业为农民(β=0.21)、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β=0.12)、患者来源为追踪/其他(β=0.18)、有合并其他结核(β=0.54)、有合并症(β=0.11)、病原学阳性(β=0.53)、复治(β=0.09)、重症(β=0.22)和2016-2020年(β=0.12)均为就诊天数增加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女性(OR=1.24,95%CI=1.18~1.29)、年龄增大(OR=1.22,95%CI=1.17~1.27)、职业为农民(OR=1.31,95%CI=1.18~1.45)、患者来源为追踪/其他(OR=1.30,95%CI=1.22~1.40)、有合并其他结核(OR=2.10,95%CI=1.58~2.79)、有合并症(OR=1.39,95%CI=1.16~1.66)、病原学阳性(OR=1.81,95%CI=1.72~1.90)、单纯结核性胸膜炎(OR=1.29,95%CI=1.06~1.56)和2016-2020年(OR=1.12,95%CI=1.08~1.17)均为就诊延迟的危险因素(P均<0.05)。4.耐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5271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率为33.2%,单耐药率为19.6%,多耐药率为6.4%,耐多药率为4.0%;菌株对链霉素(22.5%)和异烟肼(11.0%)的耐药率较高;耐多药菌株对各类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耐多药菌株(P均<0.001);耐多药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提示,复治(OR=7.30,95%CI=5.34~9.98)为耐多药的危险因素,合并其他结核(OR=0.27,95%CI=0.10~0.75)为耐多药的保护因素(P均<0.05)。多重对应分析揭示,对0类抗结核药耐药与初治患者、≤30岁患者相关,1~3类抗结核药耐药与31~60岁患者、>60岁患者、无合并其他结核患者相关,对4~6类抗结核药耐药与复治患者相关。非耐药与初治患者、≤30岁患者、无合并其他结核患者相关,单耐药与31~60岁患者相关,多耐药与>60岁患者相关,耐多药与复治患者相关。5.TB/HIV双重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Lasso回归经过10折交叉验证,筛选出20个变量,纳入稀有事件Logistic回归。TB/HIV双重感染的多因素稀有事件Logistic回归提示,男性(OR=3.91,95%CI=1.13~13.46)、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OR=8.26,95%CI=1.02~66.92)、有粟粒(OR=64.26,95%CI=7.67~538.45)、总蛋白升高(OR=1.17,95%CI=1.08~1.27)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OR=1.22,95%CI=1.13~1.31)均为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红蛋白升高(OR=0.95,95%CI=0.91~0.99)、血清钙升高(OR=0.001,95%CI=0.000~0.062)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升高(OR=0.76,95%CI=0.63~0.92)为TB/HIV双重感染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1.东莞市肺结核发病率处于动态变化过程,提示东莞市肺结核的防控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仍需重视肺结核防控工作,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重点加强发病率较高和高发聚集镇街的肺结核防控力度。2020年东莞市肺结核发病例数较预测值略有减少,显示各项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可能减少了肺结核的传播。2.东莞市肺结核就诊延迟的问题亟需关注,今后需要重点加大对女性、年龄较大和农民的肺结核健康教育,加强对可疑患者开展肺结核筛查和患者治疗情况的追踪、随访。3.东莞市耐药肺结核问题仍不容忽视,今后应重点关注无合并其他结核、年龄较大和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耐多药问题,继续监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4.今后需重点关注男性、因症就诊、有粟粒肺结核患者的TB/HIV双重感染问题,总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清钙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变化可为TB/HIV双重感染的筛查和治疗提供参考,提高筛查效率。

纪炀[2](2019)在《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出境就业、开展跨国合作与交流和国际旅行的人员数量快速上升。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监测数据显示2014-2016三年间有近2.3万例传染病患者在入境时被发现,2016年在口岸监测到的入境人群发病数和发病率均超过2014年的5倍以上,我国近年报告的疟疾、登革热病例也出现以输入病例为主的特征,并在一些区域出现由输入病例导致本土暴发疫情发生的状况,提示进一步加强输入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日趋频繁的跨境人口移动使我国面临新突发传染病输入的风险加大,2016年暴发于安哥拉的黄热病通过外出务工人员回国输入到北京市、上海市和福建省等地;暴发于尼日尔共和国的裂谷热于2016年由安哥拉输入北京市;2015年1例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由韩国入境到广州,提示传染病的跨区域传播与流行不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需要面临的重要的生物安全问题。当前,适时掌握与我国利益攸关国家(或地区)的传染病威胁和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情况,尤其是新突发传染病的流行动态,明确这些区域各种传染病的感染风险,模拟与评估海外不同区域出现传染病暴发疫情情景下输入我国不同地区的概率,并采取针对性的监测与防控措施,已成为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收集与整合全球重要传染病的分布与暴发疫情数据库、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数据库等多源传染病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方便灵活、操作简单的流行病学侦察与传播风险评估系统平台,用户通过设置时间、地理范围快速侦察海外特定区域传染病的分布、暴发疫情动态及其传染病通过入境人群的输入特征,模拟评估重要传染病输入我国各地区的风险,为海外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侦察、感染与输入风险评估及针对性监测与防控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Supermap IObject 8C软件开发平台,以Visual Studio 2012作为开发工具,研制开发了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与信息可视化、海外传染病输入风险模拟评估两个方面,系统逻辑构架主要由数据源层、流行病学侦察功能层和模拟评估分析层三部分组成:数据源层由全球重要传染病数据库和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数据两个数据库以及国际航班与客流量、人口特征和人口构成、基础地理环境等多源信息构成,并使用SQL语言构建Access数据库纳入应用系统。流行病学侦察功能层涵盖海外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和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两方面内容。其中,海外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主要包括两种侦察方式:第一,根据定制的区域和时间段检索该区域发生的主要传染病的病种及其严重程度、暴发情况、自然疫源地分布状况等信息;第二,根据单病种检索其主要流行区域及其严重程度、自然疫源地分布区等。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侦察主要通过设置时间段、国外单个或多个国家,侦察由该区域入境的人群分布、目的地、入境方式、入境季节分布特征及其在口岸被发现的传染病疾病谱等信息。同样,也可定制国内区域,显示该区域入境人群中输入传染病的疾病谱,输入病例来源地、入境方式、人群分布、季节分布特征等信息。模拟评估分析层基于传染病输入概率风险评估模型和航班的跨区域人口移动数据,模拟评估海外不同区域、时间段发生不同规模的某种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情景下由国际航班输入国内不同地域的风险概率,模型输入为该区域的暴发疫情患者数量、发病区域人口数、发病区域同时段来华国际航班的客流量,模拟评估中国大陆各入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输入风险指数,根据风险指数划分为6个风险等级,绘制中国各地区疾病输入风险预测图。研究结果本研究建立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本系统集传染病的信息管理、流行病学侦察与可视化、疾病输入概率风险评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流行病学专业知识查询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系统集成220个国家(或地区)2000-2017年5大类60种危害严重或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传染病信息、2014-2016年5大类42种中国大陆入境人群的传染病主动监测信息,以及人口特征和人口构成、国际航班及客流量等多源信息,集成时空分析、概率风险评估等模型与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构建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与信息可视化、海外传染病输入风险模拟评估两个主要功能模块和三个子模块,分别是:(1)“全球流行病学侦察”子模块,在国家级尺度上对各国重要传染病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流行病学侦察;(2)“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子模块,在省级尺度上对我国各地区入境人群传染病患者三间分布、来源地及入境后目的地分布进行流行病学侦察;(3)“输入风险模拟评估”子模块,对境外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情景下的输入风险进行模拟评估。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侦察、自然疫源地分布的流行病学侦察、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传染病输入风险的模拟评估、文件管理和数据维护五个方面。其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侦察功能可以侦察在选定的海外某区域和时间段内主要传染病的病种及严重程度、暴发疫情数量及规模等的综合分布信息,通过柱状图和点图直观展示指定区域内单病种的总病例数、总发病率等信息并能导出数据进一步制图与分析;自然疫源地分布的流行病学侦察功能提供单病种自然疫源地分布、主要流行区域及严重程度等信息,全面展示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时空分布信息;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功能通过指定时间、入境来源地等信息,展示由该区域入境人群在口岸被监测到五大类传染病的疾病谱,并显示各病种人群的分布特征,从而评估海外不同地域输入传染病的风险;传染病输入风险的模拟评估功能,基于航空入境人口数及入境地区,针对海外出现暴发疫情时计算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输入风险指数,评估其输入传播的风险;文件管理和数据维护功能主要运用Access数据库对数据和代码的编辑,实现系统的维护与升级。研究结论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多种来源的疾病数据库,对海外重要传染病的分布与暴发疫情信息、自然疫源地的分布信息、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主动监测信息进行系统整合,评估全球各区域主要传染病的种类及其潜在威胁,模拟评估全球不同区域出现传染病暴发疫情后经航空途径输入我国各区域的风险,展示各省份入境人群的传染病输入特征及分布区域。本系统操作简便、使用灵活,既能为出境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旅行的人员提供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传染病感染风险的评估,也为国外入境人群可能输入的传染病病种及其风险的评估奠定基础,为开展针对性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境外传染病的输入传播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应对能力。

向阳[3](2014)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仅次于印度,位居第二。中国每年有超过100万的肺结核患者正在接受由中国国家结核预防与控制规划提供的标准短程抗结核治疗。标准短程化疗方案中主要使用的3种一线药物可引起不同频次、不同严重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发病率较高且危害最大的是肝损害。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Anti-TB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LI)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疾病负担,影响抗结核治疗的进行及结核治愈率,也间接影响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落实。因此,了解ATLI的发生机制和易患因素,对减少或避免肝损害的发生,使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结核病疫情严重,高于全国水平,目前DOTS治疗方案已在我区广泛使用,但未见有ATLI研究方面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新疆接受标准短程化疗的肺结核患者人群ATL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ATLI易感性与其药物代谢酶(DME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揭示ATLI的遗传特征;同时针对ATLI这种复杂性疾病,进一步探讨基因-环境、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在ATLI发病过程的作用,为ATLI发病机制和遗传易感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按照纳入标准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研究现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机构登记并接受国家规划6~9个月免费标准短程化疗的2811例肺结核病人(≥14周岁)作为研究对象,在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进行病历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2月末(包括强化期治疗期间出现不适症状的病人)肝功能检测并保存血样标本。依据肝损害判断标准确定肝损害病例。基于对2811例肺结核患者资料ATL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掌握ATLI的发生率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筛查影响ATLI的主要危险因素;以2811例肺结核患者中的维吾尔族患者22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发生肝损害的89例患者组成ATLI病例组,肝功能正常者1858例组成对照组,通过PCR-LDR方法对NAT2基因慢乙酰化型、CYP2E1RsaI基因C1/C1基因型和GSTM1*null基因型及GSTT1*null基因型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NAT2基因、CYP2E1RsaI基因、GSTM1基因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ATLI易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筛检试验分析思路探讨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对ATLI的预测价值;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叉生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探讨在ATLI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的基因-环境、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1)共纳入肺结核患者2842例,其中31例没有血样,有效例数2811例,平均年龄43.09±18.32岁。男性占57.5%,女性占42.5%;初治占91.4%,复治占8.6%;维吾尔族占79.8%,汉族占10.9%,哈萨克族占2.8%,其他民族占6.5%;南疆占61.3%,北疆占38.7%。2)2811例肺结核患者中,359例发生肝异常,肝异常发生率为12.7%,110例发生ATLI,ATLI发生率为3.9%。其中,男性ATLI发生率为4.7%,女性ATLI发生率为2.8%;汉族ATLI发生率为3.9%,维吾尔族ATLI发生率为4.0%,哈萨克族ATLI发生率为2.5%,其他民族ATLI发生率为3.8%;<40岁年龄组ATLI发生率为4.5%,40-岁年龄组ATLI发生率为3.2%,60-岁年龄组ATLI发生率为3.6%;南疆ATLI发生率为4.5%,北疆ATLI发生率为3.0%;初治结核病人ATLI发生率为4.1%,复治结核病人ATLI发生率为2.1%。3)110例ATLI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其中轻度肝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增高至正常值上限的2-3倍)65人,占59.1%;中度肝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增高至正常值上限的3~5倍)31人,占28.2%;重度肝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增高至正常值上限的5倍以上)14人,占12.7%。4)基于2811例肺结核患者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LI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性别、是否服用保肝药物、治疗方案及体重方面有显着性差异,女性ATLI的发病率低于男性,服用保肝药物者发病率较高,服用FDC者发病率并未低于服用板式药物者,体重≥50kg者发病率反而高于体重<50kg者,相应的OR(95%CI)值分别为0.568(0.376~0.859)、2.280(1.484~3.502)、1.809(1.223~2.678)、3.140(1.355~7.2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服用保肝药物、体重均与ATLI有关联,调整OR(95%CI)值分别为0.461(0.239~0.888)、2.491(1.329~4.670)和3.423(1.174~9.979);年龄与ATLI也有关联,与青年组相比,中年组和老年组发生ATLI危险的OR(95%CI)值分别为0.255(0.105~0.616)、0.639(0.324~1.263)。5)基于2811例肺结核患者人群,以性别、年龄、民族、饮酒史等为协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预测病人服药保肝药物的倾向,以预测概率作为倾向评分,对人群进行标准化死亡比加权处理。加权后未见使用保肝药物、使用葡醛内酯和使用肌酐组与未使用任何保肝药物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护肝片组的ATLI发生率高于未使用保肝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6)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患者人群,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T2基因多态性位点481(rs1799929)CT基因型与ATLI的发生有显着性关联,调整OR(95%CI)值为1.780(1.086~2.917);同时也发现481(rs1799929)位点在显性模型中存在与ATLI的关联关系。根据乙酰化代谢能力不同,NAT2基因可分为快乙酰化型、中间乙酰化型和慢乙酰化型,以快型为参考,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中间型发生ATLI的风险高于快乙酰型,慢乙酰型高于中间型,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现慢乙酰化基因型NAT2*5/6与ATLI的发生有关,调整OR(95%CI)值为3.417(1.411~8.27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人群、<60岁人群、≥35岁人群和南疆人群481(rs1799929)位点的杂合型CT发生ATLI的风险均显着高于其野生型CC。在北疆人群中发现,857(rs1799931)位点的突变纯合子AA发生ATLI的风险显着高于其野生型GG,调整OR(95%CI)值为23.280(1.651~328.344)。基于NAT2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481(rs1799929)、590(rs1799930)和857(rs1799931)构建的单倍型分析发现,携带590(rs1799930)突变等位基因的单倍型C-A-G与ATLI的关联关系有统计学意义,调整OR(95%CI)值为2.174(1.365~3.461)。7)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患者人群,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CYP2E1RsaI基因型与ATLI的发生有关;在亚组人群中也未观察到CYP2E1RsaI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未发现GSTM1基因型、GSTT1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在亚组人群中也未发现GSTM1基因型、GSTT1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8)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患者人群中的89例ATLI患者,未发现NAT2乙酰型、CYP2E1RsaI基因型、GSTM1基因型及GSTT1基因型与ATLI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关。9)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未发现NAT2乙酰型、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M1基因型及GSTT1基因型对ATLI有预测价值。10)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单纯病例研究、叉生分析和GMDR法结果均显示NAT2乙酰型与饮酒史在ATLI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叉生分析结果均提示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T1基因型在ATL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结论:1)本研究人群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末ATLI发生率为3.9%,重度肝损害发生率为0.50%。无症状ATLI患者占33.6%,建议对接受抗结核治疗人群,应加强肝功能检测。2)通过对影响ATLI相关因素的筛选,本研究发现ATLI可能与性别、年龄和体重有关;尤其是体重≥50kg的男性肺结核患者,年龄越小发生ATLI的风险越大,故对这类人群应予以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3)本研究人群中有46.5%的肺结核患者使用了不同种类的保肝药物,主要包括葡醛内酯、肌酐和护肝片等,但未观察到保肝药物的保护作用,甚至发现预防性服用保肝药物可能有增加ATLI的发生风险,故对未发生且并非必然发生ATLI的肺结核患者使用保肝药物预防是否合适,保肝药物是否确实有效仍需要严格设计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证实。4)基于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的研究结果提示,NAT2基因多态性位点481(rs1799929)与ATLI之间存在关联,其最佳关联模型是显性遗传模型。发现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NAT2*5/6与ATLI的发生有关,可能尚属首次报道。分层分析的研究结果提示,年龄介于35岁~60岁之间的南疆维吾尔族女性肺结核患者,携带NAT2基因481(rs1799929)位点的杂合型CT者则发生ATLI的风险显着高于其野生型CC;北疆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携带NAT2基因857(rs1799931)位点的突变纯合子AA者发生ATLI的风险显着高于其野生型GG。单倍体分析发现,携带590(rs1799930)突变等位基因的单倍型C-A-G是发生ATLI的危险因素。在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中的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CYP2E1RsaI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以及GSTM1基因型、GSTT1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也不能确定,NAT2乙酰型、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M1基因型及GSTT1基因型对ATLI有较好的预测价值。5)基于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的研究结果提示,NAT2乙酰型与饮酒史存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也提示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T1基因型存在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由于样本量较小,交互作用关系很微弱,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张军伟[4](2012)在《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及新形势下卫生检疫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2006年-2010年5年中到烟台国际旅行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的出入境人员的体检结果,了解影响出入境人员健康的主要疾病,掌握出入境人员中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探讨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和口岸传染病防控办法提供依据,研究新的国际疫情形势下传染病监测发展的新趋势及卫生检疫的应对策略。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2010年到烟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和办理健康证的出入境人员。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分析方法对已掌握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近年来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的构成情况变化;分析出入境人员所患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选取检出病例数较多的梅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做重点分析,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出入境人群中这四种疾病的分布;根据传染病监测的结果,并通过查阅文献,探讨我国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根据国际传染病新的特点和趋势,提出国境口岸卫生检疫的应对措施。结果:1.2006年-2010年,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总数为66049人次,共检出各类传染病病例414例,总体检出率为626/10万,所检出的传染病主要是HIV感染、梅毒、开放性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2.各年度出入境人员数除2009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入境人员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差异不明显。出国目的主要包括出国劳务(32.6%),远洋船员(24.8%),留学人员(12.5%),旅游探亲(8.13%),商务人员(6.31%)和公务人员(6.06%)。3.2006-2010年,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出率分别为774.27/10万,784.29/10万,526.49/10万,470.80/10万,532.14/10万,各年度检出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所检出的4种主要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患病率最高,为411/10万,其他依次为梅毒(153/10万),开放性肺结核(48/10万),HIV感染(14/10万)。4.各种传染性疾病男性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性别影响传染病检出率的可能原因在于:男性是社会生活的主体,频繁地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有更多机会暴露于各类传染源,因而传染病感染率比女性高。5.中国籍和外国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出率分别为625/10万和639/10万,无统计学差异(X2=0.025,P=0.873)。6.5年间共检出HIV感染者9名,检出病例数最多的是船员,共计5名,构成比为55.6%。HIV感染者年龄分布28~56岁,平均39.33±9.46岁,主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外籍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率为58.13/10万,明显高于中国籍人员的感染率6.96/10万(X2=10.867,P<0.05)。7.共检出梅毒感染者101名,男性71例,女性30例。年龄分布19-85岁,平均36.0±11.3岁,20-40岁人群占总病例数的57%,提示梅毒感染者大多为青壮年。中国籍和外国籍人员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39/10万和244/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92,P<0.05)。8.2006-2010年共检出的32例开放性肺结核,检出率为48.45/10万,其中劳务人员所占的构成比最高(40.6%)。不同职业的出入境人员中肺结核检出率最高的人群是商务人员(120.05/10万),与留学人员(60.5/10万,X2=0.692,P=0.405)和劳务人员(60.3/10万,X2=0.625,P=0.607)无显着性差异。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最多的年龄段为20-30岁(构成比46%),其余依次为30-40岁(22%),40-50岁(16%),20岁以下(13%)。中国籍人员肺结核检出率明显高于外国籍人员(X2=4.969,P<0.05)。9在烟台口岸2006-2010年的传染病监测中,病毒性肝炎的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五年共检出病毒性肝炎患者272例,感染率为411.82/10万,占所有检出传染病病例的65.7%,排在所有监测传染病的首位。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感染率最高的是商务人员和船员,中国籍人员和外国籍人员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分别为426.47/10万和313.92/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1,P>0.05)。结论:1.2006-2010年,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影响出入境人员健康的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梅毒、开放性肺结核和艾滋病。2.目前的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存在着口岸查验不到位、传染病监测后续管理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卫生检疫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传染病监测体系,发挥好口岸卫生屏障的作用。3.在传染病全球化流行的趋势下,应当建立完善和有效的卫生检疫监管模式。

张玲霞,王永怡,陈文,李军,王姝[5](2010)在《2009年全球传染病疫情聚焦》文中研究表明2009年全球各种传染病频繁暴发和流行,3月份至年底各大洲均面临甲型H1N1流感的严峻挑战,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现就2009年全球传染病重点疫情、疫点,结合我国防控情况作一回顾。

潘岳荣[6](2000)在《对1例肺结核伴HIV感染疫情处理的思考》文中认为

岳亚飞,杨秦荣[7](1996)在《妊娠期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HIV感染和多重耐药结核菌株迅速发生,世界范围内结核病发生率有所回升,重新威胁公共健康。妊娠期结核病母儿预后不良。本文简要综述了妊娠期结核病的筛查诊断方法及使用抗结核药物种类、疗效、副作用、耐药等有关问题,以便产科医师及时诊断恰当处理而改变母儿预后。

李越[8](2020)在《肺结核患者BALF中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结核病是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常见的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和消瘦等。肺结核患者免疫力低下,营养状况差,容易合并其他感染。肺结核合并其他感染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给临床治疗增加难度,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大多选取的是痰样本,而采用BALF作为样本的研究较少,所以本研究依据BALF来研究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同样都是肺结核患者,但是部分患者会有致病菌的产生,而有些患者则没有致病菌的产生,具体哪些因素会影响BALF中致病菌的产生也是本研究的关注内容。研究方法:收集天津市海河医院在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收集BALF的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一方面收集致病菌的数据,结合临床和检验经验,进行分布特征的分析。另一方面,收集研究对象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以及基础疾病。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肺结核患者BALF中有致病菌产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共纳入2575名肺结核患者,检出248例患者BALF中有致病菌,占9.6%。革兰阴性菌187株(75.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6株(34.68%)和铜绿假单胞菌34株(13.71%)最为常见;革兰阳性菌28株(11.3%),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5.24%),肺炎链球菌3株(1.21%)和溶血葡萄球菌3株(1.21%);真菌33株(13.3%),以白色念珠菌21株(8.47%)为主。(2)依据BALF培养结果,将纳入研究的2575名肺结核患者分为有致病菌生长组(248例)和无致病菌生长组(2327例)。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男性、年龄≥42岁、体质指数<18.5kg/m2、吸烟、体重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营养不良有统计学意义。将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2岁和合并糖尿病是肺结核患者BALF中有致病菌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肺结核患者BALF中致病菌的分布以革兰阴性菌(75.4%)为主,真菌的比例(13.3%)高于革兰阳性菌的比例(11.3%)。革兰阴性菌仍是检出的主要菌,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而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低于以往关于痰样本中致病菌分布特征的研究,主要还是BALF样本自身的特点,减少了口腔中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包括链球菌、丝状菌等的污染,降低了革兰阳性菌的比例。(2)肺结核患者BALF中有致病菌的影响因素为年龄≥42岁和合并糖尿病。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病原菌的清除能力减弱,容易合并致病菌。糖尿病患者本身容易合并感染,且糖尿病会影响患者的代谢状态和血糖水平,从而影响器官微循环的状态,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对此类病人重点关注,加以防治,改善患者的预后。

谭守勇[9](2020)在《重视学校复学肺结核患者管理》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学生肺结核疫情却下降缓慢。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约占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的1/4[1]。2018年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48 289例,报告发病率为17.97/10万[2]。为了有效控制学校肺结核疫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原国家卫

贺湘焱[10](2017)在《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居全国首位,是我国重点防控地区。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新疆肺结核疫情的时间、人群、地区和空间分布特征及肺结核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病的防控效果进行排序,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干预实验,为进一步制定新疆肺结核的防控策略和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结核病专报系统2011年-2015年新疆14个地州和94个区县肺结核监测数据及其相应的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环境气象和卫生水平相关影响因素,采用ArcGIS10.2软件分别对新疆地州和区县肺结核报告数据进行全局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肺结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聚集模式。对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各生态学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OLS回归模型筛选变量,探讨影响新疆肺结核发病的生态学因素。按照新疆各地区肺结核的发病率,通过聚类分析将新疆分为三类地区,分析肺结核防控现状。运用Delphi法确定肺结核防控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的12个指标,运用APH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运用加权TOPSIS法对新疆94个区县的防控效果进行排序,采用BP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对三类地区分别采取模拟防控干预实验,提出对策建议。结果:1.2011年至2015年新疆肺结核的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发病率是全国的2至3倍,并且连续5年位居于全国各省市发病率的首位。肺结核发病的三间分布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率存在着显着的季节性,12-1月发病率最高,6-10月发病率较低。男性患者占52.56%,女性患者占47.44%,男女发病比为1.11:1。发病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全国水平,老年人是肺结核高发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报告的肺结核患者占46.77%。职业分布以农牧民为主,占72.11%。肺结核发病率专题地图显示南疆肺结核疫情明显高于北疆和东疆。空间分布趋势图显示,肺结核发病自西向东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自北向南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在地州和区县都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聚集性。在地州水平,“热点”(高-高聚类)区域2011年至2015年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未探测到“冷点”(低-低聚类)区域。在区县水平,“热点”区域从2011年至2015年几乎每一年都集中在新疆的西南和南部地区,包含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大部分区县以及阿克苏的部分区县。“冷点”区域从2011年至2015年几乎每一年都集中在北疆的中北部和东疆东部相对分散分布发展,包括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区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哈密、吐鲁番和阿勒泰的部分区县。2.与新疆各地州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的有4个变量,包括少数民族比例、乡村人口比例、全年平均气温、人均水资源总量;呈负相关的有6个变量,包括人均生产总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年平均降水量、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数、平均每万人床位数、平均每万人医生数。与新疆各区县水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的有6个变量,包括少数民族比例、农村人口比例、全年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日照数、全年浮尘日数、全年扬沙日数、全年沙尘暴日数;与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的有2个变量,包括全年平均降水量和全年平均相对湿度。根据OL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地州水平,少数民族比例、乡村人口比例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均呈正相关,即少数民族比例、乡村人口比例越高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越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呈负相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越低。在区县水平,乡村人口比例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均呈正相关,乡村人口比例越高,肺结核发病率越高;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呈负相关,全年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肺结核发病率越低。3.根据新疆14个地区和94个区县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新疆划分为三类地区。一类地区为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的大部分区县;二类地区为阿勒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吐鲁番、哈密和阿克苏、乌鲁木齐市的小部分区县;三类地区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和田和阿克苏的大部分区县。4.新疆建立了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三位一体”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措的防治经费保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肺结核患者没有经过化学药物治疗为对照前提,2011年-2015年,新疆肺结核防控的实施减少了死亡人数35477例,避免新发肺结核患者数为39013例,共挽回1159199个DALY,挽回的间接社会经济效益为272.71亿元,挽回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657.76万元。5.尽管新疆肺结核防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新疆地州和区县两级财政投入水平还较低,地州级投入仅占总经费的5.27%、区县投入仅占总经费的12.69%,尤其是III类地区对中央、自治区及外部经费投入的依赖性较大。肺结核预防控制的人力资源总量不足,实际配备率只有81.3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III类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中专为主,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6.新疆肺结核防控规划目标基本完成,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新涂阴肺结核患者完成治疗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筛查率、重点县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筛查率、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使用覆盖率7个指标达到十二五规划的防治要求,但初诊患者查痰率、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和肺结核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3个指标未完成规划要求。南疆四地州肺结核防控形势严峻,肺结核发病数占全疆的70.74%,但基础建设和实验室设施配备较差,防治人员严重不足,人员不稳定,更换频繁,防治工作质量难以保障。7.根据德尔菲法确定肺结核防治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的12个指标,运用TOPSIS法对新疆94个区县的防控效果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北疆和东疆的防控效果要明显好于南疆。采用BP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对3类地区分别采取模拟干预实验,结果为:提高I类地区肺结核防控工作的管理率和治疗率,可以明显减少肺结核的发病率;提高II类地区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和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可引起肺结核发病率的较大幅度下降;III类地区如果防控工作的管理和治疗没有提高,肺结核发病率将会在2018年有较大程度的增高。结论:新疆是我国肺结核发病率最高的省区,肺结核发病聚集的III类地区(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阿克苏)发病率高而经费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防控指标完成较差,而肺结核发病较低的I类地区(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经费投入较高,防控规划指标完成较好。采用BP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对新疆三类地区分别采取模拟干预实验显示,III类地区由于肺结核发病率本身很高,如果防控工作没有得到提高,肺结核发病率将会在2018年有较大程度的增高,因此应加强对肺结核高发而防控工作开展较差的南疆四地州重点关注和政策倾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经费、基本建设和人力资源等项投入,改善就医条件,有效发现和管理患者,减少肺结核传播途径,最终减少肺结核的发病率。

二、对1例肺结核伴HIV感染疫情处理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1例肺结核伴HIV感染疫情处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东莞市肺结核发病状况的时空聚集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相关定义
    2.4 实验室检查
    2.5 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2011-2020 年新发肺结核时空聚集规律和预测
        3.2.1 肺结核和传染性肺结核发病率
        3.2.2 新发肺结核和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人群分布特征
        3.2.3 新发肺结核和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季节性分布
        3.2.4 新发肺结核和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地区分布
        3.2.5 空间自相关分析
        3.2.6 时空多成分分析
        3.2.7 ARIMA模型预测东莞市肺结核发病例数
    3.3 就诊延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3.3.1 就诊天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3.3.2 就诊延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3.4 耐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4.1 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3.4.2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
        3.4.3 初治与复治患者分离菌株的耐药率比较
        3.4.4 耐多药与非耐多药菌株的耐药率比较
        3.4.5 耐多药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4.6 耐药模式影响因素的多重对应分析
    3.5 TB/HIV双重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3.5.1 基本情况
        3.5.2 TB/HIV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肺结核和传染性肺结核的时空聚集规律
    4.2 肺结核患者的就诊延迟情况
    4.3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
    4.4 TB/HIV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
    4.5 本研究优点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耐药肺结核和 TB/HIV 双重感染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传染病综合数据库的建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疾病疫情监测数据来源及方法
        2.1.1 全球重要传染病病例数据
        2.1.2 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数据
        2.1.3 文献数据来源及方法
        2.1.3.1 英文文献
        2.1.3.2 中文文献
    3 结果
        3.1 全球重要传染病数据库的建立
        3.2 中国大陆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数据库的建立
        3.3 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研发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源层
        2.1.1 传染病数据
        2.1.2 全球人口数据
        2.1.3 基础地图数据
        2.2 流行病学侦察功能层
        2.3 分析层
    3 研究结果
        3.1 系统软件开发
        3.2 系统运行环境
        3.2.1 硬件环境
        3.2.2 软件环境
        3.2.3 网络环境
        3.3 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3.3.1 系统主界面
        3.3.2 系统基本操作
        3.3.3 流行病学侦察功能
        3.3.3.1 设置时间和地点
        3.3.3.2 建立各侦察模块
        3.3.4 风险的模拟评估
        3.3.4.1 设置起点和终点
        3.3.4.2 计算风险评定等级
        3.3.5 数据维护功能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应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3.1 海外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
        3.1.1 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侦察
        3.1.2 自然疫源地分布的流行病学侦察
        3.2 中国大陆入境人群输入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侦察
        3.2.1 指定时间、海外区域输入的传染病总体情况
        3.2.2 指定时间、海外区域输入的单病种三间分布情况
        3.2.3 指定时间、国内区域输入的传染病种类、数量相关信息.
        3.3 传染病输入风险的模拟评估
        3.4 疫情报告导出功能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3)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因-环境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关系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1.ATLI 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2.ATLI 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3.基因-环境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 ATLI 的影响
    4.研究的创新性
    5.研究的局限性
    6.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及新形势下卫生检疫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策与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着作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2009年全球传染病疫情聚焦(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传染病疫情概况
2 全球对甲流的防控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4-7]
3 近年我国手足口病流行和防治经验[1-3, 8-10]
4 霍乱幽灵再现[11-12]
5 登革热疫情概况[1, 13]
6 黄热病流行和疫苗接种动态[2, 14]
7 对防控埃博拉出血热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 的一些新认识[15-17]
8 HIV/AIDS防治现状[18-20]
9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手段[21-22]

(6)对1例肺结核伴HIV感染疫情处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收住经过和临床资料
2 实验室检查
3 诊断
4 处理情况
5 此病例引发的思考和讨论

(8)肺结核患者BALF中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肺结核患者BALF中致病菌的分布特征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1.3 致病菌的培养与鉴定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肺结核患者BALF有致病菌的影响因素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临床资料的获取
        2.1.2 统计学分析方法
    2.2 结果
        2.2.1 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
        2.2.2 BALF中有致病菌生长的肺结核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2.2.3 BALF中有致病菌生长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
        2.2.4 BALF中有致病菌生长的肺结核患者的基础疾病分析
        2.2.5 BALF 中有致病菌生长的肺结核患者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2.3 讨论
        2.3.1 肺结核患者 BALF 中有致病菌生长相关的影响因素
        2.3.2 其他因素的分析
        2.3.3 研究限制
    2.4 小结
三、年龄≥42 岁和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 BALF 中致病菌分布特征
    3.1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年龄≥42岁的肺结核患者BALF中致病菌的分布特征
        3.2.2 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 BALF 中致病菌的分布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核病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收集方法
        1.3 统计方法
        1.3.1 全局趋势分析
        1.3.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1.3.3 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1.4 质量控制
        1.5 相关分析软件
    2 结果
        2.1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特征
        2.1.1 全国与新疆肺结核发病情况的比较分析
        2.1.2 新疆肺结核疫情分布特征
        2.1.3 新疆肺结核发病情况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2.2 新疆肺结核病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变化趋势
        3.2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3.3 新疆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3.4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回归模型探讨
    4 小结
第二部分: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现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收集方法
        1.3 统计方法
        1.3.1 聚类分析
        1.3.2 定量研究分析
        1.4 质量控制
        1.5 相关分析软件
    2 结果
        2.1 聚类分析
        2.2 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情况
    3 讨论
        3.1 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的基本情况分析
        3.2 新疆肺结核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4 小结
第三部分:新疆肺结核病防控效果评价及对策建议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方法
        1.2.1 卫生经济学评价
        1.2.2 德尔菲法
        1.2.3 层次分析法
        1.2.4 TOPSIS综合评价法
        1.2.5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1.3 质量控制
        1.4 相关分析软件
    2 结果
        2.1 肺结核防控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2.2 肺结核防控效果的综合评价
        2.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2 防控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
        2.2.3 运用加权TOPSIS法评价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综合防控效果
        2.2.4 基于BP神经网络动力学的模拟实验与评价
    3 讨论
        3.1 新疆肺结核防控效果评价
        3.2 新疆肺结核防控工作建议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对1例肺结核伴HIV感染疫情处理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东莞市肺结核发病状况的时空聚集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文辉. 广东药科大学, 2021
  • [2]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D]. 纪炀.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3]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D]. 向阳.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4]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及新形势下卫生检疫应对策略研究[D]. 张军伟. 山东大学, 2012(05)
  • [5]2009年全球传染病疫情聚焦[J]. 张玲霞,王永怡,陈文,李军,王姝. 传染病信息, 2010(01)
  • [6]对1例肺结核伴HIV感染疫情处理的思考[J]. 潘岳荣. 江苏预防医学, 2000(04)
  • [7]妊娠期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J]. 岳亚飞,杨秦荣.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1996(04)
  • [8]肺结核患者BALF中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D]. 李越.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重视学校复学肺结核患者管理[J]. 谭守勇. 中国防痨杂志, 2020(02)
  • [10]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评价[D]. 贺湘焱.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对HIV感染肺结核一例治疗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