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先进控制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

意大利先进控制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

一、意大利先控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论文文献综述)

王楷[1](2021)在《被追诉人如实陈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钱轶彬[2](2019)在《“11超日债”违约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公司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已然成为我国债券市场最重要的债券品种之一。然而,公司债违约事件也开始陆续出现,并呈现明显的加速趋势,这一现象甚至已经蔓延到了上市公司。作为各行业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佼佼者,若上市公司发生大面积债券违约,将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也容易引起资本市场的动荡。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上市公司债券违约问题。“11超日债”是我国首例发生实质性违约的上市公司债券,它在债券市场中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参考价值。本文以“11超日债”违约事件作为切入点,主要从债券违约原因、债券违约求偿两大主题展开分析,从中得到以下结论:一是光伏行业景气度下滑、超日公司逆势举债扩张以及偿债应急方案失效是导致“1 1超日债”违约的主要原因;二是“11超日债”违约事件折射出监管制度缺失、中介机构不尽责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债券违约的次要原因;三是超日公司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11超日债”采用破产重整方式求偿是合理的;四是超日公司破产重整需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包括原实控人让出控制权、超日公司实现“保壳”、各方认可重整方案;五是协鑫集团与长城资产的参与是超日公司破产重整成功的关键因素;六是破产重整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从发行人、债券市场监管、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三个方面得到启示:发行人方面,企业应警惕逆势举债扩张,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同时应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债券市场监管方面,监管部门应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细化信息披露规则以及遵循分类处理原则。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方面,上市公司应审慎选择投资人,同时应结合资本市场特点,进一步丰富偿债手段。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具体有,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及文献评述;第三章是案例介绍,包括超日公司及所属行业、“1 1超日债”相关情况;第四章是案例分析,深入分析了债券违约原因、债券违约求偿;第五章是案例结论与启示,总结了论文的研究结论,并从中得到启示。

张帆[3](2019)在《政府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产品供给是现代政府一个重要的职能,PPP项目作为公共产品多元供给模式中的一种,具有提高政府履职效率、降低政府债务、提高公共产品项目管理水平等的特性,与其他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相比,它优势明显,并且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研究价值。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对资金具有积聚和分配的功能,是PPP项目重要的融资平台,然而由于PPP项目收益低、周期长等原因,使得银行缺乏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我国现阶段的银行机构主要有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三类。除中央银行外,虽然其它各类银行参与建设PPP项目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如果PPP项目的参与环境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实施流程能进一步规范,也能提高它们参与的积极性。而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下,银行难以靠自身力量解决上述问题。而政府作为PPP项目的主责部门,是优化和规范PPP项目参与环境、实施流程的主体,只有通过政府引导才能够促使银行积极参与进PPP项目,从而促进PPP项目的推广和发展,最终较大的满足人民的需求。2018年云南政府债务居全国第八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云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此,云南省政府非常重视PPP项目的推广和发展,在组织领导、政策培训和宣传推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8年云南省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的示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位居全国第一。虽然云南PPP项目的推广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项目平均金额较高,但是云南PPP项目总规模依然处于中等水平,落地率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首先在概述政府引导银行参与PPP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论述PPP项目在降低政府债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由此导出:云南要降低政府债务,破除基础设施滞后难题,推广和发展PPP项目是最有效的途径的观点。之后,又进一步分析政府引导银行参与PPP项目的必要性,以及云南政府引导银行参与PPP项目的迫切性。虽然现阶段PPP项目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受中央政府的影响,但地方政府在项目的实施、考核和政策资金的引导上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权。如果地方政府能充分发挥这些自主权,就能进一步规范项目参与环境和实施流程等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银行加大参与力度。所以本文从地方政府层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述了云南PPP项目普遍具有收益率低且周期长的特点,其较低的项目收益率与银行贷款收益率预期存在差异、较长的项目周期又与银行中短期信贷需求存在矛盾,使得银行尤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较难加入到云南PPP项目中。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是云南PPP项目主要的融资对象,如果不能提高其对云南PPP项目的参与度,就难以破解当前云南PPP项目的融资难题,使其难于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在此论述的基础上,本文从论述云南政府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切入,并结合多方面相关的因素,从以绩效考核贯穿到云南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并将考核结果应用到相关付费环节,就能够促使云南的PPP项目由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从政银合作破解云南PPP项目周期长难题,即进一步规范完善云南PPP项目实施流程,并鼓励银行创新融资模式,以银团贷款等方式参与云南PPP项目,就能有效减缓云南PPP项目长周期与银行中短期信贷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从发挥云南PPP项目中政策性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带动作用,即通过建立云南PPP项目中的“政银担”合作新机制,放大政策性银行的引导作用,从而撬动商业银行资金流入云南PPP项目,解决其融资困局三个方面,提出云南政府如何有效引导银行积极参与云南PPP项目的建设性意见。

王先菊[4](2018)在《养老服务供给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养老服务需求总量扩张、层次提高而不断升级,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及结构是否升级、供给有效性如何评价及提升、供给升级的方向及措施是本文要着手的研究内容。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全面客观评价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效果,并提出提升建议;通过实证分析为社会资本市场预测与效益评价提供参考,以减少投资盲目性,提高有效供给。本文从以下七个部分研究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第一部分,序言。对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述评,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研究方法与路线、研究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本文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梳理。首先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梳理相关理论以提供学理支撑。认为解决重大结构性问题的理论是强调优化供给结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而非强调总量控制的供给理论。第三部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需求升级。通过比较人口老龄化分析养老服务需求,评价了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水平和结构升级趋势。第四部分,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评价。通过对养老服务总供给、生产要素供给、制度供给、供给结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养老服务供给现状。第五部分,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有效性评价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对国际典型养老保障制度运行效果进行比较,评价中国适宜的养老保障制度供给模式;二是对中国正在建立和改革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成本投入、效果产出统计,评价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社会效果;三是通过选择样本,对社会资本供给的补充养老服务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基于三个维度的评价全面总结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第六部分,养老服务供给升级方向。针对有效性影响因素及需求升级趋势提出了供给升级的改革方向:发展医养结合型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社会化养老服务、创新养老业态。第七部分,养老服务供给升级政策建议。养老服务供给升级的改革过程不会轻而易举的自动完成,需要政府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保障。本文主要运用了投入产出法、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首先是调查研究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到相关民政、财政、统计部门以及养老机构调查取得直接资料及样本数据,研究养老服务的需求、供给总量与结构等;其次是投入产出法。分别对政府和社会资本供给的基本和补充养老服务进行了成本、效果与效益的统计,根据其投入成本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评价供给的有效性;再次是比较分析法。比较了四种国际典型养老保障制度的社会效果。最后是实证分析法。选取样本分析了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的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形成以下观点。一是政府供给的基本养老服务是福利性的公共产品,追求的目的是“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效果;社会资本供给的补充养老服务是私人产品,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追求的目标就构成了对其评价的一级指标。二是幸福产业之一的养老服务业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养老服务需求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之一。在城乡间、省际间、不同群体间养老服务可及性、支付能力等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供给与需求模式不对接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等。这个矛盾有供给总量问题,但根源性的重大问题是结构性的,从供给侧着手分析才能提供有效的养老服务供给。三是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不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效果中的“全覆盖”基本实现;“保基本”在城镇职工群体勉强实现,城乡居民群体尚有较大差距;“多层次”中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已全面建立,但第二支柱的年金仅覆盖7%的职工,第三支柱基本没有建立,多层次目标的实现还有较大差距;“可持续性”离目标也有一定差距。补充养老服务的市场占有量已接近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水平,但经济效益不高,需要政策支持以及自身服务创新,二者共同发力实现有效供给的提升。

张玲驰[5](2018)在《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以J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结构性失衡、金融脱实、实体经济“空心化”等问题严重,与此同时,全球加息潮正在来袭,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集聚,资金空转现象严重。金融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属性,是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天然的枢纽,能够有效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因此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但近年来金融租赁行业内战略定位模糊、议价能力较弱、业务模式单一、流动性风险隐患以及行业监管趋严等问题凸显,行业发展趋缓,逐渐进入瓶颈期。在此背景下,研究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发展策略,进而提高金融租赁业务发展速度,对于金融租赁行业的破局至关重要。J公司是一家经营历史超过30年、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型金融租赁公司,为金融租赁行业龙头之一,并获得市场以及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2014年以来,在金融租赁行业增速整体趋缓的大背景下,J公司业务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16年末为36%,与此同时,其盈利能力在金融租赁行业中名列前茅,且其风险可控。因此本文以J公司为例,在阐述国外融资租赁和国内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简要描述J公司发展历程、业务流程、业务板块和经验业绩后,对其业务发展速度、盈利能力和业务风险展开了同行业对比分析以及与自身的纵向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业务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最后在总结J公司业务发展的先进策略的基础上,对其他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提出差异化竞争、股权结构多元化、多元化融资、精炼业务流程、加强精准营销以及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等建议。

焦晨洋[6](2018)在《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十二五”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增高,企业效益下滑。为稳定经济增速,减轻企业负担,国家适时推出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导致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十二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速由2011年的24.8%降至2016年的4.5%[1]。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肩负重任,民生支出大幅增加。在减收增支的矛盾和压力下,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加大。“2013—2016年,全国财政赤字规模从1.2万亿元升至2.18万亿元,赤字率从2.1%提高到约3%”[2]。财政赤字风险和收支压力继续加大,势必影响财政国家治理基础和支柱作用的发挥。面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的局面,国企作为国家经济资源的储备力量理应给与财政大力支持。但近年来,尽管我国政企分配关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确立了“税利并存,税后利润上缴”的改革方向,但我国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改革完善整体进展缓慢,大量本应上缴利润的国企游离于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实施范围之外,上缴企业数量还不到国企总量的2%,以金融、文化和地方国企的问题最为突出。国企利润上缴财政运行状况呈现出规模过小、比例过低、增长过慢、缺乏制度刚性等问题。规范的政企分配制度的缺失,导致国企不但不能有力壮大财政实力,还滋生出企业效率低下、过度投资、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为社会舆论所诟病。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关系着企业发展和财政职能的实现,成为党和国家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推动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和工具。2007年以来,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关系调整完善的要求,我国国企利润上缴在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这种进步是基于建国以来我国政企分配关系调整完善的经验积累和重要启示,还没有完全上升到的理性认识层面,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政企分配关系理论和科学合理的制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研究力度。我国现阶段关于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研究对于完善我国政企分配关系理论和实践虽然发挥了积极的作但用还存在局限。目前,相关研究过于依赖借鉴西方利润分配理论,单纯的将国企利润上缴视为一项微观层面的企业利润分配行为来研究,却未能将国企利润上缴视为一项政企分配制度,研究其在我国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所处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即相关研究缺乏在国有企业“公共性”和“营利性”之间的平衡。在此背景下,关注和加强国企利润上缴的“公共性”与“营利性”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围绕国企利润上缴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主题,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理论基础和构建政企分配关系的理论框架。综合上述分析,国企利润上缴在宏观层面的“必要性”和在微观企业层面的“可行性”的相关研究,在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实施范围、提升利润上缴水平充实国家财政收入,推动国企领域相关改革、规范政企分配关系、建立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在理论方面有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相关研究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其次对政治经济学所有制理论和政企分配关系理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再次改进了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可行性”和上缴比例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实践方面的意义有四个方面:第一,有利于促进党中央政企分配政策的贯彻落实;第二、有利于巩固和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第三、有利于推动国企改革和国有经济转型升级;第四,有利于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在上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的指引下,本文围绕国企利润上缴财政这一研究主题,从“公共性”的角度研究其在宏观制度层面的“必要性”,从“营利性”的角度研究其在微观企业层面的“可行性”。本文综合采用规范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进了包括文献综述、基础理论分析、历史现状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理论论证与检验、外国情况比较借鉴及政策建议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并从中得出了一系列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结论。具体来讲,相关研究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理论依据方面,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论证指出,国企利润上缴财制度与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关系相适应,并可以通过转换经营目标、完善企业产权配置结构、改善企业公司治理三大要素,促进国企节约内部交易成本,提升自身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为研究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宏观“必要性”和微观“可行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在现实依据方面,本文首先介绍和分析了我国政企分配关系调整、完善的历史过程,并指出具有制度刚性的国企利润上缴制度是我国政企分配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接下来本文介绍了我国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的现状、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制度原因和体制原因,上述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为后续研究和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了现实依据。基于以上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本文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采用规范性分析的方法,分别从宏观制度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论证研究了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方面,从完善我国政企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三个方面,论证了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在宏观制度层面具有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从推动国企建立“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优化国企产权配置结构、完善国企公司治理三个方面,论证了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在降低国企交易成本、提升国企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方面的微观“可行性”。为了增强本文理论研究的可靠性和指导实践的能力,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建模分析了国企利润上缴水平与国企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之间的抛物线型相互变动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说明,抛物线顶点对应的比例为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的理论最优值,在达到该值以前,提高利润上缴比例确实能够起到提升国企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的作用。因此实证研究从数据上检验和佐证了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具有微观可行性的结论,且相关测算结果支持将国企利润上缴的比例提升至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的30%的水平。此外,分行业测算结果显示,集中度越高、盈利能力越高、所处发展阶段越靠后的行业,适用的国企利润上缴最优比例约高,反之则越低。基于规范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和相关测算结果,本章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政策建议。在提升国企利润上缴比例方面,近期目标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将国企上缴利润占国企利润总额的比例提升至30%,远期目标是逐步将该比例提升至40%以上;分档目标方面,应在现行“分类定档”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行业分类和上缴档次,上调各档次上的比例,逐步取消免缴档次,将适用于利润上缴能力较强的、集中度较高的、投资相对饱和的传统行业的最高档次上调至50%以上。为进一步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和相关工作,本文还针对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在运行、制度层面与体制环境层面的问题,一一对应的提出了细化的对策。本文在进行上述研究的过程中,主要的创新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了分析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的新框架。目前,我国关于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研究在“公共性”和“营利性”之间缺乏平衡。相关研究主要是参考和借鉴西方业已成熟的股利理论,将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单纯第归为企业利润分配的“营利性”问题来研究,却忽视了其作为我国政企分配关系领域一项经济制度而具有的“公共性”一面。影响了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相关研究分析框架的完整性,也进一步影响了相关理论的有效性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本文兼顾国企利润上缴的“公共性”和“营利性”,选取和借鉴政治经济学所有制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企业性质、产权、公司治理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围绕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既研究国企利润上缴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生产关系调整完善方面的作用,又研究其在提升国企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方面的作用,从而创新性地建立了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研究系统完整、有机统一的分析框架体系。第二,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性证据。此前,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相关研究主要是围绕“该不该缴”的问题展开的,对于“缴多少”的问题涉及较少,更缺乏将上述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的研究。在“该不该缴”的问题上,相关研究倾向于借鉴不同的西方股利理论进行分析,就该问题的理论依据难以达成共识,产生了激烈争论,并难以得出具有一致性的结论,削弱了相关研究在理论上的一致性和指导实践能力的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得出“应该上缴”的结论,在“缴多少”的问题上,只能结合现行政策给出笼统的建议,缺乏实证研究支持。针对上述问题,在研究国企利润上缴微观层面“可行性”问题时,首先注意了从西方利润分配理论的源头(即新制度经济学)开始,基于企业性质理论、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建立了内在有机统一的研究分析框架,指导规范性分析得出具有一致性的结论;另一方面,在规范性分析结论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不但验证了国企利润上缴对于企业提升经营绩效和盈利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初步测定了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合理比例,为国企利润上缴在微观企业层面的“可行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性证据,也为提升国企利润上缴比例提供了数据支持。第三,提出国企利润上缴比重提高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成本的新观点。对于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持保留意见或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流失,会加重企业负担,增加企业运行成本,尤其是当前国企运行在制度性交易、税费、社保、流通、能源、融资等方面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国企“降成本”的需要,应暂缓执行国企利润上缴。本文通过规范性分析发现,国企利润上缴财政不仅具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必要性”,尤其是具有微观企业层面的“可行性”,能够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并且在实证研究中进一步得到印证。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目前“降成本”的政策措施多是从宏观层面着手降低企业运行的外部成本,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政策效应的逐步兑现,政策效应将进入边际递减阶段。下一步应该侧重于企业内部的降成本,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有利于从内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对冲外部政策效应的边际递减,从而达到国企“降成本”目标的实现。

沈强[7](2018)在《“新大明轮案”研究(1928-1931)》文中研究表明“新大明轮案”是南京国民政府建政初期发生的一次涉日轮船碰撞案件。此案因遇难人数甚众、财货损失颇巨受到了时人的广泛关注。案件发生后,被难家属为寻求赔偿开始维权抗争之路,希望通过组建难属会、召开难属会议、进行请愿活动、直接对日交涉等方式,迫使日方满足其诉求。在寻求经济赔偿的同时,难属亦提出了收回航权等政治诉求。但受制于国家现实困境,两项诉求均告破产。在案件解决过程中,反日团体、行业组织、乡缘组织、商民组织以及名律个人均参与其中。反日团体积极声援被难家属,这为“济南惨案”后上海率先组建反日会奠定了组织与舆论基础。航业公会竭力为航商、航权呼吁;海员工会以援助船员为目标;同乡会承担了扶助乡民、声援难属的任务;商民组织在民族主义的号召下亦介入本案,各方通过声援难属,以号召发起反日运动等方式,尽力促成本案解决。而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国民党,对于是否发起民众运动推动对外交涉,内部出现不同声音,在“新大明轮案”的善后中,亦有体现。国民政府外交部在黄郛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下,逐步放弃了本案解决的主导权。中国共产党虽陷于革命低潮,但对“新大明轮案”的被难家属仍有声援之举,为发起民众运动进行了积极地政治宣传与动员。“新大明轮案”的善后解决经过数月争执最终达成妥协决定,船舶、货物损失通过举行公断会进行裁决,人命赔偿问题另由外交途径解决。公断会上,大通公司与佐藤商会就肇事地点、肇祸原因与责任、赔偿金额等问题展开辩论。公断会最终判定船舶损失应由佐藤商会负责赔偿。然而人命赔偿与抚恤却陷入死局,无论政府如何交涉,难属如何抗争,最终成为不了之局。

孙慧[8](2018)在《我国天然气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升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清洁取暖推进等新形势和新情况使天然气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此背景下,天然气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基于SCP分析框架,以我国天然气整个产业链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比国外情况,借鉴先进经验,结合面临形势,设定了我国天然气产业升级的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建议。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市场化的天然气产业,形成“输气独立,配气灵活,批发零售充分竞争,勘查开采国有主导”的格局。分四步实现,预计需10年以上时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需同时促进上游供应主体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独立监管机构,推动储气调峰设施市场化运作,推行能量计价。从技术、经济、环保和政策四个维度,分析天然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出利用结构优化的方向和政策措施建议。天然气在居民生活领域竞争力强,在集中采暖、工业燃料和发电领域经济性差,在壁挂炉和交通领域氮氧化物排放是制约因素。促进利用结构优化需深入推进城镇天然气利用工程,量气而行发展天然气采暖,鼓励工业燃料天然气置换,合理发展天然气发电,大力支持分布式能源、车船等新兴领域应用。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长三角三省市,采用比较分析法,从气源供应、管网建设、终端燃气业务、产业规模、用气价格和市场结构六个维度,对天然气产业进行对比分析。三省市天然气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其中江浙两省市场结构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省网。从2004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至今,江苏“供气环节较少”的市场结构发挥了巨大优势,促使自身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居全国第一。将综合能源规划理论与情景分析法相结合,选取雄安新区为案例,分析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定位,发现天然气在雄安新区发展成为主体能源有较大难度,定位为补充能源或保障能源较为合适。

张宗新,王国兵,刘文强,杨丰强,杜长春[9](2017)在《中国证券公司国际化发展绩效评估与实证分析》文中认为一、引言中国证券公司国际化已走过20多年的风雨发展历程,当前已进入加速扩张的新时期,国际化发展呈现新趋势与新变化。海外分支机构扩张数量方面,1991—1999年有4家中国证券公司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2000—2008年共有9家,2009—2015年约64家。尤其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及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证券公司在海外布局加速并出现新趋势。在区域上,广发证券、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东吴证券等公司于2013年先后进入日本、加拿大、英国、葡萄牙、法国及新加坡等主要国家,形成了以中国香港为桥头

燕晓春[10](2017)在《中期预算改革的制度环境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期财政规划1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制度安排,不仅对强化财政纪律、防范财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更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突破口。但中期财政规划在我国实施以来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2,致使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掐。这本质上反映了“制度移植”可能存在的制度环境不匹配的深层次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世界上己有130多个国家实施了中期预算改革,但其中许多国家改革效果差强人意,这也反映了中期预算“制度移植”中的制度环境不匹配是诸多国家存在的共同问题。因此,厘清中期预算改革所需的制度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关于中期预算改革研究的文献然多数为局限于具体改革实践经验层面的碎片化探讨,鲜少对改革的制度环境进行系统性研究。鉴此,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对中期预算改革的制度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以初步形成中期预算改革制度环境的理论框架,指导中期预算改革实践。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中期预算改革配套的制度环境,构建中期预算改革权变模型,并通过国际比较实证检验模型的有效性,从而论证制度环境与中期预算改革效果之间存在的因果效应。而后运用中期预算改革权变模型对我国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估,进而提出我国制度环境变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构建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制度变迁、Luder权变模型、理性决策与理性预算和新公共管理等理论,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决定中期预算改革效果的四项制度环境因素,即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政策与预算决策体制、行政管理方式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并阐明中期预算改革要取得成效需要推动制度环境变革,以打破路径依赖。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借鉴基于系统方法的Luder政府会计改革权变模型构建了中期预算改革权变模型,用于对中期预算改革的制度环境进行分析。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中期预算改革的效果,由于中期预算的三个阶段在本质上为递进关系,因而用这三个阶段作为改革效果优劣的划分;解释变量主要包括三组,即刺激因素、改革主体和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政策与预算决策体制、行政管理方式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与此同时,通过指标设计、权重赋值等构建了制度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用于案例国家制度环境的国际比较。第二部分为实证检验。基于中期预算改革权变模型和制度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本文运用国际比较的方法,对英国、加拿大、韩国、乌干达和加纳五个案例国家中期预算改革效果和制度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以验证中期预算改革权变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对案例国家中期预算改革的刺激因素、改革主体和制度环境分别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英国、加拿大和韩国的制度环境非常有利,乌干达为较为有利,加纳为比较不利,这与五个国家实施中期预算改革的效果高度吻合,即英国、加拿大和韩国为中期绩效框架,乌干达为中期预算框架,加纳为中期财政框架,从而验证了中期预算改革权变模型的解释力。第三部分为我国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在梳理我国中期财政规划实施进展和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期预算改革权变模型,通过专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国中期预算改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实施中期预算改革的刺激因素评价为比较有利,改革主体评价为非常有利,制度环境因素为比较不利,反映了制度环境阻碍了我国中期财政规划改革的有效实施。鉴此,在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和国际比较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中期预算改革制度环境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制度环境对于中期预算改革,即预算决策模式变革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中期预算改革要取得实效,就需变革制度环境,从而打破路径依赖。这些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政策与预算决策体制、行政管理方式和政府间财政关系。(2)提出中期预算制度环境变革的一般路径,基本顺序为从政策与预算决策体制到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到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行政管理方式。(3)我国中期预算改革的制度环境比较不利,因而阻碍了改革的推进,应推动我国中期预算改革制度环境的变革。

二、意大利先控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意大利先控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论文提纲范文)

(2)“11超日债”违约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评述
    第一节 关键概念界定
        一、公司债
        二、债券违约
        三、破产重整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财务困境理论
        三、营运价值论
        四、利益与共论
    第三节 文献评述
        一、关于债券违约的研究
        二、关于债券市场监管的研究
        三、关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研究
第三章 案例介绍
    第一节 公司及所属行业概况
        一、公司概况
        二、光伏行业概况
    第二节 “11超日债”概况
        一、债券发行
        二、债券违约
        三、债券求偿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11超日债”违约原因分析
        一、主要原因分析
        二、次要原因分析
    第二节 “11超日债”违约求偿分析
        一、违约求偿方式评价
        二、超日公司破产重整分析
第五章 案例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案例结论
    第二节 案例启示
        一、对债券发行人的启示
        二、对强化债券市场监管的启示
        三、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3)政府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综述
        (二) 国内文献综述
        (三) 总结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政府引导银行参与PPP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一) 纯粹公共产品理论
        (二) 准公共产品理论
    二、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理论
        (一) 政府失灵理论
        (二) 市场失灵理论
    三、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理论
        (一) 公共产品单一供给模式理论
        (二) 公共产品多元化供给模式理论
第三章 政府引导银行参与PPP项目研究的必要性
    一、引入PPP项目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必要性
        (一) 引入PPP项目可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二) 引入PPP项目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三) 引入PPP项目可以加速政府职能转变
    二、政府引导银行参与PPP项目的必要性
        (一) 银行在PPP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二) 政府引导银行参与PPP项目的必要性
    三、政府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的迫切性
        (一) 云南经济财政发展水平较低
        (二) 云南资源匮乏公共产品欠账多需求大
        (三) 云南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社会资本参与度低
第四章 政府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现状
    一、云南PPP项目发展现状
        (一) 云南PPP项目推进情况
        (二) 云南PPP项目初具规模
    二、政府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初见成效
        (一) 政府积极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
        (二) 政府积极推动世界银行贷款云南PPP项目
        (三) 已出现若干由各类银行参与的典型云南PPP项目
    三、政府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成效分析
        (一) 引导政策银行参与成效分析——以姚安储备林PPP项目为例
        (二) 引导“银团”参与成效分析——以洱海环湖截污PPP项目为例
第五章 政府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云南PPP项目收益低削弱了政府对银行的引导作用
        (一) 云南PPP项目收益低
        (二) 收益低削弱了政府对银行贷款的引导作用
        (三) 收益低使政府难以发挥银行的融资平台功能
    二、云南PPP项目周期长加大了政府对银行的引导难度
        (一) 云南PPP项目周期长
        (二) 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大了政府引导难度
        (三) “短存长贷”现象增加了政府引导难度
    三、云南PPP项目中政府对商业银行引导不足
        (一) 商业银行在云南PPP项目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二) 云南PPP项目中政府对商业银行引导不足
第六章 政府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对策建议
    一、以绩效考核促云南PPP项目由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
        (一) 加快云南PPP项目整体绩效考核框架的构建
        (二) 注重云南PPP项目整体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二、政银合作破解云南PPP项目周期长难题
        (一) 进一步规范完善云南PPP项目实施流程缩短项目周期
        (二) 鼓励银行以“银团”贷款模式参与云南PPP项目
    三、发挥云南PPP项目中政策性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带动作用
        (一) 云南PPP项目中政策性银行的职能
        (二) 发挥政策性银行在云南PPP项目中的引导作用
        (三) 建立云南PPP项目的“政银担”合作新机制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4)养老服务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文献研究回顾与述评
    二、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本文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梳理
    第一节 本文核心概念界定
        一、老年人内涵及界定
        二、老年人抚养比
        三、老龄化
        四、养老服务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 理论梳理
        一、供给理论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三、产业升级理论
        四、投资动机决定理论
        五、健康养老需求理论
        六、消费需求升级理论
        七、本文的观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需求升级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形势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
    第二节 养老服务消费需求升级
        一、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水平升级
        二、养老服务消费需求层次升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评价
    第一节 养老服务总供给评价
        一、总供给现状
        二、总供给评价
    第二节 养老服务生产要素供给评价
        一、养老服务生产的人才要素供给现状评价
        二、养老服务生产的资本要素供给现状评价
        三、养老服务生产的土地供给现状评价
    第三节 养老服务供给结构评价
        一、供需结构现状评价
        二、供给模式结构现状评价
        三、供给主体结构现状评价
        四、供给区域结构现状评价
    第四节 养老服务制度供给评价
        一、养老服务制度供给现状
        二、养老服务制度供给评价
    第五节 养老服务供给升级
        一、养老服务供需均衡的要求
        二、养老服务产业升级的自然演进规律
        三、养老服务供给升级的基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
    第一节 供给有效性评价方法
        一、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方法
        二、补充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方法
    第二节 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效果的国际比较
        一、养老保险制度起源和发展
        二、国际典型养老保障制度效果测算
        三、评价结论
    第三节 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效果评价
        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效果指标测算
        三、政府投入成本测算
        四、评价结论
    第四节 补充养老服务供给效益评价—以河南爱馨养老集团为例
        一、基本假设
        二、评价对象选择
        三、评价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经验及困难
        五、评价结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养老服务供给升级方向
    第一节 医养结合
        一、医养结合实现养老服务升级
        二、医养结合的条件
        三、医养结合的有效模式
        四、医养结合的困境
    第二节 养老服务社会化
        一、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升级
        二、新中国养老服务供给的制度变迁
        三、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历程及国际实践
        四、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升级的现实条件
    第三节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一、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优势
        二、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实现的升级
        三、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
        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内容
    第四节 创新养老服务业态
        一、智慧养老:技术型升级
        二、旅游养老:资本型升级
        三、文化养老:知识型升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养老服务供给升级政策
    第一节 宏观政策
        一、宏观政策整体要求
        二、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第二节 微观政策
        一、简政放权
        二、监督与管理
        三、做好公共服务
    第三节 产业政策
        一、产业组织政策
        二、产业结构政策
        三、产业布局政策
        四、产业技术政策
    第四节 改革政策
        一、教育体制改革
        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三、多部门联动机制改革
        四、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改革
    第五节 社会政策
        一、托底农村老年人:补上农村养老短板
        二、托底贫困老年人:精准扶贫与发展养老服务同步推进
        三、托底刚需老年人:确保满足失能、高龄老年人养老需求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5)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以J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
        1.2.1 “金融租赁”概念演变
        1.2.2 国外融资租赁业务研究现状
        1.2.3 国内金融租赁业务研究现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金融租赁业务相关理论
    2.1 金融租赁业务概述
    2.2 金融租赁业务类型
    2.3 金融租赁业务理论
3 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
        3.1.1 国际宏观经济背景
        3.1.2 国内宏观经济背景
    3.2 国内外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3.2.1 国际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3.2.2 国内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3.3 我国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4 我国优秀金融租赁公司案例选取
4 J公司案例概述
    4.1 公司发展历程
    4.2 公司股权结构与股东简介
    4.3 公司业务简介
        4.3.1 公司业务流程
        4.3.2 公司业务板块
        4.3.3 公司经营业绩
5 J公司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5.1 J公司业务发展同业对比分析
        5.1.1 业务发展增速横向对比分析
        5.1.2 盈利能力横向对比分析
        5.1.3 业务风险横向对比分析
        5.1.4 同行业对比分析小结
    5.2 J公司业务发展纵向比较分析
        5.2.1 业务发展增速纵向比较分析
        5.2.2 盈利能力纵向比较分析
        5.2.3 业务风险纵向对比分析
    5.3 J公司策略分析
        5.3.1 J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5.3.2 J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5.3.3 J公司财务融资分析
        5.3.4 J公司市场营销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引进机构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6.2.2 精炼业务流程,采用清单式管理
        6.2.3 以信用风险为核心,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6.2.4 融资多元化,优化融资结构
        6.2.5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实现准确战略定位
        6.2.6 丰富租赁产品,加强精准营销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J公司逾期应收融资租赁款的行业分布与逾期率
    附录二 :J公司不良应收融资租赁款的行业分布及不良率和拨备率
    附录三 :J公司不良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地区分布及不良率和拨备率
    附录四 :J公司不良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客户分布、不良率和拨备率
    附录五 :J公司2017年9月末的流动性风险分析(亿元)
    附录六 :J公司2017年3季度报表的利率敏感性分析(万元)

(6)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增强财政自身发展平衡性和可持续性的需要
        1.1.2 增强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刚性和公平性的需要
        1.1.3 解决国企利润配置“软约束”及相关问题的需要
        1.1.4 创新和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理论基础和框架的需要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国有企业
        1.3.2 国有企业利润
        1.3.3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财政
    1.4 研究范围与结论适用性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基础部分
        1.5.2 理论研究部分
        1.5.3 历史与现状研究部分
        1.5.4 规范性研究部分
        1.5.5 实证研究部分
        1.5.6 外国情况借鉴部分
        1.5.7 政策建议部分
    1.6 研究的方法
        1.6.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6.2 规范性研究
        1.6.3 实证性研究
        1.6.4 历史分析法
    1.7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1 建立了研究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的新框架
        1.7.2 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性证据
        1.7.3 提出国企利润上缴比例提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的新观点
    1.8 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1.9 论文结构图
2.文献综述
    2.1 企业利润分配理论的研究综述
        2.1.1 “一鸟在手”理论研究综述
        2.1.2 税差效应理论研究综述
        2.1.3 股利代理理论研究综述
        2.1.4 剩余股利理论研究综述
    2.2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财政问题的研究综述
        2.2.1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合理性的研究
        2.2.2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与改善公司治理的研究
        2.2.3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范围与比例研究
        2.2.4 国企上缴利润支出原则与重点的研究
        2.2.5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研究
    2.3 研究现状评述
        2.3.1 国外利润分配理论研究现状评述
        2.3.2 国内国企利润上缴财政问题研究现状评述
3.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研究的基础理论
    3.1 政治经济学理论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的论述
        3.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公有制与国有制的发展
        3.1.3 政治经济学所有制理论是研究国企利润上缴的理论基础
    3.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2.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题、方法与假设
        3.2.2 企业的性质与边界理论
        3.2.3 产权理论
        3.2.4 公司治理理论
        3.2.5 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作用
4.我国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4.1 我国政企分配关系发展演进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4.1.1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前政企分配关系的探索
        4.1.2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政企分配关系的调整与完善
        4.1.3 我国政企分配关系发展历程的重要启示
    4.2 我国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制度构建
        4.2.1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制度体系
        4.2.2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层级划分
        4.2.3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程序、实施范围与操作方法
        4.2.4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科目与数额核定
    4.3 我国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实际运行状况
        4.3.1 国企上缴利润规模与国企利润总额比较
        4.3.2 国企上缴利润数量与上交税金、非税收入及公共预算收入比较
    4.4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存在的问题
        4.4.1 利润上缴比例存在的问题
        4.4.2 利润上缴的绝对规模存在的问题
        4.4.3 利润上缴的相对规模存在的问题
        4.4.4 利润上缴的实施范围存在的问题
        4.4.5 利润上缴核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4.5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4.5.1 制度层面原因分析
        4.5.2 体制层面原因分析
5.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必要性研究
    5.1 从完善我国政企分配关系角度的分析
    5.2 从完善公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角度的分析
        5.2.1 将混合所有制作为公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的依据
        5.2.2 国企利润上缴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5.3 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角度的分析
        5.3.1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有利于推动“政资分开”
        5.3.2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5.3.3 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情况
6.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可行性研究
    6.1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可行性”的内涵
    6.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适用性分析
    6.3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有利于转变国企经营目标
        6.3.1 企业性质理论的指导意义
        6.3.2 通过释放活力和压力传导树立“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
    6.4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有利于完善国企产权结构配置的分析
        6.4.1 产权理论的指导意义
        6.4.2 通过股权结构多元化优化国企产权结构配置
    6.5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有利于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的分析
        6.5.1 公司治理理论的指导意义
        6.5.2 通过提供必要条件和手段改善国企公司治理
    6.6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必要性”与“可行性”辩证关系
7.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可行性实证分析与最优比例测算
    7.1 实证研究设计
        7.1.1 样本选取
        7.1.2 评价指标的设计与测算
    7.2 描述性统计分析
        7.2.1 样本总体情况
        7.2.2 样本分年度情况
        7.2.3 样本分行业情况
        7.2.4 关于描述性统计结果的解释分析
    7.3 计量回归模型设计
    7.4 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7.4.1 计量回归结果
        7.4.2 稳健性检验
    7.5 国企利润上缴最优比例分行业测算
    7.6 实证分析结论与测算结果
        7.6.1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可行性”的实证分析结论
        7.6.2 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最优上缴比例的测算结果
8.外国国有资本经营和国企利润上缴模式借鉴
    8.1 集权模式:公共财政主导
        8.1.1 美国模式
        8.1.2 英国模式
    8.2 分权模式:专门机构主导模式
        8.2.1 法国模式
        8.2.2 意大利模式
    8.3 放权模式:主权基金主导
    8.4 国外国有资本运营和国企利润上缴模式的借鉴意义
9.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的政策建议
    9.1 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的整体思路
        9.1.1 坚持“有的放矢、标本兼治”的指导思想
        9.1.2 坚持“统筹兼顾、合法合理”的基本原则
        9.1.3 坚持“多层次”政策目标设计和科学的目标实现方式
    9.2 解决国企利润上缴财政运行和制度层面问题的政策建议
        9.2.1 树立科学合理的理财理念指导国企利润上缴
        9.2.2 确立财政部门在国企利润上缴财政中的领导权
        9.2.3 构建“标准化、因素法”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比例的测算模型
        9.2.4 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组织架构及相关立法
        9.2.5 扩大和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的实施范围
        9.2.6 改进和完善国企利润上缴财政核算方法
    9.3 解决国企利润上缴财政体制层面问题的政策建议
        9.3.1 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确立国企市场主体地位
        9.3.2 构建新型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体系
        9.3.3 形成统一的、综合性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方法及模型推导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7)“新大明轮案”研究(1928-193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文献回顾
    (三) 史料及研究方法
    (四) 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日本在华航业的扩张与“新大明轮案”的发生
    (一) 日本在华航业的扩张
    (二) 航运事故的高发
    (三) “新大明轮案”的发生
二、被难家属的诉求与抗争
    (一) 难属的诉求
    (二) 难属会的组建与难属的抗争
三、社会各界与“新大明轮案”
    (一) 反日团体的援助
    (二) 社会团体的声援
    (三) 社会名流的扶助
四、中国党政力量与“新大明轮案”
    (一) 国民党的因应
    (二) 国民政府的交涉
    (三)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五、“新大明轮案”的“未了而了”
    (一) 善后方式的博弈
    (二) 船、货损失的“公断”
    (三) 被难者抚恤的结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我国天然气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天然气产业概述
        1.6.1 天然气定义
        1.6.2 天然气用途
        1.6.3 天然气的主要竞争能源
        1.6.4 天然气产业链组成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产业组织理论
        2.1.2 SCP分析框架
        2.1.3 产业政策理论
        2.1.4 综合能源规划理论
    2.2 研究综述
        2.2.1 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研究综述
        2.2.2 我国天然气产业研究综述
3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
    3.1 市场结构
        3.1.1 市场集中度
        3.1.2 进入壁垒
        3.1.3 产品差异化
    3.2 市场行为
        3.2.1 价格战略
        3.2.2 纵向一体化
        3.2.3 横向兼并
        3.2.4 纵向约束
        3.2.5 寡头企业内部改革
    3.3 市场绩效
        3.3.1 上中游市场绩效
        3.3.2 下游零售环节市场绩效
    3.4 产业政策
        3.4.1 产业组织政策
        3.4.2 产业结构政策
        3.4.3 产业技术政策
        3.4.4 产业布局政策
    3.5 存在问题
4 典型省份天然气产业发展对比
    4.1 天然气气源
    4.2 天然气管网
    4.3 城市燃气业务
    4.4 天然气产业规模
    4.5 终端用户用气价格
    4.6 市场结构对比
    4.7 启示
5 国外典型国家天然气发展情况
    5.1 天然气产业市场结构
        5.1.1 美国
        5.1.2 英国
        5.1.3 法国
        5.1.4 俄罗斯
        5.1.5 启示
    5.2 天然气利用结构
        5.2.1 全球
        5.2.2 美国
        5.2.3 英国
        5.2.4 日本
        5.2.5 韩国
        5.2.6 启示
6 我国天然气利用行业分析
    6.1 城市燃气
        6.1.1 居民炊事、生活热水用气
        6.1.2 集中采暖
        6.1.3 壁挂炉分户取暖
    6.2 工业燃料
        6.2.1 技术比较
        6.2.2 经济比较
        6.2.3 环保比较
        6.2.4 政策比较
        6.2.5 小结
    6.3 发电
        6.3.1 技术比较
        6.3.2 经济比较
        6.3.3 环保比较
        6.3.4 政策比较
        6.3.5 小结
    6.4 化工
        6.4.1 技术比较
        6.4.2 经济比较
        6.4.3 环保比较
        6.4.4 政策比较
        6.4.5 小结
    6.5 交通
        6.5.1 技术比较
        6.5.2 经济比较
        6.5.3 环保比较
        6.5.4 政策比较
        6.5.5 小结
7 我国天然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7.1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7.1.1 发展机遇
        7.1.2 面临挑战
        7.1.3 发展趋势展望
    7.2 天然气产业结构升级目标
        7.2.1 升级目标
        7.2.2 实施路径
    7.3 天然气产业结构升级政策与措施建议
    7.4 天然气利用结构优化政策与措施建议
8 典型地区天然气定位研究
    8.1 典型地区能源消费分析
        8.1.1 人口密度
        8.1.2 第三产业占比
        8.1.3 人均电力消费
        8.1.4 人均能源消费
    8.2 雄安新区能源需求预测
        8.2.1 发展定位
        8.2.2 主要指标选取和假设
        8.2.3 预测方法
        8.2.4 行业预测法预测结果
        8.2.5 总量预测法预测结果
        8.2.6 能源需求推荐方案
    8.3 雄安新区天然气定位研究
        8.3.1 能源供应理念
        8.3.2 能源供应方案设计
        8.3.3 天然气定位分析
9 结论与创新点
    9.1 结论
    9.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中期预算改革的制度环境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1.1.2 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我国中期财政规划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1.1.3 制度环境不匹配是许多其他国家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
        1.1.4 国外丰富的改革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中期预算
        1.3.2 制度环境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及框架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中期预算国外文献综述
    2.2 中期预算国内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价
3 理论基础
    3.1 制度变迁理论
        3.1.1 制度变迁主体
        3.1.2 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
        3.1.3 路径依赖
    3.2 Lider权变模型
        3.2.1 刺激因素
        3.2.2 社会结构变量
        3.2.3 政治行政体制结构变量
        3.2.4 实施障碍
    3.3 理性决策和理性预算理论
        3.3.1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3.3.2 理性预算理论
    3.4 新公共管理理论
    3.5 本章小结
4 中期预算改革制度环境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
    4.1 中期预算改革的本质
    4.2 中期预算改革的理论分析
        4.2.1 中期预算改革主体
        4.2.2 制度非均衡与中期预算改革
        4.2.3 中期预算改革路径及路径依赖
    4.3 中期预算的制度环境
        4.3.1 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4.3.2 政策与预算决策体制
        4.3.3 行政管理方式
        4.3.4 政府间财政关系
    4.4 中期预算改革权变模型构建及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4.4.1 中期预算改革权变模型构建
        4.4.2 中期预算改革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中期预算改革刺激因素和改革主体国际比较
    5.1 案例国家的选择及其中期预算改革效果
    5.2 中期预算改革刺激因素国际比较
        5.2.1 财政危机
        5.2.2 公共管理改革的要求
        5.2.3 国际组织要求
        5.2.4 刺激因素评价比较
    5.3 中期预算改革主体国际比较
        5.3.1 核心预算机构
        5.3.2 政府首脑
        5.3.3 改革主体评价比较
    5.4 本章小结
6 制度环境国际比较: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和政策与预算决策体制
    6.1 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比较
        6.1.1 改革“经济发展规划上位、预算下位”的宏观经济管理架构
        6.1.2 变革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制为预测制
        6.1.3 从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向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变
        6.1.4 宏观经济管理模式评价比较
    6.2 政策与预算决策体制比较
        6.2.1 预算权统一情况
        6.2.2 预算权与计划权集中与否
        6.2.3 政策与预算过程相统一的决策机制
        6.2.4 政策与预算决策体制评价比较
    6.3 本章小结
7 制度环境国际比较:行政管理方式和政府间财政关系
    7.1 行政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7.1.1 公务员行政管理机构的协调
        7.1.2 放松人事和预算支出权力,增强支出灵活性
        7.1.3 绩效管理
        7.1.4 行政管理方式评价比较
    7.2 政府间财政关系比较分析
        7.2.1 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7.2.2 地方自有财力状况
        7.2.3 地方政府决策自主性
        7.2.4 政府间财政关系评价比较
    7.3 国际比较结论与制度环境变迁的一般路径
        7.3.1 国际比较结论
        7.3.2 中期预算改革制度环境变迁的一般路径
8 我国中期预算改革权变模型分析及完善制度环境的政策建议
    8.1 我国中期预算改革的进展与体制机制障碍
        8.1.1 我国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的进展
        8.1.2 我国实施中期财政规划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8.2 我国中期预算改革的权变模型分析
        8.2.1 我国中期预算改革刺激因素分析
        8.2.2 我国中期预算改革主体分析
        8.2.3 我国中期预算改革制度环境分析评价
    8.3 完善我国中期预算改革制度环境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8.3.1 我国中期预算改革制度环境变革的总体思路
        8.3.2 中期财政框架阶段制度环境变革的政策建议
        8.3.3 中期预算框架和中期绩效框架制度环境变革的政策建议
附录
    1.我国中期预算改革制度环境评价问卷
    2.专家问卷结果汇总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四、意大利先控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论文参考文献)

  • [1]被追诉人如实陈述研究[D]. 王楷. 中国政法大学, 2021
  • [2]“11超日债”违约案例分析[D]. 钱轶彬. 厦门大学, 2019(02)
  • [3]政府引导银行参与云南PPP项目研究[D]. 张帆. 云南大学, 2019(03)
  • [4]养老服务供给研究[D]. 王先菊.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以J公司为例[D]. 张玲驰. 重庆大学, 2018(04)
  • [6]国企利润上缴财政制度研究[D]. 焦晨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8(09)
  • [7]“新大明轮案”研究(1928-1931)[D]. 沈强. 贵州师范大学, 2018(12)
  • [8]我国天然气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升级研究[D]. 孙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9]中国证券公司国际化发展绩效评估与实证分析[A]. 张宗新,王国兵,刘文强,杨丰强,杜长春. 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6年论文集, 2017
  • [10]中期预算改革的制度环境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D]. 燕晓春.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7(01)

标签:;  ;  ;  ;  ;  

意大利先进控制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