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异常及颅内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异常及颅内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诊断

一、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孟冬[1](2021)在《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中医证候要素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析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颅内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中医证候要素及颅内血流动力学之间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纳入标准为发病72小时以内的急性轻重度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且同时满足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OCSP分型为部分前循环,采集一般资料和头颅MRI,分别于入组当天和7天进行中医证候学、神经科量表测评和TCD检测,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经颅多普勒各项指标及其与中医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本研究共收集75例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男性55例(占73.3%),女性20例(占26.7%);年龄最大者80岁,年龄最小者37岁,平均年龄63.13±10.74岁;既往高血压45例(占60.0%),糖尿病23例(占30.0%),高脂血症19例(占25.3%),冠心病15例(占20.0%);吸烟史41例(占54.7%),饮酒史33例(占44.0%)。②中医证候要素入组当天主要以内风、内火、痰湿、血瘀为等实证常见,虚证(阴虚和气虚)较少。入组7天时中医证候要素以痰湿、血瘀为主,内风、内火证候要素分值下降。③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患者入组第7天NIHSS评分较入组当天明显降低。④对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TCD相关指标做相关性分析,内风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增高,阻力减小;内火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高;痰湿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高;瘀血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与阻力指数均减慢;气虚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增快;阴虚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高。⑤将脑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与年龄、性别、血压、烟酒嗜好、既往史和NIHSS量表做相关分析,血流异常组与血流正常组相比,年龄更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低,饮酒人数更多,既往病史更多,NIHSS评分基本一致。两组做统计学比较,发现舒张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颅内血流动力学之间具有相关性。脑动脉血流速度与舒张压之间具有相关性。

冯宁[2](2020)在《超声对正常人群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与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动脉夹层、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多种常见疾病均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既是疾病作用的结果,又可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评估以及病程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现有关于正常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参考值的研究对象多为成年人,尚未见对青少年人群血流动力学的明确报道,而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各系统异于成人,现有参考标准并不适用于青少年。此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因素众多,以往研究提示包括血糖、血脂、血压、管径、年龄、侧别等在内的多种个体差异均可影响其正常值的判定;有待寻求新的能够减少个体差异的参数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通过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正常人群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正常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素、正常青少年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及正常人群双侧椎动脉内径差异与阻力指数差异的相关性,以期获得青少年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并建立正常人群双侧椎动脉阻力指数差异的预测模型,减少血流动学评价中个体差异的影响,从而提高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象及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间来我院体检无心脑血管疾病者286例,男140例,女146例,年龄4-80岁。收集被检查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同期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量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以上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且均由同一位医师于同一台机器完成。计算双侧颈部动脉内径差(△DL-R=DL-DR)与内径比(DL/R=DL/DR)、同侧椎动脉-颈内动脉阻力指数差(△RIVA-ICA=RIVA-RIICA)、双侧颈部动脉阻力指数差(△RIR-L=RIR-RIL)、阻力指数比(RIR/L=RIR/RIL)。结果1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因素分析1.1 一般资料与血流动力学参数颈部动脉内径与性别相关;血流动力学与性别、血压、血糖、血脂、内径相关。男性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内径大于女性,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PSV及双侧颈内动脉EDV、左侧椎动脉EDV低于女性(P<0.05);血压、血脂、血糖均为颈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因素(P<0.05);血压、血脂为颈内动脉RI的影响因素(P<0.05);血压、血脂、内径为椎动脉RI的影响因素(P<0.05)。1.2不同年龄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20-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三组间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20岁组(P<0.05);40-60岁组、≥60岁组双侧颈内动脉EDV及左侧椎动脉EDV均小于<20岁组、20-40岁组(P<0.05);<20岁组、≥60岁组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RI高于20-40岁组与40-60岁组(P<0.05)。2青少年组(<20岁年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2.1青春期前组(≤10岁)与青春期组(10-20岁)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青春期组双侧颈内动脉内径较青春前期组增大(P<0.05);双侧颈内动脉PSV、EDV及双侧椎动脉PSV、EDV、RI较青春期前组减低(P<0.05);两组间双侧颈内动脉RI、双侧椎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身高、BMI与青少年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矮小组,正常组及超高组三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PSV、EDV、RI呈负相关性(P<0.05)。2.3同侧椎动脉、颈内动脉RI 比较青春期前组、青春期组双侧椎动脉RI均大于同侧颈内动脉RI(P<0.05)。青春期组左侧△RIVA-ICA低于青春期前组(P<0.05);两组间右侧△RIVA-I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双侧颈部动脉阻力指数相关参数差异分析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DL-R、DL/R、△RIR-L及RIR/L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受血压、血糖、血脂影响(P>0.05)。双侧椎动脉△DL-R不仅与△RIR.L、RIR/L显着相关,且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显示△DL-R为△RIR-L、RIR/L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结果以△DL-R为自变量,△RIR-L、RIR/既作为因变量,回归方程如下:△RIR-L=0.058×△DL-R-0.01003、RIR/L=0.093×△DL-R+0.987。结论与成年人相比,正常青少年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较快、阻力指数较高且变化不完全同步,对青少年进行颈部血管超声评价时,应充分考虑青少年生长发育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双侧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受多种因素影响,椎动脉为着,依据固定的参考值对其血流状态进行评价存在一定误差。在本研究中,双侧椎动脉阻力指数差(△RIR-L)、阻力指数比(RIR/L)仅与双侧椎动脉内径差(△DL-R)相关,且内径差(△DL-R)为两者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内径差(△DL-R)预测阻力指数差异的方法有助于对双侧椎动脉血流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金裕宇[3](2020)在《转颈试验对椎动脉椎间隙段及弯曲段频谱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转颈试验对于椎动脉椎间隙段及弯曲段频谱形态及参数的影响,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旋转闭塞(Rotational Vertebral Artery Occlusion,RVA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行脑卒中超声颈动脉筛查后未发现颈动脉和椎动脉异常,并经过其他影像学方法如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者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证实颈部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共180例。对患者进行椎动脉全程探查,排除椎动脉病变,排除椎动脉发育不良,走行变异,使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转颈试验前后对侧椎动脉C4-C5节段椎动脉(椎间隙段)及C1-C2节段椎动脉(弯曲段)血流频谱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加速时间(Acceleration Time,AT)。按照转颈试验后椎动脉椎间隙段频谱形态与中立位差距大小(PSV减低幅度是否超过20%),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转颈试验前后的椎动脉频谱形态及多普勒参数。结果:(1)转颈后椎间隙段阳性组患者共48例(26.7%),共累及55条椎动脉。其中有11例(6.0%),共15条椎动脉转颈后出现“低速单峰”样频谱,同时有4例累及双侧椎动脉。阴性组患者132例(73.3%)。(2)椎动脉弯曲段的结果,根据PSV变化可可分为PSV升高组22例(25条)和PSV降低组26例(28条),同时椎动脉弯曲段异常频谱主要分为“低速单峰”样(10条)和“高速单峰”样(3条),并有两例患者的2条椎动脉在椎间隙段出现“低速单峰”样频谱后无法探及椎动脉弯曲段血流信号。(3)椎间隙段结果:阳性组转颈后PSV从56.84±13.17cm/s降低到36.19±16.17cm/s(p<0.05)、EDV从18.77±4.95cm/s降低到10.38±7.62cm/s(p<0.05),RI从0.66±0.07升高到0.76±0.17(p<0.05),AT从39.73±14.07ms降低到33.00±12.00ms(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转颈前后PSV、EDV、RI和AT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4)弯曲段结果:PSV升高组转颈后PSV从58.24±17.83cm/s升高到87.65±27.20cm/s(p<0.05)、EDV从21.46±6.52升高到25.73±12.98cm/s(p<0.05),RI从0.62±0.62升高到0.70±0.14(p<0.05),升高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T从40.32±11.00ms降低到36.50±16.45ms(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SV降低组转颈后PSV从63.77±18.27降低到39.96±12.43cm/s(p<0.05),EDV从22.45±6.52降低到10.6±10.21cm/s(p<0.05),RI从0.65±0.09升高到0.77±0.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T从42.56±10.07ms降低到33.60±14.51ms(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转颈前后PSV、EDV、RI、AT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阳性组转颈后眩晕发生率12.5%(6/48)较阴性组(6.1%,8/132)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P=0.001)。结论:转颈试验可以影响一部分人的椎动脉椎间隙段及弯曲段的频谱,主要表现为转颈后出现提示椎动脉远端阻力增加甚至完全闭塞的异常频谱,有一部分人的狭窄靠近椎动脉弯曲段,导致转颈后椎动脉闭塞(RVAO)。RVAO患者在人群中有一定几率出现,并不是所有RVAO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症状,故RVAO不能等同于Bow-hunter综合征。转颈试后检测椎动脉频谱及血流参数对于评估过度转颈引起后循环缺血的风险有一定的意义。通过观察转颈后椎动脉的异常频谱可以帮助诊断RVAO,超声检查发现有转颈后椎动脉受压表现时应提示患者避免过度转颈。

齐元[4](2020)在《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超声及两者联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自2000年1月至2019年8月收录的TCD、颈动脉超声及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文献,筛选后提取文献的基本信息和诊断参数。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提供的QUADAS-2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tata15.1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总样本量3586例,按诊断试验不同分三组。TCD诊断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及其95%CI分别为0.81(0.76,0.85),0.94(0.93,0.95),11.74(8.01,17.16),0.21(0.17,0.27),55.56(32.38,95.40),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Q指数为0.789。颈动脉超声诊断组分别为0.76(0.74,0.79),0.91(0.89,0.92),5.94(3.91,9.02),0.21(0.15,0.31),30.33(19.59,46.96),S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Q指数为0.843。联合诊断组分别为0.93(0.92,0.94),0.97(0.96,0.98),17.70(5.95,52.63),0.07(0.05,0.09),313.5(140.0,702.3),SROC曲线下面积0.984,Q指数为0.945。结论: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该病的诊断筛查。

王巍[5](2019)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和TCD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以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为诊断标准,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2例,全部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且临床表现满足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颁布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1996,修订版)》。全部患者均进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比分析颈部血管超声与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诊断的一致性,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斑块的特征。对比分析TCD与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诊断的一致性,以及TCD与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不同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 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查颈部动脉792条,CT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血管144条。以CTA作为诊断血管狭窄的标准,计算出颈部血管超声对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5.09%,98.3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9.81%,97.51%,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为61.73,0.15,Kappa值为0.853。以CTA作为诊断血管狭窄的标准,计算出颈部血管超声对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及Kappa值。结果显示颈部血管超声对颅外血管重度狭窄诊断的灵敏度最高,Kappa值最高(Kappa=0.886),阳性似然比>10。2颈部血管超声与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斑块的诊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超声与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椎动脉颅外段斑块的诊断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超声与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软斑块、混合性斑块的诊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血管超声与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钙化斑块的诊断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查颅内动脉1452条,CT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血管244条。以CTA作为诊断血管狭窄的标准,计算出TCD对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3.61%,98.2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90.67%,96.74%,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为48.05,0.17,Kappa值为0.745。以CTA作为诊断血管狭窄的标准,计算出TCD对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及Kappa值。结果显示TCD对颅内血管重度狭窄诊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Kappa值最高(Kappa=0.890),阳性似然比>10。4 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查颅内动脉1452条,以CTA作为诊断血管狭窄的标准,计算出TCD对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不同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及Kappa值。其中,TCD对MCA狭窄诊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Kappa值最高(Kappa=0.884),阳性似然比>10。结论1颈部血管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血管狭窄的诊断与CTA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对颅外血管重度狭窄诊断的一致性最高。2 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椎动脉颅外段斑块的检出率高于颈部血管超声。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钙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于颈部血管超声。3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与CTA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对颅内血管重度狭窄诊断的一致性最高。4 TCD与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MCA狭窄的诊断中一致性最好。图5幅;表21个;参97篇。

郭蕾[6](2018)在《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颈动脉异常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方法选择经CT检查确定颈动脉异常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30例颈动脉正常检查者为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及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及椎动脉(VA)。另外采用经颅多普勒对2组颅内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参数比较,颈总动脉血管Vs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I、RI及左右侧IMT值则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比较,观察组低回声斑块和混合性斑块显着多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颅内动脉各参数比较,观察组MCA、PCA、ACA、BA、VA的Vs、Vd、Vm、PI、RI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颅多普勒及彩色超声对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进行检测能够对其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对于相关病变可及时发现,及早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田荣,陈琳,聂庆彬,黄军,杨杨,毛更生[7](2018)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117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17例为对照组,分别应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以及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诊断,对比具体的诊断结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117例为研究组,男81例,

王小燕[8](2016)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颅内血管狭窄的超声诊断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分析不同标准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诊断颈内动脉(I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目的:分析三种彩色多普勒(CDFI)参数标准(美国标准、澳大利亚标准和中国宣武标准)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为客观评估颈动脉狭窄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5年11月就诊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怀疑存在ICA狭窄的患者73例,分别采用三种CDFI参数标准对ICA的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参照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结果,分析三种参数标准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种血管狭窄评判标准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经一致性检验分析显示:三种参数标准的评估结果与DSA标准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美国标准、澳大利亚标准和中国宣武标准的Kappa值分别为0.724、0.775、0.570,三种不同参数标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ROC曲线显示,澳大利亚标准对于中、重度狭窄的诊断敏感性(70.00%、85.33%)和特异性(97.11%、98.14%)最高。结论:CDFI三种参数标准均可有效地评估ICA狭窄程度,澳大利亚标准的中、重度ICAS的诊断有效性优于另外两种。第二部分超声造影对颅内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目的:比较分析常规经颅超声(TCD)和经颅超声血管造影(CE-TCD)对颅内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5年11月就诊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可疑颅内血管狭窄病例90例,应用TCD、CE-TCD观察颅内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的显示情况,记录分析造影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CE-TCD对颅内动脉狭窄的显示率明显高于TCD,尤其表现在频谱分析;2.CE-TCD对血流动力学参数Vp、Vd、Vm和T的评估与TCD无明显差异(P>0.05);3.参照CTA评估结果,TCD与CTA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19,P>0.05),而CE-TCD与CTA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68,P<0.05)。结论:CE-TCD较TCD可显着提高颅内大动脉的显示率,并且可以通过图像的重建来提高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率,与CTA检查有较好一致性。

杨晓英[9](2016)在《颈脑一体化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颅内外血管形态学改变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很多研究已表明,颅内外血管形态学改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直接原因,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利用颅外颈部血管超声线阵与凸阵探头、高频与低频技术与颅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相结合,研究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颅内外血管形态学特点,并且综合判断颈内动脉、椎动脉颅外段解剖形态改变及血管先天解剖变异或发育异常对颅内供血影响。探讨利用颈脑一体化超声(颈部血管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血管解剖形态学改变的意义。对颅内外血管形态学改变的高危人群积极干预,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4.1—2015.6在我体检中心进行脑卒中筛查的高危人群1860例做为高危组,男1105例,女755例,年龄均大于40岁,平均年龄58岁;收集同期在我体检中心体检的非高危人群500例做为对照组,男315例,女185例,平均年龄52岁。应用颈部血管超声高频探头与低频探头相结合的技术观察双侧颅外段颈动脉及椎动脉颅外段的管径及内-中膜(IMT)厚度、有无斑块(包括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性质)、椎动脉的走行、起源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研究高危人群颅内外血管形态学的改变,并选择高危组中颈内动脉狭窄的病例,分析颅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选择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病例分析颅内段血流动力学变化;选择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病例分析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脑卒中高危组前循环(颈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形态学(内膜的增厚、斑块的形成、管腔的狭窄情况)的改变与非高危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斑块性质比较,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两组间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等回声斑块与强回声斑块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狭窄血管的狭窄程度比较,高危组管腔的狭窄程度明显高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为当颈内动脉狭窄程度<50%或50-69%,颅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搏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无统计学意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及闭塞时,颅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组后循环(椎动脉开口、基底动脉)管腔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远段闭塞性病变两组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危组明显高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为椎动脉开口狭窄程度<50%或50-69%时,椎动脉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搏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开口狭窄程度>70%及闭塞时,椎动脉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群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共27例,经颅多普勒测到侧支循环开放的有24例,一种侧支通路开放的为11例,两种侧支通路开放的为7例,三种侧支通路开放的为6例。前交通动脉开放18例,开放率为66.7%;后交通动脉开放13例,开放率为48%,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为12例,开放率为44.4%。从对照组选取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共计78例,椎动脉先天发育不良组及走行变异组异常侧的椎间隙段、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发育正常侧,阻力指数高于发育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源异常组变异侧椎间隙段、颅内段收缩期峰值流速高于发育正常侧,阻力指数变异侧低于发育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椎动脉频谱异常的有21例,分析结果为椎动脉远段闭塞13例,椎动脉v1段70-99%狭窄3例,椎动脉v1段闭塞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50-69%7例,椎动脉走行迂曲2例,无名动脉瘤2例,椎动脉v1段闭塞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70-99%6例,锁骨下动脉闭塞2例。结论:颈脑一体化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廉价、简便的检查手段,可以很好地评价颅内外血管形态学的改变。脑卒中高危人群动脉内膜的增厚、斑块形成及不稳定斑块的数量、管腔的狭窄及狭窄程度高于非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应用对椎动脉频谱异常者可较好的进行病变血管的定位诊断。对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者可以评价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华扬,惠品晶,邢瑛琦[10](2015)在《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文中研究指明脑卒中是一类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病死率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6]。早期确诊动脉粥样硬化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201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成立了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并在全国建立了由306家三级医院构成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网络。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相关颅内外动脉病变的早期筛查诊断与随访[1,7-16]。

二、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中医证候要素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于中风病的认识
        1 中风病名的历史沿革
        2 中风病因病机的演变
        3 中风中医证候要素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TCD技术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1 TCD技术
        2 TCD技术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3 TCD技术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入组当天与入组第7天对比
        3 相关性分析
        4 大脑中动脉梗死脑动脉血流速度与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急性脑梗死入院当天与入院7天中医证候要素和NIHSS评分比较
        3 中医证候要素与TCD指标相关性分析
        4 大脑中动脉梗死脑动脉血流速度与相关因素分析
        5 小结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学习成果
附录

(2)超声对正常人群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转颈试验对椎动脉椎间隙段及弯曲段频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中英文对照及部分缩写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研究背景
    1.1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解剖
    1.2 后循环缺血与后循环卒中的危害性
    1.3 转颈后椎动脉闭塞,一种特殊的后循环缺血
    1.4 转颈试验的历史及操作方法
    1.5 超声转颈试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的前期基础及目的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仪器与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结果
    3.1 一般资料结果
    3.2 频谱多普勒频谱形态变化结果
    3.3 转颈前后椎动脉频谱多普勒参数差异结果
    3.4 典型病例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4.2 超声联合转颈试验的意义分析
    4.3 频谱形态结果分析
    4.4 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结果分析
    4.5 舒张期流速EDV与阻力指数RI结果讨论
    4.6 加速时间AT结果分析
    4.7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与下一步计划
    4.8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附录:综述 超声评价转颈后椎动脉闭塞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成果

(4)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和TCD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临床影像学检查
        1.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1.1.4 可能出现的偏倚及解决方法
    1.2 结果
        1.2.1 颈部血管超声与CTA对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1.2.2 颈部血管超声与CTA对颈部血管斑块特征的诊断结果分析
        1.2.3 TCD与 CTA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1.2.4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不同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1.3 讨论
        1.3.1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析
        1.3.2 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1.3.3 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1.3.4 TCD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1.3.5 不同诊断方法对颅内外动脉病变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评价
        1.3.6 问题及展望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2.1 颅内外动脉狭窄引发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2.2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2.2.1 DSA
        2.2.2 颈部血管超声
        2.2.3 经颅多普勒(TCD)
        2.2.4 CT血管造影(CTA)
        2.2.5 核磁共振成像(MRA)
    2.3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调查表
附录B 患者知情同意书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2.2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3 讨论

(7)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颅内血管狭窄的超声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分析不同标准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诊断颈内动脉(I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2.1.诊断仪器
        2.2.颈动脉超声检查与狭窄评估
        2.3.全脑DSA检查与评估
        2.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与血管数字减影成像(DSA)对ICAS 的检出情况
        2、三种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与DSA对ICA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比较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超声造影对颅内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检测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TCD、CE-TCD对颅内的血管进行显像
        2、TCD、CE-TCD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结果
        3、TCD、CE-TCD与CTA诊断结果的相关性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颈脑一体化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颅内外血管形态学改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内外血管形态学改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颈部血管超声
    (一)颈动脉超声检测[2,7-10,17-21]
    (二)椎动脉超声检测[22-26]
    (三)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测[27-29]
    (四)无名动脉超声检测[30-31]
    (五)颈部动脉超声检测注意事项
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
    (一)内膜病变检测[3,27]
    (二)粥样硬化性斑块检测[3,27]
    (三)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检测[17-18,32-35]
    (四)椎动脉狭窄和闭塞检测[22-23]
    (五)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检测[7,28]
    (六)无名动脉狭窄和闭塞检测[26,36-37]
    (七)颈动脉超声检测报告内容和要求[2,24,26]
三、颅内血管超声
    (一)颅内动脉基本检查方法[1,8,18,28-29,35]
    (二)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检测评估[1,8,18,28-29,35]
    (三)TCD与TCCS报告基本内容要求[1,8,18,28-29,35]
四、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超声检测
    (一)CEA术前血管超声评估[2,10-11,27]
    (二)CEA术中血管超声评估[2,10-11,27]
    (三)CEA术后血管超声评估[2,10-11,27]
五、颈部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超声检测
    (一)颈动脉支架检测评估[23,33-34,36]
    (二)椎动脉支架检测评估[23,33-34,36]
    (三)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前后血管超声检测[23,33-34,36,39-40]

四、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中医证候要素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D]. 孟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超声对正常人群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研究[D]. 冯宁. 郑州大学, 2020(02)
  • [3]转颈试验对椎动脉椎间隙段及弯曲段频谱的影响[D]. 金裕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4]经颅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D]. 齐元.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部血管超声和TCD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D]. 王巍.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3)
  • [6]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价值[J]. 郭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07)
  • [7]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J]. 田荣,陈琳,聂庆彬,黄军,杨杨,毛更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02)
  • [8]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颅内血管狭窄的超声诊断研究[D]. 王小燕. 兰州大学, 2016(11)
  • [9]颈脑一体化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颅内外血管形态学改变的研究[D]. 杨晓英.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4)
  • [10]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J]. 华扬,惠品晶,邢瑛琦.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5(08)

标签:;  ;  ;  ;  ;  

颈动脉异常及颅内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