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养猪业展望

21世纪中国养猪业展望

一、21世纪中国养猪业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李焱[1](2021)在《山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GP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称“猪蓝耳病”、“猪神秘病”等,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猪专一宿主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经典毒株主要引起怀孕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呼吸道疾病。高致病性变异毒株引起急性热性高致死性的疾病,为我国一类传染病。20世纪90年代Lelystad(LV)毒株和VR-2332毒株分别在荷兰和美国被分离,随后该病毒在亚洲暴发。1995年,中国爆发了经典PRRS的疫情,随后PRRSV在中国不同地区广泛传播。2006年,高致病性PRRSV在中国暴发。2010年-2012年,我国先后出现了重组毒株和类NADC30毒株,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不断有新的突变毒株出现,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重要疫病之一。为了解近几年山东省PRRS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8-2020年采集的来自山东省各地不同规模猪场疑似PRRS的临床病例样品进行检测,对该病在山东省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基于2018年至2020年本实验室采集的来自山东省各地不同规模猪场PRRS的临床病例样品进行检测,对该病在山东省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变观察、病理组织学观察、PRRSV病毒分离纯化、PRRSV抗体ELISA检测分析,并对GP5蛋白基因遗传演化、主要氨基酸突变以及GP5潜在N-糖基化位点进行检测分析,进一步认识山东省PRRS流行病学特征。经调查结果显示,感染PRRSV的不同阶段的猪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及生产母猪繁殖障碍。感染PRRSV的重症猪只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肺脏的间质性肺炎。我们共采集来自山东各地2143份猪的病料,经RT-PCR检测发现PRRSV阳性数为355份,阳性率为16.57%,混合感染病例中PRRSV与PCV2混合感染率最高;对山东省不同规模猪场PRRS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以秋冬季最为严重,另外2018-2020年PRRSV感染阳性率呈略微下降趋势;对11247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RSV N蛋白抗体ELISA检测,抗体总阳性率为78.86%(8869/11247),表明山东省不同规模化猪场PRRSV抗体阳性率均呈较高态势。为了进一步对PRRSV的遗传分子特性进行研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测序,筛选出了70株PRRSV GP5蛋白基因。通过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山东省规模化猪场流行的PRRSV均为2型,主要分布于五个分枝上,表明山东省PRRSV流行毒株复杂多样。ORF5编码GP5蛋白,R13和R151与病毒的致病能力有关,这两处均为R时表现为强毒株。在推导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中,Lineage 1中的分离毒株出现了R13的突变,表现为强毒特征;Lineage 3中,只有一株表现为强毒株特征;处于Sub Lineage5.1的分离株未发现强毒株特征;处于Lineage 8的毒株均有R13的突变。GP5是PRRSV重要中和抗原表位,某些GP5氨基酸的突变对PRRSV的毒力影响较大,有些抗原表位在PRRSV诱导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位于Lineage1的分离毒株,大部分具有与NADC30毒株一样的中和抗原表位;位于Lineage3的毒株只有一处发生了A27LVS的突变;在Lineage8中出现了N30D和L28P两处AA替代。这些抗原表位的改变可能导致了病毒的进化,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有研究报道GP5的病毒外序列中有四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这些N-糖基化位点对病毒感染、呈递抗原和病毒对体外中和抗体的敏感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的测序株有3-5个N-糖基化位点,在N44和N51处表现出了N-糖基化位点的高度保守,于Lineage 1的分离毒株在N34处出现了缺失,在N30、N33和N35处出现了新的N-糖基化位点;位于Lineage8的分离毒株在N30和N35处N-糖基化位点缺失,在N33处为缺失,在N34处缺失和突变。这些毒株的缺失、突变及增加可能增强PRRSV对中和抗体的抵抗能力和导致疫苗的免疫失败。综上所述,目前山东省猪场PRRSV感染压力较大,虽然大多数猪场使用了PRRSV疫苗进行高强度免疫,但由于毒株类型复杂多样,使得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尽理想,有些免疫猪场仍出现发病病例,并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PRRSV流行病学调查,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山东省PRRS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该病的疫苗研制及免疫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刘俊灵[2](2021)在《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养猪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母猪的生产和管理作为生猪产业的重要一环,在猪场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近些年我国母猪饲喂产业从机械化养殖向自动化智能化治理方向开展,然而我国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养殖技术同欧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国外的智能饲喂设备价格昂贵且不适宜我国养猪业国情,国内高校和企业已经研究开发出的智能饲喂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且没有集成测温称重功能。基于此,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集成自动体检功能的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系统。该系统能实现不同阶段的母猪混养,准确识别母猪个体,精准自动下料,实现无人值守的全自动饲喂。本文主要展开的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了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系统的总体架构。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详尽地分析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要,最终选择ARM处理器和Linux最小系统作为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平台。(2)设计了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系统的硬件核心电路。以Exynos4412四核处理器作为硬件系统中心,设计了称重模块电路、耳标识别模块电路、母猪体温采集电路和下水阀流量检测电路,为了实现上下位机的通信,设计了以太网接口电路。(3)完成了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Netlink通信机制完成和Linux内核的双向通讯,实现内核定时器的调用,为实现饲喂逻辑提供支持;基于TCP/Socket通信技术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数据通信协议,实现了饲喂站和后台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完成体温、体重等传感信号的解析与处理,实现动态称重和母猪个体精准识别。采用模块化思想,化整为零,实现全自动化精细饲喂。(4)进行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系统测试。在重庆市合川某实验基地选择苏太猪改良品种母猪作为供试猪群,对饲喂系统的下料下水精度、温度和体重滤波准确度、数据传输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对比了使用该系统饲喂和传统限位栏饲喂下,母猪采食量的不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系统设计和运用要求,下料精度高不低于98%,下料稳定性好变异系数只有0.444%,实现了精准下水功能,下水相对误差最大为2.42%,设计的体重滤波算法能实现较为准确的动态称重,相对误差不超过1.81%,体温采集相对误差不超过1.66%,设计的通信协议能实现上下位机的双向稳定通信,CSV传输大文件的平均提速达68%以上,系统性能良好,设计的心跳包与Socket重连机制可以有效保活并处理通信异常,实现了无人值守的全自动个体母猪精细饲喂,可以有效改善母猪体质,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陈磊[3](2020)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喀斯特地区植被盖度降低,水土流失速率加快,基岩大面积裸漏,生态系逆向演替趋势严峻且难以挽回,石漠化与生态系统的破坏愈演愈烈。林草优化配置与猪的健康养殖是草地畜牧业的关键部分,是解决石漠化地区农户生存压力的有效方式。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业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社会经济矛盾、人地矛盾、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失业率。采用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相结合的现代绿色生态产业模式,及精确的技术监测手段是高效治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重要举措。依据有关自然地理学、生物学、土壤学、农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生态学、营养学等原理,以生态修复理论、生态养殖理论、耦合效应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于2017-2020年以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混农林业示范区或研究区和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示范区或研究区为研究区,采用文献分析法、室内与室外实验分析法、综合分析法、调查分析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筛选适宜的经济林和牧草进行不同比例的单播与混播,研究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的机理,机制,技术及示范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林草优化配置过程中牧草鲜草及干草产量变化特征,筛选石漠化地区牧草产量最高的林草优化配置方式。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在核桃林基础上选取满足适地条件与健康养猪的牧草最优配置方式: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鸭茅进行单播与混播的配置试验。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白三叶+黑麦草(3:2)组合,为9458.2kg/hm2,最低的是白三叶+黑麦草(2:3)组合,仅为6716.5 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鸭茅,为2452.1 kg/hm2,最低的是白三叶,为1177.7kg/hm2。花江基于石漠化自然背景及原有经济林(李子树),选取适宜牧草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进行单播与混播的配置试验,鲜草产量最高的是金荞麦,为60446kg/hm2,最低的是紫花苜蓿,为10858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金荞麦,为9083.73 kg/hm2,最低的是紫花苜蓿+菊苣(3:2),为1530.8 kg/hm2。(2)不同林草优化配置方式下牧草养分存在显着性差异。核桃树下3种牧草不同播种方式之间的营养成分差异显着,白三叶的水分(Moisture)、粗蛋白(CP)、木质素(Lignin)、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钾(K)、磷(P)、钙(Ca)含量显着高于于其他牧草(P<0.05),而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合(P<0.05),说明其营养价值较好。三种混播方式下组合之间差异性不显着(P<0.05)。李子树下3种牧草不同播种方式之间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播紫花苜蓿的Moisture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牧草(P<0.05),而干物质(DM),Ash,CP,Ca,ADF的含量显着高于菊苣、金荞麦、以及紫花苜蓿+菊苣三种混播方式下的含量(P<0.05)。三种混播中,紫花苜蓿含量越高则CP含量越高,三种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菊苣(2:3)的整体效果与其它2种混播相比较差。(3)在石漠化地区通过利用天然草地、人工建植草地来“以草养猪”,促进石漠化脆弱生境的改善,同时兼顾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户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耦合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地区“以草养猪”在1-2年内可显着提高农户可支配收入,该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良天然草质资源及进行人工草地建植的立地气候生境,“以草养猪”具有巨大的潜力优势和可观的市场前景效益。林草有机结合优化配置形成不同的模式,为林农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带动农、林、牧、副及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归根结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4)林草优化配置中不同牧草组合对猪的日增重及增重成本具有不同响应,示范效果明显。潜在-轻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财万生猪养殖示范点,猪的增重成本由大到小为对照组7(3.72元/kg)>试验组3(2.89元/kg)>试验组6(2.85元/kg)>试验组2(2.81元/kg)>试验组4(2.77元/kg)>试验组1(2.72元/kg)>试验组5(2.71元/kg)。从经济效益和增重成本看,对照组7的增重成本最高,试验组5的增重成本最低,较对照组7饲料成本可节约96.63元,平均每头猪可节约16.11元,增重成本可节约1.01元/kg。中度-强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任万松生猪养殖示范点,猪的增重成本由大到小为对照组7(3.83元/kg)>试验组1(2.90元/kg)>试验组6(2.84元/kg)>试验组3(2.83元/kg)>试验组2(2.81元/kg)>试验组4(2.77元/kg)>试验组5(2.74元/kg)。从经济效益和增重成本看,对照组7的增重成本最高,试验组5的增重成本最低,较对照组7饲料成本可节约96.25元,平均每头猪可节约16.04元,增重成本可节约1.06元/kg。(5)基于不同石漠化背景实施针对性的林草优化配置方式,对石漠化植被恢复、林草群落生态稳定性、水源涵养、保水保肥等均具有正向作用。以草养猪能改善林草生态系统,促进植被生长,并能改善猪肉风味与品质,通过林草优化配置的混播牧草来饲喂猪,其饲料消耗率降低了33%,猪的出栏成活率保持在96%左右,农户可支配收入显着提高。在喀斯特生态畜牧业推进中应提高林草资源利用率,结合天然林与人工草地建值,构建“牧草资源为辅+饲料为主”的现代健康养猪饲用生产格局。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可以推进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与区域经济质的飞跃,对贫困县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价值。未来要整合现有林草资源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的健康养猪,构建健康养猪品牌效应。

袁小龙[4](2020)在《抵押贷款下养猪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猪粮安天下,我国生猪的饲养量与猪肉的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并且猪价变化一头连着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养殖场户的“钱袋子”,为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9月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生猪产业发展,不得对养猪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盲目限贷、抽贷、断贷,而进行贷款的主要前提之一是需有能够覆盖贷款金额的抵押物。因此,本文立足于金融机构研究养猪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生长模型与价格模型,形成的结论主要有:(1)对于养猪业消耗性生物资产,本文根据《瘦肉型猪活体质量评定(GB/T 32759-2016)》将空腹重90kg以下的生物资产划分为养猪业未成熟消耗性生物资产,将空腹重90kg及以上生物资产划分为养猪业成熟消耗性生物资产。具体到评估方法的选择,养猪业未成熟消耗性生物资产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断奶到30kg的仔猪,第二阶段为30kg到90kg的育肥猪;第一阶段的仔猪市场上存在报价,因此可以采用市场法评估,第二阶段的生物资产市场报价不活跃,同时采用成本法会大大低估其价值,本文通过养猪业未成熟消耗性生物资产第一阶段与养猪业成熟消耗性生物资产来确定其价值;此外,养猪业成熟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可以通过价格、数量以及调整系数三者的乘积来确定,本文构建其生长模型与价格模型,并且考虑了需要调整的因素。(2)对于养猪业生产性生物资产,本文根据《生猪标准化养殖操作手册》将90kg以下的养猪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划分为养猪业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将90kg及以上的后备母猪或经产母猪划分为养猪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养猪业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适合采用成本法评估,具体成本计算可以参考《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年鉴》,养猪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适合采用收益法评估,本文结合相关研究给出了相关变量的确定方法。(3)基于选定的评估方法及考虑到评估的目的,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影响养猪业生物资产价值的因果回路图,并从场户管理水平、评估机构的专业能力、养猪业市场状况及金融机构的状况四个大的因素进行建模,这样可以使评估人员或金融机构对评估价值进行更全面的考虑,避免造成贷款损失。

陈利祥[5](2020)在《大型规模猪场项目场址评价与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猪肉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生猪养殖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生猪养殖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国食品的有效供给、农业生态循环、农民持续增收、公共卫生安全和民生福祉改善。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一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却并非世界第一的养猪强国。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还以传统养猪模式为主,而新的行业发展方向对传统养殖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可持续的生猪养殖业至关重要。生猪养殖项目场址评价与选择是生猪养殖的基础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大量的实践表现,许多生猪养殖项目发展不好,与选址不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鉴于此,本文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以我国大型规模猪场项目的场址评价与选择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视角,综合考虑影响大型规模猪场项目场址选择的经济效益因素、社会效益因素、生态环境保护因素以及建设环境需求因素,构建了四个方面、三十项分指标的三级大型规模猪场项目选址评价模型,并在大型规模猪场项目场址选择评价体系基础上,采用3-7专家打分法,对项目场址选择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打分。结合网易味央(高安)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实例,采用建立三级大型规模猪场项目选址评价模型,对项目目前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整体评价,得出评价结论。本文的研究成果是对我国大型规模猪场项目场址选择与评价研究的补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罗乐[6](2020)在《猪重大疫病病原纳米-荧光高通量超敏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养猪业规模化的发展,猪病毒性疾病呈现阶段性、暴发性流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等7种病毒的单感染或混合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成为危害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主要原因,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现有的检测手段,无法对感染早期的临床前样本做出准确诊断,容易引起区域性的疫病大爆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将磁性微粒病原富集技术、纳米金颗粒病原信号放大技术与荧光探针定量PCR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针对上述病原建立特异性的单重或多重检测和鉴别诊断技术,为猪主要疫病的流行病学筛查与早期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首先,在NCBI的Gen Bank库中分别找出上述7种病原代表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找出高度保守序列作为富集探针和放大标签的设计位点,将所设计的富集探针和放大标签分别标记于磁性微粒(MMPs)和纳米金颗粒(AuNPs),然后利用标准毒株建立杂交反应体系,将纳米金上数量庞大的病原特异性标签洗脱下来,利用设计的特异性检测探针MFQ-probe和检测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从而将病原信号进行多次放大,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建立起可适用于感染早期样本的纳米-荧光定量超敏检测技术(UNDP-FQ),最后,通过临床样本检验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可重复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可同时检测CSFV、PRRSV、PCV2、PRV、PPV混合感染的纳米-荧光定量超敏规模化检测技术(UNDP-MFQ)。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 建立分别针对CSFV、PRRSV、PCV2、PRV、PPV、PEDV和TGEV的纳米-荧光定量超敏检测技术(UNDP-FQ)。根据上述7种病毒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了14个富集探针分别标记于MMPs,以及14个放大标签分别标记于AuNPs,形成功能化的磁微粒和纳米金颗粒,通过功能化的MMPs富集病原核酸信号,功能化的AuNPs放大病原信号,特异性MFQ-probe荧光定量PCR检测放大信号标签,确定了7组特异性富集探针和放大标签,用于建立针对7种病毒的UNDP-FQ检测体系。特异性检测试验显示,所建立的分别针对7种病原的特异性UNDP-FQ检测方法只能特异性地检测到目标病原,不与其它病原发生交叉反应;灵敏度检测试验显示,UNDP-FQ检测方法是普通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102~103倍;针对7种病原三个浓度梯度血清样本的组内重复试验和组间重复试验结果显示,组内重复和组间重复的最大变异系数(C.V)均小于1%,说明所建立的UNDP-FQ检测方法重复性良好,检测体系中试剂在4 oC存放6个月能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将建立的7种病原特异性的UNDP-FQ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血清或粪便样本检测时发现,UNDP-FQ检测方法总体上显示出比常规Real-time PCR检测法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尤其对于未表现临床症状或体征、处于临床前期感染阶段的样本,UNDP-FQ的阳性检出率显着高于常规Real-time PCR。2. 针对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的5种主要病原,本研究在特异性UNDP-FQ检测技术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对病原特异性核酸标签的改建和加入相对应的病原特异性的Taqman探针来进一步提升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建立了同时检测CSFV、PRRSV、PCV2、PRV、PPV混合感染的纳米-荧光定量超敏规模化检测技术(UNDP-MFQ)。首先经UNDP-MFQ反应体系检测筛选,确定了用于建立完整反应体系的富集探针和放大标签,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可同时检测上述5种病原的UNDP-MFQ。特异性检测试验显示,在5 种病原富集探针和放大标签同时存在情况下,只有目标病原存在时,UNDP-MFQ检测体系才会在相应病原放大信号特异性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显示阳性扩增曲线,不同病原之间不会出现交叉反应;灵敏度检测试验显示,针对5种病原的UNDP-MFQ最低检测限为20 copies/m L的标准血清混合样本,是普通多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5×103倍;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UNDP-MFQ检测方法的组内、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说明所建立的UNDP-MFQ检测方法重复性良好,检测体系中试剂在4 oC存放6个月能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将UNDP-MFQ进行临床应用时,UNDP-MFQ检测方法总体上显示出比常规多重Real-time PCR法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尤其对于未表现临床症状或体征、处于临床前期感染阶段的样本,UNDP-MFQ的检出率和检测准确性显着高于常规多重Real-time PCR,并且可以在一次反应中对血清样本中的5种病原同时进行检测,且无需病原核酸提取和反转录过程。本研究中针对7种猪常见病原分别建立了特异性UNDP-FQ,在此基础上,针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早期诊断与筛查需求建立了同时可检测5种常见病原的UNDP-MFQ检测技术,UNDP-FQ和UNDP-MFQ检测技术具有无需病原核酸提取过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重复性好等技术优点,可用于临床前期带毒动物的诊断,提高临床前期样本的阳性检出率,能为猪重大疫病病原的早期、快速、高通量检测、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减少生猪养殖中的经济损失,为猪主要疫病临床前期的规模化筛查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法。

侯孟言[7](2020)在《洗消中心车辆烘干房气流组织模拟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的爆发,从事养猪业的人们更强烈地意识到车辆洗消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对养猪场的车辆进行规范的清洗、消毒和烘干,能够有效降低外来车辆造成的疫源传入和养殖区域内交叉感染的风险。为了提高洗消中心烘干房的烘干质量,有效保证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需要对车辆烘干房的气流组织进一步优化。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郑州大学和郑州力之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洗消中心车辆烘干房,针对烘干房对饲料车进行烘干时所产生的室内温度场不均匀问题及车身两侧速度过低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运用Airpak软件对烘干房的烘干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从后置风机的间距和高度、地面送风口的速度、回风口的位置以及侧送风口的高度四个方面对室内气流组织优化,并且模拟分析研究了保温材料的厚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洗消中心汽车烘干房进行实地测量,分析烘干房运行时温度变化特性曲线,发现烘干房运行后的前5分钟之内为温度的快速上升期,在后二十分钟内,温度场趋于稳定。但后置风机的送风气流受到车体阻碍,风机送出的一部分气流只在烘干房的尾部进行循环,导致烘房前部气流的流速较低。2、通过对烘干房内的后置风机位置对流场进行优化。烘干房的后置风机的位置对于烘干房内部气流的流向起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后置风机的间距及风机高度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风机间距2.5m时,上、下排风机高度分别为3.8m、2.7m时,室内的温度不均匀系数和速度不均匀系数最小。3、通过优化地面出风口风速来降低轮胎周围温度。取轮胎周围测点的平均最高温度,可以得到当地面出风口风速为6.9m/s时,优化后的轮胎周围平均温度由优化前的97.84℃降低到91.35℃,降低了大约6.49℃。4、通过对回风口位置的优化来优化室内气流组织。将回风口位置设为距离烘干房出口0.5m时,对侧墙送风口的气流影响较小,并且满足送、回风口距离大于1.5m的要求,优化后平均温度提高了0.83℃。5、研究了侧送风口高度对室内温度场的影响,发现当侧送风口高度为0.45m时,对地面送风口气流影响较小,测点的温度不均匀系数最小。6、综合分析后选取最优方案,优化后的烘干房温度基本都在70~75℃之间,能满足烘干要求,温度场、速度场的均匀性有所提高,且比优化前节约了9.62%的能耗。7、研究了墙体保温材料厚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王颖[8](2019)在《延边养猪业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农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却成为一个长期的隐患。在诸多农业环境问题中,以养猪场为代表的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小觑。养猪场废水具有NH4+-N浓度高,C/N低,BOD5浓度高等特性,不合理的排放会触发传染病的流行,以及水体富营养化,水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含量的增加,威胁附近居民生命。现阶段,常用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法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及厌氧好氧组合处理等。但传统养猪场废水处理手段存在操作管理繁琐、稳定性差、污水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其具有的独特处理特性,成为国内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领域较优的选择。鉴于此,本研究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养猪场废水,调查分析不同载体填充率、水力停留时间(HRT)及C/N等运行条件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处理性能;其次,结合上述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响应面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从而优化系统运行条件,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再在最优条件下对养猪场废水进行处理,并分析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以此,了解系统处理特性与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后结合目前延边地区养猪业发展及污染现状,分析该技术在延边地区养猪业的推广应用性。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几方面结论:1)以载体填充率、HRT及C/N为变量,了解不同条件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养猪场废水处理特性结果,载体填充率20%时,系统内载体微生物浓度达到最大值47mg/PUFcm3;而HRT为24h、C/N为5时,TN去除率最优。2)响应面实验结果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养猪场废水ITN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为HRT为27.5h、载体填充率为25%、C/N为5.48。此时,TN去除率预测值为79.73%,实测值为74.81%,预测值与实测值无显着差异,模型可有效预测TN去除率。在本研究所取3因素中,对TN去除率的影响依次为载体填充率>C/N>HRT。3)高通量测序结果,随系统的运行,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所降低,而反硝化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普遍高于硝化池。变形菌门与拟杆菌门,Betaproteobacteria,Hydrogenophaga与Flavobacteriu 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养猪场废水的优势菌门、菌纲及菌属。4)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结果,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功能主要以“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和“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等“代谢(Metabolism)”为主,但5组样品间微生物群落功能无显着差异。随系统的运行,与氮转化相关酶增加,系统微生物群落氮转化能力得到加强。5)2008年-2017年间延边地区养猪业前期呈上升趋势,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而2011年达到近10年的最低值,之后缓慢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到2017年达到33.96万头。而近10年养猪业在延边地区畜禽养殖业中的占比大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2017年养猪业占比增加显着,达到畜禽养殖业的20.36%,仅次于肉牛养殖业成为延边地区主要的畜禽养殖品种。6)2017年全州养猪业粪尿产生量为341.95 kt,BOD5、COD、TN和TP的产生量分别为6772.98t、7262.04t、1379.5t和459.05t。延边地区各县(市)中敦化市粪尿产生量及各种污染物产量最多,占全州的30.2%;而图们市最少,仅占全州的5.3%,其他县(市)差异不显着。经处理后全州养猪业COD排放量为2302.79t,TN排放量为347.49t,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养猪场废水可显着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唱晓阳[9](2019)在《规模变动视角下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生产决策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015年,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承载容量大的地区转移,使得众多生猪养殖经营主体把养殖基地建设的目光聚焦吉林省,省内生猪养殖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吉林省规模化生猪养殖态势已经形成,生猪产业链上游的供给端加速整合,生猪养殖户分化经营趋势日益明显。吉林省规模化生猪生产趋向专业化、标准化、生态化,现有的政府规制对生猪养殖户生产行为的规范与约束也日趋严格。吉林省生猪养殖户自身生产经营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发生了质的改变,使得不同规模及不同资源禀赋生猪养殖户的生产决策有了多元化选择。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有限理性的养殖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综合其资源禀赋、自身生产经营特征及外部环境特征,如何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以实现其最优资源配置下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的背景下,政府如何有序引导不同规模及不同资源禀赋养殖户做出合理的生产决策,实现生态农业循环综合利益最大化,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保障养殖户稳定增收,从而带动区域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并达到有效的政策效果目标,是有序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外部推动力。因此,本文基于规模变动视角,以不同规模及不同资源禀赋养殖户的长、短期生产行为作为切入点,研究当前环境下吉林省生猪养殖户长期规模经营、短期调整及退出等生产决策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对相关决策问题给予回答。此外,通过对影响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生产决策的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找出现行政策的不足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文献、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农户行为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蛛网理论、外部性理论等作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础,运用问卷调查、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规模变动视角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生产决策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总体情况分析得出:吉林省规模化生猪养殖态势已形成,大中规模养殖户逐步成为吉林省生猪养殖的主要承载体。吉林省规模生猪养殖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规模养殖户采用自养与“企业+农户”合作养殖较为普遍;目前,吉林省规模生猪养殖户饲养育肥猪比重最大且收益最为可观。通过面板数据分析得出: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的总体数量不断减少,其中,小散养殖户数量的大幅度减少是导致吉林省生猪养殖户总体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大中规模生猪养殖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是促进吉林省生猪产量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大中规模生猪养殖户将逐渐成为吉林省生猪养殖的主要承载体。(2)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长期规模经营生产决策分析是以养殖户的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通过对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经营成本与效益分析得出: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的经营成本与效益存在差异化。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的经营成本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降低,大规模生猪养殖户的成本利润率逐渐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优势日益突出,而中规模养殖户规模经济效益优势未能体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吉林省生猪养殖水平未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得到显着提升。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长期适度经营规模测度得出:吉林省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经营综合效率最高,大力发展大规模生猪养殖是吉林省生猪养殖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长期规模经营生产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生猪养殖户的主要决策人年龄、政策认知对其长期规模经营生产决策有显着负向影响作用;固定资产投入、受教育程度、充足的资金、获得的外部支持对其长期规模经营生产决策有显着正向影响作用。(3)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短期调整生产决策分析是以养殖户经营的固定要素投入不变为假设前提,通过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短期调整生产行为的分析得出:政策引导与低成本需求是养殖户短期生产要素调整的主要动因,其中,低成本需求是养殖户短期生产要素调整的内部动因;鼓励种养结合,实现农业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引导是养殖户短期生产要素调整的外部推动力。通过Engle-Granger检验分析得出:生猪价格与养殖户短期存栏量存在动态因果关系。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未实现满负荷生产的生猪养殖户短期调整到满负荷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检验得出: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的养殖年限、预期生产成本投入、政策认知对其短期调整生产决策有显着负向影响作用;价格预期、种养结合、能繁母猪存栏量、合同订单、劳动力人数对其短期调整生产决策有显着正向影响作用。(4)通过面板数据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退出情况分析得出:吉林省小散生猪养殖户在持续退出,其中散养户在加速退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吉林省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生产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得出:生猪价格波动、获利水平、环保规制对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生产决策影响显着,其中,生猪价格波动、环保规制对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生产决策有显着正向影响作用;获利水平对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生产决策有显着负向影响作用。(5)通过对影响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生产决策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得出:吉林省生猪养殖户对于直接补贴性政策和规范性补贴政策认知度较高;规范性政策实施效果大于补贴性政策的实施效果,现行政府补贴政策及规范性政策多向大中规模生猪养殖户倾斜。吉林省规范与约束养殖户生产行为的地方性规章制度缺失,对规范养殖户生产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致使吉林省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与生猪生产能力发展水平不适应,规模化养殖效益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出来。与已有研究成果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本文基于规模变动视角,以不同规模及不同资源禀赋养殖户的长、短期生产行为为切入点,研究生猪养殖户长期规模经营、短期调整及退出的生产决策问题,从而对大中规模养殖户进行产业融合化经营、符合生产条件的小散养殖户转向家庭农场经营、未实现最优规模生产的养殖户短期扩大生产经营以及不符合生产条件的小散养殖户快速退出等决策问题给予回答,拓宽了研究视角。第二,本文在实证分析生猪养殖户相关生产决策的影响因素时,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指标来衡量环保规制的强弱,将环保规制因素纳入到生猪养殖户相关生产决策影响因素的解释变量中,最终验证得出环保规制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相关生产决策有显着影响作用,丰富了农户行为实证研究成果。第三,本文通过对影响生猪养殖户生产决策的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提出了丰富多元差异化补贴或服务政策、健全规范规模生猪养殖户生产行为的地方性规章制度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邢晓航[10](2019)在《基于多元时序数据的猪场养殖环境异常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养猪业已经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外先进养殖技术得以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国内养猪场的技术水平较以往有所提高。但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养猪业在自动化、信息化、高效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猪场的养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生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舒适的生长环境是减少疾病、提高防御能力、增强出栏率的重要保障。如果数据挖掘能够找到影响猪的生存环境舒适度的参数,那么将通过自动化调节为猪场养殖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为此,本文通过猪场智能化管理过程中使用到的主要技术,有机地结合猪场养殖环境以及猪只活跃度的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采集,通过科学的方式处理猪场数据,把养猪场内部的视频信息和数据信息建立一定的联系,得到数据的拟合曲线,找到猪场舒适的生存环境。本论文以猪只活跃度的研究课题为依托,旨在通过数据分析提供可以指导猪养殖场探究养殖方法和改善养殖环境的方向。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基于猪场实时跟踪视频,根据猪只活动规律,选取课题研究数据时间区间,并按此时间区间提取对应各环境监测数据的最小集。二是针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特点,对各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并设计数据融合算法,实现预处理后的各数据源的数据融合。三是基于曲线插值及曲面插值分别分析猪只行为在单环境变量和多环境变量综合影响下的活动特性,提取猪只行为随环境的变化规律,并在猪场养殖技术人员的参与下,确定猪只生长环境指标的调控模型,以为猪场的养殖环境智能监控提供支撑。通过研究,利用分析的结果可以更好的指导猪场的生产,进一步确保生产的良性发展,对猪场生产的过程进行管控,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生产能力。从疾病控制的角度看,通过分析猪场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尽早避免疾病的发生,减少猪场因为疾病而造成的损失。因此,对猪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21世纪中国养猪业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中国养猪业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GP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
    1.2 病原学
        1.2.1 PRRSV形态和理化性质
        1.2.2 PRRSV基因组结构
        1.2.3 病毒蛋白结构及功能
    1.3 PRRSV的致病机制
    1.4 PRRS的流行病学
        1.4.1 地理分布
        1.4.2 易感动物
        1.4.3 传播途径
        1.4.4 临床症状
    1.5 PRRS的检测方法
        1.5.1 病原学检测方法
        1.5.2 血清学检测方法
    1.6 PRRS疫苗的使用情况
    1.7 对PRRSV根除的展望
    1.8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样品信息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实验材料
        2.1.4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2.1.5 引物的设计
    2.2 方法
        2.2.1 病原学检测
        2.2.2 组织病理学检测
        2.2.3 病毒分离
        2.2.4 GP5 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2.2.5 PRRSV GP5 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2.2.6 PRRSV抗体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临床病例症状
    3.2 剖检病变
    3.3 病理组织学观察
    3.4 PRRSV病原检测结果
        3.4.1 RT-PCR检测结果
        3.4.2 混合感染情况
        3.4.3 PRRSV发病规律
        3.4.4 PRRSV分离与鉴定结果
    3.5 PRRSV分离毒株GP5 基因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
        3.5.1 PRRSV分离毒株GP5 基因测序结果
        3.5.2 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3.5.3 核苷酸与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对比结果
        3.5.4 GP5 蛋白基因推导氨基酸位点突变分析
        3.5.5 GP5 蛋白抗原表位分析
        3.5.6 GP5 N-糖基化位点分析
    3.6 不同猪群PRRSV N蛋白抗体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山东省PRRS流行病学调查
    4.2 PRRSV ORF5 基因变异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总述
        1.1.1 猪肉市场概述
        1.1.2 中国养猪业发展概述
    1.2 国内外智能饲喂研究现状
        1.2.1 国外智能饲喂研究现状
        1.2.2 国内智能饲喂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方案
        1.4.3 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1.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2.2 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系统架构设计
    2.3 饲喂站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3.1 饲喂站机械结构及控制系统硬件布置
        2.3.2 饲喂站主控系统开发平台选取
        2.3.3 饲喂站主控系统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站主控系统电路设计
    3.1 硬件系统概况
    3.2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3.3 耳标识别模块电路设计
    3.4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3.5 流量检测电路设计
    3.6 体重称串口电路设计
    3.7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3.8 LED状态指示电路设计
    3.9 USB接口电路设计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站主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开发环境搭建
    4.2 饲喂站主控系统主程序设计
        4.2.1 主函数设计
        4.2.2 饲喂逻辑设计
    4.3 饲喂站定时器程序设计
        4.3.1 Netlink通信机制
        4.3.2 Linux内核定时器
        4.3.3 饲喂站定时器功能实现
    4.4 饲喂站与后台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4.4.1 高效可靠通信协议设计
        4.4.2 非阻塞式建立socket连接程序设计
        4.4.3 收发消息程序设计
    4.5 饲喂站信号采集与处理程序设计
        4.5.1 耳标信号处理函数
        4.5.2 体温信号处理函数
        4.5.3 体重信号处理函数
    4.6 饲喂站嵌入式数据库设计
    4.7 下料函数程序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站控制系统测试
    5.1 数据传输测试
        5.1.1 CSV传输大文件与普通传输方式对比
        5.1.2 心跳包故障检测试验
        5.1.3 CRC误码检出率测试
    5.2 投料精度测试
    5.3 下水精度测试
    5.4 体温体重滤波精度测试
    5.5 母猪采食量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饲喂站控制系统PCB图)
附录B (部分核心代码)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3)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
    (二)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
    (三)研究进展及展望
        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2 研究阶段划分
        3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3 试验方案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 研究区基本性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四)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不同等级石漠化背景下林草优化配置机理
    (一)林草优化配置中牧草混播理论基础
    (二)林草优化配置中适生性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1 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2 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牧草筛选机理及产量分析
    (三)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牧草养分差异性分析
        1 不同配置方式下白三叶、黑麦草、鸭茅养分差异性分析
        2 白三叶、黑麦草、鸭茅差异性分析
    (四)高原峡谷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牧草养分差异性分析
        1 不同配置方式下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养分差异性分析
        2 紫花苜蓿、菊苣、金荞麦差异性分析
四 石漠化环境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耦合机制
    (一)“以草养猪”的效益耦合机制
        1 “以草养猪”的生态效益耦合机制
        2 “以草养猪”的经济效益耦合机制
        3 “以草养猪”的社会效益耦合机制
    (二)不同牧草对猪增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 潜在-轻度石漠化环境
        2 中度-强度石漠化环境
五 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石漠化环境现有成熟技术
        1 生态养猪技术
        2 林草间作技术
        3 干草、青贮饲喂技术
    (二)石漠化环境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牧草留茬试验剪切装置
        2 生态养猪抽屉式食槽
        3 土壤植物生长模拟试验取草装置
        4 加热功能的生态养猪食槽装置
        5 牧草存活率试验取样装置
        6 一种仔猪喂料槽
        7 潜在-轻度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
        8 中度-强度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
        9 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集成对比分析
    (三)石漠化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应用示范及验证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5 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4)抵押贷款下养猪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生物资产会计的研究
        1.2.2 对生物资产评估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框架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抵押贷款
        2.1.2 养猪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
    2.2 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相关理论
        2.2.1 生物资产价值形成理论
        2.2.2 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理论
3 养猪业生物资产的价值构成及其价值变动规律
    3.1 养猪业生物资产概述
        3.1.1 我国养猪业的现状
        3.1.2 我国动物类生物资产评估的现状
    3.2 养猪业生物资产的价值构成
        3.2.1 养猪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构成
        3.2.2 养猪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价值构成
    3.3 养猪业生物资产的价值变动规律
        3.3.1 影响养猪业生物资产价值变动的自然因素
        3.3.2 影响养猪业生物资产价值变动的市场因素
4 养猪业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4.1 养猪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生长发育规律及评估方法选择
        4.1.1 养猪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生长发育规律
        4.1.2 养猪业消耗性生物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4.2 养猪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生长模型的构建
    4.3 养猪业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评估价格变动及模型构建
        4.3.1 养猪业消耗性生物资产价格变动
        4.3.2 价格短期预测——ARIMA时间序列模型
        4.3.3 价格区间预测——实物期权二叉树
5 养猪业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5.1 养猪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产
        5.1.1 养猪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生产规律
        5.1.2 影响养猪业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的因素
    5.2 养猪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5.2.1 养猪业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方法
        5.2.2 养猪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评估方法
6 影响养猪业生物资产评估价值的因果回路图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大型规模猪场项目场址评价与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2.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
    2.1 大型规模养猪场址选择与评价研究综述
        2.1.1 现代规模化养猪发展综述
        2.1.2 现代规模化养猪项目选址研究综述
        2.1.3 规模化养猪项目选址评价研究综述
    2.2 场址选择评价的基础理论
        2.2.1 场址选择基础理论
        2.2.2 层次分析法的基础理论
    2.3 借鉴与启示
3 大型规模猪场项目场址选择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
    3.1 场址选择的影响因素
        3.1.1 场址选择的政策背景
        3.1.2 选址选择影响因素的文献调查
        3.1.3 场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3.2 场址选择评价指标筛选
        3.2.1 场址选择评价的内容和目标
        3.2.2 场址选择评价的指标识别和指标库建立
    3.3 场址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场址选择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3.3.2 场址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说明
    3.4 本章小结
4 大型规模猪场项目场址选择的评价模型构建
    4.1 指标体系的权值计算
        4.1.1 经济效益指标权值计算
        4.1.2 社会效益指标权重计算
        4.1.3 生态环保指标权值计算
        4.1.4 建设环境需求指标权值计算
    4.2 场址的评价与选择
        4.2.1 3-7专家评分法
        4.2.2 专家评分等级划分
        4.2.3 场址的综合评价与选择
    4.3 本章小结
5 大型规模猪场项目场址选择评价实例分析
    5.1 网易味央(高安)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概括
        5.1.1 基本情况
        5.1.2 可行性分析
        5.1.3 建设规划
    5.2 网易味央(高安)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场址分级评价
        5.2.1 经济效益评价
        5.2.2 社会效益评价
        5.2.3 生态环境保护评价
        5.2.4 建设环境需求指标评价
    5.3 网易味央(高安)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场址整体评价及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下一步展望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猪重大疫病病原纳米-荧光高通量超敏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主要符号对照表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生猪养殖常见病原的特征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1 生猪养殖常见病原及其致病特征
        1.1.1 猪瘟病毒及其致病特征
        1.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其致病特征
        1.1.3 猪圆环病毒2型及其致病特征
        1.1.4 猪伪狂犬病病毒及其致病特征
        1.1.5 猪细小病毒及其致病特征
        1.1.6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及其致病特征
        1.1.7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其致病特征
        1.2 猪常见病原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1 病毒的分离鉴定
        1.2.2 血清学和免疫学方法
        1.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3 纳米材料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及展望
        1.3.1 磁性微粒(MMPs)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及展望
        1.3.2 纳米金颗粒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及展望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分别针对7 种病原的特异性UNDP-FQ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
        2.1.1 病毒与细胞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猪常见7种病原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2.2 富集探针、放大标签及引物的设计及优化
        2.2.3 针对7种病毒特异性富集探针标记的磁性微粒(MMPs)的制备
        2.2.4 针对7种病毒特异性放大标签修饰的纳米金颗粒(AuNPs)的制备
        2.2.5 建立针对7种病原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2.2.6 7种病原的Real-time PCR定量检测
        2.2.7 7种病原的标准血清样品的建立
        2.2.8 建立分别针对7 种病原的特异性UNDP-FQ检测方法
        2.2.9 针对7 种病原建立的UNDP-FQ的特异性试验
        2.2.10 针对7种病原建立的UNDP-FQ的灵敏性试验
        2.2.11 针对7种病原建立的UNDP-FQ的重复性试验
        2.2.12 利用所建立的针对7种病原的UNDP-FQ进行临床样本检测
        2.3 结果
        2.3.1 UNDP-FQ检测方法的整体流程
        2.3.2 富集探针和放大标签的设计
        2.3.3 富集探针和放大标签的优化
        2.3.4 7种病原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标准病毒样本的定量
        2.3.5 针对7 种病原建立的UNDP-FQ方法的特异性
        2.3.6 针对7 种病原建立的UNDP-FQ的灵敏性
        2.3.7 UNDP-FQ方法的重复性
        2.3.8 针对7 种病原建立的UNDP-FQ临床应用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猪常见5种病毒纳米-荧光定量超敏规模化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3.1 材料
        3.1.1 病毒与细胞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富集探针与放大标签的设计及优化
        3.2.2 建立UNDP-MFQ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3.2.3 建立UNDP-MFQ的检测方法
        3.2.4 验证UNDP-MFQ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
        3.2.5 验证UNDP-MFQ的重复性试验
        3.2.6 利用所建立的UNDP-MFQ进行临床样本检测
        3.3 结果
        3.3.1 UNDP-MFQ检测技术的整体流程
        3.3.2 富集探针与放大标签的优化
        3.3.3 UNDP-MFQ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3.3.4 验证UNDP-MFQ的重复性试验
        3.3.5 利用所建立的UNDP-MFQ进行临床样本检测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洗消中心车辆烘干房气流组织模拟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汽车烘干房的研究现状
        1.2.1 烘干技术的发展
        1.2.2 烘干房的分类
        1.2.3 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洗消中心车辆烘干房发展趋势
2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理论研究
    2.1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的发展
    2.2 Airpak软件的应用
    2.3 数值模型理论
        2.3.1 控制方程
        2.3.2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3 烘干房气流参数实测与仿真模拟验证
    3.1 烘干房工程概况
    3.2 烘干房热风循环特性分析
        3.2.1 热风循环气流组织形式
        3.2.2 影响烘房烘干的因素
        3.2.3 烘干房风量计算
    3.3 试验介绍
        3.3.1 试验测量仪器
        3.3.2 试验方案及评价指标
    3.4 烘干房物理模型的建立
        3.4.1 物理模型及参数设置
        3.4.2 假设与简化
        3.4.3 网格划分
    3.5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 烘干房室内气流设计参数与控制研究
    4.1 后置风机位置的优化研究
        4.1.1 后置风机间距的优化研究
        4.1.2 后置风机高度的优化研究
    4.2 地面出风口速度的优化研究
    4.3 回风口位置的优化研究
    4.4 侧送风口高度的优化研究
    4.5 气流组织优化结果及能耗分析
    4.6 烘干房墙体保温效果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延边养猪业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业面源污染
        1.2.2 畜禽养殖业的环境问题
        1.2.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概述及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不同条件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养猪场废水的处理特性
        2.1.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养猪场废水运行条件优化
        2.1.3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1.4 延边地区养猪业污染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废水
        2.2.3 固定化小球的制备
    2.3 分析方法
        2.3.1 水质分析方法
        2.3.2 高通量测序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养猪场废水的处理特性
    3.1 不同条件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养猪场废水的处理特性
        3.1.1 载体填充率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
        3.1.2 HRT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
        3.1.3 C/N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
    3.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养猪场废水运行条件优化
        3.2.1 响应面实验结果
        3.2.2 模型的构建
        3.2.3 参数分析
        3.2.4 模型求解及验证
    3.3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3.3.1 DNA提取与PCR扩增
        3.3.2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3.3.3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3.3.4 微生物群落的功能预测
第四章 延边养猪业现状及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推广应用性
    4.1 延边地区养猪业发展现状
    4.2 延边地区养猪业粪尿产生量
    4.3 延边地区养猪业粪尿污染物含量
    4.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延边地区养猪业的推广应用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9)规模变动视角下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生产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户生产决策理论研究
        1.2.2 农户生产决策实证研究
        1.2.3 不同规模农户生产行为相关问题研究
        1.2.4 政府规制对农户生产决策的影响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概念界定
        1.3.1 生猪养殖户
        1.3.2 生产决策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吉林省生猪养殖规模总体变化分析
    2.1 吉林省规模化生猪养殖发展总体情况
    2.2 吉林省生猪养殖规模变动情况分析
        2.2.1 吉林省生猪存出栏数量的变动情况
        2.2.2 吉林省猪肉产量与消费量变动情况
        2.2.3 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数量变动情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规模变动视角下吉林省生猪养殖户长期规模经营决策分析
    3.1 规模经营行为的理论分析
    3.2 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长期经营成本与效益分析
        3.2.1 生猪养殖成本与效益
        3.2.2 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经营成本分析
        3.2.3 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经营效益分析
    3.3 吉林省不同生猪养殖户长期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3.3.1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3.3.2 适度养殖规模测度
    3.4 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长期经营行为选择分析
        3.4.1 大中规模生猪养殖户经营产业融合化分析
        3.4.2 部分小散生猪养殖户转变家庭农场经营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生猪养殖户长期规模经营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4.1 吉林省生猪养殖户规模经营描述性分析
    4.2 吉林省生猪养殖户长期规模经营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1 研究假设
        4.2.2 模型定义及变量选择
        4.2.3 相关性检验及回归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规模变动视角下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短期调整生产决策分析
    5.1 生猪养殖户短期调整生产行为的逻辑分析
    5.2 生猪养殖户短期生产要素调整行为分析
        5.2.1 生猪养殖户短期生产要素调整的动因
        5.2.2 生猪养殖户短期生产要素调整的有效性
    5.3 生猪养殖户短期产量调整行为分析
        5.3.1 研究假设
        5.3.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5.3.3 模型设计
        5.3.4 实证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短期调整生产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6.1 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短期调整生产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短期调整生产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2.1 研究假设
        6.2.2 模型定义及变量选择
        6.2.3 回归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规模变动视角下吉林省生猪养殖户退出生产决策分析
    7.1 生猪养殖户退出生产行为的逻辑分析
    7.2 吉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退出情况分析
    7.3 吉林省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生产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7.3.1 数据来源与研究假设
        7.3.2 模型定义及变量选择
        7.3.3 相关性检验及回归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影响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生产决策的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8.1 政府规制引导养殖户生产行为的逻辑分析
    8.2 生猪养殖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及其影响效果分析
        8.2.1 农业政策对生产者支持水平分析
        8.2.2 生猪养殖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8.2.3 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的政策认知与评价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对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10)基于多元时序数据的猪场养殖环境异常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智能化养猪概述
        1.2.1 智能养殖技术概述
        1.2.2 国内外智能化养猪的发展现状
    1.3 数据挖掘技术在智能化养殖中的应用与存在问题
        1.3.1 数据挖掘在智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1.3.2 数据挖掘应用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方法、难点与内容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分析实现框架
        1.4.3 本文技术难点
        1.4.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安排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猪只行为分析
        2.1.1 猪只的行为特征
        2.1.2 活猪性能的测定方法
        2.1.3 猪只活跃度测评的意义
    2.2 猪只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理论支撑
        2.2.1 回归分析理论
        2.2.2 回归分析效果的评估
    2.3 本章小结
3 猪场养殖多源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
    3.1 智能养殖数据的特点
    3.2 猪只生长环境与活动行为数据的采集
        3.2.1 猪只生长环境数据采集
        3.2.2 猪只活动行为数据采集
    3.3 猪只生长环境与行为数据的预处理及融合
        3.3.1 数据基本预处理
        3.3.2 数据的融合处理
4 单变量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4.1 拟合数据准备
    4.2 单变量影响分析模型实现
    4.3 模型分析结论及修正
5.多变量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5.1 多环境变量筛选
    5.2 多变量非线性分析实现
    5.3 环境指标分析结果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21世纪中国养猪业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GP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D]. 李焱.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群养母猪精细饲喂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俊灵. 西南大学, 2021(01)
  • [3]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林草优化配置与健康养猪技术研究[D]. 陈磊.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 [4]抵押贷款下养猪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研究[D]. 袁小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5]大型规模猪场项目场址评价与选择研究[D]. 陈利祥. 浙江大学, 2020(01)
  • [6]猪重大疫病病原纳米-荧光高通量超敏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D]. 罗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7]洗消中心车辆烘干房气流组织模拟与优化研究[D]. 侯孟言. 郑州大学, 2020(02)
  • [8]延边养猪业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的研究[D]. 王颖. 延边大学, 2019(01)
  • [9]规模变动视角下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生产决策研究[D]. 唱晓阳.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10]基于多元时序数据的猪场养殖环境异常检测研究[D]. 邢晓航.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21世纪中国养猪业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