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醋酸曲安缩松加利多卡因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论文文献综述)
冯乐[1](2021)在《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刀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使用常规封闭疗法治疗后产生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安全性,为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更有效、实用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从山西省针灸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网络招募的符合本研究诊断及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封闭治疗,共治疗1次;治疗组采取“经筋理论”指导下封闭结合针刀治疗,共治疗1次。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Quinnell评分、活动痛VAS评分、压痛VAS评分、拇指掌指关节处硬结、弹响、绞锁评分改变情况,综合评价本方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的临床价值。结果:(1)Quinnel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然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活动痛、压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动痛评分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拇指掌指关节处硬结、弹响、绞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拇指掌指关节处硬结、弹响、绞锁情况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针刀治疗和局部封闭治疗对该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治疗方案对改善屈拇指肌腱鞘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效果。(2)在局部封闭基础上,采用针刀局部松解加远端松解病变肌群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更明显,疗效更显着。(3)运用经筋理论该病疗效肯定,思路也可应用于其他疾病,运用范围广泛。
王利刚,王强,段文强,宋丽军[2](2020)在《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对患者疼痛及炎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疼痛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北京怀柔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C组患者给予腱鞘内注射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后1、8周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高于B组、C组(P <0.05);B组、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至8周3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逐渐降低,且治疗后1、8周A组均低于B组、C组(P <0.05);治疗后4周,3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C组(P <0.05)。结论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及炎症反应程度,临床疗效显着提高。
沈子威[3](2020)在《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的疗效,与单用导引型针刀治疗、单用透骨散熏洗治疗本病疗效对比,以证明二者结合使用疗效更为突出,为临床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提供新思路。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骨伤科的患者中,选取符合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标准纳入共90例进入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A运用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对照组B运用导引型针刀治疗,对照组C运用透骨散熏洗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每组1个疗程。观察对比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TAM系统测定以及含导引型针刀治疗的组别进行术口恢复调查评分。研究结果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先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者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不满足要求者用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4周结束后,“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透骨散”组,三组VAS评分、TAM评定结果相互对比,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透骨散”组,VAS评分、TAM评定结果各自对比,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4周结束后,“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术口恢复评分对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总有效率100%、“导引型针刀”组总有效率84.6%、“透骨散”组总有效率77.8%。经卡方检验,三组患者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透骨散”组,三组患指疼痛与功能受限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术口恢复情况显着优于“导引型针刀”组。3.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优于导引型针刀、透骨散熏洗单独使用,且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痛苦较小,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杨威[4](2019)在《星竭消肿散治疗早期桡骨茎突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星竭消肿散治疗早期桡骨茎突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早期桡骨茎突腱鞘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星竭消肿散联合支具固定组(以下简称星竭消肿散组),对照组为推拿联合支具固定组(以下简称推拿组),每组各入组37例。星竭消肿散组给予收治病人外敷星竭消肿散(药物构成:胆南星62 g,血竭49 g,石菖蒲49 g,防风62 g,升麻62 g,煅龙骨37 g,红花62 g,白芷62 g,马钱子37 g,土鳖虫49 g,羌活49 g,片姜黄62 g,制乳香62 g,紫荆皮62 g,降香49 g,制没药62g,地芙蓉62 g,海螵蛸62 g),联合外固定支具制动治疗。推拿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先采用滚法操作于前臂桡侧伸肌群,再点按手三里、偏历、阳溪、列缺和合谷等穴,沿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行弹拨手法,拇指按揉桡骨茎突部及其上下方,再以一手握持患腕,另一手握持拇指进行对抗牵引手法,使患腕掌屈、背屈,同时缓缓旋转,推按阳溪穴,最后,再以桡骨茎突部为中心行擦法治疗。治疗时间约为15分钟,每周行推拿2次,同时联合支具外固定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月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评分(Cooney腕关节评分)、焦虑评分(SAS)以及评价两组临床疗效,通过各个比较项目,得出相应临床数据。结果:(1)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职业无显着差异性别、年龄、病程、职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月后,星竭消肿散组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分别为:61.10%、27.80%、11.10%,总有效率为88.90%;推拿组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分别为:31.40%、40.00%、28.60%,总有效率为71.40%。两组内疗效比较得出:星竭消肿散组疗效均优于推拿组(P<0.05)。(2)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显着增加,腕关节活动度均有显着改善。SAS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星竭消肿散组的VAS评分显着低于推拿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显着高于推拿组,腕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推拿组,SAS评分显着低于推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推拿组2例患者因不愿意接受长时间治疗,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星竭消肿散组有1例患者因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症状,予以采用其他治疗方法,余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1、中药材外敷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明确、病人接受度高,是一种简便效验的医治方式。2、星竭消肿散及推拿手法治疗早期桡骨茎突腱鞘炎均有一定疗效,其中,星竭消肿散联合支具外固定治疗早期桡骨茎突腱鞘炎方面,较推拿手法联合外固定支具治疗早期桡骨茎突腱鞘炎方面,疗效更为显着,同时,在止痛、改善关节活动、减轻患者焦虑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郭嘉义[5](2019)在《超声引导下自制小勾刀微创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引导下自制小钩刀技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从而证明该项技术的科学性。开创一种微创、无痛、精准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新方法。方法以山西省中医院骨关节科门诊病患为本课题的病例来源。本临床试验共收集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病例共60例,将其按照统计学要求分成两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自制小勾刀松解治疗,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后对患指活动痛、压痛、超声下测得卡压处肌腱横截面积、肌腱厚度及腱鞘厚度进行观察。统计并记录各观察指标,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评定其安全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因素上根据统计学检测,结果表明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3.33%,P=0.5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治愈率方面,实验组的总治愈率为93.3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总治愈率73.33%,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痛及压痛评分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效。但组间差异比较,超声引导下勾刀治疗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下测得的卡压处肌腱横截面积、狭窄处肌腱厚度及腱鞘厚度,两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有效松解狭窄腱鞘的治疗方法,但组间差异比较,超声引导下勾刀治疗组效果更佳,松解程度更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自制勾刀疗法及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疗法都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无论在改善患指活动痛、压痛方面,还是改善超声影像学下客观指标方面,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超声引导下自制勾刀组的整体疗效更佳,松解腱鞘更彻底,治愈率更高,一定程度上而言,超声引导下自制小勾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方法更好。
高娃[6](2018)在《蒙药熏洗针刺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研究101例》文中研究说明阐述蒙药熏洗针刺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研究、应用蒙医药辨证施治,经临床验证疗效显着,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王振[7](2018)在《氟比洛芬巴布膏结合骨科洗药治疗早期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研究与观察氟比洛芬巴布膏结合骨科洗药治疗早期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与单用氟比洛芬巴布膏外敷、单用骨科洗药熏洗治疗早期指屈肌腱狭窄型腱鞘炎的治疗效果相对比,以证明二者结合使用疗效更为突出,为临床治疗早期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提供新思路。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依据纳入标准选取63例早期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选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骨科门诊。随机将63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患者21例,A组患者采用氟比洛芬巴布膏外敷,B组患者采用骨科洗药熏洗患处,C组患者采用氟比洛芬巴布膏与骨科洗药结合使用;A、B两组为对照组,C组为治疗组。2周为-.个疗程,3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对比每组患者局部疼痛与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治疗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一个疗程后,3组患者局部疼痛与功能受限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氟比洛芬巴布膏与骨科洗药的结合使用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骨科洗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5%,氟比洛芬巴布膏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经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结论:氟比洛芬巴布膏结合骨科洗药治疗早期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优于氟比洛芬巴布膏、骨科洗药单独使用,且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痛苦较小,易于接受,能明显改善早期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疼痛与活动受限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胡向林,张昶,郭文歆[8](2018)在《狭窄性腱鞘炎针刀治疗失败原因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针刀在该病的治疗中大有用武之地,临床疗效确切,但也常有针刀治疗失败病例报道。本文针对常见的治疗失败现象,如治疗后弹响、血肿、麻木、硬结、肌腱无力或屈伸不能,给出了应对策略,如熟悉解剖、准确定位、动态定位、超声引导、把握切割度、术后及时功能锻炼、合理使用激素等。
王宝剑[9](2018)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超声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Trigger finger,TF)的的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超声下测量并总结A1滑车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和位置,规范针刀操作流程;通过本研究系统评价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TF的临床疗效。方法: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门诊纳入患者60例(69指),首先观察并记录患指A1滑车及其附近组织的病理变化。再测量并记录病变滑车(A1环状韧带)的位置、厚度、宽度及其距离指两侧指动脉的距离,并予以体表标记。然后行针刀松解术1次,再统计分析比较术前、术后24h、2w后、1m后的VAS评分、Quinnell分级。最后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其疗效。结果:1.超声下病变特点:①79.71%(55/69)患指表现为肌腱梭形膨大,可被腱鞘挤压成葫芦状,活动受限。②94.20%(65/69)患指可见腱鞘增厚(>1mm)和回声减低,其厚度最大值可达2.6mm。③34.78%(24/69)患指局部见薄层液性暗区,厚0.8-4.1mm。④5.80%(4/69)患指有钙化灶表现,腱鞘及周围见强回声光点、光斑。⑤15.94%(11/69)见局部少量血流信号。⑥2.90%(2/69)未见明显病理变化。2.A1滑车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和位置:①测得健侧A1滑车厚度为0.2-0.8mm(0.45±0.21mm),对应患侧A1滑车厚度为0.6-2.6mm(1.54±0.16mm),健侧与患侧A1滑车厚度相比较P<0.05,有显着差异;②健侧指屈肌腱厚度(前后径)为2.1-4.6mm(3.40±0.52mm),对应患侧指屈肌腱厚度(前后径)为2.2-5.7mm(3.98±0.24mm),健侧与患侧指屈肌腱厚度相比较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③A1滑车宽度分别为:拇指5.4±1.4mm,食指6.8±1.3mm,中指7.1±2.0mm,环指7.2±1.1mm,小指6.5 ± 0.9mm,平均宽度6.7mm。④各指A1滑车近缘与掌横纹距离:拇指处距掌指横纹远端3±0.1mm;食指处距掌中间横纹远端5±0.2mm;中指处距掌远侧横纹远端3±0.1mm;环指处距掌远侧横纹远端3 ±0.2mm;小指距掌远侧横纹远端2±0.1mm,平均距离3.2mm。⑤A1滑车中线距两侧指动脉的距离:拇指9±0.1mm,食指8±0.2mm;中指8±0.1mm,环指8±0.2mm;小指6±0.1mm,总体均数8mm。3.疗效评价: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后两周、治疗后一月,分别使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统计分析,发现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和Quinnell分级均有显着差异(P<0.05)。最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其疗效:治愈19例,占31.7%;显效25例,占41.7%;有效11例,占18.3%;无效5例,占8.3%;其治愈率为31.7%,总有效率为91.7%。结论:1.超声下A1滑车增厚和肌腱膨大的病理改变对于TF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诊断价值。2.松解A1滑车时,进针点平均距离掌横纹3.2mm,向远端切割长度6.7mm、深度1.5mm,保持与两侧指动脉8mm,为相对规范的针刀操作方式。3.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TF定位精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朱俊腾,陈金辉,黄俊风,黄漫为,罗贤伟,邱冰莹[10](2018)在《小针刀加手法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30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小针刀加手法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小针刀加手法松解治疗,对照1组给予局部封闭注射治疗,对照2组给予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术后即时及术后4,8,12周3组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在术后即时及术后4,8,12周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即时VAS评分均降低,术后4,8,12周治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节活动度方面,3组患者术后即时,术后4,8,12周关节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治疗组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局部封闭注射、传统外科手术方法比较,小针刀加手法松解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良好术后即时临床疗效,能够持续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指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二、醋酸曲安缩松加利多卡因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醋酸曲安缩松加利多卡因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指屈肌腱腱鞘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对患者疼痛及炎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VAS评分 |
2.3 血清炎症因子 |
3 讨论 |
(3)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理论探讨 |
1 祖国医学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于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理论认识 |
1.1.1 发病机理 |
1.1.2 痹症理论 |
1.1.3 经络理论 |
1.2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中医治疗 |
1.2.1 中药治疗 |
1.2.2 针刺治疗 |
1.2.3 针刀治疗 |
2 西医学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流行病学 |
2.3 局部解剖学 |
2.4 病因病理 |
2.5 西医治疗进展 |
2.5.1 封闭治疗 |
2.5.2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诊断标准 |
1.2.2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病情轻重程度分级标准 |
1.3 观察病例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1.1 治疗组治疗方案 |
2.1.2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1.3 疗程 |
2.2 观察内容 |
2.2.1 一般资料观察 |
2.2.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2.3 安全性评价 |
2.2.4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
2.2.5 数据收集及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脱落病例 |
3.1.2 性别 |
3.1.3 年龄 |
3.1.4 病程 |
3.2 观测指标 |
3.2.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
3.2.2 TAM系统评定 |
3.2.3 术口恢复调查 |
3.3 临床总体疗效 |
3.4 不良反应报告 |
4 疗效评价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分析 |
4.3 TAM系统评定结果分析 |
4.4 术口恢复调查结果分析 |
4.5 临床总体疗效结果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确立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导引型针刀的使用意义、疗效机制与安全性讨论 |
3 透骨散的配伍与作用机制 |
4 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的优势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星竭消肿散治疗早期桡骨茎突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及中止标准 |
1.7 分组方法 |
1.8 样本量估算 |
2 研究方法 |
2.1 入组资料的一般处理 |
2.2 治疗方案 |
2.2.1 分组治疗 |
2.2.2 治疗措施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临床基线资料 |
2.3.2 临床客观疗效指标 |
2.4 技术路线 |
2.5 可行性分析 |
2.6 观察方法 |
2.7 统计方法 |
2.8 伦理 |
3 结果 |
3.1 入组时临床资料比较 |
3.1.1 入组时基线资料比较 |
3.1.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2 现代医学对桡骨茎突腱鞘炎的认识 |
4.3 祖国医学对桡骨茎突腱鞘炎的认识 |
4.4 中西医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的进展 |
4.4.1 局部制动治疗 |
4.4.2 中医推拿治疗 |
4.4.3 局部封闭疗法 |
4.4.4 艾灸疗法 |
4.4.5 中药外用方法 |
4.4.6 中医针灸治疗 |
4.4.7 冲击波疗法 |
4.4.8 针刀治疗 |
4.4.9 手术治疗 |
4.5 中药外用的起源和发展史 |
4.6 中药外敷疗效的影响因素 |
4.6.1 辨证论治对中药外敷疗法疗效的影响 |
4.6.2 药物剂量对中药外敷疗法疗效的影响 |
4.6.3 施药部位对中药外敷疗法疗效的影响 |
4.6.4 情志饮食对中药外敷疗法疗效的影响 |
4.7 星竭消肿散药物配伍与作用机制 |
4.8 外敷药物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的优势 |
4.9 相关疗效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分析 |
4.10 研究结果分析 |
4.10.1 基数均衡性分析 |
4.10.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析 |
4.10.3 两组患者的腕关节评分分析 |
4.10.4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析 |
4.10.5 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分析 |
4.10.6 临床疗效比较 |
4.10.7 中止病例的分析 |
4.10.8 研究局限性 |
4.11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治疗进展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发表文献 |
附录三.星竭消肿散治疗早期桡骨茎突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5)超声引导下自制小勾刀微创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诊断标准 |
1.2.2 分型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仪器与设备 |
2.2.2 操作方法 |
2.2.3 术后指导 |
2.2.4 注意事项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2.4.1 疼痛程度评分标准 |
2.4.2 疗效判定标准 |
2.5 安全性评价 |
2.6 统计方法 |
3.结果 |
3.1 基本资料分析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组间评分可比性分析 |
3.2.1 对于活动痛的组内组间比较 |
3.2.2 对于压痛的组内组间比较 |
3.2.3 对于患指卡压处肌腱横截面积的组内组间比较 |
3.2.4 对于患指狭窄处肌腱厚度的组内组间比较 |
3.2.5 对于患指腱鞘厚度的组内组间比较 |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4.讨论 |
4.1 关于临床实验过程的讨论 |
4.1.1 方法的选择 |
4.1.2 治疗结果的分析 |
4.1.3 自制小勾刀与小针刀松解腱鞘机理的分析 |
4.1.4 特殊病例的分析 |
4.2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生理病理基础 |
4.3 高频超声在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
4.4 自制小勾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生物力学分析 |
4.5 中医学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
4.6 不足与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蒙药熏洗针刺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研究101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2 研宄方法 |
3 疗效标准 |
4 结语 |
(7)氟比洛芬巴布膏结合骨科洗药治疗早期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指屈肌腱狭窄型腱鞘炎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的由来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中医辩证分型 |
1.3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中医治疗 |
1.3.1 中药治疗 |
1.3.2 针刺治疗 |
1.3.3 针刀疗法 |
1.3.4 灸法治疗 |
1.3.5 手法治疗 |
2. 西医学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
2.1 指屈肌腱及其局部的解剖学特点 |
2.2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病因病理认识 |
2.3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表现 |
2.4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西医治疗现状 |
3. 氟比洛芬巴布膏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3.1 氟比洛芬巴布膏的起源与发展 |
3.2 氟比洛芬巴布膏的成分及药理分析 |
3.2.1 氟比洛芬巴布膏的成分 |
3.2.2 氟比洛芬巴布膏的药代动力学 |
3.2.3 氟比洛芬巴布膏的药理毒理 |
3.3 氟比洛芬巴布膏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
临床资料和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和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治疗研究方法 |
2.1 治疗组:氟比洛芬巴布膏配合骨科洗药 |
2.2 对照组:氟比洛芬巴布膏、骨科洗药单独使用 |
3. 观察指标 |
3.1 视觉模拟量化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
3.2 掌指关节ROM测量法 |
3.3 疗效评价标准 |
3.4 统计学分析 |
4.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
4.1 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
4.2 患者治疗前后局部疼痛改善状况分析 |
4.3 患者治疗前后掌指关节功能变化情况分析 |
4.4 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与比较 |
4.5 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 确立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氟比洛芬巴布膏的使用意义、疗效机制与安全性探讨 |
3. 骨科洗药的配伍与作用机制 |
4. 临床疗效分析 |
4.1 三组总体疗效的比较与分析 |
4.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VAS评分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4.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掌指关节ROM测量值的比较与分析 |
5. 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8)狭窄性腱鞘炎针刀治疗失败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失败的常见现象及原因分析 |
1.1 弹响 |
1.2 血肿 |
1.3 麻木 |
1.4 硬结 |
1.5 无力 (或屈伸不能) |
2 应对策略 |
2.1 熟悉解剖 |
2.1.1 血管 |
2.1.2 指掌侧固有神经 |
2.1.3 籽骨 |
2.1.4 滑车 |
2.2 准确针刀定位 (必要时超声定位) |
2.3 适当切割 |
2.3.1 鞘管的狭窄是部分而非全程 |
2.3.2 切忌暴力切割或过度切割 |
2.4 术后压迫及锻炼 |
2.4.1 压迫时间 |
2.4.2 锻炼时机 |
2.4.3 锻炼方法 |
2.5 选择性适度切开硬结 |
3 合理正确使用激素 |
4 总结 |
(9)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
1. 发病率 |
2. 局部解剖学 |
3. 病因与病理 |
3.1 病因学说 |
3.2 病理变化 |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
4.1 诊断 |
4.2 鉴别诊断 |
5.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5.1 休息制动、外敷药物 |
5.2 鞘内注射 |
5.3 经皮微创松解术 |
5.4 传统外科开放手术 |
6. 超声在TF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
6.1 超声在TF诊断中的应用 |
6.2 超声在TF治疗中的应用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学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
1. 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认识 |
1.1 病因病机学说 |
1.2 气血理论 |
1.3 痹症理论 |
1.4 经络理论 |
1.5 脏腑理论 |
2. 以中医针刀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
2.1 传统中医针刀操作 |
2.2 针刀配合鞘内药物注射 |
2.3 针刀配合手法 |
2.4 针刀配合中药外治等理疗 |
3. 结语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分期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7 剔除及脱落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技术路线 |
3. 超声检查方法 |
3.1 设备选择 |
3.2 检查方法和内容 |
4. 治疗方法 |
4.1 针具及药物 |
4.2 针刀治疗方案 |
4.3 注意事项 |
4.4 疗程及随访 |
5. 评价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6. 统计学处理 |
7. 安全性评价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完成情况 |
1.2 性别、年龄及患指分布 |
2. 超声下腱鞘炎的病变特点 |
2.1 正常掌指关节超声影像表现 |
2.2 超声下TF病变特点 |
3. 超声下所测腱鞘及肌腱等数据 |
3.1 A1滑车及肌腱厚度 |
3.2 A1滑车宽度 |
3.3 A1滑车体表定位 |
3.4 A1滑车中心线与两侧指动脉的距离 |
4. 疗效分析 |
4.1 总疗效评定结果 |
4.2 各阶段VAS评分比较 |
4.3 各阶段Quinnell分级比较 |
讨论 |
1. 发病率及机制 |
2. 超声引导使T诊断更具客观性 |
2.1 超声下TF的5种影像特点 |
2.2 超声下TF的病理分期 |
2.3 超声下TF的鉴别诊断与注意事项 |
3. 超声引导使TF的针刀治疗趋向标准化 |
3.1 准确定位病变滑车 |
3.2 针刀松解术操作规范 |
4.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TF的疗效分析 |
5.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TF的安全性分析 |
6.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TF的优点与缺点 |
7.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CRF表 |
附录2 针刀治疗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小针刀加手法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3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2 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
3.3 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关节活动度比较 |
4 讨论 |
四、醋酸曲安缩松加利多卡因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乐.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对患者疼痛及炎症的影响[J]. 王利刚,王强,段文强,宋丽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20)
- [3]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沈子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星竭消肿散治疗早期桡骨茎突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威.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超声引导下自制小勾刀微创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D]. 郭嘉义.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蒙药熏洗针刺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研究101例[J]. 高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A3)
- [7]氟比洛芬巴布膏结合骨科洗药治疗早期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D]. 王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狭窄性腱鞘炎针刀治疗失败原因及对策分析[J]. 胡向林,张昶,郭文歆. 中国医药导报, 2018(15)
- [9]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D]. 王宝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小针刀加手法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30例临床观察[J]. 朱俊腾,陈金辉,黄俊风,黄漫为,罗贤伟,邱冰莹.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