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斯的明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新斯的明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一、新斯的明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琪[1](2019)在《滋肾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室性早搏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滋肾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室性早搏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患者服用滋肾养心方治疗室性早搏,对照组患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室性早搏。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4周的临床治疗,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和安全性指标。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最终纳入病例54例,试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脱落率控制在10%。其中男性20例,女性34例,男女比例0.59: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一、西医结局疗效观察指标(1)动态心电图临床总有效率:根据治疗前后早搏减少数量和Myerburg分级评分变化计算总有效率,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2.96%,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心肾不交型室性早搏临床均有疗效。(2)室性早搏次数:两组患者治疗前24h动态心电图早搏次数进行基线比较,P=0.93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组内治疗后较治疗前早搏数量明显减少,P=0.00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组内治疗后较治疗前早搏数量也明显减少,P=0.00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室性早搏次数进行组间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降低室性早搏次数上均有临床意义。(3)室性早搏数量疗效评定:治疗后试验组室性早搏次数减少的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为48.15%,试验组室性早搏次数减少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降低室性早搏数量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室性早搏次数占心搏百分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室性早搏次数占心搏百分比进行组间基线比较,P=0.91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组内治疗后较治疗前早搏次数占心搏百分比明显降低,P=0.00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组内治疗后较治疗前早搏次数占心搏百分比明显降低,P=0.001*<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早搏次数占心搏百分比进行组间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减轻室性早搏负荷上均有临床意义。(5)Myerburg分级疗效评定:试验组Myerburg分级疗效的总有效率为51.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4.44%,试验组Myerburg分级疗效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患者Myerburg分级评分。二、中医结局疗效观察指标:(1)中医症状量表总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量表总积分进行基线比较,P=0.93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组内治疗后较治疗前中医症状量表总积分明显减少,P=0.00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组内治疗后较治疗前中医症状量表总积分也明显减少,P=0.00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量表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33*<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状积分量表疗效评定: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有效率为59.3%。两组总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P=0.01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中医症状量表单项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单项积分分别进行组间基线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后较治疗前在中医各单项症状积分上均出现下降;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在心悸、形寒肢冷、浮肿、失眠四项中医单项症状积分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在改善患者心悸、形寒肢冷、浮肿、失眠四项症状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滋肾养心方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临床治疗心肾不交型室性早搏均有疗效,滋肾养心方在动态心电图疗效评定、减少室早数量、降低Myerburg分级评分上,其临床有效率均高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其中,在降低室早数量的有效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滋肾养心方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室性早搏患者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提高中医症状积分疗效的总有效率方面显着优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滋肾养心方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室性早搏患者心悸、形寒肢冷、浮肿、失眠四项症状上显着优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诉有任何明显不适症状,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均未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试验治疗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并无异常影响。综上所述,滋肾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室性早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吴易超,侯俊明[2](2019)在《中药穴位注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中应用价值。方法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的9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黄芪注射液组(A组)、新斯的明组(B组)、对照组(C组)。分别记录3组临床疗效、首次肠蠕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的首次肠蠕动时间、首次肛门通气时间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应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着。

石其光[3](2012)在《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血清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总结不同临床亚型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临床特点。2.研究MG的血清学特点。3.并进一步探讨实验室检查在MG诊断,及全身型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例MG患者的临床表现、伴发疾病、辅助检查等临床特征。2.采用荧光免疫细胞染色技术(Cell based fluorescent immunostaining, CBA)测定血清成熟型和胚胎型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3.将不同MG临床亚型之间的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比较胚胎型和成熟型AChR抗体检测结果及不同类型的AChR抗体在不同类型MG患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结果1.成年MG多为40岁以上发病,50-59岁为发病高峰。154例以眼肌无力(77.0%)起病,46例以非眼外肌无力(23.0%)起病,其中以咽喉肌无力首发者26例(56.5%)。2.眼肌无力首发的MG上视疲劳试验阳性率为78.6%,高于睁闭目疲劳试验阳性率(63.4%)(P<0.05)。全身型MG组中RNS阳性率(94.6%)以及胸腺瘤伴发率(31.0%)均明显高于眼肌型MG组(43.9%,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肌型MG中新斯的明试验和疲劳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84.9%、87.0%,均高于AChR抗体阳性率(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 RNS)低于AChR抗体阳性率(P<0.05)。3.晚发型MG合并糖尿病者为20.6%,明显多于早发型的2.0%(P<0.001)。同晚发型MG(38.2%)相比,早发型MG临床分型多为MGFA Ⅰ型(52.0%)(P<0.05);Ⅱb型以上的患者以晚发型组居多(53.9%),明显高于早发型的37.8%(P<0.05)。另外,早发型组RNS阳性率为78.9%,高于晚发型组(62.5%)(P<0.05)。首发症状为眼肌受累的晚发型MG组向全身型转化率(37.3%)较早发型MG组(17.3%)明显增高(P<0.01)。4.非眼肌首发MG组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39.1%)明显多于眼肌首发组(13.2%)(P<0.001);且其临床分型通常较重,多为Ⅱb型以上(80.4%),约10.9%的患者最后发展为肌无力危象,比例明显高于眼肌首发组(34.4%,1.3%)(P<0.001,P<0.05)。非眼肌首发组,伴发胸腺瘤及RNS阳性率分别为31.6%,96.3%,均高于眼肌首发组(17.2%,5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甲状腺抗体阳性的MG患者以眼肌无力首发常见,临床分型多为Ⅰ型(58.3%),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35.6%)(P<0.05);而甲状腺抗体阴性的MG患者以咽喉肌无力首发的频率(23.7%)明显高于抗体阳性的MG患者组(5.6%)(P<0.05)。6.200例MG患者血清中成熟型和胚胎型AChR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6.0%;单纯抗胚胎型或成熟型AChR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0%(14/200)、11.0%(22/200),联合应用两种AChR抗原检测,MG患者血清AChR抗体阳性率为77.0%(154/200),较单纯利用胚胎型AChR作为抗原检测,抗体阳性率显着提高(P<0.05)。7.在由眼肌受累转化为全身型的MG(tMG)患者组,平均发病年龄以及γ-AChR抗体和s-AChR抗体双阳性者(54.0,81.8%)均明显高于眼肌型MG(OMG)组(42.6,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明显增加全身型转化的风险(OR=1.03,95%CI1.01-1.06, P=0.01; OR=5.09,95%CI2.23-11.62,P<0.001)。结论1.成年MG多为40岁以上发病,50-59岁为发病高峰。多以眼肌无力起病,非眼外肌无力起病MG中以咽喉肌无力起病常见。2.眼肌疲劳试验中,上视试验较睁闭目试验更敏感。全身型MG组中RNS阳性率以及胸腺瘤伴发率均明显高于眼肌型MG组。眼肌型MG组新斯的明试验和疲劳试验较其它检查简单易行且阳性率高。3.晚发型较早发型MG合并糖尿病患者增多,早发型MG临床分型多为Ⅰ型,Ⅱb型以上的患者以晚发型组居多。早发型组RNS阳性率高于晚发型组。首发症状为眼肌受累的晚发型MG较早发型MG向全身型转化率高。4.非眼肌无力首发MG组易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胸腺瘤,RNS阳性率高,且临床分型通常较重,多为Ⅱb型以上,易发展为肌无力危象。5.甲状腺抗体阳性的MG患者以眼肌无力首发常见,临床分型多为Ⅰ型,而甲状腺抗体阴性的MG患者以咽喉肌无力首发的频率明显高于抗体阳性的MG患者组。6.成熟型和胚胎型AChR的抗体阳性率无显着差异,但是部分MG患者血清中含有特异性抗成熟型和胚胎型AChR的抗体,联合胚胎型和成熟型AChR两种抗原检测可能提高抗体检测的敏感性。7.老年发病和ε-AChR抗体和γ-AChR抗体双抗体阳性均为全身型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桂萍,周红,张淑琴,杜玉曼,黄一宁[4](2011)在《应用视频眼震电图分析新斯的明试验中的睑裂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视频眼震电图定量分析新斯的明试验中的睑裂变化。方法对35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21例非MG(其他疾病)患者以及23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新斯的明试验,并利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系统测量试验前及试验后1h(每10分钟1次)内受试者睑裂大小的变化。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及不同组间的睑裂差异。结果 MG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睑裂大小变化(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前:4.67±1.87;试验后10 min:0.88±0.96,20 min:1.49±1.38,30 min:1.71±1.53,40 min:1.77±1.82,50 min:1.79±1.52,60 min:1.62±1.68;F=11.202,P=0.002);MG组与非MG组及MG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睑裂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69,P<0.01;F=15.104,P<0.01)。各组变化率的改变及统计学意义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表明,1.17 mm(变化值)或17.5%(变化率)对新斯的明试验有较好的诊断能力。结论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系统为新斯的明试验中睑裂大小的观察提供了客观、可靠的测量方法。睑裂变化值大于1.17 mm或变化率大于17.5%者高度怀疑MG的可能。

王卫,魏东宁,陈玉萍,王中魁[5](2011)在《172例晚发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晚发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搜集172例晚发型MG患者(发病年龄≥50岁)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构成、首发症状、临床分型及胸腺病理类型。采取4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胆碱酯酶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激素,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和常规治疗+胸腺切除术。治疗后624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在172例晚发型MG患者中,男95例,女77例,男∶女=1∶0.81,临床分型以ⅡB型(49.4%)为主,首发症状以眼外肌受累为主(87.8%),胸腺病理类型中胸腺瘤和胸腺增生者分别占44.6%和52.7%(P>0.05)。统计学分析提示,晚发型MG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案无关,但与发病年龄明显相关。发病年龄5059岁的晚发型MG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9%)最高,6069岁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最差(69.7%,P=0.0044)。结论大部分晚发型MG患者的病情较重,患者中合并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比例相当,疗效与发病年龄有关。

马晓伟[6](2011)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血清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 OMG)的血清学特点。2.总结OMG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探讨实验室检查在OMG向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sed myasthenia gravis, GMG)转化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113例OMG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转归等临床特征。2.采用荧光免疫细胞染色技术(Cell based fluorescent immunostaining,CBA)测定血清成熟型和胚胎型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ChR)抗体以及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cle 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MuSK)抗体。3.应用SPSS17.0软件,将不同血清AChR抗体结果的分组之间、AChR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对比分析成熟型和胚胎型AChR的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布及受累眼外肌类型;将AChR抗体水平与各临床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成年发病的OMG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以眼睑下垂(84.07%)起病,少数以复视(15.93%)起病。病程中97.8%出现眼睑下垂,54.4%出现眼球活动障碍。2. OMG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9.44%、84.85%。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 RNS)的阳性率为45.35%,其中,眼轮匝肌和三角肌阳性率(分别为33.72%、20.00%)均显着高于拇短展肌(7.14%),二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抗体异常率为28%,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的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11.76%。3.采用CBA测定的113例OMG血清AChR抗体阳性率为73.45%,其中成熟型和胚胎型AChR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96%和62.83%;113例OMG血清中未检测出MuSK抗体。4.成熟型和胚胎型AChR的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布不完全一致。AChR抗体阳性患者中,14.46%(12/83)为单纯成熟型AChR的抗体,13.25%(11/83)为单纯胚胎型AChR的抗体。77.88%(88/113)的患者成熟型和胚胎型AChR的抗体结果一致。5.单纯成熟型AChR的抗体组和单纯胚胎型AChR的抗体组QMG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高于后者。AChR双抗体阳性组和双抗体阴性组之间GMG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高于后者。6.泼尼松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11%。随访2-28个月,OMG向GMG转化率为12.39%。结论1.成年OMG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和复视;胸腺增生较胸腺瘤常见,且易合并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2.新斯的明试验简单易行且阳性率高。RNS是客观的电生理学检查手段,其中眼轮匝肌和三角肌的阳性率高于拇短展肌;亚临床肢体骨骼肌电生理学异常的OMG患者可能向GMG转化。3.采用CBA测定113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成熟型和胚胎型AChR的抗体和MuSK抗体,血清AChR的抗体阳性率为73.45%,其中,成熟型和胚胎型AChR的抗体阳性率无显着差异,鲜有MuSK抗体阳性。4.成熟型和胚胎型AChR的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布不完全一致,可能提示在OMG疾病进展中,体内可能产生针对AChR的ε或γ单个亚单位抗原的抗体。5.单纯成熟型AChR的抗体阳性的患者可能较单纯胚胎型AChR的抗体阳性者的眼部病情重。AChR的双抗体阳性预示向GMG转化的概率升高。6.单纯提上睑肌受累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单纯胚胎型AChR的抗体,单纯眼球运动肌受累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单纯成熟型AChR的抗体,提示OMG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其它类型的抗体。7.OMG患者对泼尼松治疗反应佳。

吴元波[7](2011)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成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转归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病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可以选择性的造成肌肉疲劳的现象,对大多数的病例而言,免疫攻击的靶点是骨骼肌的乙酰胆碱受体。约一半的MG患者在初始症状为眼睑下垂,复视,很多人会从单纯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向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进展,患者寄希望于非药物治疗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但是最终仍然要口服皮质类固醇或者是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病情的发展,OMG的发病机制到现在也是不明确。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反应的控制和平衡,免疫耐受的机制上保持了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影响OMG重要的影响因子。本研究探讨了影响成人OMG的临床转归的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以及病房诊断明确的眼肌型重症无力患者共148例,初诊时间作为起点,OMG进展为GMG的时间作为终点,进展组74例患者,67个患者在随访结束的时候仍旧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年龄14-72岁,平均(38.81±14.62)岁;随访期限内,7个患者失访,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有无合并胸腺瘤或者是胸腺增生和胸腺不完全退化,加用类固醇激素和或者是免疫抑制剂,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比例作为自变量,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转变为全身型的时间作为因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免疫抑制剂[95% CI (0.25-0.96) P=0.038]和CD4+CD25+细胞占CD4+细胞比例[95% CI (0.73-0.91),p<0.01]这两个变量,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比例越大,在治疗方案中使用或者加用免疫抑制剂,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进展为全身型的风险越小,这两个变量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转化的保护性因素。CD4+CD25+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和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进展为全身型的时间的偏相关系数0.567(p<0.05),两者相关关系较显着。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缺陷是MG发病机制的重要方面,在OMG中的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有强大的免疫对抗性质,在部分OMG患者存在数量偏少或者是功能缺陷的问题,这可能是引起OMG进展的原因。另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能是防止OMG向GMG进展的保护性因素。

马晓伟,杨丽,杨春生,张大启,翟翬,程焱[8](2011)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方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表达水平,分析这两项免疫学指标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年发病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以眼睑下垂(95例,84.07%)为首发症状,少数以复视(18例,1 5.93%)起病。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9.44%(85/107)和84.85%(84/99),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和血清甲状腺抗体异常率分别为44.32%(39/88)和28%(14/50),胸腺增生和胸腺瘤阳性率分别为16.67%(17/102)和11.76%(12/102);血清AChR抗体阳性率为62.83%(71/113);但MuSK抗体均呈阴性。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率为12.39%(14/113),其中血清AChR抗体强阳性者(13例,28.26%)显着高于弱阳性者(1例,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7,P=0.032)。结论成年发病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和复视,大多数患者伴发胸腺和甲状腺异常。血清AChR抗体表达水平升高预示向全身型转化率升高,鲜有MuSK抗体阳性反应。

郝洪军,焦鸿云,赵桂萍,高枫,黄一宁[9](2010)在《眼睑下垂重症肌无力患者视频眼像测算系统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测量新斯的明注射后重症肌无力(MG)眼睑下垂程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精确和规范化的测量方法。方法本文研究包括34名MG病例、30例非MG患者及30名正常健康个体。注射新斯的明试验前和试验后,测量MG组、非MG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病人睑裂大小,分析MG组和对照组的多次测量值和显效时相对值,计算多次测量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 MG组患者、非MG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平视睑裂大小多次测量值的平均数±标准差分别为2.621±0.376mm、0.823±0.266mm和0.853±0.254mm。MG组与非MG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意义(P<0.05)。多次测量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96.7%、100%、和0.967。结论应用视频眼像测算系统进行新斯的明试验辅助诊断MG,是客观、精确和规范化的测量方法 。

王良光[10](2010)在《升降散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NMJ)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在于血液中过高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了突触后膜及乙酰胆碱受体,造成终板电位及微小终板电位波幅的降低。轻型患者仅有上眼睑下垂、眼球转动不灵活、复视、斜视等眼肌受损症状;重症患者则有全身疲倦、动则乏力、咀嚼无力、吞咽困难、饮水反呛,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个别患者可伴有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可由多种原因诱发肌无力危象而危及生命。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性的骨骼肌易疲劳,肌无力呈波动性,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本病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致病性自身抗体、细胞因子、补体参与及胸腺肌细胞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人群发病率约为8-20/10万,患病率约为50/10万,估计我国约有60万MG患者,南方发病率比北方略高,各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20-40岁,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活、工作、生存质量的疾病。西医目前以抗胆碱酯酶、激素、免疫抑制剂、手术等为主要治疗手段,尚无根治办法,中医药以其独到的辨证论治以及整体观念优势,在该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50年代末就开始有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个案报道,至今,中医药在治疗该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徐荣谦教授从调理人体气机入手,以中医传统古方“升降散”为基本方进行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二、新斯的明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及其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斯的明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滋肾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室性早搏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室性早搏的现代研究进展
        1. 室性早搏的流行病学调查
        2. 室性早搏的病因病机
        3.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
        4. 室性早搏的治疗
        5. 小结
    综述二: 室性早搏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 室性早搏的历史沿革
        2. 室性早搏的病因病机认识
        3. 室性早搏的辨证分型
        4. 室性早搏的中医药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案
    二、试验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基线资料组间比较
        3 疗效评价分析
        4 安全性观察
    三、分析及讨论
        1. 西医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2. 中医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3. 室性早搏从肾论治理论基础
        4. 滋肾养心方组方分析
        5. 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评估
        6. 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
    四、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中药穴位注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监测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2.2 3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3 3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3 讨论

(3)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血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5)172例晚发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新斯的明试验
    1.3 重复电刺激测定
    1.4 胸腺病理检查
    1.5 治疗方案及疗效评定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2.2 首发症状
    2.3 Ossermann临床分型
    2.4 胸腺病理结果
    2.5 临床病理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
    2.6 4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3 讨 论

(6)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血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成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转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眼睑下垂重症肌无力患者视频眼像测算系统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重症肌无力组
        1.1.2 非重症肌无力对照组
        1.1.3 正常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新斯的明试验剂量及方法
        1.2.2 视频眼像测算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3 结果判定方法
        1.3.1 多次测量值计算
        1.3.2 显效时相对值计算
        1.3.3 诊断阳性的判定
        1.3.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MG组
    2.2 非
    2.3 正常对照组
    2.4 统计结果
    2.5 正常对照组、非
3 讨论

(10)升降散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研究概况
        1 流行病学研究
        2 遗传学研究
        3 发病机制
        4 临床特点及诊断
        5 诊断指标的研究
        6 临床分型
        7 相关治疗进展
        8 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9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急救
        10 避用慎用的药物
        11 小结
    文献综述二 中医文献有关重症肌无力的论述摘要
        (一) 中医古籍文献有关重症肌无力的论述摘要
        1 相关证候描述
        2 有关病因的描述
        3 有关病机的描述
        4 治法
        (二) 中医现代文献有关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论述
        1 病因病机
        2 相关证候的论述
        3 相关治法方药
        4 相关针灸治疗
        5 有关药物及实验研究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升降散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临床26例病例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4 讨论
        5 结论
        6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重症肌无力病人简易评分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新斯的明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及其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滋肾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室性早搏疗效评价[D]. 张梦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中药穴位注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 吴易超,侯俊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1)
  • [3]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血清学研究[D]. 石其光.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3)
  • [4]应用视频眼震电图分析新斯的明试验中的睑裂变化[J]. 赵桂萍,周红,张淑琴,杜玉曼,黄一宁.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12)
  • [5]172例晚发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J]. 王卫,魏东宁,陈玉萍,王中魁.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08)
  • [6]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血清学研究[D]. 马晓伟.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6)
  • [7]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成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转归的影响[D]. 吴元波. 安徽医科大学, 2011(11)
  • [8]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分析[J]. 马晓伟,杨丽,杨春生,张大启,翟翬,程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01)
  • [9]眼睑下垂重症肌无力患者视频眼像测算系统的分析[J]. 郝洪军,焦鸿云,赵桂萍,高枫,黄一宁.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0(02)
  • [10]升降散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良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新斯的明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