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IT 行业趋势

全球 IT 行业趋势

一、全球IT产业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郑学党,汪春雨,张裕仁[1](2019)在《入世以来两岸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发展态势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WTO多边贸易体制下的ITA扩围产品清单,从贸易关联、贸易结构、贸易对象等多个角度分析2001-2017年两岸IT产品贸易发展态势,并结合当前中美贸易争端,就美国对中国大陆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对两岸IT产品贸易发展的影响做了重点探讨。研究表明,两岸IT产品贸易发展更多的是市场行为结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美国特朗普政府单边挑起贸易争端,势必对处在全球产业链和"三角贸易"中的台湾经济以及两岸IT产业产生不利影响。为更好抵御中美贸易争端风险,两岸应携手共进、砥砺前行,持续推进IT产品贸易健康发展,不仅要构建两岸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依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贸易结构,推动两岸IT产业合作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密切产业链分工合作,整合两岸IT产业优势资源,实现重大战略领域紧密对接,台湾方面更应正视"九二共识",避免两岸关系正常化之路偏离正轨。

吴颖[2](2014)在《全球价值链与IT产业的竞争新模式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从广度上讲,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遍及全球:从深度上讲,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已由过去单一的垂直化分工发展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多种分工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形成了以纵向分离和协调为重要特征的全球生产网络。传统的分工理论已不能解释一些新的分工现象,比如不具备禀赋优势的地区也能够在国际分工背景下获得收益,这就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企业竞争优势。全球价值链理论就是为了适应这样的全球化发展而兴起的新兴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全球价值链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着眼点,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有利地位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从现有的理论来看,全球价值链具有动态性。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不断演变,全球生产网络表现出的竞争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只有了解了新的竞争模式特点,才能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对策,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从动态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研究产业的竞争模式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从动态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竞争模式,首先要对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变进行研究,明确全球价值链的演变路径,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产业竞争模式。为达到研究目的,本文以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驱动模式和治理模式两个维度来研究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分析驱动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演变原因,分析演变路径,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产业竞争模式。最后选择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且在全球生产分工上具有代表性的IT产业,研究IT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演变及其竞争新模式。

唐琳洁[3](2013)在《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IT产业升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IT产业在产值和增速上,以及对就业、贸易等的贡献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构成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很大比重,对我国的产业升级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IT产业切入全球价值链时,大部分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然而,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发达国家不断地对我国的IT产业升级实施挤压和控制,从而形成了一种俘获式的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而同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地相互竞争,从而又形成了一种均衡式的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视角,我国IT产业既有实现产业升级,特别是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的困难,同时又具有实现产业升级的优势条件。因此,一条可循环的IT产业升级路径是可实现的。企业通过融入多条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提升自身的企业实力和学习能力,实现突破性创新;一旦IT产业中的多个企业实现了突破性创新,可以促使非线性的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出现国内产业中的龙头企业;非线性升级促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价值链的更快构建;快速构建国家价值链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IT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已有地位,也有助于以更高端的形式切入新的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的二维驱动理论把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分为了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两种,结合产业发展特征和技术势力与市场势力的观点,我国IT产业升级同样有方向可寻。对于生产者驱动的IT产业来说,技术势力显着,产业升级应该以设计研发优先;而对于采购者驱动的IT产业,市场势力见长,应该以品牌和渠道的建立和优化为先。对于IT产业升级的难题、路径、方向,本文选取联想与PC产业作案例分析,以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剖析联想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联想作为IT产业中PC领域的龙头企业是怎么样运用和开发市场能力与技术能力来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提升,进而促进IT产业升级;并通过分析PC产业失败的原因,对IT产业升级做出了警示。继而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我国IT产业升级给出了对策建议,并在总结我国IT产业升级的同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陈雪松[4](2012)在《印度IT产业国际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和印度分别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实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相比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印度的发展模式也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中国尽管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发达国家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代价才能达到的目标,但发展模式仍是按照传统路线进行的;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则突破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直接跳过重工业化的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和服务业,尤其是服务业,同样达到了促进本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目的。不仅如此,印度的经济发展还富有时代气息,它的发展与时下迅速发展的全球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大的跨国公司为了能有效地在创新和产品开发上集中精力,纷纷将产品生产和产品维修等处于产业链低端项目,通过外包方式转交给发展中国家来完成。印度IT产业正是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迅速成长起来,并有效地促进了印度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以产业国际化理论为基点,分别从印度IT产业生产国际化、印度IT产业人才国际化、印度IT产业竞争格局国际化、印度IT产业管理国际化四个方面,分析印度IT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印度IT产业国际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印度政府、印度IT行业协会组织和IT企业综合运用政府因素、经济文化因素不断进行创新,并依托于国际IT市场来实现的。现今中国正面临着向知识经济型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而印度IT行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我国IT业国际化进程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本文最后在对印度IT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总结的基础之上借鉴印度IT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IT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由于本文涉及到国外IT产业发展,在写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到印度进行实地调研,不仅使得收集印度企业方面的资料受到一定影响,也使得对印度IT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实证研究显得有些不足。特别是由于作者数理基础较薄弱,对印度IT产业国际化的指标评价和模式设计也缺乏定量分析,这使论文存在一定的遗憾。这也是作者今后应努力完善的一个重要方向。

彭靖里,詹文男,李建平[5](2011)在《论台湾IT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的发展及其运行机制》文中认为文章在对台湾IT产业发展中技术竞争情报(CTI)活动及相关服务机构兴起和发展状况的总结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岛内IT产业CTI运行机制及其四个方面的特点,认为台湾政府当局重视竞争情报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公益性产业情报研究与服务机构建设,IT企业在开展CTI活动时强调信息多样性等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赵福涛[6](2011)在《新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IT产业集群及其内部垂直分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IT产业是典型的全球化分工产业,我国正在日趋成为世界重要的IT生产制造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IT产业集群的形成,而集群在信息交流、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技术溢出以及产业氛围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内部的分工更加专业。已有的研究多是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角度对我国的IT产业以及其他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情况进行分析,对集群内的垂直分工情况则较少涉及。本文试图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大背景下,基于我国27个主要省市的面板数据,从VSS指数、区位差、集群规模和集群内企业规模等角度对我国IT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及集群情况进行研究,并着重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内部出现的垂直分工情况进行度量。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IT产业VSS指数达到0.424,其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很高。我国已经在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形成了外资游走型、嵌入型和关联型产业集群,集群规模和内部垂直分工和在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2)从我国主要IT产业分布区来看,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与集群内垂直分工水平呈正向变动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的影响系数还不够大,即IT集群内垂直分工仍然有发展潜力。集群内企业的规模与垂直分工水平呈显着的反向变动关系,这说明集群内部依附核心企业并从事专门化中间产品生产的中小企业大量出现并占据了重要地位。(3)从整体上看,东部省份的IT产业集群发展较为成熟,其集群内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垂直分工的促进作用较中、西部更为显着。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坚持对外开放,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发挥各产业集群的自身优势,对集群内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增强创新能力;细化生产环节,促进从事中间产品生产且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综合考虑各要素,保证集群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彭靖里,詹文男,李建平[7](2010)在《台湾IT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技术竞争情报活动及特征》文中指出从技术创新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台湾岛内IT产业开展技术竞争情报(CTI)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并结合中国大陆实际,得出了推进中国大陆CTI研究与应用发展的3点启示。

刘天祥[8](2009)在《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职业生涯管理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点、热点与难点。当前,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处在跟踪、引进、消化、吸收阶段,而相关实践更是处于探索期与实验期。本研究将问题锁定在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这一具体、细分的范围内,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构建一套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相对科学、完整的体系,并对该体系内部的构成因子、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展开剖析,进而引起理论界与实践界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探索。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关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IT产业特点与知识型员工及其职业生涯特点,提出了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并根据该体系模型设计了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调查问卷,通过对30家IT企业的366名知识型员工实施问卷调查,验证了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体系的构成因子、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对IT企业实施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与操作性,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本研究的视角较新,研究范围具体,研究对象典型,所涉及的内容目前在国内尚无系统、完整、规范的研究。本研究首次提出了较科学、完整、系统的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模型,包括四大部分(职业生涯管理策略集、职业生涯管理影响因素、职业生涯管理反馈体系、职业生涯管理支持系统),五个模块(策略集模型、影响因素模块、策略包模块、作用反馈模块、体系支撑模块),并提出了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三因子结构,组织与个体影响因素,以及体系内部作用机制等假设。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的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IT企业发展周期、知识型员工职业周期、知识型员工典型职业锚),职业生涯管理策略的构成因子(职业匹配策略因子、职业发展规划策略因子、职业发展辅助策略因子),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对人力资源系统、企业发展、个体发展的影响等假设获得部分验证,证明了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鹿燕[9](2008)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以IT产业集群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同全球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如何有效的促进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已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全球价值链理论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之路。本文首先总结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框架,在对产业集群进行一般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的关联性;其次,界定了产业集群升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了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并就全球价值链理论中不同的动力机制与治理模式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对全球IT产业和台湾IT产业集群进行了考察之后,着重分析了苏州IT产业集群的兴起、现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机理和升级路径,针对于其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得升级策略;最后就我国产业集群的升级提出了一般性的思路,以期对产业集群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提供参考。

闫禹[10](2008)在《IT产业国际分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整体的贡献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因拥有核心技术而左右全球分工格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下游位置。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在IT产业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不同地位?如何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获得技术进步、提升分工地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形式较之以前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新的分工特征很难用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进行解释。本文认为对IT产业国际分工的研究不应仅仅关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分工,而应在全球要素合作的视角下关注全球分工网络的布局和特征,关注新型分工媒介、形式以及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发展。按照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企业为了追求更大利润和更高生产率会尝试用更有效率的分工方式去组织生产,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而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协调问题,即分工可以产生效率,同时也会产生交易成本。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折中专业化经济与节省交易费用之间两难冲突的结果。本文中对IT产业国际分工的研究是以斯密的古典分工思想为出发点,围绕分工——效率的基本分析框架,并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展开的。在国别IT产业分析中,本文强调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取决于产业竞争力,同时任何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都会受到其国内资源条件的制约,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是国家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本文的研究表明,模块化是IT产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促进IT产业国际分工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下,国际IT产业价值链分工呈现出进一步深化,在经济全球化要素流动背景下,IT产业内普遍推行标准化、开放式生产方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战略资源,跨国并购和外包成为IT产业分工的新形式,同时核心技术左右全球分工格局。在获得对IT产业国际分工特征的一个总体把握之后,本文进行国家参与IT产业国际分工的探讨,对美国、日本、台湾和印度等典型国家和地区的IT产业发展及参与国际分工状况进行分析,进而从它们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国家参与IT产业国际分工应遵循的原则,并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和参与国际分工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认为对于国家发展IT产业、提升国际分工来讲,尊重IT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合理定位自身要素优势、选择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前提和基础;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核心;政府和市场经济制度是重要保障。以上也构成本文的重要结论。本文的研究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分析框架的选择。本文中对IT产业国际分工的理论分析是以斯密的古典分工理论为出发点,围绕分工——效率的基本思想,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展开的。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效率——协调成本构成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2)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对于IT产业分工形式和特征的分析,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关注它的分工效率和成本机制,之后以案例进一步进行说明。通过案例的分析与理论相互印证。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视角的创新。IT技术特征促成了IT产业的模块化生产方式,而模块化是形成IT产业国际分工的基础。本文对IT产业国际分工内在形成机制的研究源自对IT产业的生产特征——模块化的把握,构成了本文独特的研究视角。(2)观点的创新。观点创新之一:本文认为,模块化带来的效率具有超越古典意义的分工效率,模块化能够促进波特(Porter)的“竞争优势”,本文把这种效率称为模块化的竞争效率;观点创新之二:本文认为,IT产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尊重产业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是国家发展IT产业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二、全球IT产业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球IT产业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入世以来两岸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发展态势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入世以来两岸IT产品贸易发展态势
    (一) 贸易关联紧密, 互为重要贸易对象
    (二) 贸易结构单一, 竞争关系逐渐显现
    (三) 进口来源集中, 东盟进口替代增强
    (四) ECFA效益显着, 但来自韩国的竞争凸显
三、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岸IT产业影响
    (一) 美国对中国大陆加征高额关税产品分析
    (二) 中美贸易争端对两岸IT产业影响
四、新形势下推动两岸IT产品贸易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 构建两岸信息共享平台,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贸易结构
    (二) 推动两岸IT产业合作深度和广度, 进一步密切产业链分工合作
    (三) 整合两岸IT产业优势资源, 实现重大战略领域无缝紧密对接
    (四) 台湾方面应该正视“九二共识”, 避免两岸正常化之路偏离正轨

(2)全球价值链与IT产业的竞争新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 主要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理论
        (一) 理论的形成
        (二) 二元驱动理论
        (三) 经济租
        (四) 治理理论
        (五) 产业升级模式
        (六) 与价值链相关其他概念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与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一) 国外综述
        (二) 国内综述
第三章 全球价值链的演变及产业竞争新模式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的演变
        (一) 演变趋势
        (二) 演变的原因分析
        (三) 驱动模式演变路径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演变
        (一) 演变趋势
        (二) 演变的原因分析
        (三) 治理模式演变路径
    第三节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竞争新模式
        (一) 技术创新仍居主要地位
        (二) 市场开拓相关环节受到重视
        (三) 战略联盟成为新的竞争组织形式
        (四) 跨国并购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手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IT产业演变及其竞争模式分析
    第一节 IT产业及其全球化特征
        (一) IT产业界定
        (二) IT产业的全球化特征
    第二节 全球IT产业的发展简述
        (一) 全球IT产业的支出
        (二) 全球IT产业的产销
        (三) 全球IT产业集群
    第三节 全球IT产业价值链的演变分析
        (一) IT产业价值链驱动模式的演变
        (二) IT产业价值链治理模式的演变
        (三) 当前IT产业价值链的构成与全球价值分布
    第四节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IT产业竞争新模式分析
        (一) 技术创新仍然是利润制高点
        (二) 市场开拓环节竞争逐步成为竞争核心
        (三) 战略联盟竞合关系加强
        (四) 跨国并购持续为竞争手段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IT产业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选题原因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理论回顾
        2.1.1 全球价值链
        2.1.2 产业升级
        2.1.3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
    2.2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
        2.2.1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思路
        2.2.2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的企业能力与学习创新
        2.2.3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方向
    2.3 研究主题的提出
3.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产业升级:一个理论框架
    3.1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产业升级困难分析
        3.1.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比较——来自俘获式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控制
        3.1.2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比较——来自均衡式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竞争
    3.2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产业升级路径分析
        3.2.1 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并重
        3.2.2 共现线性升级与非线性升级
        3.2.3 融入多条全球价值链
    3.3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产业升级方向分析
        3.3.1 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的观点
        3.3.2 技术势力与市场势力的观点
4.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IT产业升级
    4.1 我国IT产业升级的现实条件
        4.1.1 政策支持
        4.1.2 人力资源
        4.1.3 价值创造
        4.1.4 市场环境
    4.2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IT产业升级难题
    4.3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IT产业升级路径和升级方向
        4.3.1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IT产业升级路径:一种基于突破性创新的可循环模式
        4.3.2 我国IT产业升级方向对可循环升级路径实施的重要性
        4.3.3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IT产业升级方向
        4.3.4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IT产业升级的未来
    4.4 小结
5.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IT产业升级的案例分析:联想与PC产业
    5.1 联想现状:PC——PC+
    5.2 联想的业绩表现
    5.3 联想和我国IT产业升级的内在联系
    5.4 联想的发展历程:可循环产业升级路径的实现
    5.5 我国PC产业升级失败的原因
    5.6 联想并购IBMPC对于我国IT产业升级方向选取的全球价值链解读
    5.7 启示
6. 结束语
    6.1 对策建议
        6.1.1 宏观层面
        6.1.2 中观层面
        6.1.3 微观层面
    6.2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4)印度IT产业国际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产业国际化定义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二、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第五节 研究方案与结构安排
        一、 研究方案
        二、 结构安排
    第六节 预期目的
第二章 印度 IT 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其国内国际背景
    第一节 印度 IT 产业国际化的现状
        一、 印度 IT 产业发展概况
        二、 印度 IT 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软件外包业务
        三、 印度 IT 业在全球 IT 业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四、 印度 IT 产业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高
        五、 印度信息产业不断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第二节 印度 IT 产业国际化的国际环境
        一、 全球 IT 市场需求温和上升
        二、 新兴经济体引领 IT 服务
        三、 商业模式创新凸显,技术应用纵深发展
        四、 IT 企业并购转型加剧,积极拓展业务领域
        五、 发达国家 IT 人才依然匮乏
    第三节 印度 IT 产业国际化的国内环境
        一、 印度政府持续的扶持政策
        二、 相关辅助行业和机构的支持
第三章 印度 IT 产业生产国际化
    第一节 印度 IT 产业生产要素国际化
        一、 努力提高本土人才素质,引进国外人才
        二、 IT 产品研发推动技术创新
        三、 独立的金融服务体系
    第二节 印度 IT 产业生产国际化形式
        一、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
        二、 以软件园区作为出口生产基地,发挥企业集群优势
        三、 印度 IT 产业产品的国际化
第四章 印度 IT 产业市场国际化
    第一节 印度 IT 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动因
        一、 印度 IT 产业的主要目标是国际市场
        二、 寻找低成本的资源
        三、 发挥 IT 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
    第二节 印度 IT 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
        一、 印度 IT 行业占领美国外包业务市场
        二、 印度 IT 行业以战略联盟为切入点进入欧洲市场
第五章 印度 IT 产业人才国际化
    第一节 印度 IT 产业人才国际化的动因
        一、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内在要求
        二、 IT 人才竞争白热化的急切需要
    第二节 印度 IT 产业人才国际化方式
        一、 印度 IT 产业人才流动国际化
        二、 印度 IT 产业人才供给国际化
        三、 印度 IT 产业人才素质国际化
第六章 印度 IT 产业管理国际化
    第一节 印度 IT 产业构建国际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的原因
        一、 赢得顾客的充分信任
        二、 企业组织结构的内在要求
        三、 政府鼓励 IT 业通过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第二节 印度 IT 产业国际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 建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
        二、 实施工程化的生产流程管理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印度 IT 产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
        一、 巧抓机遇并重视产业导向
        二、 充分挖掘国内与海外资本创建现代风险投资机制
        三、 培育软件产业集群
        四、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五、 建立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相互合作的机制
    第二节 印度 IT 产业国际化的教训
        一、 印度 IT 产业市场过于单一
        二、 自主创新的能力不足
        三、 中小企业的生存日趋困难
    第三节 印度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 IT 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 观念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 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的 IT 产业发展模式
        三、 通过管理创新拓展利润空间
        四、 通过制度创新实现 IT 产业持续发展和变革
    第四节 对我国 IT 行业国际化的建议
        一、 政府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配套性的产业整政策
        二、 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三、 树立全球、多元文化意识,把握全球商机
        四、 培养本土 IT 人才与吸引海外 IT 人才并举
        五、 提升企业管理理念
        六、 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互赢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5)论台湾IT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的发展及其运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IT产业中技术竞争情报的发展
    2.1 资策会“市场情报中心”的成立与发展
    2.2 工研院IEK成立及在IT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3 ITIS计划实施及对台湾IT产业发展的影响
    2.4 企业开展CTI活动的组织与效果
3 IT产业中技术竞争情报的运行机制
    3.1 政府部门在CTI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3.2 公益性产业情报研究机构的功能与定位
    3.3 企业开展CTI活动的重点及其演变
    3.4 竞争情报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资格认定
4 台湾IT产业技术竞争情报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4.1 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竞争情报服务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4.2 应当充分重视公益性情报研究机构在促进CTI服务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
    4.3 发展中国家/地区企业开展CTI活动应当结合技术创新实际,充分强调信息的多样性
5 结束语

(6)新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IT产业集群及其内部垂直分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框架
    1.3 创新和不足之处
2 文献回顾
    2.1 新国际分工模式的相关研究
    2.2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2.2.1 产业集群理论的梳理
        2.2.2 产业集群的主要测度指标
    2.3 产业集群与内部垂直化分工的相关研究
    2.4 简要评述
3 新国际分工模式下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内部垂直分工的机理分析
    3.1. 新国际分工模式对产业集群的作用机理分析
        3.1.1 新国际分工模式的涵义
        3.1.2 新国际分工模式对产业集群的促进机制分析
    3.2 产业集群内部垂直分工的形成机理分析
        3.2.1 从供给角度的分析
        3.2.2 从需求角度的分析
        3.2.3 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角度的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新国际分工模式对我国IT产业及其集群的作用分析
    4.1 新国际分工模式下的我国IT产业分析
        4.1.1 IT产业的新国际分工模式分析
        4.1.2 我国IT产业参与新国际分工的现状分析
        4.1.3 我国IT产业参与新国际分工的指数化分析
    4.2 新国际分工模式对我国IT产业集群的作用分析
        4.2.1 新国际分工模式对IT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分析
        4.2.2 新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IT产业集群的特征分析
        4.2.3 新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IT产业集群的内部垂直分工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新国际分工模式下的我国IT产业集群及其内部垂直分工的实证分析
    5.1 我国IT产业集群的指数化分析
        5.1.1 基于区位商的IT产业专业化测度
        5.1.2 用绝对指标对IT产业集群规模的衡量
        5.1.3 我国IT产业集群内部垂直分工的指数化分析
    5.2 我国主要省市的IT产业企业规模测度
        5.2.1 从平均就业角度的分析
        5.2.2 企业平均规模指数
    5.3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5.3.1 模型的建立
        5.3.2 对数据的选取和说明
        5.3.3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7)台湾IT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技术竞争情报活动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台湾IT产业集群发展中技术竞争情报的兴起与应用
    1.1 资策会“市场情报中心”的成立与发展
    1.2 工研院IEK的成立及作用
    1.3 ITIS计划的实施及影响
2 台湾IT产业集群中技术竞争情报的运行机制与特点
3 台湾IT产业开展技术竞争情报活动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8)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IT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1.1.2 知识型员工管理的热点与难点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
        1.4.1 探索了新的研究视角
        1.4.2 构建了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模型
        1.4.3 验证了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构成因子、作用机制
    1.5 关键概念
        1.5.1 IT产业
        1.5.2 知识型员工
        1.5.3 职业生涯
        1.5.4 职业生涯管理
2 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回顾
    2.1 基于目标维度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2.1.1 职业生涯选择理论
        2.1.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1.3 职业生涯开发理论
    2.2 基于周期维度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2.2.1 萨柏(Donald E. Super)职业发展五阶段论
        2.2.2 金斯柏格(Eli.Ginzberg)职业发展三阶段论
        2.2.3 格林豪斯(Jeffrey H. Greenhaus)职业发展五阶段论
        2.2.4 施恩(Edgar H. Schein)职业发展九阶段论
        2.2.5 廖泉文职业发展“三·三·三”论
    2.3 基于主体维度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2.3.1 个体职业生涯管理
        2.3.2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2.3.3 共同职业生涯管理
    2.4 国内外职业生涯管理现状
        2.4.1 国外职业生涯管理现状
        2.4.2 国内职业生涯管理现状
3 构建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3.1 IT产业及知识型员工特点
        3.1.1 IT产业特点
        3.1.2 知识型员工特点
    3.2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特点
    3.3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结构
        3.3.1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策略集
        3.3.2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影响因素
        3.3.3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作用反馈系统
        3.3.4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支持系统
    3.4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模型及研究假设
        3.4.1 系统模型
        3.4.2 各影响因素对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策略的影响
        3.4.3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模型内部作用机制
        3.4.4 研究假设
4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实证研究
    4.1 实证研究流程设计与方法选定
        4.1.1 实证研究流程
        4.1.2 调查问卷设计
        4.1.3 研究样本说明
        4.1.4 统计分析方法说明
    4.2 实证研究的实施
        4.2.1 问卷的预试与修正
        4.2.2 问卷的正式施测
    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4.3.1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影响因素分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3.2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作用机制分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4.4 统计分析与模型检验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影响因素方差分析与交互效应分析
        4.4.3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5 研究结论与启示
        4.5.1 研究结论
        4.5.2 研究启示
5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展望
    5.1 发展趋势
    5.2 未来的研究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9)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以IT产业集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
    第一节 全球价值链及其相关理论
        一、全球价值链的内涵
        二、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
        三、全球价值链的治理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一般研究
        一、产业集群概念的形成及其特点
        二、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过程
        三、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
        一、产业集群必须嵌入全球价值链
        二、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群价值链的关系
        三、产业集群是全球价值链片断化的结果
第二章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升级
    第一节 产业集群升级及其影响因素
        一、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
        二、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一、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集群升级方式
        二、不同动力机制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
        三、不同治理模式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
第三章 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IT产业集群为例的研究
    第一节 全球IT产业的发展研究
        一、全球IT产业的发展轨迹和分布现状
        二、全球IT产业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第二节 台湾IT产业集群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研究
        一、台湾IT产业发展和现状
        二、台湾IT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分析
    第三节 苏州IT产业集群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研究
        一、苏州IT产业集群概述
        二、苏州IT产业集群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
        三、苏州IT产业集群升级的挑战和策略
第四章 中国产业集群升级:一个扩展的研究思路
    第一节 中国IT产业集群升级思路
        一、坚持以价值分析为前提
        二、适时调整嵌入方式
        三、促进IT产业的区域一体化建设
        四、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的一般思路
        一、企业自身升级策略
        二、政府的引导与服务功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IT产业国际分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IT 产业的界定
    0.2 课题研究的意义
    0.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0.4 论文研究特点与创新
    0.5 论文结构安排
1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1.1 分工的基本理论
        1.1.1 分工与效率
        1.1.2 分工——效率——协调成本
    1.2 国际分工理论
        1.2.1 传统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1.2.2 新贸易分工理论
    1.3 本文的分析框架
2 模块化:IT 产业分工的本质
    2.1 模块化的概念与知识
    2.2 IT 产业的模块化生产
        2.2.1 IT 技术与模块化
        2.2.2 模块化与IT 产业内分工
        2.2.3 模块化与产业集聚
    2.3 IT 产业分工的效率分析
        2.3.1 斯密效率及其扩展:分工——专业化效率——协调成本
        2.3.2 波特的竞争效率
3 IT 产业国际分工的新特征
    3.1 IT 产业国际分工的经济全球化背景
        3.1.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推动机制
        3.1.2 全球化经济的基本特征
    3.2 外包:IT 产业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
        3.2.1 价值链模块化:IT 产业外包的前提
        3.2.2 IT 外包的经济学解析
        3.2.3 IT 产业外包的主要领域
    3.3 跨国并购: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重要手段
        3.3.1 跨国公司与IT 跨国并购市场
        3.3.2 跨国并购的经济学解析
    3.4 核心技术和标准控制左右IT 产业国际分工格局
        3.4.1 IT 产业标准化与开放式生产
        3.4.2 核心技术左右IT 产业国际分工格局
4 IT 产业国际分工格局与典型国家(地区)竞争力分析
    4.1 IT 产业国际分工格局
        4.1.1 软件业全球分工格局
        4.1.2 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分工格局
    4.2 典型国家(地区)参与IT 产业国际分工的竞争力分析
        4.2.1 IT 产业竞争优势要素
        4.2.2 美国:综合竞争优势
        4.2.3 台湾:电子制造业的成功
        4.2.4 印度:发展软件外包
5 中国参与IT 产业国际分工评述及建议
    5.1 中国参与IT 产业国际分工的评价
        5.1.1 我国IT 产业发展现状
        5.1.2 我国IT 产业竞争力分析
    5.2 结论:我国发展IT 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对策和建议
        5.2.1 认清比较优势,确立产业发展重点
        5.2.2 尊重IT 产业的产业特征,推行标准化开放式生产
        5.2.3 培育IT 产业竞争优势
        5.2.4 发展产业集群,抓住机遇完成我国电子制造业升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四、全球IT产业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入世以来两岸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发展态势及对策[J]. 郑学党,汪春雨,张裕仁. 国际经济合作, 2019(01)
  • [2]全球价值链与IT产业的竞争新模式分析[D]. 吴颖.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4(02)
  • [3]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我国IT产业升级研究[D]. 唐琳洁.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4)
  • [4]印度IT产业国际化分析[D]. 陈雪松. 云南财经大学, 2012(02)
  • [5]论台湾IT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的发展及其运行机制[J]. 彭靖里,詹文男,李建平. 竞争情报, 2011(03)
  • [6]新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IT产业集群及其内部垂直分工研究[D]. 赵福涛. 浙江大学, 2011(08)
  • [7]台湾IT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技术竞争情报活动及特征[J]. 彭靖里,詹文男,李建平. 情报探索, 2010(12)
  • [8]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 刘天祥. 厦门大学, 2009(12)
  • [9]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以IT产业集群为例[D]. 鹿燕.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10]IT产业国际分工研究[D]. 闫禹. 辽宁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全球 IT 行业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