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外出务工问卷调查(上)

农民外出务工问卷调查(上)

一、外出就业农民的问卷调查(上)(论文文献综述)

吕晶晶[1](2015)在《六安市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影响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也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本论文聚焦于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问题,研究对象选自于安徽省六安市,这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的中部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700多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180多万人。当地很早就开始了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项工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较丰富的对象和较高的平台。本研究着眼于对六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现状,讨论对策。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论文选题的缘由,定义本论文中的名词,对国内留守儿童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研究综述,阐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列出调查问卷的最初维度,反复修改后编制出最终的调查问卷,并对留守儿童进行施测。设计访谈提纲,根据访谈提纲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一线教师和留守学生进行访谈。第三部分: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现状描述和分析,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体现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的影响。第四部分:针对六安市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和阅读习惯现状,进行探讨和研究,具体包括:从社会大环境、家庭小环境入手,为留守儿童营造合适的阅读环境;学校在阅读习惯培养上应起到的教导作用和指引作用;优化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观念、阅读认知;社会和政府应加大投入,为留守儿童的阅读提供优秀的书籍等。

孙艳[2](2013)在《乡村养老度假村项目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自1999年以来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的时候我国的老年人认可将达到4.83亿,将占全球老年人的1/4,比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出1亿。随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人们将不断关注养老问题,这意味着养老已经成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大产业,乡村养老度假将成为解决我老年化问题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在相关文献和理论的描述分析基础上,思考以往的成熟研究成果设计出基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个维度的乡村养老度假村项目的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联众模式”和“乡村市民社区模式”两种乡村养老度假村运作模式进行了评价。其次,就两种模式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在南京市选取有意愿参与该项目的老年人作为调查目标,分析消费者对这两种模式的偏好。调查分析认为马集镇巴山新村适合兴办休闲养老度假村项目;所设计的模型能够用于评价乡村养老度假村项目的运作模式;乡村养老度假村项目比较适合引用“乡村市民社区模式”来进行运作,但在其带来的生态效益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消费者更青睐于在乡村认种果园、与村民分开居住、高品质、费用实惠并且能够和好友一同前往的度假养老方式。调查发现这种偏好并非一种模式所配备,所以在选择运作模式的同时需要对于两种模式各自取长补短,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本文分析的结果表明:马集镇巴山新村在建设运作乡村养老度假村项目时应该遵循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完善相关法律条规、均衡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等。

黄俊辉[3](2013)在《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更为严重,因衰老、疾病、伤残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显得愈发突出,形势愈加严峻。能否处理好与老人照料相关的养老服务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更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古今中外的社会政策和福利改革实践均表明,政府责任的合理定位是促进社会福利制度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同样,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也依赖于政府责任的合理定位,以及如何协调好政府与家庭、社区、市场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逐年增加养老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然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并不乐观,比如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出现空床率问题,并持续多年。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剧增和养老资源紧缺的形势下,持续多年的空床率似乎成了一个“政策悖论”。“政策悖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的养老服务供给政策没有瞄准政策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本文遵循理论探讨、现状考察、原因分析和策略建议的基本逻辑展开,围绕着“为什么会出现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这一现实问题,具体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养老服务是一种什么样的产品?它包括哪些类型?农村养老服务目前的供给现状如何?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情况如何?从政府责任的视角来看,政府责任导致了目前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吗?如果是的话,政府责任又是如何影响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从政府责任的视角可以开出哪些“药方”?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省份——A省为例,尝试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这些问题的回答自然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养老服务类型的分析模型构建。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将养老服务划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再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将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划分为非正式照顾系统和正式照顾系统。整合公共产品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构建一个养老服务的分类模型——“十字”模型,将养老服务划分为家庭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埋单)和机构化养老服务(私人买单)四种类型。在这一模型之下,确定养老服务的产品性质和供给主体,为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责任定位铺下理论基础,这同时也是本研究的理论逻辑起点。第二,养老服务供给中政府责任的理论分析。在“十字”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政府责任与养老服务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本研究重点讨论政府责任定位对养老服务供给的影响作用,从理论上分析政府责任定位与养老服务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养老服务供给领域,政府责任应该涵盖家庭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埋单)和机构化养老服务(私人买单)四个方面,并且根据政策目标群体的需求合理安排四种养老服务的供给以及定位政府责任。第三,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选择代表性省份——A省为例,根据实证调查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和访谈材料,考察、评价四种类型养老服务的供给现状。并通过对实地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了解农村老年人对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内容偏好。然后通过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比较,发现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第四,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及其问题的政府责任根源分析。收集相关的政策文本,运用公共政策内容分析法从政策价值、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三个维度对政府目前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责任定位加以总结和评价,衡量了政府责任定位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寻找出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的政府责任根源。第五,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的政策选择。这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定位与农村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比较,确认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总体发展理念、政府责任方向和具体建议。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如下:1、养老服务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家庭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买单)和机构化养老服务(私人埋单)。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产品性质、供给者存在差异,养老服务供给需要相应的政府责任。同时,政府责任定位反过来会影响着养老服务供给状况。当政府责任得到合理定位时,会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当政府责任没有得到合理定位时,会降低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从而凸显政府责任自养老服务供给中的重要性。2、家庭养老仍是农村老年人的主流意愿,但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也有存有部分需求。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支付意愿不高,在需求内容上集中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医疗护理等方面。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主要受年龄、个人年收入、身体状况和存活儿子数四个变量的影响。需求评估结果显示,接近80%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家人照料,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院两项的需求意愿比例大致占20%。其中年龄、个人年收入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农村老年人的年龄越大,其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越高;农村老年人的个人年收入越高,其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越高。身体状况和存活儿子数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即农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越差,其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越高;农村老年人拥有的儿子数量越多,其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越低。3、农村养老服务存在供求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比较发现,农村养老服务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家庭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社区养老服务面临人员、资金困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出现持续空床率,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经营惨淡”等方面。4、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问题的产生具有政府责任根源,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两方面。虽然A省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的政策价值上已经建立了一个囊括政府、家庭、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责任导向,当中尤其强调政府的责任。但是,在政策目标的设定上,政府责任主要集中于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买单和私人埋单)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家庭养老服务则没有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相比而言明显受到“冷落”,而且这一政策目标的设置与政策目标群体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政策目标没能契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从政策工具的选择上看,A省政府在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买单和私人埋单)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干预程度较高,但在家庭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干预程度较低,从而凸显出政府责任定位的重心放在机构化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当中。当前的政策工具选择固化了政策目标的偏差,从而导致现实中出现家庭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出现持续空床率等问题。5、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需要从总体价值理念、政府责任方向和对策建议三方面加以改进。以积极老龄化为总体发展理念,政府责任定位方向应该是以维持和提升家庭自身的照料能力为基础,以社区建设为平台,以养老机构为补充。政府责任定位一方面需涵盖家庭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买单)和机构化养老服务(私人埋单)四大方面,另一方面是要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和偏好调整政府责任方向,协调四种类型养老服务的供给与发展。具体而言,政策建议包括:制定老年家庭扶持政策,促进家庭养老服务的供给;整合农村社区力量,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针对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探索多种政府买单的养老服务供给形式;完善相关扶持和资助政策,引导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

田松青[4](2010)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改善为何滞后?——内生性制度视角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试图从内生性制度和外生性制度的关系出发,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改善的长期性和滞后性做出解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改善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地位,需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并对国家如何完善农民工就业的外生性制度,以及如何抑制形成低效的内生性制度和引导形成高效的内生性制度提出了相应建议。

许福娇[5](2010)在《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 ——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收益率是衡量教育投资收益的指标,是衡量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反映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用于判断劳动力配置效率的高低。因此,研究教育收益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量阅读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次将1985年Deaton提出的pseudo-panel估计方法应用到我国的教育收益率研究上。为了能更好的说明pseudo-panel这种估计方法,本文同时使用pseudo-panel以及OLS估计方法,采用STATA统计软件,利用微观CHNS调查数据,对我国居民个人Mincer教育收益率进行估计。在实证中,本文按照以下框架进行分析:首先我们估计了整体的平均教育收益率;其次,研究教育收益率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再次,根据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有普及全民教育,发挥教育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教育收益率城乡差异;加大对女性教育的投入,缩小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等措施。关于教育收益率,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利用pseudo-panel方法估计的教育收益率比用OLS估计的教育收益率的值要大。(2)经典的Mincer收入方程的估计的教育收益率结果低于扩展后的模型的估计结果。(3)从整体上看,采用OLS估计方法,经典的Mincer收入方程的教育收益率为3.95%,扩展后的方程的估计结果降低为3.45%;采用pseudo-panel方法,经典的Mincer收入方程的估计的教育收益率为12.55%,扩展后的方程的估计结果降低为9.55%。(4)分城乡看,城市居民的教育收益率要高于农村居民教育收益率。采用OLS方法,经典的Mincer收入方程估计的城镇教育收益率为4.06%,农村教育收益率为3.60%;扩展后的模型估计的城镇教育收益率为3.74%,农村教育收益率为3.28%。采用pseudo-panel方法,经典的Mincer收入方程估计的城镇教育收益率为8.69%,农村教育收益率为8.36%;扩展后的模型估计的城镇教育收益率为8.00%,农村教育收益率为7.55%。(5)分性别看,男性居民的教育收益率要高于比女性居民的教育收益率。采用OLS方法,经典的Mincer收入方程估计的男性教育收益率为4.06%,女性教育收益率为3.50%;扩展后的模型估计男性教育收益率为3.61%,女性教育收益率为3.36%。采用pseudo-panel方法,经典的Mincer收入方程估计的男性教育收益率为12.30%,女性教育收益率为9.71%;扩展后的模型估计男性教育收益率为9.11%,女性教育收益率为8.35%。

韩永霞[6](2010)在《邯郸市装修工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装饰装修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到2003年,全国已有注册的建筑装饰公司35万家。由于农民工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和城市用工制度的改变,装修工由原来的城市技术工人,转变为未经培训的农民工,2010年我国有近2.3亿名农民工,其中建筑业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30%以上,而建筑业农民工25%人员从事装饰装修工作,装修行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700多万,他们利用农闲时候进城打工,农忙时回家种地。这些装修工游走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成为城市和农村都可以管也都可以不管的边缘人,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虽然装修给人们带来舒适、优雅的居住和办公环境,但是也给装修工和居住者的健康带来许多潜在的不良影响。因此,装修工职业病高发,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了解邯郸市装修工的人群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评价装修工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邯郸市装修工生存状况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装修工生存状况的政策建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用自制的“邯郸市装修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在邯郸市从事装修工作3个月以上的装修工,有效问卷为979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籍贯、居住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从事装修时间、工作性质、收入、消费、居住、工作时间、采取防护措施和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等。为了提高问卷的质量,调查员先进行培训,并进行了预调查,收回的问卷检查验收,剔除不合格问卷,数据实行双录入制度,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979名装修工,男性占89.1%,女性占10.9%。来自农村的装修工占94.3%,城市装修工只占5.7%,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年龄为28.6岁,初中文化水平占65.0%,从事装修时间< 5年的占73.3%,临时工占72.8%,61.3%的装修工通过熟人介绍找工作,装修工每月加班次数以1 9次常见,男女构成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139,P = 0.001)。装修工签合同率为23.6%,不签合同的748人中,48.4%为雇主不愿意签合同,23.4%不知道需要签合同,21.3%为自己不愿意签合同;装修工平均每年失业1个月及以上者,男性(96.2%)高于女性(80.4%),χ2 = 45.894,P < 0.001。装修工平均月收入(1016元)和月消费(384元)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岗前培训率女性(40.2%)高于男性(21.1%),χ2 = 19.493,P < 0.001。工作时采取防护措施的男性(79.1%)高于女性(56.1%),χ2 = 28.266,P < 0.001。装修工不采取防护措施的原因,62.5%为单位不提供防护条件。经常做健康检查的只占5.6%,装修工参加保险率为76.1%,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参加保险的原因主要是对社会保险政策不了解(54.0%)和缴费过多(32.2%),了解保险途径主要是通过报纸(39.3%)、网络(38.9%)和电视电台(35.1%)。工伤发生率高达45.3%,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装修工49.0%住单位宿舍,男性以住单位宿舍为主(52.1%),女性以回家或亲朋家居住为主(44.9%),男女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170,P < 0.001)。来自农村的923名装修工,认为自己已经融入城市生活中的女性(26.5%)高于男性(19.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942,P < 0.001)。结论邯郸市装修工多为男性青壮年农民工,以初中学历为主,未经过培训,具有很大的边缘性、流动性和相对不稳定性,个人卫生意识不高,生活方式单调。劳动强度大、施工时间长。参加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卫生防护知识培训率均较低。大多数装修工作为非城市人口,不能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医疗、失业、义务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处于一种非福利及低福利状态。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环境,又没有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夹心阶层,装修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要从根本上改变装修工的生存状况,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最根本的是改变我国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福利和公共服务待遇。

侯茂苹[7](2005)在《豫北传统型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一个村庄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村老人占老人总人口的57.7%,目前大约有7000多万的农村老年人没有得到来自国家的正式社会保障。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农民的养老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深入农村进行调研,对河南省新乡地区史庄村的家庭养老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力图从老人对自身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和心理满足程度来评价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探讨了农村的社区情理、老年农民的自身的和家庭的因素对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在“村域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理论设想的基础上提出对策。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阐述了本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并对影响传统养老模式的因素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对史庄村的家庭养老的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几方面的状况作了描述性的分析。第三部分通过个案访谈的方法,从个人、家庭、社区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家庭养老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其中,老人的健康、婚姻、家庭居住安排、家庭关系、社区情理这些因素是影响家庭养老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对策探讨。

赵树凯[8](2000)在《外出就业农民的问卷调查(上)》文中认为 近年来,关于农民流动的调查,特别是关于流动态势的判断,通常都是从政府部门和研究者的角度进行的,而对于农民特别是民工如何看待自己这个群体的情况,却没有专门的较大规模的调查。农民的自我看待对于研究和政策制定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进行于1999年5月,侧重测量农民的社会态度,特别是政策态度,较多使用了主观指标,属于被访者的感受性评价。总的感觉是,农民流动的脚步有所沉重。农民的外出就业冲动持续高涨,但就业环境近两年有所恶化,外出者的内心焦虑有所增加。外出者潜在着一个游民化倾向明显的人群,需要重视并加以关注。

二、外出就业农民的问卷调查(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出就业农民的问卷调查(上)(论文提纲范文)

(1)六安市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影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时代背景和地域因素
        二、教育因素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研究中相关概念和理论
        二、关于留守儿童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第一章 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影响的具体调查和访谈
    第一节 调查对象及其特点
        一、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
        二、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原因
        三、访谈调查对象的选取
        四、访谈调查对象的选取原因
    第二节 调查研究具体过程
        一、调查问卷的研究维度构建
        二、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制定
        三、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施测
第二章 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影响的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阅读情况现状与分析
        一、留守儿童家庭阅读环境现状
        二、留守儿童家庭阅读环境现状的分析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阅读环境和分析
        一、留守儿童阅读的书籍主要由学校提供
        二、开设阅读课对留守儿童阅读习惯的影响
        三、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和对留守儿童的因材施教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第三节 社会阅读环境对留守儿童阅读习惯培养的影响
        一、农村社会书源普通缺乏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
        三、快餐化娱乐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 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影响的探讨
    第一节 增加投入和完善户籍政策
        一、增加教育投入
        二、完善户籍政策
    第二节 弥补家庭教育缺失
        一、监护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二、正视沟通问题,保持三方沟通顺畅
    第三节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一、完善农村学校硬件建设
        二、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
    第四节 明确阅读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加强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培训
        二、明确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结语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2)乡村养老度假村项目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技术路线
        1.4.1 论文结构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的概念辨析与理论支撑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养老度假村的界定
        2.1.2 乡村养老度假村的内涵
        2.1.3 乡村养老度假村模式的特点与亮点
    2.2 乡村养老度假方式简介
        2.2.1 乡村养老度假的含义
        2.2.2 乡村养老度假的特点
    2.3 国内外关于乡村度假的研究综述
        2.3.1 国内关于乡村度假的研究综述
        2.3.2 国外关于乡村度假的研究
    2.4 宅基地相关研究概述
        2.4.1 宅基地使用权
        2.4.2 宅基地“流转”
第三章 “联众模式”与“乡村市民社区模式”的比较
    3.1 乡村养老度假村运作模式介绍
    3.2 联众模式分析与启示
        3.2.1 联众公司简介
        3.2.2 “联众模式”的构建
    3.3 “乡村市民社区模式”分析
        3.3.1 “乡村市民社区模式”简介
        3.3.2 投资模式分析
        3.3.3 运营模式分析
        3.3.4 管理模式分析
    3.4 两种模式的区别
        3.4.1 “联众模式”的主要特点
        3.4.2 “乡村市民社区模式”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乡村养老度假村运作模式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模型的构建
        4.1.1 基本思路
        4.1.2 模型框架设计
        4.1.3 评价模型设计
    4.2 模型中指标详解
        4.2.1 经济效益指标
        4.2.2 社会效益指标
        4.2.3 生态效益指标
第五章 模型案例应用
    5.1 项目实施地的介绍与分析
        5.1.1 区位与交通
        5.1.2 自然条件
        5.1.3 生物资源与生态
        5.1.4 实施地优势分析
    5.2 问卷的设计
        5.2.1 设计目标及样本人群
        5.2.2 问卷评测方式
    5.3 调查结果的分析
        5.3.1 评测数据整理
        5.3.2 两种模式评测结果差异分析
第六章 市民对于两种运作模式的选择意向
    6.1 南京市乡村休闲养老前景分析
        6.1.1 南京市的乡村休闲养老市场估计
        6.1.2 南京市民对乡村休闲养老的需求分析
    6.2 对两种模式接受程度与偏好
        6.2.1 样本特征
        6.2.2 调查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项目运作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述评
        1.2.2 国内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与整体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资料收集方法
        1.4.2 资料分析方法
        1.4.3 关于调研地点选取的说明
        1.4.4 研究的效度、信度以及伦理道德问题
第二章 政府责任与养老服务供给的理论认知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农村老人
        2.1.2 养老服务
        2.1.3 养老服务供给主体
        2.1.4 政府责任
    2.2 理论基础与研究视角的选择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2.2.3 理论契合性的讨论
        2.2.4 视角的选择
    2.3 政府责任与养老服务供给:基于“十字”模型的分析
        2.3.1 “十字”模型的构建与介绍
        2.3.2 养老服务的四种类型
        2.3.3 养老服务供给与政府责任的相互关系
        2.3.4 对“十字”模型有效性的讨论
    2.4 政府责任对养老服务供求的影响
        2.4.1 政府责任之于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2.4.2 公共政策需要满足政策目标群体的需求
        2.4.3 政府责任与养老服务的供给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状况及其问题
    3.1 数据来源和样本特征
        3.1.1 数据来源与抽样设计
        3.1.2 样本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3.2 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现状
        3.2.1 家庭养老服务
        3.2.2 社区养老服务
        3.2.3 机构化养老服务(政府买单)
        3.2.4 机构化养老服务(私人埋单)
    3.3 农村老人养老服务的需求评估
        3.3.1 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
        3.3.2 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具体内容
        3.3.3 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支付意愿
        3.3.4 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3.3.5 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结果
    3.4 农村养老服务供求比较与问题表征
        3.4.1 家庭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3.4.2 社区养老服务面临人员、资金困难
        3.4.3 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存在持续的空床率
        3.4.4 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经营惨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问题的政府责任根源
    4.1 政府责任的三个维度
        4.1.1 政策价值
        4.1.2 政策目标
        4.1.3 政策工具
    4.2 养老服务供给政策文本的汇总与特征
        4.2.1 政策文本的汇总
        4.2.2 政策文本的基本特征
    4.3 政策价值强调政府责任
        4.3.1 政策价值的编码说明
        4.3.2 政府责任在政策价值中得以有效体现
    4.4 政策目标没能契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4.4.1 政策目标的编码说明
        4.4.2 不同类型养老服务在政策目标中存在地位差异
        4.4.3 政策目标偏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4.5 当前的政策工具固化政策目标的偏差
        4.5.1 政策工具的编码说明
        4.5.2 不同类型养老服务的政策工具选择存在显着差异
        4.5.3 当前的政策工具固化政策目标的偏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整政府责任,改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
    5.1 总体发展理念
    5.2 政府责任方向
        5.2.1 以农村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
        5.2.2 构建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支持网络
    5.3 具体对策建议
        5.3.1 制定老年家庭扶持政策,促进家庭养老服务的供给
        5.3.2 整合农村社区力量,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5.3.3 针对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探索多种政府买单的养老服务供给形式
        5.3.4 完善相关扶持和资助政策,合理引导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可能的创新
    6.3 存在的不足
    6.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5)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 ——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相关的文献研究
        1.2.1 按样本属性分教育收益率综述
        1.2.2 教育收益率估计方法改良与比较综述
        1.2.3 综述小结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与局限
第二章 数据说明及主要模型
    2.1 数据说明
    2.2 论文的主要模型
    2.3 PSEUDO-PANEL数据的构造
第三章 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按收入分组平均教育年限分析
        3.1.1 按收入分组平均教育年限分析
        3.1.2 按收入与城乡分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析
        3.1.3 按收入与性别分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析
    3.2 按年龄分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析
        3.2.1 按年龄分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析
        3.2.2 按年龄与城乡分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析
        3.2.3 按年龄与性别分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析
    3.3 平均教育年限影响因素小结
    3.4 数据的统计描述
第四章 教育收益率的估计结果
    4.1 变量的选择
        4.1.1 关于收入的变量
        4.1.2 关于教育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变量
    4.2 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
        4.2.1 教育收益率OLS估计结果
        4.2.2 教育收益率PSEUDO-PANEL估计结果
        4.2.3 OLS与PSEUDO-PANEL估计结果比较分析
    4.3 教育收益率的城乡差异分析
        4.3.1 分城乡教育收益率OLS估计结果
        4.3.2 分城乡教育收益率PSEUDO-PANEL估计结果
        4.3.3 分城乡教育收益率OLS与PSEUDO-PANEL估计结果比较分析
        4.3.4 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的城乡差异分析
    4.4 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分析
        4.4.1 分性别教育收益率OLS估计结果
        4.4.2 分性别教育收益率PSEUDO-PANEL估计结果
        4.4.3 分性别教育收益率OLS与PSEUDO-PANEL估计结果比较分析
        4.4.4 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的性别差异分析
第五章 本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本文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普及全民教育,发挥教育对收入的正向作用
        5.2.2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教育收益率城乡差异
        5.2.3 加大对女性教育的投入,缩小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致谢

(6)邯郸市装修工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立题依据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
    2.2 流行病学调查工具和问卷内容
    2.3 资料收集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问卷回收情况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人口学特征
    3.2 工作情况
    3.3 经济情况
    3.4 培训情况
    3.5 防护情况
    3.6 健康方面情况
    3.7 保险
    3.8 工伤
    3.9 其他
第4章 讨论
    4.1 装修工的构成和特点
    4.2 装修工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4.3 装修工的工作方式和特点
    4.4 装修工的保险意识和保险途径
    4.5 装修工的卫生防护意识及职业危害特点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豫北传统型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一个村庄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家庭养老方式存在的基础
        1.2.2 传统养老模式存在的挑战以及影响因素
    1.3 本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框架
        1.3.1 基本概念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史庄老人家庭养老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2.1 史庄村概貌
    2.2 史庄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
        2.2.1 物质供养情况
        2.2.2 生活照料情况
        2.2.3 精神慰藉
第三章 该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基本理论框架
    3.2 社区情理对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3.3 家庭特征对晚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3.4 个人特征对晚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第四章 对策探讨
    4.1 首先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家庭经济
    4.2 签订“家庭赡养老人协议”
    4.3 加强村民文化和民风村貌建设并且要重塑尊老文化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外出就业农民的问卷调查(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抽样方法和样本特征
二、近两年农民外出的组织方式变化
三、近两年农民外出的规模数量变化

四、外出就业农民的问卷调查(上)(论文参考文献)

  • [1]六安市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对阅读习惯影响的调查研究[D]. 吕晶晶.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
  • [2]乡村养老度假村项目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D]. 孙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5)
  • [3]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D]. 黄俊辉.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6)
  • [4]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改善为何滞后?——内生性制度视角的研究[J]. 田松青. 经济管理, 2010(12)
  • [5]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 ——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D]. 许福娇. 浙江工商大学, 2010(02)
  • [6]邯郸市装修工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D]. 韩永霞. 吉林大学, 2010(05)
  • [7]豫北传统型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一个村庄的个案研究[D]. 侯茂苹. 福州大学, 2005(02)
  • [8]外出就业农民的问卷调查(上)[J]. 赵树凯. 小城镇建设, 2000(01)

标签:;  ;  ;  ;  ;  

农民外出务工问卷调查(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