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云南腾冲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一、云南腾冲火山岩岩石学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姚金,李双庆,贺剑峰,陈福坤[1](2018)在《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地块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源区性质》文中研究说明腾冲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频繁且岩浆作用强烈,其中广泛发育的新生代玄武岩是研究现今地幔岩石学性质的良好对象。通过研究腾冲地块新生代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以及其中橄榄石斑晶的地球化学成分,探讨腾冲地块现今地幔源区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地块新生代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并且富集Th、U、Pb、Zr、Hf,而亏损Sr、Eu,具有高N(87Sr)/N(86Sr)值(0.705 9640.706 277)和较低N(143Nd)/N(144Nd)值(0.512 4160.512 467),没有受到明显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反映岩浆源区是富集型地幔,其形成过程可能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橄榄石斑晶晶形较好,具有较低的Fo值、Ni含量以及变化较大的w(FeO)/w(MnO)值,这是受到了早期橄榄石分离结晶和部分熔融的影响;玄武岩的CaO、MgO、FeO含量和w(FeO)/w(MnO)值表现出富硅辉石岩熔体的特征,FC3MS参数为0.841.17,指示其地幔源区主要由辉石岩组成,形成可能与洋壳俯冲和硅酸盐熔体交代作用有关。

刘芳[2](2018)在《钙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地质应用 ——以腾冲火山岩和粤北碳酸盐风化壳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钙是丰度最高的碱土金属,也是主要的造岩元素、流体活动性元素和生物必需元素,在地球各个圈层中广泛存在。在自然界中,δ44/40Ca存在高达6‰的同位素分馏。这些特性使得Ca同位素在天体化学、地球化学、生物医学和考古学等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论文中,首先确定了双稀释剂的种类和组成,为准确利用双稀释剂校正Ca同位素提供理论支撑,之后测定了大量国际标样的Ca同位素组成,尤其是酸性岩浆岩的Ca同位素组成。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腾冲火山岩为例,应用Mg和Ca等多同位素体系联合示踪深部碳循环过程。此外,本文系统研究了粤北碳酸盐风化壳的Ca同位素组成,希望能进一步了解风化过程中Ca同位素分馏机理,为研究全球Ca循环提供重要的依据。与42Ca-48Ca和43Ca-48Ca双稀释剂相比,42Ca-43Ca双稀释剂在校正Ca同位素在化学分离和TIMS测定过程中的分馏具有明显的优势:(1)可以允许更为宽泛的样品和稀释剂的混合比例,有利于实际操作;(2)当在样品量较少而测量过程分馏较大时,42Ca-43Ca双稀释剂校正产生的偏差最小;(3)42Ca和43Ca易被同时接收而且离子光学聚焦效应较小,可降低或消除仪器本身微小改变对信号不稳定的影响,提高数据精度。此外,我们对国际通用标样IAPSO seawater和NIST SRM 915a进行长期(大于5年)的监控,测试结果分别是1.82±0.12‰(2SD,2 standard deviation,n=267)和0.01±0.12‰(2SD,n=441),跟文献发表的结果一致。本文对35个不同岩性的国际地质标样进行了Ca同位素研究,涵盖了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首次系统地报道了酸性岩标样的Ca同位素组成。酸性岩的δ44/40Ca从0.13‰变化至1.17‰,可能与40K的衰变有关,也有可能与岩浆结晶分异有关。超基性岩的δ44/40Ca从0.74‰变化至1.51‰,与CaO含量负相关,与MgO含量正相关,可能与部分熔融程度有关。中-基性岩的δ44/40Ca平均值为0.78‰,变化很小,说明在中-基性岩浆演化过程中Ca同位素分馏很小。沉积岩和变质岩的δ44/40Ca变化范围较大,成因复杂,说明在低温过程和变质过程中Ca同位素存在分馏。深部碳循环中的碳一般以碳酸盐岩的形式存在,因而示踪再循环的碳酸盐对于重建碳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碳同位素可较好地区分有机碳,但是对无机碳不敏感。然而,在板块俯冲过程中,携带的碳几乎都是无机碳,因此需要新的同位素工具来进行碳循环示踪。俯冲洋壳中携带的沉积碳酸盐CaO含量明显大于地幔的CaO含量,而古老大洋沉积碳酸盐的δ44/40Ca通常小于0.5‰,因此Ca同位素可以用来示踪深部碳循环过程。为了加深对碳酸盐俯冲和循环过程的了解,我们对西藏东南部腾冲地区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岩(包括粗面玄武岩和粗面安山岩)进行了详细的Mg和Ca同位素研究。腾冲火山岩的δ26Mg从-0.31±0.03‰变化至-0.38±0.03‰,δ44/40Ca从0.67±0.07‰变化至0.80±0.04‰,均低于地幔值(δ26Mg=-0.25±0.07‰,δ44/40Ca=0.94±0.05‰),说明Mg和Ca同位素组成偏轻的大洋沉积物组分可能被加入到地幔源区中。具体的证据如下:(1)腾冲火山岩具有超高的Th/U比值(从8.5变化至10.5),比世界上具异常高的Th/U比值的Gaussberg熔岩还要高(7.55±0.05),反映与海洋沉积物密切相关;(2)腾冲火山岩具有高Th/Yb比值(5?13),低Ba/La比值(11?15),高Pb含量(12.9?28.9 ppm)和低Ce/Pb比值(4.7-6.3)的特征;(3)Sr/Ce与Th之间存在良好的负相关关系,Ba/Rb和Rb/Sr之间具有良好的双曲线关系,说明源区存在金云母,而金云母是俯冲带携带的富集粘土的沉积物交代亏损地幔的产物;(4)εNd与Th/Nd和Th/Nb之间良好的负相关性指示沉积物被再循环加入到地幔中。此外,δ26Mg和δ44/40Ca与SiO2和Sm/Yb或Ba/Y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说明钙碱性岩浆演化过程中没有发生Ca同位素分馏。由于沉积物会携带一定量的碳酸盐,因此我们推断轻Mg和轻Ca组分来源于俯冲的沉积碳酸盐。通过简单的二元混合模拟计算,约有5-8%的沉积碳酸盐被再循环加入到地幔源区中,而且以白云岩为主体。大陆岩石的风化过程是研究地球表层钙循环的关键一环。自然界中,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风化作用会消耗大气中的CO2,同时钙元素也可以被释放出来,然后在湖泊、海洋中通过沉淀作用形成碳酸盐类矿,因此钙元素是连接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关键性元素之一。虽然碳酸盐岩只占大陆地壳的10-14%,但是在全球尺度上碳酸盐风化对于Ca通量的贡献大于2/3,而硅酸盐风化对于海洋中可溶解Ca的贡献只占10-33%。然而,先前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硅酸盐风化作用,对于碳酸盐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对粤北的碳酸盐岩风化壳开展了详细的Ca和Sr同位素研究,希望能进一步了解Ca同位素在风化过程中的分馏机理。粤北碳酸盐风化壳是原地风化的产物,并不是堆积成因的。该剖面87Sr/86Sr自下而上从0.710086±6(2SE)变化至0.722164±8(2SE),与硅酸盐残余富集直接相关,而与大气沉降、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外部输入没有直接联系。在风化中期,Ca和Sr发生解耦,Ca/Sr变化大(可高达1871),指示了次生碳酸盐快速溶解沉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δ44/40Ca在0.59?0.65‰之间变化,说明碳酸盐快速溶解沉淀过程中不发生Ca同位素分馏。在风化晚期,全岩的δ44/40Ca略微降低0.08‰,可能与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或离子交换作用有关。风化后期δ44/40Ca的降低意味着在风化过程中重Ca同位素优先进入流体相,而轻Ca同位素倾向于在原地富集,因此会造成河流中的Ca同位素相对原岩偏重。

季洪伟[3](2018)在《云南腾冲黑空山全新世火山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文中研究说明腾冲地块位于三江地区的西部,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变形域的一部分,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频发。腾冲地区共有68座新生代火山,黑空山、打鹰山、马鞍山均为全新世火山。腾冲地块构造及岩浆作用是否与三江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相互联系,腾冲新生代火山岩浆来源于何种环境,是否有再次喷发可能,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选取黑空山及其附近区域火山岩,开展了岩石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前人黑空山、打鹰山、马鞍山火山岩数据资料对比分析,对其岩石成因、源区特征以及岩浆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获得以下认识:(1)黑空山火山岩以玄武粗安岩与粗安岩为主,SiO2含量在52.6%-59.1%之间。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HREE富集L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具有Th、Pb、K的正异常,以及Nb、Ta、Ti、Sr、P、Ba的负异常。(2)黑空山火山岩岩浆来自同一源区,并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岩石SiO2与大部分主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主量元素TiO2、Al2O3、TFe2O3、MgO、CaO、Mn O及微量元素Sr、Cr与SiO2呈负相关性,主量元素K2O及微量元素Rb、Ba、Th、U与SiO2呈正相关性。这些证明样品具有同源特征,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样品中Sr亏损Ba负异常、Eu负异常指示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斜长石等含钙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P和Ti元素的亏损可能分别指示了岩浆演化中磷灰石和钛铁氧化物的分离结晶作用。(3)样品La/Sm与La具有弱的正相关关系,代表岩浆演化过程中部分熔融作用的痕迹。样品的Nd同位素(143Nd/144Nd为0.512167-0.512626)和Sr同位素(87Sr/86Sr为0.706850-0.708860)处于EMI与EMII端元之间,指示了岩浆应来源于富集地幔。样品中Th/Ta和Rb/Nb比值变化较大,暗示了腾冲火山岩的交代富集可能是俯冲作用导致。(4)腾冲火山岩形成于大陆弧环境中。综合分析岩相学与元素结果,发现黑空山、马鞍山、打鹰山火山岩具有同源特征,其中打鹰山演化程度最高。

姚金[4](2018)在《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组成及其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腾冲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岩浆作用强烈,其中广泛发育的新生代火山岩是研究岩浆作用和现今地幔特征的良好对象。本文通过研究腾冲新生代火山岩的主量、微量和Sr-Nd同位素特征,以及其中橄榄石、斜长石斑晶的地球化学成分和锆石的氧同位素特征,探讨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岩浆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地幔源区特征。玄武岩样品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并且富集Th、U、Pb、Zr、Hf,而亏损 Sr、Eu,具有高的 87Sr/86Sr比值(0.705964-0.709050)和较低的143Nd/144Nd比值(0.512191-0.512467),且玄武岩没有受到明显的同化混染作用,反映了岩浆源区是富集型地幔,其形成过程可能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橄榄石斑晶晶形较好,具有较高的CaO含量和较低的Fo值、Ni和Fe/Mn值,是由于岩浆经历了早期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造成的。玄武岩的FC3MS值为0.84-1.17,并且岩浆没有发生辉石分离结晶,指示了其地幔源区主要由辉石岩组成;这些样品富集Th元素,并且具有较高的Th/Nb和Ti/Eu值,表明此富集地幔源区的形成可能与洋壳俯冲和硅酸盐熔体交代作用有关。腾冲安山岩和玄武岩在地球化学组分上有亲缘性:主量元素具有良好的有相关性,微量元素分配型式相似,指示了玄武岩的结晶分异作用是腾冲安山岩形成的重要因素。安山岩样品具有更加富集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而且锆石样品具有不均一的氧同位素组成(5.22‰~7.42‰),这些反映了安山质岩浆在喷出地表之前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

张传杰,李霓,樊祺诚,赵勇伟,王佳龙[5](2017)在《云南腾冲大六冲火山岩岩石结构与岩相特征》文中研究指明云南腾冲大六冲火山上,从山腰大丫口至山顶沿途广泛出露1套青灰色—紫红色的层状火山岩,但仅通过野外肉眼观察难以判定其为火山碎屑岩或是熔岩,而研究火山岩的基质结构可以帮助判断其所属岩相。文中将其基质结构与火山通道相、侵出相及溢流相熔岩的基质结构作对比,并结合与溢流相熔岩气孔形态的比较结果,认为它属于爆发相产物,定名为英安质晶屑熔结凝灰岩。通过对大六冲各火山翼的野外勘查、覆盖式采样及系统的镜下鉴定,区分了各岩相火山岩的野外和显微特征,大致划分了各岩相的分布范围:溢流相应为早期喷发形成的基底,部分区域被爆发相所覆盖;爆发相英安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主要分布在火山西翼、南翼和东北翼;火山通道相位于主峰山顶南侧约100m的位置,直立产出,直径超过100m;侵出相仅在山顶附近有出露。因此,推测大六冲火山早期经历过较大规模的岩浆溢出,时隔多年后又发生爆炸式喷发,最后以岩浆的侵出为标志而停止活动,火山颈因受长期剥蚀而出露。

张传杰[6](2017)在《腾冲大六冲火山岩相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腾冲火山区地处云南西南边陲,西邻缅甸,东被高黎贡山阻隔。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边界,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区域内出露的地层时代跨度大,但由于构造活动强烈,地层缺失严重。地表多为喷出岩所覆盖,火山期次多,火山作用持续时间长。本区早中更新世的喷发方式主要以爆炸式喷发为主,火山碎屑岩在区内广泛分布,呈巨厚层状,但火山机构多半缺失,仅存残留的火山碎屑岩剖面。位于火山区中部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大六冲火山保存了较为完好的火山机构,岩相类型丰富多样。因此,本文以大六冲火山为例,结合其他残余的早中更新世火山碎屑岩剖面,通过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CSD研究,探讨其镜下结构构造、岩相定名、化学成分及晶屑颗粒分布所代表的火山学意义。野外地质勘察发现,大六冲火山机构完整,包括火山颈、熔岩穹丘、岩墙、火山角砾、爆发相与溢流相喷发堆积物以及小六冲、尖山这两个与大六冲相连的地质体。根据Arcgis的估算结果,大六冲山体附近的喷发物覆盖面积和体积分别约为90km2和32km3。由于大六冲火山岩相类型丰富,因此本文着重对大六冲火山口附近喷发物的岩相特征进行了鉴定和研究,以此区分出溢流相、爆发相、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溢流相熔岩应为早期喷发而成,形成火山基底,部分区域被后期爆发相所覆盖。爆发相以火山角砾岩、英安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和晶屑凝灰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大六冲西翼、南翼和北东方向。火山通道相位于主峰山顶南侧约100m的位置,直立产出,直径超过100m。侵出相仅在主峰山顶附近有出露。因而推测大六冲火山早期经历过较大规模的岩浆溢出,时隔多年后又发生爆炸式喷发,最后以岩浆侵出为标志而停止活动,火山颈因受长期剥蚀而出露。区内来凤山、屈家营、阎家冲、长坡山和老洋河等地也出露巨厚层的火山碎屑岩,而通过与大六冲火山爆炸喷发物的对比和研究,发现这些火山碎屑岩为空降成因,但熔结程度各不相同。长坡山和老洋河的为强熔结的晶屑凝灰岩,阎家冲的为弱熔结的晶屑凝灰岩,屈家营和来凤山的为未熔结的晶屑凝灰岩,而大六冲的则强熔结和未熔结的晶屑凝灰岩均有。全岩化学成分和电子探针结果表明,大六冲与其它五处火山碎屑岩皆为英安质,且矿物成分也大致相似,说明其喷发时代相近。结合Ar-Ar定年结果,喷发时代应为早—中更新世。而爆发相产物的晶屑粒度随其质量累积百分数的分布图表明,腾冲火山于早中更新世的喷发方式很可能为普林尼式—亚普林尼式。根据对大六冲的溢流相和爆发相火山岩斜长石CSD图形的分析,且其微量元素中Eu、Ba和Sr元素都显示出负异常,说明大六冲火山喷发前岩浆房内发生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

巴俊杰[7](2017)在《云南腾冲县瑞滇地热田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成因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瑞滇地热田处于云南腾冲-梁河弧形热活动断裂带与瑞滇-曲石断裂交汇处,是腾冲地热带热显示最强烈的热田之一。前人已在瑞滇地热田做较详实的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及物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以瑞滇地热田作为研究对象,以其特有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高地热异常区等地质背景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成因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法、仿真数值耦合模拟法及多信息资料集成综合法,对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的典型代表一腾冲县瑞滇地热田成因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本研究在系统收集、综合整理前人对瑞滇及相邻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流体化学特征等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开展了较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室内试验等工作,并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a、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演化特征、区域岩浆囊侵入形态及构造活动与瑞滇高地热异常区的关系;b、研究区物化探分析、地质结构特征及热田热储结构研究;c、对瑞滇地热田流体化学组分特征、H-O同位素特征、基底花岗岩岩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流体化学组成空间差异的成因关系,并对热流体补给高程、热流体形成年龄进行了分析推断;d、运用AquaChem分析软件,结合CL-SO4-HCO3三角图、Na-K-Mg三角图、Piper 图、Langelier-Ludwig 图、Ternary 图以及 Schoeller Plot 指印图等图解,对瑞滇地热田的地下热流体化学组合特征及演化进行研究;e、采用PHREEQC软件对研究区热泉水热液矿物的饱和度指数、热流体化学相平衡进行分析;f、利用石英温标、硅焓图解法、氯焓图解法、流体化学线性回归法等方法对瑞滇地热田浅部、深部热储温度及“冷”、热流体混合比例进行了分析推算;g、运用ANSYS仿真软件,对岩浆囊侵入后研究区地温场的二维、三维温度场响应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h、运用FEFLOW仿真软件,综合地热分布特征、热储温度、热流体循环流域、热流体年龄及流体的运移模式等条件,对瑞滇地热田的成因机理进行了耦合研究;i、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瑞滇地热田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的成因模式。论文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研究区内近南北向区域性大盈江-腾冲断裂带是热田控热构造的主体,能够导通至固东-马站岩浆囊,为瑞滇高温地热田的形成提供高温热源条件。瑞滇-曲石断裂亦是热田大型次级控热断裂构造。(2)瑞滇地热田基底古永花岗岩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围岩蚀变作用强烈,主要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次要蚀变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研究区的花岗岩富含238U,232Th,40K等放射性元素,富集层中衰变所产生的热量平均生热率为6.9μW/m3。(3)研究区地层岩性和构造断裂以及热田地热地质条件是控制流体化学组成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流体化学相的平衡研究显示,热流体溶解所需的钾长石、钠长石、钠云母和黑云母等矿物来源与研究区基底花岗岩矿物成分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流体组分主要受控于热流体对岩石的溶解作用,岩浆、热液的蚀变作用以及地下水补给的带入。(4)利用保守离子Cl-与地热流体中Na、F、B、Li、Rb、Cs、SiO2特征组分的相关关系良好特征,表明热储水源统一、冷热流体混合过程单一,并能推断瑞滇地热田泉水中混入的初生母源流体来自于同一个深部热储。瑞滇地热田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Na型,其次为HCO3·F-Na等。(5)基于瑞滇地热田的热储层结构,本文提出了瑞滇热储的概念模型。地热田热储可分为花岗岩风化带深部热储和下更新统砂砾石层浅部热储两层。(6)利用地热田的氢氧同位素特征,推算补给热储的大气降水主要来自2200m以上的东侧及南侧中高山区。氚法测年推算出瑞滇地热田混合热流体形成年龄大于15年。石英温标法、硅-氯焓图解等方法估算出浅层热储在140℃左右,深层热储在220℃左右;并表明瑞滇地热田内存在“冷”、热流体混合过程,冷水混合比例一般在60%到70%之间。(7)通过运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反演模拟岩浆囊侵入后,研究区区域温度场的变化特征。晚更新世岩浆囊的侵入对瑞滇地温场的影响显着,是瑞滇高温地热田形成的主要热源。(8)论文基于热田地热地质条件,对瑞滇地热田流体化学组分特征、化学组合类型及其成因以及混合模型的定量分析,建立了热田热流体化学场。并结合地温场的背景、热储结构、地温梯度特征、大地热流特征、岩浆囊侵入特征以及区域地温场影响等条件,建立了区域地温场数值模型,探究岩浆囊对瑞滇地热田的控热关系。在上述研究过程中,综合地热分布特征、热储温度、热流体循环流域、热流体年龄及流体运移模式等条件,并运用FEFLOW仿真软件对瑞滇地热田的成因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为瑞滇地热田的成因模式定性认识提供了定量支撑。

程婷[8](2016)在《Hf-Fe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在腾冲火山岩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试技术的革新以及现代分析仪器的开发和推广,同位素分析方法(包括放射成因同位素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迅速发展,已成为地学研究中一门重要的分析技术。壳-幔体系中,放射成因同位素铪(Hf)在示踪源区特征及演化过程方面,能比传统锶-钕-铅(Sr-Nd-Pb)同位素提供更好的观察视角:金属稳定同位素铁(Fe)依据同位素分馏规律,在示踪岩石成因上具有显着优势,现已成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基于同位素分析方法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并结合放射成因同位素和金属稳定同位素的独特示踪优势,我们在Hf-Fe同位素联合分析方法及地质应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期更精确地揭示岩石的源区特征和壳-幔相互作用,为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开辟一条新的研究思路。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Hf、Fe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发展,同位素分析方法出现重大突破。本部分综述了Hf、Fe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Hf、Fe化学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质谱测定的影响因素。纵观前人研究,Hf和Fe独立的化学分离方法已经日趋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大实验室。此外,MC-ICP-MS已成为当前Hf、Fe同位素组成测定的主流方法。(2)建立“同一岩样Hf-Fe化学分离方法”前人研究表明,主量元素Fe对Hf同位素分析会产生巨大的干扰(如聚合物干扰、基质效应等),如何从Hf待测溶液中彻底去除Fe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近年来Hf-Fe同位素联合分析在高温地质应用中的潜在价值逐渐被发现。由此,我们提出一个设想:是否能从同一份地质样品中分离、纯化出Hf和Fe?如此,不但能消除Fe对Hf的干扰,还能就一份岩样同时获得它们的Hf、Fe同位素信息,进而达到Hf-Fe同位素联合分析的目的。基于前人独立的Hf、Fe分离理念,我们设计出一套简单且高效的Hf-Fe多元素化学分离流程。这是一套离子交换色谱法和提取色谱法相结合的两阶段分离流程,先通过Bio-Rad AG-MP-1M阴离子交换树脂从充分溶解的岩液中分离获得Fe元素,再将所接收到的含Hf基质溶液经Eichrom LN-Spec树脂进一步分离纯化出Hf元素。值得一提的是,本流程除了能彻底分离Hf和Fe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出Lu、Rb、Sr、Sm、Nd、Pb等多种元素,能够就同一份样品提供更多的同位素信息。(3)确立“合适的Hf、Fe同位素标准物质”准确可靠的同位素标准物质是支撑同位素分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然而,就Hf、Fe同位素分析而言,国际标准物质的供不应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同时,一种新Hf、Fe国际标准的建立,不仅难度大且耗时长。因此,人们尝试从现有的元素标准物质中寻找适合用于同位素分析的“内部标准”,来协助国际标准一起完成常规测试。基于此,我们首次对三种国家火成岩一级标准物质(GSR-1花岗岩:GSR-2安山岩;GSR-3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Hf、Fe同位素分析,判定它们是否适合用作Hf、Fe同位素分析的“内部标准”。分析结果表明,GSR-2和GSR-3均适合用作Hf同位素分析的内部标准,相应的同位素组成推荐值分别为176Hf/177Hf=0.282641±6 (MSWD=1.5,2σ, n=10)和176Hf/177Hf=0.282985±4 (MSWD=0.48,2σ, n=10)。但是,GSR-1花岗岩可能因继承锆石而表现出同位素组成上的不均一,由此,它不适合用作Hf同位素标准物质。此外,GSR-1, GSR-2和GSR-3均适合用作Fe同位素分析的内部标准,它们的同位素推荐值657Fe分别为+0.35±0.02‰,+0.22±0.05‰,+0.43±0.02‰(相对于IRMM-014,2σ,n=3)。(4)晚新生代腾冲火山岩Hf-Fe-(Sr-Nd-Pb)同位素示踪中国西南部腾冲火山区分布着众多新生代镁铁质大陆板内火山岩,该区共有68座具有明显火山锥山体的火山,熔岩的分布面积约为800平方公里。结合前人已有的报道,我们对该区18个新鲜的火山岩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Hf-Fe-Sr-Nd-Pb多种同位素的综合分析,旨在深入探究腾冲火山岩的源区特征以及岩浆演化过程。研究表明,这批火山岩中大部分样品均经历过分离结晶-同化混染作用(AFC)。其中,一些混染较为明显的样品,表现出极异常的轻Fe同位素特征,推测代表了混染的大陆地壳特征。依据主、微量元素、AFC演化趋势以及Hf-Nd同位素特征等多方证据,我们识别出三个样品具有初始岩浆特征,可能直接来源于地幔源区,它们的Hf-Fe-Sr-Nd-Pb同位素组成(176Hf/177Hf=0.282962, δ56Fe=0.13‰,87Sr/86Sr=0.705861,143Nd/144Nd=0.512675,206Pb/204Pb=18.305, 207Pb/204Pb=15.642,208Pb/204Pb=38.948)能够代表中国西南部腾冲地幔源区的特征。通过“熔融模拟”实验,我们认为腾冲火山的最佳成因模型可以表示为:受到过交代的地幔源区(由95-99%的原始亏损地幔(DMM)和1-5%的全球俯冲沉积物(GLOSS)构成)经历1-4%的部分熔融后形成腾冲原始岩浆。这些具有富集地幔特征的原始岩浆可能来自俯冲相关的交代岩石圈地幔。因此,腾冲火山岩的地幔源区与前人提出的富集地幔端员(如EM1,EM2)或DUPAUL地幔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只是具有相似的同位素特征。此外该区缺少地幔柱存在的证据,我们推测腾冲火山作用是在“与印度次大陆反向应力有关”的伸展背景下,热的富集大陆岩石圈地幔被动上涌所触发的。由于受交代的富集地幔组分容易发生熔融,腾冲火山岩即是该区大陆岩石圈地幔富集组分减压熔融后的产物。

陈玲[9](2016)在《云南腾冲马鞍山粗安岩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文中认为本文对云南腾冲马鞍山火山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前人资料对马鞍山、打鹰山和黑空山的岩石成因进行了探讨,获得如下认识:(1)马鞍山火山岩岩性为粗面安山岩,高钾钙碱性系列,w SiO2介于56-59%之间,属于中性火山岩,稀土配分及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各样品具有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呈右倾模式,LREE相对HREE有明显的富集,Eu呈弱负异常δEu(0.68-0.75);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和轻稀土元素La、Ce、Nd,相对亏损Sr和高场强元素Nb、Ta、Ti、P、Yb等与岛弧火山岩相似;(2)矿物电子探针结果表明,斑晶和基质中的辉石主要为单斜辉石,斜长石主要为中基性斜长石,普遍发育反环带,部分斜长石熔蚀钾质成分升高,这代表了岩浆作用从基性向中性演化过程;橄榄石都发育正环带,岩石中存在地幔橄榄石捕掳晶;(3)石英斑晶形态各异地普遍存在于各样品中,且周围具辉石(为主)和橄榄石反应边,这表明在早期岩浆演化到后期,有新的硅不饱和岩浆的再次注入,导致熔体结晶出橄榄石(斑晶)与辉石形成反应边,斜长石的反环带及基性长石(拉长石)出现,同样表明母岩浆为基性岩浆。(4)综合分析马鞍山、打鹰山、黑空山火山的特征,它们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按照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安山岩→流纹岩的序列进行演化。在微量元素的La/Sm-La协变关系图解中,显示了岩浆源区部分熔融作用起主导作用;而在主量元素哈克图解MgO、TFe2O3、TiO2、Al2O3与SiO2含量呈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K2O与SiO2呈正相关性,显示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Eu负异常和Sr的亏损显示斜长石的分离结晶,而较低的相容元素含量,Ni、Co、Cr与MgO呈现负相关,证明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腾冲火山岩Sr-Nd同位素具高Sr低Nd,87Sr/86Sr值0.7075100.707616,εNd值﹣7.37﹣6.15,表明源区为富集型地幔,总体显示富集地幔特征,粗面安山岩源区属于EMII型富集地幔,而玄武质粗安岩及粗玄岩具有大陆OIB的特征。

李琳琳,王书兵,刘建辉,石玉若[10](2015)在《滇西腾冲曲石地区中更新世火山岩年龄及成因:SHRIMP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约束》文中认为本文报道了腾冲曲石地区英安岩测年结果和该区火山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英安岩(TC7)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0.41±0.01Ma(MSWD=1.18),属于中更新世,是迄今在国内测得的最年轻的高精度锆石U-Pb年龄。该区的火山岩具有高钾钙碱性的特点,为一套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以及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岩石组合。岩石富集LILE、LREE,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高的原始地幔标准化(Th/Nb)N比值(大于6)、低的Nb/La(小于1)和Nb/U比值(313),相对富集Zr,Zr/Y比值较高。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区别于典型岛弧钙碱性火山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值为-11.0-1.5,变化较大;tDM1、tDM2分别为7471115Ma、9511437Ma,模式年龄远大于SHRIMP测定的锆石U-Pb年龄。腾冲火山岩喷发时该区属于大陆板内环境,该区火山岩与地壳混染的大陆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相类似,是幔源物质遭受壳源富集组分强烈混染的产物。

二、云南腾冲火山岩岩石学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腾冲火山岩岩石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地块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源区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岩相学特征
3 分析方法
4 结果分析
    4.1 全岩主、微量元素
    4.2 橄榄石成分
    4.3 全岩Sr-Nd同位素
5 讨论
    5.1 分离结晶作用
    5.2 同化混染作用和岩浆源区特征
    5.3 橄榄石斑晶和源区岩石学
    5.4 地幔源区岩石学性质
    5.5 俯冲洋壳对辉石岩地幔的贡献
6 结语

(2)钙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地质应用 ——以腾冲火山岩和粤北碳酸盐风化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钙元素地球化学
    1.2 钙同位素地球化学
        1.2.1 钙同位素体系及其表达形式
        1.2.2 钙同位素分析方法进展
    1.3 选题依据及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完成的工作量
        1.4.1 研究内容
        1.4.2 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钙同位素分析方法以及双稀释剂的选择
    2.1 引言
    2.2 化学分离
        2.2.1 试剂准备以及器皿清洗
        2.2.2 样品溶解
        2.2.3 化学纯化流程
    2.3 质谱测定
        2.3.1 测定条件
        2.3.2 分馏校正
    2.4 双稀释剂的选择
        2.4.1 双稀释剂技术简介
        2.4.2 不同双稀释剂组合的误差模拟计算
        2.4.3 ~(42)Ca-~(43)Ca双稀释剂
    2.5 小结
第3章 国际地质标样的Ca同位素组成
    3.1 引言
    3.2 结果
    3.3 讨论
        3.3.1 标样的长期稳定性
        3.3.2 MPI-DING玻璃的Ca同位素的均一性
        3.3.3 酸性岩、超基性岩和中–基性岩的Ca同位素组成
        3.3.4 沉积岩和变质岩的Ca同位素组成
    3.4 小结
第4章 腾冲火山岩的Ca-Mg-Fe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4.1 引言
    4.2 地质背景与样品描述
    4.3 分析方法
        4.3.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4.3.2 Ca-Mg-Fe同位素分析方法
        4.3.3 Sr-Nd-Pb同位素分析方法
    4.4 结果
    4.5 讨论
        4.5.1 低温蚀变过程和地壳混染
        4.5.2 Mg、Ca和Fe同位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行为
        4.5.3 低δ~(26)Mg和δ~(44/40)Ca的火山岩起源
        4.5.4 地球化学动力学意义
    4.6 小结
第5章 粤北碳酸盐风化壳的Ca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引言
    5.2 研究背景及样品
    5.3 分析方法
        5.3.1 全岩有机碳、pH值和矿物组分测定
        5.3.2 全岩主微量元素测定
        5.3.3 分步淋滤实验
        5.3.4 Ca和Sr同位素分析
    5.4 结果
    5.5 讨论
        5.5.1 风化壳是原地风化的产物
        5.5.2 碳酸盐岩风化壳风化过程
        5.5.3 风化过程中的钙同位素分馏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云南腾冲黑空山全新世火山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1.5 论文取得的主要进展
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腾冲火山研究历史
    2.2 腾冲火山研究现状
        2.2.1 腾冲火山分布
        2.2.2 腾冲火山测年
        2.2.3 腾冲火山喷发期次划分
        2.2.4 岩浆演化及源区性质
    2.3 存在问题
3 区域地质背景
    3.1 三江地区地质背景
    3.2 腾冲地区地质背景
    3.3 区域地层
        3.3.1 元古界高黎贡山群
        3.3.2 石炭系
        3.3.3 二叠系
        3.3.4 三叠系
        3.3.5 第三系
        3.3.6 第四系
    3.4 区域岩浆岩
        3.4.1 侵入岩
        3.4.2 火山岩
4 岩相学特征
    4.1 野外特征
    4.2 镜下特征
5 分析测试方法
    5.1 样品的选择与处理流程
    5.2 全岩主量元素测试
    5.3 全岩微量元素测试
    5.4 全岩Sr-Nd同位素测试
6 岩石地球化学
    6.1 主量元素特征
    6.2 微量元素特征
        6.2.1 稀土元素
        6.2.2 微量元素
    6.3 Sr-Nd同位素特征
7 讨论
    7.1 分离结晶与同化混染
    7.2 分离结晶与部分熔融
    7.3 岩浆来源
    7.4 构造环境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组成及其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地幔不均一性和壳幔相互作用
        1.1.2 腾冲新生代火山作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 本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中国腾冲地区所处区域构造格局
        2.1.1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2.1.2 古冈瓦纳大陆构造域
        2.1.3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带
    2.2 腾冲地区地质概况
        2.2.1 区域构造概况
        2.2.2 区域演化历史
        2.2.3 新生代火山岩时空分布
第3章 样品采集及岩相学描述
    3.1 玄武岩样品采集及岩相学描述
    3.2 安山岩样品采集及岩相学描述
第4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4.1 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
    4.2 全岩Sr-Nd-Pb同位素分析
    4.3 矿物主量元素分析
    4.4 锆石内部结构分析
    4.5 SIMS锆石原位氧同位素分析
第5章 腾冲新生代玄武岩成因
    5.1 引言
    5.2 分析结果
        5.2.1 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
        5.2.2 橄榄石成分
        5.2.3 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
    5.3 讨论
        5.3.1 同化混染作用和源区特征
        5.3.2 橄榄石斑晶和源区岩石学
        5.3.3 岩浆源区性质
        5.3.4 俯冲洋壳对辉石岩地幔的贡献
    5.4 小结
第6章 腾冲新生代安山质火山岩成因
    6.1 引言
    6.2 分析结果
        6.2.1 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6.2.2 长石和橄榄石矿物成分
        6.2.3 全岩Sr-Nd-Pb同位素
        6.2.4 锆石氧同位素
    6.3 讨论
        6.3.1 同化混染作用
        6.3.2 分离结晶作用
        6.3.3 岩浆混合作用
        6.3.4 对安山岩成因的启示
        6.3.5 安山质岩浆演化过程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附录

(5)云南腾冲大六冲火山岩岩石结构与岩相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火山地质背景
2 火山岩与斑晶 (晶屑) 成分
    2.1 火山岩成分
    2.2 斑晶及晶屑成分
3 岩相分布与显微结构特征
    3.1 溢流相
    3.2 爆发相
    3.3 火山通道相
    3.4 侵出相
4 结论

(6)腾冲大六冲火山岩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腾冲火山区研究背景及进展
    选题依据及意义
    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
第1章 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质概况
    1.1 大地构造背景
    1.2 区域地质概况
第2章 大六冲火山机构及火山岩相研究
    2.1 大六冲火山机构
    2.2 岩相分布与显微结构特征
    2.3 大六冲喷发物体积和表面积估算
    小结
第3章 大六冲火山及周边火山碎屑岩研究
    3.1 野外与手标本特征
    3.2 显微镜下特征
    3.3 岩石化学特征
    3.4 矿物学特征
    小结
第4章 晶屑粒度特征的火山学意义
    4.1 薄片法粒度分析
    4.2 晶屑粒度对喷发方式的反映
    小结
第5章 大六冲火山喷发物斜长石CSD特征
    5.1 CSD理论介绍
    5.2 CSD测量方法
    5.3 CSD统计结果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云南腾冲县瑞滇地热田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成因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热能利用与发展
        1.2.2 花岗岩区放射性元素生热研究现状
        1.2.3 地热田模拟研究现状
        1.2.4 地热研究中其他的常用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3 论文工作量
        1.3.4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热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气 象、水文
        2.1.2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区域构造背景
        2.3.1 褶皱
        2.3.2 断层
        2.3.3 区域地质演化
    2.4 岩浆岩及岩浆活动情况
        2.4.1 区域岩浆囊特征
        2.4.2 研究区与马站岩浆囊关系
    2.5 区域新生代火山分布特征
    2.6 区域地震分布特征
    2.7 区域水热活动分布规律
第三章 腾冲瑞滇地热田地质特征
    3.1 地热田地质条件
        3.1.1 地层岩性
        3.1.2 岩浆岩
        3.1.3 地质构造
        3.1.4 新构造运动
        3.1.5 热田地貌演化特征
        3.1.6 瑞滇盆地的形成与发展
    3.2 热田水文地质条件
        3.2.1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组)
        3.2.2 热储层结构
        3.2.3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条件
    3.3 地热显示
    3.4 热田地球物理特征
        3.4.1 重力场特征分析
        3.4.2 地热田电测深成果解译
    3.5 热田地热化探勘探
        3.5.1 研究区化探分析
        3.5.2 小结
    3.6 研究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3.6.1 花岗岩岩相特征
        3.6.2 研究区花岗岩化学特征
        3.6.3 花岗岩年代特征
        3.6.4 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研究
        3.6.5 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对地温的贡献
        3.6.6 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上热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4.1 研究区地下热流体化学特征
        4.1.1 流体化学组分特征研究
        4.1.2 流体化学地质统计学分析
        4.1.3 流体化学组合特征分析
    4.2 研究区地球化学相平衡研究
        4.2.1 热泉矿物饱和度
        4.2.2 活度图解
    4.3 研究区地下热流体同位素特征
        4.3.1 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4.3.2 其他同位素特征研究
        4.3.3 地热田热流体测年
    4.4 研究区热流体气体特征
    4.5 研究区地热流体变异指数研究
    4.6 小结
第五章 瑞滇地热田地温场特征
    5.1 区域地温场背景
    5.2 地温异常特征
    5.3 大地热流特征
    5.4 地温梯度特征
    5.5 研究区热储层温度-温标法研究
        5.5.1 SiO_2-阳离子地热温标
        5.5.2 H_2-Ar惰性气体温标法
    5.6 研究区下热储层温度推算
        5.6.1 上热储层热流体冷热混合的标志
        5.6.2 下热储层流体温度推算
    5.7 地热田地温场分布特征
        5.7.1 区域水热活动区地温场分布特征
        5.7.2 研究区瑞滇地热田地温场分布特征
    5.8 小结
第六章 瑞滇地热田成因模式
    6.1 瑞滇地热田概念模型
        6.1.1 瑞滇地热田范围
        6.1.2 热源
        6.1.3 热储层
        6.1.4 热通道
        6.1.5 盖层
        6.1.6 瑞滇地热田概念模型
        6.1.7 热储流体化学场与成因模型耦合关系研究
    6.2 研究区温度场模拟研究
        6.2.1 区域地温场模拟研究
        6.2.2 地热田温度场模拟研究
    6.3 瑞滇地热田成因模式总结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B 攻读硕士、博士期间从事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目录
附表1 花岗岩测试分析表
附表2 水化学分析统计表
附表3 氢氧同位素统计表
附录1 程序附录
附录2 野外勘察照片
附图1- 研究区区域水文地质图
附图2- 研究区水文化学图
附图3- 研究区电测深及地面测温等值线图
附图4- 研究区区域水文地质图

(8)Hf-Fe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在腾冲火山岩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1.1 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1.1.2 Hf同位素与源区示踪
        1.1.3 Fe同位素与岩石成因示踪
        1.1.4 Hf-Fe同位素联合分析的机遇和挑战
    1.2 研究内容和论文工作量
        1.2.1 研究内容
        1.2.2 论文工作量
第二章 Hf、Fe同位素分析方法综述
    2.1 Hf、Fe同位素发展历程
    2.2 Hf、Fe化学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2.2.1 样品分解(前处理)
        2.2.2 Hf化学分离方法进展
        2.2.3 Fe化学分离方法进展
    2.3 Hf、Fe同位素质谱测定
        2.3.1 Neptune Plus MC-ICP-MS仪器简介
        2.3.2 Hf、Fe同位素测试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全岩Hf-Fe化学分离方法的建立
    3.1 化学试剂和树脂柱的准备
        3.1.1 化学试剂
        3.1.2 树脂柱的准备
    3.2 样品来源及预处理
        3.2.1 样品来源
        3.2.2 称样
        3.2.3 溶样
    3.3 Hf-Fe化学分离流程
        3.3.1 第一阶段:Fe的分离
        3.3.2 第二阶段:Hf的分离
    3.4 Hf、Fe同位素MC-ICP-MS测定
    3.5 化学分离实验操作要点
第四章 国家火成岩标准物质GSR-1,GSR-2,GSR-3的Hf-Fe同位素组成评估
    4.1 引言
    4.2 样品背景
        4.2.1 样品来源
        4.2.2 主-微量元素特征
        4.2.3 同位素分析方法
    4.3 Hf-Fe同位素组成评估
        4.3.1 (Lu)-Hf同位素组成
        4.3.2 Fe同位素组成
    4.4 小结
第五章 中国西南部岩石圈地幔的微量元素和Hf-Fe-(Sr-Nd-Pb)同位素制约-晚新生代腾冲火山岩证据
    5.1 引言
    5.2 地质背景
        5.2.1 区域地质和样品来源
        5.2.2 腾冲火山区地幔源区存在的理论假说
    5.3 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
        5.3.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5.3.2 Sr-Nd-Pb-Hf-Fe同位素分析
    5.4 腾冲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5.4.1 主、微量元素组成
        5.4.2 Hf-Fe-Sr-Nd-Pb同位素组成
    5.5 讨论
        5.5.1 同化混染-分离结晶作用
        5.5.2 源区矿物组合和交代作用
        5.5.3 熔融模拟和源区特征
        5.5.4 中国西南部大陆岩石圈地幔(SCLM)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5.5.5 腾冲火山区大地构造模型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及摘要

(9)云南腾冲马鞍山粗安岩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腾冲火山喷发年龄期次及岩性特征
        1.2.2 岩浆演化及源区特征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和实物工作量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实物工作量
    1.4 主要研究成果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质概况
    2.2 地层
    2.3 区域岩浆岩概况
    2.4 区域构造概况
        2.4.1 褶皱
        2.4.2 断裂
    2.5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3 野外及岩相学特征
    3.1 野外地质概况及样品采集
    3.2 岩相学特征
4 矿物化学特征
    4.1 腾冲马鞍山粗安岩斑晶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4.2 辉石晶体电子探针分析
    4.3 橄榄石晶体电子探针分析
    4.4 斜长石晶体电子探针分析
5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分析
    5.2 微量元素分析
        5.2.1 稀土元素分析
        5.2.2 微量元素分析
    5.3 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
6 岩石成因讨论
    6.1 岩浆演化
    6.2 部分熔融与分离结晶
    6.3 硅不饱和岩浆补充
        6.3.1 橄榄石
        6.3.2 石英的辉石反应边
        6.3.3 斜长石的反环带
    6.4 岩浆源区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滇西腾冲曲石地区中更新世火山岩年龄及成因:SHRIMP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地质背景与样品特征
3地球化学特征
    3.1主量元素
    3.2稀土元素
    3.3微量元素
4锆石SHRIMP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4.1分析方法
    4.2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结果
    4.3锆石Hf同位素组成
5讨论
    5.1腾冲曲石火山岩年龄
    5.2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6结论

四、云南腾冲火山岩岩石学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地块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源区性质[J]. 姚金,李双庆,贺剑峰,陈福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8(04)
  • [2]钙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地质应用 ——以腾冲火山岩和粤北碳酸盐风化壳为例[D]. 刘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8(08)
  • [3]云南腾冲黑空山全新世火山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D]. 季洪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4]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组成及其成因研究[D]. 姚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01)
  • [5]云南腾冲大六冲火山岩岩石结构与岩相特征[J]. 张传杰,李霓,樊祺诚,赵勇伟,王佳龙. 地震地质, 2017(05)
  • [6]腾冲大六冲火山岩相研究[D]. 张传杰.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7(04)
  • [7]云南腾冲县瑞滇地热田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成因模式研究[D]. 巴俊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 [8]Hf-Fe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在腾冲火山岩研究中的应用[D]. 程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09)
  • [9]云南腾冲马鞍山粗安岩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D]. 陈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10]滇西腾冲曲石地区中更新世火山岩年龄及成因:SHRIMP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约束[J]. 李琳琳,王书兵,刘建辉,石玉若. 岩石学报, 2015(09)

标签:;  ;  ;  ;  

云南腾冲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