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管理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

公积金管理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

一、公积金管理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奕[1](2021)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充实社保基金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徐智奋[2](2021)在《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运用大数据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升级已成为趋势,先进同业通过大数据应用推动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业务场景的数字驱动。S行长期以传统业务作为主要的普惠金融业务增长点,通过线下物理网点开展各项业务,普惠金融主要以长尾客户群体为主,客户结构分散,偏好各异,传统模式很难做到标准化金融服务输出。因此,探索出S行普惠金融数字化提升策略,全面助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行内部资料归纳出S行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的成果,从S行普惠金融的产品结构、业务流程、不良贷款、平均利率等阶段性指标分析与同业杭州银行对标分析两个维度探索S行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分析。进而运用对标管理理论,本文对比杭州银行与S行在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实践中的差距,立足“数字化转型战略阶段理论”紧密结合小微客户经营过程各环节,系统规划S行普惠金融数字化提升的实施路径;本文结合实施路径与S银行实际,确定S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提升的策略目标与策略重点,提出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提升的具体策略,并通过2020年尝试推进普惠金融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对本研究结论进行了初步验证,同时指出后期提升方向。本文的价值在于构建出S行普惠金融数字化提升的具体实施策略。在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工作,深挖行内客户数据,用好行外合规数据,完成数据治理的基础工作;其次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从客户管理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业务流程数字化、利率定价数字化、风控管理数字化五方面深度融合场景与数据。作为保障支撑,本文提出S行要加强团队建设,培养专业数据人才,不断推进数据类系统的整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谢玉芳[3](2021)在《工商银行N分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可用于投资的收入不断改善和提升,与此同时,受到互联网金融虚拟货币大肆流行等的冲击,银行业也普遍表现出了竞争压力较高、收益比率下滑等特征。近年来,我国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资本市场也获得迅速扩张和发展,再加上地方政府贷款利息的周期性波动,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也都面临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同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使得原先的银行市场营销理论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个人金融业务的新局面,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银行必须首先要在其营销观念和管理手段上进行开拓创新。基于此,本文将以工商银行N分行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个人金融业务营销方面的问题做一些分析和探讨,力求尽快形成一些完整的并且能够直接指导其实践的营销理论思路和具体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通过对工商银行N分行营销个人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营销策略环境的分析以及目前市场营销中采用的各种营销策略现状的分析,找出了N分行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定价灵活性欠缺、渠道建设不完善、促销效果不明显、营销人员不足、过程管理无序、有形展示不到位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制定了相应的7Ps营销优化,提出了N分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营销策略优化需要实施的保障政策,期望能以此帮助N分行加速其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升N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在市场的占比,也为我国其他商业银行解决其在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汉康[4](2020)在《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文中指出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始于住房抵押贷款领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迅速开展起来。90年代初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被引入中国。2005年,中国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之后,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借鉴美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适用性方面,比较了住房抵押贷款等12种主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发展动因、制约发展的因素。通过中外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了各种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运用分值评定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程度。适用性方面侧重于定性研究。在安全性方面,以“违约率”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三类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的安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的年化违约率”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风险程度)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化早偿、资产利率、证券利率、次级占比、评级下调、证券年限”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并将安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流动性方面,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为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进行了量化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证券发行后进入二级市场的比例”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指标,也即因变量,以“年度增长值、证券发行金额、进入二级市场交易额”为自变量。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模型,预测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并将流动性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盈利性方面,以“证券产品利差”作为衡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指标,对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个人债务的资产证券化和公司债务的资产证券化的盈利性进行了量化比较。与前两节不一样的是,并没有将“证券产品利差”作为因变量,而是将“证券利润”作为因变量,以“证券产品利差、发行金额、各种费用”为自变量,根据会计准则建立了度量中国资产证券化盈利性的模型。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为引领,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支撑的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综合评价体系(ASLP),提出了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对需大力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提出了发展路径,包括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的资产证券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通过对资产证券化产品之间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衡量资产证券产品的标准――“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并率先进行了探索。(2)在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金融市场中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并提出了衡量产品“适用性”的主要依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风险程度),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产品的流动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的标准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盈利性,构建了度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的标准和模型。(3)本文综合对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评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四性”体系(ASLP)。

卢杭华[5](2020)在《政务服务变革视角下的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崛起,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政府管理和政务服务低效率、不共享、不联动的问题逐步突显。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统筹发展电子政务和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为适应政府管理和服务现代化发展需要,2017年12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大力推进广东“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政府职能和服务模式转变,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并将这项工作作为省政府“头号工程”。2018年2月,肇庆市列为了全省3个“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在此历史环境下,肇庆迎来了依托大力发展数字政府、推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重大机遇。目前,肇庆数字政府已基本构建起“一办、一中心、一平台”的数字政府发展框架,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已具雏形。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数字政府建设推动肇庆市政务服务变革和市民群众办事模式的转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站在政务服务变革的视角,以肇庆市建设数字政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数字政府的概念、理论和肇庆市乃至广东省进行数字政府的改革意义来分析;其次分析肇庆市进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再次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数字政府以及电子政务改革进行比较,从改革模式、建设成效、应用效果、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及借鉴思考,从而得出数字政府建设对政务服务变革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完善政务服务的建议:一是完善政务信息化整合共享机制,实现政务信息跨地区、跨部门互联互通;二是推进电子政务一体化发展,改变以往各自独立的信息孤岛状况,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共治。三是以便民为目标,以数据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创新网上便民服务模式,优化市民群众办事渠道,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熊辛格[6](2020)在《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文中指出物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活动,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物流业则是按照他人的物流需要,有偿提供物流服务的行业。中国近代物流业可以根据它在不同领域所具备的功能不同,分为两大类,即以运输为主的企业和以运输代理及相关业务为主的企业,主要包括公路物流业、铁路物流业、航运物流业、航空物流业和货栈业等。在列强物流企业凭借条约特权占据支配地位的情况下,我国民族物流业经历了从衰败到曲折发展的嬗变过程,形成了以码头货栈业、航运物流业、公路物流业和铁路物流业为主体的体系,为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近代物流类不平等约章的订立为列强入侵我国近代物流业提供了特权庇护。对外扩张物流业,是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实现侵略野心,尽快在中国建立政治及经济上的支配地位,订立物流类约章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首要策略。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外交讹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为外商物流业入侵我国经济创造了特权上的基础。根据不同内容,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可以分为货物税率类、码头货栈类、物流交通设施类与电信通讯类四种。随着对华入侵的增强,欧美各国将提高货物流通速率、降低运输成本和增加货物数量等问题视为辅助各国势力的重要步骤。无论是货物税率类,还是码头货栈类和交通设施类约章,都体现了列强在中国扩大近代物流业的野心。通过税率类约章,列强攫取了协定关税特权,降低了进出口及内地税税率,为外商在华扩大商品运输量创造了条件。码头货栈类约章的订立,使得外商在通商口岸广泛建立商品集散地,推动物流运输业向内地扩张。除此之外,良好的物流交通设施作为基础条件,也是近代外商物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列强通过不平等约章,不仅攫取了修筑公路和铁路的权利,也获得了在我国沿海及内河航行的权利,为外商物流交通的入侵创造了条件。而电信类准条约的签订,令外商获得在华设立现代通讯机构的权利。随着外商在华水线和陆线铺设的完成,提高了商业信息流通效率,为外商在华物流业的扩张创造更多便利。在物流类约章特权的庇护下,外商物流业在我国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系。列强控制了我国内地及进出口商品的流通量,为外商货栈业及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外商码头货栈业逐渐成为支配我国货物流通的主要势力,经历了从沿海蔓延至内河通商口岸的过程。受码头货栈业的推动,外商轮船公司也逐渐占据了我国沿海及内河水域航运物流业市场的主导权,不仅加速了我国传统航运物流业的衰败,而且为列强进一步加深侵略创造了条件。于此同时,外商陆路物流交通运输业也逐渐形成主导势力。修筑公路设施是公路物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租界成为列强入侵我国公路物流的前哨,在工部局的规划和监督下,不仅出现了新式公路,而且还引进了汽车,使外商公路运输处于优势地位,并随着租界的增加而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铁路投资权则为列强侵略我国铁路物流业创造了基础设施上的条件。通过各类筑路合同,各国不仅攫取了我国铁路的经营权,而且还聘请客卿、购买器材和设计线路等,进一步促进了在我国铁路物流业规模的形成。在外商物流业的刺激下,我国民族物流业经历了从传统到近代化的演变过程。中国传统物流业的衰败以及与外商争利的诉求,是推动近代民族物流业兴起的主要原因。首先发生转变的是近代航运物流业。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官办航运物流企业率先摒弃传统的帆船运输方式,依靠自身努力逐渐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势力。华商企业也纷纷采用轮船参与航运物流,在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流域都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并推动了码头货栈业的发展。码头货栈业是我国近代民族货栈业的先导者。不管是轮船招商局,还是华商航运公司,均在各大通商口岸基本设立了初具规模的码头货栈,为我国货物的流转提供了必要的设施。随着民族电信业的逐渐完善,使华商实现信息互通有无具备一定条件,电报和电话遂成为物流公司的配套设置,促进了民族物流业的发展。无独有偶,公路的修筑和汽车的引入,为我国近代民族公路物流初步规模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在经济建设、军工筑路和地方自治等因素的影响下,各省逐渐认识到汽车运输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公路物流业格局的形成。广泛筑路的兴起与铁路机构的成立,促进了我国近代民族铁路物流初步规模的形成。随着关税自主权的收回、谋划航权自主运动的深入和收回邮权运动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一系列必要的措施,推动了我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裁厘加税是实现关税自主的前提条件之一,其中货物通过税的裁撤,促进了铁路和公路物流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巩固自身航业实力,提高码头货栈能力,则是保障我国顺利收回航权的前提之一。受此谋划的影响,我国民族航运物流业及码头货栈业也获得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族电信业在此浪潮中亦获得长足进步,不仅电信辐射范围扩大,而且物流商业用户对其依赖剧增,遂成为民族物流业体系形成的重要辅助。因此,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运营规模,都显示了南京政府时期我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受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中国近代物流业呈现出半殖民地与半封建,近代化与封建传统杂糅的格局。在外商物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我国民族物流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及商业、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但整体依然处于依附的地位,无法实现独立发展。

李春辉[7](2019)在《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金融脱煤与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存贷比越来越少,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利润不断收窄。同时,外部监管压力亦持续升级,商业银行的盈利进一步被压缩,仅依靠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明显是适应不了市场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不得不发掘新的市场,创造新的盈利模式。零售业务的优势是涉及面广、基数庞大、成本低微、风险易控、利润可观,较发展到极限的传统信贷业务来说,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于是,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下,发展零售业务便成为了各大商业突围而出的武器,实现利润增长。在外资银行和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下,本文以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参考法、实地调研法、SWOT分析法,对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进行剖析并制定建议策略。首先,简要地介绍一下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目前的业务构成模式,发现其零售客户群体大,但客户经营方面明显不足,中间业务收入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是未来发展方向。在客户关系管理上,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系统粗放,管理架构不完全,产品单一等弊端,导致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其次,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法与SWOT分析法,对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劣势、发展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得出准确的零售业务营销市场定位—即做东莞人身边的银行,须立足本土,利用本土银行的群众优势和品牌优势,不断向外渗透,争夺高质楼盘客户与特定单位市场,同时,做好客户细分工作,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发个性产品,增强客户体验。最后,根据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经营现状,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与SWOT分析结论,制定适应市场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其他策略。通过对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促进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成功转型升级,创造新效益,另一方面亦为其他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作参考作用。

张飞雁[8](2019)在《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很难找到不存在国有经济的国家,承担国有经济的载体是国有企业,在不同制度下国有企业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不同,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存在是为其政党服务,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有企业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在不同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纵观国有企业演变历程,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有企业都经历改革,在不同的制度下国有企业的改革目的与路径必然不同,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有其制度的必然性,而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不能走私有化的道路,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所决定。中国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创造“中国奇迹”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巨大成就。回顾中国国企发展和改革路径,改革开放前30年,建成了“统购统销”、“统分统包”、“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后40年,中国国有企业基本上是围绕国有企业控制权进行改革,从“简政放权”、“股份制”、到目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基本上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基本构件。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当前的国企再也不再是单一公有制的国有企业,已是产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组织,基本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但是,国有企业也积累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把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到制度层面,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写进国家重要文件,这为中国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路径——混合所有制。文章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问题进行分析,从国有企业发展改革的实践路径入手,对国企改革路径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借鉴中西方的相关理论,提出解释国企混改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中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优化方式。文章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描述性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法。笔者比较分析国内外国企改革的路径特点以及国外成熟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实践,为构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与实践路径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即本文绪论部分,主要对中国国企混改的背景和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文献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既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理清本文写作可行性、目的及意义;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明确本文可能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即第一章,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理论,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改革的逻辑发现公有制制度前提下可以实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理论上解决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的问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就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即第二章主要梳理中国国有企业的来源、发展历程,以及从整体和局部对国有企业治理的现状、运行状况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从整体上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萌芽、形成、发展并不断向成熟推进的过程,在国有企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所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第四部分,即文章的第三、四、五章,这部分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分析,首先分析现阶段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几种主要路径的模式的内涵、特征,并从整体上对各种路径的效果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其次是分析对国有企业改革中两个典型案例和国外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改革实现路径中典型的模式特点研究,分析国有企业在实践的路径中出现的问题及国企改革的启示;第三,通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和国内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第五部分,即第六章,是在以上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国企混改优化的具体路径和政策建议,为国企改革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可能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一)许多学者认为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国有经济主要载体和实现形式。笔者认为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通过国有企业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实现,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实现形式都可以是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二)实践中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点,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突破点要注重人力资本在价值增中的作用,形成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要素利益共同体。(三)学术界与理论界一致认为,混合所有改革的关键是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化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垄断,而没有指出切实可行的实现市场化的路径。笔者认为职经理人的市场化机制是实现市场化的重要方式,最主要是政府放弃对国有企业人事的行政垄断权,使职业经理人选聘完全由市场决定。进一步探讨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运行需要市场经济驱动,但政府也要发挥作用,需要市场与政府二者共同协调。随着经济的演化与发展,国有经济的运行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崭新的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有助于解决公有制制度体系下国有企业发展的问题,揭示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苏爽[9](2019)在《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状态日趋呈现多角度,多元化。各大商业银行为了提升竞争力,都在努力的发展自身零售贷款业务。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有其自身优秀特点,资本占用率低、收益相对较高、风险较低等特点使其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相竞争的市场对象。建设银行秦皇岛分行的个人住房贷款的市场份额一直在该辖区名列前茅,面对这样激烈的同业竞争能保持目前的领先态势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个人贷款在银行间的竞争已经颇为明显,个人贷款已经成为银行信贷业务中拓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如何营销?营销什么?已经是各商业银行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考虑的重中之重。虽然良好的营销概念和策略已经开始不断被银行采纳、运用,但综合而言,目前我国银行在个人贷款业务方面的营销策略仍略显落后。首先,本文通过查询国内外关于个人贷款及住房金融营销领域的研究资料,找寻出个人住房贷款类产品相关营销理论及方法。其次,以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类住房贷款为研究对象,运用STP方法、PEST分析方法,分析了建行秦皇岛分行办理的个人住房贷款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第三,根据内部相关数据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总结建行秦皇岛分行优质客户特点,从而进行市场定位及目标市场选择。第四,从产品、渠道、价格、促销、服务五方面提出了能够促进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营销策略。最后,探讨了相关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企业文化带动产品营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加强后台技术支持,以促进建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建行个人住房贷款类产品制定阶段性的营销策略,为建行秦皇岛分行抢占个人住房贷款市场找寻合适的政策及方法,并且对于同等条件下其他商业银行开展类似业务也有着同样的参考价值。

刘宗涛[10](2017)在《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类型的发展观。在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探索中,我们党的发展理论分别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发展观、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改革开放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等几种类型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这些发展理论都汲取了前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并以前人发展实践为基础,对前人发展理论进行积极扬弃,体现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在继承、改革和发展上的统一。新常态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在内外主客观条件变化下,产生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常态主要是体现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上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一个过渡转化阶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必须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针对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集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中国十三五及更长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常态这一新的历史阶段的新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五大发展理念立论的基础,新常态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发展阶段理论。五大发展理念使发展的涵义更加丰富,使发展的内涵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人成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核心思想的复归和坚持。五大理念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牢牢扭住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经济基础上的破解之法。五大发展理念简单明了,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概括性,彰显了我们党的理论风格的新变化和新气象,具有了新的涵义、风格和力量。五大发展理念自成体系,形成了一个内在统一、内外呼应的有机系统。五大发展理念既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又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创新针对发展动力问题,创新驱动、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然途径;协调针对发展不平衡问题,强调抓薄弱环节和补齐短板,增强发展平衡性和持续性,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绿色针对人与自然矛盾问题,坚持和实现绿色发展,才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开放针对内外联动问题,开放发展是中国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基础;共享针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必须共建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发展理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共性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中国个性和阶段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具体表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般原理:体现了人民既是发展主体又是发展目的原理;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及其创新的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体现了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思想;体现了事物发展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原理等等。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有机统一性、人民至上性、现实针对性和时代趋势性。坚持和实现五大发展理念,需要有领导力量、体制机制改革、法治等方面的战略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发展也不例外。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素养和能力。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说到底就是制度改革,改变旧制度、旧体制,破除一切不利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有利于实施五大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才能保障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二、公积金管理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积金管理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论文框架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文献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关于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
        一、普惠金融研究现状及评述
        二、数字普惠金融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二节 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关于标杆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发展现状
    第一节 S银行基本情况
        一、成立背景
        二、基本情况
        三、组织架构
    第二节 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发展现状
        一、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提出
        二、数字化发展的成果
    第三节 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业务产品亟待数字化创新
        二、业务操作流程亟待数字化优化
        三、风控体系亟待数字化强化
        四、获客渠道亟待数字化完善
        五、业务定价亟待数字化
    第四节 制约S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组织结构的不健全因素
        二、数据人才紧缺
        三、数字化普惠产品缺乏创新力
        四、缺乏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渠道支撑
        五、缺乏数据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六、缺乏有效的数据治理
第四章 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提升的标杆借鉴
    第一节 数字化视角下标杆城商行普惠金融业务的比较分析
        一、杭州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分析
        二、杭州银行与S银行对比分析
        三、对比总结与借鉴意义
    第二节 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提升的策略定位分析
        一、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阶段划分
        二、小微企业经营的环节的数字化分析
        三、普惠金融数字化提升的实施路径
    第三节 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提升的目标分析
        一、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提升策略目标
        二、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提升策略重点
第五章 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提升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夯实底层基础
        一、夯实基础
        二、迭代推进
    第二节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合场景与大数据
        一、产品数字化创新
        二、信贷流程数字化优化
        三、风控管理数字化
        四、客户数字化管理
        五、业务定价数字化
    第三节 加快大数据人才培养
        一、加强大数据应用团队建设
        二、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
    第四节 推进数据类系统整合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工商银行N分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STP理论
    2.2 7Ps营销理论
    2.3 波特五力模型
第3章 工商银行N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概况和营销环境分析
    3.1 工商银行N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介绍
    3.2 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策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技术环境分析
        3.2.4 社会环境分析
    3.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3.1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3.2 购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3.3.3 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3.3.4 替代品威胁分析
        3.3.5 同业竞争激烈程度分析
第4章 工商银行N分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营销策略现状
    4.2 营销情况调查
        4.2.1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4.2.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3 存在的问题
        4.3.1 产品缺乏竞争优势
        4.3.2 价格机制缺乏灵活性
        4.3.3 营销渠道建设不完善
        4.3.4 宣传促销效果不明显
        4.3.5 营销人员长期缺位
        4.3.6 营销过程管理无序
        4.3.7 有形展示塑造不到位
    4.4 问题产生的原因
        4.4.1 外部原因
        4.4.2 内部原因
第5章 工商银行N分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优化
    5.1 优化原则及思路
        5.1.1 优化遵循的原则
        5.1.2 优化改进的思路
    5.2 营销策略优化的内容
        5.2.1 产品策略优化
        5.2.2 价格策略优化
        5.2.3 渠道策略优化
        5.2.4 促销策略优化
        5.2.5 人员策略优化
        5.2.6 过程策略优化
        5.2.7 有形展示策略优化
    5.3 营销策略优化实施保障措施
        5.3.1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5.3.2 完善内部管理流程
        5.3.3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工商银行N分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满意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境外研究文献
        1.3.2 国内研究文献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4 理论基础
        1.4.1 适用性分析
        1.4.2 “三性”原则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7.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产品综述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结构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2.1.2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方
        2.1.3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原因
        2.1.4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
    2.2 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分类
        2.2.1 国外关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2.2.2 中国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分析
        2.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类
    2.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2.3.1 发展现状
        2.3.2 外部环境
        2.3.3 存在的问题
        2.3.4 特点分析
第三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比较
    3.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3.1.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发行量分析
        3.1.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分析
    3.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比较
        3.2.1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的评分依据
        3.2.2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适用性得分
    3.3 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适用性结论
        3.3.1 高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3.3.2 中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3.3.3 低等程度适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第四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比较
    4.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安全性比较
        4.1.1 历史数据比较
        4.1.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4.1.3 验证模型
    4.2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比较
        4.2.1 历史数据比较
        4.2.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4.2.3 验证模型
    4.3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盈利性比较
        4.3.1 历史数据比较
        4.3.2 变量选择及建立模型
第五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5.1 “四性”综合评价体系(ASLP)的建立及运用
    5.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
        5.2.1 大力发展适用性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2.2 适度发展适用性居中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2.3 谨慎发展适用性较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5.3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策略
        5.3.1 不同类别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策略
        5.3.2 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特点确定发展策略
第六章 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路径
    6.1 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1.1 组建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6.1.2 评级汽车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
        6.1.3 规范汽车贷款证券的后期管理
    6.2 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REITs)的发展路径
        6.2.1 规范REITs的流程
        6.2.2 完善REITs的信用增级分析
        6.2.3 分析REITs评级的影响因素
        6.2.4 明确REITs的发展方向
    6.3 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3.1 建立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
        6.3.2 确定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原则
        6.3.3 合理设计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方案
        6.3.4 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
        6.3.5 规范保障性住房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框架和流程
    6.4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
        6.4.1 明确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程序
        6.4.2 稳妥有序地发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4.3 严格筛选PPP项目资产
        6.4.4 采用主信托方式进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
        6.4.5 完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章 结论
    7.1 各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四性”的比较
    7.2 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方向和策略
    7.3 衡量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标准、指标、依据、模型及评价体系
    7.4 中国重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政务服务变革视角下的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政务服务变革视角下的数字政府建设理论分析
    2.1 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务服务变革的概念界定
        2.1.1 数字政府建设的涵义
        2.1.2 政务服务变革的涵义
    2.2 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务服务变革的关系
        2.2.1 数字政府建设是政务服务变革的必然趋势
        2.2.2 政务服务变革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体现
        2.2.3 政务服务变革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3 数字政府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3.1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2.3.2 数字政府的公共物品属性
        2.3.3 非数字化政府所提供的政务服务出现信息不对称
        2.3.4 政务服务的深入变革需要数字政府建设的推动
        2.3.5 “互联网+”条件下政务服务变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4 数字政府建设的结构要素分析
        2.4.1 组织制度
        2.4.2 信息技术
        2.4.3 政务信息资源
        2.4.4 群众满意度
    2.5 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
        2.5.1 组织制度建设
        2.5.2 资源平台建设
        2.5.3 应用场景建设
        2.5.4 数据整合开放
    2.6 应用的公共管理学理论
        2.6.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6.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6.3 网络治理理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3.1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背景
        3.1.1 肇庆市建设数字政府的政策环境
        3.1.2 肇庆市建设数字政府的基础条件
        3.1.3 肇庆市推动政务服务变革的总体情况
        3.1.4 肇庆市政务服务变革的存在问题
    3.2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现状
        3.2.1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的措施
        3.2.2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效
        3.2.3 肇庆市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变革的发展现状
    3.3 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现阶段的存在问题
        3.3.1 行政对象观念认识差异较大
        3.3.2 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3.3.3 服务事项标准化仍未完善
        3.3.4 数据共享开发利用效率低
        3.3.5 行业发展基础薄弱,创新活力不足
    3.4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4.1 主体建设意识未跟上,导致整体建设效果良莠不齐
        3.4.2 数据标准未建立,导致统筹推进受阻
        3.4.3 政务信息资源多样性,导致整合难度加大
        3.4.4 重平台轻规划,导致网络治理未成体系
        3.4.5 信息基础薄弱,导致产业发展滞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数字政府建设的经验借鉴
    4.1 美国数字政府建设经验
        4.1.1 美国数字政府建设进程
        4.1.2 美国数字政府建设亮点
        4.1.3 美国数字政府建设对政务服务变革的推动作用
        4.1.4 启示
    4.2 英国数字政府建设经验
        4.2.1 英国数字政府建设进程
        4.2.3 英国数字政府转型战略特点
        4.2.4 英国数字政府建设对政务服务变革的推动作用
        4.2.5 启示
    4.3 杭州市数字政府建设经验
        4.3.1 杭州市数字政府建设背景及进程
        4.3.2 杭州市数字政府建设成效
        4.3.3 杭州市数字政府建设对政务服务变革的推动作用
        4.3.4 杭州市数字政府建设对肇庆市的启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破除体制牢笼,健全协同联动机制
        5.1.1 聚焦强化组织与规划
        5.1.2 构建网络治理新局面
    5.2 推进电子政务一体化发展
        5.2.1 完善政府信息化标准的政策法规
        5.2.2 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基础
        5.2.3 构建一体化电子政务设施环境
    5.3 完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5.3.1 建立政务信息跨地区、跨部门协同机制
        5.3.2 推动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共用
        5.3.3 建立政务数据开放机制
    5.4 创新便民服务模式
        5.4.1 优化营商服务环境
        5.4.2 充分拓宽市民网上办事渠道
        5.4.3 利用大数据实现政务服务人脸画像
        5.4.4 实现政务服务主动推送办理
        5.4.5 创新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发展模式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关于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变革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决议书

(6)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订立的缘起
    第一节 西方近代物流业的兴起
        (一)西方近代物流业的产生与形成
        (二)辅助外贸扩张的西方近代物流业
    第二节 列强侵华的物流需求
        (一)对华贸易扩张的需求
        (二)外商物流运输违规的行为
        (三)英国武力订约的诉求
    第三节 清政府的对策
        (一)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二)中国社会物流现状
        (三)传统的御夷之策
第二章 近代中外物流类约章的内容
    第一节 货物税率类约章
    第二节 码头货栈类约章
    第三节 物流交通设施类约章
        (一)公路类约章
        (二)航运类约章
        (三)铁路类约章
        (四)航空类约章
    第四节 电信通讯类准条约
第三章 不平等条约特权与外商在华物流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协定关税特权扩大货物流量
        (一)协定关税前后的货物流量
        (二)进出口税制度与货物流量
        (三)协定内地关税制度与货物流量
    第二节 沿海及内河航权与外商航运物流业的形成
        (一)沿海航运物流业
        (二)内河航运物流业
    第三节 通商口岸设栈与外商码头货栈业的形成
        (一)外商货栈入侵沿海口岸
        (二)外商货栈业在内河口岸的扩张
    第四节 租界筑路权与外商公路物流业的形成
        (一)租界道路规划
        (二)租界公路物流的形成
    第五节 铁路筑路权与外商铁路物流业的形成
        (一)筑路权益的实现
        (二)铁路物流业的入侵
        (三)外商铁路物流规模的形成
    第六节 经营电线特权与外商电信业的形成
        (一)列强电报系统的建立
        (二)租界电话网络的建立
第四章 不平等条约体系下中国近代民族物流业的雏形
    第一节 中国传统物流业的衰败
    第二节 近代民族航运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一)对外商航运物流的认识
        (二)官办航运物流业的兴起
        (三)商办航运物流业的兴起
    第三节 近代民族码头货栈业的初步规模
        (一)自主设栈意识的萌发
        (二)招商局码头货栈业
        (三)华商码头货栈业
    第四节 近代民族铁路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一)对铁路权益的认识
        (二)早期筑路的尝试
        (三)铁路物流业的初步规模
    第五节 近代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初步格局
        (一)对租界公路物流的认识
        (二)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兴起
        (三)公路物流业初步规模的形成
    第六节 近代民族电信业的初步规模
        (一)对电信权益的认识
        (二)近代民族电报业的初步规模
        (三)近代民族电话业的初步规模
第五章 收回主权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物流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关税自主的实现与民族铁路物流业的形成
        (一)裁厘促进民族铁路物流的发展
        (二)强烈的铁路主权意识
        (三)民族铁路联运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关税自主的实现与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形成
        (一)裁撤厘金促进民族公路物流业的发展
        (二)民族公路联运物流网络的形成
        (三)民族公路物流运输的经营情况
    第三节 航权自主的筹划与民族航运物流业的形成
        (一)收回航权须发展民族航运业
        (二)航运政策与机构的统一
        (三)民族水陆联运体系的形成
        (四)民族航运物流网络的扩大
    第四节 航权自主的筹划与民族码头货栈业的形成
        (一)实现航权自主的前提
        (二)招商局码头货栈业体系的形成
        (三)华商码头货栈业体系的形成
    第五节 收回电信权的筹划与民族电讯通信体系的形成
        (一)收回电信权须发展民族电信业
        (二)民族电报业体系对物流业的影响
        (三)民族电话业体系对物流业的影响
第六章 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格局
    第一节 占主导地位的外国在华物流业
        (一)外商在华物流业规模
        (二)外商物流业的优势地位
    第二节 具有双重性质的民族物流业
        (一)民族物流业的近代化转型
        (二)近代民族物流业的规模
        (三)近代与封建性质的杂糅
        (四)依靠国外技术发展
    第三节 中国近代物流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一)促进商业的发展
        (二)促进工业的发展
        (三)促进商业信息的传播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7)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文献综述
    1.3 国内外零售银行经验借鉴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第二章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变迁
    2.2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2.2.1 经营策略
        2.2.2 营销渠道
        2.2.3 产品模式
        2.2.4 风险管理
        2.2.5 经营成效
    2.3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存在问题
        2.3.1 人才配置不全
        2.3.2 产品种类单一
        2.3.3 科技实力不足
        2.3.4 营销能力较弱
        2.3.5 拓展渠道狭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分析
    3.1 零售客户需求分析
        3.1.1 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零售客户需求
        3.1.2 影响零售客户需求的因素
        3.1.3 零售客户需求演变趋势
        3.1.4 零售客户需求的演变对银行的影响
    3.2 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行业环境分析
    3.3 内部环境分析
        3.3.1 组织架构
        3.3.2 企业文化
        3.3.3 企业资源
    3.4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3.4.1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竞争优势
        3.4.2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劣势
        3.4.3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竞争机遇
        3.4.4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威胁
        3.4.5 SWOT分析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营销策略优化
    4.1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营销战略
        4.1.1 市场细分
        4.1.2 目标市场的选定
        4.1.3 市场定位
    4.2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营销策略优化
        4.2.1 产品策略
        4.2.2 价格策略
        4.2.3 渠道策略
        4.2.4 促销策略
    4.3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其他优化策略
        4.3.1 服务策略
        4.3.2 保障策略
        4.3.3 竞争策略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混合经济思想
        (二)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文献
        (三)国内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文献
        (四)文献分析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文章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来源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
        二、混合所有制
        三、企业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的相关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三、启示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分析框架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的基本逻辑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制度——产权制度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治理模式——公司治理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机制——监督机制
第二章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有企业的来源
    第二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过程
        一、混合所有制萌芽阶段
        二、混合所有制产生阶段
        三、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阶段
        四、新时代混合所有制深化阶段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整体运行状况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行业与地区分布状况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公司治理状况
第三章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析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缘由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条件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路径分析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模式
        二、并购和重组模式特点分析
        三、整体上市模式特点分析
        四、公私合营模式特点分析
        五、员工持股模式特点分析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特点分析
        一、推进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二、以构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为目的
        三、资产监管方式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第四章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思维怪圈
        一、概念认识误区:混合所有制概念的误区
        二、围绕产权和控股权的争论
        三、“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制度缺陷
        一、产权制度缺陷
        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缺陷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同产权主体的矛盾问题
第五章 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路径及启示
    第一节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分析
        一、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与改革方案介绍
        二、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和效果分析
        三、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第二节 中钢集团案例分析
        一、中钢集团并购重组简单回顾
        二、中钢集团扩张过程
        三、中钢集团并购重组分析
        四、中钢集团重组给其他国企的启示
    第三节 国外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分析
        一、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
        二、法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
        三、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典型路径模式
        四、金股制度
第六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优化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的突破口
        一、重视国企的人力资本
        二、分类改革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优化
        一、优化的原则
        二、适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范围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骤
        四、优化方案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路径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要坚持增量改革,不轻易放弃控股权
        二、国有资本要积极入股非国有企业
        三、要注重员工持股公平公正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四、要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正确的定位
        五、正确认识“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第四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改革顶层制度设计
        二、打破“政企不分”的瓶颈方法
        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
        四、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机制
        五、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博士学习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9)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7P服务营销理论
        2.1.2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2.1.3 关系营销理论
    2.2 相关方法概述
        2.2.1 STP分析方法
        2.2.2 PEST分析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
        3.1.1 政策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
        3.2.1 秦皇岛地区银行业整体环境
        3.2.2 互联网金融环境
    3.3 企业内部环境
        3.3.1 开办住房贷款业务现状
        3.3.2 贷款营销问题分析
        3.3.3 贷款客户结构
        3.3.4 营销人员配备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营销策略优化
    4.1 市场定位分析
        4.1.1 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市场细分
        4.1.2 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市场选择
        4.1.3 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市场定位
    4.2 产品策略
        4.2.1 丰富个人住房类贷款产品种类
        4.2.2 打造品牌效应
        4.2.3 互联网个贷产品创新
    4.3 渠道营销策略
        4.3.1 加强住房贷款合作单位营销力度
        4.3.2 巧妙运用网点机构营销
        4.3.3 加大网上银行营销宣传力度
    4.4 个人贷款定价策略
        4.4.1 兼顾“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
        4.4.2 以“贷款风险”作为定价核心
        4.4.3 以“贷款成本”作为定价下限
        4.4.4 以“风险差异”作为价格浮动依据
    4.5 促销策略
        4.5.1 树立形象促销
        4.5.2 合理开展优惠组合促销
        4.5.3 积极开展广告宣传
    4.6 人员策略
    4.7 过程策略
    4.8 有形展示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营销保障措施
    5.1 企业文化营销
        5.1.1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5.1.2 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实践
        5.1.3 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
    5.2 人力资源管理
        5.2.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
        5.2.2 拓宽人员选拔晋升渠道
        5.2.3 完善员工考核和奖励机制
        5.2.4 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
        5.2.5 完善员工培训体系
    5.3 财务管理
        5.3.1 运用先进的绩效考核设计理念及工具
        5.3.2 以价值创造为核心
        5.3.3 降低会计档案保管成本
    5.4 技术支持
        5.4.1 打造集约系统
        5.4.2 建设创新型商业银行
        5.4.3 推进信息科技转型
        5.4.4 “新一代”业务系统在贷款业务领域的全面应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10)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依据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论文构思及框架
    五、论文的重难点、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发展观的基本涵义及演变
    第一节 发展及发展观基本涵义
        一、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发展观的基本涵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一、经济增长论
        二、经济社会发展观
        三、可持续发展观
        四、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及背景
    第一节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
        二、新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发展观
    第二节 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国际背景
        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二、世界经济呈现“新常态”
        三、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与温和复苏
    第三节 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国内背景
        一、危机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减速
        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三、经济新常态是中国发展新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新发展
    第一节 创新与创新发展的涵义
        一、创新与创新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中共创新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创新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一、我国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我国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市场化改革是破局关键
        二、发挥好政府作用
        三、确立企业真正的创新主体地位
        四、发挥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创新作用
        五、营造创新友好环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协调发展
    第一节 协调与协调发展的涵义
        一、协调与协调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中共协调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协调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一、区域发展差距大
        二、城乡二元结构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调
        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二元分离
    第三节 我国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二、城乡发展失衡原因分析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失调的原因分析
        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二元分离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我国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统筹区域协同发展
        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绿色发展
    第一节 绿色与绿色发展的涵义
        一、绿色与绿色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中共绿色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基本内容
    第二节 我国绿色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一、我国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我国绿色发展的路径
        一、转变发展理念,促进政策制度绿色化
        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三、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五、实施专项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计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放发展
    第一节 开放与开放发展的涵义
        一、开放与开放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中共开放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开放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一、我国开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我国实现开放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二、推动体制改革,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四、继续发挥港澳台地区的独特优势
        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共享发展
    第一节 共享与共享发展的涵义
        一、共享与共享发展的基本涵义
        二、中共共享发展思想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共享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难题
        一、我国共享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我国共享发展的路径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发展观
    第一节 五大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坚持与发展
        一、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知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特点
    第二节 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难度加大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应对发展新挑战
    第三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大发展理念
        一、发展目标:五大理念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
        二、发展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三、发展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四、发展保证:全面从严治党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四、公积金管理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充实社保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 王奕.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S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提升策略研究[D]. 徐智奋. 浙江工商大学, 2021
  • [3]工商银行N分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谢玉芳.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研究 ——基于产品适用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对比[D]. 孙汉康. 河北大学, 2020(02)
  • [5]政务服务变革视角下的肇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研究[D]. 卢杭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中外约章与中国近代物流业的嬗变(1840-1937)[D]. 熊辛格.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李春辉.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D]. 张飞雁.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9]建行秦皇岛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苏爽. 燕山大学, 2019(03)
  • [10]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研究[D]. 刘宗涛.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标签:;  ;  ;  ;  ;  

公积金管理亟待解决的五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