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

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

一、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定量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奇[1](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肌声学造影自动心肌分割与实时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定量分析已被证明是检测心肌缺血的有价值的方法。在MCE定量分析中,心肌分割—确定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是其关键步骤。然而,传统的心肌分割主要依靠人工描记,耗时耗力且依赖专业知识水平。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方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缺乏性能保证,目前它们还没有在临床上实现全自动分割。在可预见的未来,一种可行的方法是超声医师审核机器自动给予心肌分割结果,并在必要时进行ROI校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拟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应用于MCE的自动心肌分割框架和实时质量控制框架。前者可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描记心肌ROI,后者通过优化数据采集过程来减少人工审核阶段ROI校正的需要。最终,本研究既可帮助超声医师获得符合定量分析规范的MCE图像,又能得到较好的自动心肌分割结果,并同时减少总体的人工工作量。方法:在心肌分割部分,将100例受试者的MCE序列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所有图像序列均由有丰富经验的超声医师描记心肌ROI作为机器学习对象和标准参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的双向训练方案,该方案融合了MCE图像序列中各帧之间正向及反向的时间信息。在实时质量控制框架部分,本研究拟提出一个心肌ROI校正工作量预测DNN,该DNN结合Res Net-18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模块,在应用中通过设置校正工作量阈值触发重扫描。首先,所有心肌分割DNN输出的ROI由有丰富经验的超声医师对校正工作量进行三等级评分。通过使用上述心肌分割DNN框架,在60/100例受试者中,使用交叉验证法,训练出6个心肌分割模型,并使用它们各自在验证集中的ROI输出,作为质控模型的训练集数据。然后使用全部60例样本训练出第7个心肌分割模型,其在剩余40例样本输出的ROI作为质控模型的验证集。此外,我们额外回顾性收集了30位在各自同次检查中均接受过多次(合计73次)MCE图像采集受试者样本作为模拟实验对象,以衡量所提框架中重扫描机制带来的工作量减少的净收益。结果:在心肌分割部分,与传统的分割模型(U-Net)和只考虑前向时间信息的分割模型(U-Net+f-Conv LSTM)相比,本研究提出的框架(U-net+bi-Conv LSTM)在骰子相似系数(U-Net vs U-Net+f-Conv LSTM vs U-net+bi-Conv LSTM:0.78±0.07 vs 0.79±0.07 vs 0.81±0.07,p<0.01)、交并集比(0.65±0.09 vs0.66±0.09 vs 0.68±0.09,p<0.01)方面获得了最高的分割精度,并且Hausdorff距离最低(32.68±14.6 vs 28.69±13.18 vs 27.59±12.82像素距离,P<0.01)。在分割效果视觉评分实验中,本研究框架在这三个模型中得分最高(52.47±4.29 vs 54.53±5.10 vs 57.30±4.73,p<0.01)。一个随机选择的用于灌注分析的对象的示例显示,通过使用我们提出的框架的心肌分割生成的灌注参数与医师手动描记法的结果相似。在实时质量控制部分,在降低分割失败率方面,我们的框架优于没有注意力模块的框架以及使用传统指标而非校正工作量指标触发重采图的框架。在模拟实验中,使用我们的质控框架触发重扫描可以使分割失败率减少原来的50%以上,总工作时间成本降低40%。结论:与传统的心肌分割方法相比,本研究提出的心肌分割DNN得到的心肌ROI在图形相似度等传统指标、专家视觉评分方面表现更好。由此生成的灌注参数与医师手工描记得到的灌注参数有很好的相似性。在实时质控方面,使用本研究的质控框架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肌分割失败率,从而降低超声医师在MCE灌注分析中的工作量,并且有指导图像采集的应用前景。这表明本研究有潜力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在疾病诊断上的可靠性尚需诊断试验验证。

马盼弟[2](2021)在《3D-STI与2D-LS评估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心肌存活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是否能够恢复,以及可以改善到何种程度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一大难题,以往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是否改善取决于心梗后的存活心肌组织所占的比例。除了心脏MRI心肌灌注成像、负荷心脏MRI外,属于核素心肌显像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均可实现对存活心肌的有效评估,由于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风险及禁忌症,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二维分层应变(2D-LS)技术和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检查技术,克服了组织多普勒成像存在的局限性,实现了从心肌力学角度定量评价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功能。本研究通过二维超声对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进行室壁运动分析,然后观察室壁运动在搭桥术后的改善程度,以此来评估心肌存活性,评价2D-LS与3D-STI对冠心病患者存活心肌评估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目的探讨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及二维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心脏二维超声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选取其中射血分数<50%的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ABG术前通过二维分层应变测定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长轴分层峰值应变值,其包括内膜下心肌的纵向应变(Endo-LS),中层心肌的纵向应变(Mid-LS),外膜下心肌的纵向应变(Epi-LS),并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三维的峰值环向应变即3D-CPS、长轴应变即3D-LPS、径向应变即3DRPS以及面积应变即3D-APS,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壁各心肌节段在二维动态图像中的运动情况并进行评分,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节段室壁运动及评分的变化情况,以此作为标准来对存在室壁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进行划分,分为存活心肌组、非存活心肌组。结果CABG术前存活心肌组的二维及三维应变参数绝对值明显高于非存活心肌组,对两组间的应变值进行比较,显示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采用内膜下、中膜、外膜下心肌的LS及三维应变参数评估存活心肌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AUC>0.50,P<0.05),其中术前以3D-AS-9.5为截点值评估存活心肌的价值明显高于其他参数,其诊断存活心肌的AUC为0.92,敏感度为0.86,特异度为0.83,Kappa值为0.642。结论二维分层应变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均可实现对CABG术前存活心肌的评估,其中以三维应变参数3D-AS-9.5为截断值判断存活心肌的价值最高。

郭良云[3](2020)在《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文中认为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和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的重大健康问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不断攀升,2018年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冠心病达1100万[1],冠心病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早期诊断和早期预防冠心病迫在眉睫。如何早期诊断CHD是当前心血管内科医生及超声医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冠心病的术前检查主要有心电图、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冠心病早期病变程度较轻,临床症状不够典型,心电图往往缺乏特异性,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对于心电图假阴性的CHD患者临床漏诊率较高,诊断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心血管不良事件并影响预后;而对于假阳性患者却又增加了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冠脉CTA是一种操作相对简单、时间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及风险程度较低的影像学检查,该技术可全方位、多角度的重建冠状动脉的立体成像,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程度及斑块的性质,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是容易受造影剂过敏、肥胖、冠状动脉弥漫性钙化、心律不齐及患者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2]。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在显示冠状动脉的三维立体结构、检测冠脉内高风险斑块、观察心肌灌注情况、检测心肌的瘢痕及判断心肌活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目前MRI空间分辨力还不足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变化,而且重复性较差,只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85%以上才能显示心肌灌注异常[3]。冠状动脉造影是CHD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狭窄性病变的具体部位和狭窄程度,但该检查为有创性检查、费用较为昂贵,患者往往不容易接受,且可发生如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脑卒中、穿刺部位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不适合作为冠心病早期筛查的常规手段。常规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缺血、坏死心肌的节段性运动异常,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肌缺血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对CHD诊断的效果常常不理想,漏诊率较高。三维斑点技术能够全面、精确地评价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所致室壁功能异常及心肌功能障碍,但时间和空间分辨力较低,容易受声窗条件影响,且存在负荷依赖性,后负荷的增加会导致左室整体长轴应变值(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减低,影响对心功能的准确评估[4]。左室心肌做功是一种通过结合应变指标与无创动态左室压力来研究应变与后负荷关系的检查方法,该方法通过心肌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心肌有效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心肌无用功(Global waste work,GWW)及心肌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来研究心肌应变与后负荷的关系,该方法在CHD诊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评估及左心室心肌纤维化的检测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5-9]。在精准医学中,准确的风险评估是实施风险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的先决条件,研究和开发CHD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CHD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目前临床上基于超声新技术的CHD预测模型的研究非常少见。因此,建立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预测模型,对CH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超声心肌做功技术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心肌做功技术对于CHD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4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做功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2组:CHD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间心肌做功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各参数的最佳诊断界值及其灵敏度、特异度。结果:217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CHD组84例,正常对照组133例。CHD组GLS、GWI、GCW、GWE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SD、GWW值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均P<0.05)。统计分析得出PSD、GLS及GWW对冠心病早期具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0、0.717及0.793,其中GWW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GLS及PSD,以168 mm Hg%作为GWW的截断值诊断CHD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6%和75.9%。结论:心肌做功技术参数GWW对于CHD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望成为早期发现CHD的重要临床工具。第二部分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CHD的风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并对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进行内部验证,为CH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24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结果及超声检查数据。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为CHD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CHD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能力,应用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和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动脉斑块、HCY、TG、HDL、γ-GT、GLS、PSD、GWI、GCW、GWW及GWE是CHD的风险因素(均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2级、HCY>11.575μmol/、颈动脉单支及多支斑块、HDL<1.265mmol/L、GWW>168mm Hg%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的预测模型Logit P=-3.333+1.123 X1(高血压2级)+1.245 X2(HCY>11.575μmol/L)+1.805X3-1(颈动脉单支斑块)+2.633 X3-2(颈动脉多支斑块)+1.278 X4(HDL<1.265mmol/L)+1.711 X5(GWW>168mm Hg%)。H-L检验结果显示:?2=3.824,P=0.873>0.05,模型的校准能力良好;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95%CI(0.878-0.950),P<0.001,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4、根据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β值建立风险评分系统:高血压2级1分,HCY>11.575μmol/L 1分,颈动脉单支斑块1分,颈动脉多支斑块2分,HDL<1.265mmol/L 1分,GWW>168mm Hg%1分,总得分范围0-6分。以冠心病总得分作为诊断变量,对评分系统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0.876,95%CI(0.831-0.921),P<0.001,评分系统的诊断价值良好。评分系统以总分3.5分为最佳诊断界值,≥4分为冠心病高危人群,<4分为冠心病低危人群,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3.80%、84.96%及80.64%。结论:1、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动脉斑块、HCY、TG、HDL、γ-GT、GLS、PSD、GWI、GCW、GWW及GWE是CHD的风险因素。2、高血压2级、HCY>11.575μmol/L、颈动脉单支及多支斑块、HDL<1.265mmol/L、GWW>168mm Hg%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研究建立的冠心病的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3.333+1.123 X1(高血压2级)+1.245 X2(HCY>11.575μmol/L)+1.805X3-1(颈动脉单支斑块)+2.633X3-2(颈动脉多支斑块)+1.278 X4(HDL<1.265mmol/L)+1.711 X5(GWW>168(mm Hg%)。评分系统以总分3.5分为最佳诊断界值,≥4分为冠心病高危人群,<4分为冠心病低危人群,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3.80%、84.96%及80.64%。4、本研究建立的CHD风险预测模型和评分系统较为简单适用,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和预测能力,能够为CH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第三部分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临床验证目的:将新建的CHD预测模型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检验该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和实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08例可疑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结果及术前超声检查数据。应用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108例可疑病例进行外部验证,计算每个病例冠心病发病风险,并与最终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检验该风险预测模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9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冠心病组50例,正常对照46例。将96例临床病例的具体数据代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H-L检验结果显示:?2=9.166,P=0.328>0.05,模型的校准能力良好;以预测概率作为诊断变量显示AUC=0.880,95%CI(0.809-0.950),P<0.001,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以临床病例风险评分为诊断变量显示冠心病评分系统的预测灵敏度78%;特异度93.48%,总正确率为85.41%;AUC为0.888。结论: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CHD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较为简单和实用,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CHD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崔灵[4](2020)在《斑点追踪显像联合心肌造影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联合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与心肌声学造影(MCE)技术测量左室应变值及心肌灌注参数,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麻醉后开胸行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以构建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开胸前及关胸后10 min均在造影模式(Low MI模式)下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及心尖两腔(AP2)、三腔(AP3)、四腔(AP4)心切面各15个心动周期的动态二维图像。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用MCE技术分析左室心肌灌注参数:局部微血管血容量(A)、局部血流速度(β)、局部心肌血流量(MBF)。结果:成功建立33只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于统计分析(心电图均可见ST段及T波改变)。1.常规参数分析: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阻断后心率(HR)明显降低(P<0.05)。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扎术后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TI分析:左室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GLS)于兔冠状动脉左室支阻断后明显降低(P<0.05)。左室前壁、前间隔、侧壁、后壁、中间段下壁及整个心尖部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术后均明显降低(P<0.05)。基底段下壁、后间隔及中间段后间隔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术前降低(P>0.05)。3.MCE分析:左室前壁、前间隔、侧壁的心肌灌注参数值A、β、MBF术后较术前显着降低(P<0.05)。左室后壁心肌灌注参数值A、β、MBF及下壁和后间隔的β、MBF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下壁及后间隔的A值均降低(P>0.05)。4.相关性分析:结扎前后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变化率与局部心肌血流量变化率均呈正相关(r=0.58、0.56、0.65、0.62、0.56、0.36,P均<0.05)。5.重复性检验: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分析前间隔、左室前壁、侧壁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局部心肌血流量(MBF)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8,说明一致性较好。结论:对于定量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STI技术及MCE技术均较常规指标更敏感,且两者相关性较好。另外,MCE技术又能在缺血早期半定量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且能弥补STI技术分析时图像质量不佳的缺陷,改善图像质量以增加用于分析的节段数,提高心肌应变结果的准确性。总之,STI技术联合MCE技术能敏感地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

洪然[5](2019)在《心肌声学造影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法定量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冠脉微循环状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心肌声学造影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法定量测量局部心肌血流量及冠脉血流储备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方法建立巴拿马小型猪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在静息和负荷状态下行心肌声学造影检查,使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法获得局部心肌造影剂再填充过程的动态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的分析处理,可以得到一个描述再填充过程中造影剂声学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该曲线可以被公式y=A·[1-e(-β·t)]拟合,这当中A是最大声学强度,代表心肌毛细血管密度,β是填充速率,代表血流速度,二者的乘积A·β即局部心肌血流量。联合负荷超声心动图,得到负荷和静息两种状态下急性心梗再灌注区的心肌血流量,二者的比值既冠脉血流储备。将此法所得结果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金标准)的结果做相关性分析,即能对心肌声学造影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法定量测量局部心肌血流量及冠脉血流储备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定量测量局部心肌血流量方面高度相关(r=0.93,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定量测量冠脉血流储备方面相关性良好(r=0.86,p<0.05);心肌声学造影所确定的灌注缺损区同病理染色结果所确定的缺血梗死区相一致,不论在静息还是负荷状态下,心肌声学造影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法定量测量缺血梗死区所得心肌血流量均要低于正常区,经配对t检验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7,p<0.05;t=-11.65,p<0.05)。结论心肌声学造影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法在对局部心肌血流量以及冠脉血流储备的定量测量上与“金标准”高度相关,说明其有准确定量测量如上两个参数的潜力。此外通过心肌声学造影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法定量测量得到的局部心肌血流量在缺血梗死区和正常区的差异,说明凭借该法还有望定量评价心肌是否缺血。

孙月[6](2019)在《携IL-6和IL-8抗体靶向微泡在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第一部分IL-6与IL-8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目 的]探讨简单有效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模型的制备方法,成功建立MIRI模型,并检测IL-6和IL-8在兔MIRI中的水平。[方 法]将168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12只、假手术组(S组)28只、正常组(N组)28只,I/R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又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再灌注30 min组、再灌注60 min组、再灌注120 min组及再灌注180 min组。I/R组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解除阻断使其再灌注,S组同一部位只穿线不阻断。术前及术后对各组兔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ELISA检测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从每组中抽取4只兔处死,取心肌组织,行HE染色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病理组织学检查。[结 果]1.心电图 缺血30 min时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再灌注30 min内ST段未见明显下降,再灌注45 min时ST段略有下降,再灌注60 min时ST段明显下降至等电位线,再灌注120min及再灌注180 min时ST段降至等电位线,心电图基本接近正常。2.超声心动图 缺血30 min和再灌注30 min左室前壁造模节段出现室壁运动异常,室壁增厚率明显减低,再灌注60 min后,缺血区室壁运动及室壁增厚率恢复正常。3.ELISA I/R各组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明显高于S组及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R各组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逐渐增高,IL-6的水平于再灌注180 min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IL-8的水平于再灌注120min和再灌注180 min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再灌注120 min与再灌注18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S组与N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病理组织学检查 HE染色及SEM均显示I/R组有心肌损伤的病理表现,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再灌注120min和再灌注180 min时损伤最重,且损伤程度相近。[结 论]通过阻断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解除阻断可成功制备MIRI模型。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兔心肌组织受损及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升高,为本课题组对MIRI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携IL-6和IL-8抗体靶向微泡评价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 的]制备携IL-6和IL-8单抗及双抗靶向微泡,应用靶向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评价兔 MIRI。[方 法]沿用第一部分剩余的144只动物模型,在此分组基础上,又随机平均分为四个亚组:裸微泡组(MBc)、携IL-6单克隆抗体微泡组(MBIL6)、携IL-8单克隆抗体微泡组(MBIL-8)和携IL-6与IL-8双抗体微泡组(MBd),每组36只。流式细胞仪通过检测不同剂量抗体与微泡的结合率,得出最佳配伍比,按此配伍比,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生物素化的IL-6和IL-8单克隆抗体分别及共同偶联到Targestar-SA微泡上,构建携IL-6和IL-8单抗及双抗靶向微泡。经兔耳缘静脉注射上述微泡,行MCE检查,Qlab软件分析前壁心肌的视频强度(video intensity,Ⅵ),其结果与第一部分ELISA检测的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 果]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合率三组靶向微泡抗体与Targestar-SA微泡的最佳结合效率均在80%以上。2.靶向微泡的制备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成功构建携单抗及双抗靶向微泡,四组微泡的大小、形态、性状基本相似,微泡粒径均一,分布均匀。3.靶向MCE MBc微泡I/R各组前壁Ⅵ与S组和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靶向微泡I/R各组前壁Ⅵ明显高于S组和N组,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Ⅵ逐渐升高,MBIL-6微泡和MBd微泡于再灌注180min达高峰,MBIL-8微泡于再灌注120 min和再灌注180min达高峰。同一再灌注时间,四种微泡Ⅵ从高到低依次为:MBd>MBIL-8>MBIL-6>MBc。4.相关性分析三种靶向微泡I/R组前壁Ⅵ与ELISA检测的IL-6与IL-8水平均呈强相关性(均r>0.7,P<0.05)。[结 论]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成功制备携IL-6与IL-8单抗及双抗靶向微泡,靶向微泡对MIRI的显像敏感性更高、靶向性更强,且携双抗靶向微泡相比携单抗靶向微泡有更好的显像特性。靶向MCE通过定量分析前壁VI,可间接反应MIRI中IL-6与IL-8的水平,实现无创和定量评价MIRI的炎症反应程度。第三部分携IL-6和IL-8抗体靶向微泡在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目 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ltr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技术介导携IL-6和IL-8单抗及双抗靶向微泡在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中的作用。[方 法]沿用第二部分行MCE检查的144只动物模型,各组兔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裸微泡(MBc)、携IL-6单抗微泡(MBIL6)、携IL-8单抗微泡(MBIL-8)及携IL-6与IL-8双抗微泡(MBd),观察心肌显影并存储图像。待微泡稳定附着后,使用低功率聚焦超声实验装置经兔胸壁行超声辐照干预。辐照完毕后经兔耳中动脉采血,ELISA检测血清中IL-6与IL-8的水平。3天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 果]1.MBc微泡辐照后,各组Ⅵ、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MBIL-6微泡辐照后,I/R各组Ⅵ和血清中IL-6的水平均较辐照前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L-8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MBIL-8微泡辐照后,I/R各组Ⅵ和血清中IL-8的水平均较辐照前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L-6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MBd微泡辐照后,I/R各组Ⅵ、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均较辐照前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比较四种微泡I/R各组辐照前、后视频强度差值,MBd>MBIL-6和MBIL-8>M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BIL-6和MBIL-8微泡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三种靶向微泡I/R各组辐照前、后视频强度变化率及IL-6和IL-8中和率均为再灌注30 min时最高,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视频强度变化率和炎症因子中和率均逐渐降低。[结 论]应用UTMD技术介导携IL-6和IL-8单抗及双抗靶向微泡,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定点释放IL-6和IL-8单克隆抗体以中和靶区的炎症因子,通过抗原抗体中和作用有效减轻MIRI的炎症反应。携双抗靶向微泡的干预效果优于携单抗靶向微泡,且越早辐照干预,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越好。以上为临床寻找安全、高效的减轻MIRI的方法提供了更有力的实验基础,并有望成为临床治疗MIRI的新方法。

熊华花,李泉水,李振洲,许晓华,陈胜华[7](2008)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试验定量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试验检测犬不同程度急性缺血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0只开胸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前、狭窄50%、狭窄75%时基础状态下及腺苷负荷试验状态下进行心肌声学造影,观察左室乳头肌短轴切面心肌显影情况,用Qlab软件对局部心肌微泡再充盈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心肌节段的平台期强度(A)、再充盈平均速度(β)及A·β值,然后对各节段心肌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D 50%狭窄腺苷负荷前,缺血节段心肌的血流灌注减少,但A、β及A·β值与正常对照区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LAD 75%狭窄程度时,缺血节段心肌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A、β及A·β值与正常对照区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腺苷负荷后,LAD 50%、75%狭窄缺血节段心肌的血流灌注均明显减少,正常灌注节段心肌的血流灌注均明显增加,缺血与非缺血节段心肌的血流灌注对比差异均明显增大,两者间A·β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试验可以提高对犬不同程度缺血心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丁尚伟[8](2008)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存活心肌的定量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急性冠脉闭塞时,心肌梗死并不是“全和无”的现象,危险区心肌内有存活心肌,判断危险区心肌的范围,准确识别存活心肌,有利于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存活心肌包括顿抑心肌、冬眠心肌和伤残心肌,均有收缩功能的减低。“冬眠心肌”的概念由Diamond 1978年首次提出,其定义是在静息时冠状动脉因不完全狭窄或闭塞使血流减少引起长时间慢性无痛性的缺血导致心肌功能下降,心肌结构无明显改变,但心肌代谢维持在低水平,这是心肌为了维持自身活性而采取了适应性自我保护过程,表现为心肌血流灌注-收缩相匹配,当局部血流改善后,心肌收缩功能可以恢复正常;顿抑心肌1982年由Brauuwald正式提出,是指血流已恢复到缺血以前的状态,但心肌功能受损,心肌虽未发生坏死,但由缺血和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结构、代谢和功能的变化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恢复正常,表现为血流灌注-收缩不匹配。这两种心肌均为完全可逆性的心肌损害,识别和尽量挽救存活心肌是临床工作的重点,能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整体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伤残心肌在90年代逐渐被人提出,是指心肌缺血不完全、致死性不完全导致的部分可逆性损伤,特征为如果及时恢复血流灌注,心肌功能恢复延迟但不能完全恢复正常,目前对伤残心肌尚无很好的检测方法。心肌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是维持心肌存活的关键,为存活心肌提供需要的氧和能量,维持心肌的新陈代谢并运送新陈代谢的产物。心肌超声造影在评价心肌微循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检测血管的完整性,定量分析局部心肌的血流灌注。近年来,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迅速发展,从间断触发成像到实时成像,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二维造影到三维造影,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二维造影,对不同节段心肌血流灌注的评价,往往需要变换不同的切面,不仅浪费时间、浪费造影剂,还可能会引起成像条件的变化,影响定量分析结果。全容积三维造影成像技术由于所采集的数据库容量大,脱机后分析较繁琐,且不能定量分析局部心肌血流量,在临床上应用较少。实时三平面心肌超声造影综合二维声学造影剂和三维成像的优点,以二维切面为基准切面,在此切面的基础上,以空间60°的切割关系,同时获取与此切面互成60°和120°的两个切面,同步显示三个切面,全面观察和分析左室所有心肌的血流灌注。此外,该技术脱机后能以二维造影的模式逐个切面进行分析,保证了在完全相同的条件评价所有心肌的血流灌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存活心肌具有收缩功能减弱的特点,不同于正常心肌,也不同于梗死心肌,通过检测心肌收缩功能来识别存活心肌具有独特的优势。超声心动图具有检查方便、可重复性强等自身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常规应用的方法如目测主观因素影响较多,组织多普勒技术受声束与组织运动方向之间的角度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是最近出现的新技术,采用斑点追踪技术从心肌三个不同的运动方向分析心肌收缩功能,完全不受角度依赖的影响,能提高对存活心肌收缩功能的判断。另外,负荷超声心动图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负荷状态对心肌产生的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的运动,检测存活心肌的收缩储备,从而更加敏感的发现存活心肌,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本研究利用心肌超声造影和斑点追踪技术,并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综合判断存活心肌,能明显提高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危险心肌的定量评价本部分应用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的血流灌注,定量计算心肌血流量,利用ROC曲线判断静息状态下心肌缺血的临界血流值。18只犬成功建立急性犬冠脉闭塞模型,3h后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存储动态图像进行脱机后分析。实验结束后游离心脏行Evans篮染色,以染色结果为“金标准”,定量分析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的血流量。结果显示:病理染色将心肌节段分为正常组和危险组,正常组心肌节段192个,危险组心肌节段96个;肉眼观察定性分析MCE结果,灌注正常心肌节段186个,灌注减少和灌注缺损心肌节段共102个,判断危险心肌的敏感性为89.6%,特异性为91.7%;脱机后用单指数函数Y=A×(1-e-βt)+B定量分析灌注正常和灌注减少心肌节段的血流量,灌注缺损区直接定义MBF为0,结果正常心肌血流量为10.2±4.2,灌注减少心肌血流量为2.9±1.8,两者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ROC曲线计算判断危险心肌的血流量临界值,以MBF<5.08时诊断危险心肌,其敏感度为95.8%,特异性为96.9%,曲线下面积为0.984。研究表明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定量计算心肌血流量可以区分正常心肌和危险心肌,判断梗塞面积大小,且明显优于定性判断,MBF<5.08可以做为判断静息状态下心肌缺血的标准。第二部分应用实时三平面心肌超声造影首灌注成像时间参数定量评价存活心肌的实验研究本部分应用实时三平面心肌超声造影的首灌注成像评价心肌的血流灌注,选用时间参数血流通过冠状动脉时间和心肌血流半灌注时间来判断存活心肌。18只犬成功建立急性犬前降支冠脉闭塞模型,3小时后在持续匀速推注造影剂的条件下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首灌注成像用三平面法记录,再灌注成像用单平面法记录,均脱机后分析。最后处死犬,行Evans蓝和TTC染色,将所有心肌节段分为正常组、缺血组和梗死组,MCE定量分析正常组和缺血组的血流灌注特点。结果显示结扎前MCE心肌灌注良好,结扎3h后,正常组心肌血流通过冠脉时间(Tc)和心肌半灌注时间(Tm)分别为(10.1±1.3)s和(17.1±2.2)s,缺血组心肌的Tc和Tm分别为(20.4±7.1)s和(39.7±8.8)s,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再灌注成像过程中,单平面法定量计算心肌血流量,结扎3h后正常组心肌血流量(MBF)为11.7±2.8,缺血组心肌的MBF为4.28±1.9。缺血组心肌Tc和Tm与MBF之间呈明显负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86(P<0.01),r2=-0.894(P<0.01)。研究表明实时三平面心肌声学造影首灌注成像过程能同步观察所有心肌血流灌注,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多方位评价心肌血流,其时间参数血流通过冠状动脉时间(Tc)和心肌血流半灌注时间(Tm)与心肌血流量(MBF)密切相关,可以判断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了解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判断存活心肌;冠脉完全闭塞时,危险区心肌血流由侧支循环供血,心肌血流灌注延迟和减慢,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维持缺血心肌的存活,减少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心肌灌注越延迟,缺血程度则越严重。第三部分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定量检测存活心肌的实验研究本部分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结合实时心肌超声造影(MCE)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探讨超声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犬存活心肌的价值。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犬模型,结扎前和结扎3h后分别行心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心肌微循环灌注;然后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各节段心肌的应变成像,判断是否存在运动异常。最后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心肌运动的变化,结合心肌超声造影的结果,识别存活心肌。实验结束后,处死犬,游离心脏,行心肌Evans蓝和TTC染色,以此为“金标准”将心肌分为正常组、缺血组和梗死组。结果显示结扎前心肌灌注未见异常,左室壁运动良好;结扎前降支3h后,MCE显示部分心肌有灌注减少和灌注缺损。MCE定性分析无灌注区为梗死心肌,有灌注区域以MBF<5.08诊断为存活心肌,其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94.1%;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结合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75.8%,特异性为94.6%;MCE和STI技术结合DSE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97.0%,特异性为98.2%。实验表明MCE能敏感的反映心肌血流灌注,STI结合DSE能定量检测室壁收缩储备,三种技术相结合能有效的检出危险区存活心肌,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种技术。结论1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血流灌注,结扎前将支180min时,MBF<5.08可以做为判断静息状态下心肌缺血的标准。2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可以评价冠脉侧支循环,为侧支循环的评价提供准确和全面的资料,与术中冠脉血流显像技术结果吻合。3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缺血的程度。缺血越严重,造影剂充填就越少。4实时三平面心肌超声造影首灌注成像可以观察血流通过冠状动脉时间,分析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评价冠状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判断存活心肌。血流通过冠状动脉时间与心肌血流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呈负相关(r=-0.876, P<0.01)。5实时三平面心肌超声造影首灌注成像可以分析心肌血流半灌注时间,冠脉闭塞后心肌血流半灌注时间与心肌血流量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0.894,P<0.01)。6二维应变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肌的收缩功能,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能准确评估心肌的收缩储备,识别存活心肌。7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结合负荷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提高存活心肌的检出率,全面评价存活心肌的血流灌注和收缩储备,为临床判断心肌梗死面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提供很好的依据。

邓荷萍[9](2008)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实时心肌造影成像定量评价正常兔心肌血流灌注本部分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技术及经静脉连续注射声学造影剂SonoVue检测正常兔心肌灌注,探讨实时心肌造影成像评价正常兔心肌灌注的可行性,并定量分析正常兔心肌灌注显像特点。结果显示:①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技术,10只实验兔均顺利完成实验,图像质量良好。FLASH后,心肌内微泡完全被破坏。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各节段均可自动拟合出心肌视频信号时间-强度曲线。②经静脉连续注射SonoVue,随着注射速度增加,稳定状态下心肌显像逐渐增强,注射速度增至40ml/h时图像后场出现明显伪像。经静脉连续注射SonoVue最佳注射速度为30ml/h。③注射造影剂后,心脏各部位开始显影时间为:右心7.5±2.2s,左心9.1±2.4s,心肌12.2±1.6s;心肌显影达到稳态时间为16.6±2.3s。④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6个节段平均A值9.8±3.0 dB、平均β值1.4±0.5s-1、平均A×β值13.5±3.6 dB×s-1;方差分析显示A值、β值及A×β值在6个节段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正常兔心肌灌注呈均匀一致性。第二部分实时心肌造影成像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血流灌注及其与组织学的关系本部分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灌注,探讨实时心肌造影成像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灌注的应用价值,并与病理组织学相对照,分析超声心肌灌注指标与相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心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动物建模成功,10只实验兔血脂均较建模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 TG3.89±0.85vs0.82±0.19 & 0.81±0.22mmol/l; TC28.91±4.52vs 1.57±0.13 & 1.58±0.32mmol/l),10只实验兔主动脉弓部均可见显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②AS组10只实验兔前降支均形成显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成管腔狭窄71%~99%,平均81.7±9.3%。③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显示AS组前壁、前间隔心肌灌注显着降低,表现为β值(两个节段平均0.9±0.3 vs 1.6±0.5 s-1)和A×β值(平均8.2±2.7 vs 15.1±3.7 dB×s-1)降低,A值(8.9±2.0dB vs 10.0±2.9dB)在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④两组间心肌微血管密度无显着性差异(604±128支/mm2 vs 621±103支/mm2)。⑤β值、A×β值与相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4(P=0.048)和r=-0.77(P=0.01),而A值与前降支狭窄程度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r=-0.42(P=0.22)。第三部分实时心肌造影成像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血流灌注与心肌功能本部分应用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血流灌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其局部和整体心肌功能,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灌注异常和心功能异常的相互关系,并评价心肌血流灌注超声指标和心肌功能定量组织多普勒指标在早期识别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①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EF(66.6±4.5%vs68.2±5.7%)、FS(33.6±3.2%vs34.9±4.3%)及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0.9±0.1vs0.9±0.1 m/s)在两组间未见显着性差异。②AS组整体心肌血流灌注下降,表现为β值(0.9±0.3 vs1.4±0.5s-1)和A×β值(8.4±3.1 vs13.5±3.6dB×s-1)降低。③AS组局部心肌血流灌注降低,表现为后间隔(β0.9±0.3vs1.6±0.5 s-1;A×β8.5±2.7vs15.8±6.3 dB×s-1)、前壁(β0.8±0.4vs1.4±0.9 s-1;A×β7.3±3.8vs12.8±6.9 dB×s-1)和下壁(β0.8±0.3vs1.3±0.8 s-1;A×β8.0±3.2vs12.3±6.6 dB×s-1)局部β值和A×β值降低。④QTVI指标显示AS组整体心功能降低,表现为二尖瓣环四个位点平均Sa(4.3±1.0vs6.1±0.6 cm/s)和Ea(3.8±1.4vs6.8±0.7 cm/s)降低,E/Ea升高(0.17±0.08vs0.09±0.02)。⑤QTVI指标显示AS组局部心肌功能下降,表现为前壁(2.3±1.7vs4.9±2.1 cm/s)和下壁(3.7±1.6vs5.5±1.1 cm/s)中段心肌Em降低,下壁中段心肌Sm降低(3.0±0.6vs4.3±0.5 cm/s)。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正常兔及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血流灌注,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灌注的有效手段。2.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显示正常兔心肌血流灌注呈均匀一致性。3.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血流灌注下降,表现为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降低,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显示为β值和A×β值下降。4.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灌注实时心肌造影指标β值、A×β值与相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提示静息状态下,RTMCE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灌注异常范围大于心肌功能异常范围,提示心肌灌注异常早于心肌功能异常,尤其早于收缩功能异常。实时心肌造影成像技术是识别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6.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心功能指标在识别心肌缺血方面较传统心功能指标EF、FS和E敏感。

杨利霞[10](2008)在《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对心肌微循环灌注的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有关声学造影剂结合腺苷负荷对心肌缺血或梗死后是否存在微循环、微循环的状况及微循环灌注储备的评价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包括:1)探讨声学造影剂(MCE)对心肌缺血面积的估测作用;2)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测基础状态下不同程度的血流TIMI分级冠状动脉所供应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状况,评价PCI术后心肌微血管灌注的改善情况,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3)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腺苷评价心肌微血管血流储备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本课题第一部分选择健康杂种犬12只,建立开胸犬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左前降支(LAD)结扎10min后,经静脉注射声诺维并进行MCE检查。在左室心尖长轴二腔心切面,应用MCE的彩色M型曲线技术检测急性缺血心肌分别在前壁和下壁的临界点,以此为界在二维图像上描计出声学造影剂灌注缺损面积。启动Q-analysis软件,在左室心尖长轴二腔心切面,将取样点置于对应TTC染色心肌缺血区、TTC病理染色范围大于MCE灌注缺损范围的缺血面积区域(临界区)、正常心肌组织区,动态追踪此感兴趣区,使其在造影剂再充盈的各心动周期内的每一帧图像上保持几乎相同的解剖位置,调节图像以使感兴趣区位于心肌内并容纳尽可能多的心肌,选择每一心动周期舒张末期图像纳入分析,软件自动生成灌注强度曲线并拟合函数:Y=A(1-eβ2t)+C,得出曲线峰值强度(A),曲线斜率(β)和灌注量(A·β),每个区域的参数均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通过计算局部组织蓄积的最大微泡数量(A)和造影剂在局部充填的速度(β)测定心肌相对血流量,并作为心肌血流灌注定量判断标准。2)本课题的第二部分选择30例AMI患者及11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其中36例行PCI手术,于PCI手术前后分别进行MCE检查,将左室壁分为16节段进行心肌灌注记分,应用Qlab软件定量分析实时声学造影再灌注曲线。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按冠脉血流TIMI分4级,将其所供应的心肌节段分为4组,分别进行组间MCE半定量视觉评分与定量参数值的比较,并与冠脉的血流TIMI分级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对比研究PCI手术前后各参数值的变化;3)本课题第三部分选择30例AMI及11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其中36例行PCI手术,应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和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心肌微血管血流储备。应用Qlab软件定量分析实时声学造影再灌注曲线,分析PCI手术前后冠脉血流储备量的变化,对PCI手术前后心肌微循环的状况和预后进行估测。结果:1)MCE所测定的左室心肌缺血面积与美蓝染色后缺血面积实际参数高度一致(r=0.93,P=0.01);与TTC染色后缺血面积实际参数一致性较好(r=0.68,P<0.01)。左室心尖长轴二腔心切面, TTC病理染色缺血心肌范围大于MCE灌注缺损范围约12.35±2.16mm。以TTC病理染色为金标准,回顾分析各个感兴趣点的定量指标,心肌正常灌注区的峰值强度(A)、曲线斜率(β)和灌注量(A·β)显着高于缺血区,缺血心肌区域声学造影的峰值强度(A)较正常心肌区明显延长,而显影持续时间却显着缩短,灌注量(A·β)较正常心肌区约降低约70%,与心肌正常灌注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C病理染色缺血心肌大于MCE灌注缺损的面积区域声学造影的峰值强度(A)较正常心肌区延长,而显影持续时间亦缩短,灌注量(A·β)较正常心肌区约降低约50%,与心肌正常灌注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1例患者术前均顺利完成MCE检查,36例患者PCI术后顺利完成MCE复查。MCE检出心肌灌注异常与相应供血支冠状动脉血流TIMI≤2级的符合率为79%(193/244)。当心肌灌注MCE记分为0时,MCE检出心肌灌注异常与相应供血支冠状动脉血流TIMI<1级的符合率为70%(40/57)。而MCE记分为1时,MCE检出心肌灌注异常与相应供血支冠状动脉血流TIMI>2级的符合率为73%(272/374)。MCE半定量分析显示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程度不同,MCE分值差异有显着性(P<0.05)。PCI手术前病变血管相应心肌节段的A、β、A·β明显低于正常灌注节段(P<0.001),4组间的A、β及A·β均存在明显差别(F=103.36,91.13,87.34,P<0.01),做任意两组间的t检验,其A、β及A·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脉血流TIMI分级的降低,其心肌微循环灌注参数(A、β、A·β)指标降低越明显,而各组内A、β、A·β与冠脉血流TIMI分级的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视觉记分在PCI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PCI治疗后局部心肌灌注区视觉显影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择期PCI治疗后梗死节段的A、β、A·β值仍低于正常节段(P<0.05),标化后Ar、βr、及A·βr三个参数值在PCI后均有显着改善(P<0.01);PCI术前视觉评分为0-0.5分者,标化后Ar、βr、及A·βr三个参数值在PCI后均有显着改善(P<0.05);术前视觉评分为1分者,Ar、βr、及A·βr术后有改善,但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前血流TIMI分级程度的降低,PCI术后Ar、βr、及A·βr三个参数值增加越少,结果显示术前病变血管的微循环灌注的损害程度直接影响其血流储备量。3)41例患者术前均顺利完成MCE结合腺苷负荷检查,36例患者PCI术后顺利完成MCE结合腺苷负荷的复查。PCI术前的静息状态下,A、β和A·β值随着供血冠脉血流TIMI分级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1);在腺苷负荷状态下,A、β和A·β值亦随着供血冠脉血流TIMI分级的降低而降低(P<0.01),且其储备值呈现出相同的趋势(P<0.01)。PCI术后静息与负荷状态下,β和A·β值亦呈现此趋势,其血流储备量较PCI术前明显增加,但心肌节段A、β、A·β储备值仍低于正常灌注组(P<0.05)。随着术前血流TIMI分级程度的降低,PCI术后A、β、A·β储备值增加减少,结果显示术前病变血管的微循环灌注的损害程度直接影响其血流储备量。结论:1)心肌声学造影MCE可用于心肌缺血面积的估测,测定心肌缺血范围,但在急性夹闭冠状动脉制造犬急性缺血模型的情况下,存在低估急性缺血范围的可能性,因此测定MCE灌注缺损区范围外12.35±2.16mm面积内的A·β心肌血流量可以提高缺血面积的界定。2)MCE视觉记分与血流量定量分析显示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程度越低,MCE视觉评分及定量微循环血流量值越低,MCE能客观地反映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的程度。PCI术后,血流TIMI分级在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的改善与否有局限性,而MCE对术后疗效的评价具有补充及指导意义。3)PCI术前血流储备越差,术后冠脉血流储备改善越差。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试验定量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可以预测患者愈后,有助于介入性治疗前病人的筛选、术后疗效评价。

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定量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定量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肌声学造影自动心肌分割与实时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1 冠心病
    1.2 冠状动脉狭窄与缺血的关系
    1.3 冠状动脉微循环自动调节
    1.4 冠心病与影像诊断工具
        1.4.1 核医学
        1.4.2 负荷心脏磁共振
        1.4.3 计算机断层扫描
        1.4.4 增强剂在超声心动图上的应用
    1.5 负荷心肌声学造影
    1.6 心肌声学造影定性及定量诊断
    1.7 心肌声学造影条件下心肌分割面临的挑战
    1.8 心肌声学造影条件下图像质量控制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方法
    2.1 数据库
    2.2 心肌声学造影
    2.3 MCE心肌分割神经网络—训练集与验证集
    2.4 MCE心肌分割神经网络—方法
        2.4.1 MCE心肌分割神经网络—预测目标与总体框架
        2.4.2 编码器
        2.4.3 解码器
        2.4.4 双向训练
    2.5 定量灌注参数
    2.6 MCE心肌分割神经网络—实验设置
        2.6.1 模型性能评估
        2.6.2 心肌感兴趣区人工描记的重复性
    2.7 实时质量控制—训练集、验证集与模拟实验测试集
    2.8 实时质量控制—方法
        2.8.1 实时质量控制—预测目标
        2.8.2 实时质量控制—总体框架
        2.8.3 校正工作量预测神经网络
        2.8.4 成本计算模型
    2.9 实时质量控制—实验设置
    2.10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MCE心肌分割神经网络—DSC、IOU和 HD
    3.2 MCE心肌分割神经网络—视觉评分
    3.3 MCE心肌人工描记的观察者内变异性和观察者间变异性
    3.4 MCE心肌分割神经网络—示例
    3.5 实时校正工作量预测神经网络—逐帧预测
    3.6 实时校正工作量预测神经网络—模拟实验
第四章 讨论
    4.1 心肌分割框架与现有软件的方法学比较
    4.2 心肌分割相关研究
    4.3 实时质量控制相关研究
    4.4 临床价值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人工智能在心肌增强超声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研究生阶段成果
    致谢

(2)3D-STI与2D-LS评估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心肌存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心肌梗死存活心肌无创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CHD的发病机制
        1.1.1 脂质浸润学说
        1.1.2 内膜损伤学说
        1.1.3 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聚集学说
        1.1.4 同型半脱氨酸代谢障碍学说
    1.2 CHD风险预测模型
        1.2.1 国外CHD风险预测模型
        1.2.2 国内CHD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
    1.3 CHD防治策略
    1.4 本次研究的目的和临床意义
第2章 超声心肌做功技术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入选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仪器与方法
        2.2.5 实验室数据
        2.2.6 统计分析
        2.2.7 重复性分析
    2.3 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常规超声参数比较
        2.3.3 心肌应变与心肌做功参数比较
        2.3.4 重复性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3.1 前言
    3.2 资料与方法
        3.2.1 病例选择
        3.2.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3.2.3 病例资料调取和收集
        3.2.4 基本资料信息
        3.2.5 诊断标准
        3.2.6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3.3.2 评分系统的建立与检验
    3.4 讨论
        3.4.1 风险因素分类
        3.4.2 风险因素发病机制
        3.4.3 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3.4.4 CHDLogistic回归模型及评分系统使用说明
    3.5 结论
第4章 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临床验证
    4.1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4.1.1 研究对象
        4.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4.1.3 基本信息采集
        4.1.4 诊断标准
    4.2 研究方法
        4.2.1 临床入组病例的选择
        4.2.2 病例资料收集
        4.2.3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病例入组情况
        4.3.2 一般结果分析
        4.3.3 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的临床检验
    4.4 讨论
    4.5 研究的不足
    4.6 结论
第5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超声新技术在早期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4)斑点追踪显像联合心肌造影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心肌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心肌声学造影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法定量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冠脉微循环状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6)携IL-6和IL-8抗体靶向微泡在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IL-6和IL-8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携IL-6和IL-8抗体靶向微泡评价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携IL-6和IL-8抗体靶向微泡在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存活心肌的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实时单平面心肌超声造影对急性乙肌梗死犬危险心肌的定量评价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时三平面心肌超声造影首灌注成像时间参数定量评价存活心肌的实验研究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定量检测存活心肌的实验研究
    摘要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实时心肌造影成像定量评价正常兔心肌血流灌注
    论文摘要
    论文正文
        1. 绪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实时心肌造影成像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血流灌注及其与组织学的关系
    论文摘要
    论文正文
        1. 绪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实时心肌造影成像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血流灌注与心肌功能
    论文摘要
    论文正文
        1. 绪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致谢
附录(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对心肌微循环灌注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心肌声学造影原理及应用
    2.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
    3.腺苷试验诊断研究
    4.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研究
    5.提出假设
    6.课题资助
第一部分 心肌声学造影界定急性心肌缺血面积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
        2. 仪器与方法
        2.1 仪器
        2.2 声学造影剂
        2.3 图像采集
        2.4 心肌病理染色
        2.5 数据测量与分析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心肌声学造影与冠状动脉血流TIMI 分级
    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2.1 仪器
        2.2 声学造影剂
        2.3 MCE 图像采集
        2.4 冠状动脉造影
        2.5 数据测量与分析
        2.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对心肌微血管血流储备的评价研究
    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2.1 仪器
        2.2 声学造影剂
        2.3 腺苷注射液
        2.4 试验方法
        2.5 MCE 图像采集
        2.6 冠状动脉造影
        2.7 数据测量与分析
        2.8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在心肌微循环灌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定量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肌声学造影自动心肌分割与实时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研究[D]. 李明奇. 汕头大学, 2021(02)
  • [2]3D-STI与2D-LS评估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心肌存活性[D]. 马盼弟.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3]基于超声心肌做功参数的冠心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 郭良云. 南昌大学, 2020(01)
  • [4]斑点追踪显像联合心肌造影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D]. 崔灵.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5]心肌声学造影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法定量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冠脉微循环状态的研究[D]. 洪然.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6]携IL-6和IL-8抗体靶向微泡在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D]. 孙月.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7]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试验定量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J]. 熊华花,李泉水,李振洲,许晓华,陈胜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08)
  • [8]实时心肌超声造影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存活心肌的定量研究[D]. 丁尚伟.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6)
  • [9]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心肌造影成像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心肌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D]. 邓荷萍. 华中科技大学, 2008(12)
  • [10]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对心肌微循环灌注的评价研究[D]. 杨利霞.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