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讯科技商务智能光网络——多业务、低成本、高收益

朗讯科技商务智能光网络——多业务、低成本、高收益

一、朗讯科技业务智能光网络——多业务、低成本、高收益(论文文献综述)

唐浩[1](2020)在《全流量时代通信客户价值开发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信行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来基于规模经济的高边际利润模式正在转向低边际利润模式。特别是4G运营以来,传统业务互联网化、流量化,引发了通信客户行为深刻而显着的改变,流量成为信息通信业基础性生产要素,也成为客户与通信运营企业交易的主要商品,通信行业进入全流量经营时代。但随着人口红利的快速消退、提速降费的深入推进,流量规模增长的红利快速释放,目前简单依靠量的增长已难以推动通信行业收入实现大的提升,流量价值变现方式亟待变革;同时,通信行业增长的规模驱动力逐渐式微,存量博弈进一步摊薄了行业价值,各通信运营企业已将竞争的焦点由客户份额的争夺转向客户价值的竞争,客户价值开发和提升成为通信行业经营工作的重心;政策层面,政府一方面深入推行提速降费政策,另一方面又要求通信行业肩负起利税贡献的重任,提速降费与提升价值效益必须得到统筹兼顾。围绕有效“提速降费与提升价值”这一冲突,如何有效挖掘流量价值、推进供给方面产品创新,逐步实现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引领需求,进而提升客户视角的客户价值;如何提升企业视角的通信客户价值,进而提升客户份额及收入份额,成为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回归流量经营本质,对接价值创造过程实际,满足、创造、引领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价值贡献,面向5G发展是流量经营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流量时代开发流量价值与提升通信客户价值,实现信息通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应遵循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全周期、全流程的内在规律和逻辑,按照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的互动机制和内在逻辑来重构流量价值经营体系。论文面向实际应用问题,围绕有效解决“提速降费与提升价值”这一冲突,分别从客户的视角、企业的视角、客户-企业视角出发,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分析了价值创造、传递、交易、变现全过程运作机制,构建了流量价值模型、通信客户价值评价体系、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动态博弈模型,深入剖析了流量价值和通信客户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关键要素、内在规律和逻辑,从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分别给出了流量价值开发和通信客户价值提升的一整套理念、方法、策略和措施建议。首先,论文从流量经营的发展历程出发,梳理出流量经营的关键要素,明确了通信行业全流量经营的特征和趋势,给出了全流量时代这一包括生产对象、生产方式、组织形式、运营模式等在内的通信运营企业新的管理情景。认为流量业务是一种互补品经济,其价值依赖于其他组件创新带来的价值,价值提升的方向在于推动流量价值在通信运营侧实现封闭管理。接着,从客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流量价值模型,实现了流量价值具体化、数量化、应用化,为流量价值开发找到了着力点和衡量标准;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将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结合在一起,基于企业运营客户精准画像需要,构建了一个既考虑时间维度价值又考虑空间维度价值的全流量时代通信客户价值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户细分、定性定量分析和有效性验证,为大数据精准营销和客户价值提升提供了基础模型;从客户-企业视角出发,提出了流量价值-通信客户价值创造模型及价值开发机制,将博弈论和控制论方法引入到客户价值研究中来,构建了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动态博弈模型。最后,基于流量价值模型、通信客户价值评价体系、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动态博弈模型求解及分析结果,提出了流量价值开发与通信客户价值提升互动双赢模型,面向5G时代流量价值经营,系统性地提出了流量价值开发和通信客户价值提升的策略建议,较好地解决了“提速降费与提升价值”这一冲突,以期为国内通信运营企业5G经营提供参考,达到企业与客户最大双赢。论文的创新成果及主要观点:1.提出了客户价值开发与提升三重视角研究框架,贯通并融合了“企业视角、客户视角、企业-客户视角”客户价值三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聚焦解决“提速降费与提升价值”这一冲突,论文遵循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全周期、全流程的内在规律和逻辑,按照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形成的逻辑,系统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将客户价值研究的三个领域得以贯通融合。按照先解构后综合、先画像后交互、先微观后宏观的研究方式,将客户价值运作机理全面展现。首先,从客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流量价值模型;接着,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构建全流量时代通信客户价值评价体系;最后,从客户-企业视角出发,构建了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动态博弈模型、价值创造模型,以流量价值开发与通信客户价值提升互动双赢模型。2.提出了流量业务的本质属性、流量经营的方向及路径,并由此演绎提出“差异化产品供给”是提升通用组件或基础性生产要素价值的方向。基于产业链视角和互补品经济理论,在流量经营关键驱动因素及驱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流量经营本质。流量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种基础承载性和生态型业务,流量和上下游环节功能互补共同构成客户体验,因此,流量本质上是一种互补品经济,其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客户的需求和流量所承载的互联网应用及内容。流量经营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技术+管理问题,流量经营关键在于发现新增的价值、找出价值转换途径并实现价值的分配,推动流量价值在通信运营企业侧实现闭环管理、掌握流量承载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是通信运营企业流量价值重塑的重要途径。这要求通信运营企业推动“管道流量”经营向“互联网流量”经营转变,构建流量价值生态系统,实现流量与互补品价值封闭和价值协同创新。在流量价值经营的方向下,通信运营企业需要统筹考虑各类业务的定位、目标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流量、宽带、内容、信息服务业、数字化服务等需要被放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下来重新定位,这个视角就是全流量经营,即无所不在的流量经营,各种经营对象和要素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同构成流量经营的价值生态系统。3.将博弈论和控制论等理论方法引入到客户价值研究中来,构建了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动态博弈模型,在价值构成的微观层面上探究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博弈机制,为流量价值开发和通信客户价值提升找到改进方向和着力点。基于企业客户价值互动双赢,从客户-企业视角出发,构建了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动态博弈模型,并应用最优控制和动态优化的方法,求解并分析了合作、非合作情形下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动态博弈均衡解或最优解,从微观层面上探究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互动机理,发现企业与客户在追究价值最优时,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客户价值转换行为与企业营销策略实施成正比、与流量产品创新成正比,企业营销工作和产品创新程度能够促进客户价值转换和提升。通过对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动态博弈过程分析,发现双方在长期博弈过程中实现共赢,通信运营企业价值增长关键来源是保持客户长期动态合作,主要手段是交叉销售和融合捆绑,发挥好关键人网络价值;客户收益增加的关键来源是产品创新及高价值、个性化产品推荐,通过价值生态系统降低交易成本以实现客户效用增加。4.提出了流量价值-通信客户价值创造模型,给出了价值开发机制,构建了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双提升驱动模型。以Lancaster和Walters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链结构为基础,从微观层面上探究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交互关系和互动机理,提出了流量价值-通信客户价值创造模型,系统地梳理了价值产生、承载、传递、创造的全过程,给出了价值开发机制:客户需求是流量价值最终来源、流量产品创新是价值增值的载体、网络管道能力是稳固价值的基础、经营模式创新是价值变现的根本、价值生态系统是价值开发的突破点、个性化需求是价值开发的着力点。论文从需求管理与供给改革分别入手,将价值创造与实现的逻辑转换为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有机协同、相互支撑、互动双赢、系统性的价值经营体系,构建了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双提升驱动模型。5.面向5G流量价值经营系统地提出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提升策略:在流量产品供给方面,根据流量价值模型,主要从开发流量价值和降低客户成本入手,深化供给改革。在客户需求方面,根据通信客户价值评价体系,立足当前,通过向规模要价值、向存量要价值、向融合要价值等方面入手,提升客户当前价值贡献;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培育并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有效利用客户的网络价值,扩展客户的空间价值。

王志文[2](2018)在《WDM模块插卡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通信业务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网络视频业务的出现使得对于通信带宽的需求大幅度增长。波分复用技术作为提升通信带宽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WDM模块是光通信收发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WDM模块的生产中,为保证WDM模块的质量,WDM模块的检测成为了日常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提出的WDM模块插卡式测试系统针是一种基于可调谐激光光源(Tunable Laser Source,TLS)的测试系统,本文针对传统测试系统中光谱仪(Optical Spectrum Analyzer,OSA)在测试无源光电子器件时测试速率较慢、成本高昂等缺点,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案。该方案具有低成本、集成度较高的特点,并且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实现同时对多通道WDM模块指标进行高灵敏度快速测试,使得WDM模块的生产成本降低,测试效率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基于TLS的WDM模块插卡式测试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研究,并且完成了光功率计单盘、光开关单盘、光衰减单盘的设计。本文最后给出传统测试系统和插卡式测试系统对于同一WDM模块测试数据的对比和分析,表明基于TLS的WDM模块插卡式测试系统在集成度高、成本低的基础上,测试速度提升,测试精度提高,可以用于WDM模块的实际测试。

李欠倩[3](2016)在《智能家庭网关硬件测试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国内许多互联网企业(例如华为、烽火等)为了抢占数字家庭入口,都推出智能家庭网关。结合手机APP,用户可进行人性化管理,而如加速等相关插件的运用,使得用户的体验感得以提升;研发者通过对手机、互联网内容的整合,积极探究智能家居服务,以对开放产业链的打造作为重要目标。显然,家庭网关智能化如今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36]。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发展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介绍了智能家庭网关的定义、分类。而硬件测试是保证家庭网关的硬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研究智能家庭网关的硬件测试方法和硬件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光纤接入的智能家庭网关的硬件测试,存在测试标准不统一、测试方法不固定等问题。硬件测试部门只能根据客户的要求,编写硬件测试用例。针对此情况,本文讲述了为何、如何建立硬件测试用例库。光纤接入的家庭网关,工作时需要注册OLT,为此,本文介绍了BOSA的工作模式、ONU注册OLT的过程、华为OLT上配置GPON打流业务等。硬件测试过程中,测试资源分配不均衡、机房跳线杂乱等,直接影响测试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研究了如何合理分配和管理硬件测试资源。最后,本文对智能家庭网关的信号质量测试和环境测试做了详细介绍。对热测试、打流丢包、WIFI打流与PON口打流之间的影响、2.4G WIFI与5.8G WIFI之间的影响、BIP error与丢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做了介绍,并通过实验数据说明所列的问题。经实验证明:硬件测试资源合理分配和管理后,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丢包的可能性、提高了测试效率。

张甲昊[4](2012)在《开封联通公司宽带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大力推进,宽带作为信息化进程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业务,前景广阔。为了应对本市其它电信及广电运营商的竞争,作为开封地区主导电信运营商的开封联通公司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及时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对本地区宽带市场的深入调研和分析,研究制订一系列有效的营销手段,不断提高营销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宽带市场的运营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开封联通公司自2002年开始全面建设宽带网络,截至2011年底,全市宽带用户达到35万户,年宽带收入达到2.79亿元。宽带业务已经成为开封联通业务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从开封联通的用户数量发展情况来看,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这与公司所采取的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对开封联通公司宽带业务内部、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及对现行营销策略的研究,揭示了当前宽带业务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总结了影响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SWOT分析、波特模型等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结合工作中的实践和数据分析,确定了现行宽带市场营销策略的改进方向和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市场细分理论对开封联通宽带市场用户进行了细分,重新确定了宽带业务的目标市场,并提出了开封联通宽带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希望能够对开封联通公司宽带业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曹立晨[5](2012)在《面向全IP化的城域传送网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工P化大趋势下,IP业务呈现出需求迅速增长、应用不断丰富的发展态势,传送网的业务接口从先前的2M、155M业务接口演化到目前的FE、GE、10GE等接口,Ethernet已经成为具有支配地位的网络接口,运营商也在加快网络转型的步伐。如何顺应业务ALL-IP的发展趋势,成为传送网面临的重要挑战,一个高质量、配置灵活、具有高生存性的传送网络成为迫切需求,也是传送网络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面向全IP化的城域传送网是以IP技术为基础的多业务承载网,是运营商网络IP化和网络转型的基础。本论文全面研究了目前国内主要运营商网络IP化的进程和方式及其对城域传送网带来的影响、现阶段传送网主流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面向全工P化的城域传送网演进策略分析和组网方式等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城域传送网的具体特点,提出面向全工P的城域传送网演进方案。

刘照清[6](2011)在《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逐渐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竞争高度化的变革时代。时代的变化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对企业原有的传统职能型组织也提出了挑战。哈默( Michael Hammer )等人提出流程再造的思想,很快便成了管理界的时尚。然而,由于流程再造的范围太窄、没有从全局分析流程行为、忽视流程改变对人员的影响等原因,使企业变革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弥补流程再造的不足,构建一个具有顾客导向、以流程为中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边界动态化、整合性等特点的流程型组织形态,成为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变革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华为公司的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旨在对构建流程型组织作出进一步的完善,为企业改革提供变革思路。本文以华为为例,依据N.M.Tichy提出的组织变革模型,构建出华为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的变革理论模型,变革模型从变革输入到变革输出经历了八个主要的变革部分,八个变革部分中各自包含了不同的关键组织因素,变革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强有弱,形成一个闭环的变革系统。通过对变革模型图的绘制,也探索出华为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是以客户为中心,以组织目标、组织流程、组织结构、组织员工为关键的转型内容,以跨团队组织为流程型组织的重要组成要素。

顾伯平[7](2010)在《3G城域光传送网络规划与建设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3G牌照的发放以及电信运营商的重组,再度引发了各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的热潮。作为业务承载网络的3G光传送网,必须要先于业务网络的建设而建设。因此,如何满足3G业务的传送,成为电信运营商建设3G光传送网时关注的重点。3G网络及业务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其承载光传送网的特殊需求。作为解决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支持高速的数据接入的3G网络,其业务承载除了GSM话音业务外,更多的是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作为数据业务的整体提供方案,集团用户数据专线业务、智能小区高速上网业务以及带宽出租业务等都应在3G光传送网建设中给予前瞻性的考虑。论文从北京联通城域传送网现状以及3G城域光传送网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重点阐述了各种城域传送技术,对城域传送网各个层面的适用技术进行详细·论述。接着论述了3G城域光传送网的建设策略及原则,通过对工程实例的总结和分析,详细介绍了北京联通3G城域光传送网的实施方案,并统计了北京联通3G城域光传送网实施后的建设规模。

张磊[8](2010)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2年,世界经济环境变得复杂多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市场化的深入,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后全球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东道国。借助国际制造资本,中国建立了价廉物美的制造品生产体系,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竞技舞台与新兴制造业基地。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深化转型背景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在于挖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与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之间的逻辑,剖析中国经济增长依赖外资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外资发展的约束性,为正确把握宏观外资政策与微观企业运营策略,积极运用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与资本缓解中国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提供直观的决策角度和决策依据。围绕研究主线“正面效应—〉决定因素—〉负面效应—〉归因”,本文从东道国角度,选取大量宏观数据与企业案例完成统计计量与实证检验,研究分为3个方面:一是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中国的正负面效应,二是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中国的宏观与微观决定因素,三是跨国制造资本流入中国的负面效应归因。各章节的论述兼顾完整性与独立性,章节之间逻辑紧密,且自成一体,研究结构与分析逻辑有一得之见。借鉴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与成果,计量方法有皮尔逊乘积矩阵相关系数、霍夫曼检验、最小二乘法、横截面数据分析与回归建模。区域经济的宏观研究选取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大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跨国制造企业的微观分析选取可口可乐、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通过实战并购案例对经理人行为因素导致的公司定价偏差的实证,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具有前瞻性。

刘杰[9](2009)在《构建基于MPLS的精细化网络平台》文中认为现代互联网络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的电信运营发展趋势已经从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了全面精细化运营的宽带运营模式。而要想满足运营商的精细化运营,就必须构建一张可靠的适合运营商进行精细化运营的IP电信网,这种网络必须能够满足诸如流量控制,区分服务等精细化运营的必备功能,并且能使得各个业务都有相应的QoS保障。本文基于这样的前提,在深入细致的研究现有的电信运营商骨干网络架构的同时,考虑未来互联网络的业务需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MPLS技术的精细化运营改进网络架构方案,通过构建这种改进型的精细化运营网络,电信运营商可以基于已有的IP电信网络,对传统的互联网络宽带业务进行资源隔离,并使用MPLS中非常具有优势的流量工程及区分服务技术对于不同的业务进行感知,对相应的服务进行分时段分级别进行流量控制,保障各种宽带业务相应的QoS,从而实现网络的精细化运营,满足日益增长的互联网宽带业务的需求。此外,本文在基于改进的精细化IP网络架构下,进一步就精细化网络的部署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通过在现有的IP电信网络中引入资源接纳控制单元以及多业务控制网关,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对目前的IP电信网络进行改良,从而实现具有流量控制、区分服务等功能的精细化IP电信网络。

王捷明[10](2009)在《中兴通讯投资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兴通讯公司在国内A股市场中是一家非常独特的公司,从一个“国有民营”的小企业起家,在没有任何垄断资源帮助的情况下,成长为涵盖了几乎所有电信设备的制造,运营收入已达440亿元人民币的高科技企业,并规划要在五年进入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世界五强,成为和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并列的国际电信巨头。在国内A股市场上,中兴通讯究竟有什么样的投资价值,本文将主要就此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兴通讯公司的概况和发展历程,之后对主要的估值理论和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宏观经济形势及电信设备制造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行业发展的认识。在第五章对中兴通讯的成功的战略转型进行了分析,而后利用有关财务分析手段对中兴通讯的整体经营状况包括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进行了分析,在与同业公司进行了比较后,说明了中兴通讯优异的财务经营指标,同时对未来的盈利进行了预测。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的方法,对中兴通讯进行了估值分析,得出投资结论。

二、朗讯科技业务智能光网络——多业务、低成本、高收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朗讯科技业务智能光网络——多业务、低成本、高收益(论文提纲范文)

(1)全流量时代通信客户价值开发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发展
    2.1 全流量理论及相关研究
        2.1.1 流量概念界定
        2.1.2 流量经营理论及研究
        2.1.3 全流量的定义及内涵
    2.2 价值创造理论及相关研究
        2.2.1 价值概念界定
        2.2.2 价值创造理论研究
    2.3 客户视角的客户价值理论及研究
        2.3.1 B2C客户价值定义及内涵
        2.3.2 B2C客户价值构成维度研究
        2.3.3 B2C客户价值影响因素研究
        2.3.4 B2C客户价值与消费者行为关系研究
        2.3.5 B2C客户价值理论研究方向
    2.4 企业视角的客户价值理论及研究
        2.4.1 C2B客户价值定义及内涵
        2.4.2 C2B客户价值构成研究
        2.4.3 C2B客户价值评价研究
        2.4.4 C2B客户价值理论研究方向
    2.5 客户-企业价值互动关系研究及博弈论
        2.5.1 客户-企业价值互动关系研究
        2.5.2 博弈论
    2.6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第三章 流量经营驱动因素及流量价值模型构建
    3.1 流量经营本质
        3.1.1 流量经营历程回顾
        3.1.2 流量经营存在问题
        3.1.3 流量经营发展趋势
        3.1.4 国外流量经营策略
        3.1.5 流量经营本质分析
        3.1.6 流量价值经营方向
    3.2 流量经营驱动因素分析
        3.2.1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分析
        3.2.2 价值增长驱动因素分析
    3.3 流量价值模型构建
        3.3.1 理论框架
        3.3.2 流量价值概念模型
        3.3.3 变量定义及研究假设
        3.3.4 量表开发及数据收集
        3.3.5 假设检验及模型修正
        3.3.6 流量价值模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客户价值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4.1 通信客户价值研究设计
    4.2 通信客户价值理论框架
        4.2.1 通信客户价值特性分析
        4.2.2 通信客户价值研究现状
        4.2.3 通信客户价值模型框架
    4.3 通信客户价值评价指标
        4.3.1 客户当前价值评价指标
        4.3.2 客户潜在价值评价指标
        4.3.3 客户网络价值评价指标
    4.4 通信客户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4.4.1 层次分析法
        4.4.2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4.4.3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4.4 通信客户价值计算
    4.5 通信客户价值评价体系应用
        4.5.1 基于客户价值评价结果客户细分
        4.5.2 基于客户价值行为的客户细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互动机制研究
    5.1 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互动机理分析
        5.1.1 客户需求发展趋势
        5.1.2 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创造机理
        5.1.3 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交互关系分析
    5.2 流量价值-通信客户价值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5.2.1 流量价值-通信客户价值博弈模型的构建
        5.2.2 动态博弈模型求解-非合作情形
        5.2.3 动态博弈模型求解-合作博弈情形
    5.3 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博弈过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流量价值与通信客户价值双提升策略
    6.1 客户价值开发与提升方案设计
        6.1.1 客户价值开发与提升思路
        6.1.2 客户价值开发与提升框架
    6.2 需求挖掘及管理
        6.2.1 客户需求管理
        6.2.2 客户细分管理
    6.3 供给改革及管理
        6.3.1 产品体系供给改革
        6.3.2 运营体系供给改革
        6.3.3 经营体系供给改革
    6.4 流量价值开发
        6.4.1 网络质量提升策略
        6.4.2 流量产品创新策略
        6.4.3 内容权益运营策略
        6.4.4 流量服务保障策略
        6.4.5 流量品牌重塑策略
        6.4.6 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6.4.7 终端运营牵引策略
        6.4.8 渠道协同发展策略
    6.5 通信客户价值提升
        6.5.1 规模价值变现策略
        6.5.2 存量价值变现策略
        6.5.3 融合价值变现策略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流量价值对客户购买行为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通信客户价值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通信客户价值指标相对重要性结果分析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WDM模块插卡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光通信的发展
        1.1.1 光纤通信的历史和现状
        1.1.2 WD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1.3 WDM技术的现状
    1.2 波分复用器件和插卡式测试系统
        1.2.1 波分复用系统中的波分复用器件
        1.2.2 波分复用器件性能指标
        1.2.3 测试系统现状
    1.3 本课题目标和论文主要内容
2 WDM模块的指标和传统测试方法
    2.1 测试系统指标
    2.2 传统测试系统
        2.2.1 传统测试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2 传统测试系统的特点
    2.3 本章小结
3 WDM模块插卡式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3.1 插卡式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
        3.1.1 系统的结构
        3.1.2 系统的工作过程
        3.1.3 系统的特点
    3.2 单盘的总体控制
    3.3 单盘的功能与总体设计
        3.3.1 功能单盘
        3.3.2 光功率计单盘
        3.3.3 光开关单盘
        3.3.4 光衰减器单盘
    3.4 本章小结
4 插卡式测试系统的单盘设计
    4.1 光功率计单盘的设计
        4.1.1 连接器和背板
        4.1.2 主控芯片部分和面板指示灯部分
        4.1.3 网口部分
        4.1.4 供电和光功率计
    4.2 其它单盘的设计
        4.2.1 光衰减器单盘的设计
        4.2.2 光开关单盘的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插卡式测试系统测试数据分析
    5.1 传统测试系统测试和数据
        5.1.1 测试过程
        5.1.2 测试结果
    5.2 插卡式测试系统测试和数据
        5.2.1 测试过程与结果
        5.2.2 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工作与创新点
    6.2 本文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2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3)智能家庭网关硬件测试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智能家庭网关介绍
    2.1 引言
    2.2 家庭网关的定义
        2.2.1 RG对家庭网关的定义
        2.2.2 Cisco System公司对家庭网关的定义
        2.2.3 2Wire公司对家庭网关的定义
        2.2.4 Parks Associates对家庭网关的定义
    2.3 家庭网关分类
        2.3.1 根据家庭网关定位分类
        2.3.2 根据上行接入介质的不同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家庭网关打流过程介绍
    3.1 引言
    3.2 M02099 BOSA操作模式介绍
        3.2.1 双闭环控制
        3.2.2 单闭环偏置
        3.2.3 单闭环调制
        3.2.4 双开环
    3.3 GPON ONU注册华为OLT状态介绍
        3.3.1 O1: Initial-state
        3.3.2 O2: Standby-state
        3.3.3 O3: Serial-Number-state
        3.3.4 O4: Ranging-state
        3.3.5 O5: Operation-state
        3.3.6 O6: POPUP-state
        3.3.7 O7: Emergency-Stop-state
    3.4 华为OLT GPON打流业务配置
        3.4.1 选取VLAN
        3.4.2 添加VLAN到OLT
        3.4.3 添加VLAN到上联口
        3.4.4 选取DBA模板
        3.4.5 新建线路模板
        3.4.6 添加四个网口及网口绑定VLAN
        3.4.7 新建一个ont-srvprofile服务模板
        3.4.8 在OLT上增加ONT
        3.4.9 配置service-port端口
        3.4.10 保存配置数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家庭网关硬件测试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建立测试用例库
    4.3 测试资源
        4.3.1 打流测试环境干净度
        4.3.2 硬件测试资源分配、管理
    4.4 智能家庭网关的信号质量测试
        4.4.1 家庭网关信号质量测试内容
        4.4.2 使用示波器的注意事项
        4.4.3 信号质量测试实例
    4.5 智能家庭网关的环境测试
        4.5.1 环境测试
        4.5.2 热测试
        4.5.3 智能家庭网关打流丢包debug
        4.5.4 WIFI打流与PON口打流之间的影响
        4.5.5 2.4G WIFI与 5.8G WIFI之间的影响
        4.5.6 BIP error与丢包之间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总结
    5.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开封联通公司宽带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
    2.2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2.2.1 总成本领先战略
        2.2.2 差异化战略
        2.2.3 专一化战略
    2.3 价值链理论与竞争优势
第三章 开封联通宽带市场现状及环境分析
    3.1 开封联通宽带市场现状及面临问题
        3.1.1 开封联通概况
        3.1.2 宽带产品分类
        3.1.3 开封联通宽带业务规模
        3.1.4 开封联通宽带业务所面临的问题
    3.2 开封联通宽带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3 开封联通宽带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3.3.1 营销管理能力分析
        3.3.2 组织管理分析
        3.3.3 网络支撑能力分析
        3.3.4 渠道建设分析
    3.4 SWOT 分析
        3.4.1 优势
        3.4.2 劣势
        3.4.3 机会
        3.4.4 威胁
第四章 开封联通宽带业务竞争战略制定
    4.1 市场细分及评估
    4.2 选择目标市场
    4.3 市场定位
第五章 开封联通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5.1 产品策略
        5.1.1 质量策略
        5.1.2 产品组合策略
        5.1.3 品牌策略
        5.1.4 服务策略
    5.2 价格策略
    5.3 渠道策略
    5.4 促销策略
        5.4.1 宣传广告
        5.4.2 优惠促销政策
        5.4.3 人员促销
        5.4.4 公共关系促销
第六章 开封联通宽带业务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
    6.1 深化营销体制改革,构筑和完善市场应对体系
        6.1.1 组织保障
        6.1.2 深化营、维一体的改革
        6.1.3 量化考核
        6.1.4 员工岗位优化
    6.2 做好网络支撑保障
    6.3 加强企业员工培训
    6.4 做好驻地网拓展工作,为宽带发展奠定基础
    6.5 做好市场营销控制
    6.6 加强质量管理,深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面向全IP化的城域传送网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城域传送网IP化发展趋势
    1.1 业务的ALL IP
    1.2 业务IP化演进对城域传送网的承载需求
    1.3 业务网络的IP化发展趋势
    1.4 城域传送网的IP化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城域IP承载技术分析
    2.1 IP传送技术的发展
        2.1.1 传统光传送网面临的挑战
        2.1.2 城域IP传送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MSTP技术
    2.3 PTN和CE概述
    2.4 PTN分组传送网络
        2.4.1 PTN技术特点和分层结构
        2.4.2 T-MPLS技术
        2.4.3 PBT技术
        2.4.4 PTN同步技术
        2.4.5 PTN同步相关标准进展
    2.5 电信级以太网
        2.5.1 概述和发展现状
        2.5.2 标准进展
    2.6 城域波分和OTN技术
        2.6.1 城域波分技术
        2.6.2 OTN技术
    2.7 FTTx和PON技术
        2.7.1 FTTx
        2.7.2 PON的结构
        2.7.3 PON的优势
        2.7.4 PON的分类
        2.7.5 EPON技术特点
        2.7.6 GPON技术特点
        2.7.7 NG PON标准进展
        2.7.8 EPON标准进展
        2.7.9 GPON标准进展
第3章 天津移动城域IP传送网核心层建设方案
    3.1 城域网承载现状
        3.1.1 管道及光缆线路现状
        3.1.2 WDM传输系统现状
        3.1.3 核心层现状
        3.1.4 汇聚层现状
    3.2 组网技术的选择
    3.3 核心层组网方案
        3.3.1 业务需求
        3.3.2 OTNMR1及OTNMR2扩容方案
        3.3.3 OTNMR1升级扩容方案
        3.3.4 OTNMR2升级扩容方案
        3.3.5 OTNMR2加载ASON/GMPLS控制平面方案
        3.3.6 OTNMR2波道扩容方案
第4章 天津移动IP城域网接入层组网方案
    4.1 天津移动接入层接入层组网方案选择
        4.1.1 接入层现状
        4.1.2 带宽需求分析
        4.1.3 传输系统的选择
    4.2 天津移动PTN接入层组网方案举例
        4.2.1 天津移动PTN建设原则
        4.2.2 建设方案
        4.2.3 保护方式的选择
        4.2.4 PW和LSP的规划
        4.2.5 QoS策略
        4.2.6 收敛比的设定
        4.2.7 同步系统
        4.2.8 PTN设备选型及配置
第5章 其它城域IP传送网接入层技术及发展趋势和演进路线
    5.1 电信级以太网组网方案
        5.1.1 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
        5.1.2 增强型以太网的部署
    5.2 MSTP的应用分析
        5.2.1 MSTP的应用定位
        5.2.2 MSTP的应用场景
    5.3 FTTH和PON的部署
        5.3.1 国内FTTH发展现状与展望
        5.3.2 EPON/GPON应用现状
        5.3.3 传统固网运营商FTTB和EPON的演进
        5.3.4 移动运营商FTTx和PON的部署
    5.4 IP传送网发展趋势和演进路线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与贡献
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组织变革理论
        2.1.1 组织变革的理论基础
        2.1.2 组织变革的动因
        2.1.3 组织变革的方式
    2.2 组织变革模型
        2.2.1 组织变革经典模型
        2.2.2 Hard Leavit的组织系统模型
        2.2.3 韦斯伯的六合模型
        2.2.4 纳德勒—图什曼一致模型
        2.2.5 N.M.Tichy的组织变革模型
    2.3 流程型组织
        2.3.1 流程型组织的发展
        2.3.2 流程型组织的演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研究设计
    3.1 研究范式
        3.1.1 理论构建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质量
        3.1.4 研究步骤
    3.2 资料收集
        3.2.1 访谈收集
        3.2.2 档案收集
        3.2.3 文献收集
    3.3 数据分析与编码
        3.3.1 数据分析
        3.3.2 数据编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案例研究
    4.1 案例背景分析
        4.1.1 案例企业行业分析
        4.1.2 案例企业发展历程
        4.1.3 案例IPD流程变革分析
    4.2 案例数据分析
        4.2.1 组织转型的输入
        4.2.2 组织转型的转变过程
        4.2.3 组织转型的输出
        4.2.4 组织转型路径关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启示
    5.1 对流程型组织转型的理论贡献
        5.1.1 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的模型构建
        5.1.2 流程型组织对职能型组织的超越
    5.2 对流程型组织的实际启示
        5.2.1 流程型组织转型的阻力分析
        5.2.2 流程型组织的构建步骤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案例资料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3G城域光传送网络规划与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3G业务特点分析
    1.3 3G传送网络的定位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的划分
        1.4.1 论文主要工作
        1.4.2 论文章节的划分
第二章 3G传送网络的应用技术
    2.1 城域波分技术
    2.2 ROADM(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技术
    2.3 OTN技术
    2.4 ASON技术
        2.4.1 ASON技术的优势
        2.4.2 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的发展
    2.5 GMPLS技术
        2.5.1 业务的提供
        2.5.2 流量工程
        2.5.3 网络资源的优化利用
    2.6 MSTP技术
    2.7 技术总结
第三章 3G城域光传送网络的建设策略
    3.1 3G城域光传送网络项目建设的背景
    3.2 3G城域光传送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3.3 北京联通传送网络现状
        3.3.1 原北京网通阿尔卡特传送网现状
        3.3.2 原北京网通华为传送网现状
        3.3.3 原北京联通传送网现状
        3.3.4 互联互通传输系统现状
第四章 3G城域光传送网络的建设原则
    4.1 3G城域光传送网建设思路
        4.1.1 3G城域光传送网络总体架构
        4.1.2 3G城域光传送网络技术的选择
        4.1.3 3G传送网建设的重点考虑因素
    4.2 北京联通3G城域光传送网网络定位
    4.3 北京联通3G城域光传送网建设原则
    4.4 北京联通3G城域光传送网络建设方案
        4.4.1 核心层
        4.4.2 调度层
        4.4.3 汇聚层
        4.4.4 接入层
第五章 北京联通3G城域光传送网络实例与分析
    5.1 需求分析
    5.2 华为传送网络建设方案
        5.2.1 核心传送网建设方案
        5.2.2 调度层扩容方案
        5.2.3 汇聚层建设方案
    5.3 阿尔卡特传送网络建设方案
        5.3.1 WCDMA核心层建设方案
        5.3.2 3G延伸设备建设方案
        5.3.3 核心层扩容方案
        5.3.4 汇聚层扩容方案
        5.3.5 网络调整方案
    5.4 网管方案
        5.4.1 华为传送网络管理系统
        5.4.2 阿尔卡特传送网络管理系统
第六章 北京联通3G城域光传送网络建设规模
    6.1 扩建中继华为传送网建设规模
    6.2 扩建中继阿尔卡特传送网建设规模
    6.3 新建汇聚层传送网建设规模
    6.4 基站接入传送网建设规模
参考文献
致谢

(8)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范畴与理论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视角、基本思路与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FDI 的驱动效应
    第一节 世界制造业投资中国
    第二节 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制造业地位
    第三节 两大经济圈制造业FDI 的驱动效应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 FDI 的驱动效应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FDI 的宏观决定因素检验
    第一节 简要文献回顾与评述
    第二节 长三角制造业FDI 的宏观决定因素回归模型
    第三节 长三角两省一市外资区位的皮尔逊系数检验
    第四节 珠三角制造业FDI 的宏观决定因素回归模型
    第五节 两大经济圈的比较
第四章 跨国制造企业在中国并购投资的微观决定因素
    第一节 跨国公司并购投资中国制造业
    第二节 并购投资微观决定因素实证:基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例
    第三节 跨国制造企业在中国并购的微观决定因素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FDI 的负面效应
    第一节 挤占国内企业
    第二节 独资化与技术溢出约束
    第三节 产业结构趋同
    第四节 区域经济失衡
第六章 跨国制造企业并购投资的微观挑战:投资的负面效应归因一
    第一节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溢出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整合
    第三节 会计管理信息失真与目标公司定价
    第四节 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 法律规范的国际化
    第六节 政府行政干预
    第七节 并购投资的微观挑战与投资负面效应
第七章 并购定价的行为偏差实证检验:投资的负面效应归因二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非理性
    第二节 公司定价与行为偏差
    第三节 公司定价的行为偏差实证:基于跨国企业案例
    第四节 基本结论
第八章 政策建言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总体思路与研究结论
    第二节 外资政策与企业发展建言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与网址
附录:插入图表索引
后记

(9)构建基于MPLS的精细化网络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1.3 学位论文研究成果
    1.4 学位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2.1.1 MPLS工作原理
        2.1.2 MPLS技术的主要特点
        2.1.3 MPLS技术的主要应用
    2.2 MPLS技术中的流量工程(MPLS-TE)
        2.2.1 MPLS-TE技术原理
        2.2.2 MPLS-TE的组件
        2.2.3 MPLS-TE的特性
        2.2.4 MPLS-TE的应用
        2.2.5 MPLS-TE与QoS
    2.3 MPLS技术中的区分服务(MPLS DS-TE)
    2.4 IP/MPLS QoS技术简介
第三章 精细化运营网络架构设计
    3.1 宽带业务精细化运营需求分析
    3.2 精细化运营网络架构设计
        3.2.1 基于MPLS的精细化IP电信网络架构
        3.2.2 精细化IP电信网中的承载网和传输网
    3.3 精细化网络中的基于MPLS的资源接纳控制
    3.4 精细化网络中的MPLS-TE保护
第四章 精细化网络平台部署及维护
    4.1 IP/MPLS精细化网路平台部署
        4.1.1 精细化IP电信网络平台整体部署方案
        4.1.2 精细化IP电信网络中的城域网部署
    4.2 精细化网络平台的管理及维护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兴通讯投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兴通讯公司概况
    第一节 中兴通讯公司简介
    第二节 中兴通讯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章 估值理论与模型
    第一节 投资价值模型
    第二节 股票估值模型的适用性
第三章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节 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第四章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分析
    第一节 国内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现状
    第二节 重组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运营商影响分析
    第三节 国内通信设备市场发展趋势
    第四节 海外市场现状及前景
第五章 中兴通讯的战略分析
    第一节 中兴通讯的战略转变
    第二节 中兴通讯的战略分析
第六章 中兴通讯的财务分析
    第一节 成长性分析
    第二节 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 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节 运营能力分析
    第五节 现金流量分析
    第六节 盈利预测
第七章 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第一节 相对估值法进行估值
    第二节 绝对估值法进行估值
    第三节 估值结论与风险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朗讯科技业务智能光网络——多业务、低成本、高收益(论文参考文献)

  • [1]全流量时代通信客户价值开发与提升策略研究[D]. 唐浩.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1)
  • [2]WDM模块插卡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王志文.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8(07)
  • [3]智能家庭网关硬件测试方法的研究[D]. 李欠倩.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4]开封联通公司宽带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张甲昊. 河南大学, 2012(10)
  • [5]面向全IP化的城域传送网建设研究[D]. 曹立晨.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6]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型的案例研究[D]. 刘照清.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1)
  • [7]3G城域光传送网络规划与建设策略研究[D]. 顾伯平.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8]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效应与决定因素研究[D]. 张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10)
  • [9]构建基于MPLS的精细化网络平台[D]. 刘杰.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10]中兴通讯投资价值分析[D]. 王捷明. 厦门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朗讯科技商务智能光网络——多业务、低成本、高收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