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在煤矿生产电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在煤矿生产电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一、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在煤矿生产电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汪锐[1](2019)在《高灵敏度EAS射频接收前端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开放式零售业的蓬勃发展,带给了顾客零距离接触商品的优质购物体验,但由此带来的盗窃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商家。面对这种购物模式带来的安全隐患,EAS(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电子商品防盗系统)系统应运而生。其可以在不影响顾客购物的同时解决这一安全隐患。传统的双门EAS系统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收发一体式射频EAS系统,并研究其射频接收前端的关键技术。本文设计的接收机主要包括7个部分,天线、滤波器、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下变频电路和轨到轨运算放大电路。配套的硬件电路还包括电源模块、发射模块、处理器模块和报警模块。其中主控制处理芯片为TI公司的TMS320F28335款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主要用于AD转换、标签信号识别、判断有无标签、产生报警信号。EAS系统的核心问题是接收前端能否有效地采集干扰信号中的有用信号。本文设计的一种自动增益控制的接收前端放大器,能够有效抑制电磁干扰,并减小过强信号的放大比例,从而实现稳定接收。在配套硬件电路部分设计中,使用DSP控制ADI公司生产的AD9834产生扫频信号,信号通过信道选择电路实现分时发射,经过放大滤波后由天线将电磁波辐射到空间中。若电子标签进入检测区域产生能量耦合并返回信号,由接收电路接收进行后续的处理。在完成整体PCB设计、制作和焊接之后,进行整机软硬件联调。通过采集检测距离和误报率的数据,得到整个系统的灵敏度。分析测试数据可得,硬标签检测单边距离1.4m,软标签1m,误报率低于1%。

徐帮元[2](2019)在《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雷达通信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技术和雷达技术的迅速发展,两者的技术越加成熟,导致它们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所需成本越来越低。很多行业开始对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应用提出了需求,而现阶段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多为机械地将两者相结合,没有从根本上将两者合并为一个系统,所以现在亟需一种结合度高,实现便利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来解决各个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对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航空环境的雷达通信一体化实现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应用于航空环境下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模型,并对其工作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软件无线电平台凭借其灵活性高,设计成本低等特点在无线通信中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中频带通软件无线电结构,这种结构的软件无线电平台对射频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的要求较低,实现复杂度低,非常适合用于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实现。根据该平台的特点,本文阐述了在该平台下实现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的模型,分析了两者共享同一套硬件系统的可行性。然后,本文围绕通信系统中的符号同步、频偏检测和信道估计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其实现方式研究了雷达系统中的目标距离检测和速度检测的问题。通信系统中训练序列采用相关性较高的PN码作为同步脉冲,PN码根据其长度的大小分为短PN码和长PN码。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使用短PN码进行自相关,计算峰值,得到信号的粗同步估计,然后使用长PN码与存储本地已知的PN序列进行互相关,得到细的同步估计。另外,PN序列的自相关运算还可以用于解决通信系统中的频偏问题。根据PN序列的特点,我们还分析了其用于雷达系统目标的距离检测和速度检测问题,雷达系统使用多段PN码进行互相关计算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距离检测。在速度估计问题中,增加PN码的长度能够提升速度检测的精度,但是会降低被检测的误差范围。本文使用在相干处理间隔内增加帧的个数来获取速度检测的性能提升。在给定相干处理间隔内帧的个数M=20并且接收信噪比大于0dB的情况下,速度检测精度能达到0.1m/s,且当相干处理时间为0.3ms时,系统传输速率能达到1×108bps。接下来,本文对雷达通信一体化硬件平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具体的技术参数的分析给出了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案,完成了硬件平台的PCB设计和实现,并对实现的硬件平台进行了部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硬件性能满足本文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性能需求。最后,本文基于所设计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进行了通信系统的FPGA功能实现,并对实现的通信系统进行了误帧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在LOS信道下符合实际预期的要求。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对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部分实现方案,所提出的方案设计复杂度低,性能良好,对于雷达通信一体化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参考意义。

阴玥[3](2016)在《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射频芯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导航,军事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然而,微弱的卫星导航信号非常容易受到无意或有意的电磁干扰,这是卫星导航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的关键部件,射频接收机电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接收机在抗干扰方面的功能和性能。轻量化、小型化和低功耗是卫星导航接收机主要的发展方向。因此,高集成度的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射频芯片技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本论文基于多项实际课题,针对卫星导航接收机对射频接收电路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研究了抗干扰射频芯片系统设计技术、多频点多模式低噪声放大技术、性能可配置正交混频技术、有源多相滤波镜像抑制技术、性能可配置可重构滤波技术、高精度dB线性可编程增益放大技术和数字自动增益控制技术。并最终研制了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射频芯片进行测试和验证。首先,本文基于低中频架构,提出了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射频芯片架构。针对芯片设计在兼容性和低功耗方面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通道、多频点、多种抗干扰工作模式的设计方案。双通道可以实现芯片更高的集成度;多频点能够拓展芯片的应用范围和系统兼容性;多种抗干扰工作模式可以实现功耗的合理优化同时也实现对更多应用和系统的兼容。随后针对抗干扰的特点,研究了芯片主要指标参数的计算方法,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计算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级联模块指标规划、计算和分配的方法,得到的具体结果可以作为后续关键技术研究的依据。然后,本文首先研究了位于最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特性及分析方法,并基于电容交叉耦合共栅极结构提出了性能可配置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通过对尾电流的配置可以对功耗、增益、线性度和噪声性能进行折衷。后仿真结果显示,性能可配置的低噪声放大器在1.2GHz和1.5GHz两个主要频段上,针对不同的抗干扰工作模式,噪声系数(NF)为2.58.1dB,增益达到1322dB,输入三阶交调点(IIP3)为06dBm,电流17mA,后仿真结果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其次,针对低中频接收机结构中的镜像抑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正交混频器方面,研究了有源混频和电流驱动无源混频两种方式的特点和性能,融合两种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频器,可针对不同工作模式,利用可重构和可配置的方法对各个性能进行折衷和优化。样片测试结果显示,该混频器在1.2GHz和1.5GHz两个主要频段上,在不同工作模式下,NF为1322.5dB,增益达到7.516dB,IIP3为-3.522dBm,电流2.48.4mA。在镜像抑制滤波器方面,不同的抗干扰工作模式分别采用了无源多相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完成对镜像信号的抑制。并且提出了一种关键性的新型低功耗带宽可配置有源多相滤波器。相比于传统的多相滤波器结构,该滤波器采用了新型、简单的电路结构达到了优良的镜像抑制效果,可工作在较高频率、且在面积和功耗方面具有优势。测试结果显示,所提出的多相滤波器在4MHz和20MHz工作带宽内分别能够达到53dB和48dB的镜像抑制效果,16MHz处增益为达到5.2dB和6.8d B,IIP3为4dBm和5d Bm,电流为1.9mA和3.1mA@1.8V。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性能可配置、可重构的Gm-C带通滤波器。针对系统的不同抗干扰要求,滤波器采用了多种工作模式且性能可配置。根据接收频点的不同,可以对电路结构进行重构来实现不同的带宽。20MHz带宽时,滤波器切换到一个8阶低通滤波器串联一个2阶高通滤波器的结构。4MHz带宽时,滤波器切换到一个4阶带通滤波器的结构。为了在最小功耗下达到所需的线性度性能,还构建了核心的性能可配置跨导器电路,进而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对功耗和性能进行折衷优化。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抗干扰工作模式下,噪声系数(NF)为2.58.1dB,增益达到1322dB,4MHz带宽和20MHz带宽的IIP3-425dBm和-327dBm,相对应的功耗分别为9.6148mW和15168mW。然后,本文还研究了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环路。并提出了一种少有的、兼具大范围和高精度的对数线性可编程增益放大器。该放大器包含一个基于电阻衰减网络的粗调放大器,和一个基于双反馈可变跨导器结构的加权二进制细调放大器,利用模拟伪指函数的方法达到了较高精度的对数线性增益控制。测试结果显示,该放大器达到了48dB的增益控制范围,0.86d B的增益控制步进和小于0.18dB的增益误差。最后,基于TSMC 180nm CMOS工艺,构建了完整的抗干扰射频芯片,对所提出的方法和电路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显示芯片能够满足抗干扰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要求,同时也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所提出的结构、电路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高嵩[4](2015)在《1090ES和UAT模式下ADS-B信号接收机射频前端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监视系统作为空中交通管理的执行基础,可以为ATM系统提供目标的各种管制信息,包括速度,高度,航向等。机场塔台通过ATM等方式获取的监视信息对空中航空器和机场地面运动目标进行判断、跟踪,以获取监视目标的位置等信息,来掌握航空器空中飞行轨迹和飞行意图、间隔及机场地面运行情况,对保障空中交通安全有显着提高。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系统可为目标提供飞行空域的飞行器密度、地形、气象等飞行数据,可以让飞行员清楚地知晓附近空域的情况,提高飞行情景意识,使飞行安全系数得到提高。与现有雷达监视系统相比,ADS-B系统提供的监视信息更加实时、准确。国际民航组织(ICAO)为了便于各国间航空监视连接,提出全球空域运行一体化概念,加速了ADS-B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兼容多种模式的ADS-B接收机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同时使用1090ES模式与UAT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地面站的建设数量,从而节约建设成本;可以有效提高监视效率,增加空中监视的有效性;作为机载设备,体积小,集成度高,重量轻,可以有效减少飞行空间的占用和飞行载荷。射频前端是接收机的关键部分之一,对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动态范围、接受灵敏度等性能指标有直接影响,进而对整个监视系统的性能有间接影响。双模式ADS-B信号接收机主要由天线至A/D采样前的射频前端以及A/D采样至USB传输至上位机的数字信号处理后端两部分组成。射频前端主要由天线,低噪声放大器模块,功分器模块,滤波模块,压控震荡与锁相环模块,混频模块组成;数字信号处理后端主要由自动增益控制模块,A/D采样模块,解调与基带处理模块,位同步模块与USB传输模块组成。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射频前端及自动增益控制各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通过利用ADS仿真软件对射频前端各模块的器件进行选择与仿真,并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利用ISE与Modelsim软件完成自动增益控制模块的各项功能与仿真。本论文对射频前端各个模块与自动增益控制模块进行了完整设计和系统测试,通过系统测试,锁相环本振模块输出频率为1034MHz,混频器输出为56MHz信号,均符合设计目标。系统噪声系数NF≤2.5dB;1090ES模式和UAT模式下接收机灵敏度均满足设计指标小于-90dBm;1090ES模式和UAT模式下接收机动态范围均满足设计指标大于65dBm。

方芸[5](2015)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解调器前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卫星通信技术以及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各类问题都成为研究的热点。通信接收机中解调器的设计是这类问题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基于现有的射频模拟前端框架,设计出能够接收不同中频信号的通用解调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和研究价值。本文从设计背景出发介绍了卫星通信系统接收机的基本结构,从而明确了解调器的总体设计结构并分析了解调器前端中频放大电路部分和模数转换器(ADC)部分的电路特点。首先,通过对放大电路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设计完成了基于ADI公司放大器芯片所构成的宽带、可控增益放大电路,通过数字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增益平坦度,经过仿真测试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模数转换器是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接口的关键部件,随着信号处理技术以及通信产业的发展,ADC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向高速,高精度两个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ADC的结构、性能进行分析,最终设计出符合设计指标的模数转换电路,并完成最终的PCB板设计。

靳刚[6](2015)在《卫星导航射频接收芯片单片集成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全球定位系统、格洛纳斯系统、伽利略系统和北斗系统为代表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航天、空间技术和通信、信息技术的结合,具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应用价值,现在已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单芯片化的地面接收机具有低功耗、小体积、低成本的优点,是卫星导航接收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的射频前端电路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接收机功能和性能。随着工艺的发展,CMOS工艺已经逐步取代化合物半导体工艺成为射频集成电路的主流工艺,有利于射频前端和基带进一步集成形成片上系统。因此,基于CMOS工艺的单片高集成度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芯片技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本论文基于多项实际课题,针对单片卫星导航接收机对射频前端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研究了射频前端单芯片系统设计、频率可配置低噪声放大技术,镜像抑制混频和滤波技术、数字自动增益控制技术和锁相环型频率合成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并最终研制了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样片进行测试和验证。首先,对于单芯片化的射频前端系统,本文基于集成电路的特点选择低中频结构作为具体实现方式;研究了不同于分立式导航接收机而适用于射频芯片的整体指标参数计算方法,给出增益、噪声系数、线性度、相位噪声等主要参数指标的计算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接收机芯片参数指标的模块化分解方法,并给出了一种指标分解方案;还提出了单通道双模和双通道多模这两种多模兼容接收机射频芯片结构。由于卫星导航信号到达地面接收端时强度非常微弱,本文首先研究了位于单片化接收机最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特性及分析方法;然后基于源极负反馈电感型低噪声放大器结构,设计了两种针对多模兼容需求的频率可配置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利用开关电容调谐的方法改变工作频点,实现模式可配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版图,并进行了投片。样片测试结果为:双频点和三频点可配置低噪声放大器在1.2GHz和1.5GHz两个主要频段的三个频点上,噪声系数为1.61.8dB,增益达到1620dB,输出1dB压缩点大于-21dBm,功耗710mW,测试结果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其次,针对低中频接收机结构中的镜像抑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正交混频器方面,改进经典结构得到了一种有源双平衡混频器电路,并提出了旁路电流注入结构来调整性能;仿真结果显示,该混频器可以完成正交下变频的功能,并提供14dB的增益,噪声系数为11dB,模块功耗小于10mW。在镜像抑制滤波器方面,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四级无源多相滤波器的电路,针对无源器件的失配问题进行了版图优化和后仿真。另外,还研究了复数带通滤波器的镜像抑制方法,基于频率搬移方法设计了五阶Gm-C复数带通滤波器电路和版图并进行了后仿真;正交混频器结合滤波器的镜像抑制比超过30dB。然后,本文还研究了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环路。提出了一种针对卫星导航信号高斯白噪声统计特性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该算法采用数字电路实现,能提高芯片集成度;而且通过优化功率估计方法,能够将增益调整过程控制在两步以内,大大缩短了环路稳定时间;还建立模型对环路的功能和稳定性进行了讨论。本文还基于典型结构改进设计了一种可编程增益放大器,能够提供62dB的动态范围和2dB增益步进。为了获得稳定有效的本地振荡信号,本论文还研究了锁相环频率合成器。通过改进鉴频鉴相器和电荷泵电路,解决了“死区”问题;还设计了一种振荡频率在23GHz的电感电容压控振荡器,配合基于源极耦合逻辑的高速分频器以及片外环路滤波器等其他功能单元,构成了锁相环频率合成器。频率合成器子系统进行了单独投片和测试,样片测试结果为:频率合成器可以在1.2GHz正常锁定,VCO振荡频率范围为2.23GHz到2.69GHz,调谐特性良好;相位噪声为-101dBc/Hz@100kHz、-123dBc/Hz1MHz,可以满足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要求。最后,基于TSMC 0.18μm CMOS工艺,试制了针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单芯片射频前端样片。在完成芯片结构规划、版图规划、管脚定义后进行了投片;样片封装为QFN形式,在此基础上设计测试板对样片进行了测试。测试项目包括直流、频率合成器子系统、射频通道和中频四个部分,涉及到所有主要参数。针对北斗B2/B3频点的测试如下:直流测试无漏电,整体功耗54mW;在匹配良好的情况下,射频通道总体增益最大为105dB、噪声系数为3.23.7dB、输入1dB压缩点为-43d Bm;频率合成子系统输出频率调谐范围从1.056GHz到1.294GHz,相位噪声为-79.69dBc/Hz@1kHz、-86.81dBc/Hz@10kHz、-99.10dBc/Hz@100kHz、-123.48dBc/Hz@1MHz;受参考频率影响,在10MHz偏移处存在72dBc的杂散;中频滤波器中心频率46MHz,3dB带宽为34MHz59MHz,带内波动为1dB,镜像抑制比32dB;AGC环路动态范围62dB,增益步进2dB,增益误差小于±0.3dB,稳定时间小于32μs。测试结果显示样片能够满足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要求,同时也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所提出的结构、电路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曹军胜[7](2014)在《一种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介绍了一种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系统,根据超外差接收机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来实现对载波信号强度的测量,通过行同步信号识别电视信号,采用了视频字符叠加技术来显示人机对话信息。整个监测系统硬件简洁,性能可靠。

葛亮[8](2013)在《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迅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应,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将北斗和GPS等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同时或分时复用接收实现信息融合,融合成一块多模多频卫星导航芯片,进行更加精准可靠地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国防意义和商用价值。本论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可以支持多种模式卫星导航系统射频前端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采用电荷泵结构AGC,相比传统结构的峰值检测型AGC具有稳定性高、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该电路采用了单一链路模式复用的结构,以最小的面积和功耗实现零中频、低中频可配置。本设计通过台积电(TSMC)0.18um CMOS工艺来设计与实现。经过流片、测试验证,电路可正常工作于零中频和低中频两种模式,输出稳定的700mV信号,最大增益68dB,动态范围50dB,3dB带宽60MHz,电源电压1.8V。满足多模多频卫星导航射频芯片的系统要求。

徐驭航[9](2013)在《水文缆道深水通信信道抗干扰方案的研究及实现》文中提出水文测报为大江大河防洪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近年来,水文系统不断进行技术改革,水文测报手段和技术有了较大发展。为解决长江水文上游局科研室开发的“水文水情采样器”产品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本文围绕水文缆道深水通信系统抗干扰方案展开,主要研究了针对间断有线通信的半双工通信、发射数据帧设计、自动增益控制、码元同步,数据解扩等内容,给出了相应算法,提出了采用多进制扩频系统的解决方案,设计了水文缆道深水通信系统的整体方案,并成功通过了软件仿真、硬件测试和水文站实地测试。本文分析了抗干扰的理论,简述了几种抗干扰技术,详细讨论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特点和基本原理,以及扩频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对扩频系统中的数字匹配滤波器和多进制扩频解扩的原理和技术作了阐述,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间断通信设计了导频序列,方便进行自动增益控制和实现快速同步,一次发送的一帧数据是由AGC训练序列、同步扩频PN码序列和信息扩频序列这三种不同序列组合而成,分别用于自动增益控制、同步定时和信息的扩频与解扩。设计了快速稳定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案,将信号幅值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采用了匹配滤波器法设计了伪码快捕的方案,与传统的滑动相关法伪码捕获方案相比,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捕获时间,满足了系统快速同步定时的需要。当定时使能信号输出之后,立即对信息扩频序列进行解扩,采用积分-清除相关电路的串并混合搜索策略设计了数据解扩方案,同时对16组本地扩频PN码进行搜索,找到与接收到的信号中的信息扩频PN码相位一致的那一组本地扩频PN码,通过这一组PN码的初始相位解扩出原始信息。设计了实现半双工通信的方案,使岸上主机与水下从机能在发送状态与接收状态之间合理的转换,为系统能够正常的通信提供了必要条件。利用Verilog HDL语言在FPGA上实现了硬件编程,通过时序仿真对水文缆道深水通信系统方案的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并通过QuartusⅡ的在线调试工具SignalTapⅡ Logic Analyzer在硬件平台上对系统方案的整体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在水文站进行了实地测试,其结果证实了方案的正确性。

李定川[10](2011)在《3CCD彩色摄象机原理及主要技术分析》文中指出摄像机是一种把景物光像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从能量的转变来看,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光—电—磁—电—光的转换过程。摄像机所以能摄影成像,主要是靠镜头将被摄体结成影像投在摄像管或固体摄像器件的成像面上。景深原理在摄像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理

二、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在煤矿生产电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在煤矿生产电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灵敏度EAS射频接收前端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EAS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EAS发展历史
        1.2.2 EAS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完成工作和论文结构
2 收发一体式射频EAS构成和原理
    2.1 收发一体式射频EAS的构成
    2.2 收发一体式射频EAS的工作过程
    2.3 收发一体式射频EAS的工作原理
    2.4 收发一体式射频EAS系统的性能指标
    2.5 本章小结
3 收发一体式射频EAS接收前端硬件设计
    3.1 EAS接收前端理论分析
        3.1.1 EAS接收前端常用拓扑结构
        3.1.2 接收前端性能
        3.1.3 接收机系统的线性度
    3.2 EAS接收前端射频滤波器设计
        3.2.1 滤波器设计方法
        3.2.2 滤波器设计结果
    3.3 EAS接收前端射频开关设计
    3.4 EAS接收前端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3.4.1 低噪声放大器理论分析
        3.4.2 低噪声放大器模块设计
    3.5 EAS接收前端可变增益电路
        3.5.1 可变增益电路分析选择
        3.5.2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
    3.6 EAS接收前端下变频电路
        3.6.1 EAS下变频原理分析
        3.6.2 EAS下变频电路设计
    3.7 EAS接收前端轨到轨放大电路
        3.7.1 轨到轨放大电路原理和作用
        3.7.2 轨到轨放大电路的设计
    3.8 EAS接收前端天线设计
        3.8.1 天线简述
        3.8.2 天线的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配套硬件电路设计和PCB设计
    4.1 配套硬件电路设计
        4.1.1 整体硬件电路结构
        4.1.2 电源模块设计
        4.1.3 处理器模块设计
        4.1.4 发射模块设计
    4.2 信号完整性分析
        4.2.1 电磁干扰问题分析
        4.2.2 串扰问题分析
        4.2.3 旁路电容和去耦
        4.2.4 电源系统
    4.3 本设计PCB布线与焊接
    4.4 本章小结
5 EAS接收前端与整机软硬联调及系统测试分析
    5.1 软件开发平台和硬件测试平台
    5.2 发射机测试
    5.3 接收机测试
    5.4 系统灵敏度测试结果
        5.4.1 识别距离测试
        5.4.2 误报率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雷达通信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硕士期间所做工作及本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模型及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2.1 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模型
    2.2 软件无线电系统模型及其关键技术
        2.2.1 软件无线电结构模型分析
        2.2.2 中频带通软件无线电结构
    2.3 通信系统模型分析
    2.4 雷达系统模型分析及雷达通信一体化可行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帧结构设计
    3.2 基于PN序列的符号定时误差估计和信道估计问题分析
    3.3 基于PN序列的雷达系统设计和问题分析
        3.3.1 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问题分析
        3.3.2 雷达天线一体化的目标检测和范围估计
        3.3.3 目标的速度检测和雷达系统性能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硬件设计和实现
    4.1 雷达天线一体化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4.2 宽带收发器AD9361
        4.2.1 AD9361 性能介绍
        4.2.2 AD9361 工作方式
    4.3 硬件平台详细设计
        4.3.1 集成化的软件无线电详细设计
        4.3.2 电源设计和功耗分析
        4.3.3 软件无线电射频前端设计
    4.4 硬件平台PCB设计和实现
        4.4.1 集成化的软件无线电平台PCB设计
        4.4.2 可拓展的软件无线电平台PCB设计
    4.5 软件无线电平台部分性能测试
        4.5.1 射频前端性能测试
        4.5.2 误差适量幅度(EVM)参数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空通信系统FPGA设计和实现
    5.1 航空通信系统FPGA实现的总体方案
        5.1.1 通信系统中的帧结构设计
        5.1.2 发射链路模块
        5.1.3 接收链路模块
    5.2 通信系统部分模块的FPGA实现
        5.2.1 基于PN码的符号同步设计
        5.2.2 通信系统工作模式的FPGA实现
        5.2.3 CRC校验模块设计
        5.2.4 航空通信系统实现结果
    5.3 通信系统整体工作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章总结与展望
    6.1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射频芯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缘由和意义
        1.1.1 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1.1.2 抗干扰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要点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第二章 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射频芯片系统设计
    2.1 抗干扰卫星导航接收机概述
        2.1.1 各国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2.1.2 抗干扰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
        2.1.3 抗干扰卫星导航接收机架构
        2.1.4 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射频芯片的重要性
    2.2 抗干扰射频芯片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2.2.1 阻抗匹配
        2.2.2 S参数
        2.2.3 增益
        2.2.4 噪声
        2.2.5 线性度
        2.2.6 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2.2.7 抗干扰性能和ADC的动态范围
    2.3 抗干扰射频芯片实现架构选择
        2.3.1 三种主要实现架构
        2.3.2 低中频接收机中镜像信号的产生与抑制
    2.4 双通道多种工作模式多频点导航抗干扰射频芯片设计
        2.4.1 双通道多种工作模式多频点导航抗干扰射频芯片架构
        2.4.2 抗干扰射频芯片参数指标的计算和规划
        2.4.3 主要模块参数指标的计算和分解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频点多模式低噪声放大技术研究
    3.1 低噪声射频放大器设计方法研究
        3.1.1 噪声系数分析方法
        3.1.2 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3.1.3 低噪声放大器拓扑结构分析
    3.2 频率可调谐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设计
        3.2.1 噪声分析
        3.2.2 窄带低噪声放大器工作频点切换方法
        3.2.3 三频点可调谐低噪声放大器
        3.2.4 低噪声放大器单模块投片与测试
    3.3 性能可配置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设计
        3.3.1 采用前馈的共栅极低噪声放大技术
        3.3.2 低噪声放大器增益控制方法
        3.3.3 性能可配置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设计与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正交混频与多相滤波镜像抑制技术研究
    4.1 双平衡CMOS混频器设计方法研究
        4.1.1 下变频混频器主要设计参数
        4.1.2 CMOS混频器拓扑结构分析
    4.2 性能可配置的可重构混频器电路设计
        4.2.1 混频器的电路结构分析
        4.2.2 混频器噪声分析
        4.2.3 混频器线性度分析
        4.2.4 混频器的投片和测试
    4.3 多相滤波镜像抑制原理分析
        4.3.1 正交信号的顺序
        4.3.2 多相滤波器模型分析
    4.4 无源多相滤波器研究和设计
        4.4.1 单级无源多相滤波器
        4.4.2 多级多相滤波器的级联
        4.4.3 宽带无源多相滤波器的电路设计和仿真
        4.4.4 四级无源多相滤波器的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4.5 新型低功耗带宽可配置有源多相滤波器研究与设计
        4.5.1 单级有源多相滤波器电路
        4.5.2 带宽可配置有源多相滤波器电路
        4.5.3 带宽可配置有源多相滤波器单模块投片与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频滤波和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研究
    5.1 片内有源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
        5.1.1 片内有源滤波器的实现方法
        5.1.2 片内滤波器的主要设计参数
        5.1.3 片内Gm-C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
    5.2 新型性能可配置的可重构带通滤波器研究与设计
        5.2.1 可重构滤波器架构
        5.2.2 性能可配置的跨导器电路设计与研究
    5.3 新型性能可配置的可重构带通滤波器的投片与测试
    5.4 自动增益控制设计方法研究
        5.4.1 AGC前馈环路和反馈环路介绍
        5.4.2 AGC环路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5.4.3 数字AGC技术的优势
        5.4.4 数字AGC的实现算法
        5.4.5 AGC算法与电路结构
    5.5 新型高精度d B线性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研究与设计
        5.5.1 高精度可编程增益放大技术研究
        5.5.2 加权二进制d B线性FGC技术研究与实现
        5.5.3 新型高精度d B线性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设计
    5.6 自动增益控制环路的投片与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双通道多模多频点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射频芯片的研制与测试
    6.1 双通道多模多频点导航抗干扰射频芯片总体规划
        6.1.1 芯片总体架构说明
        6.1.2 芯片总体版图规划和设计
    6.2 芯片投片与测试板设计
        6.2.1 芯片投片
        6.2.2 芯片测试板以及测试平台
    6.3 芯片测试与结果分析
        6.3.1 总体测试项目
        6.3.2 测试使用仪器
        6.3.3 总体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1090ES和UAT模式下ADS-B信号接收机射频前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双模式ADS-B信号接收机设计
    2.1 ADS-B系统的工作原理
    2.2 接收机技术指标
    2.3 接收机结构方案
    2.4 软、硬件平台
        2.4.1 软件平台
        2.4.2 硬件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模式ADS-B信号接收机射频部分关键技术研究
    3.1 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1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要求
        3.1.2 几种LNA的仿真
        3.1.3 几种LNA的对比与选择
    3.2 功分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2.1 功分器的技术指标
        3.2.2 Wilkinson宽带功分器
        3.2.3 射频变压器
        3.2.4 功分器的选择
    3.3 滤波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3.1 LC滤波器
        3.3.2 声表面滤波器
    3.4 本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4.1 PLL基本工作原理
        3.4.2 PLL模块的实现
    3.5 混频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5.1 混频器模块原理
        3.5.2 下变频模块的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模式ADS-B信号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研究
    4.1 自动增益控制技术
        4.1.1 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的分类
        4.1.2 性能指标
    4.2 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的硬件实现
        4.2.1 VGA模块设计
        4.2.2 ADC模块设计
        4.2.3 DAC模块设计
        4.2.4 FPGA模块设计
    4.3 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的相关算法
        4.3.1 AGC反馈算法
        4.3.2 检波算法的选择
        4.3.3 基于PID的增量算法
    4.4 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的FPGA实现
        4.4.1 AGC模块顶层与ADRF6518芯片初始化模块实现
        4.4.2 增量式PID算法的实现
        4.4.3 检波算法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模式ADS-B信号接收机射频部分的系统测试
    5.1 系统级联仿真及结果分析
    5.2 射频部分系统测试方案及结果分析
    5.3 双模式ADS-B信号接收机射频部分硬件平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A 射频电源原理图
附录B 射频放大器原理图
附录C 射频本振原理图
附录D 微处理控制芯片原理图
附录E 混频器原理图
附录F AGC原理图
附录G ADC原理图
附录H FPGA电源原理图
附录I 部分FPGA原理图
附录J SRAM与SDRAM原理图
附录K USB原理图
附录L 整板PCB正面
附录M 整板PCB背面

(5)卫星通信系统中解调器前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1.1.1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1.1.2 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1.1.3 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
    1.2 卫星通信系统接收机概述
    1.3 卫星通信系统中解调器的概述
    1.4 论文研究背景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卫星通信系统中解调器前端电路结构及主要参数
    2.1 接收系统结构概述
    2.2 解调器结构分析
    2.3 中频放大电路设计的相关技术指标
        2.3.1 宽带放大器的基本参数
        2.3.2 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2.3.3 1dB 压缩点(P1dB)
        2.3.4 三阶截断点(IP3)
        2.3.5 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2.4 自动增益控制
        2.4.1 模拟 AGC 电路
        2.4.2 数字 AGC 电路
    2.5 增益平坦度
    2.6 小结
第三章 解调器前端中频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
    3.1 中频放大电路主要功能及结构需求
    3.2 中频放大电路的方案设计
        3.2.1 放大器的选择
        3.2.2 放大器电路分析
        3.2.3 数控衰减器的选择
        3.2.4 AGC 控制算法
    3.3 设计指标估算
    3.4 中频放大电路仿真
        3.4.1 电路增益和频响仿真
        3.4.2 电路噪声系数仿真
    3.5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测算
    3.6 小结
第四章 解调器前端 ADC 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4.1 模数转换器简介
        4.1.1 ADC 原理简介
        4.1.2 ADC 主要类型
        4.1.3 不同 ADC 的比较
        4.1.4 ADC 的性能指标
    4.2 模数转换器(ADC)的选择
        4.2.1 ADC 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4.2.2 常见的几种高速 AD 型号
    4.3 ADC083000 介绍及设计方案
        4.3.1 ADC083000 简介
        4.3.2 ADC083000 工作模式及输出模式
        4.3.3 ADC 的微线接口设置
        4.3.4 A/D 转换器信号的输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卫星通信系统中解调器前端电路的实现
    5.1 解调系统整体设计要求
    5.2 解调器原理框图
    5.3 硬件实现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卫星导航射频接收芯片单片集成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缘由和意义
        1.1.1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发展
        1.1.2 卫星导航接收机芯片发展
    1.2 论文的研究要点及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单芯片化卫星导航射频接收机系统设计
    2.1 卫星导航接收机概述
        2.1.1 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2.1.2 射频接收机概况
    2.2 镜像抑制问题与射频接收机结构选型
        2.2.1 三种主要射频接收机结构
        2.2.2 低中频接收机中镜像信号的产生与抑制
    2.3 单芯片化系统参数指标计算方法
        2.3.1 总增益参数指标计算方法
        2.3.2 动态范围参数指标计算方法
        2.3.3 噪声系数参数指标计算方法
        2.3.4 镜像抑制比指标计算方法
        2.3.5 相位噪声指标计算方法
    2.4 多模多频导航射频芯片结构设计
        2.4.1 单通道双模接收机
        2.4.2 双通道多模接收机
    2.5 接收机芯片参数指标模块化分解方法与规划
        2.5.1 参数指标模块化分解方法
        2.5.2 主要模块指标规划与分解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频率可配置低噪声放大器研究
    3.1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方法研究
        3.1.1 射频MOS管噪声分析
        3.1.2 双端.网络噪声分析方法
        3.1.3 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结构
        3.1.4 主要设计参数与设计考虑
    3.2 频率可配置的低噪放电路设计
        3.2.1 增益切换方法
        3.2.2 频点带宽切换方法
        3.2.3 双模可配置低噪声放大器
        3.2.4 三模可配置低噪声放大器
    3.3 低噪声放大器单模块投片与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镜像抑制混频与滤波技术研究
    4.1 正交下变频器设计
        4.1.1 下变频器主要设计参数与设计考虑
        4.1.2 有源双平衡混频器电路设计与优化
    4.2 无源多相滤波器研究与设计
        4.2.1 无源多相滤波器结构设计
        4.2.2 无源多相滤波器电路设计与仿真
    4.3 复数带通滤波器研究与设计
        4.3.1 复数带通滤波器结构设计
        4.3.2 复数带通滤波器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白噪声统计特性的数控AGC研究
    5.1 数字控制AGC设计方法研究
        5.1.1 数字AGC技术的优势
        5.1.2 反馈与前馈AGC系统
        5.1.3 AGC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5.1.4 线性算法与对数算法的选择
    5.2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路设计
        5.2.1 PGA电路原理与结构
        5.2.2 增益控制
    5.3 基于白噪声统计特性的AGC算法
        5.3.1 卫星导航信号的高斯白噪声统计特性
        5.3.2 AGC算法思路
        5.3.3 AGC增益调整方法
        5.3.4 AGC环路稳定性与稳定时间
        5.3.5 AGC算法优化
        5.3.6 AGC电路设计
    5.4 AGC环路建模与仿真
        5.4.1 AGC环路建模
        5.4.2 AGC环路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锁相环型频率合成器研究
    6.1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电路设计
        6.1.1 鉴频鉴相器电路设计
        6.1.2 电荷泵
        6.1.3 压控振荡器
        6.1.4 分频电路
        6.1.5 环路滤波器设计
    6.2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单独投片与测试
        6.2.1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样片与测试板
        6.2.2 样片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单片化射频前端样片研制与测试
    7.1 单片高集成度射频前端样片总体规划
        7.1.1 样片布局规划
        7.1.2 样片总体版图规划
        7.1.3 封装形式与管脚定义
        7.1.4 投片版图设计
    7.2 样片投片与测试板设计
        7.2.1 样片投片
        7.2.2 样片测试板
    7.3 样片测试与结果分析
        7.3.1 直流测试
        7.3.2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子系统测试
        7.3.3 射频通道测试
        7.3.4 中频测试
        7.3.5 总体测试结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一种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方案设计
    1.1 系统功能
    1.2 设计方案论证
        1.2.1 高频调谐模块
        1.2.2 场强测量模块
        1.2.3 信号识别模块
        1.2.4 控制模块
    1.3 系统框图及各部分功能
2 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1 高频调谐器的应用电路
    2.2 载波场强测量
    2.3 信号识别
    2.4 视频字符叠加
3 结束语

(8)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AGC环路系统的系统分析
    2.1 AGC介绍
        2.1.1 总体介绍及结构分析
        2.1.2 负反馈型AGC结构分析
    2.2 AGC环路模型的系统分析
        2.2.1 AGC环路的传递函数
        2.2.2 AGC环路的增益传递函数
    2.3 AGC环路模型的带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指标分析与AGC拓扑结构选择
    3.1 卫星导航接收机芯片系统对AGC电路的指标要求
        3.1.1 接收机结构旳选择
        3.1.2 AGC电路的主要指标
        3.1.3 GNSS接收机系统中AGC的指标总结
    3.3 反馈型AGC拓扑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GC各子模块电路设计与仿真
    4.1 电路设计流程
    4.2 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
        4.2.1 VGA的设计要求
        4.2.2 VGA的电路结构
        4.2.3 指数增益的VGA的电路实现与仿真
    4.3 直流失调消除电路的设计
        4.3.1 直流失调消除电路的几种典型结构
        4.3.2 本论文所采用的直流失调结构
    4.4 比较器的设计
    4.5 电荷泵
        4.5.1 电荷泵原理
        4.5.2 电荷泵的结构
        4.5.3 电荷泵的电路实现与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GC仿真验证与版图设计
    5.1 AGC整体电路仿真验证
    5.2 AGC版图设计
    5.3 AGC后仿真验证
第六章 芯片测试与总结
    6.1 芯片测试
    6.2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水文缆道深水通信信道抗干扰方案的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
    2.1 抗干扰通信
        2.1.1 通信干扰的基本理论
        2.1.2 抗干扰通信技术
    2.2 扩频技术
        2.2.1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2.2.2 扩频伪随机码
        2.2.3 多进制扩频解扩原理
        2.2.4 扩频系统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指标
    2.3 数字匹配滤波器
    2.4 本章小结
3 水文缆道深水通信系统的方案设计
    3.1 信道及扩频参数分析
        3.1.1 信道环境参数
        3.1.2 扩频通信信道参数假设及计算
    3.2 水文缆道深水通信系统概述
        3.2.1 系统主要参数
        3.2.2 系统总体设计
    3.3 半双工通信协议
        3.3.1 半双工通信原理
        3.3.2 传输信息及信息编码
    3.4 同步定时方案
        3.4.1 导频序列设计
        3.4.2 扩频序列的选取
        3.4.3 自动增益控制方案
        3.4.4 伪码捕获方案
    3.5 数据解扩方案
    3.6 本章小结
4 水文缆道深水通信系统的实现
    4.1 芯片及开发软件介绍
        4.1.1 芯片选型
        4.1.2 系统开发软件介绍
    4.2 发射部分的实现
        4.2.1 伪码发生电路
        4.2.2 发射数据帧生成电路
    4.3 接收部分的实现
        4.3.1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4.3.2 同步定时电路
        4.3.3 多进制数据解扩电路
    4.4 收发半双工的实现
    4.5 硬件电路平台
    4.6 水文站实测情况
    4.7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D 硬件平台实物照片

(10)3CCD彩色摄象机原理及主要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摄像机/摄象机的定义
2 CCD摄像机/摄象机的工作方式(原理)
3 数字化式的调整控制方法
4 结束语

四、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在煤矿生产电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灵敏度EAS射频接收前端关键技术研究[D]. 汪锐. 宁波大学, 2019(06)
  • [2]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雷达通信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D]. 徐帮元. 东南大学, 2019(03)
  • [3]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射频芯片关键技术研究[D]. 阴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01)
  • [4]1090ES和UAT模式下ADS-B信号接收机射频前端技术研究[D]. 高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5]卫星通信系统中解调器前端的设计与实现[D]. 方芸. 北京理工大学, 2015(07)
  • [6]卫星导航射频接收芯片单片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 靳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4)
  • [7]一种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系统的设计[J]. 曹军胜. 仪器仪表用户, 2014(01)
  • [8]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设计[D]. 葛亮. 南京大学, 2013(07)
  • [9]水文缆道深水通信信道抗干扰方案的研究及实现[D]. 徐驭航. 重庆大学, 2013(03)
  • [10]3CCD彩色摄象机原理及主要技术分析[J]. 李定川. 影像技术, 2011(05)

标签:;  ;  ;  ;  ;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在煤矿生产电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