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一、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鲜亮[1](2021)在《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对脑表面血流影响的激光散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改良模型的构建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改良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为脑创伤研究提供合适模型。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基于Miller的模型构建方法,改良组基于改良的针头、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通过比较两组大鼠的生理指标、行为评分、死亡率、磁共振表现和HE染色结果对改良后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大鼠的生理指标基本一致。两组大鼠的行为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生存率高于传统组。MRI显示改良模型的血肿较厚且集中在注射侧。HE染色提示改良方法对注射部位周围皮层的侵犯少,比传统模型干扰因素更少。改良模型相比于传统模型能更好模拟人类血肿,且模型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结论改良模型是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虽然死亡率与人类存在差异,但改良进后的模型操作简便,模拟人类血肿效果更好,并且改良模型可应用于如血流研究等更多方面研究。第二部分: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对脑表面血流的影响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的脑表面血流改变。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在顶部打磨7mm×5mm透明骨窗。sham组不注射血肿;0.2m L组注射血肿量0.2m L;0.4m L组注射血肿量0.4m L。使用激光散斑成像系统透过透明骨窗观测血肿对侧半球脑表面上矢状窦、静脉、动脉的血流变化,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的30min、60min、90min、120min分别计算血流灌注率,并监测颅内压。对比急性硬膜下血肿前后和不同血肿量下的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两个实验组术后及术后的30min、60min上矢状窦、静脉、动脉的血液灌注率对比术前及sham组显着下降。两个实验组术后的90min、120min上矢状窦的血液灌注率与术前及sham组相比有显着差异,而静脉、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实验组术前颅内压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各个时间点的颅内压对比术前及sham组显着升高。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各时间点上矢状窦、静脉、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各个时间点的颅内压对比术前及sham组有显着差异。综上,发生急性硬膜下血肿后,大鼠颅内压升高,上矢状窦及血肿对侧脑表面静脉、动脉血流将显着下降一定时间,在血肿形成后的90min时静脉、动脉可代偿恢复,而上矢状窦则无法恢复;对于大鼠,血肿量在0.4m L以下时,血流下降的程度与血肿量的多少并无关系。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一方面会造成高颅压,还会造成大脑血液循环障碍,这可能是造成继发性损害的因素。因此,在临床中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时,在术前就应通过影像学等手段关注患者的脑循环情况,以避免术后可能出现的脑循环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第三部分:大鼠急性脑膨出时脑表面血流的改变及机制目的探讨术中急性脑膨出大鼠的脑表面血流改变的机制及其影响,对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大鼠制作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后,在冠状缝后2mm,矢状缝左侧4mm处钻一个2mm的骨孔,将一枚可注水球囊置入硬膜外腔。之后在血肿注入侧半球开一骨窗,骨窗大小10mm×5mm,将颅骨去除,缓慢逐步切开硬脑膜并行血肿清除术。sham组在血肿清除后不做操作;0.05m L组在血肿清除后,将球囊缓慢充水0.05m L,诱导脑组织膨出10分钟后撤去球囊;0.1m L组在血肿清除后,将球囊缓慢充水0.1m L,诱导脑组织膨出,10分钟后撤去球囊。使用激光散斑成像系统透过骨窗观测血肿清除侧半球脑表面静脉、动脉的血流变化,分别于血肿清除后、球囊充水后、球囊充水后10min、球囊撤去后、球囊撤去后10min分别计算血流灌注率。对比脑膨出前后、去除脑膨出因素前后和不同膨出程度下的脑表面血流变化情况。结果两个实验组大鼠在球囊充水后及球囊充水后10min时,静脉、动脉血流显着下降。球囊撤去后及球囊撤去后10min,静脉、动脉的血流与术前相比显着下降,而相比于球囊充水后及球囊充水后10min,静脉、动脉显着上升。球囊充水后颅内压显着升高,高于正常颅内压;球囊撤去后颅内压显着降低,且低于正常颅内压。两实验组相比,血肿清除后静脉、动脉的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囊充水后及球囊撤去后各时间点,静脉血流有显着差异,动脉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除血肿后,两实验组大鼠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球囊充水后各时间点,颅内压有显着差异,球囊撤去后各时间点,颅内压无显着差异。综上,当脑组织膨出时,静脉及动脉血流都会显着下降;若脑组织持续膨出,这种循环障碍会持续存在;当及时的清除脑膨出诱因,降低颅内压,这种循环障碍可得到缓解,但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没有膨出的状态。不同程度的脑膨出对于动脉血流的下降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对于静脉的血流下降有明显的不同。结论脑膨出越严重就会伴随越严重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且静脉的循环障碍相比于动脉更显着。因此,研究者们需要关注脑血液循环与术中急性脑膨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静脉循环。脑循环障碍可能与术中急性脑膨出互为因果,这也提示了临床医生,对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术前就要关注患者的脑循环问题,在术中及后续治疗过程中,更要时刻预防或及时处理脑循环障碍。若术中急性脑膨出仍然发生,应尽快明确原因,去除诱因可尽量地缓解循环障碍,可避免产生更严重的恶性循环。

邬璐怡[2](2020)在《全面护理在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急诊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是在首次行CT扫描为检测出血肿,后续CT检测中发现的新血肿,或清除血肿后后一段时间又发现的血肿[1]。该病初始阶段表现正常而易被忽视,一旦延误治疗极易导致失语、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和预后效果[2]。随着脑部CT检测的普及,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

李景周[3](2019)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重型颅脑损伤(s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非常高,外科手术仍是抢救sTBI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尽早解除占位、有效降低颅内压是治疗sTBI的关键。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快速降低sTBI患者颅内压,具有暴露范围广、减压充分、止血方便、利于脑疝复位、术后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等优点,已成为公认的挽救sTBI患者生命的标准术式。本文对比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和常规骨瓣开颅术对sTBI的治疗效果,旨在为外科医生救治sTBI患者提供参考。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sTBI的疗效,并分析术后脑膨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sTBI患者35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02)和对照组(n=152)。实验组患者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炎性因子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预后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和脏器功能,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死亡情况。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膨出分为脑膨出组(n=54)和非脑膨出组(n=300),采用统计学分析筛选术后脑膨出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压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SE、GFAP、MBP及S-100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Vs、Vd、Vmean、PI及R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Qmean明显增加(P<0.01),且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9)实验组患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3)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较低、术前中线移位≥1 cm、术中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术后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与术后脑膨出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是术后脑膨出的危险性因素(OR>1)。结论(1)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更明显地降低sTBI患者颅内压,减轻sTBI患者机体炎症状态,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sTBI患者身体健康情况及预后情况,保护患者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2)术前GCS较低、术前中线移位≥1 cm、术中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术后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是术后脑膨出的危险性因素,术中采用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可以预防术后脑膨出的发生。

赵先晓,陈向习,何秋琼,温梦丹,罗福燕[4](2016)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加强临床观察和强化护理措施的效果,以期为改进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加强临床观察和强化护理措施,对比观察2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对照组为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53%,对照组为9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加强临床观察和强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症的发生,改进护理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郭红英[5](2015)在《综合护理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0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林碧霞[6](2011)在《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手术护理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交通发达,交通工具剧增,以及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交通伤、高空坠落伤[1]致颅脑损伤不断增加。而外伤性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常见疾病,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左右[2]。因其起病急,变化快,常伴有意识障碍,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

林碧霞[7](2011)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手术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情复杂、严重、变化快,若未及时诊断或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损害。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让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细致的临床观察、精心周到的护理、全面的分析病情变化。我们对收治的115例经过CT和手术证实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资料报告如下。

王邺辉[8](2009)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观察》文中研究指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患者首次CT扫描颅内未发现血肿的部位,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扫描或手术发现的新血肿,或清除血肿一段时间后,在颅内不同部位又发现血肿[1]。由于首次CT扫描无血肿或血肿已清除,患者常表现为早期相对正常故症状极易被忽视,但迟发血肿往往可使病情加重,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而早期诊断则取决于对本病

袁丽娟[9](2008)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观察及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1例重型颅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的早期临床症状,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81例病人中治愈67例(82.7%),伤残12例(14.8%),死亡2例(2.4%)。结论早期发现颅内血肿并进行及时的诊治和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倪桂珍,孙志萍,余凤萍[10](2007)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观察指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观察和护理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20例,损伤当日血D-二聚体≥3.0μg/ml的患者51例为观察组和<3.0μg/ml的患者69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伤后当日、第1天和第3天血D-二聚体、意识的变化和迟发性颅脑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35例发生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对照组有18例发生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严密观察血D-二聚体和意识状态的动态变化,可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赢得抢救时间。

二、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对脑表面血流影响的激光散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改良模型的构建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部分研究不足
    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部分: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对脑表面血流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部分研究不足
    本研究创新点
第三部分:大鼠急性脑膨出时脑表面血流的改变及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部分研究不足
    本研究创新点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缩略词表
附录 B 学术成果
附录 C 综述 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
        1.2.2 术后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标准
        1.3.2 并发症情况
        1.3.3 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2.2 临床疗效
    2.3 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5)综合护理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0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GCS评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6)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手术护理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分类及分型
    1.1 分类
    1.2 分型
2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3.1.2 病情的观察
    3.2 术前准备
    3.3 术后护理
        3.3.1 呼吸道的护理
        3.3.2 引流管的管理
        3.3.3 饮食的护理
        3.3.4 预防并发症护理
        3.3.4 康复锻炼
4 小结

(8)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观察及护理要点
    2.1 意识状态的观察
    2.2 瞳孔的观察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2.4 颅内压的观察
    2.5 神经系统体征变化的观察
    2.6 开颅术后的观察
3 讨论

(10)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观察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分组
    1.3 观察指标
    1.4 诊断标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发性情况
    2.2 两组患者第1~3天后GCS评分情况
    2.3 预后
3 讨论
    3.1 早期观察血D-二聚体和意识的重要性。
    3.2 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意识状态观察至关重要
    3.3 护理
        3.3.1 瞳孔变化的观察
        3.3.2 颅内压的观察
        3.3.3 神经系统体征的观察
        3.3.4 专科护理
4 小结

四、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对脑表面血流影响的激光散斑技术研究[D]. 鲜亮.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全面护理在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急诊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邬璐怡. 现代实用医学, 2020(02)
  • [3]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分析[D]. 李景周.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4]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J]. 赵先晓,陈向习,何秋琼,温梦丹,罗福燕. 当代医学, 2016(32)
  • [5]综合护理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0例中的应用[J]. 郭红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20)
  • [6]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手术护理新进展[J]. 林碧霞.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9)
  • [7]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手术的护理[J]. 林碧霞. 中国基层医药, 2011(16)
  • [8]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观察[J]. 王邺辉. 中国医药导报, 2009(18)
  • [9]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观察及护理[J]. 袁丽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13)
  • [10]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观察指标的研究[J]. 倪桂珍,孙志萍,余凤萍. 上海护理, 2007(02)

标签:;  ;  ;  ;  ;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