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崩漏18例

针灸治疗崩漏18例

一、针刺治疗崩漏18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珺[1](2021)在《桂派中医大师黄荣活针灸学术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搜集整理黄荣活教授的着作及学术论文,研究针灸临证配穴及针刺手法特点,总结针灸临床治病经验;通过系统整理黄荣活教授的针灸医案,运用数据挖掘相关软件对针灸腧穴的频次等项目进行运算分析,总结学术经验及临床特色,为中医针灸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以期提高针灸临床水平;对于黄荣活的针灸经验和针法特色的研究,有利于充实八桂医学相关内容,扩大八桂医学影响力;促进桂派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发展。方法: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图书馆、读秀网等数据库,走访学术继承人的方式整理黄荣活的相关书籍、学术论文、医案。以传统文献研究法为主,数据挖掘技术为辅的研究方法,整理出符合标准的针灸医案,规范录入医案信息后建立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基于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运算;分析黄荣活临床针灸医案中腧穴的频次以及组合规律,将数据分析获得的结果与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相结合,总结黄荣活针灸临床配穴规律和临床经验。结果:(1)黄荣活的病案涵盖各个年龄阶段,总体来说,有两个峰值,以青壮年和小儿为主。(2)本研究共收集黄荣活针灸医案173例,其中《临床针灸学》90例,《针灸七字经》66例,《桂派名老中医》17例。其中脾胃病医案23例、妇科病医案18例、儿科病医案23例,神经病类医案15例。(3)在173个病案中,涉及124种疾病,其中脏躁出现了6次,频次较高的疾病依次是脏躁、便秘、胃脘痛、咳嗽、高血压、风疹,频次在2.3%以上。其次是泄泻、腹水、崩漏、疳积、偏头痛,其频率均是1.7%。(4)黄老的173例医案中共计使用182个穴位,在单个穴位频分析中,足三里使用频次最高,达49%,频率较高的腧穴有合谷、三阴交、大椎、曲池、肾俞、风池,其频率均在15%以上。其次频率在10%以上的疾病依次是内关、气海、关元、脾俞、中脘、阳陵泉、肺俞。(5)运用关联规则将173个医案182个穴位运算得出的结果中,设置支持度5%,置信度70%,得到的关联组共40组,其中穴位二阶关联组有二项关联有14组,穴位三阶关联有23组,穴位四阶关联有3组。按照置信度倒序排列,置信度最高为92.857%,支持度8.092%的关联组是关元、肾俞和三阴交,而关元、三阴交和肾俞与前者有相同的置信度和支持度,提升度达4.725。按照置信度倒序排列,置信度较高的关联组依次是胃俞和足三里,脾俞、三阴交和肾俞,血海、风池和合谷,血海、曲池和合谷,脾俞和足三里等。(6)根据关联规则数据运算结果,总结出黄老学术经验包括:重视脾胃,胃气先行;宣阳和阴,阳脉之主;三阴之交,肝脾肾同调;疏肝调气,可治疑难。另外,黄老认为针灸取效的关键还在于针刺手法,常用三种针刺手法为单刺法、回旋术和雀啄术。黄老还总结了针刺治病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灵活运用单刺术、回旋术、雀啄术可达到八法的效果。结论:通过对黄荣活教授的着作及针灸医案进行传统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黄老接纳现代医学杰出成果,衷中参西,治学求本,勇于探索针灸和经络的本质,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黄老善于总结临床经验,编写七字经,执简驭繁,彰岐黄之新义;学术经验本于阴阳,重视调和阴阳、人体气血的关系;针灸临床以针刺手法为主要特色,其学术经验对于提高针灸临床水平、促进八桂医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陈诗文[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及与中医古籍方药规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由相关联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月经病血证古籍文献方药规律研究,第三部分为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研究,并与古籍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性比对。一、文献综述采用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来收集古今相关文献,将月经病相关的妇科血证这一类疾病简称为“月经病血证”,本文主要研究包括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这五个疾病,其病因为“虚、热、瘀”,病机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失调。按照时间顺序,追溯古代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认识过程及治则方药,着重叙述了现代各个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常用辨证论治,得出其辨证分型以脏腑、气血阴阳及病因病机分型,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则进行治疗,治法方面现代医家各不相同,或重视补肾法、或治以泻肝法,又或自创八法等等,最后从传统辨证治疗、调整人工周期治疗、其他综合治疗(包括针灸、腹针、穴位贴敷等)论述了现代临床诊疗月经病血证的进展。得出不论古今医家治疗月经病血证的最终目的均为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使之达到平衡。由此总结月经病血证五个疾病病因病机及治疗目的相同,因此其治疗思想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存在关联,从而引出此次研究试图总结古今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治疗用药经验,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二、古籍研究目的:分析和整理总结出古代医家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挖掘新方,为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作为主要检索工具,检索自秦汉时期至明清时期所有符合中医诊断月经病血证的相关古籍文献,再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相关古籍医案,建立古籍方药数据库,并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3.0)进行数据挖掘。结果:1.与月经病血证治疗相关的古籍医案方剂共580条,涉及药物共430味,其中有66味药物使用频次≥20次,占总使用药物频次的77.8%。所有药物功效排名前十的依次为补虚类、清热类、温里类、活血化瘀类、止血类、解表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收涩类及祛风湿类药物;归经依次归肝、脾、心、肾、肺、胃经;四气排序依次为温、寒、平、热、凉性;五味排序依次为甘、苦、辛、酸、咸味。2.本研究得到核心药组65个,其中对药有44条,角药30条,多味药组1条,涉及中药19味,与高频药物前20位基本一致,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处方组合。结论:古籍医案中月经病血证的治疗以“治血”为主,较多使用养血补气药物,其次为清热凉血、止血活血类药,对应了月经病血证“虚、热、瘀”的病因病机特征,通过新方看出古代医家善用四物汤加减,以补血治血虚、行血治血瘀,通过血与脏腑阴阳气血的关系随证治疗,可以学习继承古代医家对月经病血证的治疗思想,也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为切实有效的古代文献数据支持。三、临床研究目的:总结出导师王建玲主任医师运用中药方剂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色,并与古籍文献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两者的相关性,以此达到挖掘新药对组合及新方,并为现代出血性月经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文献依据和临床参考价值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依据纳排标准收集来自2019年09月至2021年01月期间就诊于王建玲主任处且以汤药治疗为主的患者病例,录入后形成原始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3.0)同样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等工作,以此挖掘王建玲主任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与新方开发,并与上一个研究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结果:1.临床总共485首方剂(其中崩漏303例,经期延长79例,月经先期61例,月经过多41例,经间期出血1例),患者平均年龄在32.93±12.49岁,占比最高的人群为性成熟期(18-48岁)女性;用药频率大于≥40次的共计60味中药,占所有药物频次的81.85%;四气五味占比最高的均为温性药与平味药;所有药物归经排序依次为归肝、脾、肾、肺、心经;其药物功效排名占比最高的同为补虚类药物,其次为清热类、止血类、理气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解表类、化痰止咳平喘类、收涩类及温里类。2.分析组方规律,得到76条核心药组,其中41条对药,27条角药及8条多味药组,共涉及14味中药,基本符合高频药物前15味。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4个核心处方组合。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运用七期调周法配合“补肾、扶脾、疏肝”脏腑辨证调经思想,常用药物以温肾健脾、养血止血类为主,其次是清热凉血、理气化湿药。聚类得到新方看出王师注重分期治疗,分为行经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期、经前期及经前后半期七个时期,旨在充分遵循其生理病理特点,因势利导,求因治本,不仅达到治病的目的,更需增强其生理功能,建立长期正常的月经周期。这种将古今治疗方法相结合的守正创新方式也为临床治疗月经病血证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参考价值。相关性对比:基于前两部分的数据挖掘研究,对比古代医家及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规律,可以看出两者虽具体治疗用药不同,但其两者用药思路与治疗原则相近,均以补虚、清热、化瘀、理气为主,用药以补虚类药物占比最重,但古代医家治疗会佐以心经药物治疗,而王师则以肺经药物为辅。在方剂配伍思路上,两者均以调理气血阴阳为主,但古代医家重视“从血调经”,王师则结合现代七期调周法及“补肾、扶脾、疏肝”的脏腑辨证调经思想这两种治疗思路,力求恢复或建立正常月经周期。由此可以看出,王师治疗月经病血证,既学习继承了先贤智慧,亦在此基础上,灵活贯通,并结合现代医学及临床实际加入了自己的经验,辨证用药,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思想,因此临床疗效非常显着,值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思考。

全孝心(JEON HYO SIM)[3](2020)在《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课题采用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针刺以选取下列的穴位关元、曲骨、气海、天枢(双)、水道(双)、中脘、三阴交(双)等为主,观察本疗法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变化来判断本疗法的临床疗效,探索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中医证候的疗效,做为温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供取穴及治疗方法的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入符合相应入选标准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患者病例60例,研究对象为2019年0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针灸科和妇科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治疗组以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以中药治疗,每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如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气滞较重者,加川楝子、青皮;痛经及经闭者,加泽兰、益母草;血瘀较重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郁金等。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具体选穴如下:主穴:关元、曲骨、气海、天枢(双)、水道(双)、中脘、三阴交(双);配穴:合谷(双)、足三里(双)、太冲(双)。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捻转法,留针35分钟;然后在患者留针期间行温针灸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水道、气海、曲骨、三阴交,每穴施灸3壮。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经周期。在治疗结果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治疗前对两组进行可比性分析得出,两组在一般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二)通过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减低证候积分,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中医症状均明显改善,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三)两组均能使月经情况(如经量、经质),经期的伴随症状(如痛经、乳房胀、腰酸等),以及舌苔、脉象等方面均显示有明显的改善,表明了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有其优势所在。(四)通过对观察前后月经量、下腹坠胀评分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评分减低,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五)通过对观察前后月经质地、痛经、腰部酸痛、乳房胀痛、小腹疼痛评分比较得出,治疗后温针灸组的评分减低,治疗后中药组的评分相等。温针灸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温针灸治疗后明显改善,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六)通过对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76.7%,两组间具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综合疗效方面,温针灸优于对照组。(七)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为30例,其中温针灸组治愈5例,治愈率为16.7%;显效有2例,显效率为6.7%;有效有21例,有效率为70%;无效有2例,无效率为6.7%。其中中药组治愈3例,治愈率为10%;显效有3例,显效率为10%;有效有17例,有效率为56.7%;无效有7例,无效率为23.3%。治疗后,温针灸组总有效率93.3%,中药组总有效率76.7%,经chi-square检验,两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P=0.27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温针灸和中药组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均有效果,可温针灸治疗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效果良好,同对照组相比,在月经情况、经期的伴随症状等明显的改善。温针灸在本研究中未出现任何的副作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苗泓佳(Miao Christina Hongjia)[4](2019)在《隔物灸的古今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整理古今隔物灸的文献,总结隔物灸的源流与种类以及不同时期隔物灸的应用规律,以期为当今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方法:运用传统文献学与现代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根据相应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及其函数公式,对隔物灸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SPSS Modeler15.0软件,运用Apriori算法对不同隔物灸法与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分析,总结归纳古今隔物灸的应用规律和变化。结果:古代隔物灸56种,优选灸法9种;治疗病证177种,优势病证22种,最多的是外科;用药1 16味,高频用药15味;多在患处施治,其高频穴位为神阙穴。古代隔物灸与主治病症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隔黄土灸→痈疽、隔姜灸→痈疽、隔豆豉饼灸→痈疽;与间隔物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隔蒜灸→蒜、隔豆豉饼灸→盐、隔盐灸→盐;与治疗部位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隔豆豉饼灸→患处、隔附子灸→患处、隔蒜灸→患处。现代隔物灸30种,优选灸法8种;治疗病证383种,优势病证24种,最多的是内科;用药302味、高频用药62味;高频穴位为53个。现代隔物灸与主治病症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隔药饼灸→强直性脊柱炎、铺灸→强直性脊柱炎、隔姜灸→强直性脊柱炎;与间隔物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铺灸→姜、隔姜灸→姜、隔药末灸→肉桂;与治疗部位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是:隔盐灸→神阙、隔药末灸→神阙、隔药饼灸→神阙。结论:现代隔物灸法种类、优选灸法较古代减少;古代隔蒜灸应用最多,现代则是隔姜灸;古代隔物灸法主治病症以外科为主,现代则以内科为主;现代隔物灸用药更加广泛,治疗部位多取穴位,与古代多在患处施治不同。

赵望[5](2019)在《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单穴与腧穴配伍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探求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腧穴配伍规律;观察腧穴配伍组与单穴组分别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计算机以及手工检索方法,收集了建国以来国内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的文献,并且按照要求创立了文献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文献处方中的穴位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出结果后,与导师商议确定三阴交配伍关元穴为腧穴配伍组,三阴交穴为单穴组分别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脾虚型)。然后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硏究,前期招募75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研究对象的方法,以腧穴配伍组与单穴组为实验治疗方案,实际分别纳入两组各31人(有脱落或剔除)。每位患者一共接受针刺治疗20次,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是否在非经期出血作为指标,且结合多项生化检查指标,综合评价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脾虚型)的临床疗效。结果:腧穴配伍组治疗有效率为90.32%,单穴组治疗的有效率为61.29%;腧穴配伍组改善证候有效率是89.09%,单穴组改善证候有效率是61.29%;腧穴配伍组缩短凝血酶原时间优于单穴组;腧穴配伍组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优于单穴组。结论:1由数据挖掘可知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为三阴交穴,使用频次最高的配伍为三阴交-关元,足太阴脾经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31.78%。2通过本研究分析,腧穴配伍组止血效果比单穴组显着(p<0.05),改善中医证候方面腧穴配伍组较好(p<0.05),腧穴配伍组缩短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优于单穴组(p<0.05)。但是单穴也具有止血、改善中医证候、缩短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效果。3本研究发现三阴交穴与关元穴是具有相同功能的腧穴,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特点,远近取穴的配伍,取穴少而精,可以推广到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

高翠婷[6](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整理先秦至清末有关原穴的古代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出原穴的应用规律,为临床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第5版《中华医典》所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以十二原穴的标准名称及别称为关键词逐一检索,整理古籍中有关原穴的主治应用、腧穴配伍应用、刺灸法及禁忌症等内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Python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分析,用Gephi画关联规则图。结果:经整理纳入与太冲穴相关的条文565条,其中太冲穴主治相关条文288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277条,涵盖了 38本古籍。纳入与丘墟穴相关的条文232条,其中丘墟穴主治相关条文132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00条,涵盖了 28本古籍。纳入与大陵穴相关的条文497条,其中大陵穴主治相关条文294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203条,涵盖了 44本古籍。纳入与冲阳穴相关的条文198条,其中冲阳穴主治相关条文132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66条,涵盖了 28本古籍。纳入与太渊穴相关的条文407条,其中太渊穴主治相关条文235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72条,涵盖了 30本古籍。纳入与太溪穴相关的条文467条,其中太溪穴主治相关条文268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99条,涵盖了 44本古籍。纳入与京骨穴相关的条文197条,其中京骨穴主治相关条文128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69条,涵盖了 22本古籍。纳入与神门相关的条文411条,其中神门穴主治相关条文201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210条,涵盖了 30本古籍。纳入与太白穴相关的条文270条,其中太白穴主治相关条文143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27条,涵盖了 25本古籍。纳入与合谷穴相关的条文787条,其中合谷穴主治相关条文205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582条,涵盖了 80本古籍。纳入与腕骨穴相关的条文268条,其中腕骨穴主治相关条文135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33条,涵盖了 33本古籍。纳入与阳池穴相关的条文102条,其中阳池穴主治相关条文62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40条,涵盖了 26本古籍。一、原穴单穴的应用规律太冲穴能够治疗87种病症,总频次达288次,太冲穴善治脾胃、肾系及肝胆等病症。丘墟穴能够治疗48种病症,总频次达132次,善治疗肢体经络、肝胆等病症。大陵穴能够治疗78种病症,总频次达294次,善治心系、头面五官、肢体经络等病症。冲阳穴能够治疗31种病症,总频次达132次,善治肢体经络类病症,其次是外感类病症。太渊穴能够治疗49种病症,总频次达235次,善治肺系、心系及肢体经络等病症。太溪穴能够治疗66种病症,总频次达268次,善治脾胃、头面五官、肺系、心系、肢体经络、肾系等病症。京骨穴能够治疗46种病症,总频次达128次,善治肢体经络等病症。神门穴能够治疗47种病症,总频次达201次,善治善治心系、脾胃、肺系等病症。太白穴能够治疗37种病症,总频次为143次,善治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外感病等。合谷穴能够治疗89种病症,总频次达205次,善治头面五官类病症、肢体经络类病症、肝胆病等。腕骨穴能够治疗43种病症,总频次为135次,善治肢体经络等病症。阳池穴能够治疗27种病症,总频次为62次,善治肢体经络类病症、肝胆病症等。二、原穴与其他腧穴的配伍应用古代文献中与太冲穴配伍的腧穴共有211个,使用频次1206次,与太冲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照海、昆仑等。太冲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使用频次依次排前5位。与丘墟穴配伍的腧穴共有89个,使用频次313次,与丘墟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昆仑、足三里、解溪、蠡沟、行间等。丘墟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与大陵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77个,使用频次883次,与大陵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神门、中脘、间使、膻中等。大陵穴与任脉腧穴配伍较多,其次是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的腧穴。与冲阳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13个,使用频次286次,与冲阳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公孙、足三里、厉兑、曲池、合谷等。冲阳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与太渊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49个,使用频次706次,与太渊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列缺、足三里、偏历、合谷、尺泽等。太渊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腧穴配伍使用的频次最高。与太溪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92个,使用频次879次,与太溪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飞扬、照海等。太溪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使用频次最高。与京骨穴配伍的腧穴共有90个,使用频次246次,与京骨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大钟、昆仑、足通谷、悬钟、照海等。京骨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经使用频次最高。古代文献中与神门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47个,使用频次840次,与神门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内关、合谷、足三里、心俞、大陵等。神门穴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的腧穴配伍使用频次最高。与太白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27个,使用频次507次,与太白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章门、丰隆、公孙、大都等。大白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使用频次最高。与合谷穴配伍的腧穴共有303个,使用频次2758次,与合谷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曲池、足三里、百会、列缺、水沟等。合谷穴与手足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使用频次最高。与腕骨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54个,使用频次709次,与腕骨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合谷、阳谷、曲池、中渚、足三里等。腕骨穴与手足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使用频次最高。与阳池穴配伍的腧穴共有76个,使用频次172次,与阳池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内关、合谷、曲池、中渚、腕骨等。阳池穴与手足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使用频次最高。三、原穴的关联规则分析通过对原穴的频繁项集做关联分析得到以下蕴含式:太冲、足三里→间使;太冲、照海→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足三里→神门;太冲、足三里→照海。丘墟、昆仑→足三里;丘墟、行间→太冲;丘墟、风市→足三里;丘墟、足三里→风市;丘墟、足临泣→昆仑。大陵、足三里→劳宫;大陵、劳宫→膻中;大陵、间使→足三里;大陵、膻中→足三里;大陵、合谷→间使。冲阳、内庭→厉兑;冲阳、厉兑→解溪;冲阳、厉兑→内庭;冲阳、章门、百会→长强;冲阳、曲池→天府。太渊、鱼际→足三里;太渊、足三里→鱼际;太渊、列缺→足三里;太渊、列缺→颊车、合谷;太渊、颊车、列缺→合谷。太溪、太白→足三里;太溪、足三里→太白;太溪、行间→大都;太溪、大都→行间;太溪、足三里→中脘。京骨、足三里、委中→照海、昆仑;京骨、完骨→足通谷;京骨、三阴交、委中→照海;京骨、委中→足三里、照海、昆仑;京骨、照海→足三里、昆仑、三阴交。神门、鱼际→太冲;神门、太冲→心俞;神门、心俞→太冲;神门、太冲→鱼际;神门、隐白→大陵。太白、肺俞→足三里;太白、膈俞→足三里;太白、足三里→支沟;太白、复溜→足三里;太白、足三里→气海。合谷、曲池→肩髃、足三里;合谷、肩髃、足三里→曲池;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合谷、曲池、足三里→肩髃;合谷、悬钟、足三里→曲池。腕骨、中渚→合谷;腕骨、中渚→曲池;腕骨、合谷→阳谷;腕骨、风池→合谷;腕骨、尺泽→曲池。阳池、腕骨、合谷→前谷;阳池、腕骨、阳谷→合谷;阳池、曲池→尺泽、肩髃;阳池、前谷、合谷、阳谷→腕骨;阳池、前谷、阳谷→腕骨。上述规则“→”前的为前项,“→”后的为后项。根据关联规则分析的结果,不同配穴组合间是有联系的,可以在使用前项配穴组合时考虑将后项中的配穴组合一起使用。四、原穴的配伍应用太冲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133种病症,总频次达277次,太冲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脾胃、头面五官类、肾系、心系等病症。丘墟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63种病症,总频次达100次,丘墟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肝胆类病症。大陵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109种病症,总频次达203次,大陵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心系、脾胃、肝胆类病症。冲阳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43种病症,总频次达66次,擅长治疗肢体经络类病症、心系及肝胆病症。太渊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89种病症,总频次达172次。太渊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肺系、肢体经络、头面五官、脾胃等病症。太溪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92种病症,总频次达199次。太溪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头面五官、脾胃、肢体经络、心系、肝胆、肾系等病症。京骨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54种病症,总频次达69次。京骨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头面五官、脾胃、肝胆、外科等病症。神门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101种病症,总频次达210次。神门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心系、头面五官、脾胃、肢体经络、肺系等病症。太白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56种病症,总频次达127次。太白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脾胃病、心系病、外感病等。合谷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213种病症,总频次达582次。合谷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头面五官、肝胆、肢体经络等病症。腕骨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79种病症,总频次达133次。腕骨穴配伍其他腧穴善治肢体经络类疾病、肝胆类病症等。阳池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29种病症,总频次为40次。阳池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头面五官类、气血津液、肝胆等病症。五、原穴的频繁项集配伍应用太冲配足三里能够治疗脚气、行步艰难、痫病、中风-中经络、膝风肿痛等病症;太冲配合谷能够治疗难产、鼻衄、喉喑、关格、中风-中经络、厥证、惊风等症;太冲配三阴交能够治疗疝气、难产、崩漏、脚气、阴头痛、水肿、行步艰难、遗精等症;太冲配照海能够治疗脚气、阴挺等症;太冲配昆仑能够治疗脚气、行步艰难、痉证等症。丘墟配足三里能够治疗半身不遂、脚气、胸胁痛等症;丘墟配昆仑能够治疗草鞋风、脚背红肿、半身不遂、足腕痛等症;丘墟配解溪能够治疗转筋、草鞋风、脚背痛等症;丘墟配蠡沟能够治疗胸胁痛、髀膝外踝诸节痛等症;丘墟配足临泣能够治疗脚背红肿、腋下肿、草鞋风、绕踝风、足指拘挛等症。大陵配足三里能够治疗咳嗽、心痛、疥疮、黄疸、胸胁痛等症;大陵配神门能够治疗心痛、吐血、喜笑、癫狂等症;大陵配中脘能够治疗呕吐、心痛、黄疸、五噎、吐血、反胃等症;大陵配间使能够治疗癫狂、呕吐、心痛、吐血等症;大陵配膻中能够治疗肺痈、反胃、五噎、咳嗽等症。冲阳配公孙能够治疗脚气、癫狂、心痛及脾疼等症;冲阳配足三里能够治疗足痿、脚气、癫狂等症;冲阳配厉兑能够治疗龋齿、癫狂、面浮肿、水肿等症;冲阳配合谷能治疗热病汗不出、头痛等症;冲阳配曲池能够治疗瘿病、肘中痛、癫狂等症。太渊配列缺能够治疗牙痛、头痛、手掌热、咳嗽等症;太渊配偏历能够治疗胸满、喘证、咳嗽、咽干等症;太渊配足三里能够治疗牙痛、吐血、喘证、呕吐、腹痛等症;太渊配合谷能够治疗牙痛、肺痈、喘证、口僻等症;太渊配尺泽能够治疗肺痈、肩背痛等症。太溪配三阴交能够治疗阴茎痛、疝气、癃闭、阴肿、积聚、少阴病等症;太溪配足三里能够治疗牙痛、痃癖、黄疸、咳嗽等症;太溪配合谷能够治疗牙痛、耳鸣、疟疾等症;太溪配照海能够治疗嗜卧、消渴、疝气等症;太溪配飞扬能够治疗嗜卧、疟疾、腰痛等症。京骨配大钟能够治疗背弓、脐突、颈病、癫狂等症;京骨配昆仑能够治疗红肿生疮、脚气、肾心痛等症;京骨配照海能够治疗红肿生疮、脚气、癫狂等症;京骨配悬钟能够治疗身体不仁、手足偏小、痿厥等症;京骨配足通谷能够治疗寒热、汗出不恶寒、?疝等症。神门配内关能够治疗心痛、怔忡、健忘、不寐、痫病、癫狂等症;神门配合谷能够治疗喉痹、癫狂等症:神门配心俞能够治疗痫病、癫狂、痴呆等症;神门配足三里能够治疗癫狂、痫病等症。太白配足三里能够治疗腹痛、便秘、五噎、腹胀、便血等症;太白配章门能够治疗便秘、噫气、腹痛等症;太白配丰隆能够治疗体重、呕吐、舌强、股膝内肿等症;太白配公孙能够治疗鼓胀、肠鸣、腹胀、霍乱等症;太白配大都能够治疗心痛、泄泻、便秘等症。合谷配曲池能够治疗中风-中经络、水肿、疥疮、瘾疹、疟疾、麻风、喉痹、伤寒余热不尽等症;合谷配足三里能够治疗中风-中经络、水肿、头痛、赤眼、疥疮、喉痹、翳障等症;合谷配百会能够治疗头痛、中风-中经络、急惊风、中暑、中风-中脏腑等症;合谷配列缺能够治疗牙痛、头痛、中风-中经络等症;合谷配水沟能够治疗口僻、中风-中脏腑、口噤等症。腕骨配合谷能够治疗热病汗不出、癫狂、头痛、手指节痛、肩膊酸疼等症;腕骨配阳谷能够治疗汗不出、耳鸣、五指掣、胁痛等症;腕骨配曲池能够治疗癫狂、手足拘挛、肩膊酸疼、四肢麻木等症;腕骨配中渚能够治疗汗不出、肩背痛、手足拘挛等症;腕骨配足三里能够治疗黄疸、水肿、腰连腿疼等症。阳池配内关能够治疗耳后肿痛、喉痹、自汗、肩臑内外侧疼等症;阳池配合谷能够治疗疟疾、热病汗不出、五指疼痛等症;阳池配中渚能够治疗肩膊酸疼、手臂拘挛等症;阳池配腕骨能够治疗肩膊酸疼、手臂痛、手指拘挛等症;阳池配腕骨、合谷能够治疗肩膊酸疼、手臂痛、手指拘挛、.疟疾等症。结论:通过整理原穴的单穴应用规律发现阴经的原穴多用于治疗与本脏相关的脏病,阳经的原穴主治外经疾病。特定穴的配伍上,有原原配穴、原合配穴、俞原配穴、原络配穴、原募配穴等。足经的原穴多与足经的腧穴相配,手经的原穴除与部分足经腧穴配伍外,多与手经腧穴配伍。原穴配伍其他腧穴治疗疾病能够扩大治疗范围,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优先研究关联性较强的组合,这可以缩小研究范围,对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周秀丽[7](2019)在《滋肾育胎丸对脾肾不足型崩漏月经复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滋肾育胎丸治疗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的月经复旧情况,研究滋肾育胎丸的调经作用,拓展滋肾育胎丸的临床运用范围。方法:自2017年2月20日至2018年6月30日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年龄为10~55岁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272例,滋肾育胎丸组和地屈孕酮组各136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滋肾育胎丸为观察组,地屈孕酮为对照组,分不同年龄段(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复旧情况及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孕酮水平变化、不良反应。采用SPSS19.0软件,通过计量检验、计数检验、等级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评估滋肾育胎丸的临床疗效。结果:收集病历272例,滋肾育胎丸组和地屈孕酮组各136例,其中滋肾育胎丸观察组和地屈孕酮对照组各有18例和14例脱落,最终完成临床试验240例。滋肾育胎丸观察组127例,平均年龄为35.69± 12.72岁,其中青春期崩漏32例,平均年龄为15.28±0.88岁,育龄期崩漏57例(无生育要求32例,有生育要求25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9.15±1.32岁、35.76±2.91岁,围绝经期崩漏38例,平均年龄为47.44±1.65岁。地屈孕酮对照组113例,其中青春期崩漏27例,平均年龄为15.92±1.93岁,育龄期崩漏56例(无生育要求34例,有生育要求2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6.35±2.96岁、35.13±3.25岁,围绝经期崩漏30例,平均年龄为49.13±3.073岁。各年龄阶段观察组和治疗组的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滋肾育胎丸对崩漏月经复旧的影响:(1)滋肾育胎丸组治疗前后月经积分比较:治疗前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3.15±1.93分,经量为1.04± 1分,经色为0.42±0.5分,经质为0.52±0.88分,月经周期为1.5±0.87分,治疗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33±0.75分,经量为0.33±0.75分,经色为0.34±0.48分,经质为0.41 ±0.81分,月经周期为0.54±0.89分;治疗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66±0.94分,经量为0.27±0.68分,经色为0.31 ±0.46分,经质为0.38±0.79分,月经周期为0.41±0.81分;治疗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49±0.86分,经量为0.41 ±0.81分,经色为0.36±0.48分,经质为0.38±1.17分,月经周期为0.41±0.81分。治疗1月、2月、3月月经周期、阴道出血时间、经量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2月经色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3月经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滋肾育胎丸组停药后与治疗前月经积分比较:滋肾育胎丸组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85±1.17分,经量为0.52±0.88分,经色为0.39±0.49分,经质为0.39±0.8分,月经周期为0.39±0.8分;停药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77±1.29分,经量为0.38±0.79分,经色为0.31±0.46分,经质为0.3±0.72分,月经周期为0.35±0.76分;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71±1.25分,经量为0.41±0.81分,经色为0.33±0.47分,经质为0.27±0.68分,月经周期为0.35±0.76分;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滋肾育胎丸组不同年龄阶段月经治疗前后比较:①青青期患者月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3.38±1.01分,经量为0.94±1.01分,经色0.50±0.51分,经质为0.63±0.94分,月经周期为1.19±1.00分,停药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1.19±1.86分,经量为0.56±0.91分,经色为0.44±0.51分,经质为0.50±0.88分,月经周期为0.38±0.79分;停药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1.19±1.33分,经量为0.50±0.88分,经色为0.38±0.49分,经质为0.38±0.79分,月经周期为0.19±0.59分;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88±1.34分,经量为0.50±0.88分,经色为0.44±0.50分,经质为0.25±0.67分,月经周期为0.19±0.59分。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周期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育龄期无生育要求患者月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2.88±1.83分,经量为1.38±0.94分,经色1.31±0.47分,经质为0.38±0.79分,月经周期为1.50±0.88分,停药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63±1.07分,经量为0.38±0.79分,经色为0.312±0.47分,经质为0.31±0.74分,月经周期为0.25±0.67分;停药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50±1.02分,经量为0.19±0.59分,经色为0.16±0.37分,经质为0.19±0.59分,月经周期为0.25±0.67分;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50±1.02分,经量为0.31±0.74分,经色为0.16±0.37分,经质为0.13 ± 0.49分,月经周期为0.25±0.67分。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月经周期、阴道出血时间、经量、经色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育龄期有生育要求患者月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2.56±1.36分,经量为0.72±0.98分,经色0.48±0.51分,经质为0.48±0.87分,月经周期为1.68±0.75分,停药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1.04±1.17分,经量为0.56±0.92分,经色为0.40±0.50分,经质为0.40±0.82分,月经周期为0.48±0.87分;停药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64±1.11分,经量为0.32±0.75分,经色为0.44±0.51分,经质为0.32±0.75分,月经周期为0.48±0.87分;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64±1.11分,经量为0.32±0.75分,经色为0.44±0.51分,经质为0.24±0.66分,月经周期为0.48±0.87分。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月经周期、阴道出血时间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围绝经期患者月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3.58±2.29分,经量为1.05± 1.01分,经色1.39±0.50分,经质为0.58±0.92分,月经周期为1.63±0.79分,停药1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68±1.34分,经量为0.58±0.92分,经色为0.35±0.10分,经质为0.37±0.79分,月经周期为0.47±0.86分;停药2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74±1.50分,经量为0.47±0.86分,经色为0.32±0.47分,经质为0.32±0.74分,月经周期为0.47±0.86分;停药3月阴道出血时间积分为0.79±1.44分,经量为0.47±0.86分,经色为0.32±0.47分,经质为0.42±0.83分,月经周期为0.47±0.86分。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月经周期、阴道出血时间、经量与治疗前相比,积分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滋肾育胎丸组与地屈孕酮组治疗月经比较:两组月经情况分别在治疗1月、2月、3月后进行对比,滋肾育胎丸组分别有40.15%(51/127)、59.84%(76/127)、56.69%(72/127)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地屈孕酮组分别有75.22%(85/113)、77.87%(88/113)、75.22%(85/113)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滋肾育胎丸组与地屈孕酮组患者停药月经比较:两组月经情况分别在停药1月、2月、3月进行对比,滋肾育胎丸组分别有66.92%(85/127)、59.05%(75/127)、65.35%(83/127)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地屈孕酮组分别有59.29%(67/113)、46.02%(52/113)、60.18%(68/113)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滋肾育胎丸对全身情况的影响(1)血红蛋白:滋肾育胎丸组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为103.37±21.94g/L,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为117.20±9.86g/L,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屈孕酮组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为95.42±24.13g/L,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为113.92±11.85g/L,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全身症状情况:滋肾育胎丸组患者头晕、腰膝酸软、乏力、面色萎黄、小便清长等症状在治疗1月、治疗2月、治疗3月与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育胎丸组患者耳鸣症状在治疗1月、治疗3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手足不温等症状治疗后2月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育胎丸组患者头晕、腰膝酸软、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在停药1月、停药2月、停药3月与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育胎丸组和地屈孕酮组临床症状积分前后差值比较,停药1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月,滋肾育胎丸组和地屈孕酮组在耳鸣、小便清长、腰膝酸软方面的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月,两组在腰膝酸软方面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滋肾育胎丸对排卵功能影响(1)孕酮水平:滋肾育胎丸组治疗前平均孕酮值为1.52±2.20nmol/L,治疗后为25.61±19.76nmol/L,治疗前后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育胎丸组治疗后平均孕酮值为25.61±19.76nmol/L,与地屈孕酮组(治疗后平均孕酮值为23.15±19.86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基础体温:滋肾育胎丸组治疗后,基础体温单相为42例,双相为85例,地屈孕酮组治疗后基础体温单相为47例,双相为6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育胎丸青春期组、育龄期有生育要求组、育龄期无生育要求组、围绝经期组患者基础体温恢复双相百分比分别为65.63%、71.88%、76.00%、5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滋肾育胎丸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共12例,其中口腔溃疡5例,牙龈肿痛7例,总不良反应率为9.44%。地屈孕酮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共11例,其中头痛4例,乳胀7例,总不良反应率为9.73%,肝功能二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治疗前后均未见异常。结论:滋肾育胎丸可促进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月经复旧,改善其月经及全身症状,不良反应较少且程度较轻,易于患者接受,可推广使用。

郭淑敏[8](2019)在《CTX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以月经情况、围绝经期症状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等为指标,观察环磷酰胺(CTX)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CTX累计剂量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化疗所致卵巢功能损伤的中医证候特征,为早期评价卵巢功能损伤及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年龄<40岁的乳腺癌女性患者,均采用包含CTX的方案化疗,末次化疗后检测血清基础FSH>10mIU/ml者纳入研究,依据末次化疗后基础FSH分为卵巢功能损伤程度不同的三个组:POI 前期组(10mIU/ml<FSH≤25mIU/ml)、POI 早期组(25mIU/ml<FSH≤40mIU/ml)、POI晚期组(POF组)(FSH>40mIU/ml)。通过病历系统检索及问卷调查形式,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化疗前、中、后的月经情况,末次化疗后及化疗后1年的血清性激素资料,评价部分患者化疗结束时kupperman量表积分,随访观察患者化疗后生活及生育健康质量,预后和转归,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化疗源性卵巢功能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结果:1.一般情况:以末次化疗后血清基础FSH为标准评定CTX化疗源性卵巢功能损伤程度,FSH水平愈高者卵巢功能损伤愈严重。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56例,其中POI前期组38例,POI早期组27例、POI晚期组91例。①年龄段分布:59.6%(93/156例)化疗源性卵巢功能损伤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35-39岁,其中POI前期组16例(42.11%),POI早期组21例(77.78%),POI晚期组56例(61.54%),三组患者年龄别发病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生育意愿:POI前期组有生育要求者26例(占68.4%),POI早期组15例(占55.6%),POI晚期组36例(占39.6%),三组患者生育意愿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化疗周期及CTX累计剂量:纳入患者总平均化疗周期为6.48±1.88个,总CTX化疗累计剂量的中位剂量3.4(2.4,3.6)g,三组患者CTX化疗累计剂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月经表现:①既往月经情况:83.3%(129/155例)患者既往月经正常,其中POI前期组29例(76.3%),POI 早期组 24 例(88.9%),POI 晚期组 76 例(84.4%);8.4%(13/155例)患者既往表现为月经后期,其中POI前期组7例(18.4%)(月经周期多在37天至2月),POI早期组1例(3.7%)(月经周期多在37天至2月),POI晚期组5例(5.6%)(月经周期多在37天至3月),三组患者既往月经后期周期情况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5%(10/155例)患者出现月经先期;其中POI前期组1例(2.6%),POI 早期组 1 例(3.7%),POI 晚期组 8 例(8.9%);0.6%(1/155 例)患者表现经量减少,为POI晚期组患者1例(1.1%);0.6%(1/155例)患者表现经期延长,为POI前期组患者1例(2.6%),0.6%(1/155例)患者表现月经先后无定期,为POI早期组1例(3.7%)。三组患者既往月经情况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化疗期间月经情况:化疗期间患者出现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方面异常。67.7%(105/155例)患者出现月经后期,其中POI前期组27例(71.1%)(月经周期多在2月至4月),POI早期组19例(70.4%)(月经周期多在37天至4月),POI晚期组59例(65.6%)(月经周期多在2月至4月),三组患者化疗期间月经后期周期情况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7.1%(11/155例)患者出现经量减少,其中POI前期组 1 例(2.6%),POI 早期组 2 例(7.4%),POI 晚期组 8 例(8.9%);5.8%(9/155例)患者出现闭经,其中POI前期组3例(7.9%),POI早期组1例(3.7%),POI晚期组5例(5.6%);4.6%(7/155例)患者出现月经先期,其中POI前期组2例(5.3%),POI晚期组5例(5.6%);1.9%(3/155例)患者出现崩漏,其中POI前期组1例(2.6%),POI晚期组2例(2.2%);12.9%(20/155例)患者月经正常,其中POI前期组4例(10.5%),POI早期组3例(11.1%),POI晚期组11例(12.2%)。三组患者化疗期间月经情况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化疗后1年月经情况:40.6%(63/155例)患者月经正常,其中POI前期组18例(47.4%),POI 早期组 17 例(63.0%),POI 晚期组 28 例(31.1%);38.7%(60/155例)患者月经后期,其中POI前期组10例(26.3%)(月经周期多在37天至2月),POI早期组4例(14.8%)(月经周期多在37天至2月),POI晚期组46例(51.1%)(月经周期多在37天至3月),三组患者化疗后1年月经后期周期情况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14.3%(22/155例)患者出现闭经,其中POI前期组5例(13.2%),POI早期组4例(14.8%),POI晚期组13例(14.4%);3.9%(6/155例)患者出现经量减少,其中POI前期组4例(10.5%),POI早期组1例(3.7%),POI晚期组1例(1.1%);1.9%(3/155例)患者出现月经先期,其中POI早期组1例(3.7%),POI晚期组2例(2.2%);0.6%(1/155例)患者出现崩漏,为POI前期组(2.6%)。三组患者化疗后1年月经情况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④POI各组化疗前中后月经情况比较:POI前期组患者既往月经、化疗期间及化疗后1年月经情况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OI早期组患者既往月经、化疗期间及化疗后1年月经情况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OI晚期组患者既往月经、化疗期间及化疗后1年月经情况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均<0.05)。3.对研究观察期间(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结束末次化疗者采用Kupperman评分系统评估患者化疗结束后围绝经期相关症状情况,71.05%(27/38例)POI晚期组患者出现潮热汗出,且52.6%(20/38例)患者潮热汗出次数≥3次/天,而POI前期组、POI早期组分别有44.44%(8/18例)及46.67%(7/15例)患者有潮热汗出症状,症状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它围绝经期症状症状积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均以中度为主(占66.67%-88.89%),POI 晚期组 Kupperman 量表积分 P25,P50,P75 值 24,28,32 分,明显高于POI前期组、POI早期组(P<0.05)。4.性激素水平①末次化疗后性激素水平:POI前期组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别为 16.025(13.86,18.8)mIU/ml、6.39(1.93,15.1)mIU/ml,POI 早期组FSH、LH水平为34.87(29.6,36.7)mIU/ml、21.2(12.5,2.4)mIU/ml,POI晚期组 FSH、LH 水平为 88.37(71.11,105.5)mIU/ml、54.67(42.69,64.63)mIU/ml,POI晚期组末次化疗后FSH、LH水平明显高于POI前期组及POI早期组(P<0.05);POI 前期组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水平为 117.75(33.51,259.7)pmol/L、1.165(0.477,1.65)nmol/L、1.56(1.16,3.04)nmol/L,POI 早期组 E2、T、P水平为 129.2(45.6,258.1)pmol/L、1.23(0.387,1.59)nmol/L、1.36(0.976,2.45)nmol/L,POI 晚期组 E2、T、P 水平为 27.24(18.35,57.6)pmol/L、0.372(0.162,0.566)nmol/L、0.833(0.546,1.33)nmol/L,POI 晚期组末次化疗后 E2、T、P 水平明显低于POI前期组及POI早期组(P<0.05);末次化疗后PRL水平三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化疗后1年性激素水平:POI前期组FSH水平为5.55(3.55,6.25)mIU/ml,POI 早期组为 6.45(4.77,9.15)mIU/ml,POI 晚期组为 6.91(4.2,14.42)mIU/ml,POI晚期组化疗后1年FSH水平高于POI前期组及POI早期组(P<0.05);POI前期组 T 水平为 1.145(0.794,1.62)nmol/L,POI 早期组为 1.25(0.987,1.56)nmol/L,POI晚期组为0.972(0.613,1.31)nmol/L,POI晚期组化疗后1年T水平低于POI前期组及POI早期组(P<0.05);化疗后1年LH、E2、P、PRL水平三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POI前期组化疗后1年FSH水平较末次化疗后降低,而E2水平升高(P<0.05),POI早期组化疗后1年FSH、LH水平较末次化疗后降低,而E2水平升高(P<0.05),POI晚期组化疗后1年FSH、LH水平较末次化疗后降低,而T、P、E2水平升高(P<0.05)。5.FSH水平与CTX累计剂量的相关性:作关于FSH水平与CTX累计剂量的散点图,发现二变量间有线性相关关系;末次化疗后FSH水平与CTX累计剂量呈负相关(r=-0.1891,P<0.05),化疗后1年复查FSH水平与CTX累计剂量呈正相关(r=0.167,P<0.05)。6.预后及生育情况:随访期间乳腺癌癌症复发率约5.77%,多发生胸壁、对侧乳、肺、肝、骨骼等部位的转移,147例患者不携带癌肿生存;妊娠率约6.45%,活产率约3.87%,其中POI晚期组妊娠率(3.33%,3/90例)、活产率(1.11%,1/90例)较低,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P>0.05)。7.中医证候:化疗源性卵巢功能损伤患者舌脉以正常舌(81/156例,51.92%)、淡红舌(71/156 例,45.51%)、薄白苔(80/156 例,51.28%),弦细脉(49/156 例,31.41%)及沉迟脉(55/156例,35.26%)多见;POI前期组57.9%患者属肝肾阴虚证型(22/38例),其余肾虚肝郁6例、脾肾阳虚1例、心肾不交2例、肾虚血瘀4例、气血虚弱3例;POI早期组63%患者属肝肾阴虚证型(17/27例,其余肾虚肝郁2例、心肾不交2例、肾虚血瘀3例;POI晚期组49.5%患者属肝肾阴虚证型(45/91例),其余肾虚肝郁12例、脾肾阳虚10例、心肾不交8例、肾虚血瘀11例、气血虚弱5例;化疗源性卵巢功能损伤患者中医证候以肝肾阴虚证多见(84/156例,53.8%),三组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以末次化疗后血清基础FSH为标准评定CTX化疗源性卵巢功能损伤程度,损伤程度与发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化疗源性卵巢功能损伤患者发病年龄高峰分布在35-39 岁。2、CTX化疗导致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月经紊乱,以月经后期多见,其次表现为闭经、经量减少、月经先期;随着时间推移,月经紊乱情况可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改善情况与卵巢功能损伤程度有关,化疗1年后POI晚期组患者仍有超过半数(65.56%)月经不能恢复正常,表现为月经后期甚至闭经。3、伴随的围绝经期症状方面:化疗源性卵巢早衰患者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POI晚期组KI症状积分得分较高,围绝经期相关症状比POI前期组、POI早期组严重,其中以潮热汗出症状较为突出。4、CTX化疗会导致患者FSH、LH水平上升,E2、T、P水平下降,POI晚期组程度较POI前期组、早期组明显;化疗后1年性激素水平可出现一定程度恢复,FSH水平较末次化疗结束时明显下降,但POI晚期组FSH平均水平仍高于其他两组,E2水平较末次化疗结束时明显上升。CTX化疗会导致乳腺癌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卵巢功能损伤,损伤程度与发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临床表现以月经紊乱为主,伴随围绝经期症状,内分泌表现为FSH升高,E2及T降低;化疗后1年发现患者卵巢功能可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性激素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恢复情况与CTX累计剂量和卵巢损伤程度有关。卵巢功能损伤以肾虚天癸竭,肝郁血瘀为病机特点,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多见,临床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月经情况,检测患者性激素水平,有利于评估卵巢功能损伤程度,为中医辨证论治化疗源性卵巢功能损伤提供参考。

吴沛娟[9](2019)在《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日后预防与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及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在四川省中医院住院部入院、符合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诊断及纳入标准的133例AUB-O患者与在四川省中医院和成都妇幼保健院体检的120例血清性激素水平无异常且平素月经规律、经、量、色、质均正常的女性,采用当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填写《中医证型调查表》、《大五人格量表(简版)》,将所搜集的两组资料录入Excel形成原始数据库,进行初始统计、频数分布及量表制作,运用SPSS 24.0进行分析。结果:1、AUB-O患者的中医证型可归为五类,其中肝郁血瘀证人数最多,占比26.3%,其后依次为肾阴虚夹湿热证(24.1%)>脾肾两虚证(18.8%)>肾虚血瘀证(17.3%)>肝郁脾虚证(13.5%)。2、在大五人格问卷的调查中显示:AUB-O患者与对照组在神经质、严谨性及外向性人格特征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B-O患者神经质、严谨性得分较高,对照组外向性人格得分较高。3、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内膜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子宫内膜厚度≤0.5cm以脾肾两虚证多见,0.6-1.0cm以肾阴虚夹湿热证多见,>1.1cm以肝郁血瘀证多见。4、AUB-O患者中不同人格分型与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质以肝郁血瘀证(50%)为主;外向性以肝郁脾虚证(37.5%)、肾阴虚夹湿热证(29.2%)为主;开放性以肾阴虚夹湿热证(30.8%)为主;宜人性以脾肾两虚证(47.8%)为主;严谨性以肾虚血瘀证(41.0%)为主。5、AUB-O患者与对照组在入睡时间、日常压力、怀孕次数、流产次数、体重指数(BMI)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潮年龄和职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在133例AUB-O患者中,80例为首次发病(60.2%),53例为复发(39.8%)。复发患者中曾行诊刮术与未行诊刮术的人数分别为24例(45.3%)、29例(54.7%)。结论:本组病例及本次调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压力大、入睡时间晚、怀孕与流产次数多、BMI过高是AUB-O发病的影响因素。(2)AUB-O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肾阴虚夹湿热证、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肾虚血瘀证。(3)AUB-O患者以严谨性、神经质人格特征居多。(4)AUB-O患者中,不同人格特征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肝郁血瘀与神经质人格有相关性,脾肾两虚证与宜人性人格具有相关性,肾虚血瘀证与严谨性人格有相关性,肾阴虚夹湿热证与外向性、开放性人格具有相关性。

张茜[10](2018)在《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图数据挖掘方法对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医案的知识发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是近年来中医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名老中医经验的继承方法,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证经验是名老中医经验的核心内容,医案是临证经验的主要载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李可老中医的医案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探索名老中医医案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新思路。中医名家医案和理法方药以其思维复杂与网状结构概念着称,而现有的大多数数据挖掘技术方法以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等为主,此类分析难以深入研究医案中理法方药的相互关系和运用特色,难以满足对中医医案分析研究的需要,医案中尚有许多隐性信息难以被提取发现。鉴于此,本课题运用燕山大学洪文学教授与他的研究团队一同开发的属性偏序结构图进行数据整理、挖掘和分析。属性偏序结构图善于发现数据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可对数据特点做出更加直观的挖掘发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中医药领域数据挖掘方法的缺陷,为推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提供助力。李可老中医是当代中医临床大家,一生从事中医临床探索50余年,诊治10余万患者,在丰富的临床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他一生的代表作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该书是一本医案专集,收录了李可老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肿瘤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各科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的验案,部分医案后附有“兼探”“按语”等,对若干专题和理论做了阐述。李可老中医一生只有一本《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留世,其中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非常宝贵,成为了中医救治危急重症的重要参考着作,也是中医后学研究和继承李可经验的第一手资料,要想学习和继承李可临床经验,就必须深入探索分析其医案。为使李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深入理解和传承,本文拟利用基于属性偏序结构理论的知识发现新方法对《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以期进一步了解李可老中医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的临床治疗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对名老中医医案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新思路。方法:梳理总结《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的理法方药特点,筛选书中疗效显着、方药明确的病例,将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舌脉、病名、证型、主方、方药、煎服方法以及附加疗法输入Excel表格,形成数据库。然后根据研究设计,将数据库总表格拆分为病、症、证、方、药、量、附加疗法、煎服法等属性之间相互对应的分表格,再使用偏序结构图生成工具将分表格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根据图中可视化信息研究对象普遍性与特异性之间的关系,挖掘李可医案中的症治规律,分析李可辨治用药的特点。成果:本研究分别从症状与证型对应关系角度分析了口干、脉数、舌红、少苔、烦躁、头晕六种症状体征;从疾病与方剂的对应关系、疾病与药物的对应关系、疾病与煎服方法的对应关系、疾病与附加疗法的对应关系角度分析了中风、肝病、外科病、妇科病、儿科病、肿瘤六类疾病;从证型与方剂对应关系、证型与药物对应关系角度分析了血瘀证、湿热证、肝郁气滞证、痰饮证、气逆证、肝肾阴虚证六种证型;从方剂与疾病对应关系、方剂与症状体征对应关系、方剂与证型对应关系角度分析了破格救心汤、丹参饮、张锡纯氏来复汤、温氏奔豚汤、引火汤、乌蛇荣皮汤六首方剂;从药物剂量与疾病对应关系、药物剂量与症状对应关系、药物剂量与证型对应关系角度分析了附子、半夏、黄芪、山萸肉、细辛、吴茱萸六种药物。总结出李可对口干、脉数、舌红、少苔、烦躁、头晕六种症状体征的辨证特点,对血瘀证、湿热证、肝郁气滞证、痰饮证、气逆证、肝肾阴虚证六种证型的治疗特点,对中风、肝病、外科病、妇科病、儿科病、肿瘤六类疾病的治疗特点,对破格救心汤、丹参饮、张锡纯氏来复汤、温氏奔豚汤、引火汤、乌蛇荣皮汤六首方剂的运用特点,以及对附子、半夏、黄芪、山萸肉、细辛、吴茱萸六种药物的使用特点。结论:李可老中医临证特色为:各科疾病巧辨证,李可老中医治疗的疾病范围广泛,临床辨证使用多种辨证方法,从而给出最合适准确的证型名称;大剂扶阳非常态,李可老中医虽以大剂量使用扶阳药物着称,但在其实际治疗中,并非动辄使用扶阳药物或方剂;最常使用姜枣草,李可医案中最具共性的药物是生姜、大枣、炙甘草,三者可起到健脾和胃、解毒增效的作用,可见李可在治疗各类疾病时都重视固护中焦脾胃;治疗方法多样化,李可在临床治疗中善于使用的药物种类和方剂种类都很广泛,除了汤药以外,李可还常运用丸剂、散剂、中成药以及针灸、刺血、熏洗等多种疗法配合治疗;热象须防虚与寒,李可在临床治疗中遇到舌红、脉数、烦躁等常见于实热证或阴虚证的症状体征时,往往谨慎辨证,医案中此类症状体征也常见于阳虚证、气虚证、亡阳证等;清热通腑亦大胆,李可不仅善于大剂量使用附子等扶阳药物,在治疗外科急腹症、疫毒痢、暴发型脑炎等疾病时,对金银花、生石膏、大黄、芒硝等清热、通腑药物也常常破格重用;阴虚火燔引火治,李可常以引火汤治疗肾阴虚火不归元,此处的火不归元须与格阳证、戴阳证之浮阳外越相区别,辨别重点在于是否龙雷之火上奔无制;重视祛瘀善活血,李可医案中最具共性、最常见的证型为血瘀证,李可在治疗疑难重症时注重祛瘀活血;善用虫药疗顽疾,李可医案中多使用全蝎、蜈蚣、穿山甲等虫类药,此类药物在治疗疑难重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在对李可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的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属性偏序结构图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的应用方法,该方法能系统化梳理名老中医医案,并挖掘分析其中的病-症-证-治之间的相互对应规律,实现名老中医诊疗经验传承的精准化和系统化,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针刺治疗崩漏1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治疗崩漏18例(论文提纲范文)

(1)桂派中医大师黄荣活针灸学术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生平述略及学术成就
    1.1 生平述略
        1.1.1 中药发蒙,心怀梦想
        1.1.2 初试牛刀,经验积累
        1.1.3 理论深造,教书育人
    1.2 学术成就
2 黄荣活针灸医案挖掘整理
    2.1 研究概况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数据挖掘
        2.4.1 一般情况统计结果
        2.4.2 穴位频数结果及分析
        2.4.3 穴位关联规则结果及分析
3 学术经验研究
    3.1 求本远志,执简驭繁
    3.2 辨治三法,求因论治
        3.2.1 辨病为先
        3.2.2 辨证求因
        3.2.3 辨部论治
    3.3 重视脾胃,胃气先行
    3.4 宣阳和阴,阳脉之主
    3.5 三阴之交,肝脾肾同调
    3.6 疏肝调气,可治疑难
4 针灸临床经验
    4.1 准确取穴
    4.2 针刺守机
    4.3 行针三法
    4.4 针灸八法
        4.4.1 汗法
        4.4.2 补法
        4.4.3 和法
        4.4.4 温法
        4.4.5 清法
        4.4.6 吐法
        4.4.7 下法
        4.4.8 消法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桂派中医大师黄荣活针灸学术经验文献整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数据挖掘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及与中医古籍方药规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月经病血证古今文献研究概况
    1 病名研究
    2 中医临床诊断标准
    3 病因病机
        3.1 虚
        3.2 热
        3.3 瘀
    4 中医治疗
        4.1 古代医家用药沿革
        4.2 现代医家研究概况
        4.3 临床证治概况
    5 总结
第二部分 古籍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2 古籍研究结果
        2.1 医案筛选结果
        2.2 古籍医案数据挖掘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2 临床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医案数据挖掘结果
讨论
    1 临床医案一般资料分析讨论
    2 临床医案药物规律讨论及与古籍医案结果对比
        2.1 药物频次分析对比
        2.2 四气五味分析对比
        2.3 归经分析对比
    3 临床医案药物组方关联规则讨论及与古籍关联结果对比
    4 临床医案组方熵层次聚类分析及古籍聚类结果对比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妇科月经病血证的诊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子宫肌瘤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认识
        二、子宫肌瘤中医治疗
    第二节 子宫肌瘤的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
        一、子宫肌瘤西医病因病机
        二、子宫肌瘤西医发病机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及终止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四、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六、技术路线
    第三节 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一般情况比较
        二、疗效观察
第三章 讨论和分析
    第一节 理论探讨
        一、中医学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的认识
        二、经穴分析
        三、方药分析
    第二节 临床疗效探讨
        一、结果及分析
        二、临床疗效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4)隔物灸的古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隔物灸源流与种类
    1 隔物灸源流
        1.1 先秦两汉三国时期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1.3 隋唐时期
        1.4 宋金元时期
        1.5 明清时期
        1.6 近现代
    2 隔物灸种类
        2.1 隔盐灸
        2.2 隔蒜灸
        2.3 隔川椒灸
        2.4 隔巴豆灸
        2.5 隔豆豉灸
        2.6 隔桃叶灸
        2.7 隔苇管灸
        2.8 隔薤灸
        2.9 隔面灸
        2.10 隔黄土灸
        2.11 隔商陆灸
        2.12 隔附子灸
        2.13 隔杏仁灸
        2.14 隔葱灸
        2.15 隔莨菪根灸
        2.16 隔石榴皮灸
        2.17 隔桃树皮灸
        2.18 隔土瓜根灸
        2.19 隔柏皮灸
        2.20 隔头垢灸
        2.21 隔苍术灸
        2.22 隔核桃壳灸
        2.23 隔纸灸
        2.24 隔皂角灸
        2.25 隔甘遂灸
        2.26 隔硫磺灸
        2.27 隔姜灸
        2.28 隔蚯蚓泥灸
        2.29 隔槐树皮灸
        2.30 隔槟榔灸
        2.31 隔蛴螬灸
        2.32 隔葫芦灸
        2.33 隔鸡子灸
        2.34 隔木香灸
        2.35 隔香附灸
        2.36 隔蟾皮灸
        2.37 隔钱灸
        2.38 隔白附子灸
        2.39 隔矾灸
        2.40 隔碗灸
        2.41 隔南星灸
        2.42 隔韭灸
        2.43 铺灸
        2.44 其他
第二部分 隔物灸应用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源文献的选择
        2.2 古代文献的纳入和排除
        2.3 现代文献的纳入和排除
    3 数据库的建立
        3.1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3.2 建立数据库
    4 数据处理方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古代文献结果与分析
        5.2 现代文献结果与分析
        5.3 古今文献对比研究
        5.4 铺灸现代文献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隔物灸间隔材料规律浅析
    2 隔物灸治疗病证特点归纳
    3 隔物灸施治部位择优阐释
    4 隔物灸临床应用要点概括
    5 隔物灸起效原理机制探讨
        5.1 免疫反应
        5.2 神经递质
        5.3 血管
        5.4 其他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隔物灸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5)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单穴与腧穴配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现代文献研究
    1 数据准备
    2 数据挖掘系统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针刺治疗功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1 研究对象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原穴概述
        一、原穴的源流
        二、原穴的意义
        三、原穴的分布
        四、原穴的应用
    第二节 原穴总体研究进展
        一、文献研究
        二、临床研究
        三、实验研究
    第三节 单个原穴适宜证研究综述
        一、太冲
        二、丘墟
        三、大陵
        四、冲阳
        五、太渊
        六、太溪
        七、京骨
        八、神门
        九、太白
        十、合谷
        十一、腕骨
        十二、阳池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的数据准备
        二、文献的预处理
        三、研究工具及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太冲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太冲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太冲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二节 丘墟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丘墟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丘墟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三节 大陵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大陵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大陵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四节 冲阳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冲阳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冲阳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五节 太渊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太渊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太渊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六节 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太溪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太溪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七节 京骨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京骨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京骨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八节 神门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神门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神门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九节 太白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太白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太白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十节 合谷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合谷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合谷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十一节 腕骨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腕骨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腕骨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十二节 阳池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阳池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阳池穴配伍应用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详细摘要

(7)滋肾育胎丸对脾肾不足型崩漏月经复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崩漏的研究
        一、病名研究
        二、病因病机研究
        三、治疗研究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崩漏的研究
        一、病名的变迁
        二、机制研究
        三、治疗进展研究
    第三节 滋肾育胎丸治疗崩漏的理论探讨
        一、滋肾育胎丸的组方分析
        二、滋肾育胎丸药理分析
        三、滋肾育胎丸相关研究
        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和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脱落、剔除
        六、研究方法
        七、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滋肾育胎丸组与地屈孕酮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二、滋肾育胎丸组与地屈孕酮组患者疗效比较
        三、滋肾育胎丸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情况积分比较
        四、滋肾育胎丸组患者治疗前后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五、不同年龄阶段运用滋肾育胎丸治疗后恢复排卵情况比较
        七、滋肾育胎丸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积分比较
        八、不良反应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分析
        一、滋肾育胎丸对崩漏月经复旧的影响
        二、滋肾育胎丸对全身症状的影响
        三、滋肾育胎丸对排卵功能影响
    第二节 总结讨论
        一、滋肾育胎丸对脾肾不足型崩漏具有复旧调经作用
        二、滋肾育胎丸对脾肾不足型崩漏具有改善排卵的作用
        三、滋肾育胎丸改善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全身症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CTX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一、乳腺癌的发病现状
        二、乳腺癌的治疗及化疗的卵巢毒性
        三、卵巢功能损伤的相关定义及流行病学
        四、卵巢功能损伤的发病因素
        五、卵巢功能损伤的内分泌改变
        六、卵巢功能损伤的临床症状
        七、卵巢功能损伤的治疗措施
        八、乳腺癌患者的妊娠时机选择
    第二节 卵巢功能损伤的中医研究概况
        一、中医对卵巢功能损伤的认识
        二、卵巢功能损伤的中医病机研究
        三、卵巢功能损伤的中医治疗原则
        四、卵巢功能损伤的中医治疗手段
        五、补肾中药相关基础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相关标准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内容
        五、统计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一般情况
        二、月经情况
        三、围绝经期症状及改良Kupperman评分
        四、性激素水平
        五、CTX累计剂量与FSH水平变化相关性
        六、预后结局
        七、生育健康情况
        八、中医临床证候特征
第三章 讨论
    一、化疗源性卵巢功能损伤与发病年龄
    二、CTX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损伤的研究
    三、化疗源性卵巢功能损伤的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四、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护的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标准
        1.3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调查表
        2.2 调查方法
        2.3 病例质量控制
        2.4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布
        3.1.1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3.1.2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初潮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3.1.3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职业分布情况比较
        3.1.4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入睡时间分布情况比较
        3.1.5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日常压力分布情况比较
        3.1.6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孕产史分布比较
        3.1.7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体重指数(BMI)分布情况比较
        3.2 AUB-O患者复发及加重情况
        3.2.1 AUB-O患者出血诱因及加重因素分布情况
        3.2.2 AUB-O患者是否复发分布情况
        3.2.3 AUB-O患者诊刮与复发情况
        3.3 AUB-O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研究
        3.3.1 AUB-O患者中医证型聚类分析结果
        3.3.2 AUB-O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3.3 AUB-O患者病位分布情况
        3.3.4 AUB-O患者年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比较
        3.3.5 AUB-O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3.3.6 AUB-O患者首次发病、复发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比较
        3.4 AUB-O患者人格特征分布情况
        3.4.1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人格特征分布
        3.4.2 AUB-O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大五人格得分情况比较
        3.5 AUB-O患者大五人格分型与中医证型比较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分析
        4.1.1 AUB-O患者发病年龄、职业属性分布探讨
        4.1.2 入睡时间晚、日常压力大可能是AUB-O的影响因素
        4.1.3 怀孕与流产次数多可能是AUB-O发病的影响因素
        4.1.4 体重指数(BMI)过高可能是AUB-O的影响因素
        4.1.5 AUB-O患者复发及加重情况
        4.2 AUB-O患者中医证型结果分析
        4.3 AUB-O患者年龄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4.4 AUB-O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4.5 AUB-O患者大五人格问卷调查情况
        4.5.1 大五人格量表的应用
        4.5.2 AUB-O患者大五人格特点
        4.6 AUB-O患者人格特征与中医证型相关性讨论
        4.7 肝在从精神情志方面治疗AUB-O中的重要性
    5 结论
    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调查表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0)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图数据挖掘方法对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医案的知识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传承现状
        1.1.1 传承内容
        1.1.2 传承方法
    1.2 李可老中医简介及学术思想研究
        1.2.1 生平简介
        1.2.2 着作
        1.2.3 人文精神
        1.2.4 学术思想
    1.3 属性偏序结构图知识发现方法
第二章 知识发现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筛选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收集结果
    2.4 数据规范化
    2.5 数据录入
    2.6 数据质量控制
    2.7 偏序统计图结果分析
        2.7.1 症状体征分析
        2.7.2 疾病分析
        2.7.3 证型分析
        2.7.4 方剂分析
        2.7.5 药物分析
第三章 知识发现小结
    3.1 知识发现结论归纳
        3.1.1 辨证经验
        3.1.2 治疗经验
        3.1.3 方剂经验
        3.1.4 用药经验
    3.2 对李可老中医临证特点的认识
        3.2.1 各科疾病巧辨证
        3.2.2 大剂扶阳非常态
        3.2.3 最常使用姜枣草
        3.2.4 治疗方法多样化
        3.2.5 热象须防虚与寒
        3.2.6 清热通腑亦大胆
        3.2.7 阴虚火燔引火治
        3.2.8 重视祛瘀善活血
        3.2.9 善用虫药疗顽疾
第四章 属性偏序结构图在中医医案应用方法评述
    4.1 属性偏序结构图数据挖掘方法简介
    4.2 属性偏序结构图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应用方法
        4.2.1 方法步骤
        4.2.2 方法特色
    4.3 属性偏序结构图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医案应用方法展望
        4.3.1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4.3.2 文献医案整理分析
        4.3.3 疾病用药规律研究
        4.3.4 新药研发与处方筛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针刺治疗崩漏1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派中医大师黄荣活针灸学术经验研究[D]. 李雪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数据挖掘导师王建玲主任治疗月经病血证的用药经验及与中医古籍方药规律的相关性研究[D]. 陈诗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中医证候影响的临床研究[D]. 全孝心(JEON HYO SIM).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隔物灸的古今文献研究[D]. 苗泓佳(Miao Christina Hongjia).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1)
  • [5]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单穴与腧穴配伍的临床观察[D]. 赵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D]. 高翠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滋肾育胎丸对脾肾不足型崩漏月经复旧的临床观察[D]. 周秀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CTX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D]. 郭淑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 吴沛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基于属性偏序结构图数据挖掘方法对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医案的知识发现[D]. 张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针灸治疗崩漏1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