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土方配置优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土方配置优化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土石方调配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兰宇[1](2020)在《两河口高心墙堆石坝的土石方调配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心墙堆石坝进行坝体填筑施工时,施工工期长、工程量大、工序多,且极易受降雨条件影响。因此,在坝体填筑的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的土石方调配规划一直是坝工建设研究的重点。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的雅砻江干流上,其挡水建筑物是最大坝高295m的心墙堆石坝,坝体填筑的总方量约4100万8)3。由于坝址区地形、施工场地、耕地资源和水库蓄水等因素限制,土石方调配系统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本文针对坝体填筑料种类多、填筑量大、调配强度高、运输系统复杂,坝料级配特殊且易受降雨量影响等特点,对两河口高心墙堆石坝土石方调配系统进行分析,通过两河口水电站大坝结构布置图构建坝体模型,获得各填筑层的填筑工程量,建立基于坝体填筑进度仿真的土石方全过程动态调配模型,仿真模拟坝体填筑料的运输过程和坝体填筑层填筑进度,为优化土石方调配方案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和成果如下:1)建立两河口坝体模型。根据两河口水电站大坝结构布置图,建立坝体模型,根据坝体各区域的填筑层厚度获得坝体填筑层的工程量。2)预测坝址区降雨过程。以坝址区往年的降雨量数据为学习样本,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获得坝址区在坝体填筑施工过程中的降雨过程预测数据。3)分析坝体填筑料的运输规划。基于开挖区、料场、掺和场、中转场、渣场和坝体填筑料的运输道路布置,结合不同填筑料的运输过程,分析得到各填筑道路的填筑高程和使用时段。4)建立坝体填筑层填筑进度仿真模型。利用离散事件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立坝体填筑层填筑进度仿真模型,以降雨量和相邻区填筑高程为约束条件,得到不同区域填筑层的起止高程、填筑体积、累计体积、填筑开始时间、填筑结束时间。5)建立基于坝体填筑进度仿真的土石方调配模型。根据坝体填筑进度的仿真结果,对料场开采提出合理需求,明确各料场供料情况,得到填筑料源和开采工程量,为优化土石方调配方案提供依据。

王心悦[2](2019)在《南水北调精神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水北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举,是中国水利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解决了历史形成的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安全的供水保障,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新中国成立后,南水北调又经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论证,2002年开工建设,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建成通水,中国人民的调水之梦成真。伟大工程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工程,这种伟大精神就是南水北调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南水北调精神是在南水北调这项世界级超大型治水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过程中形成的当代中国精神,集中表现为:大国统筹、人民至上、创新求精、奉献担当。这种精神如同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一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南水北调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时代精神的熔铸,这种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它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立足点,以艰苦奋斗、爱国奉献为核心,以协作共享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南水北调精神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本文创新观点集中体现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介绍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难为切入点,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坚持统筹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拓进取,依靠一系列创新举措;自力更生,依靠艰苦奋斗精神铸就工程。第四部分,论述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结合党的十九大最新精神独创性地提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积极践行和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忠诚担当;顾全大局;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第二部分介绍了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修建的历史背景、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最后孕育出宝贵的南水北调精神。第三部分叙述了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及成因。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特别是从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对当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及行为的重大影响角度出发,提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具体践行南水北调精神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马文英,付明军[3](2016)在《线(带)状工程土石方调配应注意的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土方调配问题是线状土建工程关系全局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投资、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由于线状工程的特殊性,施工机械配置、土方运输道路布置、开挖分区设置以及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通过对线状工程土石方调配原理、原则及实际工作中调配方法的介绍,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磁县段设计单元为例分析了影响土石方调配准确性的各种因素,并对土石方调配计算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姚雄,冯正祥,郭雪峰[4](2016)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若干关键技术概述》文中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线路长、建筑物种类多,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难度高。本文简要介绍了中线干线工程建设面临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应用情况,可为国内外其他大型渠道调水工程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周义[5](2014)在《巨工程项目冲击下移民的福利变迁、能力补偿和博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巨工程项目”是指那些规模特别庞大、特别复杂而且社会影响巨大的建设项目。一方面,这些巨工程项目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解决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科技突破性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而存在,具有重要战略性地位和意义,另一方面,巨工程项目的兴建,也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原有的生活体系、社会网络遭到破坏,陷入新的贫困和发展困境;同时,巨工程项目引发的社会资源和利益再分配也导致出现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传统的观点认为,巨工程项目对所影响区域,特别是区域中人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冲击影响是应付的代价和牺牲,可以被忽略。然而,无数事实已证明,这种“以物为中心,忽略项目与人相互关联的”巨工程项目观往往对巨工程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并衍生其他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机制已成为调节相关行为主体的基本机制;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人们广为接受,被视为是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已经成为发展的基本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从工程哲学的高度更为全面、科学地认识巨工程项目的经济效应和社会责任,探讨将巨工程项目的冲击影响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契机,并对所涉及的公平补偿、区域协调、社会公平等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实现巨工程项目管理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理念的转变和巨工程项目综合效应的最大化,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具体的巨工程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研究的切入点,在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基础上,从巨工程项目社会责任的视角,综合运用福利经济学、项目管理学、计量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博弈论等理论和方法,从如下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提出和建构了“冲击—能力补偿—内生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为人的可持续内生发展创造空间和提供支持,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正是巨工程项目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巨工程项目社会责任、社会效应的主要体现。然而,由于巨工程项目的建设冲击,必将激烈、快速地降低相当部分非自愿移民群体的多重核心福利水平,这些核心福利维度,既包括经济福利,也包括许多重要的非经济福利,它们共同构成了非自愿移民群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因此,相当部分非自愿移民群体之所以长久、持续的陷入贫困漩涡而无法自拔,其本质是因为巨工程项目的冲击使他们持续发展能力遭到严重的贬损。传统的,单纯输血式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只能短时间提升非自愿移民受损的经济福利,并不能使他们真正获得可持续的内生发展,所以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要使非自愿移民群体摆脱贫困,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全面补偿和提升他们在巨工程项目冲击中受损的多重福利,即进行“能力补偿”才能真正使他们获得持续的内生发展。2.基于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的可行福利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研究了巨工程项目冲击影响下非自愿移民群体多维福利的水平变化和结构分化。首先,在系统梳理和对比主观福利理论、客观福利理论、阿罗的不可能定律、可行能力福利理论等不同福利流派思想特点和异同的基础上,论证了阿马蒂亚森的以“功能”与“能力”概念为理论基石,通过相互关联的功能性活动集合来测度的可行福利理论分析框架为何能更适合本研究的特点。而后,根据阿特金森(Atkinson)的不平等测度原理、塞斯(S.Seth)的双参数构造理论等重构了多维福利测度模型,论证了集合次序对模型构造的重要意义,建构了新的具有“分布不均衡敏感”、“路径独立”特点的测度模型WZ和新的具有“分布不均衡敏感”、“交联敏感”特点的测度模型W1Z。进而,基于对南水北调中线迁徙区域移民群体的调查数据,实证定量研究了非自愿移民群体多维福利水平变化和福利分布结构变化的特点。3.基于共赢的能力补偿。在探讨工程移民群体的能力补偿优化问题时,应以利益相关方共赢为目标,在保持社会整体福利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因此,本文首先根据利益相关理论,对与补偿紧密关联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然后基于社会整体福利优化的角度,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就补偿优化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非自愿移民群体特点,研究了如何对非自愿移民进行多维度的能力补偿,以及如何将这种能力补偿转化将为其内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措施。4.巨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博弈、协调及管理体制改进。巨工程项目是涉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工程的规划、建设、实施和运营中,涉及到的利益攸关方众多。另一方面,多维的能力补偿方案,必将导致原有利益分配格局的改变,使得利益相关方之间进行利益再分配与再调整的博弈;重构巨工程项目的利益分享新机制。本文建构了市场机制下资源利益获取集团、资源利益输出集团、中央政府三个利益相关相关方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行为,而后,基于参与式管理相关理论,建构了巨工程项目协商参与式管理基本模型框架,讨论了基于协商参与式的利益协调和管理机制创新问题。

裔兆宏[6](2013)在《美丽中国样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子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这是屈原在《天问》中几句关系治水的诘问。我始终相信苍天有眼。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任何对大自然的犯罪行为,都将会受到惩罚,只有顺应自然,利用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张野,贾金生,沈凤生,李鹏程,王松春,徐子恺,范治晖,井书光,孙庆国,罗刚,郑璀莹,刘子慧,张少华,游进军,普利锋,侯纯辉,张元教,王志文,桑国庆,邓祥虎,孙衣春,谭凡,侯鹏生,班静东[7](2012)在《南水北调 构建中国“四横三纵”水网》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黄淮海流域城市众多,人口、耕地、工业均占全国1/3,而水资源仅占7.2%,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既然南方水资源较丰富,何不借一点水来解决北方极度缺水的困境。南水北调,是一个何等伟大的设想。它要穿越众多河流山川,构成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体上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8](2012)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平湖—济南段输水工程(济平干渠工程)》文中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平湖—济南段输水工程(济平干渠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南水北调先期开工建设的单项工程。本文在简要介绍工程概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本工程的突出特点和在工程设计中采,用的渠道三维动态优化设计与土石方优化调配,渠道"四防"衬砌新型结构和高性能混凝土新技术、渠道高(陡)边坡加固、生态修复、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设备与成型等新技术,并概括总结了本工程的先进性、创新性和主要技术成果,以及工程运行的效果、效益等。可供我国同类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予以参考或借鉴。

孙兴[9](2012)在《基于GIS的公路土石方调配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公路建设中,土石方调配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概、预算,招、投标及施工过程的计量费用。本文从公路工程土石方调配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土石方累计曲线法为基础,利用蚁群算法处理离散型问题的优越性,运用Visual Studio2008基于ArcGIS平台开发了“公路土石方调配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土石方自动调配,得出土石方调运最优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本文通过对土石方调配理论与软件应用现状的研究,分析了调配图法、累计曲线法及线性规划法等土石方调运方法的优劣势,通过对构建的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土石方调配数学模型的研究,利用蚁群算法易于求解非线性问题的优势,实现了该模型的求解。其次,本文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与展示功能,将GIS环境作为土石方调配的平台。基于ArcGIS建立了土石方调运系统,能够处理调运所需地形图数据、借弃土区的容积、施工便道的位置等,并能生成土石方累计曲线,为调配做好数据准备。实现了调配过程及结果输出的实时动态显示,使土石方调配工作更加直观、易于操作。最后,为便于模型应用,本文对“公路土石方调运系统”中影响到算法收敛性和求解效率的信息启发式因子α、期望启发式因子β、信息素衰减因子ρ等参数的选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经过调配模型参数选取实验,得出最佳参数值。

张杰平[10](2012)在《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在水资源分布上存在人均占有量少,空间、时间分布不均,与区域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特点。区域间水资源禀赋差距大。如何解决缺水地区的水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发展问题之一。对于资源性缺水的地区,采取挖潜、节水、治污等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必须从外流域调水以缓解这类地区的缺水矛盾。跨流域调水给缺水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同时,也给被调水地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无偿的调水不仅违背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原则,也不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来解决各方的矛盾冲突,消除调水的不利影响。现行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存在补偿内容不全,补偿标准过低,生态补偿机制缺失,补偿手段过于依赖政府,补偿转移支付惠及程度不高,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动态补偿标准尚未建立等缺陷,这说明创新现行补偿制度刻不容缓。针对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跨流域调水及其补偿的发展状况。本文首先探讨了权利补偿、生态补偿等的概念,明确了跨流域调水补偿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创新了补偿的主体。继而研究跨流域调水的基础制度,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体系,并给出构建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体系的实施建议。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国内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综述,文章的研究思路、结构、创新以及基本框架。第二章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与面临问题,论述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论证了在我国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阐述了调水产生的社会积极效应,以及实施补偿的必要性。第三章分析了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调水补偿制度的五大理论依据: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关联乘数效应理论、平等发展权理论。产权理论提出建立完善的水权制度,赋予水资源共有产权特性,它将调水视为产权流转的过程,通过产权的收益功能实现补偿目的。福利经济学理论从消除外部性的视角出发,提出在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设计中,应当采取补贴的形式激励人们保护水源。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补偿的制度形成与均衡演变。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关联乘数效应理论,分析了实施补偿的必要性。平等发展权理论,秉着“平等”的理念,充分论述了建构合理补偿制度的社会实际意义。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建国以来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及其补偿模式。以广东东江源区调水、密云北京供水和东阳义乌调水为例,重点介绍了工程的由来和供水效应,并结合调水工程的补偿制度,阐述了生态补偿、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等几种形式的补偿制度。通过对这些补偿模式的总结与归纳,分析了我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中存在的不足。第五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对跨流域调水的补偿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各利益主体利益重新分配的情况,并对其利益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此明确补偿责任机制。其次,在现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政策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湖北郧县为例,分析了水源地具体补偿办法,并评述现有补偿制度。最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制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六章分析了国外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的相关经验。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析了工程在经济、生态、地质和防洪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其次,总结了国外跨流域调水管理的成功经验和相关补偿制度。最后,归纳了国外调水补偿制度对我国的相关启示:征收流域生态建设税、建立水权制度、完善现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成立专业补偿机构。第七章构建了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理论模型。首先根据主体利益受损的原因,将补偿划分为权利补偿和生态补偿,并分别介绍这种两种补偿形式的相关情况。然后,提出补偿制度应是在权利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相互配合下共同运行的一种制度。通过补偿实施主体的不同,本研究提出了“政府+市场+第三部门”三位一体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补偿模式。第八章提出了我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以第七章所设计理论模型,对我国现有制度进行革新,完善权利补偿制度与生态补偿制度。同时,提出建立协调监督机制,规范补偿制度,加强对补偿过程的监督,推进制度自我完善,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较之以往的研究,本文创新之处如下:第一,系统构建了跨流域调水全面补偿制度架构。目前,理论界系统研究跨流域调水中“权利补偿”、“生态补偿”制度整体结构的甚少。本研究揭示了全面补偿制度的主要构件:权利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协调监督机制,并提出在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市场基础配置功能,第三部门参与作用,公众监督职能。第二,科学设计了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运行的体制机制,使补偿制度的实施规范化动态化。在权利补偿制度中,提出“政府+第三部门”的制度安排模式;在生态补偿制度中,设计“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制度安排模式;此外,制定政府引导、公众监督的协调监督机制,保障以上制度顺利运行,促进补偿制度规范化,引入动态补偿观念,实施补偿的动态调整。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土石方调配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土石方调配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两河口高心墙堆石坝的土石方调配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案
2 两河口工程土石方调配的系统分析
    2.1 坝体填筑期填筑进度分析
    2.2 开挖区规划分析
    2.3 料场规划分析
    2.4 掺和场规划分析
    2.5 中转场规划分析
    2.6 渣场规划分析
    2.7 填筑施工道路布置分析
3 两河口工程土石方调配的数据准备
    3.1 建立坝体模型获取坝体填筑信息
    3.2 运用神经网络算法确定坝体填筑期降雨量数据
    3.3 坝体填筑料的运输规划
    3.4 坝体填筑进度仿真
4 两河口工程土石方调配方案
    4.1 两河口工程土石方调配模型
    4.2 坝体填筑区的调配方案
    4.3 坝体填筑的调配方案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2)南水北调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理论分析法
        (三)调查法
    五、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南水北调精神的形成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水资源分布状况
        (二)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中国北方水资源恶性循环的状况
    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及解决办法
        (一)南水北调工程修建所面临的现实困难
        (二)多措并举,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与南水北调精神的诞生
第二章 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及成因
    一、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
        (一)人民至上、协作共享的国家精神
        (二)艰苦奋斗、创新求精的工程建设精神
        (三)顾全大局、爱国奉献的移民精神
        (四)忠诚担当、克难攻坚的移民工作精神
    二、南水北调精神的成因
        (一)南水北调精神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南水北调精神之质:红色基因的历史血脉
        (三)南水北调精神之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精神
第三章 南水北调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南水北调精神为“四个自信”提供强力支撑
    二、南水北调精神彰显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价值
    三、南水北调精神赋予中国力量新的时代动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线(带)状工程土石方调配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土石方调配前的准备工作
    1.1 原始地形测量
    1.2 地质调查
    1.3 开挖土料划分
    1.4 明确取、弃土场位置
2 土石方调配的原理
3 土石方调配的原则
4 土石方调配应注意的问题
    4.1 土石方最优调配需满足的条件
    4.2 计价土石方的综合运距避免重复计算
    4.3 远距离调运土方与就近征用取土场的经济合理性比较
    4.4 开挖区、填筑区的中心与调配区域的中心不对称对投资的影响
    4.5 施工机械选择对投资的影响
    4.6 对取土场和弃土场结合设计的认识
5 结语

(5)巨工程项目冲击下移民的福利变迁、能力补偿和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评述
        1.3.1 巨工程项目工程移民的特性与迁徙意愿研究
        1.3.2 巨工程项目移民风险和生活状态研究
        1.3.3 巨工程项目移民冲突和适应性研究
        1.3.4 巨工程项目移民补偿安置和生活恢复研究
        1.3.5 研究进展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福利概念与思想流派
        2.1.1 主观主义福利理论
        2.1.2 客观主义福利理论
        2.1.3 福利标准和社会福利函数
        2.1.4 阿罗(K. J. Arrow)的挑战
        2.1.5 森的解决和对古典福利经济学的批判
        2.1.6 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的可行能力福利思想
    2.2 福利的量化测度
        2.2.1 主观福利的测度
        2.2.2 客观福利的测度
        2.2.3 可行能力福利的测度
        2.2.4 可行能力福利实证研究问题评析
3 多维福利测度理论模型的建构
    3.1 多维社会福利指数构造的一般表达
    3.2 多维社会福利指数构造的基本公理
    3.3 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构造特点
    3.4 多维福利架构下不平等的特点与定义
        3.4.1 分布敏感不平等(DSI)
        3.4.2 交联敏感不平等(ASI)
    3.5 已有考虑不平等因素的多维福利测度模型评析
    3.6 构造分布不平等敏感的多维 WZ模型
    3.7 集合次序与交联敏感性
    3.8 构造分布与交联不平等均敏感的模型W_z~1
    3.9 关联不平等因素对决策者的影响分析
    3.10 W_z~1模型的统计检验
    3.11 不平等的福利损失率
    3.12 结论和运用范围
4 巨工程项目冲击下非自愿移民福利水平改变和结构分化
    4.1 非自愿移民福利测度的理论选择
    4.2 非自愿移民多维福利指标体系的选择
        4.2.1 代表性研究中福利维度指标的选择
        4.2.2 非自愿性移民群体的特质
        4.2.3 非自愿性移民的福利维度及代表性指标构成
    4.3 非自愿移民福利测度模型具体表达
    4.4 研究对象和研究区域
        4.4.1 实证研究对象的选择
        4.4.2 研究区域概况
    4.5 调查方法和数据描述性统计
        4.5.1 调查方法及数据来源
        4.5.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6 指标的赋值、范围及标准化
    4.7 实证分析与结果
        4.7.1 迁徙前后移民各维度福利水平对比和分布变化
        4.7.2 迁徙前后移民总综合福利水平和分布的变化
    4.8 实证结论
5 基于共赢的能力补偿优化研究
    5.1 利益相关理论及界定
    5.2 基于社会整体福利优化的补偿优化静态分析
    5.3 基于社会整体福利优化的补偿优化动态长期决策分析
    5.4 工程移民能力补偿及发展的具体对策
6 巨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博弈及管理体制改进
    6.1 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博弈分析
        6.1.1 市场机制下资源利益获取集团与资源利益输出集团博弈分析
        6.1.2 监管约束下的资源利益获取集团与资源利益输出集团博弈分析
    6.2 基于协商参与式的利益协调和管理机制创新
        6.2.1 基于协商参与式的巨工程项目管理模型
    6.3 结论与启示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9)基于GIS的公路土石方调配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GIS技术与土石方调配理论和应用
    2.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1.1 GIS的定义与特征
        2.1.2 GIS的功能
    2.2 GIS在土石方调配中的应用
    2.3 土石方调配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算法与模型
    3.1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3.2 蚁群算法的优点
    3.3 基本蚁群算法的计算模型
    3.4 土石方调配模型建立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系统设计原则
    4.3 系统架构设计
    4.4 系统开发技术与方法
        4.4.1 系统开发平台
        4.4.2 ArcGIS Engine
        4.4.2.1 ArcGIS Engine功能
        4.4.2.2 ArcGIS Engine接口
        4.4.2.3 ArcGIS Engine组成
        4.4.2.4 ArcGIS Engine开发方法
    4.5 原始数据处理
        4.5.1 地形数据
        4.5.2 地物数据
        4.5.3 线路数据
        4.5.4 借弃土场数据
    4.6 调配模型的要素数据
        4.6.1 数据结构
        4.6.2 要素数据的处理与获得
        4.6.2.1 累计曲线要素
        4.6.2.2 结点要素
        4.6.2.3 可达集要素
    4.7 蚁群算法调配计算
第五章 工程实例与参数选取实验
    5.1 土石方调配实例
    5.2 参数选取实验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10)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目次
图目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跨流域调水相关影响的研究进展
        二、 跨流域调水水权制度的研究进展
        三、 水库移民补偿安置的研究进展
        四、 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一、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 内容与论文结构
        三、 研究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国情水情、跨流域调水及补偿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中国基本国情水情
        一、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二、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三、 水生态环境恶化压力大
        四、 干旱和洪涝灾害频发
    第二节 中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
        一、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二、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三、 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四、 需水预测与供水能力发展趋势
    第三节 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调解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常用途经及可行性
        二、 跨流域调水调节区域水资源再分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四节 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及补偿的必要性
        一、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二、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 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偿的必要性
第三章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理论依据
    第一节 产权理论
        一、 产权的内涵
        二、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三、 产权理论应用
        四、 产权理论与跨流域调水补偿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外部性理论
        一、 外部性的概念及特征
        二、 外部性的市场效率与矫正
        三、 外部性理论与跨流域调水补偿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一、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视角
        二、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跨流域调水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关联乘数效应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
        二、 区域关联乘数效应理论
        三、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关联乘数效应理论与跨流域调水补偿
    第五节 平等发展权理论
        一、 平等发展权的基本内涵
        二、 科学发展观与平等发展权
        三、 机会平等与平等发展权
        四、 平等发展权与跨流域调水补偿
第四章 国内调水及补偿制度演进
    第一节 新中国以来几次典型调水与主要补偿方式
        一、 广东东江源区调水及补偿
        二、 密云北京调水及补偿
        三、 东阳义乌调水及补偿
    第二节 中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演进
        一、 中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的发展与变化趋势
    第三节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评价
        一、 中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实践经验
        二、 中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分析
    第一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史概况
        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体布局
        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供水
    第二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利益相关
        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利益相关划分
        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主体利益变化
    第三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现有补偿政策及评价
        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政策法规
        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补偿安置实施规划
        三、 现有补偿政策的不足
    第四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实践——以湖北郧县为例
        一、 郧县淹没及影响情况
        二、 郧县农村移民补偿安置实施办法
        三、 郧县补偿制度评析
第六章 国外跨流域调水及补偿制度借鉴
    第一节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一、 国外典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二、 国外调水工程效益分析
    第二节 国外跨流域调水管理经验及流域补偿制度
        一、 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成功经验
        二、 国外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先进补偿制度经验
    第三节 国外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建设的启示
        一、 征收流域生态建设税
        二、 建立我国水权制度
        三、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四、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五、 成立专业补偿机构
第七章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设计
    第一节 跨流域调水补偿划分
        一、 跨流域调水利益相关主体及补偿类型
        二、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结构
    第二节 权利补偿制度
        一、 权利补偿概念
        二、 跨流域调水权利补偿主客体
        三、 跨流域调水补偿权利划分
        四、 跨流域调水权利补偿结构
    第三节 生态补偿制度
        一、 生态补偿概念
        二、 生态补偿基本要素
        三、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
第八章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实施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权利补偿制度
        一、 扎实推进确权工作
        二、 积极引进第三部门
    第二节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一、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二、 突出市场主导作用
        三、 大力发挥第三部门生态建设功能
    第三节 建立协调监督机制
        一、 完善法律法规
        二、 形成利益协调机制
        三、 建立公众监督体系
        四、 建立动态补偿协调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英文文献
后记
附件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土石方调配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两河口高心墙堆石坝的土石方调配方案研究[D]. 兰宇. 三峡大学, 2020(06)
  • [2]南水北调精神研究[D]. 王心悦. 河南大学, 2019(01)
  • [3]线(带)状工程土石方调配应注意的问题[J]. 马文英,付明军.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6(04)
  • [4]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若干关键技术概述[A]. 姚雄,冯正祥,郭雪峰.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技术新进展——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5]巨工程项目冲击下移民的福利变迁、能力补偿和博弈分析[D]. 周义. 重庆大学, 2014(11)
  • [6]美丽中国样本[J]. 裔兆宏. 中国作家, 2013(20)
  • [7]南水北调 构建中国“四横三纵”水网[J]. 张野,贾金生,沈凤生,李鹏程,王松春,徐子恺,范治晖,井书光,孙庆国,罗刚,郑璀莹,刘子慧,张少华,游进军,普利锋,侯纯辉,张元教,王志文,桑国庆,邓祥虎,孙衣春,谭凡,侯鹏生,班静东. 科学世界, 2012(12)
  • [8]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平湖—济南段输水工程(济平干渠工程)[A].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2011年度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获奖项目技术文集, 2012
  • [9]基于GIS的公路土石方调配研究与实现[D]. 孙兴. 中南大学, 2012(02)
  • [10]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研究[D]. 张杰平. 武汉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土方配置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