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网络管理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

战略网络管理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

一、策略网管的研究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万朝芬[1](2020)在《民营企业光纤接入客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客户忠诚度这一概念在提出的开始,就受到营销学者和企业界管理者的广泛关注。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客户忠诚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相关理论非常丰富,但是因为各个行业的特点不同,针对某些特定的行业或者特殊背景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通信行业中研究企业客户的忠诚度更是少数。随着国家“提速降费”政策方针的推出,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各个企业在大力开拓新客户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留住已有客户,抢夺市场份额。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民营运营商的企业客户,以Y公司北京的企业客户为例,深入研究客户忠诚度的影响因素,识别出主要因素,希望能给当前通信行业的民营运营商提供有用的管理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开始,首先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客户忠诚度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出客户价值、客户信任、客户满意、服务质量、转换成本和价格六个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分析了我国目前通信企业客户市场的发展现状,结合前人的研究,设计了五个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接着,统计回收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 19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具体说明了这五大影响因素对民营通信运营商的企业客户忠诚度具有直接的正向相关作用,其中,客户价值对忠诚度的影响因素最大,客户信任居其次,客户满意第三,服务质量第四,价格因素在最后,转换成本的所有问项都在实证分析中删去。根据最后的研究结果分析,提出一些管理策略和建议,为民营运营商的企业客户提升客户忠诚度策略提供参考。

文清[2](2020)在《空间生产视角下浙江黄岩城市空间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应用“空间生产理论”探讨城市空间变迁的研究日益增长,然而空间生产视角下针对“市场型”中小城市的实证研究存在不足,这一类城市作为中国城市化的典型样本,研究意义重大。基于对“空间生产”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核心要点把握,结合多学科空间变迁相关研究的系统总结,认为空间生产理论应用符合中国城市空间实践的双维驱动现状、且是对空间变迁特征和动力机制的系统认知。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空间变迁分析框架,总结“三阶段”城市空间变迁特征,梳理资本、权利两大要素的空间生产逻辑,最后构建以权利资本要素预测空间发展趋势的可行路径,并重点针对权力要素提出策略应对。在上述理论框架的指导下,以浙江黄岩为实证对象展开研究。黄岩城市空间变迁过程基本符合“三阶段”预设,同时存在空间生产“并行”现象与理论“顺次”的差异,黄岩城市空间变迁三阶段受权力资本两大主体驱动。依据2017年以来的权利资本现状,预测黄岩空间发展将以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创新空间增长为主导,并提出了特殊政策区域设立、规划引导、政府资金补贴与PPP模式并举的应对策略,促进空间高质量发展。

柏慧[3](2019)在《某省固网智能化方案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数字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固网通信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通信载体,各国研究学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社会各界投入大量资金对“互联网+”等新兴产品展开研究,都为固网通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此同时,传统的固网业务也受到了强烈冲击,为了有效维护固网资源,充分挖掘固网潜力,新时期国家对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要突破传统束缚,在技术上拓展创新,丰富固网服务种类,利用高效管理进一步降低通信费用,以提升人们对固网网络的使用满意度。为此,提出了固网智能化的概念,固网智能化是在传统电话网络的基础上增加的智能化附属业务网。固网智能化可以为固话网络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功能,能够为运营商对网络和固网用户的管理和操控带来便捷的操作,同时获得固网呼叫所需的信息更加直观、方便。论文根据作者的工作实际,针对当下固网智能化的研究热点,主要进行了如下相关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讨论和分析了固网智能化相关理论,形成了智能化方案,建立固网智能化模型和改造原则。针对当下的热点,结合固网智能化的业务融合进行设计应用,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固网智能化改造设计方案,并阐述了某省固网智能化方案具体应用过程及效果并形成结论。作者通过分析当前某省固网的实际情况,借鉴移动通信业务的特点,综合原有固网业务,将移动通信业务属性同固网业务相融合,拓展智能化特性,完善原有固网相关功能,提高固网运营商业务核心竞争力,并将分散的用户鉴权签约信息、用户本身业务信息、固话号码资源等归结到固网用户数据库中心进行统一管理,用来与数字交换机进行业务交换,触发用户服务器中心的业务查询功能及相关智能业务等,旨在为相关固网智能化的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提高某省固网的服务质量及相关品牌力度。目前该方案已在某省联通固网实施完毕,已取得了计划的使用效果,针对改造前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随着大批量固网智能化项目的完成,必将为固网运营商注入新的发展契机。

王传达[4](2014)在《铁路专用电话网智能化改造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铁路网络系统的迅猛发展,铁路系统中的通信技术也是日新月异,随之衍生的各种信息化需求给传统的电话网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做为运营铁路专用电话网的唯一运营商,在保持网络稳定稳定的可靠的通信性能的基础上,如何保证铁路系统生产运行就成为网络改造、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对固定电话网网络智能化在各电信运营商中的规划与应用发展研究,从网络智能化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案入手,通过对哈尔滨铁路局固定电话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的场景应用,设计了一个全新的铁路专用电话网改造方案,基于通信网络全程全网的原则形成了各本地网改造实施规划,并使其能够实现需要的业务功能。本文重点对铁路专用电话网络的智能化改造方案进行研究。首先对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阐述,并研究了对国内外关于公众电话网网络智能化改造现状,为铁路专用电话网络改造研究工作做好铺垫。其次对网络智能化相关基础知识点进行研究,理解智能化改造的概念、实现方案、呼叫接续流程及主要应用协议分析,为设计做好准备。然后根据对网络改造在技术、管理层面实现目标进行分析,对全省和各本地网的改造方案进行设计,其中重点对核心网络改造及各项业务实现方式进行设计,通过比较公众电信网络商用的业务向铁路专用电话网络移植的适用性,提出了铁路专网电话网络智能化改造方案,同时对改造后各项业务呼叫流程和触发原则进行设计。本文重点铁路专网电话网络智能化改造方案设计与实现,设计与该模块相关的消息处理、命令处理、分析处理流程,通过对SHLR各种模型的呼叫接续流程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实际专网电话网的实现方式,另外重点对长短号码补位方案进行设计,同时利用网管操作终端、话单查询工具及呼叫跟踪模块实验检验业务功能点的准确性。

尚逢亮[5](2013)在《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从上个世纪末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服务,用户对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方面的需求在不断拓展,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外包到应用软件的开发外包,从信息技术系统运行维护外包到信息技术整体战略的外包,服务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需求也越来越趋于高端化。同时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提供商及其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外包市场势必将走向集中、规范,服务提供商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通信运营商作为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市场的新入局者,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迫切需要从面向网络的服务模式向面向客户的服务模式转变,并构建相应的服务管理体系和流程等。本文从BJ电信作为基础电信网络运营商转型的角度出发,首先收集分析国内外对于IT外包和服务管理的理论研究现状,为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总体分析国内IT外包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业务现状,得出BJ电信当前外包服务管理体系、流程优化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对实际调研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BJ电信在客户网络维护外包服务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接下来运用IT服务管理理论和ITIL模型对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管理模式进行设计规划,提出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服务在管理模式、服务策略、服务设计、服务交付以及运营维护等外包全生命周期的优化改进方案。最后根据方案内容和BJ电信特点,提出具体实施途径。

景慎宙[6](2013)在《基于运维能力前置的移动服务质量支撑及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质量管理和提升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服务质量”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争取客户的关键成功因素,也是客户选择运营商的关键因素之一。电信运营商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服务质量是生存的基石,它关系到电信运营商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目前新疆电信在服务质量的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新疆电信提出“关注客户感知,提升服务水平”的工作目标,通过站在客户的视角梳理客户感知点,针对关键客户感知点进行客户感知度、客户期望的调查研究、诊断、找出服务的短板和提升点,从而进行改进关键客户体验举措的设计。SERVQUAL服务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对服务质量评估和优化的管理体系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很多企业应用SERVQUAL模型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其可行性。因此在当前背景下研究基于SERVQUAL模型的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对于提升电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推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变化而提出的电信转型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服务质量研究的现状,详细阐述了电信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揭示了新疆电信移动业务服务质量面临的竞争态势,从而引出了基于能力前置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移动业务客户感知的可行性。在此之后,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客户感知的期望与客户感知获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在充分理解了客户感知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运维服务能力前置的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疆电信移动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运维能力前置的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和改进方法,阐述了针对移动网络短信、基础语音以及无线宽带等业务具体实现所需要做的工作。最后通过采集投诉工单预处理量和工单处理时长等指标评价了基于运维服务能力前置的服务质量改进效果,完全从客户角度来衡量服务质量改进效果。通过以上工作的实施,基于运维能力前置的服务质量提升初步显现出巨大的能力,具备实际的推广价值。论文共分6章。第一章论述选题背景,简要介绍了服务质量管理概况以及全文的思路和结构;第二章论述了电信服务质量体系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运维能力前置的服务质量提升的解决思路;第三章按照SERVQUAL服务基本模型提出移动业务服务质量评估和采集模型,通过模型对移动业务服务质量体系建设提出相关要求;第四章详细描述了具体策略的实施;第五章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第六章在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总结移动业务服务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张连成[7](2013)在《PCE与多层多域智能光网络路由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GMPLS/ASON多层多域智能光网络中,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 TE)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网络中资源的利用率。在单域网络中,链路的可达性信息和波长可用性信息通过路由协议(如OSPF-TE等)进行广播扩散,因此可以很容易通过本地的源节点或远端的PCE实现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 LSP)的计算。在多域网络中,由于可扩展性等因素,路由协议仅仅交换了路径的可达性信息,而没有波长等其他TE信息,导致域间最佳标签交换路径的计算无法有效地通过基于流量工程的手段实现,从而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在资源信息扩散受到制约的场景中,基于PCE架构的网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多域网络中,每个域内都有一个单独的PCE负责该域的路径计算,域间路径的计算则通过多个PCE之间的协调通信过程来实现。但是,采用这种方案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事先知道标签交换路径所经过的域序列。在复杂的多域网络中,域序列的选择会对整个网络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基于层次PCE架构的网络中,多PCE间存在父子层级关系。父PCE用来处理域间路径的计算,而每个域内的本地子PCE用来处理本域内的路径计算。父PCE通过域间链路的连接信息和波长信息,可以确定域路径序列。同时,为了高效地计算域间路径,父PCE可以要求子PCE计算其所在域中端到端的路径,完成整个域间路径中的片段。因此,层次PCE很好地解决了如何确定域序列的问题。论文对PCE在多层多域智能光网络中路由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相关研究与设计开发工作包括:(1)对PCE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广泛调研和重点研究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完整的、标准的、灵活的PCEP协议库。在该协议库基础上,设计开发了PCC和PCE,实现了常见的约束路径计算算法,并将PCE融入到原仿真试验平台,完成了平台向基于PCE架构的演进。(2)对层次PCE在智能光网络中路由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建路过程基础上,从PCE的位置分布对建路过程中通信代价的影响入手,引出PCE位置规划问题。在深入研究基于层次PCE的建路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通信代价的数学模型。(3)对粒子群优化进行了研究,结合所建立的层次PCE网络中建路过程综合通信代价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量子粒子群优化的PCE位置规划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对建路延迟和阻塞率的改善效果。(4)研究分析了GMPLS/ASON控制平面相关协议标准,并参与了“多层多域智能光网络仿真试验平台”的设计开发,完成了平台的虚拟化网络试验环境设计与搭建,完成了连接控制器模块的设计开发。

杨钢[8](2011)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IPv6校园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ERNET2骨干网的成功运行,IPv6网出口改造完成,极大推进了校园IPv6业务与用户的迅速发展。正是由于业务与用户的迅猛增长,致使如何将IPv6校园建设成和IPv4网络一样安全、可管理、可运营成为对校园信息化提出新的挑战。随着网络接入需求呈级数增长,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现有的IPv4网络,正面临着IPv4地址损耗快的问题,校园网管理越来越多的依赖于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来配置内部网络,使网络结构和管理变得愈加复杂。基于此,IPv6的巨大地址空间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案,直接对现有网络进行软件升级改造到IPv6环境,解决全网设备进行升级、网络重新规划、业务整合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利用无线网络部署IPv6作为有线网的有效补充及备份,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结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IPv6校园网改造项目,设计该项目对现有的学校IPv4网络进行IPv6改造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IPv6环境下与原有IPv4不同的应用、双栈用户认证、组播业务部署与应用、IPv6校园网内部安全防护、IPv6接入网安全防护、IPv6网络软件配置实现、IPv6拓扑发现管理、网络流量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改造,实现了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IPv6校园的安全、可控、可管和可运营,有效降低学校IPv6&IPv4运行成本,推进校园网用户的IPv6访问和校园网信息资源的IPv6服务应用,提高服务安全质量,为学校由IPv6试商用向正式商用提供支撑。学校的IPv6网络化建设必然会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提供简单、有效、便捷的理想办公、教学环境。构建以Intranet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史海娜[9](2010)在《图书网络营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商务活动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技术促进了商务活动的发展,商务活动的演进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者的这种关系在国际互联网出现之后表现得更为突出。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融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正是这种关系的具体体现。进入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带给全球图书业的一种影响,或者说一种革命性的冲击,使我们已经深深的感受到网络在其营销活动中的作用,全球图书营销确实正在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以至于所有从业者不得不开始关注图书的网络营销。图书网络营销正以其快捷、互动和“一对一”等多重优点冲击着传统的图书营销业,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书业企业必须直面挑战,尝试新的营销模式,利用网络技术的进步成果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图书和服务,提高其盈利能力。在全球各地,互联网的使用增长迅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购买图书,网络购书成为新宠。图书网络营销正在国外快速发展,我国图书网络营销刚刚起步,且存在不少问题,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图书网络营销为研究对象,以期使我国书业企业能更好地适应网络经营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具有深刻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论文的主体部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网络环境下读者行为分析及市场细分决定一个企业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不是“市场份额”而是“顾客份额”。读者已经成为书业企业相互争夺的重要资源。作者对读者在网络环境下产生了哪些变化,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哪些新的趋势进行了归纳,面对这些变化和趋势,作者又分析了书业企业应该如何最有效地借助网络技术,对每个“客户接触点”采集到的客户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和整合以便更有效地划分读者市场。最后,提出传统的细分标准已不能满足对读者市场的有效划分,书业企业必须综合运用数据驱动的动态标准和传统细分标准即客户价值、客户利益、地理范围和客户角色有效细分读者市场,以利于结合自身实力开展相应的图书营销活动。第二部分:书业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网络环境下,书业企业又该如何借助网络更好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呢?与读者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对于任何一个追求持久利润的书业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考虑到基于个体层面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成本问题,书业企业过去只能选择与特定读者细分市场或客户群而不是与个体读者建立联系,也很难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电子客户关系管理的优势在于为书业企业实施“一对一”营销或“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可以根据每一个读者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实施“一对一”营销或“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认为建立读者数据库是其客户关系管理的前提。数据库营销作为市场营销的一种形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以实现“一对一”营销,能更好地帮助其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接着作者提出与其它的客户关系发展具有周期性的规律一样,读者与书业企业从关系的建立到关系的结束也有它一般性的随时间发展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称之为读者生命周期。读者在读者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价值,需要满足不同的需求。书业企业应通过针对不同读者生命周期阶段的读者区别对待,增加客户价值,提高盈利能力。最后,作者还提出了在书业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同时,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也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论读者的个人信息是在内部使用还是与第三方共享,如果书业企业考虑整个的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读者隐私权这一重要因素将会带来非常消极的负面影响。第三部分:基于网络的图书营销策略在理性地认识网络环境下读者购买行为变化和市场细分的基础之上及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指导下,书业企业应精心构思营销组合策略,着重从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和在线沟通策略三个方面入手,利用互联网所拥有的各种功能提供优质服务,并获得更好的效益。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提出互联网环境催生的新产品是不可能出现在传统市场上的。随着网络营销的发展,出版企业利用网络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和调整形成了新的图书产品。在这里,网络已经不仅限于是营销渠道,而是图书产品的一部分。比如立体化教材就是网络催生的新产品。另外,读者通过网络参与写作也有助于催生图书新产品。与此同时书业企业还提供由技术支撑的新型服务,增加了客户价值。基于此,作者提出了书业企业的产品开发策略:复合型产品开发策略、差异化产品开发策略、基于市场寿命的产品创新策略、品牌导向型产品开发策略和跨行业产品开发策略。一方面网络使书业企业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在定价方面具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网络使得读者可以选择的交易对象数目扩大,图书价格的透明度空前提高,比如比价网的出现就让读者可以价比三家。上述两种因素就决定了书业企业的定价策略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基于此,作者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图书商品的定价要坚持目标导向原则、读者至上原则、低价定位原则和差别化定价原则一些特定的原则的前提下,科学使用版本分割定价法、固定时段定价法、捆绑销售定价法、价值差别定价法。传统营销沟通方式已经不太适应新的环境。最后,作者讨论了书业企业在众多的传播方式中应该根据战略、预算等因素,综合地分析竞争、合作情况等外在条件,然后在可供选择的方案的集合中不断权衡,选择出对于自身发展最为有利的营销沟通组合。成功的营销沟通是以互动为本,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换言之,营销沟通方案的择优是由读者的主动参与驱动的,而不能是书业企业的一厢情愿。第四部分:网络环境的图书配送成功的图书网络营销离不开快速有效的配送。书业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图书销售的同时也在线直接递送电子图书产品。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认为网络创造的是一种新的配送渠道,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价值。但面临着作权、格式不统一和网络安全等问题影响了它的快速发展。对于离线配送,作者则认为网络的真正意义在于人们利用供应链管理对配送渠道的整合、协调,以更加有效地向读者递送图书和服务。这样,既利于降低产品价格,又利于增加企业利润。最后作者试图对图书网络营销的不同物流配送模式进行分析:(1)出版社+“借”物流模式;(2)传统连锁书店+自营物流模式;(3)虚拟网上书店+外包物流\自营物流。希望为不同类型的网络营销主体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提供参考。在图书网络营销的实践中,我们要注意的重点要素有以下两点:第一,客户关系管理战略成为网络营销的核心内容,贯穿于网络营销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第二,互联网的种种属性不仅使营销战略和策略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而且帮助改变了营销活动的模式。例如提出互联网的种种属性不仅使营销战略和策略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而且在有些时候改变了营销活动的模式。例如网络作为传统销售渠道的延伸和补充来促进传统纸质图书的销售,这种渠道可能会改进顾客服务和降低成本,但它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网络作为内容资源运营营销平台则不仅能促进电子图书的销售,还是电子图书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借助网络及时互动和功能集成等天然优势来从事内容服务,通过内容资源的集成优化和相关服务的改良完善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这是图书网络营销最成功的突破,它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内容传播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不仅创造了客户价值,并提高了书业企业的盈利能力。科技类和教育类图书在这种营销模式下异常耀眼。

刘宏杰[10](2010)在《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伴随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祸害和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加之三股势力在境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大肆破坏现有社会秩序,严重影响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着眼于边疆民族地区客观实际,试图分析各类突发事件爆发的根源及其特征,并对边疆民族地区当前应急机制进行剖析,并从总体上设计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构建的框架体系,分析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思路等。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本文全文共分六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并对文章中的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说明了本文的写作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基本概况及当前面临的安全隐患、突发事件表现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了解边疆民族地区概况是进行应急机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应急机制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各类突发事件的归纳汇总则有利于对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总体态势加以把握,进而从整体上提出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应急框架体系。第三部分,主要从应急预案编制实施、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应急预防预测与预警机制建设、应急指挥与协调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应急参与机制等六个方面考察了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的总体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建设的特殊性,阐明了可能遇到的困难。第四部分,根据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的构建环境及任务的特殊性,本部分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大安全观下建构应急机制的建议,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测评指标体系。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应急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从应急法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预案、应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事后恢复重建等六大机制着手建构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的观点。第五部分,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当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将信息监测与疏导机制、应急联动机制、应急培训机制、外部介入引导机制列为当前发展的重点,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第六部分,即本文的结语部分,简单地回顾了本文的主要观点,总结了本文研究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二、策略网管的研究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策略网管的研究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民营企业光纤接入客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客户忠诚度及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 客户忠诚度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2.2 客户忠诚度的资源特性
    2.3 客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京民营宽带运营商企业的现状分析
    3.1 北京地区企业光纤接入现状
    3.2 Y公司概况及业务开展现状
    3.3 民营通信企业客户忠诚度的现状
    3.4 通信行业民营运营商及产品的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营运营商客户忠诚度的影响因素探索
    4.1 问卷的设计
    4.2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4.3 样本与数据
    4.4 信度与效度分析
    4.5 探索性因子分析
    4.6 研究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及忠诚度提升策略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2)空间生产视角下浙江黄岩城市空间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区域纬度,全球化与城市空间新变迁
        1.1.2 城市尺度,城市空间生产问题凸显
        1.1.3 理论趋势,动力要素的学者共识
        1.1.4 理论问题,实证研究的缺陷不足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实证研究对象概况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数据与方法
        1.4.1 研究数据准备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1.5.3 内容框架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空间生产理论
        2.1.1 理论的提出:新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演进,“空间”从物质研究客体延伸为意识感知主体
        2.1.2 理论的发展:“空间权力”与“资本的城市化”理论
        2.1.3 理论核心要点总结
    2.2 区域层面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探讨
        2.2.1 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由资本权力两大要素推动
        2.2.2 中国城市发展符合三阶段发展特征
        2.2.3 中国城市实践的特殊性在于权力要素的中国化探讨
    2.3 多学科视角下国内城市空间变迁研究
        2.3.1 地理学关注城市空间物理形态
        2.3.2 经济学视角关注产业活动
        2.3.3 社会学视角关注空间的社会性
        2.3.4 城市规划学以“策略应对”见长
        2.3.5 多学科视角下中小城市空间变迁研究
    2.4 实证层面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城市空间变迁研究
        2.4.1 城市尺度的实证研究
        2.4.2 土地资源是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2.4.3 判定资本循环阶段的指标共识
        2.4.4 研究不足
    2.5 研究启示
        2.5.1 空间的认识
        2.5.2 空间变迁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2.5.3 本文对空间生产视角的解析
3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市场型中小城市空间变迁分析框架探索
    3.1 逻辑起点:双维驱动,系统认知
        3.1.1 双维驱动,城镇化空间生产的中国国情
        3.1.2 系统认知,发展特征和动力机制的再认识
    3.2 权力要素的中国化——宏观层面的制度改革
        3.2.1 制度改革影响中国城市空间生产关系
        3.2.2 市场化
        3.2.3 分权化
    3.3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市空间变迁的权力资本逻辑
        3.3.1 城市空间变迁受多因素影响,以权力资本为关键要素
        3.3.2 权力资本两要素的相互关系:权力生产制度空间影响资本流动,资本直接生产物质空间
        3.3.3 权力生产抽象的制度空间
        3.3.4 资本生产具象的物质空间
    3.4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中小城市空间变迁分析框架构建
        3.4.1 城市空间变迁研究的思路与要素
        3.4.2 中小城市空间变迁的研究要点把握
        3.4.3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中小城市空间变迁研究框架
4 空间生产视角下黄岩城市空间变迁过程及动力机制分析
    4.1 城市空间变迁的过程特征
        4.1.1 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的黄岩城市空间变迁:以工业用地增长为主导
        4.1.2 21世纪初-2010的黄岩城市变迁:工业、居住用地同步提升
        4.1.3 2010-2017的黄岩城市变迁:公共设施用地增长明显提速
    4.2 黄岩城市变迁的权力资本逻辑
        4.2.1 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城市空间变迁的权力资本逻辑
        4.2.2 21世纪初-2010城市空间变迁的权力资本逻辑
        4.2.3 2010-2017城市空间变迁的权力资本逻辑
    4.3 黄岩城市空间生产总结
        4.3.1 空间生产的阶段性特征
        4.3.2 权力资本共同推动城市空间生产
        4.3.3 多元资本主体,尤以民间资本为代表
        4.3.4 权力要素的黄岩解读
5 空间生产视角下黄岩城市空间演变趋势判断与策略应对
    5.1 权力资本要素现状
        5.1.1 权力要素的人本导向和尺度重组
        5.1.2 资本向创新领域和社会公共产品流入的趋势不断增长
    5.2 空间发展趋势预测:第三循环阶段,以创新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主导
        5.2.1 多形态、多层级创新空间雏形显现
        5.2.2 老城公共服务功能急需疏解
        5.2.3 空间消费需求进一步助力公共产品空间增长
        5.2.4 趋势判断:创新空间极化发展丰富立体,公共产品精细增长
    5.3 重点战略空间研判
        5.3.1 尺度重组下,行政区划交汇区如江口街道成为战略空间
        5.3.2 资本涌入的创新产业空间以永宁江沿岸空间为典型载体
        5.3.3 公共产品空间以生态空间、文化空间、城西次心、特色小镇建设为重点
    5.4 策略应对
        5.4.1 特殊区域设立,推动江口湾区共建、融入区域发展
        5.4.2 规划引导,构建永宁江科创廊道、发挥创新活力
        5.4.3 政府资金补贴与PPP模式并举,支持城西次心和特色小镇建设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台州市黄岩区城市转型公众意愿调查
参考文献

(3)某省固网智能化方案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固网智能化相关理论
    2.1 固网智能化相关概念
        2.1.1 固网智能化的概念
        2.1.2 固网智能化的核心思想
    2.2 固网智能化的优势分析
        2.2.1 固网智能化的优势分析
        2.2.2 固网智能化的服务类型
    2.3 固网智能化建设思路及基本原则
        2.3.1 固网智能化建设思路
        2.3.2 固网智能化基本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省联通固网智能化方案设计
    3.1 某省联通固网网络现状
    3.2 某省联通固网智能化改造规模
    3.3 某省联通固网智能化方案设计
        3.3.1 用户数据库中心方案设计
        3.3.2 固网话音端局方案设计
        3.3.3 业务支撑系统方案设计
        3.3.4 话务路由方案设计
        3.3.5 网络智能化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省联通固网智能化方案应用
    4.1 某省联通固网智能化改造目标及改造原则
        4.1.1 固网智能化改造目标
        4.1.2 固网智能化改造原则
    4.2 固网智能化应用方案需求
        4.2.1 应用服务需求
        4.2.2 信令链接需求
        4.2.3 固网端局技术需求
        4.2.4 端局数据配置需求
    4.3 固网智能化应用步骤
        4.3.1 固网智能化数据规划
        4.3.2 固网智能化操作步骤
    4.4 固网智能化应用效果分析
        4.4.1 具体业务变化分析
        4.4.2 应用后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铁路专用电话网智能化改造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探究背景及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网络现状分析
    2.1 交换网现状
        2.1.1 概述
        2.1.2 网络结构
    2.2 智能网现状
    2.3 信令网现状
    2.4 支撑系统现状
    2.5 客服系统现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化网络所包含的主要技术分析
    3.1 网络智能化的基本原理
    3.2 SHLR 的概念
    3.3 SHLR 的功能
    3.4 固网智能化网络的实现方案
        3.4.1 SHLR 被端局完全访问的方案
        3.4.2 SHLR 被汇接局完全访问的方案
        3.4.3 SHLR 被软交换完全访问的方案
        3.4.4 SHLR 被端局筛选经 SSP 访问的方案
    3.5 SHLR 呼叫接续流程
        3.5.1 呼叫模型 1
        3.5.2 呼叫模型 2
        3.5.3 呼叫模型 3
        3.5.4 呼叫模型 4
        3.5.5 呼叫模型 5
        3.5.6 呼叫模型 6
        3.5.7 呼叫模型 7
        3.5.8 呼叫模型 8
        3.5.9 呼叫模型 9
    3.6 主要协议分析
        3.6.1 概述
        3.6.2 三种协议在应用中的比较
        3.6.3 MAP 协议简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铁路局专用电话网智能化改造研究
    4.1 改造目标
    4.2 实施方案分析
        4.2.1 概述
        4.2.2 各本地网改造方案
    4.3 业务实现方式
        4.3.1 彩铃业务
        4.3.2 固定预付费业务
        4.3.3 VPN 业务
        4.3.4 话费立显业务
        4.3.5 一号通业务
    4.4 各项功能测试
        4.4.1 登记业务信息验证
        4.4.2 通话详单验证
        4.4.3 接续时延验证
        4.4.4 业务功能测试
        4.4.5 测试结论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IT外包及服务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IT外包
        2.1.1 IT外包的概念
        2.1.2 IT外包理论概述
    2.2 IT服务管理
        2.2.1 IT服务管理的概念
        2.2.2 IT服务管理理论概述
第三章 BJ电信客户网络外包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国内IT外包发展现状
        3.1.1 国内外包宏观环境
        3.1.2 国内外包发展趋势
    3.2 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发展现状
        3.2.1 BJ电信简介
        3.2.2 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服务业务
        3.2.3 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管理组织体系
    3.3 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服务管理存在问题
第四章 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服务管理改进方案
    4.1 改进方案目标与原则
    4.2 改进方案设计的思路
    4.3 改进方案设计
        4.3.1 客户网络维护外包业务总体管理模式
        4.3.2 客户网络维护外包业务的服务策略
        4.3.3 客户网络维护外包业务的售前服务设计
        4.3.4 客户网络维护外包业务的交付
        4.3.5 客户网络维护外包业务的运营维护
        4.3.6 客户网络维护外包业务的持续改进
    4.4 改进方案实施途径
        4.4.1 人员培训
        4.4.2 平台建设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运维能力前置的移动服务质量支撑及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服务质量研究现状
    1.2 电信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1.3 新疆电信移动业务服务质量及管理的现状
    1.4 主要内容
    1.5 论文研究思路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电信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及支撑架构
    2.1 电信服务质量原则、内容
    2.2 基于PZB模式的电信服务质量评估
    2.3 电信服务质量分析
        2.3.1 服务质量现状测量
        2.3.2 关键客户感知问题
        2.3.3 客户感知提升目标
    2.4 基于运维能力前置的服务质量管理支撑架构
第三章 基于运维能力前置的移动业务服务质量管理支撑架构
    3.1 移动业务服务质量管理
    3.2 移动业务服务质量评估
    3.3 移动业务运维能力前置
    3.4 基于运维能力前置的移动业务服务质量管理支撑架构建设与实现
第四章 移动业务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4.1 短信业务能力前置策略
        4.1.1 功能展现
        4.1.2 一键修复
        4.1.3 在线支撑客服
        4.1.4 统一答复口径
        4.1.5 能力前置应用流程
    4.2 移动基础语音业务能力前置策略
    4.3 无线宽带能力前置策略
    4.4 无线网优平台能力前置策略
        4.4.1 能力前置策略
        4.4.2 具体实现方法
        4.4.3 投诉处理流程
        4.4.4 常见非网络原因用户投诉内容
第五章 移动业务服务质量提升评估
    5.1 短信业务能力前置评估
    5.2 移动业务能力前置评估
    5.3 无线宽带能力前置评估
    5.4 无线网优平台能力前置评估
第六章 总结
    6.1 基于能力前置的智能预处理
    6.2 总结及下一步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7)PCE与多层多域智能光网络路由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1.1 光网络发展综述
        1.1.2 光网络未来发展趋势
        1.1.3 基于PCE的光网络发展和研究现状
    1.2 论文结构与主要工作
        1.2.1 论文结构
        1.2.2 主要工作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PCE在多层多域光网络中的应用
    2.1 PCE的应用场景
    2.2 基于PCE的网络架构
    2.3 PCE通信协议(PCEP)
    2.4 基于PCE的多域路由计算方案
        2.4.1 逐域路由计算方式(Per-Domain)
        2.4.2 基于PCE的后向回溯路径计算过程(BRPC)
    2.5 基于层次PCE的多域路由计算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CEP协议库和PCC/PCE的设计与实现
    3.1 PCEP协议库的设计与实现
        3.1.1 协议库总体设计
        3.1.2 协议库主要接口设计
        3.1.3 主要对象的设计实现
        3.1.4 协议消息报设计实现
    3.2 PCC/PCE的设计与实现
        3.2.1 总体设计
        3.2.2 有限状态机和状态转移
        3.2.3 路径计算交互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层次PCE网络中PCE位置规划问题研究
    4.1 层次PCE架构下MPLS/GMPLS网络中建路过程
        4.1.1 基于层次PCE的网络架构
        4.1.2 路径建立过程
    4.2 PCE位置与综合通信代价模型
        4.2.1 符号定义
        4.2.2 假设条件
        4.2.3 数学模型
    4.3 基于离散量子粒子群优化的PCE位置规划方法
        4.3.1 基于离散量子粒子群优化的方案设计
        4.3.2 PCE位置规划方法描述
    4.4 仿真和分析
        4.4.1 网络拓扑
        4.4.2 仿真参数配置
        4.4.3 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IPv6校园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IPv6校园网建设背景与现状
        1.1.1 IPv6校园网建设背景
        1.1.2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园网网络现状
    1.2 研究的内容和设计要求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IPv6网络的相关知识和主要技术
    2.1 IPv6地址
    2.2 IPv6路由技术
    2.3 IPv4/IPv6双栈用户认证技术
    2.4 IPv6组播技术
    2.5 组播组管理协议
    2.6 DHCP协议
    2.7 MLD Snooping技术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IPv6校园网架构设计与实现
    3.1 IPv6校园网络的需求分析
    3.2 IPv6校园网络硬件部署
        3.2.1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园网网络拓扑结构
        3.2.2 骨干网架构设计
        3.2.3 原有校园网IPv4网络升级改造
        3.2.4 IPv6无线网络部署
    3.3 IPv6组播业务部署
        3.3.1 组播源控制
        3.3.2 组播接收者控制
        3.3.3 用户组播权限部署
    3.4 IPv6校园网的内部安全防护部署
        3.4.1 校园网的IPv6内部安全威胁
        3.4.2 IPv6内部骨干网的安全防护的部署
    3.5 IPv6接入网的安全防护部署
        3.5.1 外部地址欺骗攻击
        3.5.2 外部DAD攻击
        3.5.3 针对网关的泛洪攻击
        3.5.4 防攻击的解决方案
    3.6 IPV6校园网的软件配置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Pv6组播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IPv6组播应用系统功能
    4.2 系统构成
    4.3 服务器端的设计与实现
        4.3.1 组播控制服务模块设计
        4.3.2 组播内容服务模块设计
        4.3.3 标签管理模块设计
        4.3.4 服务器端数据库设计
    4.4 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IPv6校园网的管理与性能测试
    5.1 IPv6校园网管理
    5.2 IPv6网络拓扑发现管理
        5.2.1 网络自动发现技术
        5.2.2 网络自动发现实现过程
        5.2.3 IPv6网络拓扑发现的实现
    5.3 IPv6内网流量分析与协同管理
        5.3.1 NetStream协议分析
        5.3.2 实现原理
        5.3.3 功能实现
        5.3.4 硬件部署
    5.4 IPv6外网流量的分析控制
        5.4.1 外网的管理与控制原理
        5.4.2 访问控制的实现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图书网络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之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图书网络营销的内涵
    1.3 图书网络营销研究综述
        1.3.1 图书网络营销的相关技术
        1.3.2 网络环境下读者行为分析
        1.3.3 图书网络营销模式
        1.3.4 图书网络营销的经营策略
        1.3.5 图书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论文创新之处
2 网络环境下读者行为分析及市场细分
    2.1 网络环境下读者行为分析
        2.1.1 网络环境下读者行为特征
        2.1.2 影响网络环境下读者行为的因素
    2.2 市场细分
        2.2.1 市场细分的标准
        2.2.2 有效细分市场
    2.3 小结
3 书业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3.1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
        3.1.1 更有效地选定目标客户
        3.1.2 提升服务质量以建立长期客户关系
        3.1.3 降低成本为书业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3.1.4 促进书业企业资源整合以提高运营效率
    3.2 创建客户数据库
        3.2.1 建立客户数据库的作用
        3.2.2 书业企业客户数据库的建立
        3.2.3 书业企业客户数据库的使用和维护
    3.3 书业企业客户生命周期管理
        3.3.1 企业客户生命周期的含义
        3.3.2 书业企业客户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3.3.3 生命周期各阶段客户的特征及营销管理
    3.4 网络环境读者的信息隐私权
        3.4.1 网络环境信息隐私权的含义
        3.4.2 网络环境读者信息隐私权受到侵权的主要形式
        3.4.3 网络环境读者信息隐私权的保护
        3.4.4 网络环境读者信息的合理使用
    3.5 小结
4 基于网络的图书营销策略
    4.1 基于网络的图书产品策略
        4.1.1 网络促进图书产品的开发
        4.1.2 图书产品开发策略
    4.2 基于网络的图书定价策略
        4.2.1 网络对图书定价的影响
        4.2.2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营销成本控制
        4.2.3 基于网络的图书定价原则
        4.2.4 基于网络的图书定价方法
    4.3 网络营销沟通
        4.3.1 网络营销沟通的特征
        4.3.2 网络营销沟通的主要方式
        4.3.3 选择最优营销沟通组合
    4.4 小结
5 网络环境的图书配送
    5.1 图书的在线配送
        5.1.1 图书在线配送的背景
        5.1.2 图书在线配送面临的主要问题
        5.1.3 图书在线配送的发展前景
    5.2 图书的离线配送
        5.2.1 图书网络营销主要配送物流模式分析
        5.2.2 处理好图书退换货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内涵
        (二) 应急管理与应急机制
    三、相关研究动态
        (一) 国内外有关应急管理体系及应急机制的研究
        (二) 边疆民族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
    四、论文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边疆民族地区概况及一般危机情境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基本概况
        一、行政区划及特点
        二、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状况
        三、人口、民族与宗教基本状况
    第二节 环境安全与自然灾害
        一、生态破坏严重,生存环境恶化
        二、自然灾害频发,危害严重
    第三节 经济发展现状与经济安全问题
        一、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二、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隐患与问题
        三、经济发展"铁三角"及金融安全问题
    第四节 社会发展现状与公共安全
        一、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现状及不足
        二、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潜藏的其他社会安全隐患
    第五节 跨境犯罪问题严重,影响恶劣
        一、非法走私贸易问题
        二、毒品犯罪问题
        三、非法移民问题
第二章 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现状及其特殊性分析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现状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情况
        二、应急组织体系建设现状
        三、突发事件预防、预测与预警机制现状
        四、政府应急指挥协调机制现状
        五、应急保障机制现状
        六、应急参与机制现状
    第二节 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建设特殊性
        一、安全形势严峻,应急机制责任重大,意义特殊
        二、客观条件限制,创构应急机制难度大,任务艰巨
        三、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对应急机制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高
        四、宗教文化及民族风俗因素影响广泛,对应急机制创新性要求高
第三章 基于大安全观视角下的应急机制
    第一节 大安全观及其对应急机制诉求
        一、大安全观基本界定
        二、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大安全观对政府及边疆民族地区应急管理机制的诉求
    第二节 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应急体系及机制的建构
        一、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法制的完善
        二、边疆民族地区政府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
        三、边疆民族地区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四、边疆民族地区应急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构
        五、边疆民族地区应急处置机制及其实现途径
        六、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恢复与重建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边疆民族地区应急机制关键环节及创构思路
    第一节 构建多系统应急信息监测与疏导机制
        一、信息监测与疏导机制的意义及当前存在问题
        二、多系统、网络化政府安全信息传播与疏导体系的构建
        三、高度重视对互联网信息监控体系的建设
        四、完善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连续一致
        五、注重宣传媒体的正面导向功能,建立健全政府应急信息科学疏导机制
    第二节 构建民族地区特色的应急联动机制
        一、应急救援中的联动机制的构建
        二、完善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
    第三节 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应急培训机制
        一、多元培训体系的构建
        二、政府对应急培训的支持与激励机制
    第四节 构建外部介入引导机制
        一、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中的外部环境介入
        二、边疆民族地区外部环境介入的处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策略网管的研究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民营企业光纤接入客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D]. 万朝芬.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空间生产视角下浙江黄岩城市空间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D]. 文清. 浙江大学, 2020(02)
  • [3]某省固网智能化方案设计与应用[D]. 柏慧. 吉林大学, 2019(03)
  • [4]铁路专用电话网智能化改造的设计[D]. 王传达.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6)
  • [5]BJ电信客户网络维护外包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尚逢亮. 北京邮电大学, 2013(04)
  • [6]基于运维能力前置的移动服务质量支撑及管理[D]. 景慎宙. 北京邮电大学, 2013(S2)
  • [7]PCE与多层多域智能光网络路由技术研究[D]. 张连成.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 [8]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IPv6校园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 杨钢.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9]图书网络营销研究[D]. 史海娜. 武汉大学, 2010(05)
  • [10]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 刘宏杰.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战略网络管理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