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祛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100例

行气祛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100例

一、行气祛淤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100例(论文文献综述)

鲁周南[1](2020)在《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产后出血为产褥期发生的异常阴道出血性疾病,影响产后恢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产妇的生命。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普及、二胎政策开放,产妇生活环境、个人生活观念、生活习性也发生了改变,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在中医古籍中以“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产后下血不止”等病名呈现,内容丰富,有深厚的文献积累。如何从中医的角度认识产后出血,发掘中医临床治疗优势?首先离不开对其源流以及学术思想的梳理总结;此外,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高效获取产后出血专科知识,亦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确定产后出血病名的中医内涵与外延,以朝代为序,研究纳入文献的病名演变、病因病机、诊断以及理法方药的流变脉络。第二部分针对导师团队研究提出的古籍、医家、知识“三维一体”获取思路,笔者采取专家访谈方法对“三维一体”进行专家意见征集,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论证并确定了各知识要素层级,使其更符合中医古籍知识的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论文最后以产后出血文献为例,对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知识基于不同获取方案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古籍阅读选择建议,对中医古籍知识的学习利用提出方法学借鉴。先秦至秦汉时期,产后病统称为“乳余疾”,出现产后疾病之萌芽。《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产后疾病“乳子病热”,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望诊、问诊、切诊综合进行妇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开创了产孕奇经理论之先河。《金匮要略》根据产后亡血伤津的生理特点,将产后常见疾病归纳为痉病、郁冒、大便难。魏晋南北朝时期,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首次系统提出从产妇脉象的表里、寒热、大小、缓急进行预后预判,奠定了产科脉诊的基础。该时期文献至少记载了近20余种用于产后疾病治疗的药物。此期尚无“产后出血”的专篇记载,但在实践方法上却形成“产后出血”专病诊断及治疗的萌芽,该时期,产后出血疾病相关记载多以某方适应症形式提出。隋唐时期,《经效产宝》《诸病源候论》开始对产后出血相关病名有相对集中论述。《诸病源候论》记载恶露不尽、血崩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虚损、瘀血。《备急千金要方》第一次提出恶露不尽与产后时间密切相关,且强调腹痛与恶寒两大伴随症状,明确了恶露不绝部分内涵,具有开创性意义。该时期产后出血相关治疗方剂数量较前丰富,共计30余首,有论有方,但未见专篇论述。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病名数量较前明显增加。此时期记载产后恶露不绝病因有虚损、瘀血、寒邪互结。产后血崩病因病机较前增加饮食不节、情志、药物因素。《妇科秘兰全书》能够较好的反映妇科产后出血诊疗思路。提出以产后7日为节点,结合腹痛情况辨虚实用药,记载成方当归建中汤、独圣散、泽兰汤、瑞莲散4首。并顺从产前、临产、产后生理状态加以调护,及时纠正产妇气血运行异常状态,预防产后出血。《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提出崩漏一定程度上是产后恶露不尽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的临床表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郑氏女科提倡产后应大补气血。推出产后出血四物汤通治方,形成以四物汤为主要治疗思路与手段的完整治疗方案。梳理金元大家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刘河间等着作,整理出产后辨治思路三条。产后需扶持荣卫,调养血气;属邪气实者需攻之;产后宜大补气血为先。并整理产后处方用药30余条。该时期产后出血文献得到长足发展,疾病概念已内含“审因论治”理念;将产后出血引入急症观念,纳入到急症治疗体系中,能够清晰地根据缓急予以分化治疗;此时期着作开始出现明显学派特色,学术思想承前启后。明代,产后出血进一步发展到以出血量、势进行区分。命名呈多样化,命名称谓中明确其危重症的含义。此阶段发展了恶露不绝、血崩冲任、脏腑病因病机学说,并从病因病机层面认识到胎前、临产、产后调护的失当与产后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学术思想主要继承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体系与朱丹溪“产后大补气血”说。创新主要表现在张景岳的辨证思维与体质辨识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赵献可从阴阳真假辨治血证思路的创新、薛己的产后出血脏腑辨证理论创新。明代产后出血常用成方为四物汤与生化汤及加减体系。产后用药禁忌较前人增加活血破气药物,如三棱、莪术、红花、苏木、牛膝等14种;清热药物黄芩、黄连、栀子、黄柏4种;慎用方剂为大承气汤、五苓散,丰富了产后出血用药禁忌内涵。清代《妇科冰鉴》首次较为准确的概括产后恶露不绝定义,认为恶露超过七天,日久不断,为恶露不绝。较前增加了“产后一月恶露重来”“产后崩淋带下”病名。恶露不绝、血崩较前代增加了冲任瘀血以及虚实夹杂病因病机。脏腑理论方面,补充产后气血、营卫概念以及肝疏泄无度、肾闭藏无权病因病机。《胎产新书》完整地提出了饮食、情志、房事损伤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病因病机。清代古籍,针对出血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瘀血理论之创新;气、血、水、火的理论创新;奇经学说在产后的创新应用;中西医结合运用于临床的创新及大量原创新方出现。四物汤与生化汤辨治产后出血的体系进一步丰富发展,生化汤发展至清代,已经成为产科常用方,也是产后出血常选方剂之一。第二部分主要着重于对中医知识获取方法与思维的研究。基于本次产后出血文献研究,首先提炼出“医家个人经验”“官方医学教育”两种常见的知识获取方法;同时,对导师团队提出的“三维一体”获取方法进行了专家访谈论证研究。为有序快速获取古籍知识,寻求中医知识获取普适性的方法,导师团队参考人脑获取知识的思维模式,针对计算机对古籍知识的获取特点,提出“三维一体”数据模型。基于知识元、知识体概念,笔者设计出针对方法学专家、临床专家、文献专家深度访谈的问卷,对“三维一体”知识体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权重关系以及三个知识体所包含的23个知识元在知识体构成中的角色与重要性等进行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通过深入研究,系统地对“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进行了全面补充与完善;与此同时,整理元数据赋权及知识推送专家深度访谈意见,为数据模型建立提供专家意见基础。深度访谈意见包含模型中知识体、知识元的权重建议;关于不同历史时间与不同学科古籍在数据模型中的时间、空间建议;用户意见量化建议等。“以史为鉴,知往鉴来”是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重要目的。如何将古代医家丰富的治疗经验与当今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中医产科临床提供理论思维与治疗依据,寻求中医妇产科的进一步发展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论文最后结合本次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综合三种不同途径的知识获取方法,整理出4种产后出血知识获取临床思维路径与69种推荐书目,为产后出血古籍知识获取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布琳琳[2](2019)在《自拟祛瘀生新方降低药物不全流产率及改善阴道流血情况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临床观察自拟祛瘀生新方对血瘀型女性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孕囊排出所需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阴道流血量、尿HCG转阴情况、月经复潮所需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终止妊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祛瘀生新方终止妊娠,观察患者孕囊排出所需时间、阴道流血情况,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宫腔内妊娠物残留情况,实验室检查患者尿HCG转阴情况等。结果:1.关于药物流产疗效:观察组有47例完全流产,3例不全流产,完全流产率为94%;对照组有38例完全流产,11例不全流产,1例流产失败,完全流产率为76%。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祛瘀生新方可以提高完全流产率。2.关于孕囊排出所需时间:在完全流产患者中,观察组孕囊排出所需的平均时间为3.997±0.915小时,对照组孕囊排出所需的平均时间为5.932±0.909小时,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祛瘀生新方可以缩短孕囊排出所需时间。3.关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在完全流产患者中,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平均持续时间为8.470±1.060天,对照组患者阴道流血平均持续时间为10.160±1.263天,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祛瘀生新方可以缩短阴道流血持续时间。4.关于阴道流血量:与自身经量相比,在完全流产患者中,观察组患者药流后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祛瘀生新方可以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5.关于尿HCG转阴情况:分别统计尿HCG阴性、阳性的患者例数,发现在药物流产后第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流产后第14天,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可认为祛瘀生新方可加快尿HCG在药物流产后两周内转阴。6.关于药物流产后月经复潮所需时间:在完全流产患者中,观察组月经复潮平均时间为32.980±2.454天;对照组月经复潮平均时间为32.710±2.142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月经复潮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7.关于中医证候积分:(1)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11.800±1.829;对照组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15.300±2.092。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组内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17.960±1.702;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11.800±1.829。经分析P<0.05,提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改善。8.关于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4例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对照组1例显效,6例有效,43例无效。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祛瘀生新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结论:自拟祛瘀生新方能够明显改善药物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较单纯使用西药可明显缩短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和减少阴道流血量,且能够提高患者完全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常聪聪[3](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现代中医药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用药规律及新方应用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分析现代中医药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的用药规律;观察新处方的临床疗效。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1989年04月~2018年03月收录于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及万方医学数据库的有关药流后阴道出血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其处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组方。2.临床观察:依据传统中医的辨证用药规律,对组方进行重新拟定并应用于临床。结果:1.文献研究:从搜集的900余篇文献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07篇,共169首中药方剂,包含中药124味,分析出药物归类、频次、归经及常用药对,通过聚类所得8个全新处方。2.临床观察部分:用药后缩短止血时间及减少出血量总有效率均为96.7%。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1)。宫腔残留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1.通过对药流后阴道出血相关文献中处方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归纳出其药物性味以温性、甘味为主,归经多属肝、心、脾经,具体分布情况与病机证候等均相符。以药测证,本病病机主要为瘀血阻滞经络胞宫,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2.所得全新处方在临床上辨证加减运用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刘梅招[4](2018)在《生化汤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药物流产后加服生化汤的阴道出血情况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来普宁市梅林中心卫生院治疗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均注射宫素治疗后,观察组予生化汤口服治疗14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及流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流产成功,观察组流产失败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2%,表明观察组的流产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阴道出血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小腹疼痛、神疲懒言和面色白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加服生化汤治疗提高了患者成功流产率和阴道出血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了患者阴道出血量,缩短了阴道出血时间,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

闫伟[5](2013)在《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全国名中医王秀霞教授集诸家之所长,结合自己临症经验,确立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经严格筛选组方生化止血饮。本课题通过临床实验研究祛瘀生新法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蜕膜组织中骨桥蛋白(0PN)、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生化止血饮防治药流后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四组(人流组、药流组、益母草颗粒组、生化止血饮颗粒组),收取新鲜蜕膜组织作为实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研究生化止血饮对蜕膜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结果:生化止血饮具有明显降低孕激素受体(PR)水平的作用。经医学图像分析和统计学检验,药流组与人流组比较,药流组PR的表达低于人流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药流组比较,PR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益母草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生化止血饮颗粒组的疗效优于益母草颗粒组生化止血饮具有明显降低骨桥蛋白(OPN)的作用。经医学图像分析和统计学检验,药流组与人流组比较,药流组OPN的表达低于人流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药流组比较,OPN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益母草颗粒组比较,OPN的表达低于益母草颗粒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生化止血饮颗粒组的疗效优于益母草颗粒组。结论: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生化止血饮特有的祛瘀生新功能显着降低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水平,不能维持残留蜕膜组织的生存,生化止血饮能显着降低蜕膜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促使残留蜕膜组织从子宫壁剥脱,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机理,为生化止血饮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张艳[6](2013)在《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人蜕膜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及凋亡基因(P53)表达的影响,研究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制。方法:将80例纳入病例随机分为4组: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组。分别收集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蜕膜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凋亡基因(P53)的表达。结果:生化止血饮组具有显着降低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增强P53基因的表达。生化止血饮组与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及益母草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生化止血饮可通过减少药物流产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增强蜕膜组织中凋亡基因P53的表达,从而阻止蜕膜组织生存,促进蜕膜组织凋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邱春艳[7](2013)在《祛瘀生新法对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VEGF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祛瘀生新法对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探讨其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纳入病例随机分为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益母草颗粒组、生化止血饮组,每组各20例,收集蜕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PR及VEGF表达情况。结果:生化止血饮显着降低蜕膜组支中PR、VEGF的表达,生化止血饮组与负压吸宫组、单纯药物流产组及益母草颗粒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生化止血饮通过降低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PR的含量,阻断孕激素对蜕膜的支持作用,阻止蜕膜组织继续生存。2、生化止血饮通过降低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VEGF的含量,减少蜕膜血管形成,使蜕膜血供不足、萎缩、坏死、脱落,达到止血的目的。

戴春秀,谢泳泳,袁拯忠,曾林钗[8](2013)在《黄体酮胶囊联合中药治疗药流残留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黄体酮胶囊联合中药对药流残留的效果。方法:选择药流残留患者,B超显示宫腔内残留直径<2cm的患者100例为试验组,分别为试验组1:<1 cm,50例;试验组2:1~2 cm,50例。另随机选择同期同等条件100例行清宫者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黄体酮胶囊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清宫。结果:试验组1的撤退性出血时间、宫腔异常回声消失例数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用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撤退性出血后复查B超宫腔异常回声消失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P<0.05)。试验组1与试验组2治愈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胶囊联合中药可以作为非手术清宫方法用于治疗药物流产蜕膜残留直径<1 cm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李慧[9](2013)在《益气化瘀汤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益气化瘀汤和益母草软胶囊防治药流后阴道流血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评价益气化瘀汤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药物流产术后阴道流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益气化瘀汤,对照组30例则给予益母草软胶囊,共10天。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诊,若短时间内出血量明显多于月经量者,行清宫术。观察两组患者阴道流血的止血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流血量,以及尿HCG转阴情况和宫腔残留情况。用药的第7、10、14天各记录一次,记录有无胃痛、腹胀、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药物过敏、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并留取晨尿检测尿HCG。在治疗的第14天,两组患者均行妇科B超检查。结果:在中医症候疗效上,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止血疗效上,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流血量的控制,治疗组少于对照组;治疗组2周内尿HC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宫腔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汤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疗效显着,能有效减少出血量,提高止血疗效,提高尿HCG的2周转阴率,降低宫腔残留率。

李芳,辛俊勃[10](2012)在《中药汤剂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文中研究说明药物流产又简称药流,是妊娠早期应用药物终止妊娠的流产方式,该技术因安全方便、痛苦小、成功率高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药流后阴道出血多、出血时间长等问题仍未解决。在临床上药流后应用中药汤剂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二、行气祛淤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1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行气祛淤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1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辨证论治研究
    2 方药研究
        2.1 生化汤临床研究
        2.2 专家经验方研究
    3 针灸外治法研究
    4 名老中医治验
前言
第一部分 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古籍选择原则
        1.2 产后出血中医概念范围界定
        1.3 古籍选择结果
    2 先秦至秦汉时期对产后疾病的早期认识
        2.1 早期病名之萌芽
        2.2 产孕诊断思想之发端
        2.3 创奇经为产孕生理病理之先河
        2.4 产孕疾病早期治疗方法
        2.5 小结
    3 魏晋南北朝开创产后出血论述之先河
        3.1 病名认识的积累
        3.2 产后诊断的早期探索
        3.3 产后出血治疗的开端
        3.4 小结
    4 隋唐时期产后出血论述积累期
        4.1 病名积累与发展
        4.2 病因病机的探索
        4.3 产后出血治疗的积累
        4.4 产后调护观念的萌芽
        4.5 小结
    5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初步形成
        5.1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5.2 病名逐步完善
        5.3 病因病机理论逐渐丰富
        5.4 产科调护的逐步积累
        5.5 产后出血治疗的发展
        5.6 小结
    6 明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发展时期
        6.1 明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6.2 病名沿革
        6.3 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6.4 产科调护的理论进步
        6.5 诊断理论的发展
        6.6 治疗理论系统基本形成
        6.7 小结
    7 清时期产后出血理论成熟时期
        7.1 清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7.2 清代产后出血病名
        7.3 病因病机逐步丰富完善
        7.4 产后出血诊断发展
        7.5 产后出血治疗理论的完善
        7.6 调护理论的发展
        7.7 小结
第二部分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方案研究
    1 现有古籍文献知识获取
        1.1 医家个人经验
        1.2 以官方教育、考试制度为准的知识获取
    2 研究方法
        2.1 归纳法
        2.2 元数据研究方法
        2.2.1 元数据概念
        2.2.2 元数据制定原则
        2.2.3 元数据模板组成
        2.3 专家访谈法
        2.3.1 访谈对象
        2.3.2 访谈方法
        2.3.3 访谈资料的整理、存档
        2.3.4 访谈提纲
        2.4 名中医推荐法
    3 研究结果
        3.1 元数据研究结果
        3.2 深度专家访谈结果
        3.2.1 选择古籍经验
        3.2.2 选择医家经验
        3.2.3 中西医病名统一经验
        3.3 妇科名中医阅读经验研究结果
        3.4 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示范性研究结果
        3.5 产后出血相关书目推荐
    4 结论
讨论
    产后出血文献给予临床的启示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对学习与教学的启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产后出血相关古籍内容提要

(2)自拟祛瘀生新方降低药物不全流产率及改善阴道流血情况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中医诊断标准
        2.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中止标准
        2.4 分组方法
        2.5 服药流程
        2.6 疗效判定标准
        2.6.1 药物流产疗效判定
        2.6.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2.7 安全性评价标准
        2.8 观察指标
        2.9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项目比较
        3.2 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临床项目比较
        3.2.1 药物流产疗效
        3.2.2 完全流产患者孕囊排出所需时间
        3.2.3 完全流产患者阴道流血持续时间
        3.2.4 完全流产患者阴道流血量
        3.2.5 药流后第7天、第14天尿HCG定性
        3.2.6 完全流产患者药流后月经复潮所需时间
        3.2.7 中医证候积分
        3.2.8 中医证候疗效
    4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中医对于药物流产的认识
    2 古代医家对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认识
    3 现代中医学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认识
    4 祛瘀生新的治疗法则
    5 祛瘀生新方方药分析
        5.1 方药组成
        5.2 方解
        5.3 君药、臣药现代药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流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3)基于数据挖掘现代中医药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用药规律及新方应用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用药规律研究
    1.数据资料
        1.1 处方来源
        1.2 文献选择标准
    2.数据分析
        2.1 分析软件
        2.2 原始数据库建立
        2.3 数据分析
    3.结果
        3.1 药物种类分析
        3.2 药物频次分析
        3.3 高频药物药性分析
        3.4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方剂组方规律
        3.5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药物核心组合分析及新方分析
    4.结论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新方应用临床观察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用药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数据处理
    3.结果
讨论
    1.文献研究讨论
        1.1 药物归类及频次分析
        1.2 性味归经分析
        1.3 组方规律结果分析
        1.4 类聚处方讨论
    2.临床研究讨论
        2.1 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
        2.2 本研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治则治法及方药分析
        2.4 新方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2.5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药流后阴道出血的中西医认识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常用中药名词术语规范化表格
    附表2: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相关操作界面
致谢
发表论文

(4)生化汤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分级比较
    2.4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3 讨论

(5)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古代医家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
        (二) 现代中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的作用机制
        (二)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并发症
        (三) 药流后出血的原因
        (四) 药流后蜕膜残留的原因
        (五) 治疗方法
实验研究
    一、目的
    二、病例来源
    三、病例选择标准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四) 病例脱落或剔除标准
    四、实验分组
    五、实验药品
    六、实验设计
        (一) 分组实验用药方法
        (二) 标本采集
        (三) 实验指标
        (四) 实验用主要试剂
        (五) 实验用主要仪器
        (六) 实验方法
    七、定量分析
    八、统计学处理
    九、实验结果
讨论
    一、药物流产后出血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二、生化止血饮的配伍意义
    三、生化止血饮防治药流后出血的现代药物机理
    四、生化止血饮防治药流后出血的作用机制
        (一) 生化止血饮阻止残留蜕膜组织的生存
        (二) 生化止血饮促进残留蜕膜组织剥脱排出
结论
临床病例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附录2

(6)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古代医家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
        (二) 现代中医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三) 中医药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实验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药物流产的发展及应用
        (二) 药物流产的主要并发症
        (三)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
        (四) 引起蜕膜残留的主要原因
        (五)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防治
实验研究
    一、药物来源
    二、实验用主要仪器
    三、实验主要试剂来源
    四、病例收集来源
    五、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四) 病例脱落或剔除标准
    六、实验方法
        (一) 分组
        (二) 给药
        (三) 标本采集
    (四) 石蜡包埋
        (五) 免疫组化
        (六) 实验指标
        (七) 指标观察
        (八) 图像分析与处理
        (九) 统计分析
    七、实验结果
        (一) 各组蜕膜PR表达结果比较
        (二) 各组蜕膜P53表达结果比较
讨论
    一、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的机制探讨
    二、活血祛瘀的治疗法则
    三、生化止血饮的立法依据
        (一) 生化止血饮的药物组方分析
        (二) 生化止血饮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四、生化止血饮的作用机制探讨
        (一) 生化止血饮阻止蜕膜组织生存
        (二) 生化止血饮促进蜕膜组织凋亡
        (三) 生化止血饮促进蜕膜组织的剥脱
结论
临床病例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附录2

(7)祛瘀生新法对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VEGF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古籍中对本病的记载
        (二) 产后恶露不绝的病因病机
        (三) 产后恶露不绝的中医治疗概况
        (四) 产后恶露不绝的实验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药物流产发展史
        (二) 药物流产的作用机理
        (三) 药物流产主要并发症
        (四)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
        (五) 引起蜕膜残留的因素
        (六)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治疗概况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标准
        (四) 材料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案
        (二) 标本采集
        (三) 实验方法
        (四) 实验指标
        (五) 指标观察
        (六) 统计方法
    三、结果
讨论
    一、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病因病机及立方依据
    二、生化止血饮组方分析
    三、生化止血饮及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四、生化止血饮的作用机制探讨
        (一) 生化止血饮阻止残存蜕膜的存活
        (二) 生化止血饮阻断蜕膜血管新生
结论
临床病例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8)黄体酮胶囊联合中药治疗药流残留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治疗效果判断
    1.4
2 结果
    2.1 药流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效果比较见表1。
    2.2 试验组经药物治疗效果
3 讨论
    3.1 中药的作用机制
    3.2 黄体酮“药物性刮宫的作用机制”
    3.3中药配合黄体酮“药物性刮宫”的适应证

(9)益气化瘀汤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标准
        (四) 症状评分标准
        (五) 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 所用药物和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及方法
        (三) 疗效评价
        (四)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一) 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二) 辅助检查比较结果
        (三) 临床安全指标的观察
        (四) 临床疗效总结
讨论
    一、本病的病因病机
        (一) 传统中医对于本病的认识
        (二) 病因病机分析与探讨
        (三)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四)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二、治法浅析
        (一) 去瘀生新
        (二) 益气养血
    三、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一) 组方配伍及方义
        (二) 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 临床疗效分析
        (二) 作用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10)中药汤剂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论文提纲范文)

1 生化汤
2 祛膜汤
3 益母汤
4 葆宫止血汤
5 桃红四物汤
6 坤宁汤
7 缩宫止血汤

四、行气祛淤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1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D]. 鲁周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自拟祛瘀生新方降低药物不全流产率及改善阴道流血情况的临床观察[D]. 布琳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3]基于数据挖掘现代中医药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用药规律及新方应用临床研究[D]. 常聪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4]生化汤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观察[J]. 刘梅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3)
  • [5]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D]. 闫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6]生化止血饮调控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D]. 张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7]祛瘀生新法对药物流产子宫蜕膜中VEGF影响的临床研究[D]. 邱春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8]黄体酮胶囊联合中药治疗药流残留的疗效观察[J]. 戴春秀,谢泳泳,袁拯忠,曾林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17)
  • [9]益气化瘀汤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观察[D]. 李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5)
  • [10]中药汤剂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J]. 李芳,辛俊勃.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06)

标签:;  ;  ;  ;  ;  

行气祛瘀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10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