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和氮对榆树组织培养新芽生根的影响

糖和氮对榆树组织培养新芽生根的影响

一、糖和氮对白榆组织培养新梢生根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韩玉燕[1](2021)在《莲藕NnWOX1-1、NoWOX4-3和NnWOX5-1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莲科(Nymphaeaceae)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根据用途不同,莲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藕莲(根状茎为食用器官)、籽莲(莲子为食用器官)和花莲(观赏植物)。莲主根系不发达,不定根为主要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因此不定根的形成对莲藕生长发育进程起关键作用。植物干细胞是植株胚后发育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来源与信号调控中心,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受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特有的WUSCHEL同源异型盒(WUSCHEL related homeobox,WOX)转录因子家族通过特异性表达,调控器官发育的进程。WOX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调控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通过对转录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NnWOX1-1、Nn WOX4-3和NnWOX5-1的表达在莲藕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从莲藕中克隆了NnWOX1-1、Nn WOX4-3和Nn WOX5-1,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上述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对基因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结果如下:1、采用RT-PCR技术,从太空莲36号莲藕资源中克隆到3个基因:NnWOX1-1 Nn WOX4-3和NnWOX5-1,基因核苷酸全长在558 bp-1038 bp之间。通过对比N CBI数据库,我们发现3个莲藕基因与拟南芥、水稻、玉米和花生WOX家族的相似性较高,相似性达63%~80%,因此本实验克隆的基因被命名为NnWOX1-1、NnWOX4-3 和 进一步分析表明,NnWOX1-1、NnWOX4-3 和 NnW OX5-1包含一个经典的DNA结合结构域,含有60个氨基酸折叠成的三个空间螺旋。2、利用qRT-PCR和半定量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分别在清水(CK)、蔗糖(20 g/L和50g/L)和生长素(10 μM和150μMIAA)溶液中处理莲藕实生苗,取0d、2d、4d和6d研究NnWOX1-1、Nn WOX4-3和NnWOX5-1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20 g/L蔗糖与10μM IAA处理下,NnWOX1-1、NnWOX4-3和NnWOX5-1的表达量在0-6 d呈上调趋势,处理6 d后表达量达到最高。在50 g/L 蔗糖与 150 μM IAA 处理下,NnWOX1-1、NnWOX4-3和NnWOX5-1的表达量在0-6 d均无显着变化;对清水处理4 d后的莲藕实生苗不同部位的NnWOX1-1、Nn WOX4-3和NnWOX5-1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nWOX1-1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NnWOX4-3在茎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器官,NnWOX5-1的表达量在根中最高。以上结果表明NnWOX1-1、NnWOX4-3和NnWOX5-1在响应外界条件时表达模式呈多样式,同时也具有器官表达差异性的特征。3、本实验利用 pCAMBIA1300 对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进行了过表达载体构建,以便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通过NnWOX1-1、NnWOX4-3和NnWOX5-1的PCR和重组子的双酶切鉴定,表明pCAMBIA1300-NnWOX1-1、pCAMBIA1300-NnWOX4-3和pCAMBIA1 300-NnWOX5-1 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拟南芥进行转化,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PCR鉴定后进一步观察野生型拟南芥与过表达NnWOX1-1、NnWOX4-3和NnWOX5-1植株根中的表型差异。我们发现过表达NnWOX1-1拟南芥植株根的数量有所增加,转Nn WOX4-3拟南芥植株茎显着高于非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并且过表达NnWOX4-3和Nn WOX5-1的拟南芥植株根长和根的数量显着多于非转基因植株。综上,NnWOX1-1、NnWOX4-3和NnWOX5-1参与了转基因拟南芥根的发育,暗示NnWOX1-1、Nn WOX4-3和NnWOX5-1对莲藕不定根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

张瑞姿[2](2020)在《白榆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文中指出以速生白榆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经过启动培养后,进行丛生芽诱导,再将丛生芽单株进行生根诱导,最终建立起成熟的速生白榆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处理的最佳组合为0.1%HgCI 7 min+75%酒精1 min,污染率为15%,成活率为85%;启动培养20 d,筛选出最适启动培养基为EM+0.5 mg/L 6-BA,萌芽率为88%;将腋芽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筛选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EM+0.5 mg/L 6-BA+0.2 mg/L IBA+0.2 mg/L IAA,增殖系数达6.2;将丛生芽单株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EM+0.1 mg/L IBA+0.2 mg/L IAA,生根率达95%;将生根瓶苗经过炼苗后,移栽到珍珠岩∶蛭石∶泥炭土=1∶1∶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实验证明,较高的增殖系数、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工厂化育苗。

刘慧颖[3](2020)在《糖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又名藕,是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水生蔬菜种植面积中占首位,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蔬菜之一。莲藕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肥大的地下茎是主要食用部位。莲藕的根系主要有两种,主根和不定根,但主根不发达,所以在莲藕的生长过程中,不定根的形成发育起关键作用。糖不仅为植物的根系生长提供营养,也充当着信号分子的作用。糖通过调控植物的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根系的形成。所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蔗糖、葡萄糖、果糖在莲藕实生苗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探究并总结了糖在莲藕实生苗不定根形成中的调控机制,实验结果如下:1、利用不同浓度的蔗糖、葡萄糖、果糖溶液处理莲藕实生苗,观察不定根生根数和生根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观察期间内,低浓度的蔗糖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20g/L的浓度处理效果最明显;当蔗糖浓度高于40g/L时,不定根的生长被抑制。莲藕实生苗在10 g/L-30 g/L的葡萄糖和果糖溶液处理下,不定根生长与对照相比无明显作用,而高于40 g/L葡萄糖和果糖显着抑制实生苗不定根的发育。2、对清水处理(CK)、20 g/L和50 g/L蔗糖溶液处理下莲藕实生苗下胚轴进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在观察期间内,50g/L蔗糖溶液处理下实生苗不定根原基生长缓慢,且未突破表皮。对照植株根原基发育迟缓且数量较少,而20 g/L的蔗糖溶液处理下实生苗在第3d已形成完整的根原基,说明20 g/L的蔗糖溶液处理最利于莲藕实生苗不定根的形成。3、利用清水处理(CK)、10 g/L、20 g/L、30 g/L、40 g/L和50 g/L的蔗糖溶液处理莲藕实生苗,发现莲藕不定根的POD活性在0-8 d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SOD活性在0-8 d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4、利用清水处理(CK)、20 g/L和50 g/L的蔗糖溶液处理莲藕实生苗,发现各个处理的莲藕实生苗下胚轴内源IAA含量在观察期内先上升后下降,20 g/L蔗糖溶液处理后的第4 d,莲藕实生苗的内源IAA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处理。5、利用清水(CK)、10 μM和150 μM IAA溶液处理莲藕实生苗,我们发现在0-8 d内,莲藕实生苗不定根内源蔗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6 d之后,10μM IAA溶液的处理内源生长素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及150 μM溶液的处理。另外10 μM IAA处理实生苗后,初期不同浓度的IAA处理果糖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后期葡萄糖含量在观察期内始终低于150μM处理。6、利用RNA-seq技术对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的实生苗下胚轴进行了测序,通过分析3个文库中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蔗糖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形成过程中代谢的影响。在CK vs GL 20中,1 089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其中上调基因表达426个,下调基因表达663个;在CK vs GL 50中,发现了 1 54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表达430个,下调基因表达1 114个;在GL 20 vs GL 50中,共有401个基因改变了表达,其中上调基因表达85个,下调基因表达316个。上述差异表达基因大多富集在植物激素、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和酶催化途径中。利用qRT-PCR研究6个候选基因的表达,对测序数据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qRT-PCR与表达谱数据结果基本一致。

吕学思[4](2019)在《离体条件下的换锦花小鳞茎发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 Comes ex Baker)是石蒜科(Amaryllidaceae)石蒜属(Lycoris)球根花卉。石蒜属植物花形优美、花色丰富,具有极大的观赏应用价值,但其种球因自然繁殖系数低、童年期长、膨大发育缓慢,至今尚未实现人工繁殖。近年来随着园林应用推广,野生资源的采挖量不断增加,导致其资源逐年减少,亟需保护。且国内尚无自育石蒜品种,杂交种子培育为种球的苗期长、生长周期长的特性,是石蒜育种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以采自浙江舟山海岛的野生换锦花种子为材料,构建其无菌萌发及小鳞茎形成体系,在不破坏野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换锦花的离体保存。同时,通过改变切割方式、激素配比、调整蔗糖浓度等方法,诱导杂交石蒜离体小鳞茎的发生,比较并优化了杂交石蒜的鳞茎切割增殖体系,实现了石蒜属杂交苗的高效扩繁,为加速石蒜育种进程提供了实验依据。在此基础上,从形态学、组织细胞学、生理生化水平、分子水平等多层面探究外源蔗糖和6-BA对换锦花离体小鳞茎发生的影响,为解析换锦花小鳞茎发生机制,明确外源蔗糖和6-BA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野生换锦花种子无菌萌发及小鳞茎形成体系通过改变消毒方式、预处理方式及培养条件,获得了野生换锦花种子无菌萌发及小鳞茎形成的最佳方法:自然阴干或经过贮藏的种子40 ℃温水浴5h预处理后,采用75%乙醇30 s,0.1%HgCl2 10 min结合2%NaClO 5 min涡旋消毒,接种在含MS+30g/L蔗糖+0.2mg/LNAA培养基中,置于25℃光照条件下培养3个月,可形成膨大的健壮鳞茎。经实验证实,该最佳方法同样适用于种子粒径更大的忽地笑(L.aurea),可推广用于石蒜属植物。2.比较并优化杂交石蒜离体鳞茎的切割增殖体系以杂交石蒜离体鳞茎为材料,采用3种切割方式诱导小鳞茎发生,结果表明,保留叶片1.5 cm左右,由基盘底部向上“十”字分切至鳞茎1/2左右是最佳的切割方式。比较发现,MS+60g/L蔗糖+1mg/LNAA+5mg/L6-BA是杂交石蒜诱导小鳞茎发生的最佳培养基,此时小鳞茎平均增殖数可达47.86,且培养3个月后小鳞茎状态较好,根系及母鳞片形态正常。3.外源蔗糖对换锦花离体小鳞茎发生的影响(1)离体条件下换锦花小鳞茎发生阶段的划分通过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换锦花离体小鳞茎发生过程的形态及组织细胞学观察,认为换锦花离体小鳞茎发生过程属于直接器官发生型里的腋芽发生途径,离体鳞茎切割后0-30 d内的小鳞茎发生主要包含3个典型阶段:腋生分生组织形成期(0-6 d)、腋芽形成期(6-15 d)和小鳞茎形成期(15-30 d)。(2)外源蔗糖的有无决定离体小鳞茎能否发生外源蔗糖的有无是小鳞茎能否发生的关键,而蔗糖浓度只影响小鳞茎及母鳞片的生长状态。组织细胞学观察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表明,外源蔗糖为离体条件下小鳞茎的发生提供碳源和能量来源。当外源蔗糖存在时,鳞片内的蔗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在腋芽形成前不断积累,且鳞片基部淀粉粒的积累为此处小鳞茎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而外源蔗糖缺失时,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淀粉粒数量均不断下降,小鳞茎无法发生。除此之外,蔗糖的存在促进了 MeJA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抑制了 LsWIP1、LsERS2和LsEIN2基因表达量的异常上升,表明蔗糖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启动了相关损伤保护机制,并促进了小鳞茎的发生。4.外源6-BA对换锦花离体小鳞茎发生的影响外源6-BA的添加迅速抑制了鳞茎切割后1 d时ABA的含量,加剧了腋生分生组织的分裂程度,加快了腋芽形成前蔗糖及可溶性糖的积累,并最终增加了中、外层鳞片间腋芽的发生数量。分子水平上,外源6-BA的添加在6h时显着促进了蔗糖合成酶基因LsSuSy1、LsSuSy2,生长素响应因子LsARF和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LsAHK的表达,并且这些基因在小鳞茎发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主要集中在6d之前,可见6-BA影响换锦花离体小鳞茎发生主要在发生前期的腋生分生组织形成阶段。

刘伯斌,江涛,闫新阳,王夏琴,邱思婧晖[5](2018)在《毛竹种子丛生芽诱导和生根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毛竹在中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但是毛竹不仅种子容易失活,而且从头再生困难,使得毛竹的扩繁进展缓慢,这些因素限制毛竹产业化快速发展。本研究确立先发芽后生根的繁殖方法,首先建立了以毛竹种子为材料的丛生芽诱导体系:即在MS1培养基中添加3 mg/L 6-BA+1 mg/L TDZ,平均每粒毛竹种子可诱导8个生长健壮的丛生芽。进一步对丛生芽的生根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2步生根法,添加不同激素完成不定根从诱导到生长的过程,平均每个丛生芽可诱导5条8 cm长的不定根且丛生芽生长健壮。总之,本研究建立了以毛竹种子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的和生根的快速繁殖体系,为毛竹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王小乐[6](2018)在《菊花低温离体缓慢生长保存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菊花原产我国,是中国十大名花和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具有观赏、食用、饮用和药用等多种价值。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众多,目前主要依靠田间种植保存,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易受到涝害、虫害和病害的影响而损失。常温下的离体培养保存时间较短,需要较频繁的继代培养,增加人工成本,也易增加无性系变异的几率,因此利用低温库进行离体保存是菊花种质资源保存的发展方向。本试验旨在探究菊花低温下缓慢生长离体保存技术。本研究首先选取170个菊花品种在低温库中探究低温离体条件下菊花品种间生长差异,然后选取‘蒙娜丽莎黄’、‘橙安娜’、‘小洋菊’和‘南农橙乒乓’4个生长特性差异大的菊花品种试管苗为材料,比较在低温下不同浓度蔗糖和甘露醇处理对不同菊花品种离体保存的影响。再以‘蒙娜丽莎黄’试管苗为材料,探究蔗糖和甘露醇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并对保存结束后试管苗的恢复生长能力和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以期为菊花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离体条件下菊花试管苗生长差异分析:在(7±2)℃下,以MS基本培养基保存170个菊花品种试管苗,保存6个月测量其株高、叶片数、绿叶数和枯叶数。结果表明,低温下菊花试管苗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变异,其中绿叶数和枯叶数变异幅度较大,达到了 50%以上,而株高和叶片数变异为27.6%和25.7%;试管苗的株高和枯叶数分布呈偏态分布,叶片数和绿叶数呈正态分布;不同品种菊花试管苗的株高与叶片数、叶片数与绿叶数、叶片数与枯叶数存在显着正相关性;对试管苗枯叶率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170个品种聚成3类,第一类衰老缓慢,包含‘南农橙乒乓’等6个品种,第二类衰老速度中等,包含‘南农双娇’等101个品种,第三类衰老快,包含‘蒙娜丽莎黄’等63个品种。2.甘露醇和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以4个不同生长势的菊花品种为材料,在(7±2)℃条件下,探究45、60、75和90 g·L-1蔗糖,5、10、15和20 g.L-1甘露醇处理对菊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试验每3个月观察并统计试管苗的株高、绿叶数和枯叶数,保存12个月后观察试管苗叶片和茎段的组织结构,并对试管苗的恢复生长能力和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保存12个月后,在MS培养基中添加15 g.L-1甘露醇对‘南农橙乒乓’和‘小洋菊’试管苗的离体保存效果最佳,存活率分别达86.67%和93.33%;而20 g·L-1甘露醇对‘蒙娜丽莎黄’和‘橙安娜’保存效果最优,存活率可达80%和93.33%。60 g·L-1蔗糖保存‘南农橙乒乓’和‘小洋菊’12个月的存活率达70%以上,但相比甘露醇处理,绿叶数少、生长状况差,保存效果不好;高浓度蔗糖(45-90 g·L-1)对‘蒙娜丽莎黄’和‘橙安娜’保存效果不佳。保存12个月后,4个品种的叶片和茎段细胞间隙减小,细胞密度增加。保存12个月后试管苗恢复正常培养生长良好,株高、叶片数、茎粗和节间长等形态指标及SSR分子标记图谱与对照相比无差异,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3.甘露醇与蔗糖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以菊花‘蒙娜丽莎黄’为材料,在(7±2)℃下,MS培养基中添加(0、15、30、45和60 g·L-1蔗糖)和(0、5、10、15和20 g·L-1甘露醇)复合处理,每3个月观察统计菊花试管苗的存活率、株高、绿叶数和枯叶数,对保存12个月后植株恢复生长能力和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5 g·L-1蔗糖与15 g·L-1甘露醇复合处理存活率最高,保存至12个月存活率达93.33%,枯叶率仅为17.6%,生长良好;0 g·L-1蔗糖与5 g·L-1甘露醇处理保存12个月存活率达86.67%;30 g·L-1蔗糖下,随甘露醇浓度增加存活率递增,20 g·L-1甘露醇处理存活率最高,保存至12个月存活率为86.67%,枯叶率35.2%,生长状况较好;而高浓度蔗糖(45、60 g·L-1)与甘露醇复合处理对试管苗保存效果不佳。保存12个月后试管苗叶片和茎段细胞变小、细胞密度增加;恢复正常培养后生长良好,形态正常,SSR-PCR扩增图谱与对照相比无差异,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徐茵[7](2017)在《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生理基础研究》文中提出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是华南地区极具应用前景的经济林木和常绿观赏树种。长期以来以种子繁殖为主,存在严重的变异分化现象,而扦插繁殖能较好的保存母本的优良性状。本文从扦插基质、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入手探索短序润楠的扦插繁殖技术体系,运用多重比较、极差分析及隶属函数评价等方法对扦插效果进行判断;此外通过动态监测插穗内的6项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来研究短序润楠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学特性。旨在提高短序润楠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繁殖效率,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形成所需时间较长,属于较难生根树种。短序润楠扦插不定根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愈伤组织形成阶段、不定根表达阶段和不定根伸长阶段;ABT处理组和清水对照组愈伤组织最早形成期基本一致,均在扦插后的20d左右,但前者不定根形成期比后者提前15d左右。(2)5种不同基质处理对短序润楠插穗的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期、根系形态和生根指标均有显着影响。以黄心土+河砂+珍珠岩(1:1:1,V/V)复合基质综合表现最优,生根率为47.62%,黄心土+河砂(1:1,V/V)复合基质综合表现最差,生根率仅为21.43%。(3)正交试验中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短序润楠插穗的根系形态和生根指标均有显着影响。短序润楠扦插繁殖的最佳处理为处理3(A1B3C3),即使用浓度为800mg/L的生长调节剂ABT,处理短序润楠插穗30min可使扦插综合效果最优,生根率为48.89%;短序润楠扦插生根效果的主次水平均为生长调节剂种类>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即生长调节剂种类为最主要影响因素,其余依次为处理浓度和时间。(4)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插穗生根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扦插过程中二者含量的高低以及变动幅度的大小,直接会对扦插效果造成影响;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率与SOD活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并与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IAAO活性及MDA含量呈显着负相关,生长调节剂处理提高了插穗内SOD活性,减缓了叶绿素(a+b)的分解速率,降低了IAAO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增加插穗抵御逆境能力和促根激素IAA含量,延缓插穗衰老,从而促进生根,提高生根率。(5)短序润楠扦插过程中各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十分密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b)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SOD、叶绿素a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MDA呈极显着负相关;SOD与MDA呈显着负相关,与叶绿素(a+b)、叶绿素a相关性呈显着正相关。说明在短序润楠的扦插生根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并不是单一的对插穗生根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

唐凌凌,教忠意[8](2016)在《榆树繁育技术及抗逆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榆树在繁殖、栽培与管理、抗性生理和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研究与开发利用的方向。

张宁[9](2016)在《日本雪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日本雪椿引进困难,种子和种苗来源不足,难以满足林业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求,本实验以雪椿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其再生植株体系,获得改良的雪椿外植体最佳消毒方式及时间,有效减轻雪椿试验材料褐变的方法,雪椿再生体系建立的培养条件,雪椿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最佳激素配比,茎段诱导芽及芽增殖的最佳激素配比,再生植株生根方式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雪椿外植体最佳消毒组合及时间选取生长健壮的雪椿植株,剪取雪椿两年生枝条嫩梢的茎段用自来水清洗30 min,洗去浮尘,然后用洗洁精进一步清洗,再用自来水将洗洁精残留冲洗干净,然后置于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水清洗1 min,再用75%的乙醇浸泡20-30s,后用无菌水冲洗2次,放入0.1%Hg Cl2中,8 min,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5遍,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接种于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做初代培养。(2)雪椿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2.0 mg?L-1+2,4-D 0.5 mg?L-1培养基是雪椿新生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BA 15mg?L-1+IBA 0.5 mg?L-1是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增殖培养基;MS+6-BA 3mg?L-1+NAA 0.2 mg?L-1+IBA 0.5 mg?L-1是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具备分化不定芽的潜能。(3)茎段诱导芽及芽增殖的最佳激素配比在添加6-BA 2.0 mg?L-1+IBA 0.5 mg?L-1的MS诱导培养基中,以雪椿的嫩茎段为外植体,芽的诱导率达到97%,MS+6-BA 2mg?L-1+NAA 0.15 mg?L-1+ZT 2.0 mg?L-1,MS+6-BA3mg?L-1+IBA 0.5 mg?L-1+NAA 0.5 mg?L-1适合不定芽的增殖培养,增殖系数分别达到83.2%和79.5%。(4)雪椿植株的生根方式日本雪椿不定芽生根的诱导方法是试管外滤纸桥生根法,该技术在温度20-30℃、湿度为85%95%,苗子基部在激素NAA或者IBA 1000mg/L下浸泡20min后,使用1/5MS培养液,制作生根培养箱培养,可提高苗的生根率,苗木生长健壮旺盛。

谭木秀[10](2013)在《越南凉粉草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从七个方面对越南凉粉草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分别为:(1)外植体灭菌试验;(2)愈伤组织诱导试验;(3)愈伤组织分化成苗试验;(4)无菌组培苗芽增殖试验;(5)无菌组培苗芽玻璃化影响因子试验;(6)无菌组培苗生根壮苗试验:(7)无菌组培苗移栽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越南凉粉草外植体灭菌试验中,以0.1%HgCl2灭菌处理11min后再以75%酒精处理55s,对嫩茎段外植体灭菌效果最佳,平均污染率仅为3.17%。2.在越南凉粉草愈伤组织诱导试验中,以培养基MS+蔗糖25g/L+琼脂6g/L+NAA0.1mg/L+2,4-D1.Omg/L对嫩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出愈率达100%,愈伤组织大小为0.72cm3。3.在越南凉粉草愈伤组织分化试验中,嫩茎段经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蔗糖25g/L+琼脂6g/L+NAA0.1mg/L+6-BA1.0mg/L诱导出的嫩茎段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MS+蔗糖25g/L+琼脂6g/L+6-BA1.0mg/L+NAA0.3mg/L+KT0.5mg/L中的芽苗分化效果最理想,芽分化率为79.17%。4.在越南凉粉草组培苗芽增殖试验中,以第七代茎顶部单芽接种于含20g/L蔗糖的MS基本培养基中的芽增殖效果较佳;细胞分裂素以CPPU对芽增殖效果好,且CPPU0.7mg/L对芽增殖的前、后效应作用均显着;生长素则以IAA0.05mg/L对芽增殖的效果较为理想,芽增殖倍数达8.41倍。5.在越南凉粉草组培苗芽玻璃化影响因子试验中,以MS+蔗糖35g/L+琼脂6g/L+6-BA0.1mg/L+NAA0.05mg/L+AC0.9g/L处理,对降低芽玻璃化的效果最佳,芽玻璃化率仅为13.56%,但芽苗的长势却不好。6.在越南凉粉草组培苗生根壮苗试验中,接种部位以茎顶部为最适生根部位;生长素以IAAO.3mg/L处理的效果为好,生根率为99.33%,平均生根数达最多,为10.02条/株,平均根长为1.03cm;多效唑(PP333)浓度则以PP3330.6mg/L处理效果为优,平均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达最多,为23.56条/株,平均根长为0.33cm;B9以B90.4mg/L处理的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达最多,为27.63条/株,平均根长为1.24cm。7.在越南凉粉草组培苗移栽试验中,以珍珠岩:泥炭(1:2)为移栽基质处理的移栽效果最佳,移栽成活率为78.33%。

二、糖和氮对白榆组织培养新梢生根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和氮对白榆组织培养新梢生根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莲藕NnWOX1-1、NoWOX4-3和NnWOX5-1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根系的研究进展
        1.1.1 植物根系的形态构造
        1.1.2 植物侧根与不定根的形成过程
    1.2 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因素的研究进展
        1.2.1 蔗糖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2.2 生长素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1.2.3 不定根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2.4 植物WUSCHEL-realted homeobox的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 cDNA序列的克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莲藕叶片总RNA提取及完整性检测
        2.2.2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 cDNA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2.2.3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cDNA进化树分析
        2.2.4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氨基酸结构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的表达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在蔗糖和生长素处理后的表达分析
        3.2.2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在莲藕不同部位的表达
    3.3 讨论
第四章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的载体构建与功能验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方法
        4.1.3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全长的获得
        4.1.4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
        4.1.5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功能的初步验证
    4.2 结果与分析
        4.2.1 NnWOX1-1、NnWOX4-3和NnWOX5-1的PCR扩增
        4.2.2 目的基因及表达载体质粒的双酶切
        4.2.3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及酶切验证
        4.2.4 功能验证与分析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白榆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消毒
        1.2.2 启动培养
        1.2.3 增殖培养
        1.2.4 生根培养
        1.2.5 炼苗
        1.2.6 移栽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消毒
    2.2 启动培养
    2.3 增殖培养
    2.4 生根培养
    2.5 炼苗移栽
3 结论

(3)糖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不定根研究现状
        1.1.1 不定根形态构造
        1.1.2 植物不定根的形成过程
    1.2 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因素
        1.2.1 糖在植物生长中的影响
        1.2.2 生长素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1.2.3 植物体内关键酶活性与对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 糖和激素在基因调控方面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
        1.3.1 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技术研究
        1.3.2 数字基因表达谱的应用
    1.4 本文的目的意义
第2章 糖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蔗糖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生长发育的影响
        2.2.2 葡萄糖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生长发育的影响
        2.2.3 果糖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生长发育的影响
    2.3 讨论
第3章 莲藕实生苗不定根生长发育的显微结构观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蔗糖浓度处理下莲藕实生苗不定根发育外部形态观察
        3.2.2 不同蔗糖浓度处理下莲藕实生苗不定根发育的显微结构观察
    3.3 讨论
第4章 蔗糖与生长素在莲藕实生苗不定根发育中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蔗糖溶液和IAA组合处理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的影响
        4.2.2 蔗糖溶液处理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POD的影响
        4.2.3 蔗糖溶液处理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SOD的影响
        4.2.4 不同浓度IAA处理对莲藕实生苗内源蔗糖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浓度IAA处理对莲藕实生苗内源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4.2.6 不同浓度IAA处理对莲藕实生苗内源果糖含量的影响
        4.2.7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对莲藕实生苗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4.3 讨论
第5章 蔗糖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蔗糖浓度处理下莲藕实生苗不定根表达谱测序分析
        5.2.2 qRT-PCR验证分析
    5.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离体条件下的换锦花小鳞茎发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1 石蒜属植物简介
        1.1.1 石蒜属植物种类及园林应用
        1.1.2 换锦花资源分布及实地考察
    1.2 石蒜属种子无菌萌发研究进展
        1.2.1 影响石蒜属种子萌发的因素
        1.2.2 石蒜属种子消毒及原生鳞茎形成
    1.3 石蒜属植物切割诱导小鳞茎发生的影响因素
        1.3.1 外植体类型及切割方式
        1.3.2 培养基配方
        1.3.3 环境条件
    1.4 鳞茎类球根植物小鳞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
        1.4.1 小鳞茎发生过程的形态及组织细胞学研究
        1.4.2 小鳞茎发生过程中的相关代谢通路研究
    1.5 植物分枝相关研究进展
        1.5.1 腋芽的形成与生长
        1.5.2 激素对分枝的影响
        1.5.3 糖对分枝的影响
        1.5.4 环境对分枝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2 野生换锦花种子无菌萌发及小鳞茎形成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观察与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换锦花种子无菌萌发及小鳞茎形成的过程及消毒方式的筛选
        2.2.2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换锦花种子无菌萌发及小鳞茎形成的影响
        2.2.3 不同培养基对换锦花种子无菌萌发及小鳞茎形成的影响
        2.2.4 换锦花、忽地笑离体原生鳞茎形成过程比较
    2.3 讨论
3 杂交石蒜离体鳞茎切割增殖体系的比较及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观察与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切割方式诱导杂交石蒜小鳞茎发生
        3.2.2 不同激素配比诱导杂交石蒜小鳞茎发生
        3.2.3 不同蔗糖浓度诱导杂交石蒜小鳞茎发生
    3.3 讨论
4 外源蔗糖对换锦花离体小鳞茎发生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观察与统计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蔗糖浓度下的小鳞茎发生效果比较
        4.2.2 不同蔗糖浓度下小鳞茎发生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比较
        4.2.3 蔗糖对小鳞茎发生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4.2.4 蔗糖对小鳞茎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4.2.5 蔗糖对小鳞茎发生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4.3 讨论
        4.3.1 石蒜离体小鳞茎发生模式及小鳞茎发生阶段的划分
        4.3.2 内源激素在小鳞茎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
        4.3.3 外源蔗糖的有无决定了换锦花离体小鳞茎能否发生
        4.3.4 外源蔗糖决定小鳞茎能否发生的作用模式探讨
5 外源6-BA对换锦花离体小鳞茎发生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观察与统计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6-BA浓度下的小鳞茎发生效果比较
        5.2.2 不同6-BA浓度下小鳞茎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及组织细胞学比较
        5.2.3 6-BA对换锦花小鳞茎发生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5.2.4 6-BA对换锦花小鳞茎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5.2.5 6-BA对换锦花小鳞茎发生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5.3 讨论
        5.3.1 外源6-BA主要作用于小鳞茎发生前期
        5.3.2 换锦花离体小鳞茎的发生由蔗糖和激素共同控制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野生换锦花种子的无菌萌发及小鳞茎形成体系
        6.1.2 比较并优化杂交石蒜离体鳞茎的切割增殖体系
        6.1.3 外源蔗糖的有无决定离体小鳞茎能否发生
        6.1.4 外源6-BA浓度是影响离体小鳞茎发生数量最重要的因素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5)毛竹种子丛生芽诱导和生根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不同激素对毛竹种子丛生芽的影响
    1.2 不同N源对毛竹种子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1.3 6-BA和TDZ联合促进毛竹种子丛生芽增殖
    1.4 丛生芽生根条件的优化
    1.5 单株丛生芽生根诱导条件的优化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培养条件
    3.3 6-BA和TDZ激素组合处理
    3.4 生根处理
    3.5 芽分离生根处理
    3.6 细胞分裂素的测试
    3.7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3.8 数据分析
作者贡献

(6)菊花低温离体缓慢生长保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问题的提出
        1.1 植物种植资源保存的意义
        1.2 植物种植资源离体保存的必要性
    2 前人研究进展
        2.1 植物种质资源缓慢生长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2.1.1 降低培养温度
        2.1.2 调节培养光照
        2.1.3 改变氧气含量
        2.1.4 提高培养基渗透压
        2.1.5 添加生长抑制物质
        2.1.6 调节培养基成分
        2.1.7 适合的容器和保存材料、封口材料
        2.1.8 综合技术应用
        2.2 遗传稳定性检测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品种菊花试管苗低温下生长差异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离体保存
    2 结果分析
        2.1 菊花试管苗低温下株高和叶片数变异分析
        2.2 菊花试管苗低温下株高和叶片数正态分布分析
        2.3 菊花试管苗低温下枯叶率聚类分析
        2.4 菊花试管苗低温下株高和叶片数等性状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甘露醇和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生长状况比较
        1.2.2 离体保存
        1.2.3 组织学观察
        1.2.4 恢复生长
        1.2.5 遗传稳定性鉴定
        1.2.6 多品种验证
    2 结果分析
        2.1 4个菊花品种生长状况差异比较
        2.2 甘露醇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
        2.2.1 甘露醇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存活率的影响
        2.2.2 甘露醇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株高的影响
        2.2.3 甘露醇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绿叶数的影响
        2.3 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
        2.3.1 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存活率的影响
        2.3.2 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株高的影响
        2.3.3 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绿叶数的影响
        2.4 组织学观察
        2.5 恢复生长和遗传稳定性鉴定
        2.6 品种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甘露醇和蔗糖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离体保存
        1.2.2 组织学观察
        1.2.3 恢复生长
        1.2.4 遗传稳定性检测
    2 结果分析
        2.1 蔗糖和甘露醇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存活率的影响
        2.2 蔗糖和甘露醇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株高和枯叶率的影响
        2.2.1 蔗糖和甘露醇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株高的影响
        2.2.2 甘露醇和蔗糖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枯叶率的影响
        2.3 组织学观察
        2.4 恢复生长
        2.5 遗传稳定性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生理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及英汉对照表
1 前言
    1.1 短序润楠的研究概况
        1.1.1 短序润楠的生物学特征
        1.1.2 短序润楠的地理分布
        1.1.3 短序润楠的应用前景
    1.2 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扦插繁殖研究现状
        1.2.2 影响扦插繁殖的内在因素
        1.2.3 影响扦插繁殖的外部因素
    1.3 扦插繁殖生理学研究
        1.3.1 营养物质与生根
        1.3.2 酶活性与生根
        1.3.3 扦插生根过程中形态解剖学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及处理
    2.3 试验设计
        2.3.1 基质对短序润楠扦插生根影响试验
        2.3.2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正交试验
        2.3.3 短序润楠生根生理基础研究试验
    2.4 扦插与插后管理
    2.5 测定指标和方法
        2.5.1 生根情况指标测定
        2.5.2 生理指标测定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质对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的影响
        3.1.1 对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期的影响
        3.1.2 基质对扦插生根影响的方差分析
        3.1.3 不同基质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3.1.4 不同基质扦插生根效果的综合评价
    3.2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2.1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影响的方差分析
        3.2.2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3.2.3 正交试验各因素水平的主次分析
        3.2.4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效果影响的综合评价
    3.3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生理基础研究
        3.3.1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进程
        3.3.2 ABT处理组和清水对照组生根性状的方差分析
        3.3.3 生根进程中插穗内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4.1.2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生理基础的研究
        4.1.3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类型的讨论
    4.2 结论
        4.2.1 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4.2.2 短序润楠扦插生根生理基础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说明

(8)榆树繁育技术及抗逆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繁殖研究
2 栽培与管理
3 抗性研究
    3.1 抗盐性
    3.2 抗旱性
    3.3 抗污染
4 综合利用研究
5 展望

(9)日本雪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日本雪椿的地理分布与中国山茶的渊源异同
        1.1.1 日本雪椿的进化与地理分布
        1.1.2 中日山茶花渊源与异同的研究现状
    1.2 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1 植物组织培养的细胞学基础
        1.2.2 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3 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及褐化现象
        1.3.1 污染与褐化
        1.3.2 减少污染及褐化的措施
        1.3.2.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1.3.2.2 消毒剂的浓度和时间对外植体污染与褐化的影响
        1.3.2.3 及时更换培养基抑制内生菌减轻褐化
    1.4 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与分化的过程
        1.4.1 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过程
        1.4.2 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的过程
    1.5 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中芽苗诱导与增殖,壮苗与生根的过程
        1.5.1 组织培养中芽苗诱导与增殖的过程
        1.5.2 组织培养中壮苗与生根的过程
    1.6 山茶属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1.6.1 外植体类型
        1.6.2 培养基类型
        1.6.3 激素与其他添加物
        1.6.4 糖类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不同消毒方式和时间对雪椿外植体的影响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外植体的处理及接种
    3.2 雪椿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与分化不定芽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2.1 培养基配制
        3.2.2.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质量浓度的配比处理
    3.3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影响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方法
    3.4 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
        3.4.1 试验材料
        3.4.2 试验方法
    3.5 茎段诱导芽
        3.5.1 试验材料
        3.5.2 试验方法
    3.6 芽增殖
        3.6.1 试验材料
        3.6.2 试验方法
    3.7 壮苗与生根
        3.7.1 试验材料
        3.7.2 试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消毒方式和时间对雪椿外植体的影响
    4.2 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类型激素及配比对雪椿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2 不同质量浓度的 2,4-D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3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的分析
    4.3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影响
        4.3.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对愈伤组织初代增殖的影响
        4.3.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影响
    4.4 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
    4.5 不同激素配比对茎段诱导芽的影响
    4.6 不同激素配比对芽增殖的影响
    4.7 壮苗与生根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不同消毒方式和时间对雪椿外植体的影响
        5.2.2 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类型激素及配比对雪椿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5.2.3 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影响
        5.2.4 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
        5.2.5 不同激素配比对茎段诱导芽的影响
        5.2.6 不同生长调节剂类型及配比对芽增殖的影响
        5.2.7 壮苗与生根
        5.2.8 创新及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10)越南凉粉草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概述
        1.1.1 凉粉草的分布及生长习性
        1.1.2 凉粉草的生物学特性
        1.1.3 凉粉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1.1.4 凉粉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1.5 凉粉草的食用及药用研究
    1.2 国内外凉粉草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1 凉粉草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1.2.2 凉粉草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3 展望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目的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外植体诱导试验材料
        3.1.2 继代增殖及生根壮苗试验材料
        3.1.3 移栽试验材料
    3.2 试验仪器设备与试验药品
        3.2.1 试验仪器设备
        3.2.2 试验药品
    3.3 试验方法
        3.3.1 培养基的制备
        3.3.2 培养条件
        3.3.3 观测指标与统计方法
    3.4 越南凉粉草外植体灭菌影响因子的试验设计
        3.4.1 0.1%HgCl_2不同灭菌时间对越南凉粉草外植体灭菌的试验设计
        3.4.2 10%NaClO不同灭菌时间对越南凉粉草外植体灭菌的试验设计
        3.4.3 灭菌剂组合不同灭菌时间对越南凉粉草外植体灭菌的试验设计
    3.5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成苗影响因子的试验设计
        3.5.1 不同激素处理对越南凉粉草不同部位愈伤组织诱导的试验设计
        3.5.2 不同激素处理对越南凉粉草不同部位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试验设计
    3.6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芽增殖影响因子的试验设计
        3.6.1 不同基本培养基(MS、Miller和改良White)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3.6.2 不同接种部位(茎顶部、茎中部及茎基部)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3.6.3 不同浓度蔗糖及单/丛芽接种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3.6.4 不同种类细胞分裂素与IAA组合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3.6.5 不同种类生长素与KT组合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3.6.6 不同培养代数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3.6.7 IAA+6-BA与TDZ不同浓度组合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3.6.8 IAA+6-BA与CPPU不同浓度组合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3.6.9 IAA+6-BA与KT不同浓度组合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3.6.10 CPPU后效应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影响的试验设计
    3.7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芽玻璃化影响因子的试验设计
        3.7.1 不同浓度蔗糖对越南凉粉草芽玻璃化影响的试验设计
        3.7.2 不同浓度活性炭(AC)对越南凉粉草芽玻璃化影响的试验设计
        3.7.3 不同浓度B9对越南凉粉草芽玻璃化影响的试验设计
    3.8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生根壮苗影响因子的试验设计
        3.8.1 不同接种部位对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影响的试验设计
        3.8.2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影响的试验设计
        3.8.3 不同浓度多效唑(PP_(333))对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影响的试验设计
        3.8.4 不同浓度B_9对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影响的试验设计
    3.9 移栽基质对越南凉粉草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影响的试验设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越南凉粉草外植体灭菌影响因子的试验结果
        4.1.1 0.1%HgCl_2不同灭菌时间对越南凉粉草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
        4.1.2 10%NaClO不同灭菌时间对越南凉粉草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
        4.1.3 灭菌剂组合不同灭菌时间对越南凉粉草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
    4.2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成苗影响因子的试验结果
        4.2.1 不同激素处理对越南凉粉草不同部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2 不同激素处理对越南凉粉草不同部位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影响
    4.3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芽增殖影响因子的试验结果
        4.3.1 不同种类基本培养基(MS、Miller和改良White)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的影响
        4.3.2 不同接种部位(茎顶部、茎中部和茎基部)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的影响
        4.3.3 不同蔗糖浓度及单/丛芽接种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的影响
        4.3.4 不同种类细胞分裂素与IAA组合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的影响
        4.3.5 不同种类生长素与KT组合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的影响
        4.3.6 不同培养代数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的影响
        4.3.7 IAA+6-BA与TDZ不同浓度组合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的影响
        4.3.8 IAA+6-BA与CPPU不同浓度组合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的影响
        4.3.9 IAA+6-BA与KT不同浓度组合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的影响
        4.3.10 CPPU后效应对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的影响
    4.4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芽玻璃化影响因子的试验结果
        4.4.1 不同浓度蔗糖对越南凉粉草芽玻璃化的影响
        4.4.2 不同浓度活性炭(AC)对越南凉粉草芽玻璃化的影响
        4.4.3 不同浓度B9对越南凉粉草芽玻璃化的影响
    4.5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生根壮苗影响因子的试验结果
        4.5.1 不同接种部位对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的影响
        4.5.2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的影响
        4.5.3 不同浓度多效唑(PP_(333))对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的影响
        4.5.4 不同浓度B_9对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的影响
    4.6 不同移栽基质对越南凉粉草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
5 分析与讨论
    5.1 越南凉粉草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因子
    5.2 越南凉粉草组培苗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成苗的影响因子
    5.3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芽增殖的影响因子
        5.3.1 基本培养基对芽增殖的影响
        5.3.2 蔗糖浓度及单/丛芽接种对芽增殖的影响
        5.3.3 激素种类、浓度及配比与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生长的相关性
        5.3.4 培养代数与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生长的相关性
        5.3.5 两种细胞分裂素与IAA组合与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生长的相关性
        5.3.6 CPPU后效应与越南凉粉草芽增殖生长的相关性
    5.4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芽玻璃化的影响因子
    5.5 越南凉粉草无菌组培苗生根壮苗的影响因子
        5.5.1 接种部位与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的相关性
        5.5.2 生长素种类与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的相关性
        5.5.3 多效唑(PP_(333))浓度及B_9浓度与越南凉粉草生根壮苗的相关性
    5.6 不同移栽基质是越南凉粉草组培苗移栽成活的重要影响因子
    5.7 后续工作计划
6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版图说明)

四、糖和氮对白榆组织培养新梢生根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莲藕NnWOX1-1、NoWOX4-3和NnWOX5-1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分析[D]. 韩玉燕. 扬州大学, 2021(09)
  • [2]白榆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 张瑞姿. 山西林业科技, 2020(02)
  • [3]糖对莲藕实生苗不定根生长发育的影响[D]. 刘慧颖. 扬州大学, 2020(05)
  • [4]离体条件下的换锦花小鳞茎发生研究[D]. 吕学思. 浙江大学, 2019(01)
  • [5]毛竹种子丛生芽诱导和生根的探究[J]. 刘伯斌,江涛,闫新阳,王夏琴,邱思婧晖.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4)
  • [6]菊花低温离体缓慢生长保存技术研究[D]. 王小乐.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7]短序润楠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生理基础研究[D]. 徐茵.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榆树繁育技术及抗逆性研究进展[J]. 唐凌凌,教忠意. 江苏林业科技, 2016(06)
  • [9]日本雪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D]. 张宁.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10]越南凉粉草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体系研究[D]. 谭木秀. 广西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糖和氮对榆树组织培养新芽生根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