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滴注法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

直肠滴注法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

一、直肠滴注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陆俊辰[1](2021)在《基于德尔菲法优化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在广西应用中的存在问题,并制定更适合广西应用的《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某三甲中医医院胃肠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入院患者病历及《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评价表139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疾病诊断、中医证型、证候特点、主要相关症状和采用中医护理技术;患者对本方案的护理操作依从性、患者对护理技术满意度、本病中医方案的操作者评价和特殊记录等资料。了解现行《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循证及咨询专家,规避存在问题,形成《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初稿。(2)将《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初稿通过专家咨询方式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通过收集专家对《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的看法,经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汇总专家意形成下一轮修改稿并重新发放咨询函,最后汇总成专家看法基本一致的《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本研究通过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指标来检验咨询专家的可靠性及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确定将《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结果:(1)在回顾病例中:证候共11种,湿热蕴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4.6%,其次分别是脾肾阳虚18.71%、气血两虚证排名第三比例为9.4%;症状发生率按高到低分别是腹胀(66.91%)、腹痛(61.87%)、粘液血便(46.76%)、腹泻(45.32%)、便秘(24.46%)、恶心呕吐(12.23%)、发热(7.91%);药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技术中使用最为频繁累计构成比达到28.99%,与穴位贴敷为主要因素,艾灸为次要因素。(2)经过三次函询,共纳入15位专家。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3.3%、100%、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肯德尔和谐系数第一轮一级指标为0.55,二级指标为0.44;第二轮二级指标为0.40,三级指标为0.38;第三轮二级指标为0.46,三级指标为0.44;P均小于0.05,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三次函询,分别添加项目3条、修改项目14条。最终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108个三级指标的《广西地区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结论:(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在广西使用中发现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缺失;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及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方面部分项目在广西不常见或者未出现,而广西特定环境及人群中的一些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及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在该方案中没有出现,需要根据广西特殊情况优化该方案。(2)本研究所形成的《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其应用效果及项目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证验证。

朱燕[2](2019)在《醒脑灌肠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醒脑灌肠液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探讨醒脑灌肠液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用药安全性,旨在为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探求针对性的方案,为醒脑灌肠液的临床推广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病区和急诊科病区收集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满足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患者72例,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西药联合醒脑灌肠液直肠滴注治疗和单纯西药常规治疗。连续用药14天后,观察并统计分析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另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综合评价醒脑灌肠液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本次试验共有3例脱落、剔除病例,实际研究69例,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2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组内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NIHS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P值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NIHSS评分分别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明在治疗意识障碍及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与治疗前组内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ADL评分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灌肠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疗效确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意识障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陈茜[3](2018)在《醒脑灌肠液治疗脑出血术后昏迷(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醒脑灌肠液对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痰热腑实证)的意识改善状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促觉醒治疗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术后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是对照组治疗加用醒脑灌肠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天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全面无反应性量表评分(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FOUR)、苏醒率、苏醒时间等,然后统计并分析各项观察指标的数据变化,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另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如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六项等变化,来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证候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8%,经秩和检验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的GCS评分、FOUR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昏迷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对照组苏醒率分别为81.58%、72.97%,治疗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3)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苏醒时间(h)分别为8.48±2.35、12.81±2.38,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更短。4)两组治疗后的安全性指标和不良事件结果示:治疗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89%、8.11%,经χ2检验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1)醒脑灌肠液对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痰热腑实证)有较好的意识改善作用,能较大程度的缩短昏迷时间,提高苏醒率,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并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更有利于病情转归和预后。

孙元培[4](2018)在《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最早出现在《五脏穿凿论》,明代着名医家李梴在《医学入门·脏腑》中对此注释“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后期在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与完善中形成一个趋于完整的思想体系,并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得到了更深远的阐释与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病因病机的分析、诊疗预后的判断以及防治调理的指导上。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通过高通量测序对不同病因、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观察,并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评分进行评估,探讨肠道菌群与肝硬化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中医“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理论探讨通过大量搜集文献、查阅书籍等检索方法,从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的角度,总结归纳“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本质与内涵,并对其发展与应用做出阐释。2.临床研究收集2017年03月-2018年01月山西省中医院住院部的肝硬化患者70例,另设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50例。根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所有参与实验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病历资料均经过山西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拟定临床病例搜集调查表,记录需要的临床检测指标,包括血常规、凝血检查、肝功能指标、血脂四项、纤维化指标、影像学检查、FibroScan检查,并计算出Child-Pugh评分、Fib-4等相关数值,根据肝硬化不同病因及评分进行分组,同时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排便后2小时内收集粪便标本至密闭的粪便储存盒内置-80℃冰箱冷冻,统一送至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结果:1.理论探讨中医和西医关于肝和大肠的概念在解剖学上是一致的,但在功能概念方面,中医学中的肝脏和大肠更为广泛;目前国内外医家对“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临床研究甚少,项目的率先开展明确了“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在肝硬化疾病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指导意义,且对“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本质及现代发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现代医学认为肝-肠轴学说是“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补充和完善。2.临床研究(1)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不同严重程度之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硬化各病因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对所有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后发现各组样本检测覆盖深度均在97%以上,测序深度合理;结果显示所测的序列长度大多分布在400-480bp之间。Rarefaction稀疏曲线、Specaccum物种累积曲线结果显示本研究数量样本的测序结果已足够反映当前样本所包含的多样性及丰富度;丰度等级曲线显示,测出样本中物种分布均匀,可用于多样性及后续进一步分析。(3)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标本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在各组中丰度均为最高,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次之;而肝硬化患者菌群结构和健康人群相比,厚壁菌门数量明显减少,而拟杆菌门数量明显增多。(4)不同病因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的测序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和各病因肝硬化组的肠道菌群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菌群结构方面尤其门分类水平以下的构成二者差异显着,具体表现为:Synergistetes在乙肝肝硬化中含量最多(P<0.05);丙肝肝硬化患者显着差异从高到低依次是肠球菌类(Enterococcus)、乳球菌(Lactococcus)(P<0.05);不明原因肝硬化中是隐秘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种类。(5)不同严重程度肝硬化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的测序结果显示:α多样性分析(ACE指数、Chao1指数)显示各组多样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健康对照组和不同严重程度肝硬化组的肠道菌群群落丰富度有显着差异,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丰富度降低;但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值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样性方面无显着差异,即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多样性变化不大。在菌群结构方面,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亦有不同,我们通过不同距离的主成份分析都能得到一致的结果,各组样本肠道菌群结构差别均主要表现为肝硬化后期较严重的情况下,变形菌门、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潜蚤属(Dermatophilus)、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比例显着升高,与疾病状态正相关,且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菌群紊乱程度随之加重;而健康人组中优势菌群主要属于果胶杆菌属(Cetobacterium)、Collinsella、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结论:1.目前国内外医家对“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临床研究甚少,本研究对其系统归纳总结,“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在临床指导上发挥着重大意义。2.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肠道菌群丰富度与结构均具有差异性。3.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多样性方面无差异,但在菌群结构上有特异性菌群,说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多样性与病因无关,但结构方面与病因有关。4.根据代偿期与否、CTP评分、LSM分期、FIB-4评分等不同分期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测序发现,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菌群丰富度随之降低,多样性变化无差异;但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有差异,主要表现为肝硬化后期较严重的情况下,变形菌门、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潜蚤属(Dermatophilus)、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比例显着升高,与疾病状态正相关,说明上述菌群有作为预测肝硬化严重程度标志物的可能。5.肠道菌群丰富度与肝硬化预后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为肝硬化疾病预后提供了新的评价体系参考,为肝硬化的靶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中医“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王晓克[5](2017)在《醒脑灌肠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醒脑灌肠液在临床中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效果,并了解醒脑灌肠液的其他疗效特性,探讨其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理论基础,以利于醒脑灌肠液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择出70例患者,并通过信封法将他们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如绝对卧床休息,氧气吸入,甘露醇脱水,改善脑代谢,保持胃肠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摄入等对症支持治疗,保持良姿位,防治并发症;在合并感染、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因素时给予相应处理。在治疗期间应该避免使用通腑泄热类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醒脑灌肠液[生大黄10 g(后下)冰片3 g(融化)石菖蒲15 g炒水蛭10 g]方内诸药为本院草药房提供,采用本院煎药机每剂煎取400ml)每次200ml,每日2次,直肠滴注。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治疗一个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相关指标的水平。结果:共研究66例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总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后进行两组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P=0.008),提示治疗组的总体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具优势。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经统计学检验P﹤0.05。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P=0.000),提示组间存在显着差异,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优。在血肿吸收方面,经检验,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经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统计学无差异。结论:通过对醒脑灌肠液临床疗效的统计分析,结果证明醒脑灌肠液在促进血肿吸收,改善中医症候的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

吉科杰[6](2016)在《加味涤痰开窍汤合醒脑静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痰热蒙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味涤痰开窍汤合醒脑静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痰热蒙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33)参考相关指南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n=33)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涤痰开窍汤:南星(姜制)12g半夏12g枳实10g茯苓10g橘红6g石菖蒲10g党参12g竹茹10g远志10g川芎15g炙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神志不清、吞咽困难病人置入鼻饲胃管,予50ml注射器分次从鼻胃管注入)和醒脑静注射液20ml(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一次,共七天。对治疗后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指标,胸部X线变化进行观察。结果1.肺部感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7%。经秩和检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间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神志障碍:对照组和治疗组间在改善患者昏迷指数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涤痰开窍汤合醒脑静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痰热蒙神证安全有效。

吕军影[7](2016)在《黄李平教授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综述中医学对脑病和肺部感染的认识、肺部感染的中医药诊治研究进展,系统总结黄李平教授诊治脑病的学术思想和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经验。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为进一步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方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机制及推广应用提供证据,丰富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手段。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经典学习、跟师临床实践的方式,综述中医学对脑病和肺部感染的认识、以及肺部感染的中医药诊治研究进展,系统总结黄李平教授诊治脑病的学术思想和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经验。2、选择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每日1次,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温(T)、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痰病原菌培养、胸部CT、肺炎严重指数(PSI)、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病情转重情况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变化,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黄李平教授诊治脑病的学术思想有:①辨病与辨证结合,突出中医特色:认为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辨病是前提;主张病证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总体辨治思路。②脑病与脏腑相关的发病特点。③"脑心同病"--活血化瘀法,脑心同治。④"脑肺同病""脑肠同病"--通腑治肺(大肠),通腑保脑。2、黄李平教授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重视脑与脏腑关系,根据其"脑心同病" "脑肺同病"的发病观,病因主要是元神之府(脑)损伤,痰、瘀等病理产物形成,病机为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损伤元神之府(脑),痰浊、瘀血阻碍气机,致肺、脾功能失调。②按脑病的分期不同,围绕主症,分型论治。③处方用药效仿经方,给药手段多样,体现了黄教授"脑肺同治""脑肠同治"的治疗用药特点。④倡导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强调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3、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①两组体温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显着(P<0.01),治疗组体温下降、退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在有无使用退热药,以及使用退热药的次数方面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患者需使用西医通便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③两组中医常见症候评分、证候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痰黄、便秘、尿黄等症候评分下降,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0.01);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显着优于对照组的65%(P<0.01)。④两组PSI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显着(P<0.01);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组肺部炎症灶吸收好转27例,无变化10例,进展3例;对照组好转24例,无变化12例,进展4例。治疗前痰培养阳性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后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两组CT结果和痰培养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两组WBC、N、CRP、PCT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WBC、N、CRP、PCT下降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大,PCT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⑦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患者因病情转重而需转他科或ICU治疗,亦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检查指标均未见异常损害,安全性评价均为A级。结论: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可以更好地改善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患者咳痰黄稠、大便秘结、尿黄等症候,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抗菌效应,提高临床疗效,在退热、通便方面作用尤为显着。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吴姗[8](2015)在《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痰火闭窍型脑病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开塞露/酚酞片,治疗组在予与对照组相同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疗程均为14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意识程度、NIH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中医疗效评分的变化。结果:1.在中医疗效评分上,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上,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改善咳痰、大便秘结、舌质红绛等症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在改善中轻型意识障碍患者GCS评分、意识程度及NIHSS评分上,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在改善重型意识障碍患者GCS评分、意识程度及NIHSS评分上,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痰火闭窍型脑病意识障碍患者,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中医疗效评分及中轻型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神经功能缺损上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使用简便,安全实用。

梁婧,丁良,王振华,唐明[9](2014)在《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文中研究指明急性期脑出血是神级系统常见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多应用于恢复期,而急性期的治疗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降低病残率至关重要,,中西医结合较之单纯西医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和特色,但是目前临床上中医药参与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并未得到广泛开展,而且缺少规范的临床应用指征,故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参与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作参考。1对脑出血急性期病因病机的认识脑出血急性期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是在肝肾亏虚或

李萍[10](2014)在《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NF-κB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于大鼠脑出血模型上应用ELISA、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研究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是否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减轻脑出血后的继发损伤机制,以论证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可以减轻脑出血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功能,促进脑组织损伤修复的假说,探索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方法:1.选择正常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40g~26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模型组)、出血性中风方剂组(方剂组)、脑血康对照组(对照组),按照自体尾动脉血注射方法制备稳定的脑出血模型。2.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HE染色法观察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脑含水量及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的干预效果。3.应用ELISA法检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IL-1、IL-6、TNF-的表达变化。4.应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NF-κB、TLR4、MyD88的蛋白表达及mRNA的变化。结果:1.假手术组Longa评分为0分,方剂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其中方剂组功能恢复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2.模型组大鼠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增加明显(P<0.05),方剂组和对照组脑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下降明显,其中方剂组下降更为显着,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3.模型组与方剂组和对照组HE染色均显示脑组织病理变化明显,3d时病理较5d时改变更显着,但方剂组和对照组的脑组织破坏较模型组大鼠轻。4. ELISA法检测3d时血肿周围脑组织中IL-1、IL-6、TNF-含量,方剂组和对照组均低于模型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方剂组降低IL-1、IL-6、TNF-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脑出血后3d,NF-κB、TLR4、MyD88的表达一致。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细胞表达最强,数目最多,着色最深,呈棕褐色;对照组与方剂组阳性细胞中等强度表达,数目较少,着色为棕黄色;假手术组阳性细胞阳性表达较弱,着色为淡黄色,数目最少。其灰度值检测,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方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RT-PCR检测,NF-κB、TLR4、MyD88的表达一致。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NF-κBmRNA、TLR4mRNA、MyD88mRNA水平明显增高(P<0.01);方剂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NF-κB mRNA、TLR4mRNA、MyD88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者之间也有差异(P<0.05)。结论:1.证实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可以明显降低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减轻血肿周围损伤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IL-1、IL-6与TNF-的表达增多,受损脑组织细胞形态的病理变化与其密切相关,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可以抑制IL-1、IL-6与TNF-的表达,对抗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3. NF-κB、TLR4、MyD88可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受损脑组织中表达增多,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治疗ICH的机制可能是调节NF-κB-TLR4-MyD88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而达到“解毒”目的,并且治疗由“毒损所致”的髓虚,既针对“诸毒”之标,又兼顾“髓虚”之本而发挥治疗脑出血作用。

二、直肠滴注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肠滴注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德尔菲法优化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 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广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结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低,并发症多
        1.3 现代护理方法及技术在结直肠癌及其并发症护理的局限性
        1.4 中医护理方法及技术在结直肠癌及其并发症防治的优势
        1.5 行政部门主导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1.6 广西优化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的必要性
        1.7 德尔菲法在护理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某三甲中医医院《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实施情况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调查对象
        2.2 处理方法
    3 资料分析
    4 研究结果
    5 文献回顾
        5.1 研究小组成立
        5.2 病例回顾结果讨论及文献回顾参考数据库
第三部分 运用德尔菲法形成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制定函询问卷
        2.2 确定函询专家
        2.3 实施专家咨询
    3 资料分析方法
        3.1 专家一般资料
        3.2 专家积极程度
        3.3 专家权威程度
        3.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3.6 指标筛选标准
    4 研究结果
        4.1 咨询专家基本情况
        4.2 专家积极程度统计
        4.3 专家权威程度统计
        4.4 专家意见协调度统计
        4.5 专家集中意见程度及函询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结直肠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1.1 呈现男性多于女性特点,男性是结直肠癌高发人群
        1.2 患病人群偏向中老年人群,护理工作应有所侧重
    2 《广西地区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过程的科学性
        2.1 现行方案使用情况分析
        2.2 现行方案存在的不足
        2.3 运用德尔菲法科学完善方案
    3 广西地区优化方案与原版方案的不同
        3.1 增加广西地区常见证候类型,符合三因特点
        3.2 增加临床实践中常用中医操作,鼓励临床工作创新
        3.3 增加工作中常见症状,将方案适用性扩展
        3.4 明确方案评价指标及时间节点,提高护理评价效率
    4 广西地区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符合中医护理发展要求
第五部分 结论
    1 本研究的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
    3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轮函询问卷
    附录2 二轮函询问卷(节选)
    附录3 三轮函询问卷(节选)
    附录4 《广西地区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综述 直肠低位前除切综合征防治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醒脑灌肠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和方法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安全性观察
        3.3 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4 数据统计
    5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两组病例完成情况分析
    2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2.2 临床疗效比较
    3 安全性评价
理论探讨
    1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风病痰热腑实型的相关研究
        1.3 化痰通腑泄热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
        1.4 中药直肠滴注治疗中风病的研究
    2 西医对脑梗死的认识
        2.1 梗死部位的相关研究
        2.2 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2.3 西医对脑梗死的治疗
    3 导师学术思想
    4 醒脑灌肠液组方分析
    5 本研究结果分析
        5.1 分组和脱落情况分析
        5.2 基线分析
        5.3 疗效性指标分析
        5.4 安全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试验观察量表
    附录3 综述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4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3)醒脑灌肠液治疗脑出血术后昏迷(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分组方法和试验方法
    4 处理方案
    5 观察指标和方法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入组病例情况
    2 治疗前后两组基本情况和疗效可比性分析
    3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分析
讨论
    1 中医对脑出血术后昏迷的认识
    2 西医学对脑出血术后昏迷的认识
    3 导师对脑出血术后昏迷的认识
    4 本试验结果分析
    5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附录3

(4)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其预后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内涵与应用研究
    1 “肝与大肠相通”的相关概念阐释
        1.1 肝与大肠的中西医概念
        1.2 “通”之蕴意的理解
    2 中医学对“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认识
        2.1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本质研究
        2.2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临床应用
    3 现代医学对“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丰富与补充
        3.1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本质的现代研究
        3.2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现代临床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肝硬化病因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测序质量评价
        2.3 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2.4 不同病因肝硬化组肠道菌群分析
        2.5 不同严重程度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的测序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及附表
综述 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慢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5)醒脑灌肠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 病例筛选
    3 分组和治疗
    4 观察指标及评定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病例脱落情况
    2 一般情况比较分析
    3 治疗组和对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讨论
    1 醒脑灌肠液治疗痰热腑实型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分析
    2 理论探讨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NIHSS评分
附录2 中医症候积分表
附录3 中西医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4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6)加味涤痰开窍汤合醒脑静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痰热蒙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综述二 西医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因及机制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1.临床资料
    2.治疗方法
    3.观察、评定疗效方法
    4.统计学方法
    5.结果与分析
    6.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7)黄李平教授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指导老师学术渊源,各家学说等)
    1 中医学对脑病的认识
    2 中医学对肺部感染的认识
    3 肺部感染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3.1 病因病机研究
        3.2 症候学研究
        3.3 治疗学研究
        3.3.1 中药治疗肺炎的机理研究
        3.3.2 中药治疗肺炎的治则及方剂
        3.3.3 中药治疗肺炎的手段
        3.4 小结
    参考文献
黄李平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总结
    1 黄李平教授简介
    2 黄李平教授脑病诊治学术思想
        2.1 辨病与辨证结合,突出中医特色
        2.1.1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辨病是前提
        2.1.2 病证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总体辨治思路
        2.2 脑病与脏腑相关的发病特点
        2.3 "脑心同病"----活血化瘀法,脑心同治
        2.4 "脑肺同病""脑肠同病"----通腑治肺(大肠),通腑保脑
    3 黄李平教授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经验总结
        3.1 病因病机
        3.2 分期分型辨证治疗
        3.2.1 急性期
        3.2.2 恢复期
        3.3 典型病案
        3.3.1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多重耐药感染
        3.3.2 脑干出血并发肺部二重感染
        3.3.3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多重耐药感染
        3.4 小结
    参考文献
黄李平教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痰热壅肺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干预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3.1 常规综合治疗
        2.3.2 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
        2.3.3 干预疗程
        2.4 资料收集
        2.5 疗效评价
        2.6 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分析
        3.2 疗效性指标比较
        3.2.1 两组发热情况及体温变化的比较
        3.2.2 两组肺炎严重指数积分的比较
        3.2.3 两组胸部CT检查结果比较
        3.2.4 两组痰培养阳性率的比较
        3.2.5 两组退热药、通便药使用情况的比较
        3.2.6 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较
        3.2.7 两组中医常见症候评分比较
        3.2.8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
        3.2.9 两组患者病情转重情况
        3.3 安全性指标观察
    4 讨论
        4.1 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立论依据与研究目的
        4.2 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和结果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8)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脑出血急性期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药临床治疗
    2.1 中药辨证治疗
        2.1.1 活血化瘀
        2.1.2 凉血通瘀
        2.1.3 通腑化痰
        2.1.4 平肝熄风
    2.2 中药外治
3 小结

(10)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NF-κB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脑出血发病机制及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二:出血性中风中医药治疗概况
    综述三: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现状
实验研究
    实验一: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形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实验二: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 IL-1、IL-6、TNF- 的影响
    实验三: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 NF-κB、TLR4、MyD88 蛋白表达的影响
    实验四: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 NF-κB、TLR4、MyD88 基因表达的研究
讨论
    1 “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确立依据
    2 方剂解析
    3 结果分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四、直肠滴注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德尔菲法优化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D]. 陆俊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醒脑灌肠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临床观察[D]. 朱燕.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醒脑灌肠液治疗脑出血术后昏迷(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D]. 陈茜.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其预后的相关性[D]. 孙元培.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8(01)
  • [5]醒脑灌肠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的疗效观察[D]. 王晓克.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6]加味涤痰开窍汤合醒脑静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痰热蒙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吉科杰. 苏州大学, 2016(01)
  • [7]黄李平教授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D]. 吕军影.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6)
  • [8]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D]. 吴姗.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9]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 梁婧,丁良,王振华,唐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11)
  • [10]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NF-κB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D]. 李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直肠滴注法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