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市中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城市中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影响城市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孔冲[1](2021)在《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量表研发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内生动力已经上升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使命而纳入国家战略性框架之内,加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已成为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实践中,由于缺乏对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系统把握,不清楚影响因素对各阶段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影响方式,严重制约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借助于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带来的可靠研究机遇,以上海市小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聚焦“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借助于兴趣发展理论等理论依据和兴趣与体育兴趣的相关文献支撑,拓展了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出比较系统的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其次,以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和构建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为理论依据,研发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影响因素量表。最后,运用研发量表进行相关数据调查,在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揭示出影响因素对小学生各阶段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需求、暂时参与意愿、即时刺激的乐趣5个维度。情境兴趣保持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实用性、挑战性、注意力需求、课内重复参与意愿、成长的乐趣5个维度。个体兴趣萌芽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持续成长的乐趣、课内向课外拓展的重复参与意愿、重要性3个维度。个体兴趣稳定的内在测量结构可确定为:自我实现的乐趣、覆盖课内外的自主参与意愿、自主性3个维度。(2)构建的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包括:环境和个体因素2个一级指标;体育心理、制度和物质环境因素,期望价值、成就目标和体育知识技能6个二级指标;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参与、家庭体育参与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体育时间保障和政策执行情况,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教师课程能力、体育课程资源建设和体育参与服务供给,期望信念和任务价值,掌握趋向、掌握回避、成绩趋向和成绩回避,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18个三级指标;以及42个观测点指标。(3)经过严格的信效度检验,研发了4个体育学习兴趣量表和2个影响因素量表:《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量表》(5维度20题)、《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量表》(5维度20题)、《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量表》(3维度8题)、《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量表》(3维度8题)、《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指标问卷》(3维度29题)和《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指标问卷》(3维度24题)。(4)在试点校变量上,试点校学生表现出比非试点校学生更高的注意需求水平(P=0.011)、暂时参与意愿(P=0.003)和即时刺激乐趣(P=0.003);更高的实用性感知水平(P=0.011)、课内重复参与意愿(P=0.007)和成长的乐趣(P=0.013);更高的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整体发展水平(P=0.003)、持续成长的乐趣(P=0.000)、向课外拓展的重复参与意愿(P=0.018)和重要性感知水平(P=0.008);以及更高的自我实现乐趣(P=0.003),更低的挑战性感知水平(P=0.001)。(5)在生源地变量上,城区学生仅比郊区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持续成长乐趣(P=0.037<0.05)。在年级变量上,高低年级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所有阶段(P﹥0.05)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在性别变量上,女生表现出比男生更高的注意需求水平(P=0.026),而男生表现出比女生更高的从课内向课外拓展的重复参与意愿(P=0.03)和自主性(P=0.034)。在独生子女变量上,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比独生子女更高的暂时参与意愿(P=0.04),更高的实用性感知水平(P=0.043)、注意需求水平(P=0.026)和课内重复参与意愿(P=0.05)。在BMI变量上,肥胖学生表现出比正常学生更高的挑战性感知水平(P=0.043)。在SES变量上,高SES学生表现出比低SES学生更高的体育个体兴趣萌芽整体发展水平(P=0.035)、重要性感知水平(P=0.015)、持续成长乐趣(P=0.026),以及更高的自我实现乐趣(P=0.008);而低、中SES学生则表现出更高的挑战性感知水平(P=0.000/P=0.022)。(6)在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阶段,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路径系数为0.61,其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8.514)、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3.398)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t=7.125)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体育物质环境与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路径系数为0.22,其细分维度体育场地设施(t=2.570)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t=8.094)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7)在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阶段,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路径系数为0.14,其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10.040)、学校体育参与氛围(t=5.452)、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4.004)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维度(t=11.383)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439,体育物质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完全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206;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645,远远高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14。(8)在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阶段,两个结构方程模型中的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69和0.54,且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8.609)、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15.892)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t=1.996)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期望价值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路径系数为0.28,且细分维度期望信念(t=7.454)、成就价值(t=8.380)和内在价值(t=11.572)也可正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掌握趋向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路径系数为0.08。在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137,体育物质环境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044;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181,远远低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69。在个体因素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期望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272,体育物质环境通过掌握趋向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075;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347,也低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54。(9)在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阶段,体育心理环境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19,且细分维度体育课堂教学氛围(t=7.839)、家庭体育参与氛围(t=8.348)和社会体育参与氛围维度(t=16.096)可以正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学校体育参与氛围(t=-3.624)可以负向预测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制度环境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40。体育知识技能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21,掌握趋向与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路径系数为0.36。在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的的间接效应量为0.555;体育物质环境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169;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724,远远高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19。在个体因素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中:体育心理环境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176,通过掌握趋向的中介作用产生的间接效应量为0.32;体育环境因素的间接效应量共计0.496,略高于体育环境因素的直接效应量0.40。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本研究研发的体育学习兴趣四阶段量表、环境影响因素量表和个体影响因素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研究的测量工具。(2)试点校较好的体育心理环境、制度环境和物质环境支持程度,造就了试点校学生既能够对体育学习内容保持着高度的注意需求水平、强烈的参与意愿、以及较低的挑战性威胁和良好的互动体验;又可以更好地感知体育学习的重要价值、表现出强烈的课外参与意愿和更加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3)非独生子女对他人关注渴求导致其能够更好地感知体育学习的实用价值,对体育学习内容保持着高度的注意需求水平和强烈的课内参与意愿。肥胖学生限于自身的身体条件,会对体育动作的完成自信心不足,因此表现出比正常学生更高的挑战性感知水平。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由于家庭可以提供更好的体育参与支持,使其不仅较少感受到体育学习内容的挑战性威胁,而且更好地感知体育学习对自身的重要价值、获得更加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更容易形成稳定的体育学习个体兴趣。(4)体育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均可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且体育心理环境作用效果好于体育物质环境。其中,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是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最重要的环境影响指标。(5)体育心理环境既可直接影响、又可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体育物质环境只能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体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内在影响方式是以体育心理环境和体育物质环境的间接影响为主体、以体育心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为补充。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社会体育参与氛围和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6)体育心理环境既可直接影响、又可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以及期望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体育物质环境只能通过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以及掌握趋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体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内在影响方式是以体育心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为主体、以体育心理环境和体育物质环境的间接影响为补充。家庭体育参与氛围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期望价值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个体指标。(7)体育心理环境既可直接影响、又可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掌握趋向及体育知识技能的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制度环境可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物质环境只能通过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体育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内在影响方式是以体育心理环境的间接影响和体育制度环境的直接影响为主体、以体育心理环境的直接影响和体育物质环境的间接影响为补充。家庭体育参与氛围是发挥体育环境因素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掌握趋向和体育知识技能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间接影响最重要的个体指标;社会体育参与氛围是发挥体育心理环境直接影响最重要的环境指标。

徐文娟[2](2021)在《核心素养视野下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问卷的编制》文中研究说明健康素养是一个多维度、复杂的概念。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对健康信息的理解以及运用健康信息和健康服务对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核心素养课题组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健康生活素养作为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指我国学生在自我认知,身心健康、规范人生等学习和生活多方面的能力,分为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三个部分。本研究依托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核心素养组提出的健康生活素养为理论依据,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围绕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3个维度,构建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量表。同时,本研究在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成熟量表以及搜集整理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回答等多种渠道基础上发展了问卷项目。通过对2358名中学生的调查,两轮预测和正式施测完成对项目的筛选,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建构,确定了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问卷的正式版本,并对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在信度检验中,包含了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的检验;在效度检验中,包含了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检验;并对正式调查数据进行性别差异检验,包括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家庭居住地的差异性检验,包括跨城市与农村的测量等值性;年级差异的检验,包括跨初中与高中的测量等值性。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问卷由3个维度10个因子,共37项目构成。在项目分析上,各项目的题总相关为0.401-0.679之间,各项目的t值为3.346-26.099;各项目的共同度为0.503-0.726之间,各项目的因素负荷量为0.517-0.824;在信度分析结果上,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0.921,重测信度为0.824,分半信度系数为0.821;在效度分析上,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个题项的因子负荷在0.441-0.821之间,SRMR<0.080,RMSEA<0.080,CFI、TLI均在0.900以上;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2=1151.364,df=616,p<0.001,SRMR=0.050,CFI=0.910,TLI=0.900,RMSEA=0.040[0.036 0.043],模型拟合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标准。本问卷与校标问卷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其显着性水平。在等值性检验中表明,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量表在不同的性别、不同居住地和不同年级之间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意义。在差异分析中,女生的自我管理得分优于男生;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没有显着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分析表明,初一年级高于初三、高一和高二年级。因此,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问卷具有较好信效度,可作为评估中学生健康素养的参考依据,从而促进中学生健康素养评估工具的发展。

沈韵婷[3](2021)在《师生关系与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关系 ——品格优势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线上学习动机是中学生参与线上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也是中学生取得良好成绩、完成学业目标的重要因素。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都为线上学习提供了可能。随着线上教学的开展,学生的动机水平在线上学习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编制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问卷基础上,分析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并探讨师生关系和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关系,以及品格优势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多重中介作用,为激发和培养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提供教育建议。本研究包括以下两项具体研究,研究1为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测量与发展特点研究,此部分研究为研究2提供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测量工具并对人口学变量进行检验,确定研究2需控制的人口学变量。研究2为师生关系与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关系及品格优势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研究。此部分研究运用研究1编制的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问卷,并通过相关研究设计探究师生关系、品格优势、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线上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及内部作用机制。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向L省F市的市区及周边乡镇29所中学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645份,分层随机抽取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1400人和600人作为预测样本和正式样本。运用SPSS22.0和Mplus7.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自编的《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问卷》的测量结构包括外部线上学习动机和内部线上学习动机两个因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测量工具。中学生的线上学习动机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初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外部线上学习动机水平高于其他年级。研究2采用问卷调查法,向正式样本的600名中学生发放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问卷、师生日常交往调查问卷、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运用SPSS22.0和Mplus7.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师生关系通过品格优势及品格优势-学业自我效能感链的多重中介作用间接正向预测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中学生师生关系越和谐,其品格优势越突出,从而促进其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高,最终提升其线上学习动机水平。根据研究发现,建议学校要基于线上教学模式的变化,积极构建新型“云”师生关系,并且注意通过培养品格优势及学业自我效能感,来提高中学生的线上学习动机水平;同时,为确保线上学习效果,应尤其注重激发中学生的外部线上学习动机。

吴佩欣[4](2021)在《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在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学建设学校文化,是一个有价值的实践,同时是符合国家乡村振兴的要求的体现。建设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不仅能引导中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心态,有效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还能通过辐射作用影响整个优秀乡村文化的形成。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借鉴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编制的《中学文化量表》测量量表,量表通过七个维度的研究对学校文化进行测量;分别为学校符号和办学宗旨的一致性程度、领导的民主程度、学校的对外开放程度、教职工合作程度、教师的应激行为和学校的办学目标。依据高效能积极行为特点和中学生行为特点,自编了《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测量问卷》,问卷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构成,包括39个题项,信效度良好。本文对于农村中学高效能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围绕上述四个维度展开,归纳出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分析发现,学校文化建设缺乏对学生高效能积极人格的教育,在物质文化方面,学校设施建设做不到以人为本、学校标语陈旧,缺乏积极作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缺乏独特性,对学生影响力低;制度文化方面,学校制度建设过于注重约束性,缺乏激励功能、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缺乏积极高效的探索;精神文化方面,学校校风缺乏学生认同感、学校精神文化中缺少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缺乏积极价值观和积极心态、缺乏合作精神、高效行动力和坚韧意志;行为文化上缺乏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参与愿望,不能做到时间分配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面对困难时缺乏独自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六条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策略。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推广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能积极课堂;农村中学应调动师生积极性进行高效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运用高效能积极的学校制度优势引领农村中学学校文化建设;以积极价值观为引领,建设高效能积极农村中学精神文化;通过培养农村中学生形成高效能积极人格,推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江文忠[5](2021)在《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以安庆市吴汝纶公学为例》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国家相关部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十分重视,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逐年提高,而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却是逐年下降的相悖现象。通过研究安庆市吴汝纶公学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生—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依据,同时为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课程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安庆市吴汝纶公学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初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使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轨录入;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安庆市吴汝纶公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在身高、体重、速度素质、下肢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方面成绩存在差异;学生家长的不同文化程度、参与体育锻炼态度,社区健身设施的有无,学校课业安排程度、体育课设置次数、体育课被占用,学生自身的饮食、睡眠、假期安排、锻炼习惯,体育指导等均对体质测试成绩有影响(P<0.05)。结论与建议该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上呈现出:身体形态方面,大多数学生BMI处于正常水平,但近1/4学生处于肥胖状态;身体机能方面,初中学生的肺活量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身体素质方面,初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均随着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处于及格水平,良好、优秀水平偏少。男生力量素质整体偏低,大部分为不及格等级,情况不容乐观。通过对学生个人、家庭、社区、学校等相关信息与学生体质成绩相关分析,发现:家庭方面,家长文化程度、对子女参与体育的态度对学生体质成绩有影响;社区方面,体育设施完善程度对体质成绩有影响;学校方面,适度的体育课强度和课业负担更有利于体质健康发展;自身方面,充足的睡眠、规律的课外锻炼习惯和户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偏食、玩电脑等不良习惯阻碍着体质健康发展。因此,提出从学校、家长、社会、政府、学生本人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善安庆市初中生体质的对策。

张丽杰[6](2021)在《城乡初中生父母自主支持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评价机制、学习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初中生升学压力加大,而数学学业成绩影响着学生的升学,在这个转型阶段,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成为家长、学校关心的问题。因此,探究促进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内在机理和外部条件至关重要。广西初中生父母自主支持、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和数学学习投入的现状如何?数学学习自我决定、数学学习投入在父母自主支持和数学学业成绩中是否起中介作用?数学学习自我决定是否调节父母自主支持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城乡)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对父母自主支持与数学学业成绩关系的调节作用是否通过数学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得以发挥?为了解上述问题,本文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在明确父母自主支持对学业成绩具有直接影响效应基础上,重点探讨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及数学学习投入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为了解初中生父母自主支持、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和数学学习投入的现状,以及检验相关研究假设,本研究使用SPSS22.0软件对671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初中生父母自主支持、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和数学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其和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影响关系以及数学学习自我决定的调节作用;使用AMO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分析了数学学习自我决定、数学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主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初中生的父母自主支持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多数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倾向于自我决定,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以自主性调节为主;数学学习投入及其各个维度的平均水平均处于较高状态。(2)初中生父母自主支持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家庭所在地、学校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控制性调节在性别、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着差异,其他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自主性调节在家庭所在地、学校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其他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数学学习投入在家庭所在地、学校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其他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3)父母自主支持与控制性调节呈显着负相关(相对于自主性调节),父母自主支持与自主性调节(相对于控制性调节)、数学学习投入、数学学业成绩呈显着正相关。控制性调节与数学学习投入呈显着负相关;自主性调节与数学学习投入、数学学业成绩为显着正相关关系。数学学习投入与数学学业成绩为显着正相关关系。(4)父母自主支持正向影响数学学业成绩。父母自主支持对控制性调节(/自主性调节)产生负向(/正向)影响;控制性调节(/自主性调节)可以负向(/正向)影响数学学业成绩。父母自主支持正向影响数学学习投入。(5)控制性调节在父母自主支持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自主性调节在父母自主支持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中的作用呈现矛盾现象。数学学习投入在父母自主支持与数学学业成绩中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控制性调节—数学学习投入、自主性调节—数学学习投入在父母自主支持与数学学业成绩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6)控制性调节在父母自主支持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并且控制性调节正向调节模型的后半路径,即控制性调节在数学学习投入和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自主性调节在父母自主支持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自主性调节负向调节模型的前半路径,即自主性调节在父母自主支持和数学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7)在农村的初中生中,控制性调节调节了父母自主支持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直接效应以及数学学习投入在父母自主支持和数学学业成绩中的后半段路径;在城镇的初中生中,控制性调节仅调节了父母自主支持对数学学业成绩的直接路径,未表现出对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在农村的初中生中,自主性调节仅调节了数学学习投入在父母自主支持和数学学业成绩中的前半段路径,而直接效应不显着;在城镇的初中生中,自主性调节仅调节了父母自主支持对数学学业成绩的直接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提供有益启示:增强父母自主支持水平,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充分利用数学学习自我决定与学习投入的中介关系,多角度提高学生学业成绩;重视控制性调节,联合自主性调节;提高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投入水平,增强城镇父母自主支持以提升低自主性调节初中生学业成绩。

金凤[7](2021)在《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现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学生总健康素养及功能性、互动性、批判性3个维度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获得重庆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基础数据,了解其流行状况和普遍特征;在关注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及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的基础上,探索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为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1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4个区(县)作为调查区(县)。每个调查区(县)各抽取2所完全中学,城乡各半,共8所。在每所学校的初一到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以抽到班级当天在校的全部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青少年健康素养评价量表、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共回收问卷9338份,清理数据后,纳入研究的有效问卷9072份。通过例数和百分比进行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不同特征中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和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差异的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健康素养水平与各类健康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的关系。采用两步聚类法分析男、女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及特点。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的关系。结果(1)重庆市中学生总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7.66%,功能性、互动性、批判性3个维度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74.90%、50.29%、71.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九龙坡区(OR=1.187)、初中生(OR=1.323)、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1.176)、与母亲关系好(OR=1.421)、家庭经济好(OR=1.254)、学习成绩好(OR=1.152)、与老师关系好(OR=2.416)、健康教育课程1周2节及以上(OR=1.542)的被调查者具备总健康素养的可能性更高(P均<0.05),父亲教养方式为溺爱型(OR=0.762)的被调查者具备总健康素养的可能性更低(P<0.05);九龙坡区(OR=1.306)、城镇学校(OR=1.124)、与母亲关系好(OR=1.630)、与老师关系好(OR=1.487)的被调查者具备功能性健康素养的可能性更高(P均<0.05),男生(OR=0.845)、母亲文化程度为不知道(OR=0.744)、母亲教养方式为专制型(OR=0.748)的被调查者具备功能性健康素养的可能性更低(P均<0.05);綦江区(OR=1.455)、初中生(OR=2.133)、男生(OR=1.397)、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1.187)、与父亲关系好(OR=1.643)、母亲教养方式为民主型(OR=1.302)、家庭经济好(OR=1.572)、学习成绩中等(OR=1.126)、与老师关系好(OR=2.552)、健康教育课程1周2节及以上(OR=1.790)的被调查者具备互动性健康素养的可能性更高(P均<0.05)、城镇学校(OR=0.833)的被调查者具备互动性健康素养的可能性更低(P<0.05);九龙坡区(OR=1.197)、城镇学校(OR=1.109)、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1.286)、家庭经济好(OR=1.285)、学习成绩好(OR=1.215)、与老师关系好(OR=2.184)、健康教育课程1周2节及以上(OR=1.387)的被调查者具备批判性健康素养的可能性更高(P均<0.05),巴南区(OR=0.864)被调查者具备批判性健康素养的可能性更低(P<0.05)。(2)重庆市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为77.39%;缺乏锻炼行为发生率为82.67%;非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为38.22%;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为44.91%;物质成瘾行为发生率为14.21%;网络成瘾行为发生率为5.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健康素养水平高的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c2=226.027)、缺乏锻炼行为(c2=110.196)、非故意伤害行为(c2=116.122)、故意伤害行为(c2=171.523)、物质成瘾行为(c2=60.330)、网络成瘾行为(c2=53.973)的发生率较低(P均<0.05);功能性健康素养水平高的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c2=14.522)、非故意伤害行为(c2=15.815)、故意伤害行为(c2=10.768)的发生率较低(P均<0.05);互动性健康素养水平高的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c2=453.993)、缺乏锻炼行为(c2=256.684)、非故意伤害行为(c2=113.293)、故意伤害行为(c2=327.224)、物质成瘾行为(c2=101.356)、网络成瘾行为(c2=105.405)的发生率较低(P均<0.05);批判性健康素养水平高的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c2=189.920)、缺乏锻炼行为(c2=97.496)、非故意伤害行为(c2=145.533)、故意伤害行为(c2=125.984)、物质成瘾行为(c2=35.970)、网络成瘾行为(c2=45.652)的发生率较低(P均<0.05)。根据两步聚类法将男生6类健康危险行为分为3种聚集模式,结果显示,在4320名男生中,模式1(低危险行为组)1346人(31.16%),模式2(中等危险行为组)1974人(45.69%),模式3(高危险行为组)1000人(23.15%);根据两步聚类法将女生6类健康危险行为分为3种聚集模式,结果显示,在4752名女生中,模式1(低危险行为组)863人(18.16%),模式2(中等危险行为组)1781人(37.48%),模式3(高危险行为组)2108人(44.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健康素养水平不同(c2=168.681)、功能性健康素养水平不同(c2=19.373)、互动性健康素养水平不同(c2=368.715)、批判性健康素养水平不同(c2=133.006)的男生危险行为聚集模式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健康素养水平不同(c2=71.892)、互动性健康素养水平不同(c2=149.643)、批判性健康素养水平不同(c2=71.598)的女生危险行为聚集模式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健康素养水平高的中学生发生不良饮食行为(OR=0.477)、缺乏锻炼行为(OR=0.512)、非故意伤害行为(OR=0.596)、故意伤害行为(OR=0.594)、物质成瘾行为(OR=0.685)、网络成瘾行为(OR=0.465)的风险更低(P均<0.05);互动性健康素养水平高的中学生发生不良饮食行为(OR=0.288)、缺乏锻炼行为(OR=0.345)、非故意伤害行为(OR=0.717)、故意伤害行为(OR=0.447)、物质成瘾行为(OR=0.525)、网络成瘾行为(OR=0.308)的风险更低(P均<0.05);批判性健康素养水平中等的中学生发生不良饮食行为(OR=0.836)、非故意伤害行为(OR=0.654)的风险更低(P均<0.05)。男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模式3(高危险行为组)为参照,总健康素养水平高的男生属于模式1(低危险行为组)的可能性是水平低者的2.513倍,总健康素养水平高的男生属于模式2(中等危险行为组)的可能性是水平低者的1.254倍,互动性健康素养水平高的男生属于模式1(低危险行为组)的可能性是水平低者的5.824倍,互动性健康素养水平中等的男生属于模式2(中等危险行为组)的可能性是水平低者的1.422倍(P均<0.05)。女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模式3(高危险行为组)为参照,总健康素养水平高的女生属于模式1(低危险行为组)的可能性是水平低者的1.990倍,总健康素养水平高的女生属于模式2(中等危险行为组)的可能性是水平低者的1.309倍,互动性健康素养水平高的女生属于模式1(低危险行为组)的可能性是水平低者的3.115倍,批判性健康素养水平高的女生属于模式2(中等危险行为组)的可能性是水平低者的1.280倍(P均<0.05)。结论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互动性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重庆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流行态势较为严峻,尤其是不良饮食行为和缺乏锻炼行为发生率较高,须引起重视。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可能是各类健康危险行为以及危险行为聚集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可能为防控健康危险行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薛松[8](2021)在《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展公民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与规划未来教育的重要议题,是各国进行教育改革与探索的核心内容。理解科学本质作为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科学教育领域得到重视,而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应通过科学课程与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我国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科学本质理解情况的研究不多见,尤其是小学阶段,鲜有研究能够展现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具体情况和表现特征。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科学本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法、德尔菲专家问询法、调查研究法等,从理论上探讨小学生所能理解的科学本质相关内容,建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基于此,设计测评工具,调查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情况,分析其表现特征。与此同时,对影响小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建立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拓展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关于科学本质的研究视野,以期促进小学科学课程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本质的教学实践。绪论部分重点介绍了本研究的来龙去脉,从研究的背景出发,明确了研究的问题所在以及研究意义,对科学本质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基于此进行研究设计,确立研究的内容、思路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等。第一章分析了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中的科学本质主要内容。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了美国、OECD、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以及中国等研制的核心素养框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韩国、新西兰和中国等七个国家的科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以及国际科学教育大型测评项目(PISA、TIMSS和NAEP)的测评框架,聚焦小学阶段科学本质相关内容,明确了科学教育领域重点关注小学生对科学本质哪些内容的理解,科学本质内容如何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呈现,大型测评项目主要测评科学本质的哪些内容等,为本研究开展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建构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建构了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初步建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运用德尔菲专家问询法,对初步建构的模型进行修正,最终达成专家共识,确立了基于大概念的理解模型。研究建构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包含4个大概念,分别是大概念1:科学可以解释自然世界的各种现象;大概念2:科学知识的产生要基于证据,且需要随着新证据的发现而不断修正;大概念3: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其方法和程序是多种多样的;大概念4:科学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应用科学于工程和技术能造福人类社会,但有时也会产生危害。每个大概念下分别包含若干内容指标,共计12个。第三章对我国小学生关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情况开展测评。测评工具主要借鉴国际科学教育领域测评小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经典工具,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实际情况以及我国传统文化背景,对工具进行合理改编,运用项目反映理论中的Rasch模型,进行数据与模型的拟合分析,检验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针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小学生开展测评,研究样本为上述地区9所小学的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共计825名小学生,其中四年级410人(男生202人,女生208人),六年级415人(男生216人,女生199人),有效问卷为761份。结果发现,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发展不均衡,但与国际相关研究结果相比,我国小学生的理解水平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六年级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水平显着高于四年级小学生;不同水平学校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整体理解水平有差异。与此同时,研究依据小学生的回答归纳分析其对各个大概念具体指标的理解表现出的特征。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影响因素。研究从学校、家庭、个人与社会等方面确立主要因素,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科学本质理解水平的影响,并从学校科学教育、家庭教育、同伴效应和社会作用等四个方面建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进行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科学本质理解水平产生显着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也较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科学教育、家庭教育、同伴效应和社会作用四个因素中,学校科学教育对小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产生显着正向影响,同伴效应通过学校科学教育产生的中介效应对小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产生显着正向影响,家庭教育和社会作用未产生显着影响。第五章是研究结论、启示与反思。对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以及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并探讨了研究给小学科学教育所带来的启示,同时对研究的整体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研究的创新点以及存在的局限。

牛蕾[9](2021)在《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适应性是人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而高一是初高衔接的重要阶段。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水平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制有针对性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对诊断学生适应性水平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具有研究意义。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问题:(1)合理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包含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测评项目分别是什么?(2)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如何?研究共包括以下研究内容:研究在分析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一级指标进行初构,在此基础上对二级指标和测评项目进行初构;对初构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共包含两个步骤,首先基于专家意见进行修订与完善,之后基于量表施测结果进行修订与完善,确定出最终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最后,进行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根据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编制测评量表(正式测试),进行施测,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信效度、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性别差异、不同中考成绩层次学生间的差异、正式进入高一学习前是否进行预习的差异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包含内在适应性、教学适应性、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4个测评项目。(2)整体水平方面:被测总体数学学习适应性得分均值为3.6分(满分为5分),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最好,在教学适应性方面表现最弱。(3)差异方面: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中考数学成绩层次的学生在内在适应性和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差异的效应量分别为大效应和小效应。在教学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进入高一前预习与未预习的学生在内在适应性、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环境适应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显着性差异表现差异的效应量均为小效应。在教学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下建议:(1)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内在适应性;(2)合理组织教学安排,提高教学适应性;(3)注重知识发生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4)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环境适应性。

许楠[10](2021)在《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主要探讨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以及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在父母教育期望和学习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以黑龙江省三所高中637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父母教育期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结论1: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父母亲教育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领悟社会支持在性别、学业成绩、家庭月收入、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学业情绪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学业成绩、家庭月收入、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学习投入在父母是否离异、学业成绩、家庭月收入、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结论2:父母教育期望与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学业情绪、消极学业情绪、学习投入四者之间,两两相关显着。结论3:父母教育期望分别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一是领悟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学业情绪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业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4:父母教育期望可以正向预测消极学业情绪,并通过消极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学习投入水平。由此可见:1.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2.父母的教育期望并不是越高越好。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投入会随着期望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超过一定值时,过高的的父母教育期望会唤起孩子的消极情绪,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投入有所降低。如果这时学生感受到充足的社会支持,则会降低其消极情绪,从而改善他们的学习投入情况。

二、影响城市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城市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量表研发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困境:体育学习兴趣的缺乏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1.1.2 健康战略:加强体育学习兴趣培养是突破青少年健康困境的重要抓手
        1.1.3 实践困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实践缺乏有效的指导理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兴趣、体育学习兴趣的内涵
        2.1.1 兴趣、体育学习兴趣的概念
        2.1.2 兴趣、体育学习兴趣的分类
    2.2 兴趣和体育学习兴趣测量的相关研究
        2.2.1 测量结构的研究
        2.2.2 测量工具的研究
    2.3 兴趣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3.1 情境兴趣的影响因素
        2.3.2 个体兴趣的影响因素
    2.4 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2.4.1 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2.4.2 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
    2.5 研究评述
    2.6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假设
        2.6.1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总体理论假设模型
        2.6.2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阶段理论假设模型
        2.6.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1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分析
        3.1.1 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
        3.1.2 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的内在测量结构
    3.2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3.2.1 初选指标体系
        3.2.2 确定咨询专家
        3.2.3 编制与发放专家问卷
        3.2.4 专家咨询结果与修订
        3.2.5 确定指标体系
    3.3 小结
4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影响因素量表的研发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被试
    4.3 研究方法
        4.3.1 文献资料法
        4.3.2 问卷调查法
        4.3.3 数理统计法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4.2 《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初始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4.3 《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初始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4.4 《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初始量表》信效度检验
        4.4.5 《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初始量表》信效度检验
        4.4.6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影响因素初始量表》信效度检验
        4.4.7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影响因素初始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5 小结
5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被试
    5.3 研究方法
        5.3.1 问卷调查法
        5.3.2 数理统计法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
        5.4.1 上海市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
        5.4.2 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的影响
        5.4.3 环境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的影响
        5.4.4 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的影响
        5.4.5 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的影响
    5.5 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
    附件2: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
    附件3:人口学变量信息
    附件4: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初始量表
    附件5: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初始量表
    附件6: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初始量表
    附件7: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初始量表
    附件8: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影响因素初始量表
    附件9: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影响因素初始量表
    附件10: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激发量表
    附件11:小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保持量表
    附件12: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萌芽量表
    附件13:小学生体育学习个体兴趣稳定量表
    附件14: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环境影响因素量表
    附件15: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个体影响因素量表
学习工作经历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2)核心素养视野下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问卷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核心概念界定
    1.2 健康素养工具的国内外研究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健康生活理念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设计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问卷编制程序
4 《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问卷》的预测
    4.1 问卷的初步施测
    4.2 题目修改后的二测
5 《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问卷》的正式施测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工具
    5.3 研究结果
    5.4 等值性检验
6 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现状的初步分析
    6.1 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描述性分析
    6.2 性别差异分析
    6.3 城乡差异分析
    6.4 年级差异分析
7 讨论
    7.1 关于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问卷的编制
    7.2 关于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问卷的信效度
    7.3 关于影响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人口学因素
8 结论
9 研究不足与教育启示
    9.1 研究不足
    9.2 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师生关系与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关系 ——品格优势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线上学习动机
        1.2 师生关系
        1.3 品格优势
        1.4 学业自我效能感
    2 文献综述
        2.1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2.2 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2.3 品格优势的中介作用
        2.4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2.5 品格优势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3 问题的提出
        3.1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4 研究意义
        4.1 理论意义
        4.2 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1: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测量与发展特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程序
    4 结果与分析
        4.1 预测问卷的项目分析
        4.2 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4.3 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4.4 正式问卷的信度检验
        4.5 正式问卷的效度检验
        4.6 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
    5 讨论
        5.1 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测量结构
        5.2 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问卷的测量质量
        5.3 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
    6 小结
第三部分 研究2:师生关系与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关系:品格优势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程序
    4 结果与分析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 师生关系、品格优势、学业自我效能感、线上学习动机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4.3 师生关系、品格优势、学业自我效能感、线上学习动机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5 讨论
        5.1 师生关系对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直接预测作用
        5.2 品格优势在师生关系与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之间的中介作用
        5.3 品格优势-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6 小结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1 对线上学习情境中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理解
    2 关于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问卷的使用说明
    3 研究启示与建议
        3.1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构建基于线上教学模式的新型“云”师生关系
        3.2 培养中学生的品格优势及学业自我效能感
        3.3 为确保线上学习效果,应注重激发中学生外部线上学习动机
    4 创新、局限与展望
        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2 研究局限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校文化
        (二)效能
        (三)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
    四、文献综述
        (一)学校文化的概念
        (二)学校文化的作用
        (三)学校文化的构成
        (四)学校文化建设相关研究
        (五)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相关研究
        (六)已有研究现状的不足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六、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组织文化理论
    二、高效能积极人格教育理论
    三、学校文化理论
第二章 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调查设计与过程
    一、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调查问卷研究过程
        (一)调查目的
        (二)问卷的施测与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四)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五)问卷题项的编制
        (六)问卷题项质量分析与信效度检验过程
第三章 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
    一、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
        (一)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的总体现状
        (二)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的差异性分析
        (三)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的现状调查分析
    二、农村中学在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农村中学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中学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农村中学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农村中学物质文化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二、农村中学制度文化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三、农村中学精神文化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四、农村中学行为文化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第五章 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推广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
    二、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能积极课堂。
    三、农村中学应调动师生积极性进行高效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四、运用高效能积极的学校制度优势引领农村中学学校文化建设
    五、以积极价值观为引领,建设高效能积极农村中学精神文化
    六、通过培养农村中学生形成高效能积极人格,推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着作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期刊类
        (四)其他类
    二、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1:农村中学生学校文化访谈提纲
    附录2:农村教师学校文化访谈提纲
    附录3: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预测问卷
    附录4: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正式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以安庆市吴汝纶公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1.1.2 各级政府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十分重视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理论基础
        1.3.1 体质
        1.3.2 健康
        1.3.3 各项测试指标定义
        1.3.3.1 身体形态
        1.3.3.2 身高体重指数(BMI)
        1.3.3.3 肺活量
        1.3.3.4 身体素质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关于体质测试标准的演变
        1.4.1.1 国外体质测试的演变
        1.4.1.2 国内体质测试政策的演变
        1.4.2 国内外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研究
        1.4.2.1 国外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研究
        1.4.2.2 国内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研究
        1.4.3 关于影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研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效度检验
        2.2.2.4 信度检验
        2.2.3 体质测试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吴汝纶公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
    3.1 样本年级分布特征
    3.2 吴汝纶公学初中学生身体形态
        3.2.1 身高
        3.2.2 体重
        3.2.3 身高体重指数(BMI)
    3.3 吴汝纶公学初中学生身体机能
    3.4 吴汝纶公学初中学生身体素质
        3.4.1 速度素质
        3.4.2 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素质
        3.4.3 力量素质
        3.4.4 柔韧素质
        3.4.5 耐力素质
第四章 吴汝纶公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单因素分析
        4.1.1 家庭因素
        4.1.1.1 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情况分析
        4.1.1.2 学生家长参与体育锻炼态度的情况
        4.1.1.3 学生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态度
        4.1.2 社区因素
        4.1.3 学校因素
        4.1.3.0 学生课业负担情况
        4.1.3.1 学校体育课情况
        4.1.3.2 学校校内体育活动情况
        4.1.3.3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分析
        4.1.4 自身因素
        4.1.4.1 饮食情况分析
        4.1.4.2 睡眠情况分析
        4.1.4.3 生活习惯情况分析
        4.1.4.4 校外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4.1.4.5 假期娱乐活动情况分析
        4.1.4.6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4.2 多因素分析
        4.2.1 体育课设置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4.2.2 参加校外锻炼项目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4.2.3 假期安排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4.2.4 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4.2.5 初中生体质健康可能原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身体形态方面
        5.1.2 身体机能方面
        5.1.3 身体素质方面
        5.1.4 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
    5.2 建议
        5.2.1 家庭方面
        5.2.2 社区方面
        5.2.3 学校方面
        5.2.4 自身方面
        5.2.5 政府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二 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专家)
附录三 各指标测试方法
附录四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致谢

(6)城乡初中生父母自主支持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自我决定理论
        2.1.1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2.1.2 有机整合理论
        2.1.3 相互作用图
    2.2 研究现状
        2.2.1 父母自主支持
        2.2.2 数学学习自我决定
        2.2.3 数学学习投入
        2.2.4 综合影响
    2.3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2.3.1 已有研究不足
        2.3.2 研究假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问卷设计与调查
    3.1 问卷设计
        3.1.1 初中生父母自主支持量表
        3.1.2 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决定量表
        3.1.3 初中生数学学习投入量表
        3.1.4 初中生数学学业成绩
    3.2 预调查
        3.2.1 预调查施测对象
        3.2.2 初始问卷的测量学分析
        3.2.3 问卷修订
    3.3 正式调查
        3.3.1 研究对象
        3.3.2 正式问卷的测量学分析
    3.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直接效应检验
        4.1.1 描述性分析
        4.1.2 差异分析
        4.1.3 相关分析
        4.1.4 回归分析
    4.2 中介效应检验
        4.2.1 父母自主支持对数学学业成绩的直接效应检验
        4.2.2 控制性调节及其各维度与数学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4.2.3 自主性调节及其各维度与数学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4.3 调节效应检验
        4.3.1 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在父母自主支持和数学学业成绩中的调节效应检验
        4.3.2 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在数学学习投入对父母自主支持和数学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检验
    4.4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父母自主支持、数学学习自我决定、数学学习投入和数学学业成绩的发展特点
        5.1.1 父母自主支持、数学学习自我决定、数学学习投入和数学学业成绩的总体水平
        5.1.2 父母自主支持、数学学习自我决定、数学学习投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5.2 变量间关系的分析
        5.2.1 父母自主支持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
        5.2.2 父母自主支持、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
        5.2.3 父母自主支持、数学学习投入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
        5.2.4 数学学习自我决定、数学学习投入对父母自主支持与数学学业成绩关系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教育启示
    6.1 建立课上课下性别互补体系,增强数学学习投入水平
    6.2 加强初二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重视其数学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的培养
    6.3 为非独生子女营造自主性环境,注重其内部动机的激发与数学学习投入的发展
    6.4 关注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数学未来发展的影响
    6.5 增强父母自主支持水平,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业成绩
    6.6 充分利用数学学习自我决定与学习投入的中介关系,多角度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6.7 重视控制性调节,联合自主性调节
    6.8 提高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投入水平,增强城镇父母自主支持以提升低自主性调节初中生学业成绩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统计分析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2.2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第二部分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现状及聚集模式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统计分析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现状
        2.2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分析
    3 讨论
第三部分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统计分析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系
        2.2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缺乏锻炼行为的关系
        2.3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非故意伤害行为的关系
        2.4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故意伤害行为的关系
        2.5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物质成瘾行为的关系
        2.6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2.7 男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的关系
        2.8 女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的关系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的Meta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科学
        二、本质
        三、科学本质
        四、理解
        五、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三、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第一节 核心素养框架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一、美国“21世纪技能”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SeCo项目”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三、欧盟《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学习结果的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五、日本“21世纪型能力”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第二节 国际科学课程与教学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一、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二、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三、英国国家科学课程方案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四、新加坡科学课程大纲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五、韩国科学与教育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六、新西兰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七、中国《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第三节 国际科学教育大型测评项目中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一、PISA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二、TIMSS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三、美国NAEP中的科学本质内容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建构
    第一节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假设
        一、关于科学本质的大概念
        二、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基本内容
        三、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初步建构
    第二节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模型的专家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
        二、调查的实施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模型的修订与确定
        一、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模型的修订
        二、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模型的确定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现状研究
    第一节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测评工具设计
        一、测评工具初步设计
        二、测评工具专家评审
        三、测评工具预测试
    第二节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现状的测评实施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调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三、调查数据统计
    第三节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现状的研究结果
        一、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整体特征
        二、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情况的差异分析
        三、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表现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影响因素预设
        一、学校科学教育
        二、家庭教育
        三、同伴效应
        四、社会作用
    第二节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影响因素研究工具设计与实施
        一、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设计
        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三、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修订
        四、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的实施
    第三节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一、确立变量
        二、数据收集
        三、模型建构与分析
    第四节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一、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二、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
        三、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于大概念建构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模型
        二、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情况的测评结论
        三、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理解情况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
        一、明确科学本质为科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强化其教学实践
        二、组建科学学习共同体强化学生之间的同伴效应
        三、融合隐性和显性等策略优化科学本质的教学实践
        四、以专题培训和教研等为介导提升科学教师关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能力
    第三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局限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测评框架及题目专家咨询表
    附录二 小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试测)
    附录三 小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正式)
    附录四 小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家庭)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1.1.2 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需要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重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
2 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适应的概念界定
        2.1.2 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1.3 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1.4 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皮亚杰的平衡理论
        2.2.2 发展生态学理论
        2.2.3 三元交互理论
        2.2.4 非智力因素观点
    2.3 文献综述
        2.3.1 文献计量分析
        2.3.2 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
        2.3.3 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3.4 关于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2.3.5 关于学习适应性维度的研究
        2.3.6 关于学习适应性测评工具的研究
        2.3.7 关于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3.8 已有研究小结与评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标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德尔菲(Delphi)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数据分析法
    3.4 研究工具研制
        3.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4.3 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3.4.4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3.5 数据收集与处理
        3.5.1 数据收集
        3.5.2 数据处理
    3.6 研究思路
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初构
    4.1 一级维度的由来与确定
    4.2 二级指标的由来与确定
        4.2.1 “学生自身因素”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2 “教师教学特点”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3 “数学学科特点”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4 “外部环境”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初构
5 基于专家咨询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指标体系筛选修订
        5.1.1 研究方法
        5.1.2 征询专家的选取
        5.1.3 测算方法
        5.1.4 指标体系修订标准
    5.2 专家咨询第一轮统计结果分析
        5.2.1 专家情况分析
        5.2.2 一级指标修订
        5.2.3 二级指标筛选与修订
        5.2.4 测评项目筛选与修订
    5.3 专家咨询第二轮统计结果分析
        5.3.1 “内在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2 “教学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3 “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4 “环境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确立
6 基于量表施测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修订与验证
    6.1 预测试量表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6.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及题项对应表的确立
7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7.1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现状
        7.1.1 描述性统计及正态性检验
        7.1.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
        7.1.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各维度水平
    7.2 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7.3 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7.3.1 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差异分析
        7.3.2 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3 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4 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5 不同层次学生的“环境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4 进入高一学习前是否预习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7.4.1 学生进入高一前是否预习在各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4.2 学生进入高一前是否预习在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分析
    7.5 数据可靠性分析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讨论
        8.1.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8.1.2 应用测评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8.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8.2 研究结论
    8.3 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策略与建议
        8.3.1 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内在适应性
        8.3.2 合理组织教学安排,提高教学适应性
        8.3.3 注重知识发生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
        8.3.4 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环境适应性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8.4.1 研究不足
        8.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测评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第一轮)
    附录2 测评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第二轮)
    附录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量表(预测试)
    附录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量表(正式测试)
致谢

(10)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假设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父母教育期望
        2.1.1 父母教育期望的概念
        2.1.2 父母教育期望的测量
        2.1.3 父母教育期望的相关研究
    2.2 领悟社会支持
        2.2.1 领悟社会支持的概念
        2.2.2 领悟社会支持的测量
        2.2.3 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2.3 学业情绪
        2.3.1 学业情绪的概念
        2.3.2 学业情绪的测量
        2.3.3 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
    2.4 学习投入
        2.4.1 学习投入的概念
        2.4.2 学习投入的测量
        2.4.3 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
    2.5 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习投入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
        2.5.1 父母教育期望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2.5.2 父母教育期望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
        2.5.3 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2.5.4 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
        2.5.5 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2.5.6 父母教育期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第3章 过程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父母教育期望问卷
        3.2.2 学业情绪量表
        3.2.3 学习投入量表
        3.2.4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3.3 数据处理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 研究变量的总体情况
    4.3 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及学习投入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4.3.1 父母教育期望的差异性检验
        4.3.2 领悟社会支持的差异性检验
        4.3.3 学业情绪的差异性检验
        4.3.4 学习投入的差异性检验
    4.4 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4.5 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检验
        4.5.1 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检验
        4.5.2 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消极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检验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和学习投入的现状分析
        5.1.1 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的现状分析
        5.1.2 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5.1.3 高中生学业情绪的现状分析
        5.1.4 学习投入的现状分析
    5.2 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相关分析
        5.2.1 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5.2.2 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和学业情绪的关系
        5.2.3 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和学习投入的关系
        5.2.4 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业情绪的关系
        5.2.5 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习投入的关系
        5.2.6 高中生学业情绪和学习投入的关系
    5.3 中介作用分析
    5.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4.1 创新
        5.4.2 不足
第6章 教育启示及建议
    6.1 教育期望要合理
    6.2 社会支持要充分
    6.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影响城市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量表研发与作用机制研究[D]. 孔冲.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核心素养视野下中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问卷的编制[D]. 徐文娟.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师生关系与中学生线上学习动机的关系 ——品格优势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多重中介作用[D]. 沈韵婷.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4]农村中学高效能积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D]. 吴佩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以安庆市吴汝纶公学为例[D]. 江文忠. 扬州大学, 2021(09)
  • [6]城乡初中生父母自主支持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研究[D]. 张丽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0)
  • [7]重庆市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现况研究[D]. 金凤.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小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薛松.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9]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牛蕾.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10]高中生父母教育期望、领悟社会支持、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 许楠.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影响城市中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