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机组电气设备选型设计中的问题

600MW机组电气设备选型设计中的问题

一、600MW机组电气设备选型设计中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变变[1](2021)在《煤粉供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发展”方针的不断推进,国家节能减排的标准越来越高,能耗大、污染排放高的工业锅炉特别是以煤粉为燃料的锅炉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北方,煤粉锅炉是冬季常见的供暖设备之一,但因其工艺流程复杂、控制对象非线性和时滞性等特点,无法保证煤粉供暖锅炉安全、经济、高效稳定的运行,同时能耗大和污染排放高也使得此类锅炉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当今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结合成熟的PLC控制器和组态软件、变频调速、通信技术以及先进的控制算法,设计开发煤粉供暖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对提高锅炉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优化控制、节能增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煤粉供暖锅炉主要参数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煤粉供暖锅炉系统繁杂、控制参数多、经济性要求高等特点,以简化结构、节约成本为原则,进行了锅炉系统的硬件组态和软件设计。通过应用具有高灵活性的ABB AC500系列PLC,实现供暖锅炉现场设备的控制和故障报警,按照严格的逻辑关系对重要对象进行互锁保护;并采用SIMATIC WinCC组态软件设计了友好的用户监控界面,可对锅炉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特别是针对锅炉的燃烧系统,借助变频控制、串级PID控制、模糊PID等先进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炉膛负压、锅炉供水温度以及烟气含氧量等重点参数的监测和优化,有效解决了锅炉运行过程中响应滞后、稳定性差等问题,同时对提高煤粉供暖锅炉系统的热效率起到了实质性的改进作用。最终的锅炉运行调试及能效测试结果表明,该煤粉供暖锅炉控制系统不但可以稳定、安全的运行,同时相比于其他的煤粉锅炉系统,该锅炉控制系统的热效率超出了国家工业锅炉热效率限定值的3.94%,显着提高了煤粉锅炉系统的经济性,具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熊锐[2](2020)在《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电力市场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升,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操作能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了契机。本文将主要针对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展开研究,从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的实现进行设计,具体包含主接线系统、厂用电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系统等。本文首先根据火电厂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结合规划要求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主要从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厂用电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直流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设计原理、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选择最经济、最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紧贴实际,实现系统的高效、可靠运作。其次,围绕设计方案对软件系统开展设计工作并就如何实现软件系统功能进行了具体阐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含软件功能、数据库、监控系统等三项内容,旨在实现对设备定期维护、检修、试验,强化对设备的监督、缺陷管理,实时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监控,保障设备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前该电气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新昌电厂,提升了火电厂运营效益,保证了电能生产的安全性,借助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系统的故障,为新昌电厂的运行提供了便利,在降低运维人工投入的同时,提升了电厂的运营效率,还可以实现对电厂运营故障的及时反馈,排除各种设备隐患,大大提升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水平。

石运兴,吴旋,袭奂毅[3](2020)在《扩建(新建)600MW机组电厂电气部分设计思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对于电力工业的发展原则是优化发展火电,而600 MW发电机组的参数高、容量大、且耗能较低,将600 MW级发电机组投入电网运行,将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阐述了600 MW机组电厂电气部分的设计思路,分析了600 MW机组电厂电气部分的主要导体以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希望促进电力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郭一杉[4](2019)在《燃煤烟气颗粒物/三氧化硫协同脱除过程建模与调控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消费煤炭占全球50%以上,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我国严峻大气污染形势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在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推动下,燃煤污染物减排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使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显着降低。为实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达标,污染减排装置的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控制系统难以满足工艺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需求。本文针对超低排放系统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过程,为提升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关键装置的控制水平、降低运行能耗物耗,开展了超低排放系统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建模与调控研究及应用。首先,针对超低排放系统关键装置相互独立、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导致装置协同调控困难的问题,构建了包括装置层、感知层、控制层和优化层等四层结构的燃煤电厂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高效脱除智能调控体系。同时,根据超低排放系统的信息流组成及其特点,结合智能调控的具体需求,构建了关键装置物联网以实现信息集成。建立了设计参数、运行参数、能耗物耗等多种数据库,以支撑超低排放系统的建模、控制和优化方法研发。其次,针对超低排放系统的颗粒物脱除过程,基于电除尘装置内部电晕放电、颗粒物荷电及其迁移机理,构建了电除尘装置整体效率模型,获得了介电常数、电场性质(电场强度、离子密度)、气氛条件等因素对颗粒物脱除关键过程的影响规律及其强化机制;研究了不同流场分布下的颗粒物脱除效率变化特性,获得了流场均布性对装置颗粒物穿透率和能耗影响规律;构建了电除尘装置积灰模型,研究获得了不同负荷和运行电压下的颗粒物堆速率、厚度与压降变化规律;研究了电除尘装置高压脉冲电源的电气原理,获得了不同供电形式的输出波形及其调节方法,研究了脉冲供电对颗粒物脱除强化及其能耗特性。第三,提出了电除尘装置整体效率模型的多因子修正方法,通过比例因子、偏差因子和指数因子的修正,电除尘装置的出口颗粒物预测R2提升至0.889。构建了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支持向量回归、深度神经网络等方法的电除尘装置数据模型,对比了不同数据模型的预测性能。为进一步提升模型预测精度及其泛化能力,提出了电除尘装置机理与数据融合的建模方法,对比了各种模型形式在验证集上的泛化性能,其中融合模型的预测性能最高,R2为0.896,RMSE为0.515,为优化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支撑。第四,针对多装置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过程,研究了脱硝、除尘、脱硫和湿电等多装置对颗粒物和三氧化硫生成、转化、脱除的影响机制及其建模方法。研究了影响锅炉侧和SCR脱硝装置三氧化硫生成的关键参数,基于建立的脱硝催化剂设计参数数据库研究各种因素对三氧化硫生成的影响规律,构建了基于数据库的三氧化硫生成模型;研究了电除尘装置、脱硫装置和湿电装置对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机理,获得了入口浓度、液气比、运行电压和运行温度等关键参数对脱除效率影响规律,进而构建多装置协同脱除颗粒物三氧化硫模型。第五,基于构建的电除尘装置颗粒物脱除模型、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多装置协同脱除模型,开展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优化研究。研究了影响电除尘装置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包括成本评价和环境评价的电除尘装置运行评价模型,开发了基于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电除尘装置优化方法,优化结果表明,电除尘装置可以在出口浓度不变的前提下,节能30%以上;构建了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多装置协同脱除优化方法,进行多工况运行寻优,系统运行成本下降4%以上,低负荷下可达9.18%。最后,在某热电机组开展了智能调控体系工业应用验证,搭建了包括优化模块和控制模块的超低排放智慧环保岛软件平台,实现了算法服务和环保岛组态的信息互通。提出了电除尘装置运行的优化协调方法,实现了各电场设定值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电除尘装置运行特性改进预测模型、成本模型和控制逻辑,开展了智能调控方法的长期工业应用研究,电除尘装置在出口浓度稳定达标的前提下运行能耗进一步降低,能耗较人工运行降低40%以上。

王艳芳[5](2019)在《魏家峁电厂1000kV特高压送出主接线方案研究》文中提出电气主接线是由电气一次设备按照电力生产顺序和功能要求连接而成的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的主体,也是电力系统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主接线方案的选择对各种电气设备的选型、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的拟定等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与电气主接线形式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发电容量逐渐增长,电压等级也不断升高,对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形式对电厂运行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发电厂电气主接线方案的设计和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火电厂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了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煤电一体化联营电厂为例,对大型火力发电厂经1000kV特高压输送电能的电气主接线提出几种可行的选择方案,通过综合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并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确定布置方式。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对魏家峁火电厂现状进行了介绍,根据其建设规模及扩建计划,初步确定四种电气主接线方案;(2)对四种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主接线的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和厂用电的可靠性、独立性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了最优的电气主接线方案。(3)根据火电厂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和地理位置、气象条件、污秽程度等环境条件,对主接线中主要设备进行选型,进行合理布置,减少占地面积。

邹祥杰[6](2017)在《后石电厂8号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超超临界发电技术(USCT)是目前世界上高效利用一次能源的工程技术之一,在能源利用效率以及CO2、SO2、NOx排放等方面明显优于亚临界和常规超临界参数发电机组,目前在国际上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商业化成熟应用的阶段。本文是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主干电网结构规划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工程建设的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从研究如何优化电网结构、加强电网的电源支撑、配置安全经济的热控系统、精确的经济效益与风险分析等方面入手,全面研究新型电力市场条件下建设高效节能、安全稳定的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工程的方案和措施。论文针对漳州后石电厂8号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的工程项目,对该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对工程项目进行了设计。论文首先针对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对后石电厂8号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建设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到现有国产化装备条件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发展水平,对工程项目进行了总体设计。在分析了工程所在电力系统对工程接入系统要求的基础上,对工程接入500kV系统和接入220kV系统的四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工程接入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工程项目电气系统中电气主接线、厂用电接线、过电压保护及接地系统、直流系统及交流不停电电源、机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等部分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工程装机方案,并分析了工程主机的技术条件。针对超超临界大型机组运行的要求,探讨与之相适应的热工自动化控制策略以协调整个超超临界机组热工控制系统,对工程项目的热工自动化系统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方式,分别对发电机组主设备的DCS系统和工程辅助系统的热工自动化控制的DCS系统进行了设计。论文还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的能源利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工程设计的节能措施。超超临界机组配以脱硫和脱硝装置,将是一个十分先进的洁净煤发电工程,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具有重大意义。论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其他类似的主干电网结构规划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经验。

陈丽艳,谢小杰,廖增安,钟志良,郑国强,郭俊[7](2012)在《电除尘器满足低排放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报告针对电除尘器能否达到低排放的种种疑惑,从近年来满足当时国家排放标准要求而设计的项目,经实测达到10mg/m3(标态下干烟气,下同)及以下更低排放的电除尘器实际应用项目调查研究入手,提供了大量、详实、有说服力的实际案例。研究报告对影响电除尘器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中国主要动力煤对电除尘器的适应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与国外情况比较,得出了中国大多数煤种对电除尘器适应性较好的基本结论。报告还对满足新标准电除尘器出口排放30mg/m3的投资、运行成本进行了预测,对几种除尘设备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在几种除尘设备实际能耗比较方面,报告对涉及电除尘器用电功耗的几个概念进行了澄清,得出了电除尘器在节能应用下实际能耗最低的结论。报告对电除尘器目前规格普遍偏小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电除尘种种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和使用条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对如何科学地综合或组合应用电除尘器新技术(包括合理选用烟气调质技术)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这些分析力图较为客观地为电除尘器用户释疑,为合理选用各种新技术提供帮助。报告最后提出了电除尘器满足国家新排放标准的主要对策,提出了重视电除尘器原始设计参数确定和应用煤种适应性分析的重要性,并建议对特定项目特定煤种在招标时提出必要的约束条件,以确保电除尘器从方案选型阶段起就能为保证低排放打下基础。

陈丽艳,谢小杰,廖增安,钟志良,郑国强,郭俊[8](2011)在《电除尘器如何满足低排放研究报告》文中提出本研究报告针对电除尘器能否达到低排放的种种疑惑,从近年来满足当时国家排放标准要求而设计的项目,经实测达到50mg/m3(标态下干烟气,下同)及以下更低排放的电除尘器实际应用项目调查研究入手,提供了大量、详实、有说服力的实际案例。研究报告对影响电除尘器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中国主要动力煤对电除尘器的适应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与国外情况比较,得出了中国大多数煤种对电除尘器适应性较好的基本结论。报告还对满足新标准电除尘器出口排放30mg/m3的投资、运行成本进行了预测,对几种除尘设备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在几种除尘设备实际能耗比较方面,报告对涉及电除尘器用电功耗的几个概念进行了澄清,得出了电除尘器在节能应用下实际能耗最低的结论。报告对电除尘器目前规格普遍偏小的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电除尘种种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和使用条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对如何科学地综合或组合应用电除尘器新技术(包括合理选用烟气调质技术)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这些分析力图较为客观地为电除尘器用户释疑,为合理选用各种新技术提供帮助。报告最后提出了电除尘器满足国家新排放标准的主要对策,提出了重视电除尘器原始设计参数确定和应用煤种适应性分析的重要性,并建议对特定项目特定煤种在招标时提出必要的约束条件,以确保电除尘器从方案选型阶段起就能为保证低排放打下基础。

郑明[9](2010)在《新会双水发电厂2×660MW机组热电联产工程的电气方案设计》文中指出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为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在我国电源结构中火电占总装机容量的75%。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建设已进入大电网、大机组、(特)超高压输电阶段,600MW及以上大型发电机组将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600MW及以上机组运行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本文以新会双水电厂2台660MW机组火电厂的设计工作为依托,试就合理优化大型火电厂的电气设计提出自己的设想。在保证安全稳定、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成熟的新技术和新布置,提高设计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实现节能环保、减员增效。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主接线的确定对电力系统整体及发电厂、变电所本身的运行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密切相关。并且对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配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的拟定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完成了电气主接线的方案设计及其经济性分析;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包括主变压器的容量计算、台数和型号的选择等;在发电厂短路电流计算的基础上,进行配电装置的选型和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同时,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也在这次设计方案中得到体现。本文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段和方法,落实“十一五”规划要求,设计出了一个“经济适用、系统简单、备用减少、安全可靠、高效环保、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火力发电厂的电气部分。

尧国富,李福东[10](2009)在《提高火电大机组辅机效率的途径》文中认为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火电机组主要辅机的电机功率也随之增大,一台600MW机组的厂用电率在5%左右,提高主要辅机的效率,降低辅机单耗,对电厂节能有着重要意义。

二、600MW机组电气设备选型设计中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00MW机组电气设备选型设计中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煤粉供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锅炉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2.2 供暖锅炉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煤粉供暖锅炉系统分析
    2.1 煤粉供暖锅炉系统划分
        2.1.1 燃料储存系统
        2.1.2 点火系统
        2.1.3 燃烧系统
        2.1.4 烟气排放系统
        2.1.5 除灰除渣系统
        2.1.6 供水系统
        2.1.7 压缩空气系统
    2.2 煤粉供暖锅炉工作原理简述
    2.3 煤粉供暖锅炉主要参数分析
        2.3.1 锅炉热效率计算
        2.3.2 主要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
    3.1 锅炉系统控制任务
    3.2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3.2.1 设计控制方案
        3.2.2 变频控制技术原理
        3.2.3 变频控制在PLC中的实现
    3.3 燃料供给系统
        3.3.1 设计控制方案
        3.3.2 串级PID控制系统的设计
        3.3.3 PID控制算法在PLC中的实现
    3.4 风量控制系统
        3.4.1 设计控制方案
        3.4.2 模糊PID控制系统的设计
        3.4.3 模糊PID控制在PLC中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锅炉控制系统的总体规划
    4.1 锅炉总体控制方案
    4.2 锅炉系统的结构设计
    4.3 控制系统的硬件选配
        4.3.1 工作站的硬件选配
        4.3.2 控制器PLC的选型
        4.3.3 电机及变频器的选择
        4.3.4 传感器的选用
        4.3.5 其他
    4.4 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
    4.5 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4.5.1 软件中PLC系统的硬件配置
        4.5.2 PLC软件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锅炉可视化监测系统设计
    5.1 WinCC组态软件概述
        5.1.1 组态软件
        5.1.2 WinCC过程可视化系统
    5.2 过程可视化监测系统设计
        5.2.1 监测系统功能需求
        5.2.2 监测系统结构组成
        5.2.3 监测系统界面设计
        5.2.4 监测系统的数据归档
    5.3 通讯连接
        5.3.1 通讯简介
        5.3.2 锅炉的通讯连接
    5.4 系统运行调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锅炉能效测试及结果分析
    6.1 能效测试方法
    6.2 能效测试准备工作
        6.2.1 测试项目
        6.2.2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6.2.3 热损失计算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6.3.1 测试结果
        6.3.2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锅炉控制系统部分电气图

(2)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工程概况与研究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2.1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现状分析
    2.2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构成
    2.3 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第3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设计
    3.2 短路电流的计算
    3.3 主要导体和设备选择
        3.3.1 导体选择
        3.3.2 设备选择
    3.4 厂用电系统接线设计
        3.4.1 6KV厂用电系统
        3.4.2 380/220V厂用电系统
    3.5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设计
        3.5.1 单元机组UPS
        3.5.2 500kV网络及辅助车间交流不停电电源
    3.6 直流系统设计
        3.6.1 直流系统方案
        3.6.2 蓄电池型式及容量选择
        3.6.3 充电器配置及容量选择
        3.6.4 直流系统接线
    3.7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3.7.1 控制、信号和测量
        3.7.2 辅助车间电气控制系统
    3.8 元件继电保护
        3.8.1 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的配置
        3.8.2 起备变保护配置优化
        3.8.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3.8.4 保护装置的布置
    3.9 自动装置
        3.9.1 同期装置
        3.9.2 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
        3.9.3 故障录波装置
        3.9.4 自动装置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接口
        3.9.5 GPS时钟系统
第4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功能详细设计
        4.1.1 定期管理
        4.1.2 台账管理
        4.1.3 设备管理
    4.2 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4.3 监控系统的详细设计
        4.3.1 各层级功能的设计
        4.3.2 硬件功能要求
    4.4 软件系统的实现
        4.4.1 系统配置的实现
        4.4.2 数据库系统的实现
        4.4.3 监控系统的实现
第5章 电气控制系统在新昌电厂的应用
    5.1 电气主接线
    5.2 厂用电系统接线
        5.2.1 厂用电系统接线
        5.2.2 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
        5.2.3 厂用母线起动电压水平验算
        5.2.4 厂用电负荷计算
    5.3 电气控制管理系统
        5.3.1 站控层
        5.3.2 通信层
        5.3.3 间隔层
    5.4 元件继电保护
        5.4.1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的配置
        5.4.2 起动/备用变压器的保护配置
        5.4.3 其它元件的保护配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扩建(新建)600MW机组电厂电气部分设计思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1.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1.2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方案
2 主要导体以及电气设备的选择
    2.1 电气设备选择的原则
    2.2 电气设备的选择
        2.2.1 母线的选择
        2.2.2 断路电器的选择
        2.2.3 隔离开关的选择
        2.2.4 避雷器的选择
3 结语

(4)燃煤烟气颗粒物/三氧化硫协同脱除过程建模与调控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我国大气环境现状
        1.1.2 超低排放系统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颗粒物和三氧化硫脱除过程建模研究现状
        1.2.2 超低排放系统优化调控研究现状
        1.2.3 工业过程优化调控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的智能调控系统研究
    2.1 引言
    2.2 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智能调控系统设计
        2.2.1 系统整体架构
        2.2.2 装置层和感知层
        2.2.3 控制层
        2.2.4 优化层
    2.3 智能调控数据库构建
        2.3.1 关键设备设计与运行数据库
        2.3.2 能耗物耗数据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除尘装置机理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电除尘装置整体效率模型研究
        3.2.1 入口浓度预测模型
        3.2.2 电晕放电过程模型
        3.2.3 颗粒荷电迁移过程模型
        3.2.4 关键因素影响和强化规律
    3.3 电除尘装置动态模型研究
        3.3.1 流场分布模型
        3.3.2 积灰预测模型
    3.4 电除尘装置供电强化研究
        3.4.1 高压直流供电系统
        3.4.2 高压脉冲供电强化方法
        3.4.3 脉冲供电强化颗粒物脱除对比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除尘装置混合建模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电除尘装置数据提取与预处理
    4.3 基于运行数据的电除尘装置总体效率模型修正方法
    4.4 电除尘装置数据建模方法研究
        4.4.1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数据建模
        4.4.2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数据建模
        4.4.3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数据建模
    4.5 电除尘装置机理与数据融合建模研究
        4.5.1 电除尘装置机理与数据融合策略
        4.5.2 电除尘装置机理与数据融合模型构建
        4.5.3 电除尘装置机理与数据模型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超低排放系统SO_3协同脱除模型研究
        5.2.1 锅炉与脱硝装置SO_3生成模型
        5.2.2 静电除尘装置SO_3协同脱除模型
        5.2.3 湿法脱硫装置SO_3协同脱除模型
        5.2.4 湿式静电除尘装置SO_3协同脱除模型
    5.3 超低排放系统颗粒物协同脱除模型研究
        5.3.1 湿法脱硫装置颗粒物协同脱除模型
        5.3.2 湿式静电除尘装置颗粒物脱除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颗粒物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的优化调控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电除尘装置运行特性研究
        6.2.1 运行影响因素研究
        6.2.2 运行成本特性分析
        6.2.3 环保性能评价模型
    6.3 多变煤质和工况下电除尘装置优化方法研究
        6.3.1 基于蚁群算法的优化方法
        6.3.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方法
    6.4 颗粒物和SO_3协同脱除优化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智能调控方法的工业应用研究
    7.1 引言
    7.2 智能调控方法的工业应用验证研究
        7.2.1 工业应用示范电站概况
        7.2.2 超低排放智能调控软件平台搭建
        7.2.3 电除尘装置优化控制策略与应用研究
        7.2.4 电除尘装置智能调控方法的长期工业运行验证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创新点
    8.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攻博期间曾获奖励
参加的科研项目

(5)魏家峁电厂1000kV特高压送出主接线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气主接线研究现状
        1.2.2 电气主接线综合评估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魏家峁发电厂电气主接线方案设计
    2.1 电气主接线
        2.1.1 电气主接线的概念
        2.1.2 电气主接线的主要作用
        2.1.3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2.1.4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原则
    2.2 魏家峁电厂概述
        2.2.1 厂址条件
        2.2.2 气象特征
        2.2.3 地震烈度
        2.2.4 污秽等级
    2.3 魏家峁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
        2.3.1 电厂接入系统方案简述
        2.3.2 主要设计条件
        2.3.3 电气主接线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魏家峁电厂电气主接线方案综合评价
    3.1 可靠性评价
    3.2 灵活性评价
        3.2.1 调度、检修的灵活性
        3.2.2 扩建的灵活性
        3.2.3 灵活性评价结果
    3.3 经济性评价
        3.3.1 投资计算条件
        3.3.2 计算结果
    3.4 起动/备用电源或停机/检修电源引接
        3.4.1 本期工程起动/备用电源或停机/检修电源
        3.4.2 全厂停机/检修或起动/备用电源
    3.5 电气主接线技术比较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气设备选型及布置
    4.1 地理环境特点
    4.2 主变压器选型及布置
        4.2.1 技术规范
        4.2.2 备用相
        4.2.3 运输方式
        4.2.4 变压器布置方式
    4.3 1000kV配电装置选型及布置方式
        4.3.1 配电装置选型
        4.3.2 布置方式
    4.4 110kV配电装置选型及布置方式
        4.4.1 配电装置选型
        4.4.2 布置方式
    4.5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选型及布置方式
        4.5.1 直击雷保护
        4.5.2 感应雷保护
        4.5.3 防雷电侵入波和操作过电压保护
        4.5.4 接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后石电厂8号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程项目总体设计概述
    2.1 工程项目概述
    2.2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2.3 工程总体设计及厂区总平面设计
    2.4 工程项目的水资源利用方案
    2.5 工程项目的灰渣处理及利用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程项目电气系统的设计
    3.1 电气系统设计概述
    3.2 工程接入电力系统方案的设计
    3.3 工程电气系统的设计
    3.4 工程装机方案的设计
    3.5 工程主机技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项目热工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4.1 热工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概述
    4.2 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方式
    4.3 发电机组主设备微机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
    4.4 其它辅助系统热工自动化控制设计
    4.5 热工自动化系统电源设计
    4.6 主要热工自动化设备的选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项目能源利用与节能措施研究
    5.1 工程能源利用研究
    5.2 工程设计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新会双水发电厂2×660MW机组热电联产工程的电气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新会双水电厂原始资料
        1.2.1 厂址概况
        1.2.2 电气设计范围
    1.3 主要设计特点及设计优化成果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气主接线设计
    2.1 引言
    2.2 电气主接线
        2.2.1 工程概述
        2.2.2 接入系统简介
    2.3 220KV 侧接线方案
    2.4 发电机出口装与不装断路器的技术经济比较
        2.4.1 方案的提出
        2.4.2 技术分析
        2.4.3 可靠性分析
    2.5 电气主接线技术经济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3.1 中性点接地
        3.1.1 电力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3.1.2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3.2 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3.2.1 中性点电阻接地的提出
        3.2.2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介绍
    3.3 目前国内中阻接地的使用情况
    3.4 本工程高压厂用电中性点接地电阻阻值的选择
    3.5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3.5.1 发电机的选型
        3.5.2 变压器的选型
        3.5.3 电气设备的配置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电厂短路电流计算
    4.1 概述
    4.2 各系统短路电流的计算
        4.2.1 短路计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
        4.2.2 电抗图及电抗计算
        4.2.3 化简等值网络和短路电流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20KV配电装置选型
    5.1 220KV 接线方案
    5.2 220KV 配电装置选型方案
    5.3 配电装置型式比较
        5.3.1 SF6 全封闭组合电器(GIS)
        5.3.2 插接式开关装置(PASS)
    5.4 技术经济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措施
    6.1 电气专业节能减排措施
        6.1.1 全厂电气布局优化
        6.1.2 设备选型优化
    6.2 绿色照明技术在发电厂的推广和运用
        6.2.1 设备选型优化
        6.2.2 照明设计的改进
        6.2.3 照明系统改造经济比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发电机、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7.1 发电机差动保护
        7.1.1 裂相差动保护
        7.1.2 单元件横差保护和不完全差动保护
        7.1.3 发电机匝间短路保护
        7.1.4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
        7.1.5 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
        7.1.6 发电机失步保护
        7.1.7 发电机失磁保护
    7.2 主变压器差动保护
    7.3 励磁变的保护配置
    7.4 CT 断线和闭锁差动保护
    7.5 保护用CT 和PT 的选择计算
    7.6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提高火电大机组辅机效率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0 概述
1 厂用电率
2 制粉系统效率
3 烟风系统效率
4 设备选型对辅机耗电率的影响
    4.1 送风机
    4.2 引风机
    4.3 一次风机
    4.4 磨煤机
    4.5 制粉系统
        ?4.5.1?制粉单耗高的原因
        ?4.5.2?制粉单耗治理
5 优化设计
    5.1 汽动给水泵优化设计
        ?5.1.1?汽动给水泵启动节电特点
    5.2 凝结水泵优化设计
    5.3 循环水泵优化设计
        5.3.1?双速循环水泵
    5.4 变频设计注意事项
6 结论

四、600MW机组电气设备选型设计中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粉供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D]. 张变变.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火电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熊锐. 南昌大学, 2020(04)
  • [3]扩建(新建)600MW机组电厂电气部分设计思路分析[J]. 石运兴,吴旋,袭奂毅.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0(05)
  • [4]燃煤烟气颗粒物/三氧化硫协同脱除过程建模与调控研究及应用[D]. 郭一杉. 浙江大学, 2019(04)
  • [5]魏家峁电厂1000kV特高压送出主接线方案研究[D]. 王艳芳.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6]后石电厂8号66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研究与设计[D]. 邹祥杰. 福州大学, 2017(05)
  • [7]电除尘器满足低排放的研究[A]. 陈丽艳,谢小杰,廖增安,钟志良,郑国强,郭俊. 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 [8]电除尘器如何满足低排放研究报告[A]. 陈丽艳,谢小杰,廖增安,钟志良,郑国强,郭俊. 第十四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1
  • [9]新会双水发电厂2×660MW机组热电联产工程的电气方案设计[D]. 郑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6)
  • [10]提高火电大机组辅机效率的途径[J]. 尧国富,李福东. 电力技术, 2009(04)

标签:;  ;  ;  ;  ;  

600MW机组电气设备选型设计中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