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首届芦荟种植技术培训班在省林科院举办

江西省首届芦荟种植技术培训班在省林科院举办

一、江西首期芦荟种植技术培训班在省林科院举办(论文文献综述)

姜晓峰[1](2012)在《辽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针对制约辽宁省农民科技培训的瓶颈问题,通过访谈和农民培训调查问卷形式,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科技培训的需求,明确了辽宁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辽宁省“青年农民上大学”和“辽宁省科技特派”的创新科技培训模式进行了实证案例分析,提出了促进辽宁省农民科技培训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具体措施。(1)通过调查和访谈法,分析并得出了辽宁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业技术的适用性不强,培训供需关系脱节,农民科技培训制度和体系不健全、配套措施不完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后继培训人才匮乏等。通过访谈及对辽宁省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整理,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对科技培训的需求,农民期望政府在农民培训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渴望通过科技培训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希望科技培训以面授、短期培训、贴近农民生产经营实际的培训项目为主。(2)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辽宁省“青年农民上大学”和“辽宁省科技特派”的两种典型创新模式,其中沈阳市青年农民上大学工程,通过地方政府和涉农类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出“钱”、学校出“力”、农民受益的农民培训新模式。而辽宁省科技特派行动根据辽宁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民实际文化水平,创立了“田间地头现场培训——短期培训——半年制培训——高级研修”渐进、立体的农民科技培训模式,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并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的引领作用。(3)提出了尽快出台我省农民培训的相关配套法规,进一步完善现代农民科技培训相关激励政策与制度,继续推进培养专业师资力量,加快农民素质提升步伐,坚持对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加大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建设等若干政策建议。

刘红[2](2011)在《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林木种苗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改善林分质量、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和木材供给,维持森林遗传多样性和提高人工林生物学稳定性,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林木种苗发展决定着我国营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是,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种质资源保护不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良种选育推广薄弱,扶持政策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能力和执法能力不强,与发展现代林业和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林木遗传育种和林木良种管理工程科学、经济理论、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相关法律为依据,采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专题研究、典型案例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现场调查、访谈与文献法相结合,林业学科与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构建林木种苗发展的理论技术体系、研发生产供应管理体系、技术经济政策体系为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了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世界林木种苗发展特点,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危机,中国林木种苗发展典型模式,社会经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城乡发展对林木种苗的需求;阐述了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林木种苗发展的系统工程论”的构想及其体系作为基础的现代林木种苗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以及林木种苗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途径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林木种苗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了用心探索。笔者建议,林木种苗事业建设是国家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中国的林木种苗事业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建立长期的国家林木种苗发展体系和保障机制,即:科技创新和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从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种苗技术要求特点出发,按主导功能和生产目的,将林木种苗建设划分为公益性种子建设工程(包括,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林木良种选育、林木良种生产和林木种子贮备等工程)、商品性苗木培育工程(包括,绿化观赏苗木培育、造林绿化的各类种植材料培育等工程)和兼融性种苗建设工程(包括,林木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工程)三大类,进而制定不同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陈铁晗[3](2006)在《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和交易成本是影响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的两大基础。本研究以产权理论为基础,以永安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例,回顾了林业“三定”以来的林业改革历程,指出林业改革的过程也是不断明晰产权的过程;分析了2003年以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彻底地明确了林地所有权和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权能主体,实现两权的彻底分离,产权清晰。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降低交易成本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流转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永安市在促进林权流转、加快林业技术扩散、引导社会和金融资本流向林业资源培育领域、推动林业新经济组织壮大、转变农村社区管理理念和重构林业管理体系等六个方面的配套改革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探讨了其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建议。希望藉此对提高经济效率和其它地区的林业改革提供借鉴和经验。

陈永伶[4](2000)在《江西首期芦荟种植技术培训班在省林科院举办》文中指出

二、江西首期芦荟种植技术培训班在省林科院举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首期芦荟种植技术培训班在省林科院举办(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辽宁省研究现状评述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农民的界定
        1.3.2 新型农民的界定
        1.3.3 现代农业的界定
        1.3.4 农民培训的界定
        1.3.5 农民科技培训的界定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辽宁省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辽宁省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
        2.1.1 辽宁省自然经济概况
        2.1.2 辽宁省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2.1.3 辽宁省农民培训的特点
    2.2 辽宁省农民科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农业技术的适用性不强
        2.2.2 培训的供需关系脱节
        2.2.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及观念落后
        2.2.4 农民科技培训制度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
        2.2.5 农业科技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后继人才培养匮乏
        2.2.6 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2.2.7 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不健全
        2.2.8 小结
第三章 辽宁省农民科技培训模式创新实证分析
    3.1 沈阳市农村青年科技人才研修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流程
        3.1.3 项目保障
        3.1.4 启示与作用
    3.2 辽宁省新型农民技术员培训工程(辽宁省科技特派)
        3.2.1 项目背景
        3.2.2 项目支撑
        3.2.3 项目完成情况
        3.2.4 项目实施效果
        3.2.5 项目展望
    3.3 小结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科技培训的需求分析
    4.1 样本及调查说明
    4.2 调查问卷设计
    4.3 农民的基本情况
        4.3.1 农民家庭情况
        4.3.2 农民收益情况
        4.3.3 农民受教育情况
    4.4 农民科技培训需求分析
        4.4.1 农民希望获取的培训信息渠道
        4.4.2 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
        4.4.3 农民期望接受的培训
    4.5 小结
第五章 促进辽宁省现代农民科技培训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5.1 尽快出台辽宁省农民培训的相关配套法规
        5.1.1 背景和意义
        5.1.2 抓紧启动立法调研工作
        5.1.3 法规名称和条款内容建议
        5.1.4 法规制定参考建议
    5.2 进一步完善现代农民科技培训相关激励政策与制度
        5.2.1 激励对象
        5.2.2 激励原则
        5.2.3 激励方式
        5.2.4 激励制度
    5.3 继续推进培养专业师资力量,加快农民素质提升步伐
        5.3.1 建立培训师资管理制度
        5.3.2 筹建省、市两级农民培训师资培训基地
        5.3.3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5.4 加快农民素质提升步伐
    5.5 坚持对农民进行分类培训
        5.5.1 按培训类别区分
        5.5.2 按培训对象区分
    5.6 加大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投入力度
    5.7 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
        5.7.1 源头着手,提高项目质量
        5.7.2 加强管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5.7.3 拓展资金渠道,提高项目可持续发展
        5.7.4 扩大成果宣传,增加培训力度
    5.8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建设
        5.8.1 尽快建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体系
        5.8.2 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5.8.3 全面建立信息网络体系
        5.8.4 重点培育示范体系
        5.8.5 加强建设宣传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2)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背景
        1.1.2 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发展及供应体系概况
        1.1.3 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发展的主要经验
        1.1.4 林木育种和苗木培育科学研究进展
        1.1.5 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目前需要研究的重点
        1.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2 研究技术路线
        1.2.3 研究方法
2 林木种苗发展比较研究
    2.1 中国林木种苗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2.1.1 第一阶段:号召动员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
        2.1.2 第二阶段:研究试点阶段(1960年代初~1978年)
        2.1.3 第三阶段:基地生产阶段(1978~1999年)
        2.1.4 第四阶段:依法治种阶段(2000~2009年)
    2.2 国内外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空间比较研究
        2.2.1 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
        2.2.2 国内外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发展特点比较
    2.3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的SWOT分析
        2.3.1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优势分析
        2.3.2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机遇分析
        2.3.3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不足与危机分析
    2.4 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方向
        2.4.1 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管理
        2.4.2 建立林木良种生产和良种苗木培育扶持制度
        2.4.3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利用
        2.4.4 加快林木良种选育进程
        2.4.5 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
        2.4.6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林木良种和种苗质量意识
    2.5 本章小节
3 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发展理论体系研究
    3.1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发展
        3.1.1 概念
        3.1.2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形成
        3.1.3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发展
    3.2 林木种苗发展与中国林业分工理论
        3.2.1 中国林业分工理论内涵
        3.2.2 林业分工理论对林木种苗发展的指导意义
    3.3 林木种苗发展与现代林业理论
        3.3.1 世界各国现代林业思想
        3.3.2 中国现代林业理论内涵
        3.3.3 用现代林业理论指导林木种苗发展
    3.4 林木种苗发展与生态文明理论
        3.4.1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3.4.2 生态文明理论内涵
        3.4.3 林业和林木种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
    3.5 林木种苗发展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
        3.5.1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3.5.2 系统创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3.5.3 霍尔三维结构(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
        3.5.4 用系统工程论指导林木种苗发展
    3.6 林木种苗发展与西方经济学理论
        3.6.1 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
        3.6.2 分析
    3.7 林木种苗发展与公共管理理论
        3.7.1 公共管理理论基本内涵
        3.7.2 公共政策理论
        3.7.3 公共财政理论
        3.7.4 行政法理论
    3.8 林木种苗发展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3.8.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内涵
        3.8.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论基础
        3.8.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
    3.9 林木种苗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3.9.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9.2 科学发展观
        3.9.3 林木种苗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3.10 战略管理理论与国家种苗发展体系
        3.10.1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3.10.2 林木种苗发展体系构想
    3.11 本章小节
4 林木种苗发展案例研究
    4.1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木种苗科技联合攻关
        4.1.1 研究背景
        4.1.2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4.1.3 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联合攻关
        4.1.4 主要启示
    4.2 浙江省林木良种创新平台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2.1 研究背景
        4.2.2 浙江省林木良种创新平台核心内容
        4.2.3 浙江省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2.4 林木良种创新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建设成效分析
        4.2.5 主要启示
    4.3 河南省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基地发展典型研究
        4.3.1 研究背景
        4.3.2 河南省非公有制种苗基地发展历程
        4.3.3 河南省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经营形式及主要特点
        4.3.4 河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的成效分析
        4.3.5 河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的主要经验
        4.3.6 主要启示
    4.4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4.1 研究背景
        4.4.2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核心内容
        4.4.3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成效分析
        4.4.4 主要启示
    4.5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特点
        4.5.1 研究背景
        4.5.2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特点
        4.5.3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成效分析
        4.5.4 主要启示
    4.6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典型研究
        4.6.1 研究背景
        4.6.2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核心内容
        4.6.3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典型案情分析
        4.6.4 主要启示
    4.7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
        4.7.1 研究背景
        4.7.2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核心内容
        4.7.3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成效分析
        4.7.4 主要启示
    4.8 本章小节
5 国家林木种苗供需研究
    5.1 全国林木种苗供需现状
        5.1.1 林木种子供需情况
        5.1.2 苗木供需情况
        5.1.3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4 种苗生产供应应对措施
    5.2 发展趋势分析
        5.2.1 结构优化——品种多样化
        5.2.2 追求质量——品质优良化
        5.2.3 多元体制——分工合理化
        5.2.4 市场运作——运作市场化
        5.2.5 法制环境——管理规范化
        5.2.6 强化服务——服务社会化
    5.3 需求预测
        5.3.1 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大量品种丰富的良种壮苗
        5.3.2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林木种苗发挥更大作用
        5.3.3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更高要求
        5.3.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木种苗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5.3.5 城市绿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拓展了林木种苗的发展空间
        5.3.6 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造林对林木种苗生产和供应提出了紧迫和艰巨任务
    5.4 本章小节
6 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6.1 战略思想与指导方针
        6.1.1 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6.1.2 确认识和把握林木种苗发展的十大关系
        6.1.3 "种苗发展系统工程论"思想
        6.1.4 "种苗发展系统工程论"思想体系(种苗"四化"的指导方针和种苗"四大体系"建设)
    6.2 战略布局与战略目标
        6.2.1 战略布局
        6.2.2 战略目标
        6.2.3 战略途径
    6.3 战略重点
        6.3.1 科技创新和良种选育推广体系
        6.3.2 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6.3.3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
        6.3.4 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本章小节
7 国家林木种苗发展重点战略问题
    7.1 国家林木种苗科技发展战略问题
        7.1.1 战略目标
        7.1.2 战略重点
        7.1.3 战略措施
    7.2 公益性林木种苗事业发展战略问题
        7.2.1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战略问题
        7.2.2 林木良种繁育战略问题
        7.2.3 林木种子贮备战略问题
    7.3 苗木产业发展战略问题
        7.3.1 战略目标
        7.3.2 战略布局和重点
        7.3.3 战略措施
    7.4 兼容性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4.1 重点林木采种基地发展战略问题
        7.4.2 重点国有苗圃发展战略问题
    7.5 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5.1 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与现状
        7.5.2 战略目标
        7.5.3 战略重点
        7.5.4 战略措施
    7.6 国家林木种苗区域发展战略问题
        7.6.1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2 油茶产业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3 城市绿化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中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5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7 林木种苗发展的监管和服务战略问题
        7.7.1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问题
        7.7.2 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问题
    7.8 本章小节
8 林木种苗发展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8.1 现行政策回顾及理论分析
        8.1.1 林业政策取向与种苗建设
        8.1.2 林木种苗发展政策回顾
        8.1.3 当前林木种苗政策落实不到位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
        8.1.4 理论分析
    8.2 建立长期稳定的林木种苗事业发展国家支持体系
        8.2.1 林木良种财政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2 林木种苗财政支持建议
        8.2.3 广泛的民间投入机制
    8.3 林木种苗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研究
        8.3.1 我国林木种苗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现状
        8.3.2 基本思路
        8.3.3 建立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的建议
    8.4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体系和多元化运行机制研究
        8.4.1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体制现状
        8.4.2 基本思路
        8.4.3 主要任务和内容
        8.4.4 完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机制的建议
    8.5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8.5.1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现状
        8.5.2 基本思路
        8.5.3 健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议
    8.6 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研究
        8.6.1 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现状
        8.6.2 基本思路
        8.6.3 完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的建议
    8.7 本章小节
9 结论
    9.1 基本弄清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时空和内外部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方向
    9.2 初步建立起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理论技术体系,为构建林木种苗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9.3 通过林木种苗发展案例研究,建立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典型模式
    9.4 基本弄清中国林木种苗发展供需状况,预测了林木种苗发展趋势
    9.5 提出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战略,构建起中国林木种苗发展体系框架
    9.6 理清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重点战略问题,分别提出了战略目标、重点和措施
    9.7 完善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技术经济政策体系,提出了林木种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项
    1 发表的论文
    2 编着的书籍
    3 获得的奖项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3)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林权
    2.1 产权和产权理论
    2.2 林权
    2.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第3章 永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3.1 永安林业概况
    3.2 林业“三定”与林业合作社时期
    3.3 20世纪90年代的林业改革探索
    3.4 集体林权的巩固、完善、深化
    3.5 永安林改的亮点
    3.6 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完善林改的制度和政策研究
    4.1 林权的流转
    4.2 林业技术的扩散
    4.3 林业资本的进入
    4.4 林业新经济组织
    4.5 农村社区管理
    4.6 林业管理体系重构与流程再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个人简历

四、江西首期芦荟种植技术培训班在省林科院举办(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问题研究[D]. 姜晓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7)
  • [2]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D]. 刘红.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3]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D]. 陈铁晗.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1)
  • [4]江西首期芦荟种植技术培训班在省林科院举办[J]. 陈永伶. 江西林业科技, 2000(06)

标签:;  ;  ;  ;  ;  

江西省首届芦荟种植技术培训班在省林科院举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