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金鼎工程机械厂

杭州金鼎工程机械厂

一、杭州金鼎工程机械厂(论文文献综述)

杨夏薇[1](2021)在《宋代铜镜纹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铜镜是古代日用品,在中国古代既用于鉴容,也用于辟邪等场合,因流传两千多年以上,在物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铜镜的形式相对简单,平板状,多为圆形,偶有方形,间有菱花形、椭圆等形状者,极个别有柄。其正面平或微凸,是实现其基本功能面,其背面有多种多样的纹饰和装饰,成为古代艺术的主要载体。因铜镜的基本功能是鉴容,所以镜面需要光亮、致密,中国古代铸工在长期实践中,发现高锡青铜可达此效果,其材质的锡含量往往在20%以上,甚至有30%者,但高锡青铜镜坚硬质脆,坠落即碎。而镜背面的纹饰或装饰,应当本源于商周青铜礼乐器,并随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工艺也如青铜礼乐器一样多种多样,所以,铸工铜镜的制作,同样沿袭青铜礼乐器生产的路径,早期都是以泥范块范法成形的。青铜器的装饰工艺,多移借自青铜容器,包括镶嵌、错、鎏、镀、绘和包金银等,其中镀锡工艺在装饰镜背的基础上,铸工逐步认识到也是处理镜面、使之白亮的加工工艺。随着这种工艺的普及,铜镜合金的锡含量可以不必很高,使其依然保持相当的韧性。中国铜镜可上溯到河西走廊的齐家文化,中原出现最早的是商代,西周只是零星发现,这些具有铜镜形象的器物,究竟是否全部用于鉴容,还不能肯定,至少其中某些是用于装饰。真正作为日用鉴容的铜镜,大概从春秋晚期才开始逐步增多,侯马铸铜做法发现有铸镜模范,反映出铸镜和其他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甚至装饰纹样一致。经过战国时代的发展,一些特种工艺镜颇为突出,如漆背镜、彩绘镜、双背镜等,表现出高度的工艺技巧。秦汉是青铜镜大大发展阶段,王室和戈地方都会都是青铜镜的重要产地,商品性强故纹样类型多。汉之后的连年动乱对青铜镜生产打击较大,但随着佛教东传和道教的兴起,宗教题材成为铜镜纹样的主要内容。隋唐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多种精美形式、装饰手法多样、纹饰题材丰富的青铜器,表明铜镜生产臻至高峰。唐宋社会的巨变在史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和讨论,艺术史也有涉及。通观两个时代的青铜镜,差别突出。宋代青铜镜因普通和寻常,往往被忽视,页成为研究较少、留下诸多空白的流域。本文即是针对这一空白而设计的研究,宋代手工业商品化有关,大批量的铜镜以工业化模式生产出来,其纹饰装饰性更强。如表现宋代女性文化的花卉纹镜和凤鸟纹镜,也有人物故事纹镜中展现宋代士人隐逸之情的许由巢父镜、王质观弈镜,还有展现宋代铜镜商品化的商标牌记镜,再有反映与道教、佛教有关的铜镜。宋代铜镜纹饰在艺术上呈现出丰富的装饰化、世俗化表现内容。纹饰的世俗化表现与佛、道教世俗化有关,佛道教义逐渐世俗化,广纳信众,与社会风俗相结合,形成特殊的民间风俗礼仪。铜镜参与了宋人的生活,照容或是民间信仰中用镜祭祀、婚丧喜庆事中都见有铜镜的使用,铜镜纹饰就是反应这些风俗的图像。本文采用图像与空间的讨论方法,将宋代铜镜中的部分纹饰作为单一图像来看,与周围的墓葬壁画、器物形成一个研究场域,应属于墓葬器物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铜镜的功能与图像产生的交互关系,更好的理解宋代铸镜工匠在铜镜装饰上对于纹饰内容、题材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探究宋人在物质文化上对铜镜的设计与构思,并探讨纹饰除装饰意义以外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展现宋人的造物与装饰思想。

张家浩[2](2018)在《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建构研究;第二部分是基于该体系以全国、天津市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案例对体系三个层级的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系统和BIM信息模型的建构、以及对相关的分析应用进行实践性研究。本研究是在我国目前工业遗产研究背景下,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国家层面的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机构和体系的建立。第一部分,首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总结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并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提出建立“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然后,对该体系进行了建构研究,体系包括“国家层级”、“城市层级”和“遗产本体层级”。现阶段“国家层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统筹全国各部门、机构、地区和学者成果,解读我国工业遗产研究全貌;“城市层级”的目的是为了制定标准化的“普查表”和相应的“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为未来我国工业遗产专项普查做好准备;“遗产本体层级”的目的是为了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面信息采集与管理标准的建立,以及GIS、BIM技术在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第二部分,首先,依据“国家层级”对全国目前工业遗产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采集,收集了我国1537项工业遗产,为我国未来工业遗产普查提供第一手的基础资料;建立“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全国工业遗产的行政区、时空、行业、保护、再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我国工业遗产的整体面貌。然后,基于“城市层级”对天津市域范围工业遗产进行普查,并建立“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基于GIS技术对天津市工业遗产的基本情况、再利用潜力以及工业遗产廊道的规划进行了研究。再后,基于“遗产本体层级”,对北洋水师大沽船坞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建立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信息管理系统”,并基于GIS技术对大沽船坞的历史格局演变、价值评估等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保护规划的编制。最后,基于“遗产本体层级”,由于遗产领域BIM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且数据处理复杂;因此笔者先对其工作流程进行研究,然后基于BIM技术对轮机车间、甲坞和设备的信息采集与信息模型建构进行案例研究;并基于Revit软件、Revit SDK和C++语言开发了“建筑遗产修缮管理软件”,将其应用于轮机车间修缮设计的残损信息管理中。

冯玉婵[3](2017)在《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研究—从真实性出发》文中认为本文以真实性为标准,探讨适用于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的策略。针对目前国内对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的现状分析和造成原因的研究较多,系统的再利用设计策略的研究较少;建筑设计师对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的主导大于遗产保护者的问题。本文旨在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以工业遗产真实性作为标准和底线,对目前我国随意无序的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进行约束。本文基于足够数量的典型案例调查和研究,总结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的现状,根据再利用设计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将工业遗产的真实性作为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底线和标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根据国际和国内文件中关于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工业遗产真实性的研究成果,分类探讨了体现工业遗产真实性的设计要素;以近代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技术路线为参考,考虑保护工业遗产的真实性,梳理了以真实性为标准的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技术路线。以上述理论探讨结果为依据,基于实际的典型再利用案例,探讨以真实性为标准的、针对各个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要素的分级设计策略。论文立足当下我国城市更新、存量规划的背景下,工业遗产再利用面临真实性被破坏的现状,希望通过本研究提供的视角和策略,为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的设计师提供依据和设计策略。

葛荣[4](2013)在《废旧工业厂房的景观的活化与再生研究 ——以上海莫干山50号对昆明金鼎1919的借鉴与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建筑由于失去生产功能而被闲置。过去“一拆了之”的做法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无助于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在欧美发达国家,废旧工业厂房建筑景观活化再生己经走过了早期的探索和实践阶段,并且达到成熟。而对于我国来说,则刚刚进入一个由自发上升到自觉的过程,总体来讲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历史文脉和人文因素的呼应;缺乏对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改造与再利用的范围小;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等。本文研究的主体是城市中大量出现的废旧工业厂房,景观活化与再生就是使“新”与“旧”这对矛盾关系进行转化,促使“旧”向“新”转变,这种转变不是对原有厂房建筑历史的简单回复或者补充,而是在新的阶段和更高层面上的发展。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废旧工业厂房的改造与再利用的现状的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化分析,试图寻找出适应昆明旧厂房改造和可持续发展的废旧工业厂房景观活化与再生途径。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近代工业基地,现存有大量的废旧工业厂房,其中在苏州河沿岸的废旧工业厂房蕴藏的实体利用价值、历史价值和厂区环境景观价值等使其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位于苏州河岸的莫干山50号的景观活化与再生对于昆明金鼎1919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和阐述国内外废旧工业厂房开发与再利用的历史发展,国内外在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当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以莫干山50号的情况发展为对象,进行结合具体案例和实地调研,对废旧工业厂房的相关设计因素、类型特点、设计方式,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阶层等各方面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为昆明金鼎1919相关的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然后再对金鼎1919的废旧工业厂房的改造进行探索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废旧工业厂房改造与再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特别强调:(1)废旧工业厂房的景观活化与再生需要建立在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意识以及对建筑保护重要性深入认识的基础上。(2)把景观活化与再生同复兴旧工业区相联系。(3)把景观活化与再生同环境景观的整合与更新相结合,消除衰败的废旧工业厂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4)建立和完善改造与再利用的相关政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公众和市场的积极作用。(5)要注意对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综合平衡各因素,创造性的提出改造方案。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5](2006)在《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检验通报》文中指出

浙江省社会福利工业办公室[6](2006)在《2006年浙江省社会福利企业年检年审公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为了加强对福利企业资质监管,现将浙江省福利企业年检年审办公室审定合格的企业公告如下,敬请社会各界监督。监督举报电话:0571—87059737 监督举报信箱:杭州市保俶路32号2号楼浙江省社会福利工业办公室(310007)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2006)在《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检验通报》文中研究指明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8](2005)在《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检验通报》文中提出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9](2005)在《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检验通报》文中指出

朱强[10](2007)在《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景观设计学、遗产保护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对京杭大运河沿线近现代工业发达的江南段运河(江南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尝试探讨对区域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筛选、认定和保护利用的系统性理论与方法。首先对运河工业景观和运河工业遗产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运河工业景观是由不同历史时期沿运工业及其相关活动影响所形成的文化景观类型之一。运河工业景观应该是与运河线路具有某种联系的相关要素的集合,是具有共同历史主题,见证沿运工业发展历程的有机整体。具体可以从利用运河运输或作为水源(功能相关)、空间位置毗邻运河(空间相关)以及与运河工业史中重要的人或事相关(历史相关)三个方面来理解工业景观要素与运河之间的关系。运河工业遗产是运河工业景观中有价值的部分,同样可以通过上述三种关系进行界定。在对工业遗产保护和遗产廊道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总结之后,提出了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研究的层次和基本框架。具体的讲,工业遗产廊道构建是一个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各层次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和衔接,具体可以分工业遗产区域、城镇、历史工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及相关单位、建构筑物五个层次,按照“主题确定、资源调查与登录、分析与评价、格局构建、实施策略”的基本流程展开研究。在上述概念界定和理论框架基础上,对江南运河工业遗产展开实证研究。首先从江南运河沿线工业发展历史背景的分析表明,运河沿线是除上海这一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之外的又一核心,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运河沿线是中国近代以面粉、棉纺织、缫丝、丝织为核心的民族轻纺工业的发祥地与分布中心,也是江南以及长江下游地区近代民族工业向外扩展的通道。沿运工业在中国工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工业遗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对影响沿运工业产生与发展的因素和沿运历史工业景观复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沿运工业景观的起源模式与分布格局,通过对历史工业景观与运河关系的分析,发现江南运河工业景观的形成与发展与运河有着重要关系(主要是功能相关),运河是沿运地区工业景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从上述三种关系的分析出发制定具体遗产登录标准,对运河工业遗产进行排查登录。分工业企业及相关单位、建构筑物两个层次对运河工业遗产进行类型和构成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运河工业遗产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沿运工业遗产保存现状无论从类型、数量还是空间分布上来看,都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进一步通过价值构成分析构建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分别对建构筑物、企业及相关单位、工业聚集区、沿运主要城镇四个不同层次的运河工业遗产价值进行评价分级。在上述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探讨了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规划格局,分别从廊道整体保护格局、主要城镇保护格局、历史工业地段保护性开发、重要工业建构筑物的保护与再利用四个层次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利用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通过对沿运工业发展历史、沿运工业起源模式与分布格局的分析,发现了沿运工业景观的形成与发展与运河有着重要关系,并提出了通过构建工业遗产廊道的途径,实现对江南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的设想与策略。相关理论构架和研究方法对于区域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二、杭州金鼎工程机械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杭州金鼎工程机械厂(论文提纲范文)

(1)宋代铜镜纹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价值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代铜镜纹饰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宋代铜镜纹饰考古学分期与特征
        一、考古学研究中宋代铜镜纹饰的分期
        二、考古学研究中宋代铜镜形制的分期
    第二节 宋代铜镜纹饰的特征
        一、宋代铜镜纹饰的题材特征
        二、宋代铜镜纹饰的构图特征
        三、宋代铜镜纹饰的装饰特征
第二章 花卉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花卉纹
        一、牡丹纹
        二、莲花纹
        三、梅花纹
    第二节 花卉纹的图式结构
        一、缠枝花式结构
        二、折枝花式结构
        三、“小品”式结构
    第三节 花卉纹对宋代花鸟画的模仿
第三章 凤鸟纹与龙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凤鸟纹
        一、凤鸟纹
        二、凤鸟纹的图式结构
    第二节 龙纹
        一、龙纹的图像形式
        二、龙纹的图像内容
第四章 人物故事纹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仙人故事纹
        一、龟鹤仙人纹
        二、仙人斩蛟龙纹
        三、达摩渡江纹
    第二节 历史人物故事纹
        一、许由巢父纹
        二、王质观弈纹
        三、唐明皇游月宫纹
    第三节 民间故事纹
        一、柳毅传书纹
        二、牛郎织女纹
    第四节 世俗生活类纹饰
        一、海舶纹
        二、婴戏纹
第五章 其他类型纹饰的图像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几何纹
        一、球路纹与龟背纹的发展演变
        二、球路纹、龟背纹的仿藻井式结构
        三、球路纹、龟背纹镜与建筑纹饰的关系
    第二节 八卦纹
        一、八卦纹的图像形式
        二、八卦纹的符号化演变
    第三节 牌记铭文镜
        一、宋镜“牌记”的发展与形式
        二、牌记铭文的内容
        三、牌记中铸镜城镇的分布情况
第六章 宋代铜镜纹饰的“图像功能”
    第一节 墓葬中铜镜“使用空间”的界定
        一、宋代墓葬中铜镜的使用特殊性
        二、宋代铜镜的“使用空间”界定
    第二节 墓顶挂镜的纹饰功能与意义
        一、墓顶挂镜的基本情况与地域分布
        二、墓顶铜镜纹饰的特殊性
        三、铜镜纹饰与“访仙”隐喻
    第三节 生活空间中铜镜的功能与意义
        一、墓葬中的生活用镜
        二、铜镜与日常生活
        三、铜镜与镜像
    第四节 宗教仪式中铜镜的功能与意义
        一、铜镜纹饰与道教
        二、铜镜纹饰与佛教
    第五节 铜镜纹饰的“图像功能”
        一、装饰性
        二、隐喻性
结语
附录1 宋代铜镜图录
附录2 宋代纪年墓出土铜镜表
参考文献
    一、古代文献
    二、现代文献
    三、图录
    四、考古发掘报告
    五、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
致谢

(2)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国工业遗产的整体情况仍未可知
        1.1.2 城市化高速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矛盾
        1.1.3 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的缺失
    1.2 研究对象
        1.2.1 中国工业遗产
        1.2.2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
    1.3 国内外既往研究综述
        1.3.1 国外综述
        1.3.2 国内综述
        1.3.3 既往研究的经验与问题
    1.4 研究问题及解决途径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及未尽事宜
        1.7.1 研究创新之处
        1.7.2 研究未尽事宜
第二章 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
    2.1 体系结构总述
        2.1.1 体系建立依据
        2.1.2 体系的总体结构
        2.1.3 体系应用技术介绍
        2.1.4 对我国未来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工作实施的讨论
    2.2 国家层级标准研究
        2.2.1 信息采集标准
        2.2.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3 城市层级标准研究
        2.3.1 信息采集标准
        2.3.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4 遗产本体层级标准研究
        2.4.1 信息采集标准
        2.4.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4.3 信息模型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全国工业遗产为例
    3.1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的实施
        3.1.1 信息采集标准
        3.1.2 信息采集的实施及成果
    3.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3.2.1 全国工业遗产GIS数据库建构
        3.2.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3.3 基于GIS的我国工业遗产现状分析研究
        3.3.1 全国工业遗产总体情况分析研究
        3.3.2 我国行政区层面的工业遗产分布研究
        3.3.3 基于我国工业发展史的时空分布研究
        3.3.4 基于行业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为例
    4.1 天津市工业遗产普查的实施
    4.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4.2.1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GIS数据库建构
        4.2.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文件数据库建构
        4.2.3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
    4.3 基于GIS的天津工业遗产分析及廊道规划研究
        4.3.1 天津工业遗产总体分析研究
        4.3.2 天津工业遗产廊道规划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遗产本体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
    5.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信息采集的实施
        5.1.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简介
        5.1.2 信息采集的实施
    5.2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5.2.1 GIS数据库框架建构
        5.2.2 文件数据库的建构
        5.2.3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构
    5.3 GIS在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5.3.1 基于时态GIS的大沽船坞历史沿革探究
        5.3.2 基于GIS技术的价值评估研究
        5.3.3 GIS技术指导下的保护规划编制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遗产本体层级BIM信息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轮机车间、甲坞及设备为例
    6.1 工业遗产领域BIM技术工作流程研究
    6.2 轮机车间、甲坞及设备的信息采集与处理
    6.3 BIM信息模型建构研究
        6.3.1 轮机车间BIM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
        6.3.2 甲坞BIM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
        6.3.3 BIM在工业设备遗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6.4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6.4.1 Revit自带功能在工业遗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弊端
        6.4.2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
        6.4.3 轮机车间残损信息管理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7.1 本研究内容总结
    7.2 本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本人学术成果
鸣谢
附录A 中国工业遗产名录(笔者编制,截至2018年6月1 日)
附录B 国内外工业(文化)遗产普查表汇编
    附录B-1《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申报材料
    附录B-2 英国IRIS调查表
    附录B-3 美国HABS调查表
    附录B-4 美国HAER调查表
    附录B-5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附录B-6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
    附录B-7 北京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8 上海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9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10 济南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11 南京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C 中国工业遗产普查表(笔者编制)
    附录C-1《中国工业遗产普查表(2018 年试行版)》
    附录C-2 普查表填写规范
        (1)封面
        (2)基本信息
        (3)生产工业流程
        (4)重要建构筑物遗产
        (5)重要设备遗产
        (6)测绘图
        (7)照片
        (8)参考文献和其他信息
    附录C-3 中国工业遗产编号索引
    附录C-4 《中国工业遗产行业名称及代码表(2018 版)》
附录D 工业遗产本体层级信息采集表(笔者编制)
    附录D-1 《工业遗产历史环境调查表》
    附录D-2 《工业建构筑物残损信息调查表》
    附录D-3 《工业遗产设备信息调查表》
    附录D-4 《三维激光扫描站位记录表》
    附录D-5 《工业遗产本体层级文献资料登记表》
    附录D-6 《生产工艺流程登记表》
附录E 工业遗产相关行业类型列表翻译及整理
    附录E-1 英国IRIS工业遗产普查表附录I工业行业类型
    附录E-2 1936 年中华民国《实业部月刊》工业分类[105]
    附录E-3 1982 年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工业分类
    附录E-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3-1984》
附录F 各层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框架标准(笔者编制)
    附录F-1 国家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2 城市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3 遗产本体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4 遗产本体层级文件数据库框架
附录G 工业遗产BIM信息模型标准化族库(笔者编制)
附录H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成果展示(笔者参与)
附录J 轮机车间主要残存信息汇总(笔者编制)

(3)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研究—从真实性出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动机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动机和目的
    1.2 研究综述
        1.2.1 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的相关研究
        1.2.2 文化遗产真实性的相关研究现状
        1.2.3 工业遗产真实性的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界定
        1.3.1 现存问题和研究内容
        1.3.2 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
        1.3.3 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策略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意义和方法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创新点与未尽事宜
        1.6.1 论文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现状
    2.1 基于城市工业遗产研究成果的再利用案例选择
        2.1.1 典型保护和再利用城市的选择依据
        2.1.2 典型保护和再利用城市的选择结果
        2.1.3 再利用案例的搜集
        2.1.4 典型再利用案例的选择
    2.2 典型城市保护及再利用现状调研整理
        2.2.1 北京的实践现状调研
        2.2.2 天津的实践现状调研
        2.2.3 上海的实践现状调研
        2.2.4 南京的实践现状调研
        2.2.5 杭州的实践现状调研
        2.2.6 无锡的实践现状调研
        2.2.7 苏州的实践现状调研
        2.2.8 广州的实践现状调研
        2.2.9 武汉的实践现状调研
    2.3 选取的典型案例的再利用情况比较分析
        2.3.1 使用功能
        2.3.2 保护级别
        2.3.3 再利用的主导方
        2.3.4“冷冻”保护和“随意”改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真实性介入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的探讨
    3.1 真实性介入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的必要性
        3.1.1 我国大量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破坏工业遗产的真实性
        3.1.2 真实性是体现遗产价值的重要途径
        3.1.3 保护真实性应是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底线
        3.1.4 缺乏以真实性为标准的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策略导则
    3.2 体现工业遗产真实性的再利用设计要素探讨
        3.2.1 探讨体现工业遗产真实性的再利用设计要素的必要性
        3.2.2 基于《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导则(征求意见稿)》的探讨——从分级的结果筛选体现真实性的再利用设计要素
        3.2.3 基于《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探讨——从价值评估的结论筛选体现真实性的再利用设计要素
        3.2.4 体现工业遗产真实性的再利用设计要素梳理
        3.2.5 依据价值评估结论和分级结果,筛选体现真实性的再利用设计要素——以大沽船坞轮机车间为例
    3.3 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的技术路线探讨
        3.3.1 探讨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的技术路线的必要性
        3.3.2 我国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设计的技术路线
        3.3.3 以真实性为标准的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的技术路线探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真实性为标准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建筑设计策略探讨
    4.1 空间格局设计
        4.1.1 空间格局设计对真实性的保护现状
        4.1.2 空间格局的分级设计
        4.1.3 保护主要空间格局
        4.1.4 恢复主要空间格局
        4.1.5 保护重要的建筑
    4.2 外立面设计
        4.2.1 外立面设计对真实性的保护现状
        4.2.2 外立面的分级设计
        4.2.3 原状保护
        4.2.4 保护最具特色的部位
        4.2.5 更新改造
    4.3 结构体系设计
        4.3.1 结构体系设计对真实性的保护现状
        4.3.2 结构体系的分级设计
        4.3.3 主体结构体系加固与修缮
        4.3.4 保护最具特色的结构
    4.4 构造设计
        4.4.1 构造设计对真实性的保护现状
        4.4.2 构造的分级设计
        4.4.3 特色构造保护
        4.4.4 更新改造
    4.5 设备系统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真实性为标准的工业遗产景观和工业设备利用设计策略探讨
    5.1 自然景观设计
        5.1.1 自然景观设计对真实性的保护现状
        5.1.2 自然景观的分级设计
        5.1.3 保护古树名木
        5.1.4 更新改造
    5.2 室外构筑物和设备构成的工业景观设计
        5.2.1 室外构筑物和设备构成的工业景观设计对真实性的保护现状
        5.2.2 室外构筑物和设备构成的工业景观的分级设计
        5.2.3 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景观
        5.2.4 保护具有科技或美学价值的工业景观
        5.2.5 更新改造
    5.3 人工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设计
        5.3.1 人工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设计对真实性的保护现状
        5.3.2 人工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的分级设计
        5.3.3 保护具有突出时代特征的人工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
        5.3.4 根据再利用的需求更新
    5.4 工业设备利用设计
        5.4.1 单独工业设备的利用设计对真实性的保护现状
        5.4.2 工业设备群布局展示设计对真实性的保护现状
        5.4.3 工业设备利用的分级设计
        5.4.4 保护并展示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设备
        5.4.5 保护并展示重要生产工艺和工业设备布局
        5.4.6 更新改造普通的工业设备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对于本课题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附录一 我国各主要城市的工业遗产认定情况
    附录二 我国各地城市工业遗产名单(部分)
    附录三 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案例统计表
    附录四 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典型案例资料集
致谢

(4)废旧工业厂房的景观的活化与再生研究 ——以上海莫干山50号对昆明金鼎1919的借鉴与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1.3 研究课题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
        1.3.1 相关概念
        1.3.2 研究内容
    1.4 废旧厂房景观活化再生的定义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论文研究方法和框架
        1.6.1 论文要解决的问题与研究方法
        1.6.2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发展现状概述
    2.1 国外废旧工业厂房的景观活化与再生研究发展及现状
        2.1.1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的景观活化与再生
        2.1.2 美国SOHO艺术区的改造
        2.1.3 韩国废弃的工厂重获新生变身美术工作室
    2.2 国内废旧工业厂房的景观活化与再生研究发展及现状
        2.2.1 北京798联合厂的改造
        2.2.2 昆明创库废旧工业厂房改造与再利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旧工业厂房景观活化与再生的历史演变
    3.1 废旧工业厂房的景观活化与再生研究的必要性
    3.2 新经济形式在废旧工业厂房中的延续
    3.3 废旧工业厂房的景观活化与再生的要点
        3.3.1 室内再生的要点
        3.3.1.1 空间的可达性
        3.3.1.2. 光线
        3.3.1.3. 空气
        3.3.1.4. 室内立面
        3.3.1.5. 工业痕迹符号
        3.3.2 室外的要点
    3.4 改造模式
        3.4.1 从广义来讲
        3.4.2 从狭义来讲
        3.4.2.1. 细部改造
        3.4.2.2. 空间的分割
        3.4.2.3. 结构改造
    3.5 后现代主义在景观活化和再生中运用
    3.6 历史演变中的认知转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上海莫干山50号和昆明金鼎1919的研究
    4.1 上海莫干山50号调研报告
        4.1.1 历史变迁
        4.1.2 莫干山50的现状
        4.1.3 历史背景
        4.1.4 变化
    4.2 昆明金鼎1919调研报告
        4.2.1 调研目的
        4.2.2 昆明金鼎1919的现状
        4.2.3 历史背景
        4.2.4 变化与现状
        4.2.5 存在的问题
        4.2.6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4.2.6.1 问卷调查
        4.2.6.2 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莫干山50号对昆明金鼎1919的借鉴与探析
    5.1 废旧工业厂房的景观活化与再生存在的社会问题
        5.1.1 对于业主
        5.1.2 对于开发商
        5.1.3 对于政府
    5.2 上海莫干山50号对昆明金鼎1919的借鉴与探析
        5.2.1 上海莫干山50号对昆明金鼎1919的借鉴与探析
    5.3 废旧工业厂房的景观活化与再生引入艺术的附着性
        5.3.1 艺术在厂房改造中的附着性
        5.3.2 艺术家的作用
        5.3.3 与设计师联姻
    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词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进展迅速与基础性研究相对不足
        1.1.2 转型期沿运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历史保护矛盾突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大运河相关研究
        1.2.2 工业遗产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及内容
    1.5 创新点
    1.6 江南运河及其沿运区域概况
        1.6.1 江南运河的界定
        1.6.2 自然地理背景
        1.6.3 行政沿革
第二章 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框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业遗产与工业景观
        2.1.2 运河工业景观与运河工业遗产
    2.2 工业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
        2.2.1 工业遗产的类型
        2.2.2 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与评价原则
        2.2.3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
    2.3 遗产廊道保护思想与实践
        2.3.1 遗产区域保护思想
        2.3.2 遗产廊道的概念内涵
        2.3.3 遗产廊道构建的几个关键问题
    2.4 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基本框架
        2.4.1 工业遗产廊道的概念
        2.4.2 工业遗产廊道保护研究的层次
        2.4.3 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运河工业遗产历史背景分析
    3.1 中国工业发展与潜在工业遗产分布
        3.1.1 中国近代工业时空分布特征
        3.1.2 中国现代工业时空分布特征
        3.1.3 中国潜在工业遗产分布
    3.2 运河沿线工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3.2.1 1840 年以前运河沿线传统手工业发展概况
        3.2.2 运河沿线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
    3.3 运河沿线近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运河工业遗产的判别与登录
    4.1 沿运工业景观的形成及其分布
        4.1.1 沿运工业产生的影响因素
        4.1.2 沿运工业景观的形成模式及其演进
        4.1.3 沿运工业景观形成模式特征分析
        4.1.4 沿运历史工业聚集区的划分及其分布
    4.2 历史工业景观与运河的关系分析
        4.2.1 运河沿线工业景观总体布局
        4.2.2 运河工业景观与运河的关系分析
        4.2.3 沿运历史工业聚集区与运河关系的数量分析
    4.3 运河工业遗产的判别与登录
        4.3.1 历史工业相关企业或单位调查标准
        4.3.2 工业建、构筑物登记标准
        4.3.3 沿运工业遗产登录情况
    4.4 小结
第五章 运河工业遗产类型与构成分析
    5.1 沿运工业遗产的类型
        5.1.1 历史工业企业及相关单位
        5.1.2 工业遗产建、构筑物
    5.2 沿运工业遗产构成分析
        5.2.1 分析方法概述
        5.2.2 历史年代构成分析
        5.2.3 行业类型构成分析
        5.2.4 创办类型构成分析
        5.2.5 使用性质构成分析
        5.2.6 风貌特征构成分析
        5.2.7 再利用状况构成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运河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分级
    6.1 沿运工业遗产价值构成与评价方法
        6.1.1 价值构成
        6.1.2 评价方法
    6.2 建构筑物单体评价
        6.2.1 评价因子与权重的设定
        6.2.2 价值评价与遗产点分级
        6.2.3 建构筑物价值分布分析
    6.3 工业相关企业与单位评价
        6.3.1 评价方法
        6.3.2 价值评价与工业企业分级
        6.3.3 企业及单位价值分布分析
    6.4 历史工业聚集区评价
    6.5 沿运城镇工业遗产价值总体评价
    6.6 小结
第七章 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格局构建
    7.1 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保护目标与原则
        7.1.1 保护目标
        7.1.2 基本原则
    7.2 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保护规划范围与层次
    7.3 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整体保护格局
        7.3.1 构建运河绿色廊道
        7.3.2 解说系统的组织
        7.3.3 交通组织
    7.4 沿运工业遗产主要城镇保护格局
        7.4.1 城镇功能定位
        7.4.2 构成要素构建
    7.5 沿运历史工业地段保护性开发策略
        7.5.1 保护层级划分
        7.5.2 改造更新模式
    7.6 重要工业建构筑物的保护与再利用
第八章 实施对策探讨
    8.1 沿运城市工业遗存保护和再利用的回顾与反思
        8.1.1 沿运城市工业遗存保护和再利用的状况
        8.1.2 沿运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主要问题分析
    8.2 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保护实施对策
        8.2.1 编制保护规划体系
        8.2.2 健全专项法律制度
        8.2.3 保障管理政策实施
        8.2.4 推动市场经济运作
        8.2.5 深化公众参与机制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江南运河沿线近代工业相关企业及单位清单
    附录2 江南运河近代工业景观复原图
    附录3 沿运历史工业聚集区清单
    附录4 工业遗产相关历史人物、事件清单
    附录5 运河工业遗产调查表
    附录6 沿运工业建构筑物及企业评价示例
    附录7 沿运历史工业企业清单及评价结果表
    附录8 江南运河工业遗产清单及评价结果
致谢

四、杭州金鼎工程机械厂(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代铜镜纹饰研究[D]. 杨夏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D]. 张家浩. 天津大学, 2018(06)
  • [3]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研究—从真实性出发[D]. 冯玉婵. 天津大学, 2017(05)
  • [4]废旧工业厂房的景观的活化与再生研究 ——以上海莫干山50号对昆明金鼎1919的借鉴与探析[D]. 葛荣.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 [5]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检验通报[J].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06)
  • [6]2006年浙江省社会福利企业年检年审公告[J]. 浙江省社会福利工业办公室. 浙江政报, 2006(31)
  • [7]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检验通报[J].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01)
  • [8]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检验通报[J].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04)
  • [9]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质量检验通报[J].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01)
  • [10]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 朱强. 北京大学, 2007(03)

标签:;  ;  

杭州金鼎工程机械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