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开发宁夏煤层气田

中美合作开发宁夏煤层气田

一、中美合作开发宁夏煤层气田(论文文献综述)

滕吉文,王玉辰,司芗,刘少华,王祎然[1](2021)在《煤炭、煤层气多元转型是中国化石能源勘探开发与供需之本》文中提出化石能源的勘探与开发对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面临着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此不同类型新能源广为提出与试验非常重要。中国能源发展与研究现状表明:(1)中国能源结构为少油、缺气、富煤。而煤乃是未来清洁化石能源开发的源地;(2)煤层气在天然气能源开发与供给中的潜力巨大;(3)煤炭多元转化型能(煤转型能)和煤炭高效利用的轨迹研究说明,21世纪煤层气和煤炭多元转型能必是中国能源匹配中开发供给的主力。

康旭华[2](2021)在《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当前,面对能源需求迅速增加与能源供给不足,生产生活用能与全面可持续发展两大矛盾,各国和地区纷纷选择合作以共同应对发展难题,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和全球气候谈判等为代表的能源合作屡见不鲜。在国内,能源及其相关的气候和低碳发展等问题也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高度关注,并积极寻求对内对外合作以保证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此过程中,资源型地区作为能源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承担者,同时也肩负着自身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目前,资源型经济转型已经进入关键的时期,需要寻找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可行的实践措施。因此,将能源合作这一时代命题与资源型经济的转型需求相结合,从要素组合视角研究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不仅可以在理论上为中观层面能源合作相关问题奠定微观基础,为资源型经济相关学术研究开辟新的视角;还能够指导资源型经济转型实践,为其探寻突破路径。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论、空间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理论,采用归纳演绎、比较静态分析、数理模型分析、案例研究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就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层层深入展开研究。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和立场与方法论指导,针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与约束,阐明资源型经济能源合作的必要性和能源合作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借鉴空间经济学和技术创新理论对要素水平与垂直联系以及系统超循环理论,从不同要素组合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作用及演进规律就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吸收和运用雷布津斯基定理、增长极理论、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以及熊彼特制度要素作用理论,就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展开比较静态分析、数理模型分析和逻辑推理。进而,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典型资源型省份——山西省的能源合作及其对转型的作用进行了阶段性梳理,运用熵权法、OLS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宁夏、青海、贵州、云南十个省(区)能源合作对其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检验,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能源合作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如下:(1)本文针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和约束,总结了资源型地区能源合作的动因,笔者认为资源型地区天然就是能源合作的参与者,需要立足自身禀赋优势,在政府引导下,有意识地通过多种能源合作获得多元要素,以参与水平分工;双向合作关系的建立有益于资源型经济转型;不同的能源合作类型将对资源型经济产生差别化作用,能源合作引入要素作为“负熵流”,对资源型经济耗散作用回归稳态会产生重要作用。(2)本文运用集聚与扩散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系统论分析发现,分析发现在能源合作带来的要素流动基础上,不同要素组合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层面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产生作用。其中,水平层面作用是要素组合内部产生的实质性变化,表现形式依要素组合各异,主要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垂直层面作用是要素组合在构成形态上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极化效应和均衡效应。二者此消彼长,共同影响着资源型经济中能源要素主导地位的涨落,促进了不同能源合作中要素组合的演进。(3)通过对能源贸易合作、能源投资合作、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这四类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机理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在水平层面,能源贸易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能够产生收入效应,初期可促进其转型,而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能源投资合作通过结构效应和内涵效应可以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通过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可产生推动作用。在垂直层面,能源贸易合作通常会对能源要素产生极化效应,而能源投资合作、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可以发挥极化效应或均衡效应,由此影响资源型经济能源要素的主导地位,从而影响其转型效果。(4)论文在运用熵权法对2005-2019年十个资源型省(区)资源型经济转型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别采用OLS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就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效果进行了基本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检验对象在检验期间参与能源贸易合作、能源投资合作、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在水平层面分别通过收入效应、结构效应和内涵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自身资源型经济转型;在垂直层面,分别通过极化效应(能源贸易合作)和均衡效应(能源投资合作、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对能源要素主体地位分别产生强化和弱化作用,从而对资源型经济转型起到反向和正向影响。(5)通过采用案例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典型资源型省份——山西省的能源合作及其对转型影响进行阶段性梳理,本文得出结论:山西省的能源合作由量变到质变、从单向到双向,在不断演进中逐步实现合作领域的清洁化;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也随能源合作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类型能源合作内在质量的改善及相互间的联合开展,由能源产业内部到工业体系再到整个经济与社会体系,沿着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地区协调—生态环境的效果路径循序渐进地显现出来;能源合作是资源型经济实现转型的“捷径”之一;而开放程度不高、对高质量要素吸收不够,对转型引领作用不足、各类合作结合乏力与创新能力欠缺制约了山西省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发挥。(6)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认为资源型地区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政府需要有意识地引导资源型经济转型,立足自身禀赋优势,开展多种类型的能源合作,并根据转型需求吸收高质量要素,促进转型发展。在能源贸易合作中,应增加高附加值能源商品和能源服务贸易合作,促进能源合作向吸收高质量要素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贸易收入的资本化。在能源投资合作中,应避免投机合作,积极利用外资,引导合作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和提升能源产业劳动力素质的领域。在能源技术合作中,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国内能源领域的创新合作,通过内部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技术研发与转化。目前,能源治理合作的发展尚未成熟,需要着力在能源基金利用与监管和生态保护机制建设,以及统一能源金融和碳交易体系等方面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尝试从要素组合水平层面和垂直层面作用角度分析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其中,借鉴前人将空间经济学的极化效应运用至要素组合的方法,进一步将要素在空间上的扩散效应转化为在经济体内要素构成上的均衡效应,补充并完善了相关理论,构建了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机理的分析框架。第二,本文在地区合作层面上,将能源合作划分为能源贸易合作、能源投资合作、能源技术合作和能源治理合作,并将散见于个别研究的具体化能源合作纳入同一个研究体系,运用同一研究范式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推演出不同类型能源合作间的演进规律,从而勾勒出能源合作体系的概貌,其中的个别观点和内容对今后相关问题研究的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第三,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能源合作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统计的部门和数据,本文选取山西省为代表,经过长期调研、数据搜集、整理,梳理出其参与各类能源合作的实际情况并进行了阶段性梳理,掌握了充足详实的现实数据和研究方法,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相关部门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是:第一,由于实证检验对象实际情况的限制,本文未将能源服务贸易合作纳入能源贸易合作的研究中。今后,可将能源贸易合作单独作为研究主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第二,鉴于研究重心关系,在对能源治理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进行机理分析时,本文未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加以区分,而是淡化了其中的差别,这也是作者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之一。第三,尽管本文已经竭尽所能对省级能源合作数据进行挖掘和梳理,但可能仍然存在一定欠缺。今后,笔者将进一步钻研统计方法,以便深化和完善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黄卫锋[3](2020)在《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局,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作为中石化在东北地区的唯一一家上游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因此,要想在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下,实现分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便需要科学制定分公司的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深入分析东北油气分公司历年勘探和开发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外部环境分析以及企业自身能力分析,通过SWOT分析方法找出分公司的机会和威胁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分析认为东北油气分公司在天然气业务上应采取S+O扩张战略,原油业务应采取W+T防御型战略。并确定了分公司“扩大天然气生产规模投资战略”、“低成本投资战略”、“联合投资战略”的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在“扩大天然气生产规模投资战略”方面:首先要保证一定的老气田开发调整投资,延长老气田稳产期。其次是在七年行动计划前四年,要针对保有储量及目前有苗头的区域加大勘探和开发力度,实现2022年达到15亿方的目标。最后是在七年行动计划后三年在工程工艺技术大幅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勘探和开发力度,实现2025年年产35亿方的目标。在“低成本投资战略”方面:首先要打破现有部门及专业壁垒,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一体化投资管控体系。其次是要适度引入民营资本,培育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幅降低投资。最后是利用集团公司机构改革契机,与工程公司建立联合投资开发模式,实现低品位储量的效益开发。同时,在勘探和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应针对战略需要对企业文化、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及技术配套等方面进行改造和完善,以保障战略顺利实施,最终实现战略目标。通过科学的战略分析方法制定出了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及实施方案,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东北油气分公司下步油气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李家全[4](2019)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潜在选择。为应对气候变化,2013年至2050年全球CCUS技术需要贡献940亿吨的累计CO2减排量。作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中国将会履行减排责任,未来也会成为全球大规模部署CCUS项目的一员。CCUS项目大规模部署是结果,安全且经济的大规模部署是目的。科学的决策是CCUS项目安全且经济大规模部署的途径与支撑。因此,本论文围绕中国CCUS项目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的论题,综合运用情报学、地理学、技术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方法,开展了以下创新性工作:(1)基于陆上不可开采煤层与中国海上封存盆地不进行CO2封存、和封存场地远离人类聚集地的考虑,重新评估了中国陆上CO2封存盆地及其封存能力。结果显示,限于中国人口分布特征,中国备选封存盆地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其中咸水层盆地9个、天然气田8个、油田8个,封存能力分别为13834亿吨、19.20亿吨、14.59亿吨。(2)依据评估得到的中国陆上CO2封存盆地及封存能力,结合搜集到最新的1229个全国各行业大型排放源(包括排放源位置、排放量以及捕集量),对中国全局CCUS项目经济最优路径进行了规划。结果显示,分布在鄂尔多斯、准格尔、松辽等油田附近的高浓度排放源所排CO2于就近油田封存,可形成22个可盈利的CCUS项目,其应是中国早期CCUS项目大规模部署的优先选择。经济性次优的CCUS项目,是在各咸水层盆地附近的高浓度排放源实施的咸水层封存项目。完成中国1229个排放源的29.58亿吨CO2/年的封存,平均成本为683.16元/吨。(3)识别了 CO2捕集、油田封存与强化采油(CCS-EOR)项目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构建了适用于中国CCS-EOR项目的投资决策方法。以延长石油集团煤制甲醇生产线CCS-EOR项目为案例研究发现,延长石油集团CCS-EOR项目应立即于2019年实施,最晚不能超过2024年,否则难以收回成本。另外,剩余服务年限低于11年的中国排放源应直接放弃CCS-EOR项目投资。总体来说,中国部分潜在的高浓度排放源CCS-EOR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4)识别了 CO2捕集、咸水层封存与驱替采水(CCS-EWR)项目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构建了适用于CCS-EWR项目的投资决策方法。以神华集团直接煤制油生产线CCS-EWR项目为案例研究发现,当前中国的核准减排量(CERs)价格,不足以引发CCS-EWR项目商业化投资。项目投资应执行延迟期权,但未来投资前景也不乐观。另外,剩余服务年限低于14年的中国排放源应直接放弃CCS-EWR项目投资。此外,EWR技术环节产生的经济性负面影响难以消除。(5)构建了不确定运营环境下CCUS项目用能来源优化决策方法,为中国CCUS项目最优化运营提供科学决策工具。以中国高浓度排放源的CCUS项目(捕集规模为100万吨/年)为案例研究发现,当前CCUS项目初期会通过直购电的方式获得电力,后期极可能转变为从电网购电。相比全信用期内执行直购电和电网购电方案,最优购电决策可分别提高期望收益1627万元和162万元,另外,相比直购电,最优购电决策使捕集CO2用电引起的CO2排放下降了 30.31%-50.71%。

魏静[5](2019)在《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页岩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具有低碳、绿色、高效的特点,现已成为我国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我国平衡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枢纽。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巨大成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能源自给力,降低了对外依存度,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对世界经济发展和能源供需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如何像美国一样实现页岩气的大规模经济开采,提高产业竞争力,对我国的能源战略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多角度剖析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外部条件通过与美对比分析来阐述,内部条件通过钻石模型分析产业自身竞争力来说明,综合剖析并总结我国现阶段页岩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最后结合当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情况,切实提出提高我国页岩气产业竞争力的针对性战略对策。研究表明,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存在开发难度大;勘探技术落后,缺乏自主研发性,尚未实现国有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力度小,落实不到位;产业专项基金不健全;管网基础设施薄弱;市场机制有待完善的弊端,制约了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市场需求迫切、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发展都相对成熟且主体开发企业战略明确、结构合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同业如与致密气、煤层气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可以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为全面提升页岩气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建议切实制定符合国情的页岩气发展战略目标;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加强技术革新与国际合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税收减免体系;推动央地规划对接;建立多元化产业专项基金,推进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充分认识当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给我国页岩气产业带来的潜在影响,最终实现中国页岩气产业的经济可持续稳健发展。

曹峰毓[6](2019)在《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文中指出新世纪以来,国际能源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一方面,通过不懈的政策引导与技术进步,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格局也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可以说,随着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加速发展,国际能源新体系的雏形正在形成,国际能源革命的大幕已经悄然拉开。对于中国而言,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国能源革命面临的形势复杂,挑战巨大。另一方面,此轮能源革命也为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条件。新时期下中国能源体系的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的“能源革命”,为中国的能源改革指明了方向。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首个国家能源革命战略。中国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箭在弦上。在这种情况下,对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了时代赋予能源政治研究的重大使命。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如下:首先,通过研究人类社会历次能源革命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对能源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其次,通过对历次能源革命特征的总结,提出能源革命的概念;并根据是否发生体系性变革将能源革命细分为纵向与横向能源革命。同时,对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再次,通过对能源领域重大技术突破的研究,判定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内容、现状、发展趋势与未来影响。最后,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将中国与欧盟、美国的能源革命态势进行比较,判断中国能源革命的总体发展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中国能源革命建设的不足与能源体系的发展特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在对能源革命发展历程与现状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能源革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引发,以提升能源服务质量为目的,并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全局性能源变革。第二,能源革命爆发的关键条件在于技术进步。新技术只有在突破原有技术理论极限且拥有合适资源支撑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引发能源革命。目前非常规油气革命与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其中,前者极大地扩展了可采油气资源的范围,后者则打破了化石燃料体系在资源储量、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限制。第三,与美欧地区相比,中国在能源革命建设中仍较世界先进水平有着明显差距,相对不利的政策环境成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第四,通过对中国能源体系发展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的能源革命建设的总体方向应为以低代价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对于非常规油气产业来说,该领域的变革应主要集中在油气产业的上游与中游,主题应以公平和开放为主。对于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来说,该领域的变革应主要集中在补贴和电力市场两个领域。

范剑峰[7](2018)在《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与管道网建设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天然气相对清洁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偏爱,需求旺盛。中国蕴藏丰富天然气资源,储量和产量持续增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常规天然气产量有限,与消费产生巨大需求缺口;中国蕴藏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发展天然气生产的重要领域,如何利用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对于完善天然气供应产业链至关重要。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页岩气与美国相当,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的页岩气田,东北华北的煤层气都有较大发展。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具有小聚集的特点,优化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选择合理的管道运输方式,构建合理有效的运行模式将成为天然气发展领域的重要环节。欧美发达国家天然气管道网建设历史悠久,长距离干线输气管道长度已超过150万公里,支线管网更是四通八达,不需要过多的连接便可以到各类达终端用户。美国实现“页岩气革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发达的天然气管网系统,基础设施完善,页岩气田的分布与管道网建设规划匹配程度高,开发出的页岩气经过处理,不需要过多的辅助运输,便可直接接入地区和全国性的管道网,且政策透明,价格稳定,因而发展迅速。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带动了全球的非常规,为全世界树立了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标杆,各国竞相开展此项研究。中国的管道网建设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总体规模滞后,以西气东输为主干网的建设,拉动了全国性的天然气管网建设,也带动了储运设施和支线管网建设,监管调控能力、管理方式和管输价格形成机制也得到进一步理顺,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自我探索,中国天然气管网设施运营基础和管理能力也达到世界水平。通过中国与发达国家管道网建设进行比较研究,非常规气田的分布情况,从匹配程度看,局部地区匹配程度高,总体匹配不足,管网密和覆盖率低,应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支线联络线建设,扩大互联互通程度。提升制度管理,寻找降低管道运行成本的途径。推广已经形成运行管理经验,提高管道运行安全。提高管道网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能力,优化管网运行,竞争性和渐进式改革国家天然气接入管网价格形成机制,贯彻相关优惠政策。

龙驭球,崔京浩,袁驷,陆新征[8](2018)在《力学筑梦中国》文中研究表明该文讨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力学应起和所起的作用。全文共分9个部分:1)力学;2)科技;3)土木;4)水利;5)交通;6)能源;7)一带一路;8)兴军强军;9)结论。比较详尽地阐述了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与力学有关的国民经济的重大发展。我们四人均先后任职《工程力学》主编,诚以此文献给2017年10月胜利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党代表大会。今年(2018年)又适逢钱学森先生1958年所做的"争取力学工作大跃进"报告第60个年头,这个报告促进并加强了力学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强大作用,愿以此文兼及纪念。

杨震,孔令峰,杜敏,赵晨晖[9](2016)在《国内致密砂岩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和财税扶持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资源丰富,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等均属于典型的致密气藏。近10年来,国内致密气实现了快速增储上产,但由于我国致密气藏一直被按照常规天然气藏进行管理,缺乏有效的财税扶持和政策支持,致密气持续增产潜力明显受到制约,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致密气开发项目也长期未能取得盈利,自2015年以来产量已出现稳中趋降的苗头。为此,提出致密气开发项目应采用新的经济评价方式:要结合开发生产的特点,核定产量递减率、单井经济寿命等关键参数,采用产量法计提折旧,并考虑气井增压生产和间歇开井导致操作成本上升等问题。采用新的经济评价方式所得的结果显示,苏里格气田致密气开发项目收益水平远低于企业资金成本水平。结论认为:为了支持国内致密气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将致密气产地省份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恢复到公平合理水平,同时给予财政补贴0.24元/m3;或者在现行门站价格基础上直接给予财政补贴0.32元/m3。扶持政策的实施将直接带来增量税费收入,基本不会增加财政负担,而且能够显着降低国内天然气的消费成本。

汪金伟[10](2016)在《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评估与商业化政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进步,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与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加剧我国油气资源供需矛盾,同时气候变化问题和环境压力倒逼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相对清洁的化石能源,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的现实可行路径。一方面,我国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资源丰富,为推进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得益于水力压裂增产和水平井技术,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已经在美国取得突破成功实现商业化极大的激励了我国开发利用页岩气资源的积极性。然而,资源的各项属性决定了其规模化开发利用必然对经济社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估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及环境影响是判断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决策依据。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油气资源,其开发利用也必然遵循这些规律。美国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终于在21世纪初实现了页岩气资源的规模化与商业化开发利用,页岩气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飞速发展。同时,随着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进程的推进而来的还有其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从美国经验来看,页岩气资源的规模化开发主要产生可观的能源安全和经济效益,增加了能源供给、改善了能源结构及促进经济增长,而环境影响上效益与风险并存。推进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油气资源供给不足而需求快速增长的我国而言是实现能源供需平衡的一种现实可行途径,因此,自2008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多项政策条例刺激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工作,随着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进程的推进,实现规模化的开发利用是可以预见的未来,因而伴随的经济、社会及环境影响评估研究亟待开展。本文从页岩气资源的属性出发,结合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经验,从能源安全、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评估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基于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结果提出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政策目标、改进对策与具体措施。全文的结构安排和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论文首先从我国能源供需结构、碳排放现状和页岩气资源潜力等方面阐述研究选题的背景,从页岩气产业发展与能源革命的关系角度论述开展页岩气开发利用影响评估的意义。然后对现阶段关于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发现当前关于页岩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页岩气的介绍、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美国开发利用经验总结、国内页岩气开发面临的挑战以及开发利用效益的定性分析等方面,不难看出,关于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短期与长期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影响的研究工作滞后于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实践进程。围绕这一研究问题,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案和思路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页岩气资源的经济性质出发,论述选择从能源安全、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其效益评估维度的原因,并通过梳理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作为评价结果的判断体系与政策制定方向,然后从能源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评估的一般内容和方法出发,分析页岩气开发利用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形成本文的理论评估框架。第三章是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实践及其经验。页岩气开发利用的效益评估重点在于能源安全、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美国取得“页岩气革命”成功后,其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因而,本章尝试从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其经济社会影响,总结规律经验,同时也对理论分析框架进行验证。美国的经验表明,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产生提高能源供应保障、减少能源依赖、改善能源结构和助推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经济社会效益,而随着开发利用进程的推进,环境风险逐渐成为评估页岩气资源是否值得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第四章是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需求分析及供给潜力。首先从全球天然气储量变化及供需现状、全球天然气市场流动现状及中国天然气进口情况分析我国未来天然气需求,研究发现,迫于气候变化压力,全球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正经历从石油到天然气的转变,并且全球范围内天然气流动性逐渐增大,特别是我国近几年管道气和液化气进口量逐渐增大,造成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渐增高。因而,为了保障国内天然气供给,减小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开发页岩气是缓解天然气供给不足的可行选择。基于此,对我国页岩气的资源储量及分布、勘查开发情况等资源基础资料进行归纳梳理,并对我国页岩气资源供给潜力进行分析。第五章是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能源安全效益分析。首先对现有能源安全研究的理论及其进展进行了梳理,当前能源安全主要分为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然而,笔者认为能源使用安全更多的是环境保护与经济范畴,因此本文将能源安全界定为能源供应安全;其次,根据能源安全评价的方法计算了我国能源安全的SWI指数和HHI指数,基于能源安全评价多样性指数构建我国能源供应安全评价模型并对我国2006-2012年间的能源供应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发现从2008年开始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急剧下降;最后,基于我国天然气发展规律和我国《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对我国页岩气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情景预测,分析不同情景下页岩气对满足天然气供应、保障能源安全的作用。第六章是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本章主要研究目标是分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将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界定为宏观经济效益和产业发展效益,宏观经济效益上运用能源生产率和协整模型对未来我国页岩气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表明页岩气宏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局限于数据因素,产业发展效益部分主要是对页岩气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各个环节的可能发展前景进行定性分析。第七章是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分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上效益与风险并存。环境效益在于其作为天然气燃烧阶段的污染物排放少,因此基于前文关于页岩气产量的估算结果计算页岩气可能的节能减排量。环境风险上,根据美国经验,环境风险在于水资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两大问题。基于此,首先运用ArcGIS分析工具构建地表水生产压力和地下水污染风险两个指标从省域层面分析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水资源风险,并在当前压裂技术水平下对各省总体耗水情况进行了估算;然后,对比分析了三类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情况,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具有较好的环保和减少排放的潜力,但是保障其环保潜力的前提是控制页岩气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问题,因此,借鉴相关学者研究,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页岩气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甲烷排放进行估算,估算结果暗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页岩气能否定性为一种环保清洁能源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第八章是我国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首先根据前文研究基础明晰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政策目标: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商业化开发利用。通过对美国页岩气发展的政策进行归纳总结认为美国页岩气能够成功实现规模化与商业化离不开政府高强度和持续性的补贴,基于这样的认识,将促进页岩气开发利用的政策分析重点放在财税补贴上,然而,不同的补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补贴方式(技术补贴、税率补贴、直接补贴)所产生的补贴效率,根据模拟结果认为,在当前补贴情况下首先要保持直接补贴,直接补贴对于处在页岩气发展初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次由于技术补贴的效率高应该适当增加技术补贴,税率补贴上应偏向于开采企业的税率减免。由于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环境成本方程的设定并不能完全替代环境规制,且在政策实施层面没有可行性,因此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进一步针对页岩气开发利用中的水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提出相应的环境规制措施。第九章是结论与展望。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展望后续研究工作。论文研究认为页岩气的属性决定了页岩气开发利用会产生能源安全、经济和环境影响,从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的经济贡献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大力推进页岩气资源的规模化开发,但是页岩气开利用过程中的水资源污染潜在风险需要管控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率有待提高,因此,我国页岩气相关的政策重点在于在控制环境风险的前提下如何补贴使我国页岩气快速实现量产。展望后续研究工作,应考虑页岩气量产引致的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的相对效益。论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1、基于能源安全理论中的能源安全评价指数和模型构建我国能源供应安全评价模型,并考虑未来不同天然气需求情景下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所能产生的有效供给能力,分析页岩气资源对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保障作用;2、根据不同情景下我国页岩气资源的供给能力,运用能源生产率和协整模型对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宏观经济效益进行估算;3、对于页岩气开发利用中的水资源消耗问题,运用ArcGIS分析技术从省域层面探讨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消耗压力与地下水污染风险,为我国页岩气资源商业化开发中的水资源管理问题提供决策依据;4、在页岩气开发利用初期,补贴是促进页岩气产业快速规模化的可行政策选择,然而不同的补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补贴效果,因此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页岩气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同补贴方式下的补贴政策效果。

二、中美合作开发宁夏煤层气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美合作开发宁夏煤层气田(论文提纲范文)

(1)煤炭、煤层气多元转型是中国化石能源勘探开发与供需之本(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煤炭的聚集与潜力巨大
    1.1 中国煤炭存储、产能与消耗
    1.2 中国的煤炭产量,产能与需求
        1.2.1 全球视野的产区分布特征
        1.2.2 中国煤炭产地的分布特征
        1.2.3 中国煤炭能源的未来需求
        1)煤炭在中国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不会改变
        2)未来20年的煤炭需求
        3)煤炭能源潜力巨大,向第二深度空间(800~3 000 m)要煤
        4)中国能源中煤炭能源“永葆青春”
        5)煤炭多元转换对煤炭能源的未来设想
2 煤层气及化石能源存储、开发和利用
    2.1 煤层气的存储、产气量与分布
        2.1.1 世界煤层气大国
        2.1.2 中国的煤层气
    2.2 中国煤层气的潜能和反应
        2.2.1 中国华北克拉通西部的大气田——苏里格大气田
        2.2.2 中国80个含天然气沉积盆地的天然气类型
        2.2.3 全球各国煤层气的存储,开采和潜力
3 煤炭绿色、清洁、高效与能型转换
    3.1 发展洁净煤利用技术的重要性
        3.1.1 发展洁净煤技术是煤炭业创新的必然途径
        3.1.2 煤炭多联产技术是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
        3.1.3 国内外发展概况
        1)世界煤制油概况
        2)中国煤制油的概况[70-75]
        3)近年发展快速
        4)到2020年煤基替代能源路线
        5)煤炭高效燃烧是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途径
        6)煤热解技术
        7)地面煤炭煤气化
    3.2 煤炭液化与其在能源发展中的路线之一
        3.2.1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
        3.2.2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
        3.2.3 中国科学院在煤炭清洁高效能源转化研究中的进展
    3.3 煤炭地下气化、发电与其在能源发展中路线之二
        3.3.1 煤炭地下燃烧气化在中国能源发展中乃必然选择
        3.3.2 可行性与基础-资源保障
        3.3.3 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3.3.4 已有研究成效和工程与工艺的可行性
        3.3.5 中国实施煤炭地下气化的边界条件
        1)资源背景
        2)潜力分析
        3)技术要求
        4)地下煤田区
        5)地下煤炭燃烧气化产出与热能与发电并举
        6)中国地下煤炭燃烧气化与发电
    3.4 煤系资源在发展过程中的思考
        3.4.1 全球煤层气的资源量估计
        3.4.2 中国煤层气分布特征
        1)不同成煤时期的煤层气技术可采储量各异
        2)煤炭资源分布与煤层气资源分布
        3)可采资源量
        4)发展态势
        3.4.3 产能强化研究的几个方面
4 结论
    4.1 煤层气作为未来主体能源,潜力巨大
    4.2 煤炭、煤层气与其转型在中国能源配置的主力地位不会改变
        (1)中国煤业必须“革命”方可崛起。
        (2)创立新型煤炭资源高效利用新“链条”。

(2)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依据和论文的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能源合作模式、机制与效应研究述评
        1.2.2 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述评
        1.2.3 分工合作中要素变动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影响研究述评
        1.2.4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影响研究述评
        1.2.5 研究文献总体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能源合作
        2.1.2 资源型经济转型
        2.1.3 要素流动与要素组合
    2.2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在能源合作中的应用
        2.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合作”理论在能源合作中的应用
    2.3 资源型经济能源合作的动因
        2.3.1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与约束
        2.3.2 资源型经济能源合作的必要性
        2.3.3 能源合作促进资源型经济“有序”运行
    2.4 能源合作中要素组合的作用分析
        2.4.1 要素流动下要素组合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2.4.2 能源合作中要素组合的水平和垂直层面作用
    2.5 资源型经济能源合作的演进规律
        2.5.1 资源型经济能源合作的类型划分
        2.5.2 资源型经济不同能源合作类型的演进规律
    2.6 小结
第3章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3.1 能源合作中要素组合作用的一般机理分析
        3.1.1 能源合作要素组合水平作用的基本假定
        3.1.2 能源合作要素组合水平层面作用的一般机理分析
        3.1.3 能源合作要素组合垂直层面作用的一般机理分析
    3.2 能源贸易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机理分析
        3.2.1 贸易在能源合作中的作用
        3.2.2 能源贸易合作中要素的水平层面作用机理
        3.2.3 能源贸易合作中要素的垂直层面作用机理
    3.3 能源投资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3.3.1 资本要素的作用
        3.3.2 能源投资合作水平层面作用机理的比较静态分析
        3.3.3 能源投资合作水平层面作用机理的数理分析
        3.3.4 能源投资合作垂直层面作用的机理分析
    3.4 能源技术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3.4.1 技术要素的作用
        3.4.2 能源技术合作水平层面作用机理的比较静态分析
        3.4.3 能源技术合作水平层面作用机理的数理分析
        3.4.4 能源技术合作垂直层面作用的机理分析
    3.5 能源治理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3.5.1 制度要素的作用
        3.5.2 能源治理合作的水平层面作用的机理分析
        3.5.3 能源治理合作水平层面作用机理的数理分析
        3.5.4 能源治理合作垂直层面作用的机理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实证检验
    4.1 资源型经济转型效果的评价体系构建与结果分析
        4.1.1 检验对象的确定
        4.1.2 评价体系构建与方法选择
        4.1.3 资源型经济转型效果评价
    4.2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解释变量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中介变量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2.3 控制变量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4.3.1 基准回归模型构建
        4.3.2 水平层面作用的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4.3.3 垂直层面作用的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4.4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与基准回归分析
        4.4.1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4.4.2 模型的基准回归分析
    4.5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中介效应检验及结果分析
        4.5.1 水平层面作用的中介效应检验及结果分析
        4.5.2 垂直层面作用的中介效应检验及结果分析
        4.5.3 实证检验结论
    4.6 小结
第5章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案例分析
    5.1 起步阶段(1978-1991):单一贸易合作作用甚微
        5.1.1 能源合作开展情况
        5.1.2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
    5.2 全面发展准备阶段(1992-2000):投资合作促进内部结构优化
        5.2.1 能源合作开展情况
        5.2.2 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
    5.3 全面发展阶段(2001-2012):技术合作提升发展能力
        5.3.1 能源合作开展情况
        5.3.2 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
    5.4 成熟引领阶段(2013 至今):完善的合作体系全面促进转型
        5.4.1 能源合作开展情况
        5.4.2 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
    5.5 山西省能源合作及其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5.5.1 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作用的特点
        5.5.2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5.5.3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促进能源合作作用的政策方向
    5.6 小结
第6章 加强能源合作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6.1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促进能源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
        6.1.1 调整能源贸易合作结构与提高商品附加值并重
        6.1.2 积极拓展能源服务贸易合作
        6.1.3 合理分配能源贸易合作收入
    6.2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促进能源投资合作的政策建议
        6.2.1 规避能源投资合作中的投机行为
        6.2.2 积极引导新兴产业投资合作以优化能源投资结构
        6.2.3 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外生比较优势内生化
        6.2.4 扩大外资规模与引导外资投向并重
    6.3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促进能源技术合作的政策建议
        6.3.1 通过技术创新合作提升行业竞争力
        6.3.2 多渠道加强国内能源技术合作
        6.3.3 促进能源产业产学研融合发展
    6.4 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促进能源治理合作的政策建议
        6.4.1 通过能源治理合作提高合作红利
        6.4.2 加强能源合作中的基金使用监管
        6.4.3 发展绿色金融合作以推进能源金融体系建设
        6.4.4 积极融入碳交易体系
        6.4.5 完善生态保护机制以提高合作意愿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成果

(3)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2章 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和开发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公司基本情况
    2.2 勘探和开发投资现状
    2.3 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3章 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环境分析
    3.1 勘探和开发投资的外部环境分析
    3.2 勘探和开发投资的内部环境分析
    3.3 勘探和开发投资的SWOT分析
第4章 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的制定及实施
    4.1 勘探和开发战略目标
    4.2 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的选择
    4.3 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的实施
    4.4 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气候变化问题严峻
        1.1.2 CCUS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地位
        1.1.3 全球各国需加快CCUS项目大规模发展进程
        1.1.4 CCUS项目大规模发展前期及过程中的科学问题与解决措施
    1.2 文献综述
        1.2.1 文献计量和综述范围
        1.2.2 文献计量分析
        1.2.3 封存盆地及其封存能力评估的研究现状
        1.2.4 CCUS项目规划的研究现状
        1.2.5 CCUS项目投资决策的研究现状
        1.2.6 CCUS项目运营决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中国CO_2封存盆地及其封存能力评估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数据
    2.4 结果分析
        2.4.1 中国CO_2封存盆地
        2.4.2 封存盆地面积与封存能力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全局CCUS项目经济最优路径规划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框架
        3.2.2 CO_2捕集成本核算方法
        3.2.3 CO_2运输成本核算方法
        3.2.4 CO_2利用与封存成本核算方法
    3.3 研究数据
        3.3.1 排放源及捕集成本
        3.3.2 封存盆地及利用与封存成本
        3.3.3 运输成本
    3.4 结果分析
        3.4.1 CCUS项目成本曲线及累计捕集与封存规模
        3.4.2 各类排放源累计企业数及捕集规模
        3.4.3 封存盆地及累计封存规模
        3.4.4 完成IEA技术路线图减排贡献的路径
    3.5 本章小结
4 不确定投资环境下CCS-EOR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不确定性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框架
        4.3.2 研究边界
        4.3.3 原油价格定价方法
        4.3.4 CCS-EOR项目净现值核算方法
        4.3.5 CCS-EOR项目总投资价值评估方法
        4.3.6 CCS-EOR项目投资决策规则
        4.3.7 CCS-EOR项目年度投资概率评估方法
        4.3.8 CCS-EOR项目投资可行性及最佳投资时机判别标准
    4.4 研究案例与数据
        4.4.1 研究案例
        4.4.2 参数与数据
    4.5 结果分析
        4.5.1 项目净现值、总投资价值与临界油价
        4.5.2 延迟期内项目年度投资概率
        4.5.3 不确定性对净现值、总投资价值、临界油价和年度投资概率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不确定投资环境下CCS-EWR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不确定性
    5.3 研究方法
        5.3.1 研究框架
        5.3.2 研究边界
        5.3.3 CERs价格定价方法
        5.3.4 CCS-EWR项目净现值核算方法
        5.3.5 CCS-EWR项目总投资价值评估方法
        5.3.6 CCS-EWR项目投资决策规则
        5.3.7 CCS-EWR项目年度投资概率评估方法
        5.3.8 CCS-EWR项目投资可行性及最佳投资时机判别标准
    5.4 研究案例与数据
        5.4.1 研究案例
        5.4.2 参数与数据
    5.5 结果分析
        5.5.1 项目净现值与总投资价值
        5.5.2 临界CERs价格与临界水资源费增量
        5.5.3 延迟期内项目年度投资概率
        5.5.4 不确定性对净现值、总投资价值、临界CERs价格、临界水资源费增量和年度投资概率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不确定运营环境下CCUS项目用能来源优化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不确定性
    6.3 研究方法
        6.3.1 研究框架
        6.3.2 购电方案调整的临界CERs价格和执行每个购电方案的概率
        6.3.3 不同购电方案下CCUS项目综合收益净现值
        6.3.4 不同购电方案下CO_2捕集用电所产生的C02排放量
    6.4 研究案例与数据
    6.5 结果分析
        6.5.1 购电方案调整的临界CERs价格和执行每个购电方案的概率
        6.5.2 不同购电方案下的综合收益净现值
        6.5.3 不同购电方案下CO_2捕集用电所产生的CO_2排放量
        6.5.4 灵敏度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全文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文献计量检索式
    附录B 电网组合边际排放因子及其核算方法
致谢
作者简介

(5)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2 我国页岩气开发历史与现状
    2.1 资源分布与特征
    2.2 勘探开发阶段
    2.3 近期突破性进展
3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外部条件分析
    3.1 资源禀赋
        3.1.1 基础资源概况
        3.1.2 资源条件
    3.2 勘探开发技术
        3.2.1 水平钻井技术
        3.2.2 水力压裂技术
    3.3 激励政策
        3.3.1 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
        3.3.2 规划性扶持政策
    3.4 支撑条件
        3.4.1 专项基金
        3.4.2 管网基础设施
        3.4.3 市场机制
    3.5 小结
4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内部条件分析
    4.1 生产要素
        4.1.1 初级生产要素
        4.1.2 高级生产要素
    4.2 需求条件
    4.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4.3.1 上游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4.3.2 中游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4.3.3 下游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4.4 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
        4.4.1 企业战略与结构
        4.4.2 同业竞争
    4.5 政府
    4.6 小结
5 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5.1 资源禀赋
    5.2 勘探开发技术
    5.3 激励政策
    5.4 支撑条件
6 战略对策
    6.1 基础性条件
    6.2 勘探开发技术
    6.3 激励政策
    6.4 支撑条件
    6.5 当下机遇与挑战
7 主要认识与前景展望
    7.1 主要认识
    7.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对于国内外研究态势的整体分析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外研究现状
        (四)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
        (一) 写作思路
        (二) 框架结构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能源革命与人类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主动用火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主动用火技术诞生的背景与主要表现
        二、主动用火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第二节 蒸汽机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蒸汽机技术诞生的背景
        二、蒸汽机技术的诞生与普及
        三、蒸汽机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第三节 电力与内燃机革命的爆发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电力和内燃机技术诞生与实用化的背景
        二、电力和内燃机技术的诞生与普及
        三、电力与内燃机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第四节 对能源革命历史地位的再思考
        一、能源革命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性与关键变量
        二、能源革命影响历史进程的一般路径
第二章 能源革命的相关理论及其建构
    第一节 能源革命的基本特征
        一、能源革命的共性特征
        二、能源革命的差异性特征
    第二节 能源革命的概念建构
        一、能源革命的整体概念
        二、能源革命二维概念框架的建立
        三、与“能源转型”的概念辨析
    第三节 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与发展模式
        一、能源革命爆发的基本条件
        二、能源革命的发展模式
第三章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
    第一节 非常规油气革命的爆发条件
        一、非常规油气技术的日益成熟
        二、非常规油气技术对常规油气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潜力
        三、有利市场条件对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的促进
    第二节 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的爆发条件
        一、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
        二、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对化石能源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潜力
        三、有利政策环境对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促进
第四章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现状、趋势与可能影响
    第一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现状
        一、非常规油气革命的现状
        二、现代可再生能源革命的现状
    第二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国际能源革命发展方向的差异性
        二、纵向与横向能源革命的互动
        三、双重革命下至21世纪中叶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趋势
    第三节 当代国际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影响
        一、环境问题的改善
        二、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三、对能源政治的重塑
第五章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现状分析、态势评估与政策思考
    第一节 中国能源革命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态势评估
        一、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二、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条件评估
        三、对中国能源革命的进度评估
        四、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整体评估
    第三节 对中国能源革命的政策思考
        一、中国能源体系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
        二、对中国能源革命的宏观政策建议
        三、对中国能源革命的微观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与管道网建设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预期目标
第二章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
    2.1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
    2.2 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现状分析
        2.2.1 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现状
        2.2.2 欧洲澳洲等国家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情况
    2.3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现状分析
        2.3.1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储集分析
        2.3.2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
    2.4 非常规天然气发展
    2.5 非常规天然气发展前景和中外对比
        2.5.1 发展前景
        2.5.2 与美国优惠政策对比
第三章 天然气管道网建设比较研究
    3.1 中国天然气管道网建设研究
        3.1.1 中国管道网发展历程
        3.1.2 中国天然气管道发展现状分析
        3.1.3 非常规天然气管道建设条件
    3.2 欧美国家天然气管道网建设研究
        3.2.1 美国天然气管道概况
        3.2.2 欧洲天然气管道概况
        3.2.3 俄罗斯天然气管道概况
    3.3 中国与发达国家天然气管道网建设对比
        3.3.1 天然气管道设计输运能力比较
        3.3.2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力度比较
        3.3.3 天然气管道网整体规划建设比较
        3.3.4 非常规天然气与管道网建设
    3.4 欧美国家天然气管道网建设对我们启示
        3.4.1 天然气管道建设阶段
        3.4.2 天然气管道网建设研究方面
        3.4.3 天然气管道管理方面
    3.5 小结
第四章 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天然气管道比对
    4.1 欧美国家地区管道网与非常规天然气匹配
    4.2 中亚地区天然气管道网与天然气源
        4.2.1 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工程
        4.2.2 哈萨克斯坦对境内天然气管道的管理
    4.3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与管道网规划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与管道网未来发展
    5.1 非常规天然气与管道网发展理论依据
        5.1.1 规制经济学理论
        5.1.2 规制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5.2 天然气管道和非常规天然气管理模式
        5.2.1 发达国家非常规天然气输送管理模式
        5.2.2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和进入管网的模式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9)国内致密砂岩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和财税扶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致密气勘探开发现状
    1.1 2006—2014年致密气实现了快速增储上产
    1.2 国内致密气一直按照常规天然气进行管理
    1.3 2015年以来致密气产量显现稳中趋降苗头
2 致密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
    2.1 致密气开发生产特点
    2.2 现有致密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
        2.2.1 评价范围
        2.2.2 评价期和产量预测
        2.2.3 成本费用计算
        2.2.4 销售收入计算
        2.2.5 财务分析结果
    2.3 新增致密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
3 致密气勘探开发财税扶持政策研究
    3.1 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扶持经验
    3.2 我国致密气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分析
    3.3 财税政策扶持效果分析
4 结论

(10)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评估与商业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内外页岩气开发利用现状研究综述
        1.2.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评价的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3.3 主要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分析框架
    2.1 页岩气的经济社会属性与效益评估的维度选择
        2.1.1 页岩气的能源安全属性
        2.1.2 页岩气资源的稀缺性与可耗竭性
        2.1.3 页岩气开发利用的外部性
        2.1.4 页岩气效益评估维度的选择
    2.2 效益评估各维度的关系
    2.3 页岩气开发利用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3.1 能源安全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3.2 经济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3.3 环境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页岩气实践及经济社会影响的经验规律
    3.1 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现状
        3.1.1 全球页岩气储量及分布
        3.1.2 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现状
    3.2 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经验
        3.2.1 技术因素
        3.2.2 政策因素
    3.3 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影响
        3.3.1 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能源安全影响
        3.3.2 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经济影响
        3.3.3 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需求分析与供给潜力
    4.1 全球天然气供需形势
        4.1.1 常规天然气供给
        4.1.2 常规天然气需求
        4.1.3 全球天然气市场流动
    4.2 我国天然气供需形势及页岩气需求分析
        4.2.1 我国天然气供需形势
        4.2.2 我国天然气进口现状及页岩气需求
    4.3 我国页岩气资源的供给潜力
        4.3.1 资源基础
        4.3.2 开发利用进展
        4.3.3 供给潜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的能源安全效益评估
    5.1 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分析
        5.1.1 我国能源供需现状
        5.1.2 我国能源安全现状评估
    5.2 页岩气开发利用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5.2.1 我国天然气需求预测
        5.2.2 我国天然气供给预测
        5.2.3 页岩气对保障能源安全的作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经济效益评估
    6.1 页岩气开发利用的宏观经济效益估算
        6.1.1 基于能源效率的宏观经济效益估算
        6.1.2 基于协整模型的经济效益估算
    6.2 页岩气开发利用的产业链及各产业发展
        6.2.1 页岩气产业链内涵与形成
        6.2.2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及前景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效益与风险评估
    7.1 淡水资源消耗及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
        7.1.1 全球页岩气开发利用水压力情况
        7.1.2 我国省域页岩气开发利用水资源压力指标
        7.1.3 我国省域页岩气开发利用耗水估算
        7.1.4 基本认识
    7.2 温室气体排放测算
        7.2.1 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对比
        7.2.2 页岩气开发利用过程中甲烷排放途径
        7.2.3 页岩气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甲烷排放率
        7.2.4 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甲烷排放量估算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我国页岩气资源商业化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8.1 财税补贴政策
        8.1.1 我国页岩气财税补贴政策现状
        8.1.2 我国页岩气补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8.1.3 补贴情景模拟
        8.1.4 补贴政策建议
    8.2 环境规制政策
        8.2.1 规制主体
        8.2.2 规制目标
        8.2.3 规制方法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中美合作开发宁夏煤层气田(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炭、煤层气多元转型是中国化石能源勘探开发与供需之本[J]. 滕吉文,王玉辰,司芗,刘少华,王祎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22)
  • [2]能源合作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研究[D]. 康旭华.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和开发投资战略研究[D]. 黄卫锋. 吉林大学, 2020(08)
  • [4]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李家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5]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魏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6]国际能源革命与中国的对策[D]. 曹峰毓. 云南大学, 2019(09)
  • [7]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与管道网建设比较研究[D]. 范剑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3)
  • [8]力学筑梦中国[J]. 龙驭球,崔京浩,袁驷,陆新征. 工程力学, 2018(01)
  • [9]国内致密砂岩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和财税扶持政策研究[J]. 杨震,孔令峰,杜敏,赵晨晖. 天然气工业, 2016(07)
  • [10]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评估与商业化政策研究[D]. 汪金伟. 中国地质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中美合作开发宁夏煤层气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