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机性能的低压试验判断

起动机性能的低压试验判断

一、起动机性能的低电压试验判断(论文文献综述)

谭翔飞[1](2021)在《汽车起动机在低温天气下失效原因探究》文中指出汽车起动机是为发动机提供初始动力的重要装置,本文从起动机的机械原理和电路原理出发,分别研究了起动机在低温天气下的两种失效原因并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以更好地改进起动机,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用车体验。

何鹏[2](2018)在《快速原型技术在汽油发动机起停功能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对油耗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日益上升。发动机控制技术是汽车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与汽车排放和油耗关系密切。掌握发动机控制的快速开发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快速原型技术就是实现该目的主流手段之一。本文以1.5L自然吸气PFI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模型设计的方法进行发动机起停功能的软件设计开发。本文以simulink的建模及自动代码生成技术为依托,按照V流程的开发模式,从离线到在线,从虚拟到实物的过程,完全脱离枯燥的代码进行开发。对发动机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及分析、执行器控制、起动功能模块、怠速功能模块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设计、策略研究、建模、仿真、标定和验证。经过不断的调试和大量的试验,表明基于模型设计的快速原型技术能很好的应用在发动机控制器的软件设计中。程序模型化也有助于工程师更好的进行图形化设计,能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早期的验证,提高建模的效率。本文在首先进行软硬件总体方案的设计,硬件方面基于RapidECU和发动机零部件,建立电源通道、信号通道、驱动通道、通讯通道,并对根据ECU的硬件实际情况,点火信号、曲轴位置信号进行了转换,使得ECU可以识别相关信号。软件方面,从快速原型平台的芯片级模块库出发,设计了基础模块、起动模块、怠速模块三大模块,完成了ECU和发动机的配置功能、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和变量输出功能、执行器接口驱动模块设计、油泵控制、主继电器控制、氧加热控制等模块,起动和怠速控制相关的喷油、点火、气量模块,总数超过50个子模块。本文在总体方案确定后,进行各子模块模型的搭建及仿真,重点对起动过程的目标空燃比及相关增量的衰减控制、起动过程气量增量及其衰减控制以防止转速冲高、起动点火提前角向运行点火提前角的过渡控制。在怠速控制阶段,实现了基于氧传感器的燃油闭环控制,不同的主提前角模式以及基于转速波动的相关闭环修正,确定了目标怠速转速的计算方法及相关修正量,实现了基于转速波动的怠速气量的闭环控制等相关功能,确保了发动机怠速的平稳运转。最后,利用Simulink的代码生成工具,生成C代码,并调用编译器生成烧录和描述文件。经过硬件在环验证及实车验证,发动机能迅速起动成功,并进入稳定怠速。起动过程中空燃比的过渡、点火提前角的切换、气量的补偿及衰减、怠速转速控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动机控制的预期成果实现。

李兵[3](2017)在《换向系统对汽车起动电机机械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汽车起动电机是组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是目前用来起动汽车发动机最常用的工具。由于直流有刷电机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性能良好,成本低等优点,其仍是汽车起动电机里面的一个重要部件。目前汽车起动电机是通过直流有刷电机把蓄电池的电能转换为机械旋转运动,通过内部减速机构减速后驱动发动机齿圈使发动机可自行运转起来。汽车起动电机采用物理换向系统,其物理换向过程非常复杂,同时存在着电,光,热,声,化学等现象及问题。特别是汽车起动电机具有低压大电流短时工作特点,其工作周边环境条件恶劣,起动次数频繁,其换向性能是否良好,直接影响起动电机的机械特性性能,也影响起动电机起动的可靠性,甚至最终影响其额定工作寿命。由于换向过程综合了多种影响因素且各自相互影响,具体换向过程很难精确描述,需要对换向问题研究的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汽车起动电机换向系统对其机械特性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阐述汽车起动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机械结构,分析了影响起动电机本体机械特性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比分析起动电机耐久试验后的机械特性曲线,发现起动电机的换向系统为影响起动电机机械特性的主要因素,其他如电磁开关接触电阻,减速机构磨损等造成的影响比较小。通过更换碳刷,换向器等措施进一步研究,发现起动电机换向电阻的增加为主要影响原因之一,碳刷偏移角变小为主要影响原因之二。换向电阻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碳刷及换向器表面氧化层电阻的增加。这个换向电阻的增加对双层碳刷结构带来额外的影响,即叠加性地又减小了碳刷的偏移角。小的碳刷换向偏移角应匹配小的工作电流。但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起动电机的工作电流是变化的,上述偏移角变化将改变原来的负载电流匹配效果,导致起动电机的换向进入更加恶劣的情况。从而又加剧换向电阻增加和碳刷偏移角的减少。基于国标汽车用起动电机的技术条件分析了起动电机的应用条件及功能要求,讨论起动电机换向系统的换向火花及换向理论。然后建立了一个换向系统的模型,提出了换向系统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换向系统中的主要零部件结构所需要的基本设计要进行了分析。针对碳刷偏移角的变化,采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流情况下电枢反应对主磁场的作用,导致主磁场的气隙磁通密度零点位置的变化情况,零点位置的变化对应于碳刷偏移角的变化。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了不同偏移角对起动电机的机械特性参数的变化。同时,在试验中改变碳刷偏移角,试验结果和仿真分析一致。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分析起动电机的机械特性影响问题有参考意义,也对其他有刷电机的类似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胡煦东[4](2016)在《发动机起停系统复合电源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起停系统能够减少汽车处于的怠速状态的时间,有利于节省燃油,降低排放。在众多节能减排技术中,起停系统是较为简单有效的一种,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严格,起停系统的应用正在越来越普遍。而目前的铅酸电池应用在起停系统中存在低温起动能力不足、反复大电流放电减少电池寿命、起动瞬间电压降过大等问题。其他汽车电源如锂电池、AGM起停电池均存在成本过高或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设计了针对起停系统的复合电源,复合电源由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能够发挥铅酸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优点和超级电容的高功率密度优点。首先在北汽E150实车上进行了起动实验,通过正常起动了解了起动过程的电压、电流、输出功率的变化过程。为了防止发动机做功对观察起动效果的影响,关闭油泵和发电机进行了起动实验,为后面起动机建模提供了依据。然后以起停系统为应用环境,设计了结合普通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复合电源,复合电源方案包括串联方案和并联方案。串联方案复合电源采用铅酸电池与超级电容串联为起动机供电的方式,并设计了控制单元,用于实现控制超级电容的串入和给超级电容充电的功能。并联方案复合电源采用普通铅酸电池与超级电容直接并联的方式为起动机供电,电池与电容始终连接,两者端电压保持一致。在Simulink中建立了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的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充放电实验标定了模型参数,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使用Simulink中DC machine模块建立了起动机模型。模型能够反映起动过程系统电压、电流、曲轴转速的变化。通过模型和实验研究了不同参数对起动效果的影响,如:电池电压、线路电阻、电池内阻、阻力矩、转动惯量等。也通过模型确定了串联方案中串入电压、电容电压等参数。通过实验研究了并联方案中,电池、电容各自的放电特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串、并联方案复合电源相比于普通铅酸电池,能够大幅提高起动性能。

董卫方[5](2012)在《车辆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车辆起动机性能对于整车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车辆起动机性能的测试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车辆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就是针对车辆起动机的各方面性能的测试而设计的,该性能自动测试平台能对起动机的各个性能参数做出合理有效的测试。本文在广泛了解国内外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现状和深入系统的学习虚拟仪器知识的基础上,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上对该性能自动测试平台进行了设计。首先,从起动机工作原理和起动机性能测试原理出发,并根据车辆起动机的性能要求,对该性能自动测试平台做了总体的设计,其中包括机械设计,硬件选型、电气原理设计以及电磁兼容性研究;其次,针对起动机性能参数,设计了几个典型试验,包括:制动试验、反拖实验、起动扰动试验和寿命试验,并详细阐述了试验的目的、流程和实现功能;最后,采用NI公司出品的虚拟仪器代表软件LabVIEW作为上位机编程软件,对该性能自动测试平台的软件部分做出了合理的设计,主要包括试验的自动运行、试验数据的存储和再查询,以及试验数据的打印和报表生成;最后在充分分析起动机性能曲线特点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情况下,本文选用分段最小二乘法对数据曲线进行数据处理,并得到良好的拟合效果。该性能自动测试平台具有灵活易操作、速度快、精度高、自动测试、模块化构建等优点;并能够针对大功率起动机的各种性能做出测试。经试验验证,该性能自动测试平台能够满足起动机性能测试的要求。

王谦智[6](2011)在《汽车起动机性能高精度高稳定测试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起动机性能是衡量汽车整体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现有汽车起动机机械性能测试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负载力矩理论修正方式的连续转速测试法。在分析起动机性能测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起动机性能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构建了基于PXI总线平台的起动机性能高精度高稳定性测试系统。针对直流电源物理特性要求,设计了PID电压跟踪控制器用于实现电压对电流的跟踪控制;针对起动机产品型号众多的特点,设计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D转速跟踪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起动机运行状态,在线调整PID参数,实现转速的跟踪控制。现场测试数据表明,测试系统响应速度快、跟随性能好、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为准确反映起动机机械特性,必须对采集获得的离散特性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针对特性数据众多且呈分段变化的特性,提出了数据分段、段间平滑处理的曲线拟合方法,以提高数据拟合精度。通过对各数据段及段间边界集运用最小二乘拟合原理,获得各段及边界集的最佳拟合多项式系数,实现起动机机械特性曲线的高精度平滑绘制。为验证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对同一起动机进行了多次重复测试,并将获得的特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系统稳定性高,通用性强,完全满足重复性能指标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王信野[7](2011)在《车辆大功率起动机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本文在广泛调研车辆起动机性能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入研究虚拟仪器及工控采集卡知识等基础上,设计了基于LabVIEW车辆大功率起动机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此性能测试系统具有测试大功率起动机、提高检测数据精度及检测速度、动态测试和完成自动控制测试等优点。本文从分析起动机的工作原理着手,根据车辆发动机对起动机性能的要求,对大功率起动机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气硬件系统搭建、软件功能设计以及整个测试系统的EMC电磁兼容性解决,参照《QC/T277-1999起动机特性试验方法》等七项国家标准设计起动机性能试验项目。本文首先进行综合性能测试系统总体设计,电气部分主要应用PXI-2501多功能采集卡搭建控制系统,增加系统的实时操作性,控制器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EMC电磁兼容性主要针对西门子6SE70变频器进行针对性的抗干扰处理以及电气柜走线问题的解决。其次,根据国标和相关的标准设计的试验项目主要包括:电磁开关测试、空载特性试验、制动特性试验、负载特性试验、反拖特性试验、寿命特性试验、低温起动试验。然后,在总体硬件设计和试验方法设计的基础上,来对整个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上位机系统进行设计,主要基于Lab VIEW软件编程设计,模块式编程思路,并且在模块程序的基础上对其人机界面进行设计。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对起动机测试试验项目仿真分析。经验证表明,采用PXI多功能采集卡构成的控制系统和虚拟仪器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开发出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度高的起动机性能测试系统,实现动态测试,并且较好的控制测试精度及采集速度,系统组成简单可靠。

叶飞飞[8](2009)在《低温环境下车用起动系统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动机的起动性能是判断发动机是否合格的关键指标。车用发动机要满足低温条件顺利起动的要求,必须具有可靠的起动系统。论文以SOFIM柴油机的起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影响低温环境下车用起动系统的主要因素。针对不同的环境温度、起动电机的结构参数、额定电压等因素,运用电磁学理论,建立了电机的运行特性及磁场仿真模型,分析了电机结构参数的影响因素,确定了电机结构参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时,电解液密度的变化对蓄电池起动电压的影响。探讨了低温环境时,柴油机的起动过程参数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以永磁起动电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起动电机的电枢理论长度、极弧系数、气隙厚度、定子极对数、碳刷的宽度与厚度等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运用Ansoft EM软件建立了起动电机的运行特性计算模型,对起动电机的空载特性与磁场仿真,结果表明:电压不变,温度从30℃~-35℃时,随着温度的降低,电机的输出转矩、转速、功率等随电枢电流的增大而增大;温度不变,电压下降时起动电机的输出转矩、转速、功率等随电枢电流的增大而降低;分析了起动电机单一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电机的电磁分布状况;运用准牛顿法对电机结构参数进行全局优化,改善电机的空载特性。开展了低温时起动系统的匹配研究工作,总结了车用柴油机起动阻力矩的计算及与起动电机功率和蓄电池容量的匹配公式,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运用试验研究的方法,考察了-25℃时蓄电池容量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蓄电池的电压、起动电流与起动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减少板极厚度、增加板极高度,改善电解液的密度,可以提高蓄电池的容量,改善了车用柴油机的起动性能。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SOFIM柴油机的低温起动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转速时,起动阻力矩随-20℃、-15℃等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低于0℃,柴油机的起动转速一定时,环境温度每降低5℃,柴油机的起动阻力矩增加2.5 N.m;转速170 r/min以上时,转速每提高50 r/min,起动阻力矩增加3~8 N.m;

周成礼[9](2008)在《应用于交流异步起动电机的L源逆变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由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的异步电机用作起动机已成为可能。采用异步电机作为飞机、汽车、坦克战车、舰船等动力系统的起动机将是未来起动机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介绍了起动机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直流起动机存在的问题,指出研究动力系统的异步电机起动器的实用意义。电力电子逆变控制装置是异步起动机的关键部件,分析了传统电压源逆变器和Z源逆变器的不足,阐述了新型L源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在起动器中使用L源逆变器的优点。新型L源逆变器因引入了储能电感L,使用普通逆变器所没有的使上下桥臂直通的零矢量,利用电感电流泵升原理,实现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的目的,解决了蓄电池大电流放电使母线电压降低的问题。在系统地分析了正弦脉宽调制(SPWM)和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结合L源逆变器的工作特点,得到了几种用于L源逆变器的控制直通占空比的实现升压的方法,并进行了仿真。详细介绍了基于Freescale的MC56F8346 DSP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外围扩展电路及主功率电路的方案。同时给出控制软件设计,进行了原理样机的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L源逆变器工作的正确性。最后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杨亭,李民锋[10](2005)在《汽车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分析起动机工作原理基础上,开发出由工控机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构成的两级计算机控制的测试系统,实现了起动机开关性能、空载性能、负载性能以及制动性能测试。针对起动机负载性能测试特点,采用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制器分别控制电压和力矩,有效地确保测试控制精度和测试快速性。

二、起动机性能的低电压试验判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起动机性能的低电压试验判断(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起动机在低温天气下失效原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起动机工作原理
3. 起动机静触点结冰导致起动失效分析
4. 起动机保险丝熔断导致起动失效分析
5. 总结

(2)快速原型技术在汽油发动机起停功能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1.3 基于模型的设计开发
    1.4 ECU快速开发解决方案
        1.4.1 RapidECU硬件介绍
        1.4.2 ECUCoder全自动代码生成软件
        1.4.3 Simulink工具
        1.4.4 测量和标定工具
    1.5 发动机平台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RCP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6.2 RCP技术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7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总体要求及开发流程
    2.2 硬件接口改造
        2.2.1 曲轴信号
        2.2.2 点火信号
    2.3 硬件端口定义
    2.4 软件模块解析
        2.4.1 基础模块分解
        2.4.2 启动模块解析
        2.4.3 怠速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础模型搭建及仿真
    3.1 周期任务调度模块
    3.2 发动机运行时间(EngineRunTime)模块
    3.3 发动机状态判断模块(EngineState)
    3.4 进气压力信号处理模块
    3.5 节气门开度计算模块
    3.6 大气压力(BarometricPressure)及真空度(Vacuum)
    3.7 冷却液温度变量
    3.8 进气温度变量
    3.9 氧传感器变量
    3.10 档位判断及离合器状态
    3.11 油门踏板传感器变量
    3.12 执行器控制
    3.13 基础运转控制逻辑
        3.13.1 油泵控制逻辑
        3.13.2 主继电器控制逻辑
        3.13.3 氧传感器加热控制逻辑
    3.1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起动过程控制建模及仿真
    4.1 喷油控制模块及仿真
        4.1.1 预喷油模块
        4.1.2 顺序喷油模块
        4.1.3 空燃比模块
    4.2 点火提前角模块
    4.3 旁通气量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怠速过程控制建模及仿真
    5.1 喷油控制模块及仿真
        5.1.1 燃油闭环控制的使能条件
        5.1.2 空燃比浓稀状态判断
        5.1.3 喷油修正量计算
    5.2 点火控制模块及仿真
        5.2.1 主点火提前角
        5.2.2 点火修正
    5.3 气量控制模块及仿真
        5.3.1 怠速模式(IAC_Mode)判断
        5.3.2 目标怠速转速计算
        5.3.3 怠速气量计算模块及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代码生成及标定验证
    6.1 代码生成
    6.2 硬件在环仿真
    6.3 标定及验证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3)换向系统对汽车起动电机机械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汽车起动电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汽车起动电机的发展历史
        1.2.2 汽车起动电机的行业现状
        1.2.3 汽车起动电机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汽车起动电机结构、原理与机械特性
    2.1 汽车起动电机的结构
    2.2 汽车起动电机的工作过程
    2.3 汽车起动电机机械特性
        2.3.1 汽车起动电机的电机原理
        2.3.2 汽车起动电机的几个基本公式
        2.3.3 汽车起动电机的机械特性曲线
        2.3.4 不同电阻和磁通量时的机械特性曲线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起动电机换向系统及设计
    3.1 起动电机换向理论
    3.2 汽车起动电机换向问题
    3.3 汽车起动电机换向系统设计
        3.3.1 起动电机换向系统的功能要求
        3.3.2 起动电机换向的数学模型
        3.3.3 起动电机换向系统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车起动电机换向影响因素及仿真
    4.1 汽车起动电机换向影响因素
        4.1.1 换向电阻的影响
        4.1.2 发动机阻力的影响
        4.1.3 起动电机选型的影响
        4.1.4 碳刷偏移角的影响
        4.1.5 电枢反应的影响
    4.2 仿真模拟
        4.2.1 仿真电枢反应影响
        4.2.2 仿真碳刷偏移角变化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分析及验证
    5.1 改变偏移角的试验
        5.1.1 移动碳刷
        5.1.2 改变换向器槽宽
    5.2 起动耐久试验
        5.2.1 耐久后机械特性曲线的变化
        5.2.2 耐久后换向电阻的变化
        5.2.3 耐久后的换向系统零部件影响的差异
        5.2.4 耐久后碳刷倾斜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发动机起停系统复合电源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起停系统复合电源研究概述
        1.2.1 起停系统原理及用电特性
        1.2.2 车用电源介绍
        1.2.3 起动机介绍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起停系统
        1.3.2 铅酸电池建模
        1.3.3 超级电容建模
        1.3.4 起动机建模
        1.3.5 复合电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车起动用电特性研究
    2.1 铅酸电池起动实验
        2.1.1 电流传感器校核实验
        2.1.2 铅酸电池起动实验
    2.2 电池寿命问题
    2.3 起动机建模
        2.3.1 电机建模概述
        2.3.2 起动机模型建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起停系统复合电源放电特性仿真研究
    3.1 铅酸电池建模
        3.1.1 铅酸电池模型概述
        3.1.2 铅酸电池模型建立
        3.1.3 铅酸电池模型验证
    3.2 超级电容建模
        3.2.1 超级电容模型概述
        3.2.2 超级电容模型建立
        3.2.3 超级电容模型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串联方案软硬件设计
    4.1 串联方案硬件设计
        4.1.1 方案原理
        4.1.2 电路设计与芯片选型
    4.2 串联方案控制策略
        4.2.1 开关控制策略
        4.2.2 电容充电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串、并联方案起动效果研究
    5.1 起动过程不同参数与实验结果的关系概述
    5.2 串联方案起动效果仿真分析
    5.3 串、并联方案起动效果实验研究
        5.3.1 并联方案起动过程研究
        5.3.2 串并联方案起动效果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5)车辆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车辆起动机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2.1 车辆起动机特点
        1.2.2 车辆起动机的发展趋势
    1.3 车辆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1.3.1 自动测试技术的发展
        1.3.2 国内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的发展与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章节安排
第2章 车辆性能自动测试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2.1 起动机工作原理
    2.2 起动机性能测试原理
    2.3 起动机性能测试
        2.3.1 起动机性能评价指标
        2.3.2 起动机性能测试
        2.3.3 起动机性能测试标准
    2.4 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总体设计
        2.4.1 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机械结构图
        2.4.2 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电气方案
        2.4.3 性能自动测试平台电气设备
        2.4.4 性能自动测试平台控制部分
    2.5 EMC电磁干扰
        2.5.1 加强屏蔽和接地措施
        2.5.2 配线要求
        2.5.3 单体设备抗干扰设计
        2.5.4 变频器的抗干扰措施
    2.6 本章总结
第3章 车辆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试验项目
    3.1 制动特性试验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验过程
        3.1.3 试验实现功能
    3.2 反拖特性试验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过程
        3.2.3 试验实现功能
    3.3 起动扰动试验
        3.3.1 试验目的
        3.3.2 试验过程
        3.3.3 试验实现功能
    3.4 寿命试验
        3.4.1 试验目的
        3.4.2 试验过程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车辆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软件设计
    4.1 整体软件系统结构
        4.1.1 测试系统选型原则
        4.1.2 LabVIEW软件简述
        4.1.3 LabVIEW应用程序基本组织结构
        4.1.4 测试平台软件结构
    4.2 测试平台程序设计
        4.2.1 程序设计主要涉及的模块
        4.2.2 凌华工控机试验执行程序
        4.2.3 研华工控机控制执行与监控状态机程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处理
    5.1 数据处理方法分析
    5.2 数据处理的必要性
    5.3 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
    5.4 分段最小二乘法
    5.5 试验数据拟合及结果
    5.6 数据处理的软件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汽车起动机性能高精度高稳定测试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起动机机械特性测试方法及力矩补偿方法研究现状
        1.2.1 起动机机械特性测试方法
        1.2.2 负载力矩补偿方法
    1.3 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1.4 曲线拟合方法的研究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汽车起动机性能高精度高稳定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起动机工作原理
    2.2 起动性能测试要求
    2.3 起动机性能测试项目
    2.4 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2.4.1 起动机性能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2.4.2 起动机性能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起动机机械特性测试方法
    3.1 基于负载力矩理论修正方式的连续转速测试法
        3.1.1 负载力矩理论方式修正
        3.1.2 连续转速测试方法实现
        3.1.3 直流电源物理特性要求
    3.2 控制回路数学模型
        3.2.1 直流电源数学模型
        3.2.2 励磁电源及磁粉制动器数学模型
        3.2.3 起动机数学模型
    3.3 控制器设计
        3.3.1 闭环控制方案
        3.3.2 常规PID电压跟踪控制器设计
        3.3.3 电压跟踪控制器仿真及验证
        3.3.4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转速跟踪控制器设计
        3.3.5 转速跟踪控制器仿真与验证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起动机机械特性曲线拟合及系统应用
    4.1 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
    4.2 机械特性曲线分段拟合的必要性分析
        4.2.1 分段拟合必要性分析
        4.2.2 电压—电流曲线拟合
        4.2.3 转速—电流曲线拟合
        4.2.4 力矩—电流曲线拟合
    4.3 分段曲线光滑连接处理
    4.4 起动机机械特性曲线的绘制
    4.5 机械特性曲线的稳定性分析
    4.6 机械特性曲线对比结果分析
    4.7 系统应用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车辆大功率起动机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车辆起动机性能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车辆起动机技术特点及其发展
        1.2.1 车辆起动机技术特点
        1.2.2 车辆起动机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1.3 车辆起动机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车辆起动机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2.1 起动机测试原理
    2.2 起动机综合性能测试项目分析
        2.2.1 起动机综合性能测试条件
        2.2.2 起动机性能要求
    2.3 综合性能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2.3.1 设计技术规格及主要参数要求
        2.3.2 综合性能测试系统机械设计
        2.3.3 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电气设计
        2.3.4 综合性能测试系统控制器设计
    2.4 EMC电磁干扰
        2.4.1 加强屏蔽和接地措施
        2.4.2 配线要求
        2.4.3 单体设备抗干扰设计
        2.4.4 变频器的抗干扰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车辆起动机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试验方法
    3.1 电磁开关测试试验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验过程
        3.1.3 试验结果分析
    3.2 空载特性试验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过程
        3.2.3 试验结果分析及曲线绘制
    3.3 制动特性试验
        3.3.1 试验目的
        3.3.2 试验过程
        3.3.3 试验结果分析及曲线绘制
    3.4 负载特性试验
        3.4.1 试验目的
        3.4.2 试验过程
        3.4.3 试验结果分析及曲线绘制
    3.5 反拖特性试验
        3.5.1 试验目的
        3.5.2 试验过程
        3.5.3 试验结果分析
    3.6 寿命试验
        3.6.1 试验目的
        3.6.2 试验过程及其判定方法
    3.7 低温起动试验
        3.7.1 试验目的
        3.7.2 试验过程
        3.7.3 试验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虚拟仪器起动机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基于虚拟仪器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的功能及实现
        4.1.1 LabVIEW开发软件简介
        4.1.2 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程序总体设计
    4.2 软件功能模块程序流程图编制
        4.2.1 系统主控制模块
        4.2.2 数据采集模块
        4.2.3 数据管理模块
        4.2.4 数据处理分析模块
        4.2.5 报告生成打印模块
    4.3 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人机界面
        4.3.1 登入界面
        4.3.2 参数设置与故障报警
        4.3.3 试验界面
        4.3.4 起动机标准加载界面
        4.3.5 报表界面
        4.3.6 校正界面
        4.3.7 曲线报告打印界面
    4.4 软件抗干扰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MATLAB的起动机测试试验的仿真
    5.1 MATLAB及Simulink仿真所用SimPowerSystems工具箱简介
        5.1.1 MATLAB软件特点
        5.1.2 Simulink/SimPowerSystems实体图形化仿真模型
    5.2 起动机试验仿真
        5.2.1 起动机模型
        5.2.2 起动机直接起动空载试验仿真
        5.2.3 起动机综合试验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低温环境下车用起动系统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低温环境下车用起动系统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影响车用起动系统的主要因素
    2.1 环境温度对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
    2.2 发动机最低起动转速与起动阻力矩的影响
    2.3 起动系统传动比的影响
    2.4 蓄电池容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起动电机的结构与仿真
    3.1 起动电机的结构设计参数
        3.1.1 电枢计算长度确定
        3.1.2 计算极弧数确定
        3.1.3 电刷宽度确定
        3.1.4 气隙厚度确定
        3.1.5 永磁极对数
    3.2 起动电机工作特性仿真与分析
        3.2.1 Ansoft Rmxprt软件
        3.2.2 起动电机的数学模型
        3.2.3 起动电机仿真与分析
    3.3 起动电机电磁仿真与分析
        3.3.1 Ansoft Maxwell 2D软件
        3.3.2 起动电机的电磁场数学模型
        3.3.3 起动电机的二维磁场模拟
    3.4 起动电机的结构优化
        3.4.1 准牛顿(Quasi Newton)算法简介
        3.4.2 起动电机结构的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用起动系统的匹配计算
    4.1 起动电机的功率匹配计算
    4.2 蓄电池容量的匹配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柴油机低温起动试验
    5.1 测量系统组成
        5.1.1 试验主要设备
        5.1.2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5.2 试验方案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蓄电池容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5.3.2 起动系统匹配试验结果与分析
        5.3.3 起动阻力矩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9)应用于交流异步起动电机的L源逆变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起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1.1 起动机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1.2 起动机的发展趋势
        1.1.3 起动/发电一体技术
    1.2 直流起动机存在的问题
        1.2.1 直流起动机起动电流过大的影响
        1.2.2 直流起动机存在的问题
    1.3 柴油发动机的起动阻转矩特性及异步电机起动控制方案
    1.4 异步电机起动硬件拓扑方案
        1.4.1 传统电压源逆变器
        1.4.2 Z 源逆变器的优缺点
        1.4.3 L 源逆变器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L 源逆变器理论分析及控制策略
    2.1 脉宽调制(PWM)技术
        2.1.1 SPWM 控制技术
        2.1.2 SVPWM 控制技术
    2.2 直流电压分析
    2.3 电感电流连续条件下的升压特性分析
    2.4 直通控制策略
        2.4.1 直通零矢量的实现方法
        2.4.2 按实现直通零矢量的方法进行分类
        2.4.3 按注入直通零矢量的方法进行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PWM 技术的L 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3.1 直接升压SPWM 控制
        3.1.1 基本原理
        3.1.2 仿真实现
        3.1.3 仿真结果
    3.2 最大增益SPWM 控制
        3.2.1 基本原理
        3.2.2 仿真实现
        3.2.3 仿真结果
        3.2.4 两种控制的比较
    3.3 L 源特性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VPWM 技术的L 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4.1 SVPWM 控制基本原理
        4.1.1 基本电压空间矢量
        4.1.2 判断电压矢量所在扇区
        4.1.3 确定每个扇区中相应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
    4.2 直接升压SVPWM 控制
    4.3 最大增益SVPWM 控制
    4.4 直通分段SVPWM 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设计与软硬件实现
    5.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2 系统的硬件设计
        5.2.1 DSP 核心板设计
        5.2.2 外围控制电路设计
        5.2.3 驱动及主功率电路设计
    5.3 系统的软件设计
        5.3.1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5.3.2 电压闭环控制程序
        5.3.3 恒压频比控制程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
    6.1 阻感负载实验
        6.1.1 开环实验
        6.1.2 电压闭环实验
    6.2 电机负载实验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今后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汽车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起动机测试工作原理
2 汽车起动机性能测试项目
3 起动机性能测试系统设计
4 软件功能设计
5 控制器设计

四、起动机性能的低电压试验判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起动机在低温天气下失效原因探究[A]. 谭翔飞. 四川省第十五届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1
  • [2]快速原型技术在汽油发动机起停功能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何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3]换向系统对汽车起动电机机械特性的影响[D]. 李兵. 湖南大学, 2017(06)
  • [4]发动机起停系统复合电源设计与研究[D]. 胡煦东.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8)
  • [5]车辆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D]. 董卫方. 东北大学, 2012(05)
  • [6]汽车起动机性能高精度高稳定测试方法研究及应用[D]. 王谦智. 中南大学, 2011(06)
  • [7]车辆大功率起动机综合性能自动测试系统设计[D]. 王信野. 东北大学, 2011(05)
  • [8]低温环境下车用起动系统分析与试验研究[D]. 叶飞飞. 江苏大学, 2009(09)
  • [9]应用于交流异步起动电机的L源逆变器研究[D]. 周成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6)
  • [10]汽车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系统研究与应用[J]. 杨亭,李民锋. 中国仪器仪表, 2005(06)

标签:;  ;  ;  ;  ;  

起动机性能的低压试验判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