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二元性

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二元性

一、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二重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雅[1](2020)在《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大国。在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下全球,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肆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发起针对中国等国家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破坏了国际贸易关系和经济秩序,形成了与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现象。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有助于我们认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实质,以及不平衡发展规律,认清西方“自由贸易”的历史真相和本质,对于深刻理解和解释经济全球化本质和规律,加快中国经济贸易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缓解贸易摩擦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因此,要正确认识、解决这些问题,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需要学界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目前,一方面,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占据主流地位,该理论体系代表了当前发达国家基本立场,脱离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实践;另一方面,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国际贸易思想的研究较少,并且大多停留在对马克思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的梳理和归纳,缺乏创新,对于应对当前国际贸易挑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进一步深化研究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是国际贸易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乃至全球国际贸易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纵观马克思的一生,其关于国际贸易思想的观点散见于不同时期的着述之中。本文立足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文本进行系统梳理,对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在论文逻辑架构上,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纵向梳理其发展脉络,横向阐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本文主要从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后的国际贸易思想开始研究。既包括了马克思深入研究的古典国际贸易思想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想。还包括了马克思论述相对较少的重商主义国际贸易思想、重农主义国际贸易思想。前者直接影响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形成,因此,前者属于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前者又受后者的影响,故后者属于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间接理论来源。第二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批判性继承发展西方古典国际贸易思想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按照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对国际贸易思想理论基础的概括、总结,得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基本观点,即关于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本质和规律、地位和作用以及政策演变等,并运用相关理论和基本观点分析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政策的二重性。可见,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是一个涵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基本观点、政策措施在内的完整的思想结构。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基本观点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批判,得出应该怎么扬弃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及对未来社会国际贸易的预期。第三部分,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与西方主流国际贸易思想进行比较,主要从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基本观点和政策措施展开比较。由于两种思想阶级立场不同,则其思想内容必然存在差异。通过比较,有助于全面充分认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理解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基本观点和政策的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通过比较也可以看出,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并不排斥西方国际贸易思想在某方面的科学性,其也借鉴了西方国际贸易思想的合理成分,加以发展运用。西方国际贸易思想也不能推翻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科学结论。不论是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还是西方国际贸易思想,都将会相互借鉴,在某种程度上“融合”但不是合并。第四部分,通过第三部分比较发现,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即科学和人文的统一,其更具有包容性,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史中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并且,比较发现,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立场、观点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马克思虽然没有亲自参与当代国际贸易的实践,但是其国际贸易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创造性地发展、运用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为加快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美中贸易摩擦;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资本“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推动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进一步提升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度;缓解和阻止贫富差距提供新思路。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作为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世界经济贸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综上所述,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研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其内涵深刻,覆盖范围广,吸收借鉴西方国际贸易思想的科学观点,并且全面概括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实践经验。本文在前人基础上,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主要内容,立足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实践,尤其是针对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实践问题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经过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之后,本文得出三个创新性的观点。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第一,本文较系统地构建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内容的结构框架,即涵盖了其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观点以及政策措施。第二,本文认为,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是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其阶级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阶级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并且阶级性、科学性、人文性又是以实践性为基础,四者有机统一。第三,本文认为,美中贸易摩擦的实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利益的博弈,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价值链走向高端化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王志刚,陈启强[2](2014)在《绿色贸易壁垒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相关文献的研究可知,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鲜明的二重性,其实施过程和结果具有两面性,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作用。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促进传统产业发展转型和升级改造,强化与贸易伙伴的环境技术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加速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从而在动态管理中系统协调推进。今后,还需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新特点、新趋势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应对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董思茗[3](2010)在《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迅速发展的一种新非关税贸易壁垒,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绿色壁垒的出现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发达国家往往以保护本国环境为名,通过绿色壁垒的实施,达到限制别国进口产品的目的,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规模的扩大与经济增长。我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外贸易深受绿色壁垒之苦,特别是农产品出口方面尤为明显。近些年来,绿色壁垒己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已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很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农业是支柱产业,农产品贸易占有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相当部分的份额。因此,在面对新一轮的贸易保护倾向的前提下,有必要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绿色壁垒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尽量突破绿色壁垒,使出口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壁垒的内涵、表现形式及特征,并对绿色壁垒的趋势进行了预测。鉴于此,本文在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影响上做了定性和定量的双重研究。最后从微笑曲线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及建议。面对绿色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严峻挑战,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实施国际营销手段;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其服务企业的职能作用;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本国经济利益是所有主权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追求的永恒的主题,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应对。

赵建华[4](2008)在《农产品绿色壁垒制度化与发展绿色农业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外形形色色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日益巨大,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瓶颈。21世纪的中国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繁荣发展阶段,农业在这一阶段要实现转型,农产品要实现升级,这种质的变化是在WTO的外部环境和人类环境保护事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其复杂性和严峻性备受世人瞩目,能否选择正确的农业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跨越绿色壁垒对拥有13亿人口、近9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论文以技术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绿色壁垒日益制度化的外部环境中如何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方向,走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跨越绿色壁垒,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农产品绿色壁垒是协调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必然产物,是平衡人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工具,我们应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来适应农产品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中通过农产品生产的绿色化、区域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来实现农产品升级和农产品新的竞争力的培育。绿色农业的实现机制是市场拉动、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民启动。其中的关键是政府利用所掌握的规制手段和政策资源建立互相配套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和农户走发展绿色农业之路。龙头企业、农户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实施者,行业协会是引导者和服务者。上述四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协调机制,这一机制对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跨越绿色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慧丽[5](2008)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的出口贸易屡屡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打击,出口产品常常因为不符合进口国的环保标准、技术标准、包装标签标准、缺乏相关认证而被禁运、销毁或征收高额关税,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果我国不能认真对待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不能跨越这道以“绿色贸易”为内容的门槛,我国将失去广大的国际市场,经济发展也将无从谈起。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绿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性质,试图给绿色贸易壁垒下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指出了要客观地看待绿色保护对我国贸易的影响,积极利用这个契机来发展我国的绿色贸易。对于我们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本文着重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应对对策:就国际而言,应当加强国际合作、学习世贸法规以及发达国家的有关规定、参与国际谈判、充分利用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就国内而言,应当健全和完善我国贸易中的环保法规以及各种与绿色生产有关的制度,提高产品科技、绿色含量,停止使用污染环境、耗费能源的落后设备,鼓励清洁生产,推行国际标准,明确绿色包装、绿色标志、环境补贴、环境税收制度,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以法律的形式将关于产品的环保标准固定化、权威化,对进口产品提出相应的要求,根据世贸组织、国际协议的规定,参考国际标准、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来建立并完善我国的绿色保护体系。

张勇[6](2008)在《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关系已经成为现时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有效解决好绿色壁垒问题,对于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倾向于以客观中立的视角看待绿色壁垒,认为绿色壁垒是一国以相关的国际国内法律为依据建立起来的限制或禁止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贸易壁垒。任何国家都有可能采取这一措施,其法律依据是广泛的,其实质就是环境与贸易之间矛盾的外化,其产生与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国际国内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全文内容分共为以下四部分:第一章阐述了绿色壁垒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最新发展、法律依据和实质。第二章讨论了绿色壁垒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认为绿色壁垒产生发展是由环境危机现实的催生、经济利益的刺激、政治团体的推动以及国际法学基础理论的发展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第三章基于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观点,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辩证地阐述了绿色壁垒对经济、环保、法治的影响。第四章探讨了在当前绿色壁垒发展的境况下国际和国内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和措施。

段青[7](2008)在《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农产品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农产品贸易与环境的协调仍将是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现已初步建立起有关农产品贸易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完善。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便在于从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基础理论问题出发,在分析典型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法律制度的缺陷,试图构筑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体系。这对于促进我国农产品自由贸易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运用分类研究,比较分析,典型案例分析,理论结合实际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创新地从法学角度,基于农产品贸易的视野展开论述和研究。文中通过农产品出口欧盟、日本、美国的典型案例剖析了我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法律体系的缺陷,在此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即我国应根据新的贸易形势的变化和WTO的相关规则,从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制度的事前监督体系和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制度的监管法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完善。据此,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重点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加以总结。第二章,重点阐述了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基础理论问题。本章从法学角度,基于农产品贸易的视角,论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特点和国际法律渊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三章,重点论述了典型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体系。首先以欧盟、日本和美国为代表分别论述了各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第四章,运用典型案例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的缺陷。本章在介绍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以畜禽产品出口欧盟、蔬菜产品出口日本、水产品出口美国为例剖析了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第五章,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提出对我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法律体系的思考和建议。从构建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事前监督体系和完善我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监管法律体系两个方面提出法律对策和建议。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完善我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

李纪宁[8](2008)在《STS视域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展,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为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社会目标的产物,作为技术的社会现象,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典型的科技与社会(STS)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STS的视域下考察TBT,探讨TBT的发生、本质、以及全球治理问题。通过揭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剖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功能和形成的社会建构过程,进而探讨基于技术社会建构论的全球治理的目标和机制。第二章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历史演变与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国际贸易活动的“主体-客体-主体”关系,揭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社会一技术”本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体是社会的,是由国家政府等社会主体制定并在主体之间发挥作用,而客体是技术的,它作用于具有技术含量的商品和工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标是社会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保护环境等,而结果是技术的,它导致产品性能或工艺过程的改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是社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等的内容是根据社会目标和风险水平确立的,而手段是技术的,它是对技术进行的规定。社会因素与技术因素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相互渗透,联为一体。第三章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功能。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社会属性和技术属性两种属性,在功能上具有积极性和消极性。在技术功能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推行,有利于促进先进技术在全球的扩散,但同时也会导致各国必须采取某些国家的技术标准,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技术进步。在社会功能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助于环境、健康等社会目标的实现,并具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一面,但同时又会维系现阶段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损害国际社会的公平,成为一些国家变相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第四章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分析。STS理论以及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认为,任何技术活动、技术行为乃至技术产品,并非纯技术性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是社会主体依其社会目的进行社会建构的结果。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不例外。通过剖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社会建构过程,揭示了国家政府、产业界、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社会建构中分别承担主导者、参与者、协调者、技术支撑着的角色。并通过案例剖析,揭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从壁垒提出,经过冲突与协商,到合法化的社会建构过程。通过对WTO争端解决机构处理的第一起完整的案件——美国限制汽油进口案的剖析,揭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从壁垒提出,经过冲突与协商,到合法化的社会建构过程。第五章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全球治理机制进行探讨,对现有机制进行了评述,较为深入地剖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对冲突,揭示了国家政府、产业界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博弈导致治理困境;由此,提出了基于社会建构的多方参与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全球治理措施,构筑相对公平合理的全球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范宁[9](2007)在《“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随着各国关税的逐步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不断减少,以环境措施为手段的“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现行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种以绿色贸易壁垒新形式而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无疑给当前以贸易自由化为价值取向的国际贸易增添了一道新的难题,而且绿色壁垒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其双重特征又使其复杂化,使发展中国家在加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过程中,在这道绿色壁垒前面临着新的困境。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因此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的影响要远比对其他国家更为广泛和深刻。自从加入WTO的四年多来,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越来越感到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特别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不仅受到配额、关税等的限制,而且还受到所谓“绿色环保要求”的限制,往往面临市场准入的困难局面。虽然加入WTO后我国的“关税壁垒”降低了,然而以绿色壁垒为主体的非关税壁垒却越来越高,越来越森严。即使我国农产品具有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但是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并不一定比加入WTO之前更容易。因此,如何正确、完整地认识和早日、顺利跨越绿色壁垒就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农产品贸易发展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实,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恰到好处的使用可以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提高科技水平和环境认证标准,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产品出口创造条件,开拓崭新的国际市场、争创更多的外汇收入。即使我们遭遇了绿色壁垒,也可以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痛定思痛,真正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正确树立起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从贸易历史上看,贸易保护主义的每一次新涌动都是有着明确的利益取向。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由于有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强大的正当性,不仅迎合了部分消费者和环境保护主义的需要,符合WTO有关“例外条款”的规定,而且又能有效地保护本国产业,从而很快成为全球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最重要的新兴贸易障碍之一。作为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绿色壁垒得到迅速繁衍。在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或其社会团体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技术标准或法规,对进口商品加以准入禁止、限制或抵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的非关税技术壁垒,因此,绿色壁垒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技术水平的较量。发达国家依靠其技术优势,对绿色壁垒的构建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绿色壁垒的应用范围也由过去的最终产品扩展到生产与加工过程,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新贸易格局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很多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失去传统市场的威胁。绿色壁垒的影响可能会超过反倾销的影响,在新型非关税壁垒措施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本文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本文回顾贸易保护主义演变轨迹,应用贸易保护理论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高绿色标准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实施绿色壁垒的最主要途径之一,理论分析表明,由于标准的变化会影响经济效率,各经济主体的技术水平和基础条件的差异决定了这种变化将导致利益在不同地区和利益集团之间得到重新分配,标准的提高无疑将更有利于技术水平较高、基础条件较好的国家和企业,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基础条件优势,大幅度提高标准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加以限制,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处于不利地位。其次,在针对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般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相关资料,对欧盟提高农药残留标准给我国农产品出口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以山东省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在贸易中受绿色壁垒影响的经验数据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绿色壁垒有明显选择性,主要针对的是这些国家竞争劣势而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绿色壁垒受到WTO例外条款保护,又能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可以预料它还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最后,在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内外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应对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指出我国农产品出口要依靠消除目标市场的绿色壁垒是不现实的,唯一出路是我国农产品出口方要主动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非绿色化”和“非标准化”问题,这是我国农业突破绿色壁垒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也应是我国农业在新形势下实施战略调整的主要领域。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WTO规则(如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认为“绿色化+标准化”战略应该是我国外向型农业突破绿色壁垒、提高绿色竞争力的重要选择。实施“绿色化+标准化”战略,必须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提高绿色竞争力,特别是要将绿色化和标准化概念纳入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加强绿色竞争能力建设:而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与组织化程度将有利于推进“绿色化+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此外,本文还简要的分析了我国对进口农产品合理合法设置绿色壁垒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这些对于我国外向型农业突破绿色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有一定的价值。

刘志红[10](2007)在《中小企业发展与绿色贸易壁垒》文中认为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于国际协议、法规、技术、公约、制度所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环境标准及其环境保护措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绿色贸易壁垒已日益成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本文在论述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和几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有效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具体对策。

二、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二重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二重性(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理论来源
    2.1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2.1.1 古典国际贸易思想
        2.1.2 贸易保护主义思想
    2.2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间接理论来源
        2.2.1 重商主义国际贸易思想
        2.2.2 重农主义国际贸易思想
3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理论基础
        3.1.1 世界市场理论
        3.1.2 国际分工理论
        3.1.3 国际价值理论
        3.1.4 国际金融理论
        3.1.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3.1.6 理论基础、基本观点与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
    3.2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基本观点
        3.2.1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3.2.2 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规律
        3.2.3 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3.2.4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3.2.5 对未来社会国际贸易的预期
    3.3 马克思国际贸易政策的二重性
        3.3.1 自由贸易政策
        3.3.2 保护贸易政策
4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与西方国际贸易思想的比较及特征
    4.1 相关理论比较
        4.1.1 对世界市场的现实表现形式的比较
        4.1.2 对国际分工的贸易利益认识的比较
        4.1.3 对国际价值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范畴比较
        4.1.4 对国际金融理论中资本国际流动的比较
        4.1.5 对国际服务贸易理论解读的比较
    4.2 基本观点比较
        4.2.1 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原因的比较
        4.2.2 国际贸易研究侧重的比较
        4.2.3 国际贸易作用的比较
        4.2.4 国际贸易政策演变的比较
    4.3 对国际贸易政策态度的比较
        4.3.1 对自由贸易政策态度的比较
        4.3.2 对保护贸易政策态度的比较
    4.4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特征
        4.4.1 实践性
        4.4.2 阶级性
        4.4.3 科学性
        4.4.4 人文性
5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史中的历史地位
    5.1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列宁和斯大林国际贸易思想的影响
        5.1.1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列宁对外贸易垄断制的影响
        5.1.2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斯大林对外贸易思想的影响
    5.2 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
        5.2.1 毛泽东对外经济交流思想对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继承发展
        5.2.2 邓小平对外经济开放思想对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继承发展
        5.2.3 习近平开放型贸易观对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继承发展
    5.3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的影响
        5.3.1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巴兰和斯威齐经济剩余依附型贸易的影响
        5.3.2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阿明、伊曼纽尔“中心—外围”国际分工理论的影响
        5.3.3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对安沃·塞克自由贸易思想的影响
        5.3.4 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思想之间的逻辑联系
6 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的当代实践价值
    6.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当代实践价值
        6.1.1 世界市场理论是建立公平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依据
        6.1.2 国际分工理论是从“生产端”推进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泉
        6.1.3 国际价值理论是解释美中贸易摩擦本质原因的理论武器
        6.1.4 国际金融理论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指路明灯
        6.1.5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是推动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理论指南
    6.2 马克思国际贸易政策的当代实践价值
        6.2.1 自由贸易政策是进一步提升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度的行动纲领
        6.2.2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引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智慧源泉
7 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2)绿色贸易壁垒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涵义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效应分析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2. 不利影响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层面
        1. 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法律、政策和制度
        2.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转型和升级改造
        3. 大力推进环境外交,强化与贸易伙伴的环境技术合作
    (二)企业层面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
        2. 加强技术研发,促进企业发展转型和升级改造
        3. 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标准化生产
四、结语

(3)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1.1 绿色壁垒的内涵
    1.2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2.1 绿色关税
        1.2.2 绿色技术标准
        1.2.3 绿色环境标志
        1.2.4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1.2.5 绿色包装
        1.2.6 绿色反补贴
    1.3 绿色壁垒的特征
        1.3.1 形式上的广泛性
        1.3.2 内容上的歧视性
        1.3.3 保护手段的隐蔽性
        1.3.4 影响上的二重性
        1.3.5 形式上的合法性
    1.4 WTO关于绿色壁垒的若干规定
    1.5 入世后中国对WTO的承诺
    1.6 我国面临的绿色壁垒状况
2 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及发展中国家的努力方向
    2.1 日本农产品市场的绿色壁垒措施
        2.1.1 《肯定列表制度》
        2.1.2 日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2.1.3 技术标准
    2.2 美国农产品市场的绿色壁垒措施
        2.2.1 绿色环境标志
        2.2.2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2.2.3 绿色反补贴
    2.3 欧盟农产品市场的绿色壁垒措施
        2.3.1 检验和检疫要求
        2.3.2 化学物品法
        2.3.3 废弃物法
        2.3.4 有机食品和食品农药残留标准
    2.4 绿色壁垒的不公平性
    2.5 发达国家在绿色壁垒问题上应该起到的作用
    2.6 发展中国家的努力方向
3 未来全球绿色壁垒在农产品方面的发展前景
    3.1 《农业协定》的"非贸易关注"问题
    3.2 绿色壁垒的发展方向
        3.2.1 涉及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多
        3.2.2 涉及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检测标准日趋苛刻
        3.2.3 产品质量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日益严格和繁杂
4 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根源及影响
    4.1 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国际原因
        4.1.1 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
        4.1.2 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逐渐增大
        4.1.3 国际条约和协定中相关条款的不足
    4.2 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内部原因
        4.2.1 出口农产品质量低劣,达不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4.2.2 出口农产品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
        4.2.3 预警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外贸体制建设不完善
        4.2.4 我国环境标准过低,缺乏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
    4.3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定性分析
        4.3.1 绿色壁垒阻碍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扩大的理论分析
        4.3.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质分析
    4.4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定量分析
        4.4.1 关于引力模型的简单介绍
        4.4.2 关于引力模型的案例分析
5 多层次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5.1 从微笑曲线看我国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5.2 绿色营销的内涵和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5.3 微观层面——企业的绿色营销行为
        5.3.1 研发绿色农产品
        5.3.2 制定绿色价格
        5.3.3 开辟绿色销售渠道
        5.3.4 运用绿色促销手段
    5.4 中观层面——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功能
        5.4.1 加快全国性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壮大
        5.4.2 完善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功能
    5.5 宏观层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5.5.1 加强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绿色认证体系的研究
        5.5.2 引导企业重视认证工作,鼓励企业采用国际环境标准
        5.5.3 努力成为贸易"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实现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5.5.4 加强"南南合作",力争贸易新规则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农产品绿色壁垒制度化与发展绿色农业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背景
        1.1.2 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评述
    1.3 研究框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理论研究
    2.1 绿色壁垒的内涵
        2.1.1 绿色壁垒的概念
        2.1.2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2.1.3 绿色壁垒的特点
        2.1.4 绿色壁垒的本质
    2.2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内涵
        2.2.1 农产品的特性
        2.2.2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概念
    2.3 农产品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
        2.3.1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社会背景
        2.3.2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经济背景
        2.3.3 绿色壁垒的政治背景
        2.3.4 绿色壁垒的法律背景
    2.4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作用机理
        2.4.1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社会福利保护功能
        2.4.2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环境保护功能
        2.4.3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贸易保护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制度化趋势
    3.1 相关国际公约及组织
        3.1.1 相关国际公约
        3.1.2 相关国际组织
        3.1.3 我国已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
    3.2 WTO 相关约束的制度化
        3.2.1 WTO 相关约束的发展进程
        3.2.2 相关协议
    3.3 国际标准及相关制度
        3.3.1 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及相关制度
        3.3.2 关于健康和安全的国际标准及相关制度
    3.4 各国国内相关规制
        3.4.1 美国
        3.4.2 欧盟
        3.4.3 日本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壁垒视角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4.1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4.1.1 农产品贸易规模
        4.1.2 市场集中度
        4.1.3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性质
    4.2 我国农产品面临的绿色壁垒
        4.2.1 边境上措施
        4.2.2 边境后措施
    4.3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4.3.1 总体影响
        4.3.2 威胁与机遇
    4.4 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深层次因素
        4.4.1 我国农业的特点
        4.4.2 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4.4.3 优势与劣势
    4.5 最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战略选择和部署
    5.1 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战略选择
        5.1.1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形成
        5.1.2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
        5.1.3 绿色农业的概念和内涵
        5.1.4 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战略目标
    5.2 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路径
        5.2.1 绿色化
        5.2.2 区域化
        5.2.3 产业化
        5.2.4 集约化
        5.2.5 标准化
        5.2.6 信息化
    5.3 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实现机制
        5.3.1 市场拉动
        5.3.2 政府推动
        5.3.3 龙头企业带动
        5.3.4 农民启动
    5.4 参与方协调机制
        5.4.1 目标及目标的协调
        5.4.2 基于目标的工作分解
        5.4.3 角色和责任的分担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府在发展绿色农业中的作为
    6.1 观念的转变
    6.2 完善立法
        6.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
        6.2.2 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立法
        6.2.3 市场准入及竞争规则立法
        6.2.4 知识产权保护立法
        6.2.5 农业科技促进法
    6.3 制度建设
        6.3.1 发展绿色农业基础制度环境的营造
        6.3.2 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的完善
        6.3.3 农产品标准化制度的完善
        6.3.4 农业基础设施及公共产品的投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6.3.5 信息沟通服务机制
    6.4 政策引导
        6.4.1 农业产业政策
        6.4.2 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
        6.4.3 农业补贴政策
        6.4.4 创新激励政策
    6.5 对外博弈
        6.5.1 充分运用WTO 规制维护自身利益
        6.5.2 制衡机制的建立
        6.5.3 加强国际合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龙头企业和农户在发展绿色农业中的作为
    7.1 龙头企业在发展绿色农业中的特殊作用
    7.2 龙头企业的作为
        7.2.1 树立绿色观念
        7.2.2 实施战略管理
        7.2.3 差异化营销
        7.2.4 实行标准化生产
        7.2.5 信息沟通与反馈
    7.3 农户的作为
        7.3.1 观念的转变
        7.3.2 特色化经营
        7.3.3 农业技术的应用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产品行业协会在发展绿色农业中的作为
    8.1 利益集团理论
    8.2 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
    8.3 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现状
        8.3.1 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现状
        8.3.2 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存在的问题
    8.4 我国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性质
    8.5 行业协会在发展绿色农业中的作为
        8.5.1 组建农业行业协会的意义
        8.5.2 行业协会在发展绿色农业中的作为
        8.5.3 建立行业协会应对绿色壁垒的民间快速反应机制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以吉林省为例的实证研究
    9.1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概况
        9.1.1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及在全国的地位
        9.1.2 吉林省出口农产品品种结构
        9.1.3 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
        9.1.4 出口企业性质
    9.2 吉林省农产品面临的绿色壁垒现状
        9.2.1 吉林省农产品面临的主要绿色壁垒及其影响
        9.2.2 吉林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3 吉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战略选择
        9.3.1 外部环境分析
        9.3.2 内部环境分析
        9.3.3 吉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战略方向
    9.4 吉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战略实施
        9.4.1 政府的作为
        9.4.2 龙头企业的作为
        9.4.3 农户的作为
        9.4.4 行业协会的作为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摘要
ABSTRACT

(5)我国对外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理论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内容创新及结构安排
2 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2.1 贸易自由化与可持续发展: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性质、特征
        2.2.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双重性质
        2.2.2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2.3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3 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依据
    3.1 GATT/WTO中的绿色条款
        3.1.1 GATT的例外条款
        3.1.2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
        3.1.3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
        3.1.4 《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
        3.1.5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
        3.1.6 《农产品协议》
        3.1.7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3.1.8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3.1.9 WTO中绿色保护条款评析
    3.2 绿色保护的国际公约/协定
    3.3 环境管理国际标准
    3.4 一些国家的国内规定
        3.4.1 美国
        3.4.2 欧盟
4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4.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4.1.1 对贸易出口额的影响
        4.1.2 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4.1.3 对贸易利益的影响与贸易摩擦
        4.1.4 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4.2 绿色保护措施的缺失对我国进口的影响
5 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
    5.1 国际方面的对策:加强学习与合作,优化贸易环境
        5.1.1 掌握规则,提高认识
        5.1.2 参与谈判、立法合作
        5.1.3 充分利用优惠政策
        5.1.4 有效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
    5.2 国内方面的对策:积极应对的同时积极自我保护
        5.2.1 积极应对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5.2.1.1 完善清洁生产制度,提供达标产品
        5.2.1.2 强化绿色标准,推行国际认证
        5.2.1.3 建立和完善各种绿色制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5.2.1.4 建立绿色贸易研究机构,完善预警机制
        5.2.2 完善我国绿色保护的法律规定,加强自我保护
        5.2.2.1 完善《对外贸易法》中的绿色保护条款,做到立法科学精确
        5.2.2.2 完善进出口检验检疫法,把好进出口关卡
        5.2.2.3 建立绿色关税制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6)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绿色壁垒概述
    第一节 绿色壁垒的概念
    第二节 绿色壁垒的特征
    第三节 绿色壁垒主要表现形式
    第四节 绿色壁垒的最新发展
    第五节 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
    第六节 绿色壁垒的实质
第二章 绿色壁垒产生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 全球环境恶化与环保运动的发展—现实基础
    第二节 经济学分析—内在动力的考察
    第三节 政治学分析—外部推动力的考察
    第四节 国际法学分析—从两个国际法学概念谈起
第三章 绿色壁垒的影响
    第一节 绿色壁垒的国际影响
    第二节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第四章 绿色壁垒的应对
    第一节 绿色壁垒的国际应对
    第二节 绿色壁垒的中国应对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写作背景和意义
        一、写作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第二章 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基础理论问题
    第一节 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基本理论问题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研究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法律渊源
    第二节 绿色贸易壁垒制度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制度的积极影响
        二、绿色贸易壁垒制度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典型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节 典型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概况
        一、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
        二、日本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
        三、美国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
    第二节 典型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评析
        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
        三、发达的相关配套体系
第四章 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缺陷分析
    第一节 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概述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制度
        二、绿色标准体系
        三、绿色环境标志和认证制度
        四、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
        五、绿色包装与标签制度
    第二节 以畜禽产品出口欧盟为例剖析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缺陷
        一、我国畜禽产品出口欧盟实例分析
        二、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缺陷分析
    第三节 以蔬菜产品出口日本为例剖析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缺陷
        一、我国蔬菜产品出口日本实例分析
        二、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缺陷分析
    第四节 以水产品出口美国为例剖析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缺陷
        一、我国水产品出口美国实例分析
        二、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缺陷分析
第五章 构筑我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法律体系的思考
    第一节 构建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事前监督体系
        一、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
        二、积极参加国际环境和农产品贸易的立法
    第二节 完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监管法律体系
        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
        二、建设农产品的绿色环境标志和绿色认证体系
        三、健全农产品标准法律法规体系
        四、完善农产品绿色包装法律制度
        五、建立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法律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STS视域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基本概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本质分析
    2.1 国际贸易的"主体-客体-主体"关系与TBT发生
        2.1.1 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历史背景
        2.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体-客体-主体"关系分析
        2.1.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历史演变与趋势
        2.2.1 发达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2.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2.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社会—技术"本质
        2.3.1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社会-技术"本质分析
        2 ,3.2主体与客体的"社会—技术"本质
        2.3.3 目标与结果的"社会—技术"本质
        2.3.4 内容与手段的"社会—技术"本质
第3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功能
    3.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社会功能
        3.1.1 促进社会进步
        3.1.2 损害社会公平
    3.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技术功能
        3.2.1 促进全球技术进步
        3.2.2 导致全球技术垄断
    3.3 技术性贸易壁垒功能的辩证分析
第4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社会建构论分析
    4.1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4.1.1 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
        4.1.2 系统理论
        4.1.3 行动者-网络理论
        4.1.4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社会建构论分析框架
    4.2 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行动者的角色
        4.2.1 各国政府基于国家目标的主导者角色
        4.2.2 产业界基于商业利益的参与者角色
        4.2.3 国际组织基于促进贸易的协调者角色
        4.2.4 专业机构基于技术能力的支撑者角色
    4.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社会建构过程——以美国限制汽油进口案为例
        4.3.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提出
        4.3.2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突与协商
        4.3.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合法化
第5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全球治理
    5.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全球治理机制
        5.1.1 治理与全球治理
        5.1.2 治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规则
        5.1.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争端解决机制
    5.2 相关行动者的价值理念分析
        5.2.1 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冲突
        5.2.2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
        5.2.3 行动者博弈与TBT治理困境
    5.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全球治理途径
        5.3.1 基于积极功能的治理原则
        5.3.2 基于社会建构的治理机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9)“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贸易保护主义与农产品国际贸易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综述
2.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透视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2.3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依据
    2.4 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5 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分析
3.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3.1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3.2 环境成本内部化在短期内将降低价格优势
    3.3 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4. 山东出口贸易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原因分析
    4.1 山东出口贸易的重要意义
    4.2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概况
    4.3 山东出口贸易受绿色贸易壁垒国际原因分析
    4.4 山东出口贸易受绿色贸易壁垒国内原因分析
    4.5 山东省出口贸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省内原因分析
    4.6 山东出口贸易受阻绿色贸易壁垒企业自身原因分析
5. 山东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5.1 转变认知观念
    5.2 政府宏观对策
    5.3 企业微观对策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二重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国际贸易思想研究[D]. 徐雅. 东北财经大学, 2020(06)
  • [2]绿色贸易壁垒文献综述[J]. 王志刚,陈启强. 商业经济, 2014(12)
  • [3]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 董思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01)
  • [4]农产品绿色壁垒制度化与发展绿色农业战略研究[D]. 赵建华. 吉林大学, 2008(07)
  • [5]我国对外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研究[D]. 刘慧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8)
  • [6]论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D]. 张勇. 兰州大学, 2008(12)
  • [7]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D]. 段青. 中央民族大学, 2008(07)
  • [8]STS视域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D]. 李纪宁. 东北大学, 2008(06)
  • [9]“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 范宁.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4)
  • [10]中小企业发展与绿色贸易壁垒[J]. 刘志红. 延边党校学报, 2007(02)

标签:;  ;  ;  ;  ;  

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二元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