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中的意义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中的意义

一、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诊治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聂红[1](202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中医体质研究理论,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类型特点,探索其不同体质类型与发病一般情况及血型、肝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相关性,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运用王琦教授9分法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ICP患者进行体质调查,本次调查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泸州市中医院妇产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120例。收集被研究者的姓名、年龄、孕周、生育史、发病节气、症状、血型、肝酶、血清总胆汁酸等数据,对纳入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将所有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应用SPSS25.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探讨中医不同体质类型与年龄、孕周、发病节气、症状、血型、肝酶、血清总胆汁酸等的相关性。结果: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医体质类型前五位为湿热质(25.83%)、痰湿质(14.17%)、气郁质(13.33%)、气虚质(11.67%)、阳虚质(10.83%)。2.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有关,各体质平均年龄:平和质(25.70±2.75岁),气虚质(28.57±5.60岁),气郁质(27.44±3.61岁),湿热质(28.00±4.07岁),痰湿质(27.41±4.18岁),血瘀质(32.50±4.24岁),阳虚质(31.38±3.79岁),阴虚质(28.88±3.44岁),其中血瘀质、阳虚质在年龄上与平和质有统计学差异(P<0.05)。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人数居于前五位的节气是立秋、立春、夏至、霜降、大寒。4.发病季节与中医体质类型无相关性(P>0.05)。5.偏颇体质之间病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不同血型与中医体质转化分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体质类型在妊娠瘙痒严重程度上有差异,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较平和质症状表现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不同体质间没有差异;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在不同体质间有差异,湿热质组、血瘀质组、阴虚质组、气虚组与平和质组相比较血清总胆汁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前五位的中医体质类型,提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以偏颇体质主。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不同体质类型在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妊娠瘙痒症状严重程度上有明显差异。

李杰[2](2021)在《西宁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组织中HIF-1α及EPO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西宁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初步分析HIF-1α、EPO在西宁地区IC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西宁地区ICP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方法:收集ICP孕妇胎盘样本53例(轻度ICP组28例、重度ICP组25例)、健康对照胎盘样本30例(对照组),所有研究样本均来自2019年09月-2020年10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红十字医院剖宫产分娩孕妇的胎盘组织。HIF-1α、EPO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Western Blot(WB)检测。IHC法检测结果计算HIF-1α、EPO平均光密度值;WB法检测结果计算HIF-1α、EPO蛋白相对表达量。同时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等数据。最后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分析:(1)三组间孕妇年龄、BMI、FIB、PLT、D-D、IBIL、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2)三组间TBA、ALT、DBIL、TBIL、ALP、AST、GGT、PT、APTT、TT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周、新生儿体重在三组也有差异(P<0.05)。2.围产预后分析:胎儿窘迫、早产、低体重儿和羊水污染发生率ICP高于健康孕妇(P<0.05),(因样本量较少,将轻、重度ICP合成ICP组)。3.HIF-1α研究结果:(1)IHC:ICP孕妇HIF-1α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健康妊娠孕妇(P<0.05);组间比较,轻度ICP高于健康妊娠孕妇(P<0.05),重度ICP高于健康妊娠、轻度ICP孕妇(P<0.05)。在ICP中,HIF-1α平均光密度值与TBA浓度呈正相关(P<0.05)。(2)WB:HIF-1α蛋白在ICP中的相对表达高于健康妊娠孕妇(P<0.05);组间比较,轻度ICP高于健康妊娠孕妇(P<0.05),重度ICP高于健康妊娠、轻度ICP孕妇(P<0.05)。在ICP中,HIF-1α蛋白相对表达与TBA浓度呈正相关(P<0.05)。4.EPO研究结果:(1)IHC:ICP孕妇EPO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健康妊娠孕妇(P<0.05);组间比较,轻度ICP高于健康妊娠孕妇(P<0.05),重度ICP高于健康妊娠、轻度ICP孕妇(P<0.05)。在ICP中,EPO平均光密度值与TBA浓度呈正相关(P<0.05)。(2)WB:EPO蛋白在ICP中的相对表达高于健康妊娠孕妇(P<0.05);组间比较,轻度ICP高于健康妊娠孕妇(P<0.05),重度ICP高于健康妊娠、轻度ICP孕妇(P<0.05)。在ICP中,EPO蛋白相对表达与TBA浓度呈正相关(P<0.05)。5.ICP胎盘组织中HIF-1α及EPO的关系:(1)IHC:HIF-1α与EPO平均光密度值呈正相关(P<0.05);(2)WB:HIF-1α与EPO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1.西宁地区ICP孕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凝血功能及肝功能异常,重度ICP对凝血及肝功能影响较大。2.西宁地区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率增加,考虑与胆汁酸毒性作用或西宁地区缺氧环境有关。3.HIF-1α在ICP胎盘组织中高表达且与TBA浓度呈正相关,考虑HIF-1α参与了西宁地区ICP的病理生理过程。4.EPO在ICP胎盘组织中高表达且与TBA浓度呈正相关,考虑EPO参与了西宁地区ICP的病理生理过程。5.ICP胎盘中HIF-1α与EPO表达呈正相关,考虑二者与西宁地区IC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PO高表达原因之一可能是HIF-1α表达上调引起。

苏日娜[3](2021)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汁酸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测定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总胆汁酸水平以及各项肝功能,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总胆汁酸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新生儿科收治入院的120例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将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达到本研究诊断标准的患儿定义为研究组,将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正常的患儿定义为对照组(两组均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组及重度组),检测两组患儿的肝酶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并分析比较两组检验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及总胆汁酸水平与各项肝功能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一般临床数据比较:对两组患儿的日龄、性别以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研究组轻度组患儿的ALT、AST、GGT及DBIL水平高于对照组轻度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LP水平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重度组患儿的ALT、AST、GGT及DBIL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LP水平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经过治疗后AST及AL 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LP、GGT及DBIL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TBA与ALT、AST、GGT及DBIL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相关系数按顺序为r=0.513,P<0.01;r=0.378,P<0.05;r=0.348,P<0.05;r=0.351,P<0.05),TBA与ALP之间则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新生儿的肝功能有影响,且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越高,对肝功能产生的损伤越大,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可以用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肝功能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中,要注意监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肝功能的异常,及时予以保肝、利胆治疗,同时避免使用加重肝损害的药物,防止对肝功能的进一步损伤。

黄晓仪[4](202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孕周诊断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同时,研究将通过跨学科合作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来分析妊娠早期ICP孕妇与健康孕妇外周血液的m RNA差异表达谱,以期引导疾病早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1.收集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记录完整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孕妇分为A组(ICP组,n=200例),B组(健康组,n=100例),其中将A组按照不同孕周诊断的ICP来设置亚组:A1组(诊断孕周≤28周,设定为早期诊断ICP组,n=20例),A2组(诊断孕周≥28周+1,设定为晚期诊断ICP组,n=180例)。t检验比较A、B组间的基线资料(年龄、孕次、收缩压、舒张压等),比较A1、A2亚组间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A2组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总胆汁酸、甘胆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用卡方检验比较A、B组及A1、A2亚组间的剖宫产、早产、巨大儿、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收集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的7例ICP孕妇的妊娠≥12周的外周血标本作为ICP组,收集同期的5例健康孕妇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用t检验比较ICP组(n=7例)与正常对照组(n=5例)间的基线资料(年龄、孕周、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分别对12例样本进行RNA提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RNA的纯度和浓度,RNA样品的吸光度A260/A280≥1.6,表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浓度和纯度,符合测序标准。用RNA-seq技术分析ICP孕妇(n=7例)和健康孕妇(n=5例)中mRNAs的表达水平,采用R校正deseq2包在妊娠早期的ICP孕妇组及健康孕妇组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对P<0.001、|log2 FC|>2定义为mRNAs差异表达的阈值,结合GO、KEGG、STRING数据库,通过生物学过程注释、生物信号通路富集、文本挖掘及蛋白/基因互作等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可能与ICP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基线资料中的年龄、孕次、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A组、B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A、B组的孕妇早产率分别为40%(80/200)、14%(14/100)、剖宫产率分别为55%(110/200)、25%(25/100)、脐带绕颈发生率分别为41%(82/200)、2%(2/100),A、B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巨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A1、A2组的孕妇早产率分别为15%(3/20)、42.8%(77/180),剖宫产率分别为30%(6/20)、57.8%(104/180),围产儿脐带绕颈发生率分别为20%(4/20)、43.3%(78/180),A1、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间巨大儿和胎膜早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孕周诊断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A1组的住院天数为(5.88±2.73)天,费用为(5387.62±1546.47)元,A2组的住院天数为(7.25±4.71)天,费用为(6548.38±5207.97)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A2组中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在A2组中,诊断后的血清总胆汁酸(26.51±18.60)μmol/L、甘胆酸(10.03±9.47)mg/L、谷丙转氨酶(31.26±69.99)U/L、谷草转氨酶(30.62±48.35)U/L均显着高于诊断前的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分别为血清总胆汁酸(3.05±1.39)μmol/L、甘胆酸(0.83±0.51)mg/L、谷丙转氨酶(11.87±5.29)U/L、谷草转氨酶(17.74±4.6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胆红素水平的差异诊断前及诊断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6.测序样本的基线资料比较资料显示,ICP孕妇(n=7例)和健康孕妇(n=5例)基本情况中的年龄、孕周、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7.RNA质检结果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12例样本的RNA浓度和纯度合格,均符合计算机测序要求。通过RNA-seq技术分析,共获得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个:FOSB、ATF3、S100P、TAP2、UTS2、SPSB2、CCR5和HLA-DQB1;下调基因17个:JUND、H19、HCG27、GSTM3、PSPHP1、ARL17B、JUN、MUC16、THNSL2、TUBBP5、GSTM3、LRRC37A、KAZN、KLRC2、TAS2R40、ZNF501和KLF6。8.GO、KEGG、STRING数据库分析与ICP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上调、下调的基因在生物学上的行为控制、免疫系统、炎症因子、信号传导、细胞分组的形态及生物过程之间的相互功能的差异表达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ICP的早期诊断有利于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对ICP孕妇进行早期监测、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以期有效减少和减轻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孕妇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2.关键基因FOSB、JUND、JUN、ATF3以及KLF6可能是ICP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跨学科合作早期发现生物标志物,便于临床护理工作者对高危人群进行长期动态的跟踪随访,为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条件。

郑皓文[5](2020)在《ICP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及YKL-4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H1、TH2、TREG、TH17的表达水平,探究TH1/TH2、TH17/TREG免疫平衡与ICP发病的关系。2.通过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YKL-40的表达水平,探索YKL-40在IC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所在医院2018年5月12日-2019年6月23日收治的68例孕妇为对象,按照正常孕妇、轻度ICP孕妇及重度ICP孕妇进行分组,三组在年龄、孕产次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中TH1、TH2、TREG、TH17的表达并计算各组TH1/TH2、TH17/TREG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YKL-40的表达情况,最终所有数据经SPA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通过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发现:ICP组外周血中TH1、TH17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外周血中TH2、TREG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CP组外周血中TH1、TH17表达水平显着高于轻度I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CP组外周血中TH2、TREG表达水平显着低于轻度I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计算TH1/TH2、TH17/TREG的比值,发现ICP组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比值显着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CP组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比值显着大于轻度I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发现,ICP患者血清中的YKL-40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CP患者血清中YKL-40水平高于轻度ICP患者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YKL-40与AST、ALT之间均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YKL-40 与 TBA 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1.ICP孕妇外周血中确实存在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且其比值与IC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ICP孕妇血清中YKL-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YKL-40水平的升高可能与ICP炎症过程的相关。3.YKL-40在临床上用于诊断ICP的作用有限,但可能有助于ICP治疗效果的监测。

严妍,王琦[6](2019)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浆CG与TBA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 探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血浆甘胆酸(cholyglycine,CG)与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为ICP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妇产科就诊并住院生产的80例ICP患者及80例身体健康的住院孕产妇,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血浆CG、TBA水平及围生儿并发症情况。ICP患者按不同CG、TBA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围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浆CG、T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患者血清CG水平越高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患者血清TBA水平越高,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患者血浆CG、TBA水平高于正常孕产妇,CG、TBA水平检测可用于ICP的临床诊断并预测病情变化,对围生儿预后也具有预测作用。

汪姣姣[7](2019)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nfantile cholestatic hepatopathy,ICH)致病病因与转归的分析,研究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对比不同病因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诊断学参数变化,获得其高危影响因素及预后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医院中进行住院治疗的72例患有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婴幼儿临床病历资料。总结患儿的年龄、性别、喂养史、家族史、新生儿期黄疸状况、肝脾肿大、肝功能包括酶学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汁淤积指标: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r-GT)、总胆汁酸(TBA)。胆红素水平当中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病毒系列、Torch、乙肝五项、腹部B超、肝胆动态显影、遗传代谢病及基因筛查等情况。纳入标准:1.年龄<1岁(包括新生儿时期)。2.必须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标准相吻合。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为以下几点:(1)发生于婴儿时期(包括新生儿时期),或于婴儿时期起病。(2)包括感染性、遗传性、代谢性或先天性发育障碍等病因。(3)具有胆汁淤积和肝病征象。(1)胆汁淤积的综合征象包括黄疸(皮肤和/或巩膜黄染明显);粪便颜色变浅(白陶土样)而尿色变深,极少部分患儿可表现为皮肤瘙痒,抓痕症、皮肤水肿等临床表现;总胆汁酸(TBA)值升高(先天性肝细胞合成或分泌胆汁酸缺陷者常有可能正常),其他胆汁淤积指标如ALP及r-GT改变。由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加强,在总胆红素水平当中直接胆红素所占比例超过30%。因为欠缺维生素A、D、E、K等多项脂溶性维生素导致的营养不良或是因为凝血因子过少导致出血倾向等。(2)肝病征象:病理性肝脏体征如肝大(肝肋下>2cm)或质地变硬;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值增高等肝功能异常。排除标准:1.年龄>1岁起病或疾病持续进展。2.除外可引起皮肤黄染,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的其他疾病。3.不能详细提供病史者。结果1.72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中,男39人(54.5%),女33人(45.5%),男:女=1.2:1,中位发病年龄为49天(23天-1岁),病因为:巨细胞病毒感染27例,遗传代谢病12例,解剖结构异常22例,其中胆道闭锁Ⅲ型11例,胆道闭锁Ⅰ型8例,胆囊缺如3例;CMV感染27例,遗传代谢性疾病12例,包括NICCD 4例,尼曼匹克1例,Alagille综合征2例,UGT1A1,TRMU基因1例,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G-6PD缺乏1例,ATP7B基因异常1例,丙酸血症1例,败血症5例,其余6例病因未明。2.患儿临床表现中持续大便颜色改变及肝大对于诊断胆道解剖异常,具有特异性,而脾脏肿大、肝外畸形、尿色改变为非特异性指标。3.更昔洛韦治疗CMV病毒感染临床效果满意,治疗前后CMV病毒感染性肝炎患儿的酶学,胆汁淤积有明显改善。胆道解剖学异常患儿接受保守治疗后诊断学指标无明显好转,提示预后欠佳。4.高GGT水平考虑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为胆道解剖学异常导致高度相关,通过Logistic回归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展开探讨分析。发现GGT是有影响的因素。治疗后,GGT持续增高,与胆道闭锁密切相关,模型准确率81.8%。结论1.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临床预后差异大,病因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由胆道解剖异常所致患儿早期诊断及干预,可改善预后。2.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粪便颜色、肝脏大小对鉴别胆道闭锁有重要意义。3.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保守治疗后持续GGT水平增高考虑与胆道解剖异常明显相关,需高度警惕。

韩姗姗[8](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左志洪[9](2019)在《血清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变化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病情程度及母婴结局的关联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病情程度及母婴结局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廊坊市人民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ICP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轻度43例、重度35例),另选取同期于廊坊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孕妇78例设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受检者血液样本,测定血清TBA、ALT、AST水平。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病情程度ICP患者间血清TBA、ALT、AST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病情程度ICP患者间不良母婴结局,并分析血清TBA、ALT、AST水平与ICP病情程度及母婴结局关联性。结果观察组血清TBA、ALT、AS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重度组血清TBA、ALT、AST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32. 05%)高于对照组(5. 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48. 57%)高于轻度组(18. 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erson检验可知,血清TBA、ALT、AST水平与ICP病情程度及不良母婴结局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 ICP患者血清TBA、ALT、AST水平异常增高,且其增高幅度与疾病病情及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因此临床可通过加强血清TBA、ALT、AST水平监测,及时制定对应处理措施,以此减少不良母婴结局,保证母婴健康。

黄小亭[10](2019)在《甘氨胆酸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指出胆汁酸(Bile Acid,BA)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分为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在肠肝循环系统内通过再循环对人体起重要的保护作用。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GCA)是胆汁酸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胆酸与甘氨酸在肝内结合而成的结合型胆汁酸,在胆管癌、总胆管结石、肝内胆汁淤积症、肝硬化、良性胆道疾病、胰腺癌等[1-5]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疾病观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多种检验方法用于甘氨胆酸的检测,但不同检测方法或是不同实验室可造成测定同一份标本得到的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准确性、可靠性及可比性较差,从而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的观察。因此,要想实现GCA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进行标准化研究势在必行。标准化研究的核心是实现测定结果的溯源,而具备参考系统是开展检验量值溯源链的必要条件[6-10],其中,参考系统包括参考实验室、参考方法和参考物质。量值溯源的理想情况是溯源至国际单位制(SI),其实现手段主要包括有:(1)直接送至有资质的鉴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和校准;(2)实验室建立相应的参考方法;(3)使用有证参考物质(CRM);(4)当溯源至国家标准不可能或不适用时,应溯源至公认实物标准品等,或通过比对实验、参加能力验证等途径实现溯源[11]。但目前尚无国际约定的GCA参考测量程序(参考方法),也尚无有证参考物质,因此,准确、可靠的参考方法的建立是达到溯源效果,解决测量结果正确性问题和实现检验结果标准化的有效途径。针对此现象,本文将先进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联用技术应用于人血清GCA的检测中,使用括号法定量,分别对质谱条件、色谱条件、前处理条件进行全面优化,建立GCA检测的候选参考方法,对该方法学进行系统的性能评价。同时,利用建立的候选参考方法对现行的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和评价,旨在为GCA检测结果的标准化提供依据和参考。目的:对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血清GCA的质谱条件、色谱条件、前处理方法等各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能够准确、精密测定GCA的候选参考方法。评价ID-LC-MS/MS检测GCA候选参考方法的各项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并应用建立的候选参考方法对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和评价。方法:在活性炭吸附血清中加入已知浓度值和含量的甘氨胆酸标准品GCA和内标物甘氨胆酸-2,2,4,4-d4,使用Waters TQ-S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GCA的前处理条件(前处理方式)、质谱条件(检测模式、离子源、离子对、离子模式、化合物及气体参数)和色谱条件(流动相、洗脱模式、流速、柱温、进样量)等进行全面考察和系统优化。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S)系列文件对初步建立的GCA候选参考方法的精密度、正确度、特异性、分析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基质效应、携带污染等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并对方法建立与性能评价过程中的样本的稳定性及不确定度进行评价。应用建立的候选参考方法与现行临床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并进行方法学之间的评估。结果:质谱条件:利用电喷雾负离子(ESI-)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实验样本,在调整和优化各项检测参数后分别获得了样本GCA和内标GCA-d4的定性和定量离子对:样本GCA的离子对质荷比(m/z)为464.4→74.0(定量)和m/z 464.4→402.2(定性);对应的内标离子对的质荷比为m/z 468.4→74.0(定量)和m/z 468.4→406.1(定性)。色谱条件:色谱条件的优化选用了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1.7 um,2.1×100 mm),乙腈为有机相,水相为0.2 mmol/L乙酸铵溶液(流动相中加入0.5%甲酸);流速设为0.4 mL/min;梯度模式5 min洗脱。前处理条件:无水乙醇为蛋白沉淀剂进行蛋白沉淀,蛋白沉淀效率可达76.1±2.3%(n=6);实验过程中未发现离子抑制现象;样本平衡时间选择0.5h。方法性能:在0.2-20 μ g/mL样本浓度范围内,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样本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39%,1.01%和0.46%;批间精密度分别为2.01%,1.24%和0.84%;三个浓度水平的样本总不精密度均低于2.14%。标准品GCA的回收率在98.0%-100.9%之间,回收率良好,正确度符合要求;最低检测限(LLOD)为0.01 ng/mL,最低定量限(LLOQ)为0.05 ng/mL;线性范围为0.039 μ g/mL-40 μ g/mL;选取的8种结构类似物在现有检测条件下无响应,方法特异性良好;血红蛋白6.1 mg/mL,胆红素0.2 mg/mL,甘油三酯2.5 mg/mL对GCA的检测和定量无明显干扰;方法携带污染率小于1.0%,不存在携带污染;血清基质对样本检测未发现明显的基质效应。初步建立的方法用于样本测定的结果显示,样本可在不同储存条件下保存一定的时间,稳定性良好。对方法的不确定来源进行评估,求得其合成不确定度并评定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可知,方法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2.7%,在可接受范围内,符合评判要求。方法应用:将现行常规方法与候选参考方法进行方法学比对,数据分析可得两种方法学之间的检测结果均存在正偏倚,相关性小于0.99,可比性和一致性较差。因此,具有高精密度、高特异性等特点的参考方法的建立可在某种程度上加大GCA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促进标准化的实现。结论:本研究对前处理条件、质谱条件、色谱条件进行充分研究和系统优化,初步提出和建立的GCA测量同位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原理可靠,具有优异的正确度和精密度,特异性和灵敏度良好,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强,无基质效应和携带污染,可作为GCA的候选参考方法。且该研究样本稳定性良好,方法满足最小不确定度的要求,可为常规检测结果的标准化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ID-LC-MS/MS技术检测GCA参考方法的建立为GCA测定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标准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有望为临床肝胆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二、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诊治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诊治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体质分布情况
    3 各体质类型一般情况分析
    4 各体质类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ICP患者的一般资料
    2 ICP患者中医体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1 中医体质判定表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治及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西宁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组织中HIF-1α及EPO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案
        2.1.1 研究对象
        2.1.2 ICP纳入标准
        2.1.3 ICP排除标准
    2.2 材料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2.3.2 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
        2.3.3 蛋白印迹实验方法(Western Blot,WB)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三组研究人群一般情况比较
    3.2 三组研究人群凝血功能比较
    3.3 三组研究人群肝功能比较
    3.4 两组围产儿围产结局比较
    3.5 HIF-1α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3.6 EPO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3.7 TBA浓度与ICP胎盘组织HIF-1α、EPO的关系
    3.8 ICP胎盘组织中HIF-1α、EPO蛋白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 ICP对母体的影响
    4.2 ICP对胎儿的影响
    4.3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4.3.1 HIF-1α结构及功能概述
        4.3.2 HIF-1α与 ICP的关系
    4.4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4.4.1 EPO结构及功能概述
        4.4.2 EPO与 ICP的关系
    4.5 HIF-1α与 EPO的相关性
    4.6 结语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综述 缺氧诱导因子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汁酸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新生儿胆汁酸监测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临床表现
        1.1.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结局的危害
        1.1.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
        1.1.5 不同孕周诊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1.6 不同孕周诊断对临床工作的思考
        1.1.7 跨学科合作寻找早期生物标志物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不同孕周诊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1 前言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研究分组
        2.2.4 资料收集
        2.2.5 质量控制
        2.2.6 伦理性问题
        2.2.7 统计学分析
        2.2.8 技术路线图
    2.3 结果
        2.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2.3.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与健康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3.3 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3.4 不同孕周诊断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
        2.3.5 晚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中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
    2.4 讨论
        2.4.1 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主要结局的探讨
        2.4.2 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高危因素
        2.4.3 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娩时机的选择
        2.4.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及护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早期识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m RNA差异表达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样本收集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转录组测序
        3.3.2 主要步骤
        3.3.3 质量控制
        3.3.4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3.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和KEGG功能分析
        3.3.6 STRING数据库分析
        3.3.7 技术路线
    3.4 结果
        3.4.1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3.4.2 RNA质检结果
        3.4.3 基因表达分析
        3.4.4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3.4.5 差异表达基因KEGG功能分析
    3.5 讨论
        3.5.1 RNA-seq技术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中的意义
        3.5.2 关键基因参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调控
        3.5.3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4.1 结论
    4.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实验伦理审查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ICP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及YKL-4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标本采集
    3. 仪器及试剂
        3.1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3.2 主要购买试剂
        3.3 重要试剂的配制
    4 实验方法与步骤
        4.1 ELISA测定两组血清中YKL-40的表达
        4.2 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4.3 血清TREG细胞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测定
    5. 结果判定
        5.1 ELISA结果判定
        5.2 流式细胞术结果判定
    6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1. 三组研究对象之间临床资料的比较
    2. 在正常对照组、重度ICP组及轻度ICP组中TH1、TH2细胞占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比例
    3. 在正常对照组、重度ICP组及轻度ICP组中TH17、TREG细胞占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比例
    4. 在正常对照组、重度ICP组及轻度ICP组中TH1/TH2和TH17/TREG的比值
    5. 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重度ICP组及轻度ICP组血清中YKL-40的浓度
    6. YKL-40的表达水平对ICP诊断价值分析
    7 血清YKL-40与其他肝功能检查的相关性
讨论
    1. 免疫反应与妊娠
    2. TH1细胞、TH2细胞与ICP
    3. TH17细胞、TREG细胞与ICP
    4. TH细胞与TREG细胞和ICP的关系
    5. YKL-40与ICP
    6.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浆CG与TBA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两组血浆CG、TBA水平比较
    2 两组围产儿妊娠不良结局比较
    3 ICP患者不同血清CG、TBA水平妊娠不良结局比较
讨 论

(7)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
    1.2 观察及检测指标
2 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8)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缩略语
2.0 引言
2.1 研究现状
    2.1.1 流行病学
    2.1.2 机制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2.1.6 诊断
    2.1.7 治疗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2.2 指南制定过程
    2.2.1 构建临床问题
    2.2.2 循证研究
    2.2.3 专家共识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2.2.5 形成推荐意见
    2.2.6 形成初稿
2.3 讨论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2.4 结论
    2.4.1 茵栀黄口服液
    2.4.2 茵栀黄颗粒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2.4.4 茵陈五苓糖浆
2.5 创新点及意义
2.6 不足与展望
    2.6.1 存在不足
    2.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血清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变化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病情程度及母婴结局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指标水平
    2.2 不同病情程度ICP血清指标水平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母婴结局
    2.4 不同病情程度ICP不良母婴结局
    2.5 血清指标与ICP病情程度及母婴结局关联性分析
3 讨论

(10)甘氨胆酸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人血清甘氨胆酸测定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
    1.1 ID-LC-MS/MS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1.1.1 ID-LC-MS/MS法的基本原理
        1.1.2 ID-LC-MS/MS法的基本特点
    1.2 材料
        1.2.1 主要仪器
        1.2.2 主要试剂
        1.2.3 常用试剂及溶液配制
        1.2.3.1 流动相的配制:
        1.2.4 样本来源
    1.3 方法
        1.3.1 仪器设备自校
        1.3.1.1 质谱仪校准
        1.3.1.2 分析天平校准
        1.3.1.3 移液器校准
        1.3.1.4 容量瓶校准
        1.3.2 质谱条件确定及优化
        1.3.2.1 离子源筛选
        1.3.2.2 离子对选择
        1.3.2.3 电压参数优化
        1.3.2.4 气体参数优化
        1.3.3 色谱条件确定及优化
        1.3.3.1 色谱柱的选择
        1.3.3.2 有机相的选择及优化
        1.3.3.3 水相的选择及优化
        1.3.3.4 流动相流速及洗脱方式优化
        1.3.3.5 进样量优化
        1.3.4 前处理条件优化
        1.3.4.1 前处理方式选择
        1.3.4.2 内标的选择
        1.3.4.3 离子抑制实验
        1.3.4.4 平衡实验
        1.3.5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1.4 结果
        1.4.1 仪器设备自校结果
        1.4.1.1 质谱仪校准结果
        1.4.1.2 分析天平校准结果
        1.4.1.3 移液器校准结果
        1.4.1.4 容量瓶校准结果
        1.4.2 质谱条件确定及优化
        1.4.2.1 离子源筛选
        1.4.2.2 离子对选择
        1.4.2.3 电压、气体参数选择
        1.4.3 色谱条件确定及优化
        1.4.3.1 色谱柱选择
        1.4.3.2 有机相的选择及优化
        1.4.3.3 水相的选择及优化
        1.4.3.5 进样量优化
        1.4.3.6 色谱条件确定
        1.4.4 前处理条件优化
        1.4.4.1 萃取方式的选择
        1.4.4.2 内标的选择
        1.4.2.3 离子抑制实验
        1.4.2.4 平衡实验
    1.5 样本定量程序
        1.5.1 标准曲线的配制与处理
        1.5.1.1 标准曲线的配制
        1.5.1.2 不同浓度水平标准曲线的处理
        1.5.2 样本检测
        1.5.3 GCA浓度计算
    1.6 讨论
第二章 人血清甘氨胆酸测定候选参考方法的性能评价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常用试剂及溶液配制
        2.1.4 样本来源
    2.2 方法
        2.2.1 精密度
        2.2.2 正确度
        2.2.3 特异性
        2.2.4 分析灵敏度
        2.2.5 线性范围
        2.2.6 干扰实验
        2.2.7 基质效应
        2.2.8 携带污染
    2.3 样本稳定性
    2.4 不确定度
    2.5 方法学比对
    2.6 数据处理
    2.7 结果
        2.7.1 精密度
        2.7.2 正确度
        2.7.3 特异性
        2.7.4 分析灵敏度
        2.7.5 线性范围
        2.7.6 干扰实验
        2.7.7 基质效应
        2.7.8 携带污染
    2.8 样本稳定性
    2.9 不确定度
    2.10 方法学比对结果
    2.11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诊治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 聂红.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西宁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组织中HIF-1α及EPO的表达及意义[D]. 李杰. 青海大学, 2021(01)
  •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汁酸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苏日娜.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D]. 黄晓仪. 广东药科大学, 2021
  • [5]ICP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及YKL-4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郑皓文. 扬州大学, 2020(04)
  • [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浆CG与TBA的表达及意义[J]. 严妍,王琦.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06)
  • [7]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汪姣姣. 青岛大学, 2019(03)
  • [8]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血清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变化与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病情程度及母婴结局的关联性分析[J]. 左志洪. 中国妇幼保健, 2019(07)
  • [10]甘氨胆酸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黄小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