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中的自我分析

职业选择中的自我分析

一、择业中的自我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莉莉[1](2021)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与调适》文中提出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定的一个群体,面对日益严酷的就业环境,承受着比普通高校大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当压力无法有效排解时就会产生心理不适,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择业与就业。作为职业院校的思政工作者,面对职业院校学生如此的困境,有责任去探索学生择业时产生的心理误区,针对性地做一些切实有效的帮助与辅导,让学生重拾就业自信,获得最佳的择业选择。

白云峰[2](2021)在《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挑战与机遇并存,作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每年高等院校毕业人数逐年攀升,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难”现象的背后与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本研究以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为出发点而展开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优化对策,对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于择业观大量中外文献的查阅,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相关内容,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沈阳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这三所院校的部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通过SPSS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出了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包含择业认知、择业动机、择业价值取向、择业伦理这四个维度,并且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调查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研究发现,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认知还需进一步提高,择业的物质动机较强,择业的价值取向缺乏奉献精神,而在择业伦理上基本能够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差异分析的结果可知,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在性别、年级与院校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政治面貌与学生干部身份之间无差异。基于上述对东北三省三所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所存在问题的认识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分别从社会、高校、家庭、自身、朋辈、企业这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王壮壮[3](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确立了新思想、新目标,新时代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背负着祖国发展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用实际行动来建功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树立“择己所爱”、“择己所长”以及“择世所需”相统一、实现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相一致的择业观。但是最近几年来,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就业率却在下降,形成了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他们的择业观存在问题,“有业不就”式的“就业难”现象大为存在。鉴于此,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培育为题进行研究。本文以马克思择业观、毛泽东关于青年的择业观以及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理论入手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研究,梳理了我国大学生择业观的历史演变,了解到不同的时代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要求不一样,新时代要求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择业观,体现自己的担当与作为。进一步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依据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结构的划分进行问题的分析,从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对职业规划的不了解等多个方面入手,明确大学生的择业观不仅受社会环境所约束,也与家庭、学校和大学生自身择业观教育不足以及大众传媒导向不足有关。最后探寻和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培育的路径,从党和国家、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帮助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使我国摆脱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李尧利[4](2020)在《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国家、社会和大学生个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择业观是关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核心要素,树立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对于促进就业、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特质因素理论、职业动机理论、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对塔里木大学582名本科生开展实证调查,对25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深入访谈;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了解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在择业认知、择业动机、择业期望、择业态度等四个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中的相异之处,探析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五个层面对影响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改进和完善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路径和对策。实证分析显示,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的择业观在学生的性别、家庭所在地(乡村或城镇)、生源地、家庭经济条件、个人身份(是否为党员或学生干部)、不同年级、来疆就读原因,所填志愿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的择业观整体状况较好,但部分学生的择业观与新疆高校的办学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择业认知不够全面,择业动机中存在动机冲突,择业期望不够合理,择业态度不够积极等。针对以上问题,国家要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社会要增强社会保障力度,强化对用人单位与人才市场的约束与规范,加强舆论的监督;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家庭中家长需更新认知,改善教养方式;学生自身要提升综合素养。

陈悦瑢[5](2020)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学生视角的》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旅游业相关用人单位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在如此巨大的行业需求背景下,旅游专业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的意愿却很低。根据对旅游高等院校的就业调查结果表明,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一般在20%-30%[7]。旅游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学习了数年的旅游专业技能和知识后,却不选择在旅游行业就业,这是对社会资源、人力资本的浪费。既不利于毕业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不利于旅游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论文对大连市内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基于学生视角的相关因素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关系。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文章中重要的概念;第三部分为问卷调查部分;第四部分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分析了专业满意度、个人发展机会、薪资待遇、择业态度等四类影响因素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就业取向等两类就业影响目标的影响,探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就业的影响因素问题。同时论文依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促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就业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发现,得出以下结论:一、就业影响因素对就业取向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得到部分验证。经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就业影响因素的专业满意度、个人发展机会在对就业取向方面的显着性水平都小于0.05,存在显着性差异;薪资待遇、择业态度在对就业取向方面是显着性水平大于0.05,不存在显着差异且专业满意度对就业取向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二、就业影响因素对就业期望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得到部分验证。经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就业影响因素的专业满意度、薪资待遇在对就业期望方面的显着性水平都小于0.05,存在显着性差异;个人发展机会、择业态度在对就业期望方面显着性水平大于0.05,不存在显着差异且薪资待遇度对个人期望具有显着正向影响。改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可从如下几方面采取对策:第一,学校需强化就业指导,优化教学体系;第二,旅游企业需提供合理薪酬,完善用人机制。

曹雪梅[6](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四川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了新思想、明确了新目标、开启了新征程,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为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作为与新时代共同成长的一代,享受着新时代提供的发展机遇与人生出彩契机,也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需要以实际行动为新时代建功立业。落实在职业选择的具体实践中,要树立“择己所长”与“择世所需”相结合、成长成才与奉献社会相统一的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科学择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然而在现实择业中,不少大学生因择业观念滞后与偏异造成不同程度的择业困境与问题,“有业不就”式的“就业难”现象大为存在。鉴于此,论文在全面深入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国家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做了全面概述,并借助统计软件,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最后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论文也因此形成了以下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以马克思择业观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为理论基础。从马克思择业观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要求,全面剖析了择业是什么、青年在择业时应该遵循的要求。围绕青年属性、青年发展、青年教育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主要内容。从而为论文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与借鉴根源。第二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概述。在论述大学生择业观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的特殊背景,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含义、时代内涵和现实要求作了分析和概述。并在马克思择业观的理论基础上,把大学生择业观的内部结构创新划分为:择业认知(什么是择业)、择业动机(为什么择业)、择业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择业伦理(怎样选择职业)。第三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四川省内六所高校623份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择业认知上对择业主体和客体认识较清晰,但对择业环境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择业动机上物质动机、精神动机明显,但价值动机不足;在择业价值取向上虽倾向个人发展型和奉献社会型,但服务基层的意识还不够以及部分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过高;在择业伦理上能遵循基本的道德价值要求,但诚信、平等意识有待加强。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新加入了朋辈及用人单位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研究。第四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策略的思考。立足于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基于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的目标及原则,着重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提升个人观念、完善个体塑造、积累个人资本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观引导对策,并从社会、高校、家庭、朋辈、用人单位五个方面,分析了客观方面的引导对策。

王楠[7](2017)在《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逐年创新高。同时,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与改革,就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突出。面对这种情形,大学生的择业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根据现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而择业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引领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水平还不够完善,这不利于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所以要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正确认识调节自己,树立正确恰当的择业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择业中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从自我意识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择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择业中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阐述了大学生择业观和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择业观的含义和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以及自我意识的含义和构成。第三部分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择业中自我意识的现状及原因。从择业认知和态度,择业标准和取向的表现中分析出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的冲突,自我调控能力低,对社会需求不明确等因素。第四部分阐述了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择业中的必要性。深入分析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形成以及事业成功的必要因素。第五部分阐述了在择业中加强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育。分别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进行培育。

任义[8](2017)在《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论析》文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掌握新技术、新思想的新时代劳动者,其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大学生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大学生的择业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大学生择业观既表现出自主择业意识增强、择业竞争意识增强等积极的变化,也存在着创新创业意识不足、择业功利化倾向明显等问题,这使得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具有紧迫性。而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择业观教育的社会环境制约,学校、家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缺失有关。因此,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六个组成部分。在引言部分中,主要对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在本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厘清大学生择业观、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概念,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作用和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意义,为研究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揭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打下理论基础。在本文的第三部分,通过大量的相关数据和事实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积极表现和存在问题,旨在说明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紧迫性。在本文的第四部分,针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存在问题。在本文的第五部分,针对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社会环境、创新学校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倡导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优化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具体措施。在本文的结语部分,主要对本文的前五个部分进行概括和总结。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内容和方式,丰富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理论,还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大学生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常艺凡[9](2016)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凝练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党在理论建设上的巨大创新,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对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具有直接的重要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大学生择业难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尽管导致大学生择业难的因素非常之多,但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择业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观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分析和研究,以公民个人层面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论为导向,针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存在的诸多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加强引导和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解决当前大学生择业难问题提供依据,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展开论述:首先,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及逻辑之间的关联,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其次,界定了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针对当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契合和引领作用;最后,重点针对大学生择业观反映出来的问题,探寻包括社会、高校及大学生个人通力合作,以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引导,旨在更加积极有效地推动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吴楠,尹东霞[10](2016)在《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文中认为将对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择业中的自我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择业中的自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与调适(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常见择业心理误区
    (一)情绪障碍
    (二)迷茫心理
    (三)自我认知偏差心理
    (四)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
    (五)急于求成,虚荣不切实际的心理
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心理误区,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提出几点措施
    (一)积极探索自我
    (二)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推进
    (三)家庭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择业引导与心理支持
    (四)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潮对高职生的影响

(2)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新时代
        1.3.2 择业
        1.3.3 择业观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择业理论基础
        2.1.2 择业实证方面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择业观教育理论
        2.2.2 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2.2.3 关于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
        2.2.4 大学生择业观影响因素的研究
        2.2.5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策略的研究
    2.3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与现状分析
    4.1 调查问卷的引用与发放
        4.1.1 调查问卷的引用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
    4.2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测量工具的探索性分析
        4.2.1 项目分析
        4.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2.3 信度检验
        4.2.4 效度检验
    4.3 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
        4.3.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和社会学分析
        4.3.2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现状
5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差异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差异分析
        5.1.1 性别类别的差异
        5.1.2 学生干部类别差异
        5.1.3 学校类别的差异
        5.1.4 政治面貌类别的差异
        5.1.5 年级类别的差异
    5.2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影响因素分析
        5.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5.2.2 信度检验
    5.3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5.4 影响因素对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回归分析
6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优化对策
    6.1 社会方面
        6.1.1 强化政府职能,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
        6.1.2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传播正能量
        6.1.3 健全就业服务保障体系
    6.2 高校方面
        6.2.1 积极开展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6.2.2 加强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6.3 家庭方面
        6.3.1 更新家庭传统择业观念
        6.3.2 优化家庭择业观教育的方式
    6.4 朋辈方面
        6.4.1 经常净化“朋友圈”
        6.4.2 发挥朋友的榜样作用
    6.5 自身方面
        6.5.1 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要有正确的自我与工作认知
        6.5.2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6.5.3 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
        6.5.4 制定详细可行的职业规划
    6.6 企业方面
        6.6.1 转变用人观念,消除歧视
        6.6.2 加强与完善实习生的管理工作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3)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研究创新点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者对择业观培育的相关论述
        2.1.1 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
        2.1.2 毛泽东关于青年择业观的论述
        2.1.3 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论述
    2.2 大学生择业观及其特征
        2.2.1 大学生择业观的定义
        2.2.2 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大学生择业观的历史演变及新时代的要求
    3.1 我国大学生择业观的历史演变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择业观
        3.1.2 转轨经济时期的择业观
        3.1.3 市场经济时期的择业观
    3.2 新时代对我国大学生择业观要求
        3.2.1 要求大学生树立多元的择业观
        3.2.2 以国家、集体利益为择业前提
        3.2.3 要求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的问卷调查设计
        4.1.1 调查对象
    4.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
        4.2.1 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淡化,更关注个人需求
        4.2.2 大学生的择业观功利化严重,容易眼高手低
        4.2.3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不深入,自我认知不全面
    4.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
        4.3.2 高校择业观教育内容不完善
        4.3.3 传统家庭择业观教育落后
        4.3.4 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动使择业目标趋于物质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培育的路径
    5.1 党和政府积极参与,强化其保障功能
        5.1.1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5.1.2 强化择业政策保障
        5.1.3 完善多元化就业机制
        5.1.4 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
        5.1.5 加强职业培训教育
    5.2 学校创新教育,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5.2.1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5.2.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5.2.3 改进学校课程设置
    5.3 家庭转变观念,突显其引导功能
        5.3.1 更新家长的传统择业观念
        5.3.2 对子女进行艰苦奋斗再教育
    5.4 大学生自我调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4.1 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5.4.2 学习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知识
        5.4.3 提高社会实践经验,树立奉献基层、扎根基层的观念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2 研究设计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职业
        2.1.2 择业观
        2.1.3 内地生源大学生
    2.2 理论基础
        2.2.1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
        2.2.2 职业动机理论
        2.2.3 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
    2.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3.3 研究思路
    2.4 创新之处
        2.4.1 研究对象和区域的拓展
        2.4.2 研究视角的创新
    2.5 样本分析
3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与问题
    3.1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情况
        3.1.1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认知的基本情况
        3.1.2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动机的基本情况
        3.1.3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期望的基本情况
        3.1.4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态度的基本情况
    3.2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
        3.2.1 择业认知不够全面
        3.2.2 择业动机存在冲突
        3.2.3 择业期望不够合理
        3.2.4 择业态度不够积极
4 影响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
    4.1 国家层面
        4.1.1 国家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4.1.2 区域文化与民族特征的影响
    4.2 社会层面
        4.2.1 市场供求方面的影响
        4.2.2 社会舆论的影响
        4.2.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环境的影响
    4.3 学校层面
        4.3.1 学校教育环境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影响
        4.3.2 学校声誉方面的影响
        4.3.3 教师以及校友、同学的影响
    4.4 家庭层面
        4.4.1 家庭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的影响
        4.4.2 家庭文化观念、教养和认知方面的影响
    4.5 个人层面
        4.5.1 学生认知程度的影响
        4.5.2 学生自身条件及能力素养差异方面的影响
5 改进和完善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对策建议
    5.1 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5.1.1 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
        5.1.2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5.2 努力增强社会在提供保障、规范市场、舆论导向中的力度
        5.2.1 增强社会的保障力度
        5.2.2 强化对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约束与规范
        5.2.3 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5.3 充分发挥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5.3.1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5.3.2 注重对学生的培养
        5.3.3 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5.4 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
        5.4.1 更新家长认知
        5.4.2 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5.5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5.5.1 提升自身的择业认知
        5.5.2 端正自身的择业动机
        5.5.3 合理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
        5.5.4 保持积极的择业态度
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
附录 C:被访者信息
致谢

(5)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学生视角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旅游业繁荣,人才需求旺盛
        (二)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文献研究述评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内涵
        (三)就业影响因素的内涵
        (四)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
    二、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型与假设
        (一)研究模型
        (二)变量的定义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
    二、问卷设计与前测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前测
        (三)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
        (二)资料处理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个人基本信息
        (二)专业满意度
        (三)个人发展机会
        (四)薪资待遇
        (五)择业态度
    二、因子分析
    三、回归分析
        (一)针对个人期望
        (二)针对就业取向
    四、研究结论
第五章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学校需强化就业指导,优化教学体系
        (一)完善就业指导,提供就业渠道信息和平台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
    二、旅游企业需提供合理薪酬,完善用人机制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6)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四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1.3.1 主要拟定创新点
        1.3.2 研究难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择业观
        2.1.1 马克思择业观的基本含义
        2.1.2 马克思择业观的基本要求
    2.2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
        2.2.1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属性的思想
        2.2.2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思想
        2.2.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教育的思想
第3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概述
    3.1 大学生择业观及其特征
        3.1.1 大学生择业观的含义
        3.1.2 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
    3.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科学内涵
        3.2.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含义
        3.2.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时代内涵
        3.2.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实要求
    3.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结构划分
        3.3.1 择业认知
        3.3.2 择业动机
        3.3.3 择业价值取向
        3.3.4 择业伦理
第4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问卷调查设计
        4.1.1 调查形式与问卷设计
        4.1.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
        4.2.1 择业认知现状
        4.2.2 择业动机现状
        4.2.3 择业价值取向现状
        4.2.4 择业伦理现状
    4.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影响因素分析
        4.3.1 社会因素
        4.3.2 高校因素
        4.3.3 家庭因素
        4.3.4 个人因素
        4.3.5 朋辈因素
        4.3.6 用人单位因素
第5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策略的思考
    5.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的目标
        5.1.1 树立“择己所长”与“择世所需”相契合的择业观
        5.1.2 树立成长成才与奉献社会相统一的择业观
    5.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的原则
        5.2.1 方向性与导向性并重的原则
        5.2.2 大局性与主体性并重的原则
        5.2.3 持久性和系统性并重的原则
        5.2.4 普遍性与差异性并重的原则
    5.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的对策
        5.3.1 发挥个人能动性的自我引导作用
        5.3.2 增强社会保障的宏观引导作用
        5.3.3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引导作用
        5.3.4 加强家庭过程性教育的基础引导作用
        5.3.5 提升朋辈示范效应的间接引导作用
        5.3.6 完善用人单位再教育的后续引导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7)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大学生择业观与自我意识
    2.1 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关理论分析
        2.1.1 择业与择业观
        2.1.2 大学生择业观的含义
        2.1.3 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2.2 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分析
        2.2.1 自我意识的含义与构成
        2.2.2 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2.2.3 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意识观
        2.2.4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3 大学生择业中自我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样本选取与分布
    3.2 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
        3.2.1 择业认知偏差
        3.2.2 择业态度不积极
        3.2.3 择业标准不明确
        3.2.4 择业取向多元化
    3.3 大学生择业观中自我意识不适及原因分析
        3.3.1 大学生择业观中自我认知冲突
        3.3.2 大学生择业观中自我体验冲突
        3.3.3 大学生择业观中自我调控能力降低
        3.3.4 大学生择业时对社会需求不明确
        3.3.5 大学生生理心理状况的影响
4 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必要性
    4.1 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2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制约因素
    4.3 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内在条件
5 在择业中加强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育
    5.1 家庭教育是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基础
        5.1.1 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
        5.1.2 完善家长的教育理念
        5.1.3 提升家长的心理修养
        5.1.4 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5.2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的核心
        5.2.1 以优秀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5.2.2 开具专业课堂,充分结合心理实践
        5.2.3 积极开展和优化心理咨询工作
        5.2.4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心理教育队伍
    5.3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
        5.3.1 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
        5.3.2 悦纳自我,调整择业心态
        5.3.3 有效自我调节,管理控制自我
    5.4 社会教育是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保障
        5.4.1 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
        5.4.2 发挥大众传媒的传播作用
        5.4.3 发挥社会舆论的教育作用
        5.4.4 充分发挥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主要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概述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概念、特点、作用
        1.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概念
        2.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3.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概念、内容、意义
        1.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概念
        2.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
        3.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意义
二、开展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紧迫性
    (一)大学生择业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二)大学生择业功利化倾向明显
    (三)大学生择业失信现象突出
    (四)大学生择业不正当竞争问题普遍
三、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社会环境制约
        1.宏观经济环境对择业观教育的制约
        2.多元文化背景下消极价值观对择业观教育的影响
    (二)高校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缺失
        1.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2.忽视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网络和管理评价机制建设
        3.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方式缺乏创新
        4.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三)家庭对大学生择业观过程性教育的忽视
        1.家庭择业观教育的物质文化环境有待优化
        2.家庭择业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缺乏创新
    (四)大学生择业观自我教育的不足
        1.缺乏择业观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
        2.忽视择业观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四、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优化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社会环境
        1.优化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经济和政策环境
        2.优化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创新高校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1.完善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课程体系
        2.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择业观教育网络和管理评价机制
        3.推动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方式创新
        4.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三)重视家庭对大学生择业观的过程性教育
        1.优化家庭择业观教育的物质文化环境
        2.创新家庭择业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四)倡导大学生择业观的自我教育
        1.增强择业观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
        2.提高择业观自我教育的能力
        3.追求更高的择业价值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人才培育提出新要求
        1.1.2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新挑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择业观研究现状
        1.3.2 国外择业观研究现状
    1.4 理论依据
        1.4.1 哲学依据
        1.4.2 学科依据
        1.4.3 现实依据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创新
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涵
        2.1.1 价值观
        2.1.2 核心价值观
        2.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2.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1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3.2 大学生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内涵
        2.3.3 公民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培育的作用
3 大学生择业观论述
    3.1 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内容
        3.1.1 择业观相关概念
        3.1.2 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3.1.3 大学生择业观的类型
    3.2 大学生择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部分大学生的爱国理想与择业时的爱国行动不相统一
        3.2.2 有的大学生从业态度不甚端正,爱岗敬业精神缺失
        3.2.3 少数大学生诚信危机与道德滑坡现象日渐严重
        3.2.4 校园中不和谐、不友善现象时有发生
    3.3 大学生择业观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思想观念的影响
        3.3.2 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3.3.3 高校教育的引导不足
        3.3.4 家庭环境的影响
        3.3.5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牵绊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择业观的契合及其引领作用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择业观的契合
        4.1.1 实质契合
        4.1.2 内容契合
        4.1.3 方法契合
        4.1.4 功能契合
    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目标的引领作用
        4.2.1 对大学生择业目标的引领作用
        4.2.2 对知识结构和素质培养的导向作用
        4.2.3 对择业道德的规范作用
        4.2.4 对择业行为的推动作用
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教育路径
    5.1 大学生择业观中的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
        5.1.1 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5.1.2 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5.1.3 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
    5.2 大学生择业观中的敬业核心价值观教育
        5.2.1 引导大学生“敬重学业”,做好学业生涯规划
        5.2.2 高校积极加强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
        5.2.3 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增强择业能力
    5.3 切实加强大学生择业诚信教育
        5.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诚信文明
        5.3.2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5.3.3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党员干部的诚信表率作用
        5.3.4 完善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的建设
        5.3.5 将大学生择业诚信纳入社会法制体系
    5.4 深入开展大学生择业中友善价值观教育
        5.4.1 开展择业的健康心理教育
        5.4.2 提升大学生择业中的“友善”素养
        5.4.3 在择业中利用现代传媒,扩展友善教育途径
6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10)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 择业的自负与自卑心理
     (二) 择业的急功近利心理
     (三) 择业的依赖心理
     (四) 择业的抑郁心理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试
     (一) 社会的正确引导
        1.加强教育, 解决毕业生系列问题
        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二) 学校教育的加强
     (三) 大学生的自我调试
        1.调整就业期望值, 提高心理承受力
        2.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
        3.克服从众和依赖心理

四、择业中的自我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与调适[J]. 冯莉莉. 现代职业教育, 2021(49)
  • [2]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分析及对策研究[D]. 白云峰.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3]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培育研究[D]. 王壮壮.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为例[D]. 李尧利.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5]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学生视角的[D]. 陈悦瑢.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四川为例[D]. 曹雪梅.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7]自我意识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王楠.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8]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论析[D]. 任义.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4)
  • [9]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研究[D]. 常艺凡. 西安科技大学, 2016(03)
  • [10]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J]. 吴楠,尹东霞. 新课程(下), 2016(02)

标签:;  ;  ;  ;  ;  

职业选择中的自我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