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化与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高校网络化与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一、高校网络化与图书馆建设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贾司渤[1](2020)在《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文中指出人类社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涌现了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在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正在催生着新的发展方式。众多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既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得智慧图书馆逐渐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热点。本文的意义在于了解现阶段智慧图书馆发展中拥有的成绩和不足。在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智慧图书馆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智慧图书馆概念;在实践上提出了实践构想,以对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文章通过文献法、调查法、逻辑法等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及实践进展情况进行调研,总结现阶段智慧图书馆取得的成就以及仍然存在的不足。其中在理论方面追溯了智慧图书馆的形成过程,提出智慧图书馆是智慧星球、智慧城市理念在图书馆学领域的延伸。归纳目前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为定义、服务、技术等五个方面。在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在于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信息获取渠道的拓展和空间布局的优化,但也存在通用性差、设施使用率低、缺乏评估标准等的问题。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从原因、载体、构成三个方面对智慧图书馆做出理论上的分析,得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理论、需求三方面的推动;而智慧图书馆的则由服务、管理和馆员构成;其实现载体在于感知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和馆员与用户四个方面,以此来进一步明确智慧图书馆概念。同时对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建设开展提出了初步设想,提出以人为本,服务用户、降低门槛,强化功能、突出试验,启迪创新、打造“智慧”共同体四项建设原则;构想了总体建设标准化、区域探索特色化、用户服务赋能化、管理控制精准化的四项建设目标;搭配功能构建、框架构建、体系构建的的阶段性建设方案。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对智慧图书馆今后的发展作出展望。

钱敏[2](2020)在《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文中认为从最早时期的藏书阁,到如今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伴随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并提供更广泛高效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大范围下都属于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能够同时为科研和公众提供服务,在转化创新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强化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则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祖国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强化学生素质、营造育人氛围、知识交流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对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愈发丰富和深入。但纵观前人的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比较较少,大多是从单一主体出发或者单一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有着自身的发展要点,但都属于图书馆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不能把其割裂和对立起来研究,而应相互对应,用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本文通过收集2009年至2018年图情领域的18个核心期刊上关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数据,利用SATI、SPSS、Ucinet、Citespace和Excel软件,制出相关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出近10年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并分析产生相异点的原因,总结相关问题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这四个方面:其一,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搭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二,通过各种工具将相关数据制成清晰的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和高被引文献这几个角度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其中关键词分析又分为频率、主题路径、聚类和突现这多个角度,得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所分别具有的特征,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提供依据。其三,根据前述的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从发文量及趋势、机构、作者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其中研究内容又分为了阅读推广、资源服务、读者服务和自身建设四个角度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得到研究相异点出现的原因。其四,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外研究的差别,并提出对于后续研究的建议,主要包括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加强作者合作、开展有新意的阅读推广研究、加强技术运用研究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为将来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其研究结论能够为图书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婷[4](2019)在《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成果述评》文中提出2009年IBM公司提出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构想。随后“智慧”理念迅速传播,“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旨在实现资源互联互通的项目受到追捧。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探索将推动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升级,为社会大众提供智慧服务。为总结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本文对我国关于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对相关文献做计量分析,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说服力。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收集智慧图书馆有效的样本文献958篇,通过对文献数量及期刊分布、核心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文献高频关键词的计量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我国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并且具备良好发展势头,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文献发表数量、第一作者发文数量以及文献被引总次数三个方面,王世伟均是智慧图书馆领域的核心研究作者之一,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邵波、黄辉、曾子明等发表论文的数量较多,具有较高的活跃程度。分析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特点,并从目前国内智慧图书馆相关领域的概念、特点、智慧服务、应用技术以及智慧图书馆员五个方面着手,通过对样本文献被引数由高到低排序筛选出专家在各领域的不同观点,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终结论。本文研究发现: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应体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高质量的全媒体资源为核心,构建先进的图书馆智能基础设施,实施高效的智能化管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应体现出服务方式的智能化、服务内容的多样化、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和服务主体的智慧化。智慧图书馆技术的主要是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智慧图书馆构建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智慧化、规范化及开放性等也是重要原则。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同时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为未来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给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王鳐[5](2019)在《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新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图书馆评估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客观要求,从20世纪30年代首次开展评估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图书馆管理方法,它对图书馆事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可估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图书馆的评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评估指标、评估主体和评估方式理应进行相应的完善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展,业务工作不断深化,图书馆的工作方式、管理手段和服务内容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因此,高校图书馆理应根据新环境下高等教育的需求进行协同创新和转型,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规划图书馆蓝图,以适应高等教育建设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道。世易时移,现行高校图书馆评估标准和方案却没有与时俱进,无法满足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评估指标不全面、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方式落后。本文的研究基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新环境,围绕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中涉及的指标、主体和方式展开叙述。笔者借鉴国内外有关图书馆评估指标的研究成果,比照国内现行的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标准,在2003年6月高校图工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文本的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业务建设和服务效能这三个模块逐级递分,加大量化、细化评估指标的力度,在评估人员实施评估时尽可能的减少主观评分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同时,为了突出新环境下高校的建设需求,在一些重点要关注的方面加大了考核;提出了形成包括评估专家、第三方评价机构、读者的多元化评估主体;要开发统一的评估软件系统,建立高校图书馆评估的信息化平台,逐渐从手工评估转变为信息化评估。

向晴[6](2019)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图书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拥有版权并正式出版、发行,经过法律允许,以销售和服务为手段,最终实现阅读的一种非连续性出版物的文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汉字得以被计算机处理,并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自90年代以来,我国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图书的形式在数据库商、图书馆、平台商、馆配商等的共同推动下几经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但是,对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的梳理与总结不论在出版史,还是数字资源史中都较为欠缺。论文针对这一薄弱领域,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中国电子图书的每个阶段和特定社会背景加以联系,旨在从源头开始,梳理其发端与形成过程,展现其丰富精彩的发展史。论文一方面阐述了电子图书的含义、类型及其相关概念,有助于明确什么是电子图书,为深入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中国电子图书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入手,通过调查其生产、发行与使用环节等情况,有利于把握电子图书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参考建议。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研究。从纵向上,根据中国电子图书每个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标志性事件,确认其产生于1991年,并将1991-2018年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源阶段(1991-1999)、兴起阶段(2000-2008年)、繁荣阶段(2009-2014)和转型阶段(2015-2018);在横向上,从社会背景、各阶段主要角色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电子图书的特征和发展状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绪论部分明确研究背景、意义和基本概念,概括电子图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梳理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时期,通过对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与我国计算机存储介质变化、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密不可分,是我国书籍形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并以1991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将《国共两党关系通史》以软盘形式连同其印刷版同时正式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产生的标志,伴随其产生,相应的制作工具、技术手段等为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奠定基础;2)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时期,数据库商不断研发新技术、积极提出版权解决方案,推动电子图书不断进步。以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为划分依据,此后逐渐形成以超星、方正Apabi、书生之家主要数据库商为代表,成为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兴起的重要力量;3)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时期,以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为划分依据,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扩宽了用户规模,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图书的用户范围从以图书馆机构用户为主逐渐向个人用户过渡;4)电子图书行业转型与挑战(2015-2018)时期,为出版社、馆配商的转型阶段,以2015年5月北京人天书店正式面向全国推出“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为划分依据。该平台的问世填补了馆配电子书领域的空白,使产业链上游出版商认识到这是未来的重要业务,并开始推出电子图书业务。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将业务拓展到馆配领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也刺激了出版商、馆配商的竞争。(3)总结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及在梳理其历史过程中所引起的思考与对中国电子图书未来趋势的展望。当前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渐渐成为读者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用于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占比也越来越重,同时也引起生产、发行行业的互相竞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论文中几大数据库商、馆配商、出版社、读者、图书馆,甚至是刚刚涉足的新秀电商,皆是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缩影。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会不断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历史发展的巨轮,促使其不断完善与进步。

李永明[7](2019)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服务中心,其服务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经历了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存储、生产、应用和创新活动的重要机构,需要进一步做好以知识为基础和内容的知识服务,促使其由知识宝库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基础设施。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是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融入用户情境,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和智慧,支持或辅助用户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图书馆知识服务离不开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图书馆知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情境、辅助或支持用户问题解决的这些特性,都要求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以保证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已有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历程、服务模式、实施对策等相关研究中,用户需求、用户情境、用户参与等用户因素被提及或被重视,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图书馆服务中有关用户参与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总体来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方面的研究甚少。为了促进图书馆积极吸引、鼓励、引导、协同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确保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本研究在文献梳理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一步深入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拓展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分析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本研究借助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与开展情况,筛选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角色转变、用户价值转变和用户行为转变,细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结合图书馆知识服务流程,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映射,深入剖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结果表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可分为使用性参与、评估性参与和建设性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已经逐步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但是用户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强度都有待提升;图书馆可以根据知识服务流程寻求用户参与切入点,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第二,解释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可为图书馆制定政策吸引、引导、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依据。设计爬虫采集开放式虚拟社区有关用户参与主题的问答数据,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识别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结合文献调研,组织专家小组讨论,抽取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借助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通过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分解层级关系等一系列步骤,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综合上述分析,理清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出各层级主次要因素,对于进一步研究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研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综合相关理论,引入用户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假设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设计问卷获取数据,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利用Amos验证假设模型,实证探索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参与通过用户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不仅确立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还丰富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理论。第四,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是建立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是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依据。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及启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框架,并从角色定位、方式选择、氛围营造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图书馆吸引、鼓励、支持和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参考。基于用户参与类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对象定位,将用户融入知识服务过程。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促进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鉴于情景因素对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影响,营造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氛围,集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促进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丰富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还可以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正确鼓励、支持、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鉴于知识服务项目各有不同,本研究只是从整体情况考量,后续将关注不同知识服务项目中的用户参与,继续扩展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魏会洋[8](2019)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和创新创业的发展,要求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图书馆服务转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业精神。创客空间为用户提供材料、设备和空间,帮助用户将想法变为现实,与高校图书馆有着相通的社会价值,是用户可以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及思想交流的场所。高校图书馆设立创客空间,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创新创业。本文以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为研究内容,厘清创新、创业、创客空间及框架的概念,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以及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需要制定建设框架;结合用户需求理论和创业教育理论讨论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需求性,并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用户进行基本信息、认知、需求以及需求意愿等4个方面的需求调查;随后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方法选取国内外10所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作为案例,对其进行设备配置、资源服务、人员配备、空间布局、建设模式及宣传方式等6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经验及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及建设原则和策略,且以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为例验证这一框架的可行性,以期对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建设创客空间提供借鉴。

李旗齐[9](2019)在《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我国江浙地区部分民办图书馆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民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民办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弥补公有文化服务体系的缺位和不足。但是民办图书馆在发展道路上却遇到很多问题,甚至一些馆面临着关闭的困境,需要对民办图书馆如何发展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以我国江浙地区的调查案例为基础,对我国民办图书馆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基本策略,以期为我国民办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1-2章)为基本问题概述。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民办图书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等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本文涉及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概述,包括对民办图书馆相关概念的界定,类型的划分以及本文研究拟引入的理论,以期对我国民办图书馆研究的相关问题给予准确把握。第二部分(第3章)为现状调研。结合网络调研与实地调研,分别对我国民办图书馆从整体现状及具体状况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进行了案例分类分析。第三部分(第4章)为问题分析。在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民办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内外影响因素。第四部分(第5-6章)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思考。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民办图书馆目前的现状不利于稳定持久发展,需引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首先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以及在民办图书馆研究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意义,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导下提出民办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立足现实,夯实基础;面向未来,精心策划;实现民办图书馆的健康平稳发展。其次基于基本思路,从目标确立、组织管理、经费筹措、内源发展、借助外力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在现有条件下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马骁雄[10](2017)在《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以及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带来了适应图书馆发展的良好氛围。正是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手机图书馆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而关于手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要关注。在国外某些发达国家,手机图书馆建设相关研究,早已展开并取得有效成果。有关手机图书馆相关国内研究,现在开展并进行着,但仍需进一步深入。因此,关于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论文通过对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的总结分析,以及国内外手机图书馆建设实际情况的比较分析,来得出手机图书馆建设的相关现实情况。从而,针对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论文全文共六个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该部分主要论述了论文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背景、思路、方法等。此外,通过手机图书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的研究,为后续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的研究做了基础铺垫。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该部分进行了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的重要回顾、总结。此外,结合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现实,研究分析了我国的手机图书馆建设实际状况,是论文后续研究分析的重要基础。第三部分(第五章):这部分是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过之前论文相关研究的重要铺垫,在论文第五章笔者会提炼总结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的相关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一些完善手机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建议。第四部分(第六章):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研究主题内容做了简明概括。

二、高校网络化与图书馆建设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网络化与图书馆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智慧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2.1 理论方面
        2.1.1 智慧图书馆概念的产生
        2.1.2 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
    2.2 实践方面
        2.2.1 国内地区
        2.2.2 国外地区
    2.3 评价
        2.3.1 成绩
        2.3.2 不足
    2.4 本章小结
3 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分析
    3.1 智慧图书馆的形成原因
        3.1.1 技术驱动
        3.1.2 理论引导
        3.1.3 社会需求
    3.2 智慧图书馆的实现载体
        3.2.1 感知技术
        3.2.2 传感技术
        3.2.3 人工智能
        3.2.4 读者与馆员
    3.3 智慧图书馆的构成
        3.3.1 服务
        3.3.2 管理
        3.3.3 馆员
    3.4 本章小结
4 智慧图书馆的实践探讨
    4.1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原则
        4.1.1 以人为本,服务用户
        4.1.2 降低门槛,强化功能
        4.1.3 突出试验,启迪创新
        4.1.4 打造“智慧”共同体
    4.2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标
        4.2.1 总体建设标准化
        4.2.2 区域探索特色化
        4.2.3 用户服务赋能化
        4.2.4 管理控制精准化
    4.3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
        4.3.1 功能构建
        4.3.2 框架构建
        4.3.3 生态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对象、意义与方法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意义
        1.1.4 研究方法
    1.2 研究路线和结构安排
    1.3 本文贡献
2 研究综述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
        2.1.1 馆员培养
        2.1.2 技术与实践应用
        2.1.3 服务研究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研究
        2.2.1 馆员培养
        2.2.2 技术与实践应用
        2.2.3 服务研究
        2.2.3.1 社会化服务
        2.2.3.2 校内服务
3 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对比
    3.1 数据及工具
        3.1.1 数据选择
        3.1.2 分析工具及可视化工具
    3.2 发文量情况
    3.3 机构情况
    3.4 作者情况
        3.4.1 作者分布情况
        3.4.2 作者合作情况
    3.5 研究内容情况
        3.5.1 关键词分析
        3.5.1.1 频率分析
        3.5.1.2 主题路径分析
        3.5.1.3 相关及聚类分析
        3.5.1.4 突现分析
        3.5.2 高被引文献分析
        3.5.3 研究内容对比分析
        3.5.3.1 阅读推广
        3.5.3.2 资源服务
        3.5.3.3 读者服务
        3.5.3.4 自身建设——移动图书馆
    3.6 研究相异点原因分析
4 问题、差异与建议
    4.1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1 对公共图书馆研究不够重视
        4.1.2 作者之间合作不密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4.1.3 公共图书馆研究中对阅读推广的研究不深入
        4.1.4 图书馆的自身建设研究进展缓慢
    4.2 与国外研究的差异
        4.2.1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4.2.2 我国图书馆技术运用研究不够充足
        4.2.3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研究较落后
    4.3 关于后续研究的建议
        4.3.1 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发挥公共图书馆价值
        4.3.2 加强与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凝聚更多经验和智慧
        4.3.3 设计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有新意的推广研究
        4.3.4 加强技术运用研究,提升图书馆开发水平
        4.3.5 探寻合作机制,助力共建共享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4)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成果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二、智慧图书馆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二)文献数量及期刊分布分析
    (三)核心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析
    (四)高被引文献分析
    (五)文献关键词分析
三、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分析
    (一)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特点分析
    (二)智慧图书馆概念研究
    (三)智慧图书馆特点研究
    (四)智慧服务研究
    (五)应用技术研究
    (六)智慧图书馆员研究
四、智慧图书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建议
    (一)存在问题
    (二)研究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新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
        1.2.2 国外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校图书馆评估的沿革
    2.1 高校图书馆评估实践的历程
    2.2 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标准的演变
第3章 高等教育新环境下图书馆评估的现状分析
    3.1 高等教育新环境的内涵
    3.2 新环境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要求
    3.3 新环境下当前高校图书馆评估存在的问题
    3.4 新环境下改进高校图书馆评估的必要性
        3.4.1 评估指标有待完善
        3.4.2 评估主体比较单一
        3.4.3 评估形式需要改进
第4章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评估的优化
    4.1 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
        4.1.1 理论基础
        4.1.2 逻辑框架
    4.2 完善评估指标
        4.2.1 指标构建原则
        4.2.2 服务效益方面的指标设置
        4.2.3 业务建设方面的指标设置
        4.2.4 资源保障方面的指标设置
        4.2.5 小结
    4.3 吸收多元化的评估主体
        4.3.1 评估主体结构多元化
        4.3.2 评估主体知识多元化
    4.4 建立规范化的评估程序
        4.4.1 评估手段信息化
        4.4.2 评估方式多样化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电子图书发展史的研究意义
    1.2 电子图书的概念辨析
        1.2.1 国内外电子图书的概念考据
        1.2.2 电子图书的含义与类型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3 电子图书研究的现状
        1.3.1 年代分布
        1.3.2 主题词分析
        1.3.3 电子图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
    2.1 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
        2.1.1 书籍的演变
        2.1.2 电子载体的出现
        2.1.3 汉字的数字化进程
    2.2 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
        2.2.1 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
        2.2.2 早期的电子图书制作
3 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
    3.1 互联网开创阅读新时代
        3.1.1 我国的互联网时代背景
        3.1.2 电子图书的新面貌
    3.2 锐意创新和不断进取的超星集团
        3.2.1 数字化开创时期
        3.2.2 版权建设时期
        3.2.3 资源服务时期
    3.3 立足数字出版实力雄厚的方正APABI
        3.3.1 起步阶段
        3.3.2 快速发展阶段
        3.3.3 缓慢进展阶段
    3.4 以自主研发技术领先的书生集团
        3.4.1 书生数字图书馆之路
        3.4.2 调整战略转型
4 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
    4.1 个人市场开始形成
        4.1.1 网络文学风靡
        4.1.2 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
        4.1.3 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兴起
    4.2 机构市场持续升温
        4.2.1 馆藏电子图书来源
        4.2.2 电子图书整合方式
        4.2.3 电子图书服务方式
5 电子图书行业的转型与挑战(2015-2018)
    5.1 出版社寻求转型
        5.1.1 出版模式变化
        5.1.2 主要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发展概况
        5.1.3 传统出版社的困境
    5.2 馆配商服务创新
        5.2.1 馆配电子书市场新格局
        5.2.2 北京人天“畅想之星”的电子图书发展
        5.2.3 主要馆配电子书平台及特点
    5.3 京东进军馆配电子书市场
        5.3.1 从零售市场到机构市场
        5.3.2 京东阅读的优势和不足
6 主要问题与解决方式
    6.1 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力量
    6.2 主要问题
        6.2.1 电子图书长期受到版权制约
        6.2.2 电子图书资源重复建设
        6.2.3 纸电同步效果不佳
        6.2.4 电子图书市场不成熟
        6.2.5 馆配电子书产业链割裂
    6.3 解决方式
        6.3.1 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解决思路
        6.3.2 用户、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
        6.3.3 共同构建电子图书产业链生态
        6.3.4 政府发挥监管和引导的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7.1 启示
        7.1.1 读者需求是影响电子图书的主要因素
        7.1.2 技术是推动电子图书发展的根本动力
        7.1.3 电子图书的社交化值得重视
        7.1.4 电子图书行业需要合作才能共赢
    7.2 未来展望
        7.2.1 新技术催生电子图书的变革
        7.2.2 电子图书将脱离纸书模式
        7.2.3 电子图书行业将重新洗牌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超星集团访谈记录
    D.畅想之星访谈记录
    E.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大事记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1.1.2 用户参与已经引起了图书馆的重视
        1.1.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参与有待探索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与工具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相关研究综述
    2.1 图书馆用户参与研究综述
        2.1.1 基本文献计量分析
        2.1.2 图书馆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1.3 图书馆服务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述评
        2.2.1 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述评
        2.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研究价值
第3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分析
    3.1 图书馆知识服务及用户参与的内涵
        3.1.1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3.1.2 用户参与的内涵
    3.2 用户参与视角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调查
        3.2.1 图书馆服务项目概况
        3.2.2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3.2.3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筛选
    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价值分析
        3.3.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角色转变
        3.3.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转变
        3.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价值转变
    3.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类型
        3.4.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划分
        3.4.2 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交叉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4.1 案例分析:来自知乎社区的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启示
        4.1.1 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选择
        4.1.2 编码方式与过程
        4.1.3 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4.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确立
        4.2.1 知乎社区与既有文献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4.2.2 结合访谈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参与影响因素抽取
    4.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结构关系分析
        4.3.1 方法选择
        4.3.2 分析过程
        4.3.3 解释模型
    4.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用户参与行为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模型
    5.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5.1.1 理论模型
        5.1.2 研究假设
    5.2 实证分析
        5.2.1 量表设计及数据采集
        5.2.2 探索性分析
        5.2.3 验证性分析
    5.3 研究结论与启示
        5.3.1 研究结论
        5.3.2 研究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
    6.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构建
        6.1.1 激励机制与知识服务绩效的关系
        6.1.2 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激励机制
    6.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对象定位
        6.2.1 使用性参与角色定位
        6.2.2 评估性参与角色定位
        6.2.3 建设性参与角色定位
    6.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
        6.3.1 面向认知的激励方式
        6.3.2 面向情感的激励方式
        6.3.3 面向动机的激励方式
    6.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氛围营造
        6.4.1 用户参与的平台氛围营造
        6.4.2 用户参与的互动氛围营造
        6.4.3 用户参与的合作氛围营造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图书馆知识服务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2 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
    附录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判别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8)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相关概念厘定
        1.4.1 创新创业概念厘定
        1.4.2 创客空间相关概念厘定
        1.4.3 框架概念厘定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现状
        2.1.1 国外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现状
        2.1.2 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现状
        2.1.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述评
    2.2 用户需求理论
    2.3 创业教育理论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需求分析
    3.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3.2 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需要
    3.3 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优势
        3.3.1 物理空间
        3.3.2 文献信息中心
        3.3.3 专业人才队伍
        3.3.4 硬件设施
    3.4 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意义
        3.4.1 促进跨学科交流,服务教育教学改革
        3.4.2 营造创新氛围,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3.4.3 拓展服务内容,促进高校图书馆转型
    3.5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用户需求调查
        3.5.1 问卷调查的内容
        3.5.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5.3 综合分析
第4章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情况调查
    4.1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现状调查
        4.1.1 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
        4.1.2 调研内容
        4.1.3 国内高校建设情况
        4.1.4 国外高校建设情况
    4.2 案例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4.2.1 设施配备
        4.2.2 资源服务
        4.2.3 人员配备
        4.2.4 空间布局
        4.2.5 建设模式
        4.2.6 宣传方式
    4.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经验
        4.3.1 完善的设备及设备服务
        4.3.2 丰富的资源及服务
        4.3.3 合理的人员配置
        4.3.4 适宜的空间布局
        4.3.5 合适的建设模式
        4.3.6 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
第5章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研究
    5.1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存在问题
        5.1.1 高校图书馆认识不足
        5.1.2 创客空间设备单一,管理不够规范
        5.1.3 创客空间的资源和服务不够完善
        5.1.4 馆员参与度不高,且缺乏相关知识
        5.1.5 创客空间的宣传工作单一且不足
    5.2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
    5.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原则
        5.3.1 整体性原则
        5.3.2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
        5.3.3 因地制宜原则
        5.3.4 动静分区原则
        5.3.5 多元合作原则
        5.3.6 艺术性原则
    5.4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策略
        5.4.1 引进多样化技术设备,规范设备管理
        5.4.2 完善资源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5.4.3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5.4.4 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5.4.5 科学选择建设模式
        5.4.6 丰富宣传途径,提升影响力
    5.5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框架的应用——以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为例
        5.5.1 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外部条件
        5.5.2 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内部基础支撑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我国江浙地区部分民办图书馆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概述
        1.2.3 小结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重点难点
第2章 我国民办图书馆研究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概述
    2.1 民办图书馆的基本概念问题
        2.1.1 对民办图书馆概念的认识
        2.1.2 民办图书馆的概念界定
        2.1.3 民办图书馆的主体界定
        2.1.4 民办图书馆的性质界定
    2.2 我国民办图书馆的主要类型
    2.3 本文研究将引入的主要理论
        2.3.1 公共文化服务理论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 经营管理学理论
第3章 我国民办图书馆的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研情况概述
    3.2 我国民办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以私人图书馆为例
        3.2.1 私人图书馆的办馆年份分布
        3.2.2 私人图书馆的省域分布
        3.2.3 私人图书馆的城乡分布
    3.3 我国民办图书馆的实地调研数据
    3.4 我国民办图书馆的典型案例分析——以调研数据为例
        3.4.1 民间公益组织创办的图书馆
        3.4.2 公共图书馆分馆形式——一馆两制
        3.4.3 私人创办的社区图书馆——竹影书屋
第4章 我国民办图书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4.1 我国民办图书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4.1.1 资金问题
        4.1.2 人才问题
        4.1.3 管理问题
        4.1.4 规则问题
    4.2 影响民办图书馆发展的外部因素
        4.2.1 公民对公益性机构的认识有误区
        4.2.2 法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4.2.3 政府对公益组织缺乏监督和扶持
        4.2.4 缺乏良好的宣传环境
    4.3 影响民办图书馆发展的自身因素
        4.3.1 缺乏统一管理,交流沟通不足
        4.3.2 管理缺乏规范和内部监督
        4.3.3 服务内容较单一,缺乏专业水准
第5章 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
    5.1 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意义
        5.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5.1.2 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意义
    5.2 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5.2.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5.2.2 立足现实,夯实基础
        5.2.3 面向未来,精心策划
        5.2.4 实现民办图书馆健康平稳的发展
第6章 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思考
    6.1 明确发展目标,科学精准定位
        6.1.1 确立发展目标
        6.1.2 科学精准定位
    6.2 精心策划管理,保障运行畅通
        6.2.1 选择利于发展的管理模式
        6.2.2 面向发展目标,实施精准管理
        6.2.3 基于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
    6.3 拓宽筹资渠道,保障发展经费
        6.3.1 自力更生,增强造血功能
        6.3.2 多方募集,补充发展资金
    6.4 注重内源发展,持续夯实基础
        6.4.1 想方设法,奠定资源基础
        6.4.2 因地制宜,奠定人才基础
        6.4.3 开拓创新,奠定服务基础
    6.5 借助外部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6.5.1 寻求政府支持,获得平稳发展
        6.5.2 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协调发展
第7章 结束语
    7.1 本文的收获
    7.2 本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1: 江浙地区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现状调研方案
附录2: 2018年民办图书馆调查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10)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案例分析法
        1.3.4 结合分析法
        1.3.5 定性研究法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手机图书馆概念
        2.1.1 手机图书馆含义
        2.1.2 手机图书馆职能
        2.1.3 手机图书馆特性
        2.1.4 手机图书馆构成要素
    2.2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基础
        2.2.1 知识管理
        2.2.2 信息服务
        2.2.3 公共关系
第三章 手机图书馆建设概述
    3.1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概述
        3.1.1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历程
        3.1.2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介绍
        3.1.3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影响
    3.2 手机图书馆建设实践概述
        3.2.1 手机图书馆建设实践概要
        3.2.2 手机图书馆建设实践典型
        3.2.3 手机图书馆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3.2.4 国内外手机图书馆建设实践比较
第四章 公共服务手机图书馆建设
    4.1 全民阅读下的手机图书馆建设
        4.1.1 全民阅读概述
        4.1.2 手机图书馆建设对全民阅读作用及其弊端
        4.1.3 全民阅读下手机图书馆建设思考
    4.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手机图书馆建设
        4.2.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述
        4.2.2 手机图书馆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
        4.2.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手机图书馆建设思考
第五章 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的相关思考
    5.1 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现实启示
        5.1.1 加强广泛协作
        5.1.2 突显个性特点
        5.1.3 紧密联系学科
    5.2 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问题
        5.2.1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系统性与发展性不够
        5.2.2 手机图书馆建设实践影响不够
        5.2.3 手机图书馆建设资源与经济问题
        5.2.4 手机图书馆建设人员与用户问题
    5.3 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5.3.1 理论研究不规范
        5.3.2 服务不够普及化
        5.3.3 经济成本原因
        5.3.4 专业化教育原因
    5.4 手机图书馆建设现状发展措施
        5.4.1 加强理论系统组织化建设
        5.4.2 加强标准化科技化建设
        5.4.3 加强协调协作化建设
        5.4.4 加强服务性安全性建设
        5.4.5 加强专业化普及化教育建设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校网络化与图书馆建设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D]. 贾司渤.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D]. 钱敏. 南京大学, 2020(02)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成果述评[D]. 王婷.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5]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新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D]. 王鳐. 湘潭大学, 2019(02)
  • [6]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D]. 向晴. 重庆大学, 2019(01)
  • [7]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D]. 李永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框架研究[D]. 魏会洋. 东南大学, 2019(06)
  • [9]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我国江浙地区部分民办图书馆的调查分析[D]. 李旗齐. 云南大学, 2019(03)
  • [10]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研究[D]. 马骁雄. 云南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高校网络化与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