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护中的街道问题

古城保护中的街道问题

一、古城保护中的街道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敬越[1](2021)在《阆中古城保护地方立法权限研究》文中指出

张明阳[2](2020)在《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古城作为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由于保护和利用关系认识不足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部分地方政府在古城保护中的管理方式不当,对其造成了不良冲击,山海关古城也不例外。在广泛阅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问卷、人物访谈,发现当前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职能交叉、管理队伍结构失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文化保护传承效果不理想、古城居民保护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保护理念落后、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够、宣传力度不强等原因造成的,山海关古城的保护管理,核心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可在新公共服务理论、有机更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从管理理念、制度体系、管理体制、更新方式、资金保障、多元参与等角度,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实现山海关古城更好的保护管理。古城保护与管理,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予以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不仅可以丰富学术界对此类课题的研究,验证并深化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对于其他古城的保护管理,亦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赵粉艳[3](2020)在《应对旅游发展的阆中古城空间格局保护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古城古镇旅游热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古城镇将旅游作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加大了旅游发展的力度。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阆中古城,其旅游在近些年来也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这种快速变化的趋势对古城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探究旅游发展对阆中古城空间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存在哪些威胁,以及在古城未来的发展中应如何平衡旅游发展与古城保护之间的关系等成为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历史文献的整理、实地调研以及对比分析等方式,对阆中古城的空间格局构成要素及其演变,以及近些年来旅游发展对于古城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结合空间格局相关理论,本文认为阆中古城空间格局构成要素包括“自然山水格局、城垣格局、城市空间功能结构、‘因水成街’的城江关系、传统街巷、标志节点、公共建筑、传统民居”等几个方面;其次,20世纪受战争及城市建设的影响,古城的城垣格局、城江关系等空间格局要素遭到破坏;当前,旅游发展对于阆中古城空间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间功能置换、传统街巷空间的改变、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变化”等方面。本文通过对旅游发展与古城空间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利益主体的空间需求是引起古城空间演进的主要原因,而不当的旅游发展方式则是产生“保护与旅游矛盾论”的根源。因此探索适当的发展方式,实现古城保护与旅游的协同化发展是阆中古城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基于此,本文从“空间协同”与“管理协同”两个方面提出了阆中古城空间格局保护与旅游协同发展的策略。空间层面,通过“构建城墙标识系统,织补古城空间格局;调整道路交通结构,优化古城城江关系;传承传统产业,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延续古城居住功能,保护传统生活活态性;划定旅游经营范围,引导旅游设施合理布局”等方式,强化古城特色,在空间格局保护的基础上促进旅游发展。管理层面,通过“完善法制体系,规范发展方式;鼓励社区参与,提升居民主体地位;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资金来源;探索激励机制,促进多方参与保护”等策略,引导并规范旅游发展方式,促进古城保护,进而实现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PHATTARAWONG CHAI PATSITA[4](2020)在《泰国清盛古城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清盛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去保护清盛古城,引发了人们的思索。清盛县在泰国北部,属于清莱府管辖,地处泰国、缅甸与老挝边境的三角区域,拥有上千年历史。清盛古城总面积约为226公顷,所辖区域内共拥有76座具有清盛建筑特色的佛塔和寺院。除了清盛古城外,清盛地区的清盛港,也是泰国境内离中国最近的港口。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泰贸易通道中,清盛港成为重要节点。这不仅为中泰贸易方面,也为中泰旅游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与发展模式不能适应清盛古城发展需求,清盛古城缺少系统的发展与保护规划,不能对其建设进行引导以及城市法规控制不足,使清盛古城破坏了古城的独特与价值,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历史文化街区采取了静态保护,没有重视这些街区与城市发展间的关联;居民住宅与商楼以拆旧建新,大规模改造模式,新建的建筑物一般是建现代建筑风格造成了建筑风貌不和谐;城市发展给古城带来了土地利用以及交通问题;在保护清盛古城时,未注重景观风貌的保护,也未能有效协调旅游业的发展与古城保护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在城市化展进程中对泰国清盛古城保护策略研究,通过对国际内理论和优秀案例的解读与分析,详细调查了清盛古城保护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最后提出一个适用于清盛古城保护的模式。提出了清盛古城多元互补保护模式,是3种模式的结合,主要运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模式保护与发展模式,再从实际需求出发,以静态保护与大规模更新模式作为辅助。论文以泰国清盛古城的保护为对象进行了研究,致力于解决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为古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寻找一种理想模式。

钱皓强[5](2019)在《新时代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与创新》文中认为平江历史街是一条位于苏州市东北方向的古街,其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苏州市保存最为完整、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因此也被当地人视作是苏州古城的缩影。早在2002年,苏州市就正式启动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该项工程严格按照“保持原有古城建筑格局、充分展现传统风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价值及美化环境景观”有关要求实施,然而在古城保护取得显着成果的同时,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已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虽然苏州作为古城保护的先行者,相关的宝贵经验非常多,但是多于侧重于宏观层面、共性问题的研究,着眼于理论趋势的探讨。本文回顾了平江历史街区的基本概况,近年来的保护建设案例,并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保护案例总结街区的成果经验。但是目前街区的保护建设环境比较严峻,存在着建设与管理、公共参与、制度缺乏等诸多困境,在新时代下,必须寻求突破、大胆创新,才能突破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建设的瓶颈。通过相关理论知识,总结国内、外保护建设经验,深入分析街区存在困境导致的原因,提出结合旅游融合发展,更新完善基础设施;保护建设古建老宅,引入优质业态,传承非遗文化;挖掘古城保护人群,营造公共参与氛围;改善现有安全环境,打造平安发展街区;提高保护资金投入,保障街区日常建设等主要应对策略,希望为苏州古城保护提供帮助,引领着古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王睿敏[6](2019)在《S市G区智慧城市古城保护的公共服务购买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建设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在不同时期、不同城市、不同政策要求下,其中各模块的建设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时代性等多种特点,因此当今强调城市建设的智慧化成为发展方向之一。中华民族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古城密布,“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突出特点就是“新旧结合”,除了新城的“从头规划、新标准新要求”,也更要保护我国的文明成果,在部分古城的智慧城市演变中结合“古城保护”的核心要求进行各模块设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意味着需要深刻理解市场的作用,把本由政府自身直接提供的一些项目(主要是公共服务)在符合相关方式和程序的条件下,托付给一些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承接,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政府可依据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合同或约定支付费用给这些组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要做到“主体清晰、合同明确、绩效合理、信息公开”。实践证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各方面都有助于提效、节约、提质。引入包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内的方式建设智慧城市,也成为新趋势之一。基于此,本文从理论研究出发,首先通过概念识别和研读国内外的案例,充分梳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法以及智慧城市古城保护这一细分模块的普遍规律,分析其各自特点以及优劣势,思考在智慧城市古城保护中运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法,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借鉴。而后结合实际,以S市G区的智慧城市古城保护建设为实践基础,分析该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即古城保护模块建设的特点。从而结合S市G区实际情况,分析建设中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可行性及相关方案需要的关键控制点等,继而提出S市G区需要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关注的问题(政企关系、实施边界、制度标准、地区发展、新旧理念等),并加以分析和实践,以期为G区政府进一步改进古城保护中购买公共服务实施措施提供建议,在范围控制、政策法规、绩效监管、人员能力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赵巧[7](2019)在《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富平老城保护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更新以及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的兴起,导致很多古城的传统肌理和历史文脉均遭到严重的破坏,那些承载着人们集体记忆的场所和传统文化特色面临消失的风险。城市的历史面貌逐渐变得通俗化、雷同化,可识别性严重丧失,社区生活也变得缺少人情味。这就容易造成很多古城历史文脉断裂、人际关系疏离,从而引发居民文化认同危机等问题。目前对于古城保护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对物质空间的保护,而忽视了创造城市文化、特色和活动的人的研究。《瓦莱塔原则》是目前关于历史城镇与城区保护的最新、最重要的国际宪章,其中提出了历史城市保护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强调场所精神的建立、文化认同的保持。古城的人本特征表明,人作为古城的主体,有人才有文化,有文化才会发出地方精神,因此人的需求、人的态度和人的作用理应成为古城保护的关键。本文以文化认同为视角,关注居民的主体性以及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将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构建古城中影响居民文化认同的因素。通过对居民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促使居民能够获得文化认同。同时以富平老城为例,通过深入访谈、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富平老城居民在认知、情感、行为分别影响文化认同的因素,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富平老城面临文化认同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对记忆场所的保护、历史风貌的恢复、社会网络关系修补、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的提升、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等策略促进居民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以及行为认同,从而实现文化认同。以期在之后的古城保护中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居民的文化认同,更好地推动古城保护与发展。

杨楚譞[8](2019)在《社会共生视角下陕北米脂窑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居住环境快速更新,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利益诉求越发复杂。传统古县城因为物质遗产空间的保护,限制了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发展需求。古城内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联系增多,却也冲突频发,处理不当会对古城造成不可逆的损失。若想妥善保护古城原有风貌与文化内涵,除了对古城的格局、建筑、景观等进行保护,亦需要关注古城内部社会系统的保护,即古城内部各主体人群的自我发展和相互促进作用。古城内部社会既不同于现代城市,也区别于传统村落,既有契约、合作关系,也有部分熟人社会的特征。米脂窑洞古城作为传统格局保存较好的典型古城,内部社会系统较为复杂,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古城的管理者、居民与外来者因古城保护而产生的矛盾日益彰显,解决当下古城内部困境迫在眉睫,传统的古城保护面对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本文运用社会共生理论,对古城内部的各个主体人群进行解读,对古城资源进行梳理,对各主体之间的约束条件进行解析。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法、定量研究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对古城内部社会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剖析,最终运用社会共生理论的“主体独立,资源共生”的价值观,做出当前形势下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又切实惠及到古城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化建议,从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协商、优化管理体制、引导遗产旅游等方面的融合探寻出一条适宜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为古城的保护工作及古城生态圈的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陈扬扬[9](2019)在《泉州古城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古城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面对此等情况,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需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与手段,来应对当前古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国家的重视和民族文化的日益觉醒恰好为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日益规范化的保护行为和对保护内容的精细化管理是地方政府管理现代化的象征,能够使地方政府管理工作朝着更高效、精细和智慧化方向前进。文章基于地方政府不断重视古城保护的趋势,对泉州古城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探索。通过梳理、分析相关的材料,概括总结地方政府保护泉州古城取得的成效,提出其在古城维修维护、利用开发、发展服务、资源效率利用等方面存在问题。古城保护主体间存在利益博弈、古城保护相关部门权责不够明晰、古城保护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古城保护投融资渠道不够多元、公共物品供给配置体系不够成熟,是泉州古城保护中地方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需要从强化古城保护的制度性保障、协调古城保护与开发利用行为、提升古城保护的能力水平方面进一步优化古城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孙堃喆[10](2019)在《整体保护语境下的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现象及其治理策略》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运动,推动了历史城区功能及空间形态的快速变迁,并由此产生了空间碎片化现象。在40年的快速发展中,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凸显。本文在空间碎片化等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从肌理、风貌和场所三个维度,对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进行解构,并探究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特征及其根源。基于苏州古城保护历史经验和现有成就,从整体保护的视角,提出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治理的策略,以期推动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首先,本文基于碎片化和整体保护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整体保护与碎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再通过梳理苏州古城的空间演变历程与整体保护现状,对苏州古城的空间进行全面认知,再展开讲述苏州古城在发展和保护的过程中,当前所面临的碎片化挑战,从而为古城的空间碎片化演变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其次,基于苏州古城的空间类型,在不同的维度上对古城碎片化全貌进行认知,再用解构的手法寻求空间碎片化的层次与关联,从肌理、风貌和场所三个维度,提炼总结古城空间碎片化的表现特征。在解析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引发的诸多矛盾和冲突基础上,认为碎片化中隐含着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风险。最后,本文结合对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的问题研究,寻求治理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的对策,建议尊重差异和需求,促进古城空间正义和流动,使古城保护融入当代生活,应是苏州古城保护面临空间碎片化的立足点。

二、古城保护中的街道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城保护中的街道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古城
        2.1.2 古城保护
        2.1.3 古城保护管理
    2.2 理论依据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有机更新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现状
    3.1 山海关古城现状
    3.2 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历史
        3.2.1 以保护为主的维护修补阶段
        3.2.2 以开发为主的大拆大建阶段
        3.2.3 以发展为主的管理经营阶段
    3.3 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问卷调查
        3.3.1 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和组织实施
        3.3.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4 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现状
        3.4.1 古城保护的法律法规
        3.4.2 古城保护机构设置
        3.4.3 古城保护管理队伍
        3.4.4 古城保护管理举措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法律法规不健全
        4.1.2 管理职能交叉、缺乏协同
        4.1.3 古城保护管理队伍结构失衡
        4.1.4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4.1.5 文化保护传承效果不理想
        4.1.6 古城居民保护意识不强
    4.2 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古城保护理念落后
        4.2.2 机构设置不合理
        4.2.3 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滞后
        4.2.4 古城保护管理资金投入不够
        4.2.5 政府对古城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优化对策
    5.1 更新古城保护管理理念
    5.2 健全古城管理制度
        5.2.1 推进山海关古城保管地方立法
        5.2.2 制定民居修缮与交易管理规范
        5.2.3 完善古城规划体系
    5.3 改革并完善古城保护管理体制
        5.3.1 成立“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
        5.3.2 组建山海关古城综合执法大队
        5.3.3 科学设置“古城管委员会”行政机构
        5.3.4 加强古城保护管理队伍建设
    5.4 以有机更新理论为指导统筹古城保护和民生改善
        5.4.1 加强古建民居修缮监管
        5.4.2 聚焦民生需求提升基础设施
    5.5 打造多元参与古城保护新格局
        5.5.1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古城保护管理
        5.5.2 吸引社区群众参与古城保护管理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附录 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问卷调查
致谢

(3)应对旅游发展的阆中古城空间格局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古城旅游成为促进古城保护的重要手段
        1.1.2 古城保护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潜在威胁与挑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古城保护历程概述
        1.3.2 国内古城保护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1.3.3 关于古城旅游及其对古城保护影响的相关研究
        1.3.4 关于古城空间格局的相关研究
        1.3.5 关于阆中古城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阆中古城空间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
    2.1 阆中古城自然地理概况
        2.1.1 自然环境
        2.1.2 地理区位
    2.2 阆中古城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2.2.1 秦“张仪城”
        2.2.2 汉代时期
        2.2.3 唐宋时期——格局初具,城址稳定
        2.2.4 明清时期——修葺重建、格局形成
    2.3 清末阆中古城空间格局的要素构成
        2.3.1 城垣格局
        2.3.2 城市空间功能布局
        2.3.3 天心十道的街巷格局
        2.3.4 因水成街的城江关系
        2.3.5 标志节点
        2.3.6 公共建筑
        2.3.7 传统民居
    2.4 民国以来阆中古城空间格局演变
        2.4.1 民国时期战争因素导致城垣及城内建筑破坏
        2.4.2 新中国成立初期古城传统空间格局及肌理的破坏
        2.4.3 20世纪80年代至今城市建设及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阆中古城旅游发展对古城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3.1 阆中古城旅游发展历程
        3.1.1 阆中古城旅游的参与阶段(1986年—2004年)
        3.1.2 阆中古城旅游的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3.1.3 阆中古城旅游发展现状
    3.2 阆中古城旅游发展对古城保护的积极作用
        3.2.1 旅游发展调动地方政府工作积极性
        3.2.2 旅游发展促进古城空间环境的改善
        3.2.3 旅游促进阆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3.2.4 旅游发展为古城空间保护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3.3 阆中古城旅游发展对古城空间格局的现实影响及潜在威胁
        3.3.1 古城空间功能的变化及潜在威胁
        3.3.2 传统街巷空间的变化及潜在威胁
        3.3.3 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变化及潜在威胁
        3.3.4 南津关历史文化街区的消失
    3.4 阆中古城旅游发展对古城空间格局变化的作用机制
        3.4.1 旅游城市的定位推动古城用地功能的调整
        3.4.2 旅游者消费需求是引起古城空间变化的主导因素
        3.4.3 外来投资者的参与加速了空间的变化
        3.4.4 旅游发展与空间变化及潜在威胁之间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阆中古城空间格局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同策略研究
    4.1 阆中古城空间格局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的基本目标
        4.1.1 保护古城空间格局的真实性
        4.1.2 织补古城空间的完整格局
        4.1.3 实现古城旅游发展与原住民生活延续性的平衡
    4.2 阆中古城空间格局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空间协同
        4.2.1 构建城墙标识系统,织补古城空间格局
        4.2.2 调整道路交通结构,优化古城城江关系
        4.2.3 传承传统产业,活化利用工业遗产
        4.2.4 延续古城居住功能,保护传统生活的活态性
        4.2.5 划定旅游经营范围,引导旅游设施合理布局
    4.3 阆中古城空间格局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管理协同
        4.3.1 完善法制体系,规范发展方式
        4.3.2 鼓励社区参与,提升居民主体地位
        4.3.3 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资金来源
        4.3.4 探索激励机制,促进多方参与保护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基本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图录
表录
致谢

(4)泰国清盛古城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泰国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简析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古城保护与发展关系
        2.1.1 物质形态的保护与发展
        2.1.2 非物质形态的保护与发展
    2.2 古城保护的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2.2.2 “有机更新”理论
    2.3 古城保护原则及更新模式
        2.3.1 古城保护原则
        2.3.2 古城保护更新模式
    2.4 相关案例解析
        2.4.1 日本崎阜县古川町古城"社区营造"
        2.4.2 丽江古城保护与开发
        2.4.3 泰国素可泰古城历史遗址保护
        2.4.4 苏州平江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清盛古城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清盛古城基本概况
        3.1.1 自然地理环境
        3.1.2 区域条件特点
        3.1.3 区域交通
        3.1.4 城市发展情况
    3.2 清盛古城现状特征分析
        3.2.1 古城历史街区特征分析
        3.2.2 古城建筑特征分析
        3.2.3 古城景观特征分析
        3.2.4 古城旅游特征分析
    3.3 古城现状存在问题
        3.3.1 历史文化街区缺乏活力
        3.3.2 建筑不同程度破坏
        3.3.3 景观风貌遭到破坏
        3.3.4 清盛古城与旅游发展冲突
        3.3.5 古城管理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清盛古城保护与更新对策
    4.1 提升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活力
        4.1.1 提升社会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及规划的参与程度
        4.1.2 提升古城经济活动
    4.2 确定建筑保护与更新措施
        4.2.1 划定建筑保护与更新类型
        4.2.2 确定不同类型保护与更新方式
    4.3 强化景观风貌
        4.3.1 改善广告牌
        4.3.2 改善架空电线
        4.3.3 改善城市家具
        4.3.4 改善历史文化遗产的景观
    4.4 协调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
        4.4.1 清盛古城旅游发展对策
        4.4.2 坚持清盛文化遗产与环境保护的首要性
    4.5 加强古城管理
        4.5.1 加强公共用地管理
        4.5.2 加强车辆通行权管理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时代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建设的经验总结
    第一节 平江历史街区现状
    第二节 平江历史街区近年保护建设工作
    第三节 国内外典型案例比较,总结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建设经验
第四章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建设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街区保护建设的困境
    第二节 原因分析
第五章 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建设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更新完善街区“硬件、软件”建设
    第二节 保护建设街区古建老宅,传承苏州非遗文化
    第三节 营造街区保护公共参与氛围
    第四节 打造平安发展街区
    第五节 多方位引入资金投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新时代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与创新问卷调查表
致谢

(6)S市G区智慧城市古城保护的公共服务购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创新点及难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2.1.1 智慧城市简述
        2.1.2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古城保护
        2.1.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智慧城市古城保护中应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3.1 国内外智慧城市古城保护中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
        3.1.1 国内实践及经验教训
        3.1.2 国外实践及经验教训
    3.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用于智慧城市古城保护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3.2.1 政策支撑能力
        3.2.2 资金支持情况
        3.2.3 监管控制支持
        3.2.4 采购方式分析
第四章 G区智慧城市古城保护购买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4.1 G区智慧城市古城保护背景
        4.1.1 G区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4.1.2 G区智慧城市古城保护现状
    4.2 G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背景
        4.2.1 G区财政购买能力分析
        4.2.2 G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用现状
    4.3 G区智慧城市古城保护中购买公共服务的优势与问题
        4.3.1 应用优势
        4.3.2 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G区智慧城市古城保护购买公共服务方案和保障措施
    5.1 G区购买公共服务方案设计
        5.1.1 建设原则和机构设置
        5.1.2 政府采购环节流程
        5.1.3 市场引导和培育机制
    5.2 G区购买公共服务的保障措施
        5.2.1 实施范围控制
        5.2.2 政策法规保障
        5.2.3 绩效监督机制
        5.2.4 人员能力管控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富平老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危机
        1.1.2 人在古城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
        1.4.1 记忆场所
        1.4.2 地方感
        1.4.3 社区失落
    1.5 研究综述
        1.5.1 古城保护的研究现状
        1.5.2 文化认同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古城保护中的文化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2.1 古城保护中文化认同的内涵
        2.1.1 文化认同的概念
        2.1.2 文化认同的机制
    2.2 文化认同对古城保护的意义
        2.2.1 有利于古城记忆的传承和延续
        2.2.2 有利于促进地方社区居民文化自觉
        2.2.3 有利于以居民作为主体保护方法的实现
    2.3 古城保护中文化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2.3.1 认知层面
        2.3.2 情感层面
        2.3.3 行为层面
    2.4 小结
第三章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富平老城保护问题分析
    3.1 富平老城概况
        3.1.1 富平老城的概况
        3.1.2 富平老城历史遗产构成
        3.1.3 富平老城价值评价
        3.1.4 富平老城居民生活现状
    3.2 居民文化认同影响因素调查和数据获取
        3.2.1 研究设计
        3.2.2 数据采集及信度效度分析
    3.3 富平老城的文化认同现状分析
        3.3.1 认知层面
        3.3.2 情感层面
        3.3.3 行为层面
    3.4 富平老城文化认同危机的根源
        3.4.1 承载记忆场所消失对集体记忆造成破坏
        3.4.2 老城历史风貌改变对居民认知产生影响
        3.4.3 老城基础设施落后致使居民生活满意度低
        3.4.4 社区网络衰解致使人际关系淡薄
        3.4.5 老城居民社区参与不足导致凝聚力减弱
第四章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富平老城保护策略探索
    4.1 加强记忆场所保护促进集体记忆延续
        4.1.1 已经消失的记忆场所...标识展示,恢复记忆
        4.1.2 废弃记忆场所...修旧如旧,有效利用
        4.1.3 发生改变的记忆场所...恢复原貌,以存其真
    4.2 加强传统格局保护增强居民的认知认同
        4.2.1 挖掘历史文化,塑造老城特色
        4.2.2 恢复历史风貌
    4.3 修补社会网络关系促进邻里之间交流
        4.3.1 汇聚乡贤力量
        4.3.2 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4.3.3 构建互助养老新模式
    4.4 加强居民社区参与促使老城焕发活力
        4.4.1 发挥老城居民的群体智慧
        4.4.2 恢复传统文化活动
        4.4.3 汇聚自身力量实现老城振兴
    4.5 营造舒适生活环境满足居民情感需求
        4.5.1 完善基础设施
        4.5.2 提升居住环境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社会共生视角下陕北米脂窑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旧城改造下的古城保护危机
        1.1.2 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共生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社会共生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1.3.2 关于古城社区的研究
        1.3.3 米脂古城研究现状及进展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统计调查
        1.5.3 实地研究法
        1.5.4 数据分析法
        1.5.5 访谈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社会共生理论
        2.1.1 社会共生关系的基本要素
        2.1.2 社会共生关系的基本结构
        2.1.3 社会共生关系的改善与和谐共生
    2.2 社区营造理论
        2.2.1 社区营造的理论基础:自组织治理模式
        2.2.2 社区资源、需求调查与评估
        2.2.3 建立多元协商与治理机制
第三章 米脂窑洞古城中社会共生要素构成
    3.1 米脂窑洞古城概况
    3.2 米脂古城保护中的主体要素
        3.2.1 第一主体:管理部门
        3.2.2 第二主体:本地聚落居民
        3.2.3 第三主体:外来者
    3.3 米脂古城保护中的资源要素
        3.3.1 米脂古城资源要素分类
        3.3.2 米脂古城资源的实在性
        3.3.3 米脂古城资源的稀缺性
        3.3.4 米脂古城的社会共生关系类型
    3.4 米脂古城保护中的约束条件
        3.4.1 制度约束与法律约束
        3.4.2 道德约束与风俗习惯
        3.4.3 米脂古城约束条件现状
第四章 米脂窑洞古城保护中的社会共生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4.1 古城保护中各主体的社会共生关系现状
        4.1.1 管理与保护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利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4.1.2 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对古城保护热情不高
        4.1.3 产业发展落后,对外来者吸引力有限
    4.2 问题诊断
        4.2.1 管理系统机械化导致政策传达与利益表达的分离性
        4.2.2 古城居民需求未得到深入分析与满足
        4.2.3 古城现有资源与发展模式无法吸引更多外来者
    4.3 原因解剖
        4.3.1 社会共生关系的多维性与层次性
        4.3.2 利益表达的封闭性与利益群体表达受阻
        4.3.3 古城的保护利用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程度不深
第五章 米脂窑洞古城保护的社会共生策略
    5.1 保护理念:寻找各主体凝聚内聚力的共生基点
        5.1.1 不同主体主导下的不同特征
        5.1.2 偏正关系与均衡关系
    5.2 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
        5.2.1 人:古城内部居民参与设计与古城社区之间的参访交流
        5.2.2 文:成年人的社区分享会与社区小记者队
        5.2.3 产:地方工艺的继承与传授
        5.2.4 景:恢复传统景观与社区绿化
    5.3 地方文化再生,建立社区协商
        5.3.1 寻找社区能人,营造地方文化生活圈
        5.3.2 形成居委会主导下的社区协商机制
        5.3.3 从“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
    5.4 优化管理体制,增强协作互动
        5.4.1 政府主导与专业化
        5.4.2 管理者的推动作用
        5.4.3 居民与管理部门的协作互动
    5.5 引导遗产旅游,激发外部力量
        5.5.1 发展鲜明文化旅游产品,增加地区合作
        5.5.2 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吸引力
        5.5.3 定期开展“专家工作营”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泉州古城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可行性分析
        (三)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古城保护
        二、地方政府
        三、政府行为
    第二节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市场失灵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二章 泉州古城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泉州古城保护的概况
        一、泉州古城的价值
        二、泉州古城的特色
        三、泉州古城保护的近期发展
    第二节 泉州古城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的成效
        一、初步构建古城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二、基本完成了古城保护的规划框架
        三、有效保护了古城的整体风貌
        四、更好实现了古城文化的传承和利用
        五、明显提升了古城公共服务的功能
    第三节 泉州古城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在古城维修维护方面
        二、在古城利用开发方面
        三、在古城发展服务方面
        四、在古城资源效率方面
    第四节 泉州古城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古城保护主体间存在利益博弈
        二、古城保护相关部门权责不够明晰
        三、古城保护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四、古城保护投融资渠道不够多元
        五、公共物品供给配置体系不够成熟
第三章 国内外古城保护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国内古城保护的经验
        一、统一的管理机构
        二、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三、筹资渠道多样
    第二节 国外古城保护的经验
        一、健全的法律法规
        二、善于调动民间力量
        三、重视专业队伍建设
    第三节 国内外古城保护的经验启示
第四章 泉州古城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优化建议
    第一节 强化古城保护的制度性保障
        一、健全古城保护的地方性政策法规
        二、理顺古城保护的市级和区级政府职责
        三、制定全面的古城保护规划内容
    第二节 协调古城保护与开发利用行为
        一、补齐古建筑和文物修缮的短板
        二、统筹规划公有资源的配置
        三、实施“古城文化+旅游”的产业策略
        四、开发“互联网+古城文化”的产业链条
    第三节 提升古城保护的能力水平
        一、拓宽古城保护的筹资渠道
        二、建设古城保护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完善古城的基础设施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整体保护语境下的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现象及其治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界定
        1.3.1 研究对象
        1.3.2 范围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1.5.1 研究思路
        1.5.2 框架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碎片化
        2.1.2 空间碎片化
        2.1.3 空间治理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整体保护相关研究
        2.2.2 空间碎片化相关研究
第三章 苏州古城整体保护及挑战
    3.1 苏州古城发展与保护历程
        3.1.1 古城格局和历史文化积淀
        3.1.2 古城传统形态和功能的变迁
        3.1.3 单体修复到整体保护理念的确立
    3.2 苏州古城整体保护的经验及成就
        3.2.1 整体保护理念的初步实施
        3.2.2 整体保护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3.2.3 整体保护的意义及具体成就
    3.3 苏州古城整体保护面临的挑战
        3.3.1 人口流动下的居民结构失衡
        3.3.2 渐进式更新中的房屋产权混杂
        3.3.3 公共空间重构导致的业态混乱
第四章 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的类型及表征
    4.1 肌理的碎片化
        4.1.1 完整肌理的尺度演进
        4.1.2 肌理碎片化的类别划分
        4.1.3 表征:不同单元的拼贴
    4.2 风貌的碎片化
        4.2.1 精巧风貌的要素异化
        4.2.2 风貌碎片化的类别划分
        4.2.3 表征:各级街道的组构
    4.3 场所的碎片化
        4.3.1 原真场所的功能流变
        4.3.2 场所碎片化的类别划分
        4.3.3 表征:商旅业态的延展
第五章 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的影响及隐忧
    5.1 碎片化肌理隐含的居民多方诉求
        5.1.1 单元拼贴中的居住分异
        5.1.2 居民“成本-安全”诉求的矛盾
        5.1.3 住区和居民双重的社会“围墙”
    5.2 碎片化风貌引导的文化差异认同
        5.2.1 街道组构中的文脉断续
        5.2.2 “强迫性-适应性-改造性”认同的矛盾
        5.2.3 街区的不同走向与内部衰落
    5.3 碎片化场所承载的活动多元范式
        5.3.1 业态延展中的社群重组
        5.3.2 “游览-体验-生活”活动的矛盾
        5.3.3 街巷空间的消费化和商品化
第六章 整体保护语境下苏州古城碎片化治理策略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1.1 碎片化隐含古城整体保护的阻碍
        7.1.2 碎片化的问题体现多方需求和矛盾
        7.1.3 治理需寻求保护和发展的平衡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古城保护中的街道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阆中古城保护地方立法权限研究[D]. 敬越.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山海关古城保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明阳. 燕山大学, 2020(06)
  • [3]应对旅游发展的阆中古城空间格局保护策略研究[D]. 赵粉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泰国清盛古城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D]. PHATTARAWONG CHAI PATSITA.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5]新时代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与创新[D]. 钱皓强. 苏州大学, 2019(06)
  • [6]S市G区智慧城市古城保护的公共服务购买应用研究[D]. 王睿敏. 东南大学, 2019(06)
  • [7]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富平老城保护研究[D]. 赵巧. 西北大学, 2019(01)
  • [8]社会共生视角下陕北米脂窑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D]. 杨楚譞. 西北大学, 2019(01)
  • [9]泉州古城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研究[D]. 陈扬扬.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整体保护语境下的苏州古城空间碎片化现象及其治理策略[D]. 孙堃喆.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古城保护中的街道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