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的治疗性DNA疫苗(综述)

HIV感染的治疗性DNA疫苗(综述)

一、HIV感染的治疗性DNA疫苗(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晓,庄敏,凌虹,王甲业[1](2021)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在HIV感染和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免疫抑制分子,与配体PD-L1或PD-L2相互作用,负向调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PD-1在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表达上调,高水平表达的PD-1不仅影响病毒对靶细胞的易感性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能力,还影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体外阻断PD-1/PD-L通路可改善宿主细胞对HIV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已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抗病毒治疗和HIV疫苗的研究中。本文概述了PD-1在HIV感染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金翔,俞庆龄,张璐楠,何悦,程鑫,刘晓雁,王宾[2](2020)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DNA疫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正在从多条技术路线向前积极推进。核酸疫苗继传统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被行业内称为"第三代疫苗技术",包括DNA疫苗和m RNA疫苗,各有优势。本文回顾了DNA疫苗的发展简史,经过十几年的改进,DNA疫苗递送效率大幅度提升,尤其在应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高致病性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寨卡热(ZIKA)、裂谷热等突发性传染病方面,DNA疫苗在临床中的初步效果得到了验证。本综述旨在讨论对抗传染病大流行的DNA疫苗的研制,尤其是对新型冠状病毒DNA疫苗的设计、优化、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考虑,并提出DNA疫苗技术需要提升的方向。

何小周[3](2017)在《多载体艾滋病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动物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已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了超过30年,迄今尚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HIV疫苗。本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提出了使用多载体H1V疫苗进行序贯和重复免疫的策略。动物实验的结果证明,该策略能够诱导持续时间较长、反应强度较高的HIV特异性免疫应答。基于这一免疫策略,本研究中继续开展了多载体HIV/SIV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的相关工作。我们首先在小鼠中进行了表达SIVmac239-gag/env基因的三载体疫苗联合免疫试验,以评价疫苗免疫原性,为后续的恒河猴实验提供依据。其后,我们应用前期构建的四种载体 SIVmac239Gag 疫苗,包括 DNA 疫苗、rAd5-SIVgag、rMVA-SIVgag 和 rAd5F35-SIVgag在SIV感染恒河猴模型中对多载体疫苗预防或治疗SIV感染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15只中国恒河猴被分为预防性免疫组、治疗性免疫组和对照组,分别以上述四种载体疫苗免疫,并以500TCID50与疫苗同源的SIVmac239通过静脉途径进行攻击。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四种载体序贯和重复免疫,能够在部分受试动物中诱导强度较高、抗原表位识别范围较广以及维持有效应答时间较长的SIV Gag特异性Elispot反应。有效的免疫反应强度与SIV感染后病毒载量变化呈负相关性,对被感染动物的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改善疾病进展和结局的能力。预防性免疫组中80%(4/5)的受试动物受疫苗诱导产生了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受到SIV感染后,虽未能阻断感染,但病毒载量峰值显着低于对照组,提示疫苗对降低急性期病毒载量起到了保护作用。其中,40%(2/5)的受试动物病毒载量下降了2 log10copies/mL以上。治疗性免疫组对疫苗的反应显示出较大的个体差异,40%(2/5)的受试动物受诱导产生了有效强度的免疫应答,随之病毒载量下降了约2 log10 copies/mL,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显示多载体疫苗有能力修复或重建被SIV感染动物受损的免疫功能。在先前多载体HIV疫苗序贯免疫恒河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分别使用Ad5载体疫苗和MVA载体疫苗,在恒河猴中进行了多载体疫苗重复免疫策略的评价。结果显示,受试动物接受rAd5-HIVgag疫苗重复免疫后,在疫苗的诱导作用下,高水平的HIV gag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被重新激活,并且高强度的特异性Elispot反应分别持续了 52w和69w,免疫应答的宽度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多载体HIV疫苗重复免疫的策略具有重新诱导并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Ad5-HIVgag是本课题组实施的多载体联合免疫治疗HIV感染者/AIDS病人临床研究中继DNA疫苗和rMVA疫苗后的第三个疫苗。在临床研究实施之前,我们建立了基于HIV感染者PBMCs在体外对Ad5-HIVgag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价的检测方法。分别使用健康人和AIDS病人PBMCs对检测模型中Ad5-HIVgag的使用剂量、刺激时间进行了探索和优化。根据优化的检测条件,我们采集了 24份HIV感染者的PBMCs,对Ad5-HIVgag的免疫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d5-HIVgag能够在体外有效的激活HIVgag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并且,病人是否曾接受过药物治疗对Ad5-HIVgag的激活能力没有影响。此外,由于我国近年来HIV-1优势流行株发生了显着的变化,CRF01 AE和CRF07/08BC亚型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流行毒株,我们构建了表达HIV-1 AE/BC亚型gag基因的治疗性DNA疫苗和重组MVA疫苗。以从HIV-1感染者中分离的病毒基因组为模板,分别对AE/BC亚型gag基因进行表达优化设计。使用经优化的AEgagi和BCgagi基因分别构建了 DNA疫苗(pVR-HIVAEgagi/pVR-HIVBCgagi)和重组MVA 疫苗(rMVA-HIVAEgagi/rMVA-HIVBCgagi)。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重组MVA能够在允许细胞中携带外源基因进行稳定的传代和复制;同时,DNA疫苗和rMVA疫苗均能够在细胞内高效表达HIV-1 Gag抗原。我们将继续对以上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并联合同样基于优化AE/BC gagi基因构建的重组Ad5疫苗开展多载体HIV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的相关研究。

徐颖之,郑海发[4](2016)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属于疱疹病毒属α疱疹病毒科,是线性双链DNA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是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HSV-2的感染还可增加HIV感染的风险。使用安全套和抗病毒治疗等措施虽可使HSV-2的传染降低约50%,但未能从根本上杜绝该病毒的传播。目前,对抗HSV-2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法是接种HSV-2疫苗,但尚未获得理想的该疫苗产品。本文结合HSV-2的感染机制,对HSV-2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复制缺陷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活载体疫苗及DNA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HSV-2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李玉枝,唐漾波[5](2015)在《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治疗HIV/AIDS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现在针对HIV-1/AIDS人群的治疗得到很大的改善。目前常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降低艾滋病患者血清中病毒载量,升高CD4+T水平,重建HIV/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然而,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常受到药物毒性,耐受

吴浩飞,王庆江,孟胜利,杨晓明[6](2013)在《治疗性HPV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可引起宫颈、肛门、生殖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目前居女性癌症的第二位,研制疫苗有效预防和治疗HP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而治疗性HPV疫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目前治疗性HPV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杜寿文[7](2012)在《HIV复合表位核酸和痘苗病毒载体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鉴于当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流行态势和预防治疗现状,研发安全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治疗性疫苗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很多科学家利用不同的疫苗载体和形式、不同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免疫原、不同的接种或免疫途径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尝试。本研究选择DNA质粒和痘苗病毒天坛株作为免疫原递送系统,开展艾滋病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本研究在本研究室多年来筛选获得的HIV复合多表位基因(MEGNp24)的基础上,在其上游引入CpG基序和CTB基因作为佐剂,构建了一种重组核酸疫苗pVL-CCMp24,将重组DNA质粒转染293T细胞,从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可知,重组质粒编码的目的基因CCMp24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得到正确转录和表达。肌肉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分析重组DNA疫苗的免疫原性,由对HIV特异性抗体、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T细胞亚型、淋巴细胞增殖等免疫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重组DNA候选疫苗pVL-CCMp24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基于多价疫苗的设计理念,本研究首先构建了一种含三个表达盒的痘苗病毒穿梭载体pSTKE,含有三个独立的外源基因表达盒,分别以VTT及其基因缺失突变株作为原始病毒,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红色荧光蛋白(RFP)和蓝色荧光蛋白(BFP)作为报告基因,分别对三个表达盒的功能进行验证。通过噬斑筛选,获得两株重组痘苗病毒(rVTT-EGFP、rdVTT-EGFP),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对重组病毒以及对外源基因的表达量和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三基因表达盒痘苗病毒穿梭载体,成功筛选出两株重组痘苗病毒,EGFP基因在痘苗病毒内得到高水平表达,三个表达盒之间没有相互影响,而且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将重组核酸疫苗pVL-CCMp24上的目的免疫原基因CCMp24连接到痘苗病毒穿梭载体pSTKE的第一个表达盒内即MCS1,由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的含Loxp基因序列的EGFP基因(EGFP基因两端的Loxp基因方向相同)克隆到pSTKE的第三个表达盒MCS3中,重组质粒pCCMp24-LEL鉴定正确后,转染dVTT感染的BHK-21细胞,通过同源重组、病毒蚀斑筛选获得重组CCMp24和EGFP的E3L及TK基因缺失的痘苗病毒rddVTT-CCMp24G,然后利用Cre/Loxp重组系统将EGFP基因敲除,获得仅表达目的免疫原基因的双基因缺失重组痘苗病毒rddVTT-CCMp24。RT-PCR、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CMp24融合基因在痘苗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中得到高效转录和表达。痘苗病毒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具有毒副作用,存在安全隐患。本研究在缺失病毒毒力相关基因的痘苗病毒的基础上,通过痘苗病毒穿梭载体pSTKE携带的目的免疫原基因将TK基因缺失,筛选的基因缺失型重组痘苗病毒通过鼻腔感染和颅内注射感染途径感染BALB/c小鼠,通过监测感染小鼠的体征变化、体重变化、病毒感染后的死亡率等方面评价E3L基因和TK基因缺失的重组痘苗病毒在小鼠体内的毒性。监测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ddVTT-CCMp24的毒力较野生型VTT有很大程度的减弱,提高了进一步研究或应用的安全性。说明缺失E3L基因和TK基因可以使痘苗病毒致弱,且外源基因的引入对病毒的毒力没有显着影响。在了解其毒力的基础上,以BALB/c小鼠为模型开展了重组病毒rddVTT-CCMp24的免疫原性分析。按照既定的免疫程序免疫后,通过对抗体、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型等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rddVTT-CCMp24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IFN-γ的T细胞数量显着增加,CD4+和CD8+T细胞数增加,脾细胞体外接受HIV特异性抗原刺激下增殖能力显着提高。HIV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可诱导较高的HIV特异性抗体水平,且诱导IL-2和IL-4细胞因子的分泌。综合结果可知,重组病毒可激发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同时,采用DNA/rddVTT-CCMp24prime-boost免疫策略在小鼠模型上检测免疫效果,结果相对于DNA疫苗或rddVTT-CCMp24疫苗分别单独免疫,可更好的刺激分泌IFN-γ产生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IFN-γ 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HIV特异性的分泌IFN-γ的记忆性T细胞数量显着高于单独免疫组。表明,prime-boost免疫策略诱导较强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形成,为下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申镇维[8](2009)在《新型HIV多表位重组疫苗的构建、纯化及其实验免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研制安全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性疫苗,本研究在本室筛选出的一个较为成熟的多表位重组核酸疫苗(pVMEGNp24)的基础上引入了4-1BBL及OX40L两个协同刺激分子作为佐剂,构建了pVMEGNp24-4-1BBL-OX40L以及pVMEGNp24-OX40L。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所有构建的重组质粒编码蛋白均得到了正确表达。将己构建好的DNA疫苗(pVMEGNp24-41BBL-OX40L),经发酵罐建立发酵工艺,通过分子筛层析(Sepharose 6 FF)去除RNA,亲和层析(PlasmidSelect Xtra)去除线性质粒DNA,阴离子交换层析(SOURCE30Q)精纯,以中空纤维交叉流系统浓缩至药用剂量。经过质量鉴定结果表明,该纯化质粒疫苗临床用质粒DNA的质量标准,所建立的工艺可行。将纯化后的重组DNA(rDNA)疫苗质粒通过导入人外周血来源的DC。并将转染外源基因的成熟DC细胞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培养。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协同刺激分子在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上作用强大,并且协同刺激分子的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累积作用。采用rDNA/rFPV(重组鸡痘病毒)联合免疫策略,免疫中国恒河猴,以人-猴艾滋病重组病毒SHIV-KB9攻毒后,分析疫苗免疫原性和攻毒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协同刺激分子可以诱导免疫动物产生更高水平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和较强的记忆性免疫反应。SHIV-KB9病毒攻击后,单协同刺激分子免疫组的动物获得的保护效果更好,单协同刺激分子疫苗是一个有潜力的候选疫苗。为HIV重组疫苗的研制与临床前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杜海洲,宋金燕,王天津,曹咏梅[9](2009)在《抗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与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目前国际上抗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新药和疫苗开发研究的现状及2007年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92种抗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新药和疫苗进行归纳、综述和概括性介绍,并与2006年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对抗病毒药和免疫抑制剂及治疗和预防HIV感染疫苗的开发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与2006年的77种抗艾滋病新药和疫苗相比,2007年处在开发研究阶段的新药和疫苗有一定的增加,增长率为19.48%。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研究型制药公司或生物技术公司在开发传统种类抗病毒制剂的同时,加大了新类型药品的开发,例如抗逆转录病毒制剂的整合酶抑制剂,成熟抑制剂、白介素和干扰素,以及预防和治疗性疫苗、免疫调节剂和基因疗法等。

余双庆[10](2008)在《表达HIV-1 gag和env基因的多载体疫苗在动物体内免疫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艾滋病对人类医学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在过去20多年里,科学家已经做了大量尝试来研究预防性疫苗,但还没有任何一个临床方案获得成功。随着对HIV感染的深入研究以及免疫学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应答尤其是Gag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与疾病的缓慢进展有着很强的关联。因此用疫苗诱导HIV-1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可能会在降低感染后的病毒载量以及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发挥作用。而且治疗性疫苗可以通过较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效果评价的数据,能为预防性疫苗的研究提供免疫保护机理方面的依据。本研究的目的是以Gag为主要抗原诱导HIV-1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研制适合在中国应用的治疗性HIV-1疫苗。本文首先将来源于疫苗计划应用地区(河南省)有偿献血HIV-1感染者的gag基因构建到几种不同的载体上,包括质粒DNA、重组F基因缺失型仙台病毒载体(rSeV)、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rAd5)和重组腺相关病毒1型和2型嵌合载体(rAAV2/1),在小鼠体内比较了不同载体携带相同抗原Gag在小鼠体内的细胞和体液反应特点。结果显示,各候选疫苗单独免疫小鼠时所诱导的Gag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依次为:rAd5>rSeV>DNA,且细胞免疫应答较强的疫苗所诱导的抗体反应也较强,而rAAV2/1载体与其他载体不同,能诱导很强而持久的Gag特异性抗体应答,而细胞免疫应答却很弱。而且用rAAV2/1载体疫苗初免,再用其他疫苗(包括rAd5和rAd5/F35疫苗)加强对细胞免疫应答有着一定程度的减弱作用,以上结果提示rAAV2/1载体很可能具有与其他载体不同的特性,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以上对各载体免疫应答特点的了解,我们选择了表达gag基因的DNA、rSeV和rAd5载体疫苗作为诱导Gag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疫苗并对这些载体的联合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DNA、rSeV和rAd5载体采用两两联合免疫所诱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明显比单独免疫强。而这三种载体联合应用,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比两种载体联合免疫提高2~5倍,在抗体应答方面也大大提高。随后,我们选择了在小鼠体内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最强的三种载体联合应用(DNA/rSeV/rAd5和DNA/rAd5/rSeV)的免疫方案,在恒河猴体内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接种疫苗的恒河猴均产生了Gag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在每一次用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加强免疫后均可出现一个反应高峰,持续2~4周后逐渐下降,并稳定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此时疫苗免疫动物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水平仍然远远高于对照组。三种载体联合免疫还能诱导高水平的Gag特异性抗体反应,且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将DNA、rSeV和rAd5三种疫苗联合免疫动物可以诱导很好的Gag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这种多载体联合免疫的方案可以克服针对载体的免疫应答对疫苗反复应用的限制,多次诱导针对HIV-1的高水平免疫应答。本文还对表达gp120基因的rAAV2/1疫苗在小鼠和恒河猴体内的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小鼠体内的Gp120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很弱,IgG结合抗体水平较高,但没有中和活性;在恒河猴体内的细胞和抗体应答都很弱,没有中和抗体的产生,提示需要对膜蛋白基因进行改造,提高其免疫原性。

二、HIV感染的治疗性DNA疫苗(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IV感染的治疗性DNA疫苗(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2)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DNA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NA疫苗的组分
2 DNA疫苗的作用机制
3 DNA疫苗序列优化
    3.1密码子优化
    3.2 抗原工程
4 载体优化设计
5 DNA疫苗的递送系统
    5.1 纳米粒子
    5.2 电脉冲(电穿孔)
6 疫苗接种策略
7 DNA疫苗的优缺点

(3)多载体艾滋病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动物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多载体SIV-Gag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恒河猴的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多载体HIV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恒河猴的长期观察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三载体SIV疫苗联合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体外细胞刺激评价重组腺病毒艾滋病gag疫苗( Ad5-HIVgag)免疫原性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五部分: 表达HIV-1 AE/BC亚型gag基因的的DNA疫苗和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与初步鉴定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单纯疱疹病毒2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HSV-2的感染机制
3 HSV-2候选疫苗
    3.1灭活全病毒疫苗
    3.2 减毒活疫苗
    3.3 复制缺陷疫苗
    3.4 亚单位疫苗
    3.5 多肽疫苗
    3.6 活载体疫苗
    3.7 DNA疫苗
4 小结与展望

(5)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治疗HIV/AIDS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Ⅰ型干扰素(α/β)、白细胞介素-12(IL-12)和γ链信号细胞因子
2免疫抑制信号受体的抗体
3基于CD4+T细胞的被动性免疫治疗
4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疫苗佐剂作用
5展望

(6)治疗性HPV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性HPV DNA疫苗
    1.1 提高递呈HPV抗原的DCs的数量
    1.2 增强DCs中HPV抗原的表达、加工和呈递
    1.3 增强DCs功能及与T细胞的识别
2 治疗性HPV RNA复制子疫苗
3 治疗性HPV合成肽疫苗
4 治疗性HPV蛋白质类疫苗
5 治疗性HPV活载体疫苗
    5.1 细菌性载体疫苗
    5.2 病毒性载体疫苗
6 基于DCs的治疗性HPV疫苗
7 提高治疗性HPV疫苗的效果
    7.1 使用佐剂
    7.2 选择适当的疫苗接种方式
    7.3 利用骨髓的T细胞
    7.4 黏膜免疫
8 小结

(7)HIV复合表位核酸和痘苗病毒载体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 HIV 疫苗及研究新策略
        1.1 抗 HIV-1 的适应性免疫
        1.2 基于激发有效的中和抗体的抗 HIV-1 疫苗的设计
        1.3 抗 HIV-1 的保护作用中 T 细胞活性的重要性
        1.4 抗 HIV-1 的 DNA 疫苗及活病毒载体疫苗策略
    2 痘苗病毒作为载体在疫苗研究领域的应用
        2.1 痘苗病毒载体的发展历史
        2.2 痘苗病毒作为载体的特点
        2.3 重组痘苗病毒构建和筛选策略
        2.4 痘苗病毒载体的应用
        2.5 展望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新型痘苗病毒穿梭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HIV 复合表位重组基因缺失型痘苗病毒的构建及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HIV 复合表位重组基因缺失型痘苗病毒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含 CPGODN 及 CTB 的 HIV 复合表位 DNA 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HIV 复合多表位 DNA 疫苗和重组痘苗病毒疫苗的联合免疫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8)新型HIV多表位重组疫苗的构建、纯化及其实验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HIV疫苗研究进展
        1.1 HI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1.2 HIV的基因结构
        1.3 HIV疫苗
        1.4 AIDS疫苗的临床实验研究
    第2章 核酸疫苗纯化研究进展
        2.1 核酸疫苗的应用前景
        2.2 质粒DNA的性质
        2.3 质粒制备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艾滋病重组DNA疫苗的构建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艾滋病重组DNA疫苗的纯化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艾滋病DNA重组候选疫苗体外实验免疫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艾滋病重组DNA与重组鸡痘病毒候选疫苗猴体免疫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9)抗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2007年抗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新药与疫苗数量有所增长
2 主要抗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新药和疫苗
    2.1 抗病毒新药
    2.2 疫苗
    2.3 免疫调节剂
3 进入各期临床试验和已递交新药申请的药品和疫苗

(10)表达HIV-1 gag和env基因的多载体疫苗在动物体内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表达gag基因的多种载体疫苗在小鼠体内免疫特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小鼠和恒河猴体内多载体联合免疫效果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部分 rAd5-gp120和rAAV2/1-gp120疫苗在小鼠和恒河猴体内的免疫原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IV感染免疫学及疫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HIV感染的治疗性DNA疫苗(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程序性死亡受体1在HIV感染和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刘晓晓,庄敏,凌虹,王甲业.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1(06)
  • [2]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DNA疫苗研究进展[J]. 金翔,俞庆龄,张璐楠,何悦,程鑫,刘晓雁,王宾. 中国新药杂志, 2020(21)
  • [3]多载体艾滋病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动物的实验研究[D]. 何小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11)
  • [4]单纯疱疹病毒2型疫苗的研究进展[J]. 徐颖之,郑海发.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09)
  • [5]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治疗HIV/AIDS疾病的研究进展[J]. 李玉枝,唐漾波. 广东医学, 2015(18)
  • [6]治疗性HPV疫苗的研究进展[J]. 吴浩飞,王庆江,孟胜利,杨晓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11)
  • [7]HIV复合表位核酸和痘苗病毒载体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D]. 杜寿文. 吉林大学, 2012(10)
  • [8]新型HIV多表位重组疫苗的构建、纯化及其实验免疫研究[D]. 申镇维. 吉林大学, 2009(08)
  • [9]抗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与研究进展[J]. 杜海洲,宋金燕,王天津,曹咏梅. 中国新药杂志, 2009(01)
  • [10]表达HIV-1 gag和env基因的多载体疫苗在动物体内免疫原性研究[D]. 余双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10)

标签:;  ;  ;  ;  ;  

HIV感染的治疗性DNA疫苗(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