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膜市场稳步增长

工业膜市场稳步增长

一、稳步增长的工业薄膜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余卓君[1](2021)在《提质增效背景下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提升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绿色生产观念,保障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内涵,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农业生产达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首要目标。新疆农业生产是占据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高效绿色的生产目标与目前高消耗、高投入、资源约束和过度开发的现状相矛盾。新疆作为资源环境约束严重的地方,自然资源极度分布不均,坚持新疆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研究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从四个层面来构建,分别是生态环境指标、农业绿色经济效益指标、绿色生产指标、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指标。再结合新疆农业实际发展的情况,最后得到二十个二级指标,水资源总量;造林总面积;森林覆盖率;生态建设占林业投资比例;林业总产值;农地产出率;人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机械总动力;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柴油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教育经费;农村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二十个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测度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路径选择主要有,(1)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政策;(2)着力推进农业技术研发应用;(3)资源集约利用发展高效农业;(4)加大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5)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6)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得出的结论有:(1)农业绿色化发展趋势良好,逐年绿色化程度增加绿色生产年度差异加大;为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为2011年-2019年评价指数-1.3326、-0.6363、-0.0114、-0.0132、0.7488、0.2234、0.3522、0.2077、0.2657。表明农业绿色化发展趋势良好,逐年绿色化程度增加。(2)资源环境保护趋势成效明显;尽管新疆2018年绿色化水平稍微降低,指数为0.2077,(3)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4)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效益、绿色生产、居民社会生活水平与绿色化匹配。新的发展理念对绿色化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探索发展路径来提升新疆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极为迫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新疆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实现农业双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学敏[2](2020)在《生态文明导向下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意蕴与实现方略》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落实绿色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农业加速绿色化转型。继2016~2018年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业绿色发展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必须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将农业绿色发展推到事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高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科学界定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系统分析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演变,定量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求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交叉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理论方法,聚焦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政策演变和发展水平测度,找短板,寻求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既丰富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理论体系,也为实践中政府制定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本文交叉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界定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研究认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绿色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结合了世界绿色经济有益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建设具体实践而凝练的包含“三个内容”和“三个层次”的综合体。其中,三个层次即理念、手段、目的三个层次,其理念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的拓展与创新,其目标是新时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化和延续,其方式是对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等农业模式的肯定与融合;三个内容即低碳性、经济性、安全性三个内容,指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兼顾农业发展的低碳生产、经济增收和安全供给,追求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元目标共赢。其次,系统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化发展政策演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聚焦点经历了从粮食增产到农产品质量提升再到绿色发展的转变过程,逐步实现了农业绿色发展经济性、安全性和低碳性三方面的支持政策体系化整合,为全面推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法律保障和财政支持体系;在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引导下,农业绿色发展从整体理念到其低碳性、安全性、经济性三个方面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绿色发展逐步达成社会共识;农业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粮食安全与餐桌安全稳步提升;农业经济性目标从增产转向带动农民增收。最后,量化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基础上寻求短板并提出实现方略。本研究运用指数评价方法从低碳生产、经济增收、安全供给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认识、制度、科技、政策、资金等五个层面的制约因素。据此,本研究提出包含五个层面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方略:(1)坚持党领导下的农业绿色发展理念;(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建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4)建设农业投入要素清洁化工程;(5)构建全社会参与机制。

张行[3](2020)在《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演化机制及其适应性管理研究 ——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多源风险与多边扰动下,恢复力是维持系统状态和服务的必有特性,生态脆弱区尤为如此。从最具操作性的景观尺度探究该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上对于揭示人类活动变化对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影响机制,实践中提出社会—生态景观的适应性管理策略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将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强调的“格局—过程—尺度”基本理论与方法整合应用到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系统的研究中,按照“社会—生态景观阶段性特征分析——社会—生态景观扰动因子与适应性因子识别——多尺度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评价与时空演化分析——多尺度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间尺度关联性探讨——宏观与微观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与优化策略”的逻辑思路展开,探讨研究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演化机制及其适应性管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演化过程与特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米脂县社会—生态景观系统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化变迁,不同阶段社会—生态景观特征存在显着的差异性。经济体制转换阶段(1980-1990年)属于乡村发展调整阶段。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整体特征表现为乡村生态环境逐步变差,社会经济开始发展复苏、农业生产动力开始释放;市场经济起步发展阶段(1990-2000年)属于市场经济起步到“退耕还林”起始阶段,该阶段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演化特征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农业生产经济粗放式发展,社会空间分化显现;早期生态治理阶段(2000-2009年),属于米脂县大规模“退耕还林”的核心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始推行,农业生产结构转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治理深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2009-2018年)属于第二轮“退耕还林”阶段,该阶段生态环境显着改善,社会经济开始转向稳步发展方向,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通过对相关基础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构建了宏观层面的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时空演化。研究认为生态脆弱区宏观尺度社会—生态景观系统可分为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生产系统三大核心子维度构成,分析宏观层面米脂县2000-2018年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米脂县2000-2018年生态系统恢复力、社会系统恢复力、生产系统恢复力空间分异显着,且均有增强趋势。时间层面上,第一阶段(2000-2009年)三子系统恢复力变化显着,第二阶段(2009-2018年)变化相对缓慢;空间层面上,生态系统恢复力呈东-西走向的带状格局,社会系统恢复力呈北低、南高空间格局,生产系统恢复力呈中部高、周边低的空间格局。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整体达到中等水平且空间分异显着,呈中间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与生态系统恢复力、社会系统恢复力、生产系统恢复力变化有明显协同关系。总体来说,区域社会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改善对区域整体景观恢复力的维持和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退耕还林”的实施、城镇化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动力。并运用OWA方法设置情景,绘制出“不可持续导向型”、“维持现状型”和“可持续导向型”3种情景下的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模拟图,从“不可持续导向型”到“维持现状型”、再到“可持续导向型”,预测的恢复力呈增强趋势且中等以上恢复力空间面积明显外扩。可以看出,系统适应性因素的重视更有利于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维持和提升,系统干扰性影响因素的增大更易诱导恢复力的下降。(3)以典型乡镇高渠乡为例,探讨微观层面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演化。与宏观尺度类似,从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生产系统三个层面构建微观尺度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指标体系,分析高渠乡2012-2018年微观层面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演化。结果表明,微观尺度高渠乡2012-2018年各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分异显着。生态系统恢复力呈东北-西南方向带状相间分布,社会系统恢复力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生产系统恢复力呈中部低、周边高的分布。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总体上升11.44%。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整体呈中部低、周围高的空间格局。三子系统变化与总的景观恢复力变化有正向性关系,三子系统恢复力变化协同关系显着。总的来说,生态环境的保护、乡村文化的维系是乡村景观恢复力提升的基础,乡村产业经济的调整与发展是恢复力提升的动力。干扰因子对恢复力演化一直很重要,而适应能力因素对景观系统恢复力变化影响有所提高,但干扰因子和适应能力因子交互有明显协同增强效应。(4)以典型乡镇高渠乡作为研究单元,通过栅格叠加方法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从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状态大小与恢复力变化趋势两个方面探讨微观与宏观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间的尺度关联性。不同尺度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状态关联性性一般,不同尺度恢复力状态不对应关系区域空间占比为48.64%。宏观尺度得出的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空间状态分布结果,更有利于认识宏观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空间趋势,而微观尺度空间分异更为复杂、精细。不同尺度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变化趋势关联性性较好,不同尺度恢复力变化趋势完全对应关系与一般对应关系总的面积占比为76.89%。由于不同尺度社会—生态景观系统由于受到的外部扰动因素多样,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恢复力变化差异较大,从而导致两个尺度之间的关联性不显着。此外,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状态与变化关联耦合性较高,完全耦合关系和较耦合关系的空间面积占比为87.17%。可见,景观系统状态与变化趋势间存在一定的对立与统一关系。(5)基于适应性管理理念提出了不同尺度的社会—生态景观的适应路径与策略。就宏观层面而言,以流域为基本评价尺度,从社会—生态景观子系统恢复力组合层面可以将米脂县流域发展权衡划分为5种类型区域:协同提升区、生态恢复区、社会发展区、生产优化区、综合整治区。就微观层面来说,根据乡村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状态大小和变化趋势特征,将研究区高渠乡各乡村景观分为优势发展型、优势稳固型、优势衰减型、新兴发展型、敏感脆弱型5大类。宏观尺度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应在充分认识各分区主要障碍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社会—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流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微观尺度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应充分识别微观不同乡村的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短期变化评价为及时、适宜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黄超凯[4](2020)在《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我国新能源企业并购行为研究 ——以汉能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不仅对我国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国家发布一系列扶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大批企业涌入新能源行业推动产量迅速增长,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忽视了生产和利用效率的提升,新能源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较低,再加上中小企业居多且聚集在生产环节,缺少核心竞争力,新能源市场一度处于无序发展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新能源企业采取并购策略,更有一些企业通过并购对产业链进行了延伸,意在降低交易费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产业链并购是解决我国新能源行业“两头冷,中间热”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新能源行业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对新能源企业的产业链并购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研究新能源企业的并购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然后梳理国内外对产业链、并购动因、并购绩效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并购有利于新能源企业的规模扩张,也有助于产业链的发展。接着,本文对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并购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并购对新能源产业链整合和升级的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汉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分析法对其产业链并购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进行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估并购给汉能带来的整体影响,并以业务转型、市场竞争力为角度分析非财务绩效。总的来说,汉能产业链并购的市场绩效较好,赢得了投资者的信赖;财务绩效上,其偿债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但其成长性提高,并购总体支持了企业的发展。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产业链并购有利于新能源企业获得先进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有助于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贯通。

周昊聪[5](2019)在《VF薄膜制造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经济正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发展模式正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攻坚阶段,工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必须重视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作为大连地区的行业龙头,VF薄膜制造公司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深化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企业战略发展的引导作用,才能使企业在此大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对VF薄膜制造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本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着重研究VF薄膜制造公司的发展战略。首先,以国内国外着名的战略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此层面上进一步梳理了适用于VF薄膜制造公司发展的战略管理方法与模型。其次,运用PEST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等方法,对该公司内外部环境和生产的各种薄膜类产品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优势与劣势。再次,根据VF薄膜制造公司的近年财务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及分析,运用杜邦分析法找出该公司经营上的短板。最后通过以上定性及定量的综合分析,对VF薄膜制造公司的发展愿景与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同时对公司具体业务层面的目标和定位进行规划,保证业务层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最后,为保证战略管理的实施,从生产模式、管理模式、投融资模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本文以VF薄膜制造公司的战略管理为研究对象,将企业实际条件与战略管理理论相结合,同时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对于其他企业的转型升级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睿琦[6](2019)在《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方便、快捷、新鲜对于食品来说的重要性日渐提升,逐渐成为消费者日益高涨的首要需求。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那么对于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来说,功能性软包装产品的意义是什么呢?从贴近生活实际来说,功能性软包装产品的出现与发展正在动摇和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功能性软包装产品的出现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卫生安全的整体水平。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性能膜及新材料设计、生产、营销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引进德国装备创新研发高性能膜,年产能达2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医疗、军工等各领域。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充分分析了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所处的塑料软包装行业的发展背景,深入研究了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所处的营销环境,从中总结出了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解决这些问题出发,应用各种经典营销理论,如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理论、市场环境理论、4P营销理论等,就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意见。本文为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提出了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实施具体改进措施,为做好公司营销工作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启示。同时,亦对各行各业在品牌传播和市场运作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使本选题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张欣婧[7](2019)在《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要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实施藏粮于地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曾提出要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保护耕地质量。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是对农业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地区出现地下水位下降、重金属污染等生态问题。河南省作为主要粮食产区,豫中、豫东地区复种指数呈较高水平,说明土地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这是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在此背景下,对河南省各地区的耕地种植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降低复种指数,这对于提高河南省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作为国家的重要粮食基地,耕地的质量和数量对粮食产量有重要影响。本论文通过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进行研究,对河南省各县域农作物播种面积和耕地面积进行数据整理,利用统计数据法得出各县域复种指数指标。在时间上通过对河南省整体复种指数变化进行分析,空间上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河南省各县域复种指数进行时间空间分析研究,得出具体发展变化趋势。在影响复种指数变化的因素研究中采取时间、空间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时间上对河南省影响复种指数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城镇化率对复种指数的影响较大;空间上以地形为标准将河南省各市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对各区域中影响复种指数变化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黄淮海平原区中城镇化率对复种指数的影响程度较大;桐柏山这一区域中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复种指数的影响较大;太行山这一区域中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复种指数影响较大;伏牛山中这一区域中乡村就业人员对复种指数变化影响较大。通过结合影响各区域复种指数变化的因子及当地实际耕地利用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制定相应的复种指数体系,加大政府政策扶持,适应市场需求,分区域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农业投入。在合理地区适当进行耕地轮作休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以达到用地养地的效果,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

徐峥嵘[8](2019)在《D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塑料工业和塑料包装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薄膜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市场对塑料加工处理设备需求激增,给广大塑料包装机械制造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机遇到来时,作为一家包装机械制造企业需要对整体市场形势进行客观的判断,在努力服务好当前市场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新时代下的企业发展方向。D公司在国内一些应用领域已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希望通过努力成为所在领域全球强有力的竞争者。为此,D公司需要在不同产品应用领域间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需要在市场定位、产品研发、内部管理、服务增值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本文对D公司竞争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借助PESTEL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和SWOT分析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先介绍D公司概况及战略现状,再对企业外部和内部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对公司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确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厘清所在行业内的机遇和威胁。本文以相关战略理论为依据,制定竞争战略,并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要实施要点及保障措施。论文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并提出问题。第二章进行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简要介绍战略管理发展过程和研究情况,介绍相关理论概念和战略管理过程理论,重点介绍PESTEL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和SWOT分析几个工具。第三章先介绍D公司概况和战略现状,再通过PESTEL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并利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析企业行业竞争结构。再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概况、产品及应用情况、近年来收入情况、业务分布情况、企业文化、企业组织架构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也让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更具针对性。基于内外部环境分析出的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第三章还进行了D公司SWOT矩阵和要素组合分析,对比确定D公司可选择的战略组合。第四章描述D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要点。本章介绍了D公司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分析现行竞争战略面临的问题,选定新的竞争战略有其必要性。本章分析比较了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三大竞争战略,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选择了适合D公司发展的战略,即合理成本为基础的集中差异化战略,并提出战略实施要点。第五章基于公司实情提出了战略实施保障措施。第六章总结全文并对不足和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结合了所有上述研究,全面考虑选择适合D公司实际情况的竞争战略,对当前类似的中小型机械设备制造商有一定借鉴意义。

张贇[9](2019)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以中国西部各省(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标志之一是使用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要素,并辅以对应的技术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农业的技术水平和投资回报率均高于传统农业,其发展还需要健全的农产品市场、科学的农产品组合结构、完备的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及充足的涉农投资资金,以上提及的市场、要素、人才、资金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得到满足。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伴随其不断发展,中国总体农业效率也有所提高,但在各地区或同一区域的不同时间段里,与现代农业所提倡的科学可持续、绿色低碳、生态低耗等先进理念背道而驰的面源污染、农业投入冗余及高碳排放等问题一直存在,引起国家及地方重视。本文基于2006-2016年中国西部除西藏外各省(区)农业生产及工业化进程的相关数据,首先分析中国西部各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情况;然后构建以二氧化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基于SBM-DEA模型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并分析比较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包含面源污染源在内的要素投入冗余和碳排放冗余情况;此外,研究各地区效率水平随时间轴的变化情况;最后选用被解释变量受限的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城市与乡村间消费差距、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粮经种植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受灾比重等要素对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农业纯技术效率、农业规模效率的影响程度大小及系数显着性高低。研究发现用于工业化描述的变量(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人均经济实力)数据在西部各地区的进程及波动特征多样,具体表现为,一些省(区)某些指标数值及变动情况相近,但其余指标差异巨大,即便是同一地区,各类工业化描述指标的波动特征也不尽相同。此外,从综合考量农业投入要素冗余和碳排放冗余的农业生态效率来看,研究期间各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平均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甘肃、贵州、云南、宁夏、重庆、陕西、新疆、内蒙古、青海、四川,广西。其中广西实现完全有效率的年份最多,共有6次,云南、甘肃、贵州的农业生态效率在研究期间始终处于待改进状态;效率值波动较大的地区有内蒙古、青海、新疆,波动较小的地区有四川、甘肃、广西,稳步增长的地区有云南、重庆、贵州、陕西、宁夏。在投入要素和二氧化碳排放冗余方面,内蒙古各项冗余比例在研究期间改进明显,仅在2013、2014年有少许回升;重庆各项冗余比例稳步下降;四川在研究中期存在较大幅度负向波动,后期逐渐恢复为有效率状态;贵州总体各项冗余得到稳步改进,部分要素如农药、农机动力得到明显优化;云南农业生产中除农膜、化肥、农药、农机动力以及碳排放的松弛改进程度较小外,其余要素松弛均得到明显改善;陕西的农药使用及配置始终处于有效率状态,农膜冗余比例在2009-2015年存在负向波动,其他要素冗余虽然存在波动,但总体仍处于改善状态;甘肃农业生产要素中,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数量、机械动力以及化肥的优化明显,其余要素及碳排放的冗余在研究期间则呈负向增长;青海在2007-2009年及2016年各项指标均表现为完全有效率,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从业人口、农机动力在2010-2011年及2013年时曾出现大幅负向波动,农膜、化肥和碳排放冗余总体改进明显;宁夏在农药使用上不存在冗余,除农膜外,其余要素和碳排放冗余呈稳步改进状态;新疆第一产业从业人口不存在松弛,碳排放及其余要素总体上处于松弛改进状态;广西在农膜及农机动力投入方面未出现冗余,其他要素除在2008-2011年间存在负向波动外,均表现为完全有效。进行Tobit回归分析时发现:在以农业生态效率为受限因变量的回归中,土地城镇化、粮经种植结构、农业经济地位和人均经济实力与其呈显着正相关;在以农业纯技术效率为受限因变量的回归中,农业经济地位和人均经济实力对其有较为显着的正向作用;在以农业规模效率为受限因变量的回归中,人口城镇化与其呈显着负相关,土地城镇化与其呈显着正相关,种植结构、农业经济地位、人均经济实力对其影响为正且显着,其余因素如受灾程度则产生负向作用;最后,综合以上数据结论并从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业低碳方法、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给出合理政策建议。

段旭谦[10](2019)在《劳动力逆淘汰下农业产出增长的原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下,由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化和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我国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部门转移。因为非农部门普遍存在的高就业门槛,转移劳动力大多具有年轻化、男性化和高受教育水平的特征,其结果是农业部门人力资本严重流失,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明显慢于城镇部门,即农业部门劳动力出现“逆淘汰”现象。与劳动力转移相伴随的另一个典型化事实是,过去30多年我国农业部门主要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农业总产出实现了持续和较快的增长,在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观点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下,农业部门人力资本流失为什么没有对产出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这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此问题,本文分别从两个方面探讨,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如下:(1)首先本文认为劳动力逆淘汰下农业产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农业部门劳动力在质量方面与数量方面都处于过剩状态,存在质量过剩状态的原因是农业部门生产作业不对劳动力质量提出显着要求,高质量劳动力与低质量劳动力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边际贡献相等。基于该解释,本文选择贾半森和罗提出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建立了包括农村实际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农村劳动力数量、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耕作面积的计量模型,选用1990-2016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计量验证农业部门在该阶段确实存在劳动力质量过剩现象;(2)物质资本作为承载技术进步的生产要素,其大量投入可以改善传统农业资源结构进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根据物质资本推广应用过程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高低,技术进步分别表现为技能偏态和非技能偏态。本文认为由于现阶段农业部门物质资本技术水平较低,农业部门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非技能偏态物质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而其主要特点是物质资本应用推广不对劳动力质量提出明显要求,同时不会显着替代农业劳动力数量投入。本文选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建立计量模型,通过岭回归回归系数分别计算各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和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证明了当前以化肥、机械动力为主要物质资本投入的农业技术进步形式为非技能偏态物质资本体现型。结论表明:劳动力逆淘汰下我国农业产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在这段时间农业生产环节技术进步的形式主要表现为非技能偏态物质资本体现型,同时农业部门存在质量与数量层面上的双重过剩,因此在农业部门优质劳动力大幅度流失背景下,农业部门依然实现了持续和较快速的发展。可以说,非技能偏态物质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是我国农业部门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过渡初级阶段的一种特殊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要素技术水平较低和依然较为充裕的劳动力供给。在本文结尾部分笔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加快城市化推进速度,吸收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建立行之有效的就业保障制度,鼓励农业劳动力在非农部门就业;第二,提高现有农业技术利用效率,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生产性转化,加大对滞留劳动力农业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有效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三,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建设,适时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调整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结构,促进农业技术密集型物质资本推广使用,为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综合体现型技术进步的出现创造现实基础。

二、稳步增长的工业薄膜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稳步增长的工业薄膜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提质增效背景下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1 绿色农业及提质增效方面研究
        1.3.2 农业绿色发展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研究
        1.3.3 绿色农业发展及提升路径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绿色发展
        2.1.2 绿色兴农
        2.1.3 提质增效
    2.2 理论研究
        2.2.1 提质增效理论
        2.2.2 生态农业理论
        2.2.3 绿色农业生态发展论
第3章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分析
    3.1 新疆农业产业发展概述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新疆第一产业产值变化概述
        3.1.3 新疆粮食产量及增速情况
        3.1.4 新疆特色林果产量及变动情况
    3.2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与现状分析
        3.2.1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3.2.2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
        3.2.3 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3.2.4 农业绿色经济效益发展分析
        3.2.5 农业绿色生产发展分析
    3.3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评价
        3.3.1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宏观评价
        3.3.2 农业绿色发展案例分析——新疆棉田无膜化种植
        3.3.3 农业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3.3.4 政策宣传提高了环保意识
    3.4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3.4.1 新疆农业水土资源趋紧问题
        3.4.2 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3.4.3 着力解决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问题
        3.4.4 农业产业结构相对简单,标准化生产经营较弱
        3.4.5 绿色农业宣传力度不够,政策法规不够完备
第4章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实证分析
    4.1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1.1 研究方法及说明
        4.1.2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4.2 评价指标体系解释及权重确立
        4.2.1 具体指标解释及说明
        4.2.2 指标数据来源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评价体系指标的处理
        4.3.1 指标处理
        4.3.2 数据描述统计
        4.3.3 数据标准化处理
    4.4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
        4.4.1 计算处理过程
        4.4.2 农业绿色发展各指标指数结果分析
        4.4.3 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
    4.5 农业绿色发展具体指标评价指数分析
        4.5.1 生态环境各指标分析
        4.5.2 农业绿色经济效益各指标分析
        4.5.3 绿色生产各指标指数分析
        4.5.4 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指标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疆农业绿色提质增效发展的提升路径
    5.1 强化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
    5.2 着力推进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应用
    5.3 资源集约利用发展高效农业
    5.4 加大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
    5.5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
    5.6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农业绿色化发展趋势良好,逐年绿色化程度增加
        6.1.2 绿色生产年度差异加大
        6.1.3 资源环境保护趋势成效明显
        6.1.4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6.2 政策建议
        6.2.1 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6.2.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违规处理
        6.2.3 加大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培训
        6.2.4 强化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制度
        6.2.5 倡导绿色种植和绿色生态养殖,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原始数据表

(2)生态文明导向下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意蕴与实现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和说明
    1.4 研究创新点
2 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意蕴: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2.1 理论溯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绿色发展思想
        2.1.1 和谐思想:“自然—社会—人”有机整体论
        2.1.2 效率思想: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绿色生产力
        2.1.3 可持续思想:辩证唯物论中的自然力思想
    2.2 理论继承与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
        2.2.1 新中国成立初期朴素绿色发展思想
        2.2.2 改革开放初期可持续发展思想
        2.2.3 21世纪前后可持续发展科学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2.2.4 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
    2.3 内涵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层次”与“三内容”
        2.3.1 农业绿色发展包含理念、手段、目的三层次
        2.3.2 农业绿色发展涵盖低碳性、经济性、安全性三方面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演变与实践进展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演变
        3.1.1 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孕育阶段:聚焦数量兴农(1949~2001年)
        3.1.2 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初建阶段:聚焦质量兴农(2002~2015年)
        3.1.3 绿色导向的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化阶段:聚焦绿色兴农(2016年至今)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进展
        3.2.1 农业绿色发展形成社会共识
        3.2.2 化学投入品倒U型增长已经生成
        3.2.3 粮食安全与餐桌安全稳步提升
        3.2.4 增产不增收困境有所缓解
4 基于实证评价的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
    4.1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结果分析
        4.1.1 评价指标选取
        4.1.2 指标数据、权重及指数计算模型
        4.1.3 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结果分析
    4.2 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
        4.2.1 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困境
        4.2.2 农业绿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5 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的实现方略
    5.1 坚持党领导下的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5.1.1 充分认识坚持党领导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5.1.2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形成绿色自觉
    5.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2.1 建立稳定的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体系
        5.2.2 完善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深拓农业多功能性
    5.3 建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5.3.1 健全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5.3.2 构建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5.4 建设农业投入要素清洁化工程
        5.4.1 发展高效农业,推行农业低碳生产
        5.4.2 构建“资源源头管控、产地环境监控、产业准入严控”体系
    5.5 构建全社会参与机制
        5.5.1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体系
        5.5.2 构建利益风险共建共担共享的参与机制
6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演化机制及其适应性管理研究 ——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概念的发展
        1.3.2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评价研究
        1.3.3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尺度关联性研究
        1.3.4 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研究
    1.4 理论基础与概念解析
        1.4.1 相关概念辨析
        1.4.2 相关基础理论
        1.4.3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理论框架
    1.5 主要研究内容
        1.5.1 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理论框架构建
        1.5.2 米脂县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演化过程与特征分析
        1.5.3 不同尺度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评价及时空演化分析
        1.5.4 不同尺度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关联
        1.5.5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适应性管理与路径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
    1.7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1 宏观与微观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1.7.2 不同尺度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尺度关联分析
        1.7.3 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及优化路径的探讨
第二章 米脂县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演化过程及特征
    2.1 米脂县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农业生产概况
    2.2 研究区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演化阶段划分
        2.2.1 数据来源
        2.2.2 经济体制转换阶段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演化
        2.2.3 市场经济起步发展阶段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演化
        2.2.4 生态治理早期阶段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演化
        2.2.5 生态治理深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演化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宏观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演化
    3.1 数据来源与空间化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空间化
    3.2 研究方法
        3.2.1 宏观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2 宏观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评价指标权重得确定
        3.2.3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模拟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指标权重的确定
        3.3.2 社会—生态景观子系统恢复力时空演化
        3.3.3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时空演化
        3.3.4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与子系统恢复力演化关系
        3.3.5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情景模拟
    3.4 本章小结
        3.4.1 结论
        3.4.2 讨论
第四章 微观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时空演化
    4.1 数据来源
        4.1.1 土地利用数据
        4.1.2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
        4.1.3 耕地地块权属数据
        4.1.4 社会经济数据
    4.2 研究方法
        4.2.1 典型乡镇确定方法与原则
        4.2.2 微观尺度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地理探测器
    4.3 结果分析
        4.3.1 典型乡镇的结果确定
        4.3.2 典型乡镇社会—生态景观系统演化及其特征
        4.3.3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时空演化
        4.3.4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演化的影响机制
    4.4 本章小结
        4.4.1 结论
        4.4.2 讨论
第五章 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不同尺度关联性分析
    5.1 尺度关联的基本原理
    5.2 不同尺度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的尺度关联方法
        5.2.1 栅格叠加分析法
        5.2.2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
    5.3 结果分析
        5.3.1 恢复力状态关联性分析
        5.3.2 恢复力变化关联性分析
        5.3.3 状态与趋势对应关系叠加分析
    5.4 本章小结
        5.4.1 结论
        5.4.2 讨论
第六章 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与优化策略
    6.1 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内涵
    6.2 研究方法
        6.2.1 宏观尺度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研究方法
        6.2.2 微观尺度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研究方法
        6.2.3 障碍度模型
    6.3 结果分析
        6.3.1 宏观尺度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
        6.3.2 微观尺度社会—生态景观适应性管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我国新能源企业并购行为研究 ——以汉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1.4 研究创新
        1.4.1 研究角度的创新
        1.4.2 研究内容的创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链
        2.1.2 并购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市场势力理论
        2.2.3 交易费用理论
        2.2.4 协同效应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产业链的研究
        2.3.2 产业链并购动因的研究
        2.3.3 产业链并购绩效的研究
        2.3.4 新能源产业链的研究
        2.3.5 新能源企业并购的研究
        2.3.6 文献评述
3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并购行为分析
    3.1 新能源产业链结构和行业发展特征
        3.1.1 新能源产业链结构
        3.1.2 新能源行业发展特征
    3.2 我国新能源企业并购行为研究
        3.2.1 新能源企业的并购方式
        3.2.2 新能源企业的并购动因
        3.2.3 新能源企业的并购风险
    3.3 并购对我国新能源企业绩效的影响
        3.3.1 资源配置与利用
        3.3.2 业务融合与拓展
        3.3.3 并购整合与损耗
        3.3.4 市场能力和产业地位
    3.4 并购对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影响
        3.4.1 横向并购集聚中间环节,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失衡
        3.4.2 产业链并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升级
4 基于产业链视角对汉能并购行为的分析
    4.1 汉能公司概况
        4.1.1 汉能企业基本情况
        4.1.2 汉能业务发展
    4.2 汉能并购进程与产业链延伸
    4.3 汉能实施产业链并购的动因
        4.3.1 遵从发展规律,利用政策优势
        4.3.2 经营协同效应,扩大企业规模
        4.3.3 追求技术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
    4.4 汉能实施产业链并购的风险
        4.4.1 估值风险高,资金压力大
        4.4.2 文化差异明显,管理协同困难
        4.4.3 薄膜发展挑战大,业务整合难度高
    4.5 汉能并购后的整合
        4.5.1 留用关键人才,实现技术共享
        4.5.2 文化资源整合,融合双方优秀企业文化
        4.5.3 打造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研发生产与商业化协同
        4.5.4 供应链整合,提升成本控制
5 汉能产业链并购的绩效分析
    5.1 市场绩效分析
        5.1.1 计算超额收益率
        5.1.2 结果与分析
    5.2 财务绩效分析
        5.2.1 盈利能力分析
        5.2.2 营运能力分析
        5.2.3 偿债能力分析
        5.2.4 成长能力分析
        5.2.5 综合财务能力——因子分析
    5.3 非财务绩效分析
        5.3.1 技术升级,业务转型
        5.3.2 加强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顺应政策环境变化,贯通上下游环节
        6.2.2 避免盲目并购,合理应对并购风险
        6.2.3 注重并购整合,提高融合效率
    6.3 本文的贡献
    6.4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5)VF薄膜制造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思路
        1.2.2 研究的方法
    1.3 研究的框架与步骤
2 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的概念
        2.1.1 安索夫的资源配置战略理论观点
        2.1.2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观点
        2.1.3 安德鲁斯的目标战略理论观点
    2.2 战略管理的层次
        2.2.1 总体层战略
        2.2.2 业务层战略
        2.2.3 职能层战略
    2.3 战略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2.3.1 PEST分析
        2.3.2 SWOT分析
3 VF薄膜制造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VF薄膜制造公司简介
        3.1.1 VF薄膜制造公司概况
        3.1.2 组织结构图
    3.2 PEST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行业环境分析
        3.3.1 薄膜行业生产环境分析
        3.3.2 运输行业环境分析
        3.3.3 薄膜销售环境分析
    3.4 企业资源分析
        3.4.1 有形资源分析
        3.4.2 无形资源分析
    3.5 企业能力分析
        3.5.1 优势分析
        3.5.2 劣势分析
    3.6 企业财务分析
        3.6.1 公司目前财务数据分析
        3.6.2 杜邦分析
        3.6.3 成本结构分析
    3.7 主要业务单元SWOT分析
        3.7.1 制袋膜业务SWOT分析
        3.7.2 无胶复合膜业务SWOT分析
        3.7.3 BOPP胶带膜业务SWOT分析
        3.7.4 HS常温热封膜业务SWOT分析
        3.7.5 BOPP扎带消光膜业务SWOT分析
        3.7.6 镀铝膜业务SWOT分析
        3.7.7 SWOT分析总结
4 VF薄膜制造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4.1 公司愿景与使命
        4.1.1 VF薄膜制造公司愿景
        4.1.2 VF薄膜制造公司使命
    4.2 中长期战略目标
        4.2.1 VF薄膜制造公司中期发展目标
        4.2.2 VF薄膜制造公司长期发展目标
    4.3 公司总体战略
        4.3.1 发展战略
        4.3.2 发展阶段
        4.3.3 发展思路
    4.4 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4.4.1 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4.4.2 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注意事项
        4.4.3 战略实施的效果评估的KPI指标
5 VF薄膜制造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技术创新保障措施
        5.1.1 加大技术投入
        5.1.2 加强技术合作
        5.1.3 引进技术人才
    5.2 品牌建设保障措施
        5.2.1 明确品牌定位
        5.2.2 加强品牌建设团队专业化
        5.2.3 提高品牌知名度
    5.3 管理优化保障措施
        5.3.1 加强内部监督
        5.3.2 明确权限分工
        5.3.3 强化职能管理
    5.4 资本融资保障措施
        5.4.1 保持合理负债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5.4.2 拓宽融资渠道以提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5.4.3 提升公司主营业务能力和内部积累能力
    5.5 主要战略保障措施实施计划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VF薄膜制造公司四期财务简表(单位:万元)
附录B VF薄膜制造公司专利
致谢

(6)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食品包装业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及概念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理论综述
        1.3.3 软包装概念介绍
2 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2.1 外部环境分析
        2.1.1 宏观环境分析
        2.1.2 行业环境分析
        2.1.3 竞争环境分析
        2.1.4 客户行为分析
    2.2 内部环境分析
        2.2.1 公司简介
        2.2.2 公司生产技术实力
        2.2.3 公司产品及其特点
        2.2.4 公司营销资源及能力分析
        2.2.5 公司营销现状及主要问题
3 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方案的构建
    3.1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
        3.1.1 市场细分
        3.1.2 目标市场的选择
        3.1.3 市场定位
    3.2 产品策略
    3.3 价格策略
    3.4 渠道策略
        3.4.1 渠道设计
        3.4.2 渠道管理
    3.5 促销策略
        3.5.1 销售促进推动策略
        3.5.2 终端市场拉动策略
        3.5.3 品牌营造策略
4 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实施措施
    4.1 树立先进正确的营销理念
    4.2 加强销售团队素质建设
    4.3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4.4 加大新兴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
    4.5 加强品牌建设
    4.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3. 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分析
    3.1 河南省复种指数年际变化趋势
    3.2 河南省复种指数空间变化趋势
    3.3 总体变化趋势
4. 河南省复种指数变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4.1 自然资源层面
    4.2. 农业发展层面
        4.2.1 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
        4.2.2 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
        4.2.3 农业投入的变化
        4.2.4 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的变化
        4.2.5 农业机械化水平
    4.3 社会经济层面
        4.3.1 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
        4.3.2 劳动力转移的变化
    4.4 国家政策层面
5. 基于时间对河南省复种指数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1 构建指标体系
    5.2 数据分析
        5.2.1 河南省复种指数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5.2.2 河南省复种指数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空间对河南省复种指数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6.1 回归分析
        6.1.1 黄淮海平原区
        6.1.2 伏牛山山地区
        6.1.3 桐柏山、大别山以东区
        6.1.4 太行山山地区
    6.2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分区域轮作休耕,提高耕地质量
        7.2.2 分区域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7.2.3 加大农业技术投入
        7.2.4 适应市场需求,加大政府政策扶持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表1
附表2

(8)D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内容框架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框架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1.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2 相关理论和工具
        2.2.1 战略的基本概念
        2.2.2 战略管理的过程理论
        2.2.3 竞争战略理论
        2.2.4 分析工具介绍
第三章 D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3.1 D公司概况及战略现状
        3.1.1 D公司概况
        3.1.2 D公司战略现状
    3.2 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行业环境分析
    3.3 D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3.1 D公司的组织结构
        3.3.2 D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3.3.3 D公司人力资源情况
        3.3.4 D公司研发和信息化建设
        3.3.5 D公司产品及应用
        3.3.6 D公司业务现状分析
    3.4 D公司SWOT分析
        3.4.1 D公司优势分析
        3.4.2 D公司劣势分析
        3.4.3 D公司机会分析
        3.4.4 D公司威胁分析
        3.4.5 D公司SWOT矩阵
        3.4.6 SWOT要素组合分析
第四章 D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4.1 D公司战略定位和目标
        4.1.1 D公司战略定位
        4.1.2 D公司战略目标
        4.1.3 D公司现有竞争战略分析
    4.2 可选竞争战略的比较分析及选择
        4.2.1 总成本领先战略
        4.2.2 差异化战略
        4.2.3 集中化战略
        4.2.4 竞争战略的选择
    4.3 集中差异化战略的具体体现
        4.3.1 集中化的选择
        4.3.2 差异化的手段
    4.4 竞争战略的实施要点
        4.4.1 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4.4.2 确定战略实施的目标市场
        4.4.3 找出目标市场的重点客户
        4.4.4 建立有效的市场开拓激励机制
第五章 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优化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
        5.1.1 组织结构优化
        5.1.2 加强制度建设
    5.2 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广告策略
    5.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5.3.1 吸引优秀人才
        5.3.2 完善培训体系
        5.3.3 完善薪酬激励制度
    5.4 有效控制成本
        5.4.1 技术研发成本控制策略
        5.4.2 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5.4.3 生产环节成本控制策略
        5.4.4 销售服务环节成本控制策略
    5.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以中国西部各省(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1.7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2.2 基于DEA及其衍生方法的效率测算
    2.3 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2.4 文献评论
第3章 中国西部各省(区)工业化进程描述
    3.1 指标选取
        3.1.1 相关理论依据
        3.1.2 指标选取
    3.2 数据来源
    3.3 西部各省(区)工业化进程描述性分析
第4章 中国西部各省(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
    4.1 DEA相关理论描述
    4.2 包含碳排放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建立
    4.3 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建立
    4.4 中国西部各省(区)农业生态效率的相关分析
        4.4.1 中国西部各省(区)农业生态效率分析
        4.4.2 中国西部各省(区)农业投入及碳排放的冗余分析
第5章 Tobit受限因变量回归分析
    5.1 Tobit模型的介绍及模型建立
    5.2 变量选取及解释说明
    5.3 Tobit回归模型的建立
    5.4 面板Tobit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5.4.1 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4.2 农业纯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4.3 农业规模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劳动力逆淘汰下农业产出增长的原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构框架
    1.5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研究理论
        2.1.1 劳动力转移理论
        2.1.2 包含人力资本因素的发展理论
    2.2 相关研究文献
        2.2.1 关于农业产出增长原因的研究
        2.2.2 关于劳动力逆淘汰的研究
    2.3 文献评论
第3章 农业技术进步偏态类型与劳动力质量过剩
    3.1 我国农业部门资源结构转变分析
    3.2 农业资源结构转变的国际经验
    3.3 农业技术进步偏态路径理论分析
    3.4 农业劳动力质量过剩理论解释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劳动力质量过剩状态计量分析
    4.1 两部门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趋势分析
    4.2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计量模型
    4.3 数据来源选择和数据处理
    4.4 计量检验和分析
第5章 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类型的验证
    5.1 非技能偏态物质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
    5.2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计量模型
    5.3 计量检验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稳步增长的工业薄膜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提质增效背景下新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提升路径研究[D]. 余卓君.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生态文明导向下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意蕴与实现方略[D]. 李学敏.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3]生态脆弱区社会—生态景观恢复力演化机制及其适应性管理研究 ——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D]. 张行. 西北大学, 2020(07)
  • [4]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我国新能源企业并购行为研究 ——以汉能为例[D]. 黄超凯. 苏州大学, 2020(03)
  • [5]VF薄膜制造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周昊聪.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6]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郭睿琦.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7]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欣婧.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8]D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徐峥嵘.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9]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以中国西部各省(区)为例[D]. 张贇.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劳动力逆淘汰下农业产出增长的原因探讨[D]. 段旭谦.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工业膜市场稳步增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