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阴道瘙痒75例报告

治疗阴道瘙痒75例报告

一、治疗阴痒7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薇[1](2021)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湿毒蕴结型带下过多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试验通过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结合西药盐酸多西环素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湿毒蕴结型带下过多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结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带下过多临床疗效差异,寻求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搜集60例解脲支原体阳性的带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湿毒蕴结型),分组方式选用随机对照试验分组法,使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口服盐酸多西环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减,两组患者均就诊日开始治疗,(若与月经冲突,待月经干净3天后进行),疗程设定为14天,并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7天、治疗结束3个月对患者进行各项观察指标进行观察记录。评价两组治疗方式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分泌物清洁度改善情况、解脲支原体转阴率以及疾病复发情况,评价该方案用药安全性。结果:五味消毒饮加减结合西药盐酸多西环素能够改善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湿毒蕴结型带下过多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证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积分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3)解脲支原体转阴情况比较:治疗组总转阴率为96.67%;对照组总转阴率为80.00%,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转阴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6.9 0%;对照组复发率3 3.3 3%,对比两组复发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五味消毒饮加减结合西药盐酸多西环素在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湿毒蕴结型带下过多中的临床效果显着,有效解决因感染病菌造成的不适症状,降低复发率,具有良好远期疗效,可做进一步临床应用及推广。

常琦[2](2020)在《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湿热蕴积湿虫滋生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湿热蕴积湿虫滋生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儿带下量、色、带下气味及外阴阴道瘙痒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定符合纳入标准的女童外阴阴道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熏洗小儿止痒外洗方,对照组给予川百止痒洗剂。观察周期为1周。1周后记录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检测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带下量、色、带下气味及外阴阴道瘙痒程度。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痊愈患儿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1.临床总疗效: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0%,二者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带下量、色、味、外阴瘙痒和小便短少涩痛、烦躁易怒、眠差方面积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带下量和外阴瘙痒治疗后,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上述症候,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口渴咽干、呃逆、口苦症状的积分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无显着性差异。3.远期疗效比较:对两组治愈的患儿随访3个月,可见试验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1例。试验组的复发率为6.2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9.09%,两组复发率无显着差异(P=1.00>0.05),两组远期疗效相当。结论:1.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临床有效,且优于川百止痒洗剂,两者远期疗效相当。2.小儿止痒外洗方可改善女童外阴阴道炎主症和烦躁易怒、小便短少、眠差的次症水平;但对口渴咽干、呃逆、口苦次症方面,无显着改善。3.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安全、有效。

唐砚彩[3](2020)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后患者Nugent评分、阴道微生态变化、中医证候疗效指数、中医单项症状消失率、安全性等指标,以评价红核妇洁洗液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8.092019.06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BV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设计、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按临床试验1:1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外阴+阴道冲洗治疗,对照组给予温水清洗外阴+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用法:试验组(红核妇洁洗液),用药前,用水清洗阴部后擦干,取10ml(10ml/袋)药液于稀释瓶中,加温开水至100ml,摇匀,用稀释后的药液冲洗外阴和阴道,每日2次,连用7天;对照组(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每日1次,于睡前清洗外阴后,放置1枚(0.5g)于阴道后穹隆处,连用7天。停药3天、28天后门诊复诊,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阴道微生态等的变化,比较两种药物治疗BV后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比较两组停药后3天Nugent评分<7患者百分比。试验组Nugent评分<7百分比为66.67%,对照组Nugent评分<7百分比为62.50%。非劣效值下限小于界值(-0.2939<-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次要疗效指标:2.1 Nugent评分变化值:停药后3天与治疗前Nugent评分对比,试验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20±2.71,对照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38±2.4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0.05)。停药后28天与治疗前Nugent评分对比,试验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4.53±2.90,对照组Nugent评分变化值为-3.56±2.9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05)。2.2形态学检测指标:停药后3天,比较两组形态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菌群密集度(P=1.00)、菌群多样性(P=0.89)、优势菌(P=0.51)、真菌感染(P=1.00)、滴虫感染(P=1.00)、乳杆菌分级(P=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天,比较两组形态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菌群密集度(P=1.00)、菌群多样性(P=0.67)、优势菌(P=0.36)、菌丝(P=0.16)、滴虫感染(P=0.86)、乳杆菌分级(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芽孢(P=0.04)、孢子(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功能学检测指标:停药后3天,比较两组功能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p H值(P=0.68)、H2O2浓度(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天,比较两组功能学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值,p H值(P=0.25)、H2O2浓度(P=0.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3天与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对比,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为-4.47±2.50,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为-3.94±2.5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05)。结论:1.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总有效率高,明显改善Nugent评分;2.红核妇洁洗液通过影响阴道菌群形态学及功能学,有效改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主要局部症状,恢复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3.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出现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沈燕慧,黄熙理,赵秀卿[4](2014)在《阴道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本文阐述了该病的病机,对近十余年来该病的外治法、内治法、内外合治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马艳[5](2014)在《养血愈风颗粒治疗外阴营养不良(肝肾阴虚证)临床疗程探索》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养血愈风颗粒治疗外阴营养不良(肝肾阴虚证)临床疗程的探索研究,为临床治疗外阴营养不良(肝肾阴虚证)用药疗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符合外阴营养不良(肝肾阴虚证)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周疗程组、8周疗程组和12周疗程组各40例。每组均给予中药养血愈风颗粒口服、皮肤康洗液熏洗、春娟黄芪霜外搽和适当的生活指导,三组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其中医症候积分、体征积分和总积分等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1)综合疗效:4周疗程组、8周疗程组、12周疗程组愈显率依次:0.00%、7.9%、51.4%,三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12周疗程组疗效最好。总积分:4周疗程组、8周疗程组、12周疗程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与4周治疗组比较,8周治疗组和12周治疗组(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8周治疗组比较,12周治疗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中医症候疗效:4周疗程组、8周疗程组、12周疗程组愈显率依次:7.7%、68.4%、89.2%,三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12周疗程组疗效最好。①中医症候积分:4周疗程组、8周疗程组、12周疗程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与4周疗程组比较,8周疗程组和12周疗程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8周疗程组比较,12周疗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外阴痒痛程度积分:4周疗程组、8周疗程组、12周疗程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与4周疗程组比较,8周疗程组和12周疗程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8周疗程组比较,12周疗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体征疗效:4周疗程组、8周疗程组、12周疗程组愈显率依次:0.00%、0.00%、27%,三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12周疗程组疗效最好。①体征积分:4周疗程组、8周疗程组、12周疗程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与4周疗程组比较,8周疗程组和12周疗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8周疗程组比较,12周疗程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局部皮损范围积分:4周疗程组、8周疗程组、12周疗程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局部色素减退积分:4周疗程组、8周疗程组、12周疗程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与4周疗程组比较,8周疗程组和12周疗程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8周疗程组比较,12周疗程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养血愈风颗粒治疗外阴营养不良(肝肾阴虚证)中医症候疗效、体征疗效、综合疗效方面12周治疗疗效最好。(2)养血愈风颗粒4周、8周、12周疗程治疗外阴营养不良(肝肾阴虚证)在痒痛程度改善方面12周最好,局部皮损范围改善方面三种疗程相当,外阴色素减退改善方面8周与12周相当。(3)养血愈风颗粒治疗外阴营养不良(肝肾阴虚证)临床运用安全可靠,随着疗程延长,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见明显增加。

袁红霞[6](2014)在《从“脾”论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简称Uu)感染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目前临床上西医使用抗生素治疗存在着耐药、复发及混合感染等问题,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研究提示中药在抗Uu感染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Uu作为女性生殖道正常寄居菌之一,是条件致病菌,考虑其发病与人体正气的盛衰有关。人体的正气需要后天的充养,而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故本研究从“脾”论治,将以“健脾”立法组方的止带片用于脾虚湿蕴型女性生殖道Uu感染患者的治疗中,通过比较止带片、强力霉素、止带片联合强力霉素治疗女性生殖道Uu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探讨其在女性生殖道Uu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通过体外抑制实验,观察止带片对体外Uu的抑制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本试验采用随机、非盲法、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强力霉素为阳性对照药,设试验组单纯中成药止带片组、联合组由中成药止带片+西药强力霉素。将150例脾虚湿蕴型女性生殖道Uu感染的患者分为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三组病例数按照1:1:1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观察50例。止带片组口服止带片治疗,强力霉素组口服强力霉素治疗,联合组同时口服止带片及强力霉素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并结合解脲支原体、白带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来观察比较这三种方法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同时治疗前后还需检测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并记录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对转阴的病例进行追踪随访至少1个月以上,进行解脲支原体的复查,以观察比较各组的复发率。2.用中药颗粒剂制备止带片复方及8味组方中药的中药原液,分别测定上述药物对解脲支原体临床菌株及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了解其对体外解脲支原体是否有抑制作用。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1)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带片、强力霉素及联合用药均可有效降低女性生殖道Uu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疗效评定方面,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89.5%及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160,P<0.05)。临床疗效等级经秩和检验,三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5,P<0.01),其中以联合组疗效最好。(2)中医证候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带片、强力霉素及联合用药均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方面,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70.8%及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345,P<0.05)。中医证候疗效等级经秩和检验,三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65,P<0.01),其中以联合组疗效最好。(3)Uu转阴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的Uu转阴率分别为48.9%、79.2%及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0.513,P<0.01)。经组间两两比较,认为联合组、强力霉素组的Uu转阴率相对高于止带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联合组与强力霉素组的Uu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分别为6.7%、27.1%及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649,P<0.05)。其中,经组间两两比较,认为止带片组、联合组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生率低于强力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止带片组与联合组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Uu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的Uu复发率分别为9.1%、34.2%及1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900,P<0.05)。其中,经组间两两比较,认为止带片组、联合组的Uu复发率相对低于强力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与止带片的Uu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止带片组、联合组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行血、尿、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安全性指标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不良反应方面,强力霉素组3例出现恶心反胃、1例出现头晕;止带片组1例出现大便秘结,联合组1例出现胃部胀痛,无重大不良反应,故三组用药均是安全的。2.实验研究结果(1)止带片复方制剂对临床菌株的MIC集中在50mg/ml,对标准菌株Uu血清4型(ATCC29557,相对浓度 104CCU/ml)的 MIC≤20mg/ml,对 Uu 血清 8 型(ATCC27618,相对浓度 102CCU/ml)的 MIC 为 50mg/ml。(2)完成中药体外抑制实验的59株临床菌株中,对4种或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14株,占23.7%。(3)临床耐药株及非耐药株的止带片复方MIC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75,P>0.05)。在对强力霉素耐药的4株菌株中,其中2株对止带片复方均敏感,MIC均为25mg/ml。(4)止带片复方及所含8味中药对59株临床菌株的MIC集中值分别为:复方制剂50mg/ml,鱼腥草≤5mg/ml,土茯苓≤5mg/ml,白芍在50mg/ml左右,泽泻>50mg/ml,车前子在 100mg/ml,粉萆薢 200mg/ml,白术>200mg/ml,山药>300mg/ml。(5)止带片复方及所含8味中药对标准菌株Uu血清4型(ATCC29557,相对浓度104CCU/ml)的 MIC 分别为:复方≤20mg/ml,鱼腥草≤5mg/ml,土茯苓≤5-20mg/ml,白芍 20-25mg/ml,泽泻 10-50mg/ml,车前子 50mg/ml,粉萆薢≤25-100mg/ml,白术25-200mg/ml,山药 100-300mg/ml。(6)止带片复方及所含8味中药对Uu血清8型(ATCC27618,相对浓度102CCU/ml)的MIC分别为:复方50mg/ml,土茯苓10-20mg/ml,白芍≤15-20mg/ml,鱼腥草20mg/ml,,泽泻≥50mg/ml,粉萆薢 50-100mg/ml,车前子 100mg/ml,白术 200mg/mml,山药≥300mg/ml。结论1.从“脾”论治的中成药止带片配合强力霉素可提高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同时降低治疗过程中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及Uu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2.临床上Uu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止带片复方在体外对Uu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止带片所含8味中药里面,鱼腥草、土茯苓对Uu的抑制作用较强,而白术、山药对Uu基本上没有抑制作用。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的止带片复方MIC范围差异不大,临床耐药株及非耐药株的止带片复方M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启示我们对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对止带片复方不存在耐药现象,止带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吴盘红[7](2013)在《香莲方对咪康唑抗念珠菌增效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临床观察香莲栓和咪康唑栓联合治疗单纯性VVC抗菌增效作用。同时观察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好发人群特征。2.实验室观察香莲外洗液、黄连煎液和硝酸咪康唑溶液联用抗菌增效情况。3.进一步完善香莲系列制剂外用治疗难治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的规范化方案。4.初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VVC的优势。方法: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6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5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试验组给予香莲栓和咪康唑栓,对照组给予咪康唑栓。共治疗7天。患者第一次就诊时,记录所有患者基本情况,复查的时间分别为治疗结束后三天,第一次月经干净后,第二次月经干净后,记录治疗前后积分,观察疗效,按照主要疗效标准、次要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有效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实验研究:参照1997年CLSI(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颁布的《肉汤稀释法酵母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方法》(M27一方案),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分别测定香莲外洗液、硝酸咪康唑、香莲外洗液合用咪康唑、黄连煎液、黄连煎液合用硝酸咪康唑对15例白色念珠菌阴道分离株、15例光滑念珠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联合抑菌指数对硝酸咪康唑+香莲外洗液、黄连煎液+咪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硝酸咪康唑、香莲外洗液、黄连煎液的MI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研究:65例女性患者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51岁,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其中27例患者未婚有性生活(41.54%),38例患者已婚,以已婚育龄期所占比例为多;饮食方面,16例患者喜食辛辣,6例喜食生冷,3例喜食甜食;学历方面,11例为初中,30例专科,22例本科,2例硕士;月经基本正常,均无明显烟酒嗜好;压力多为一般,舌苔脉象均表现为舌红苔腻微黄,辩证为湿热下注,湿重于热。治疗结束后3天,试验组有效率57.1%,对照组有效率60.0%,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二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菌阴性者于治疗后第一次月经干净后复查,试验组有效率57.1%:对照组有效率53.3%,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二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次月经干净后复查,试验组有效率57.1%,对照组有效率53.3%,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二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疗效指数评价其疗效,评价其治疗前后积分,治疗结束后三天,试验组有效率(60%),对照组有效率23.33%,二者均为有效治疗,但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作用于15株临床分离菌株白念珠菌:香莲外洗液的MIC均值为:13.54mg/ml,黄连煎液的MIC均值为:13.65mg/ml,和硝酸咪康唑溶液的MIC均值11.40ug/ml效果相当;硝酸咪康唑合用香莲外洗液作用于白念珠菌,二者的联合抑菌指数1<FICI=1.25≤4,表明硝酸咪康唑与香莲外洗液联用作用于白念珠菌二者为无关作用。硝酸咪康唑合用黄连煎液作用于白念珠菌,二者的联合抑菌指数为0.5<FICI=0.53≤1,表明硝酸咪康唑与黄连煎液联用作用于白念珠菌二者为相加作用。作用于15株光滑念珠菌的MIC值,香莲外洗液8.40mg/ml,黄连煎液9.38mg/ml和硝酸咪康唑14.88ug/ml的效果相当。硝酸咪康唑合用香莲外洗液作用于光滑念珠菌,二者的联合抑菌指数1<FICI=2.33≤4,表明硝酸咪康唑与香莲外洗液联用作用于光滑念珠菌二者为无关作用。硝酸咪康唑合用黄连煎液作用于光滑念珠菌,二者的联合抑菌指数为FICI=0.70≤0.5,表明硝酸咪康唑与黄连煎液联用作用于光滑念珠菌二者为相加作用。对作用于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来讲,硝酸咪康唑、黄连煎液二者的M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香莲外洗液对光滑念珠菌较白念珠菌的MI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香莲外洗液对光滑念珠菌更敏感。结论:临床研究:临床上咪康唑栓合用香莲栓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较单纯用咪康唑栓可以较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为临床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提供有效的临床研究依据。实验室研究:香莲外洗液、黄连煎液和硝酸咪康唑作用于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均有抑菌作用。香莲外洗液、黄连煎液作用于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的敏感性无差异;硝酸咪康唑合用香莲外洗液无论是作用于白念珠菌还是光滑念珠菌,均为无关作用;硝酸咪康唑合用黄连煎液作用于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菌表现为相加作用。

谢锂岑[8](2013)在《紫英盆炎方联合多西环素治疗PID合并Uu感染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紫英盆炎方联合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女性生殖道Uu感染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有生殖道Uu感染湿热瘀结证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中药汤剂+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B组口服中药汤剂,C组口服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中药汤剂每个月经干净后3天始服,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连服14天,访视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疗效、解脲支原体清除率、阴道清洁度改善情况、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及用药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综合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白带MDI清洁度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综合疗效:A组总有效率96.3%,B组总有效率93.3%,两者之间疗效相当(P<0.05),C组总有效率90%,疗效次于A两组,B、C两组间的疗效没有差异(P>0.05)。中医症候疗效:A组总有效率96.7%,B组总有效率93.3%,C组总有效率80%,A组、B组间的疗效没有显着差异,均C组疗效显着。解脲支原体清除率上以A组疗效最好,和C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清除率最低。在白带MDI清洁度的改善上,A组、B组间疗效明显,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优于C组(P>0.05)。治疗后单纯中药组白带MDI中未见假丝酵母菌,A组、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假丝酵母菌出现,发生率分别为:6.67%及16.67%。在治疗过程中中药组的副反应发生率最低,其次为中药+西药组,单纯西药组服药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相对较明显。[结论]紫英盆炎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湿热瘀结证疗效满意,对于合并有生殖道Uu感染的治疗综合评分不亚于单纯使用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同时中药对维护患者阴道内环境,防止阴道菌群失调效果更好。其中以服用中药汤剂+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近期疗效最好,改善患者综合评分的同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对阴道内环境的维护也有一定作用,可以防止因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导致的菌群失调,远期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推广。

陈仁泽[9](2010)在《张仲景外治法的文献及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外治法即是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粘膜肌肉、筋骨等以达到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中医外治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与古代医家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的治疗方法。时至今日,中医外治法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中医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其中有关外治法的论述,既有较高的理法原则,又有具体的施治方法及其灵活运用。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仲景在外治法中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所蕴含的理法原则与实践经验,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研究围绕着《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外治法的论述、辨证方法、治疗理论和用药思路展开,系统整理和总结了《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外治法的相关内容。论文的具体内容为:论文第一部分在参阅历代有代表性的着作中有关外治法的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仲景外治法的理论渊源,并对仲景后外治法的发展按照年代顺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总结。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仲景外治法的内容,其中包括仲景常用的外治剂型、外治治疗的给药方式及仲景针刺与灸法的特点三部分内容。第三部分概括总结了仲景的外治法思想及学术成就。仲景外治法思想综合来说,主要有四个特点:①仲景以整体观念指导外治法的应用实践;②仲景在外治法应用中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③仲景在运用内治法治疗疾病的同时,常配合使用外治法,用以增强内服药的疗效或者减轻内服药的副作用;④应用外治法“治未病”。仲景外治法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①张仲景全面继承总结了汉时及以前古典中医药理论和知识,并整理和保存了大量外治法的古代医学文献及理论;②搜集、整理并推广大量的的外治方剂;③继承并创制多种外治剂型;④丰富了外治法的治疗方式;奠定了外治法辨证论治的原则,为后世外治法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为论文的附属补充部分,详细介绍了两位在中医外治法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李时珍与吴师机。两位医家继承了仲景外治法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中医的外治学说,此主要阐述并总结两位医家的外治学辨证论治思想。第五部分首先在系统收集整理现代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医外治剂型和给药方式的现代研究进展,并对外治法的适应症进行归纳分析,这部分属于中医外治法的现代研究进展的文献综述部分。第六部分介绍了仲景外治方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对现今临床常用的仲景外治方中的猪胆汁灌肠方、蜜煎导方、狼牙汤外洗方、蛇床子散的临床应用、给药方式及疗效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并对其文献应用Jadad量表进行了文献质量评价。

刘宇倩[10](2010)在《中药香莲外洗液对40例白色念珠菌阴道分离株的药敏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初步探索中药香莲外洗液对40例白色念珠菌阴道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值)和最低杀菌浓度值(MFC值)范围;并分析所收集的40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简称VVC)患者的病史资料,对VVC疾病的临床概况、诊断治疗的发展等方面总体上进行客观地探讨了解。研究方法:实验方面,参照1997年CLSI(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颁布的《肉汤稀释法酵母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方法》(M27-A方案),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分别测定香莲外洗液和氟康唑对40例白色念珠菌阴道分离株的MIC值及香莲外洗液对该菌临床株的MFC值,质控菌株为克柔念珠菌ATCC6258。临床方面,对纳入病源标准的40例VVC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分析采集结果,认识VVC疾病的临床概况并探讨该疾病在诊断治疗方面的发展以对VVC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治规范等各信息作一番大致了解。研究结果:1.实验结果,质控菌株克柔念珠菌ATCC6258在M27-A方案的质控MIC结果范围内。40株白色念珠菌的香莲外洗液MIC范围为3.20±2.83mg/ml,MFC范围为31.25-62.5mg/ml;氟康唑MIC范围为4.00±2.94μg/ml;两药物的抑菌作用的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临床方面,病史采集结果,40例VVC患者年龄为32.4±10.15(20~55岁),均有性生活史,其中,复发患者合计占20%(8/40);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体征是外阴/阴道瘙痒(28/40,70%),外阴/阴道潮红(30/40,75%),宫颈轻度糜烂(14/40,35%),其次为白带增多(22/40,55%),阴道分泌物粘稠呈豆渣样(20/40,50%);治疗上选用香莲外洗液52.5%(21/40),咪唑类药物者占82.5%(33/40),制霉菌素糊27.5%(11/40);单纯阴道纳药治疗者占45%(18/40),外用联合口服治疗者占55%(22/40),中西医结合治疗者占87.5%(35/40)。研究结论: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证实香莲外洗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白色念珠菌有较满意的抑杀作用,其抑菌作用和氟康唑差别不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我院妇科和皮肤性病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的常见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影响大多数妇女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工作,好发于育龄期妇女,性行为是VVC疾病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白色念珠菌仍为本病主要的致病菌。病史采集结果发现咪唑类药物(如达克宁等)、多烯类药物(如制霉菌素糊等)和香莲外洗液是我院用以治疗VVC的常用药物,阴道纳药法、内外合治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法是我院妇科和皮肤性病门诊治疗VVC患者的首选疗法。

二、治疗阴痒7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治疗阴痒7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湿毒蕴结型带下过多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解脲支原体所致带下过多的认识
        1.1 .“带下”一词的由来
        1.2 .病因病机
        1.3 .带下病的治疗
    2.西医学对解脲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2.1 .解脲支原体分子学、生物学特征
        2.2 .流行病学研究
        2.3 .致病性
        2.4 .传播途径
        2.5 .治疗方式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标本的采集、检测及判定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案
        2.2 .治疗方案
        2.3 .疗程、观察时点
        2.4 .观察指标
        2.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6 .随访及复发诊断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分析
        3.3 .治疗组疗效与相关资料分析
        3.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立题依据
    2.五味消毒饮方药浅析
        2.1 .现代医学应用
        2.2 .妇科中应用
    3.应用盐酸多西环素在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
    4.临床疗效分析
        4.1 .中医证候积分
        4.2 .清洁度比较
        4.3 .解脲支原体转阴情况比较
        4.4 .总疗效分析
        4.5 .复发情况比较
        4.6 .治疗组疗效与相关资料分析
        4.7 .安全性分析
    5.不足和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2)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湿热蕴积湿虫滋生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西医对于女童外阴阴道炎的认识
        1.1 女童外阴阴道炎认知进展
        1.2 西医对女童外阴阴道炎病因病理的认识
        1.3 西医对女童外阴阴道炎的治疗
    2.中医学对外阴阴道炎的认识
        2.1 中医对女童外阴阴道炎的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对外阴阴道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女童外阴阴道炎的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1.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安全性分级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指标
        2.5 安全性评估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完成情况
    2.观察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2.3 复发率随访
        2.4 临床安全性观察
讨论
    1.立题依据
    2.对病因病机的讨论
    3.组方与用药分析
    4.现代药理研究
    5.研究结果分析
        5.1 临床疗效对比
        5.2 临床症状总积分对比
        5.3 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5.4 远期疗效对比
    6.女童外阴阴道炎的预防与调护
    7.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阴道微生态研究概述
        1.1 正常阴道微生态
        1.2 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因素
        1.2.1 雌激素水平的生理性变化
        1.2.2 免疫调节机制
        1.2.3 性行为及避孕方式
        1.2.4 药物及物理治疗
        1.2.5 种族及其他差异
    2 阴道炎症研究概述
        2.1 阴道微生态与需氧菌性阴道炎
        2.2 阴道微生态与细菌性阴道病
        2.3 阴道微生态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2.4 阴道微生态与滴虫性阴道炎
        2.5 阴道微生态与细胞溶解性阴道病
        2.6 阴道微生态与萎缩性阴道炎
    3 微生态疗法治疗阴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
    4 中医对阴道微生态失衡的认识
        4.1 中医病名
        4.2 病因病机
        4.3 临床治疗
        4.3.1 中药外治法
        4.3.2 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
        4.3.3 针灸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或退出试验的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受试者替换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用法用量
        2.2 疗效评价指标
        2.2.1 主要疗效指标
        2.2.2 次要疗效指标
        2.3 安全性评价
        2.3.1 不良事件
        2.3.2 安全性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2.4.1 统计分析集的定义
        2.4.2 统计方法的选择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和完成情况
        3.2 患者一般情况
        3.2.1 年龄情况
        3.2.2 妊娠、生产及流产情况
        3.2.3 病程情况
        3.2.4 疗效指标基线分析
        3.3 疗效评价
        3.3.1 主要疗效指标
        3.3.2 次要疗效指标
        3.4 安全性评价
        3.4.1 一般生命体征
        3.4.2 实验室检查
        3.4.3 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外洗法的中医认识
        4.1.1 中药外洗的理论依据
        4.1.2 中药外洗的作用机制
        4.1.3 中药阴道外洗的临床应用
        4.2 红核妇洁洗液的作用机理
        4.2.1 组方与制备
        4.2.2 抗炎作用
        4.2.3 抑菌作用
        4.3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4.3.1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菌群形态学的影响
        4.3.2 红核妇洁洗液对阴道菌群功能学的影响
    5 结论
    6 主要工作与创新
        6.1 主要工作
        6.2 创新点
    7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三: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4)阴道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治疗
    1.1 外治法:
        1.1.1 冲洗纳药法:
        1.1.2 薰洗坐浴法:
    1.2 内治法:
    1.3 内外合治法: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3 问题与展望

(5)养血愈风颗粒治疗外阴营养不良(肝肾阴虚证)临床疗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肝肾阴虚证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脱落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方法
        2.3 治疗方法
        2.3.1 药物治疗
        2.3.2 基础治疗
        2.3.3 生活指导
        2.3.4 疗程
        2.4 观察指标
        2.4.1 人口学资料
        2.4.2 一般临床资料
        2.4.3 安全性指标
        2.4.4 疗效性指标观测
        2.5 疾病轻重分级标准
        2.5.1 根据肝肾阴虚证中医症候评分标准
        2.5.2 根据外阴皮损范围分级评分标准
        2.5.3 根据外阴色素减退程度评分标准
        2.6 疗效判定标准
        2.6.1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2.6.2 局部体征疗效评定标准
        2.6.3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2.7 安全性评定标准
        2.8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分布
        3.2 基线分析
        3.2.1 三组年龄、病程情况比较
        3.2.2 治疗前三组外阴痒痛程度积分比较
        3.2.3 治疗前三组次症比较
        3.2.4 治疗前三组外阴皮损范围积分比较
        3.2.5 治疗前三组外阴色素减退积分比较
        3.2.6 治疗前三组中医症候、体征、总积分比较
        3.3 治疗后积分比较
        3.3.1 治疗后三组外阴痒痛程度积分比较
        3.3.2 治疗后三组次症改善情况比较
        3.3.3 治疗后三组外阴皮损范围积分比较
        3.3.4 治疗后三组外阴色素减退积分比较
        3.3.5 治疗后三组中医症候、体征、总积分比较
        3.4 治疗后疗效比较
        3.4.1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3.4.2 体征疗效比较
        3.4.3 综合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情况
        3.6 复发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外阴营养不良病因病机的探讨
        4.2 养血愈风颗粒组方来源的探讨
        4.3 养血愈风颗粒组方现代药理研究的探讨
        4.4 外阴营养不良治疗疗程的探讨
        4.5 临床疗效分析
        4.5.1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4.5.2 体征疗效分析
        4.5.3 综合疗效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二:电子阴道镜检查图像
附表三:病理活检图像
附录四:随机表
附录五:病例观察表
附录六: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6)从“脾”论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一、解脲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二、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性
        三、致病机制
        四、临床治疗中的问题
        五、治疗方案
    第二节 中医药研究概况
        一、病名研究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治疗研究
        四、中医药实验研究
第二章 止带片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病例来源及样本量估算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剔除和脱落标准
        七、试验设计及分组
        八、用药方案
        九、观测指标与观察时点
        十、疗效判定标准
        十一、安全性评价标准
        十二、研究质量控制
        十三、依从性测评
        十四、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十五、技术路线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资料
        二、疗效结果和分析
第三章 止带片复方及组方中药对解脲支原体体外抑制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及目的
        二、实验材料准备
        三、预实验
        四、正式实验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临床菌株
        二、标准菌株
第四章 讨论
    一、从“脾”论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可行性分析
    二、止带片的方药分析
    三、止带片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分析
    四、止带片作用于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机理分析
    五、止带片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7)香莲方对咪康唑抗念珠菌增效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VVC的认识
        1.1.1 含义渊源
        1.1.2 带下病的病因病机
        1.1.3 带下病的治疗
        1.1.4 阴痒的病因病机
        1.1.5 阴痒的治疗
    1.2 现代中医药治疗VVC特色
    1.3 现代中药抗真菌的实验室研究
        1.3.1 单味中药抑菌实验
        1.3.2 中药复方抑菌试验
        1.3.3 问题与不足
    1.4 抗菌增效的相关研究
        1.4.1 TMP对单味中药的抗菌增强作用
        1.4.2 TMP对复方中药的抗菌增效作用
        1.4.3 汉防己甲素对抗真菌药增效作用的体外研究
        1.4.4 汉防己甲素对抗真菌药增效作用的体内研究
        1.4.5 汉防己甲素对抗真菌药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1.4.6 汉防己甲素对抗真菌药增效作用的机制研究
    1.5 小结
    1.6 现代医学对VVC的研究
        1.6.1 VVC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
        1.6.2 VVC流行病学研究
        1.6.3 VVC的病因研究
        1.6.4 发病机制研究
        1.6.5 VVC的治疗
        1.6.6 VVC的预防
        1.6.7 小结
    1.7 关于咪康唑的相关研究
        1.7.1 咪康唑的药理作用
        1.7.2 咪康唑栓的临床研究
    1.8 香莲方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试验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 研究对象来源
        2.2.2 单纯性VVC诊断标准
        2.2.3 单纯性VVC纳入标准
        2.2.4 单纯性VVC排除标准
        2.2.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2.6 研究病例的终止
    2.3 治疗方案
        2.3.1 试验药品
        2.3.2 用药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一般记录项目
        2.4.2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
        2.4.3 真菌学疗效
        2.4.4 评分标准
        2.4.5 安全性指标
    2.5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2.5.1 研究预期的不良反应
        2.5.2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2.5.3 不良事件报告
    2.6 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2.6.1 主要疗效标准
        2.6.2 次要疗效标准
        2.6.3 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分析方法
    2.8 治疗结果
    2.9 结果
        2.9.1 按照主要疗效标准
        2.9.2 按照次要疗效标准
    2.10 安全性评价
    2.11 讨论
        2.11.1 临床纳入患者情况分析
        2.11.2 香莲栓组成及方义分析
        2.11.3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后疗效评价标准的规范化
        2.11.4 香莲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2.11.5 香莲栓和咪康唑栓的临床疗效存在的问题分析
    2.12 结论
第3章 实验室研究
    3.1 材料
        3.1.1 标本来源
        3.1.2 实验用药物
        3.1.3 培养基
        3.1.4 其他材料及器械,均有本院真菌实验室提供
        3.1.5 试验用药物储存液配制
        3.1.6 质控菌株
    3.2 实验方法
        3.2.1 培养和鉴定
        3.2.2 菌悬液的制备
        3.2.3 实验步骤
        3.2.4 判定最小抑菌浓度
    3.3 结果
        3.3.1 质控结果
        3.3.2 作用于临床15株白念珠菌MIC结果
        3.3.3 光滑念珠菌的实验室研究
        3.3.4 三种药物单用作用两种真菌的MIC值比较
        3.3.5 联合用药效果评价
        3.3.6 结果
    3.4 讨论
        3.4.1 香莲方中选用黄连煎液的原因
        3.4.2 选择光滑念珠菌的原因
        3.4.3 结果分析
        3.4.4 存在的问题分析
        3.4.5 本实验和前期研究结果的分析
    3.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英文缩略语
    附录2:诊断标准、纳入/排除/剔除标准等相关标准
    附录3:病例观察表及评分量表
    附录4:知情同意书
    附录5:知情同意书副本
    附录6:临床患者统计表
    附录7:实验室照片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紫英盆炎方联合多西环素治疗PID合并Uu感染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疗效评分标准
        3.1 综合病情评分标准
        3.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4 试验病例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
        4.4 中止试验的标准
        4.5 剔除病例标准
    5 治疗方案
        5.1 试验药物准备
        5.2 服药方法
        5.3 用药疗程
        5.4 随访及其他
        5.5 合并用药
    6 试验总体设计
        6.1 试验设计
        6.2 随机方法
        6.3 观察指标
    7 疗效评定标准
        7.1 疾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7.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8 安全性评定标准
    9 统计方法
    10 研究质量控制
        10.1 偏倚的控制
        10.2 提高依从性的措施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基线资料
        1.1 三组年龄情况
        1.2 孕产情况
        1.3 三组病程情况
        1.4 三组治疗前综合病情积分情况
        1.5 三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1.6 治疗前三组白带MDI清洁度比较
    2 三组治疗后比较
        2.1 三组治疗后综合评分比较
        2.2 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三组治疗后Uu清除率比较
        2.4 三组治疗前后综合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5 三组治疗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念珠菌检出率比较
    3 安全性指标检测
    4 不良反应分析
    5 不良事件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古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及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1.1 古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1.2 古代医学对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1.3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和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共识
    2 近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及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近况
        2.2 现代医学对支原体的研究
        2.3 近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及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共识
    3 导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4 组方和用药分析
    5 疗效分析
        5.1 综合疗效的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5.3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疗效分析
        5.4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5.5 存在的问题
        5.6 提出防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反复发作的相关对策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临床观察表

(9)张仲景外治法的文献及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仲景外治法溯源及后世发展
    1.仲景外治法溯源
    2.仲景后外治法的发展
第二部分 仲景外治法的内容
    1.仲景外治剂型
        1.1 栓剂
        1.2 灌肠剂
        1.3 乳剂
        1.4 洗剂
        1.5 散剂
        1.6 其它
    2.仲景外治治疗的给药方式
        2.1 经官窍给药
        2.2 经皮肤黏膜
        2.3 经经络穴位
        2.4 其它
    3.仲景针刺与灸法的特点
        3.1 重治未病,预防传变
        3.2 疏通经络,阻断邪气
        3.3 调和气血,清泄实邪
        3.4 阳病宜针,阴病宜灸
        3.5 强调施灸前后须诊脉
        3.6 针、灸、药并施以增强疗效,提倡灸药并施
        3.7 警示误用针灸可致变证
        3.8 将针、灸用于妊娠伤胎、急救
第三部分 仲景外治法思想及学术成就
    1.仲景外治法思想
        1.1 注重整体观念
        1.2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3 常配合内治法使用
        1.4 重视"治未病"
    2.仲景外治法的学术成就
        2.1 整理和保存了大量外治法的古代医学文献及理论
        2.2 搜集、整理并推广大量的的外治方剂
        2.3 继承并创制多种外治剂型
        2.4 丰富了外治法的治疗方式
        2.5 奠定了外治法辨证论治的原则
第四部分 仲景外治法对李时珍与吴师机的影响发展
    1.《本草纲目》中关于中医外治法的特点
        1.1 给药方式之学术思想
        1.2 给药方式的记载
    2.《理瀹骈文》中关于中医外治法的特点
        2.1 《理瀹骈文》的介绍
        2.2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系统的外治理论
        2.3 总结外治剂型的多样性
        2.4 重用膏剂
        2.5 《理瀹骈文》中关于外治给药方式的介绍
        2.6 仲景外治法与《理瀹骈文》三焦分治法的联系
第五部分 中医外治剂型和给药方式的现代研究进展
    1.中医外治给药临床常用给药途径及剂型
        1.1 经皮给药制剂
        1.2 腔道及黏膜给药制剂
        1.3 穴位给药制剂
    2.中医外治剂型和给药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
        2.1 用外治法治疗的疾病的类型各占比例
        2.2 外治的部位各占比例
        2.3 外治方法各占比例
        2.4 外治剂型各占比例
第六部分 仲景外治方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
        1.4 排除标准
    2.结果
        2.1 猪胆汁灌肠应用
        2.2 蜜煎导方应用
        2.3 狼牙汤外洗应用
        2.4 百合洗方
        2.5 蛇床子散外用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书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药香莲外洗液对40例白色念珠菌阴道分离株的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古代文献研究
        1.1 阴痒的古籍研究
        1.2 带下的古籍研究
    2 现代文献研究
        2.1 中医学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
        2.1.1 病因病机
        2.1.2 治疗
        2.2 现代医学对VVC的研究
        2.2.1 流行病学研究
        2.2.2 病因研究
        2.2.3 发病机制研究
        2.2.4 VVC的诊断
        2.2.5 VVC的鉴别诊断
        2.2.6 VVC的治疗
    3 VVC的实验研究现状
        3.1 药敏试验的进展概况
        3.2 白念珠菌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3.3 中草药的药敏试验研究
    4 关于香莲外洗液的研究
        4.1 现代抗真菌作用的研究
        4.2 香莲外洗液的临床应用
    5 文献评价小结
第二章 临床分析与实验研究
    1 临床病史采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4 病史采集表
    2 实验标本采集
    3 药敏试验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结果
        4.1 病史采集结果
        4.2 实验研究结果
    5 讨论
        5.1 病史分析
        5.2 实验结果分析
        5.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史采集表
    附录2 技术路线图
    附录3 实验药物储存液配制依据
    附录4 实验图片
致谢

四、治疗阴痒7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湿毒蕴结型带下过多的临床观察[D]. 王雪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小儿止痒外洗方治疗女童外阴阴道炎湿热蕴积湿虫滋生证的临床观察[D]. 常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D]. 唐砚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阴道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沈燕慧,黄熙理,赵秀卿. 内蒙古中医药, 2014(27)
  • [5]养血愈风颗粒治疗外阴营养不良(肝肾阴虚证)临床疗程探索[D]. 马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6]从“脾”论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袁红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6)
  • [7]香莲方对咪康唑抗念珠菌增效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吴盘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8]紫英盆炎方联合多西环素治疗PID合并Uu感染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D]. 谢锂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10)
  • [9]张仲景外治法的文献及理论研究[D]. 陈仁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0)
  • [10]中药香莲外洗液对40例白色念珠菌阴道分离株的药敏分析[D]. 刘宇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治疗阴道瘙痒75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