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党员的“三自”管理

论大学生党员的“三自”管理

一、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三自”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丹,任静[1](2021)在《大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在“三自”教育中的工作机制建设——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文中认为在高校学生公寓中推行"三自"教育,有效地开创了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本文以成都师范学院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三自"教育现状,强调建立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对大学生"三自"教育的价值,简述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运行模式及通过制度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讨论大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在"三自"教育中的机制建设。

张丽仙[2](2019)在《朋辈教育助推高校基层党建扎根宿舍》文中研究表明朋辈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宿舍是思政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新途径,高校基层党建扎根宿舍,需要发挥优秀学生党员作用。将基层党建与朋辈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朋辈教育模式中优秀学生党员来引领普通学生,提高高校党组织的号召力、影响力,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落实"三全教育"和"三自教育"。通过夯实组织架构,把好党员选拔"四大关口",打造好"五大平台"等举措让朋辈教育助推高校基层党建扎根宿舍。

胡烯锐[3](2018)在《高校学生党建“三自”机制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文中提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步,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是当代高校党建工作中的紧迫任务。而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机制融入到党建工作中,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变为主动,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党建管理效能,更好的服务学生党员群体。

杨媚,乔毅[4](2018)在《如何构建大学生公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健全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引导大学生参与高校公寓管理服务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辟第二课堂、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公寓管理服务工作提升的双赢。高校可以从科学设置公寓管理工作目标,实行分级管理,加强学生"三自"组织建设,提供资源,适度放权,打开学生"三自"组织的工作空间等方面构建"大学生公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模式"。

李宏刚[5](2018)在《论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文中研究指明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追求人自身的解放及其自由全面发展始终是永恒的最根本的主题。人的发展的实质是人的主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人的主体生命有三种存在形态,分别是类主体、类群主体和个体主体。类主体是具有自由自觉特性的主体存在,其普及下存在的社会形态将是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类群主体是指国家、民族、家庭、团体、国际组织等群体性社会主体形态,个体主体即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体。类群主体和个体主体是目前社会阶段人的主体存在的主要形态。类群主体由个体主体构成,个体主体的最高形态即为类主体。因而,个体主体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根基和源泉。论文要讨论和研究的大学生主体即是个体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生力军。大学生主体的发展(也即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或主体自觉发展),核心是主体素质发展,基本要求是和谐优化,根本目的是主体自觉性(适切性)充分彰显。这里的主体素质即为主体自由自觉的素养和品质,主体自觉性即为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是什么、为何是、如何是)是论文的研究论域,马克思的主体性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是论文研究的理论根基,“完全人格”教育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是论文研究的理论核心,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论文研究的理论补充,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内涵、结构和现状的系统剖析,探寻大学生主体自觉实现的思想认知路径和行为实践路径。具体来说,论文以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主线,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从人的发展问题出发,在分析当前大学生主体自觉问题研究只注重主体自觉之“形”而逐日偏离主体自觉之“神”的现状基础上,阐述了“形神兼备”(骨髓相连)的大学生主体自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研究促动了大学生主体素质发展的实践设计及其进程,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视野的进一步拓宽和创新,有助于培育和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实践模式。同时,论文还进行了文献述评研究,阐明了研究的基本视角和框架体系。(2)界定了主体自觉、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内涵,并深入阐释了主体自觉的实质、特质以及大学生主体自觉的价值、构成要素,同时对作为论文研究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实践理论以及“完全人格”教育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了分析。(3)从纵向的层次性结构(主体自觉需要、主体自觉意识、主体自觉能力和主体自觉人格)和横向的形态性结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道德自觉和心理自觉)深入分析了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动态多维的立体结构体系及其结构要素之间的互补、转化和融合关系。大学生主体的纵横结构要素发展及其协同组合关系要以促进大学生主体素质的和谐优化发展为核心。(4)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江苏部分高校,对大学生主体自觉的思想认知和实践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研,同时选取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进行质性访谈,旨在探讨分析大学生主体自觉的思想认知状况及实践发展态势,并从以上两大方面剖析大学生主体自觉发展面对的疑难问题及所处的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反思困境形成的原因。(5)从理性和价值引导的层面,提出了大学生主体自觉“形上建构”的三种不可或缺的实施思路,即要立足大学生主体的认识自觉,实施基于诉求激发的大学生主体自觉价值教育、渗透基于认知转变的“走向交往实践”的大学生主体发展理念、营造基于情感增进的“主体发展”型校园文化生态,为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形下落实“(实践落实)提供坚实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支撑。形成“诉求激发——认知转变——情感共鸣”的大学生主体自觉“形上建构”逻辑思维体系。(6)以历史态、共时态和案例设计为视域,深入阐述了历时态下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层次发展实践路径、共时态下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形态发展实践路径以及案例设计下大学生主体自觉的“一体两翼”实践路径。论文以“主体——人”的发展本质作为基本依托,选取了大学生这一关键目标主体,并深入挖掘和论证了大学生主体(自觉)发展的本质内涵和现实状况,阐述了大学生主体与其自觉性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和在此基础上的大学生主体自觉实现的机理、载体及方式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拓展了大学生素质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视角论文选取了大学生的“主体自觉”这一研究视角,全面、深入地剖析了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如何实现自我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提升,凝聚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形上之道”与“形下之路”在其“主体自觉”当中,拓宽了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思路。论文选取大学生的“主体自觉”这一本质领域并对其进行内涵、实现方式的全面阐释,是在大学生成长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视域方面的创新尝试。二是尝试建构了大学生主体自觉的结构体系及其实现方式的分析框架论文以大学生的主体自觉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视域,尝试建构了大学生主体自觉的结构体系及其实现方式的分析框架。首先,建构了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层次和形态结构体系,并把主体自觉的认识自觉和实践自觉融入该结构体系进行深入的剖析论证。一方面从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历时态发展过程构建了集“大学生的主体自觉需要、主体自觉意识、主体自觉能力、主体自觉人格”于一体的大学生主体自觉层次结构,另一方面从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共时态发展过程构建了集“大学生主体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道德自觉、心理自觉”于一体的大学生主体自觉形态结构。其次,形成了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形上建构”和“形下落实”体系,并进行高校、社会和家庭协同共建的具体实施要求论证。既从“形上”的思想理念建构着手,又从“形下”的实践落实路径筹划,层层渗透了大学生主体自觉的认识自觉和实践自觉的理念和要求,通过“形上、形下”、“认识、实践”的双重实现方式创新,展现了大学生主体自觉实现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实现大学生的主体自觉”。

吴晓凯[6](2017)在《“三三三”架构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为夯实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秉持"善心、善言、善行"的"三善"理念,推行"在学习上自主学习、在工作上进行自我教育、在生活中自我服务"为主题的"三自管理"理念,以"政治上成熟,素质上成型,能力上成长"的"三成"为教育目标,形成了"三三三"的架构,对其他高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卓琳[7](2017)在《地方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三自”教育初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文件及教育工作实际,在地方理工科高校中开展"三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搭建符合地方理工科高校特色的"三自"教育平台,需要建立全面的学生监督和管理培训体系,积极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其次,可以组建完善的大学生"三自"教育自治团体:党支部是开展大学生"三自"教育的主力军,学生会是开展大学生"三自"教育的重要力量,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是开展大学生"三自"教育的有力保障。最后,积极组织各项"三自"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宿舍区文明服务活动。

方苏[8](2017)在《公寓党建文化对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公寓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公寓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日益凸显,公寓党建文化作为公寓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形式,能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公寓党建文化的现状,探究了公寓党建文化与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基于公寓党建文化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于小艳,胡化坤,刘承磊[9](2017)在《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制的实践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着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匮乏、缺乏有效载体、评价体系不科学等;根据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教育机制、管理监督机制、作用发挥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先进性教育机制实践探索,构建了大学生党员三自中心,并根据机制实际运行情况对高校党员先进性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继续做好党员先进性工作的建议。

刘文豪,孙萍[10](2016)在《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初探》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持续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担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三自”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三自”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2)朋辈教育助推高校基层党建扎根宿舍(论文提纲范文)

一、朋辈教育内涵
二、高校基层党建扎根宿舍与朋辈教育相结合的内在价值
    (一)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需要。
    (二)是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三)是落实“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
    (四)是提升学生“三自教育”的内在要求。
三、高校基层党建扎根宿舍与朋辈教育相结合的实施路径
    (一)基础:完善高校基层党建扎根宿舍的组织架构。
    (二)核心:把好导生选拔培养的“四大关口”。
    (三)关键:打造“五大平台”,实现党建多维化管理。

(4)如何构建大学生公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大学生公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 高校公寓社区化为实行“三自”管理模式提供了基础条件。
    2. 实行“三自”管理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3. 实行“三自”管理模式是健全、完善高校公寓管理队伍的现实需要。
    4. 实行“三自”管理模式是对高校公寓管理工作的有益补充。
二、构建“大学生公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模式”的对策。
    1. 学校要加强引导与指导, 科学设置“三自”管理模式的工作目标, 实现分级管理, 这是推行“三自”管理模式的前提。
    2. 健全完善的学生“三自”组织队伍, 夯实“三自”管理模式的基础。
    3. 提供资源, 适度放权, 打开学生“三自”组织的工作空间。

(5)论大学生的主体自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主体自觉的涵义
        2.1.1 主体自觉的内涵
        2.1.2 主体自觉的实质
        2.1.3 主体自觉的特性表征
    2.2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涵义
        2.2.1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内涵
        2.2.2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价值
        2.2.3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要素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的主体性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
        2.3.3 完全人格教育理论
        2.3.4 积极心理学理论
第3章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结构论域
    3.1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层次结构
        3.1.1 大学生的主体自觉需要
        3.1.2 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3.1.3 大学生的主体自觉能力
        3.1.4 大学生的主体自觉人格
    3.2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形态结构
        3.2.1 大学生主体的思想自觉
        3.2.2 大学生主体的政治自觉
        3.2.3 大学生主体的道德自觉
        3.2.4 大学生主体的心理自觉
    3.3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结构关系
        3.3.1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层次结构关系
        3.3.2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形态结构关系
        3.3.3 大学生主体自觉层次结构和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4章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现状及其分析
    4.1 大学生主体自觉发展现状问卷调研的基本状况——基于江苏部分高校的问卷调研
        4.1.1 大学生主体自觉发展现状调研问卷的编制
        4.1.2 大学生主体自觉发展现状问卷调研的开展及样本状况
    4.2 大学生主体自觉现状问卷调研结果
        4.2.1 大学生主体自觉思想认知现状问卷调研结果
        4.2.2 大学生主体自觉实践发展现状问卷调研结果
    4.3 大学生主体自觉现状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4.3.1 大学生主体自觉思想认知现状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4.3.2 大学生主体自觉实践发展现状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第5章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形上建构”
    5.1 诉求激发:实施大学生主体自觉价值教育
        5.1.1 大学生主体自觉价值教育的提出
        5.1.2 大学生主体自觉价值教育的实施要求
    5.2 认知转变:渗透“走向交往实践”的大学生主体发展理念
        5.2.1 “交往实践”的提出及其与大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契合
        5.2.2 “走向交往实践”的大学生主体发展理念的渗透要求
    5.3 情感增进:营造“主体发展”型校园文化生态
        5.3.1 “主体发展”型校园文化生态的提出
        5.3.2 “主体发展”型校园文化生态的营造要求
第6章 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形下落实”
    6.1 历时态视域下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形下落实”
        6.1.1 以“诉求”为支撑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自觉需要
        6.1.2 以“体验”为导向唤醒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6.1.3 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主体自觉能力
        6.1.4 以“活动”为场域培育大学生的主体自觉人格
    6.2 共时态视域下大学生主体自觉的“形下落实”
        6.2.1 大学生主体思想自觉的培育路径
        6.2.2 大学生主体政治自觉的培育路径
        6.2.3 大学生主体道德自觉的培育路径
        6.2.4 大学生主体心理自觉的培育路径
    6.3 大学生主体自觉“形下落实”的案例设计——“一体两翼”方案
        6.3.1 目标规划自觉:实施大学生主体学业规划工程
        6.3.2 “主渠道”自觉:构建双主体悟导式课堂教学模式
        6.3.3 “主阵地”自觉:开展大学班级“人才库—团队发展”工作法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6)“三三三”架构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善”启蒙教育
二、“三自管理”普及教育
三、“三成”目标教育
四、结论

(8)公寓党建文化对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学生公寓党建文化的现状
二、构建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三自”管理模式
三、基于公寓党建文化的“三自”能力培养策略
    (一) 以公寓党支部为核心,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 以学生党员工作站为平台, 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
    (三) 以学生党员示范寝室为抓手,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0)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机构设置,开展“三自教育”
二创新培养模式,牢固思想根基
    (一)发挥院系党校功能,帮助树立正确三观
    (二)发挥校级党校功能,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三)改进培养考察方式方法,为党输送优秀新鲜血液
三创新支部建设,保持思想先进
    (一)创新支部人员配置
    (二)创新学习教育模式

四、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三自”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在“三自”教育中的工作机制建设——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J]. 张晓丹,任静.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1(03)
  • [2]朋辈教育助推高校基层党建扎根宿舍[J]. 张丽仙.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19)
  • [3]高校学生党建“三自”机制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 胡烯锐. 青年与社会, 2018(34)
  • [4]如何构建大学生公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J]. 杨媚,乔毅. 文教资料, 2018(31)
  • [5]论大学生的主体自觉[D]. 李宏刚.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6]“三三三”架构下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 吴晓凯. 新西部, 2017(13)
  • [7]地方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三自”教育初探[J]. 卓琳.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7(09)
  • [8]公寓党建文化对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J]. 方苏.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07)
  • [9]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制的实践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 于小艳,胡化坤,刘承磊.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10]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初探[J]. 刘文豪,孙萍. 教育现代化, 2016(20)

标签:;  ;  ;  ;  ;  

论大学生党员的“三自”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